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名将是谁?为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名将不是张飞,也不是徐达,更不是李存孝,而是晚清名将僧格林沁。
1865年5月19日晚,僧格林沁在跟捻军的作战中受了伤。捻军人多势大,僧格林沁见势不妙,便叮嘱随从要不惜一切代价冲出捻军的包围圈。僧格林沁这一年虽已55岁,但其打起仗来依旧雄风不减当年,有不少捻军士兵死在僧格林沁刀下。也许是太累了,僧格林沁一个没注意,一个捻军士兵的枪尖正好扎到了僧格林沁的大腿根那儿。僧格林沁疼得几乎叫了出来,他急忙扭转马头,那个士兵一躲,僧格林沁骑马一溜烟跑出了几里地远。
连日作战,僧格林沁骑在马上又痛又累,他本想再走远一些,可战马不乐意了,它后退一翘,僧格林沁从马上便跌落到麦田里。他不敢喘气,直接静静地趴在麦地里。
正当他想如何脱身时,他突然听到一阵脚步声。他屏住呼吸,只见一个身影朝他走来,那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刀。那个人见麦田里躺着一个人,他不由分说举刀就朝僧格林沁屁股上扎去,僧格林沁挣扎着,可怎么也站不起来,刀正好扎在他的右屁股蛋子上。僧格林沁疼得昏死过去。那个人并没有停住手,他举刀朝僧格林沁后背上又是一刀,这下僧格林沁不动弹了。那个人又朝僧格林沁后背上砍了一刀后,才止住手。
那个人砍死僧格林沁后,他见僧格林沁的帽子不错,他就取下来,连同红顶、花翎、珠戴在自己头上。
在麦田里杀死僧格林沁的人叫张皮绠,那一年他还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仅仅16岁。他并不知道他杀死的人竟是晚清名将僧格林沁。这位晚清名将曾多次击败太平军的悍将李开芳、林凤祥,还曾率领清兵打得洋鬼子屁滚尿流。可就是这样一位王爷,还是被一个籍籍无名的少年杀死了!
僧格林沁死的窝囊主要表现在两点:
1.僧格林沁本已功成名就,可无奈大清王朝腐败透顶,以至于即将亡国,僧格林沁不得不重新披挂上阵,去山东剿灭捻军。在山东,僧格林沁由于指挥不当,损兵折将。腐败的大清王朝无将可派,老迈的王爷在剿灭捻军的过程中成了“炮灰”。
2.一个成名已久的晚清名将,想不到竟死在一个16岁的少年之手,这也太狗血了。可事实就是这样,这也许就是命运吧!
总结:
相比张飞被部下杀死,徐达被朱元璋设计害死,李存孝被义兄们谋害,我倒觉得僧格林沁死的太不值了,他也算战死沙场,可毕竟当张皮绠杀他时,他没有一点还手之力,他死的太窝囊了!
(小司马讲史文,图片转自网络侵删!)
太平天国慕王谭绍光,作为太平天国中后期的一代名将,他死的是相当窝囊!
谭绍光的窝囊之处在于,他是死于刺杀,但在刺杀之前,他的同僚们在同一座城市里进行了长期的筹划,他却丝毫不做防备。被刺杀前,谭绍光的手中至少有数万装备精良的兵马,但却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没有发挥出作用。
更窝囊的是,谭绍光被刺杀的地点,竟然是自己所在的王府,且府里至少有上千卫队官兵,而刺客只不过是八人组成的小组和少数卫兵,就是这么一个小分队,竟然在谭绍光卫队的众目睽睽之下,对谭绍光进行了斩首!
注意!这个斩首指的是真的斩首!
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谭绍光的大名虽然比不上陈玉成与李秀成,但他的名气和地位却紧跟二人之后。作为一个年仅15岁就参加太平天国起义的青年,谭绍光可谓是年轻有为,尤其是在其遇害的1863年,28岁的他已经是一个统帅数万兵马的将军。
而在李秀成率军返回天京,参加接下来的天京保卫战之后,作为其麾下的第一大将,留守苏州的谭绍光更拱卫着天京城的南天门。
苏州,为当时苏福省的省会,所谓的苏福省,是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在攻占江苏南部地区之后所设立的行政单位。这个板块也成为了保卫天京城的南大门,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天京城的其他方向不出现危险,苏州不丢,天京就会维持着绝对的安全。
就算其他方向存在险情,只要太平天国的力量能够固守苏州,围攻天京城的清军也不敢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在这一座城市上,因为他们随时要提防苏州在背后捅来的尖刀。可以说,在整个天京保卫战时期,苏州的安危也在维护着整个战局的命脉。
而在1863年,李秀成离去时,他在苏州留下的军事力量是相当惊人的,史书中虽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数字,但保守估计至少在十万官兵以上,且其中的2到3万人全部是装备精良的老兵。
但在同一时期,计划打算进攻苏州的戈登洋枪队,也不过四五千人马,两年前规模才只有6500人的淮军,经历了两年的扩军之后,其军事力量也不过两三万人。尽管两股力量合二为一,想要携手进入苏州城,但面对城内强悍的太平军武装,李鸿章也好戈登也罢,二人都是望城兴叹的。
也正因为如此,苏州保卫战从1863年4月持续到1863年12月,八个月的时间清军虽然逐步逼近苏州城外围,但却始终无法染指城内,因为城内的至少十万守军,完全是一块啃不下的骨头。
既然外部攻破不了,那就从内部下手吧!在李鸿章与戈登的暗中收买和拉拢之下,正二品官员的诱饵,愿意收编太平军的保证。高官厚禄的诱惑下,苏州成立的纳王郜永宽等八名主力战将,开始秘密向李鸿章选择了投靠,而他们掌握着城内高达75%的军队。
可如此大规模的秘密叛变,又怎么可能瞒得过谭绍光?经过情报搜集和截杀信使,谭绍光早已收到郜永宽等人秘密投降的报告。可面对如此危险的险情,天真无邪的谭绍光却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不抢先下手平定内乱,要以自己纯真的话语来劝说这八位将军,劝说他们不要叛变。
1863年12月4日,谭绍光邀请郜永宽等八人来暮王府商议军情,光是看到邀请名单,郜永宽等人就已经猜到了谭绍光已经知道了真相。决定先下手为强的他们暗藏了武器并来到了谭绍光的王府,以应对谭绍光可能安排的鸿门宴。可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当他们来到王府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这座王府竟然完全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上千名卫队官兵并没有进入警备状态,甚至谭韶光本人也对八个人的到来没有任何戒备。
当天中午,会议正式召开,谭绍光上来就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八人应该死守苏州,坚决抗击清军。可没说几句,早就等得不耐烦的郜永宽等人突然一拥而上,手持尖刀匕首一起向坐在主位的谭绍光刺去,而经历沙场13年的谭绍光竟然在这一刻完全没有准备,其当场就被叛徒们扎死。为了震慑谭绍光的卫队,刺客们在杀死谭绍光之后,又立刻用尖刀割下了他的头颅。
很难以想象,这位名震一时的太平天国名将,居然就这么窝囊的在自己的家中死去,自己惨遭斩首之后,王府中毫无防备的上千名卫队官兵更是呆若木鸡。看到谭绍光血淋淋的人头,群龙无首的他们更是直接缴械投降。
随即,郜永宽等人的军队进入王府,他们对着放下武器的上千名官兵大开杀戒,将他们全部杀死。再然后,这八个叛徒拿着谭绍光的人头,又潇洒地出城向李鸿章请赏。
只是他们没想到,城外的李鸿章竟然来了一个言而无信,他又将同样毫无防备的郜永宽把人全部处死,随后率领淮军进入苏州城,对同样放下武器的、全城的太平军降兵进行屠杀,死亡者高达三万人以上,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苏州杀降事件。
谭绍光死的窝囊,其竟然在手握数万官兵的状态下遭遇刺杀。而那八个叛徒死得更窝囊,他们异想天开地等着赏赐,可等到的却是八把冰冷冷的屠刀!
韩信吧,被吕后骗进宫,在长乐宫钟室里,将韩信用布袋包裹,几十名宫女手拿棒锤,一拥而上,把韩信活活打死了。
张飞,韩信,岳飞,
张飞被首下害死的,韩信是被皇后害死的,岳飞是被秦桧害死的。
韩信吧,国士无双,战场上所向披靡最后却死于妇人之手。
韩信在军队有兵仙之名,面对汉王询问能带兵多少时,一句多多益善,让他名震寰宇。虽说出道时遇到诸多不顺,效力项羽帐下时只因为长相俊美混了口饭吃,而后转投刘邦也因籍籍无名而始终不得重用。就在刘邦被项羽排挤到汉中时,又准备再次易主的韩信被萧何追回并举荐给刘邦,并由此开始大展身手。
先是利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为刘邦拿下关中,平定三秦。而后来在井陉之战中,让将士背水为阵,以一万兵力大破二十万赵军。最后再垓下之战中,定下四面楚歌之计,瓦解楚军斗志。指挥大军攻打楚军,最终逼得霸王项羽乌江自刎。
然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开国帝王从来都不缺狠辣的手段,共患难可以,同富贵却是难上加难。刘邦从来都不算心胸宽广的人,荥阳之急虽说被韩信所解,但对于韩信在发兵前要官的行为,刘邦却十分不喜。再加上项羽被灭后韩信只会成为大汉隐患,韩信不出意外的上了刘邦的必杀名单。
垓下之战结束后,刘邦还至定陶,在韩信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冲进他的军营,直接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全都收缴。而在被夺印后的第二年,刘邦大封功臣,把韩信封为楚王,理由是,那里是你的家乡,你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但并没有给他任何兵。再后来被奸人告发谋反随后又被贬为淮阴侯,从掌兵百万的大将军被一路撸到淮阴侯不过短短两年,然而刘邦并未就此放他一条生路,最后在吕后与萧何合谋之下,韩信被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死于女人之手。
马谡当之无愧。
谡哥
忠心耿耿地
执行诸葛孔明的战术
但是
依旧战败了
事实证明
诸葛孔明的
战略方针是错误的
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利
诸葛孔明不得不
挥泪斩了马谡。
(各位有意见异议的看客看清楚,是挥泪哦)
就是死了,
也要帮上级主官背锅,
还要被臭万年。
张飞睁着眼睡觉被小卒杀了
要论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名将,当属金国元帅金兀术。要说本事金兀术不亚岳飞,然而却被草包大将牛皋给活捉,最后落得个活活气死的下场,你说窝囊不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