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魏书生和李镇西等教育思想?
老柯说教育今天借此机会谈谈对魏书生教育教学理念的看法。
1.首先看看魏书生的简介。
可以看出,对教师职业而言,魏老师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对教师职业是发自内心的真爱!
2.再看看他获得的荣誉。
应该说,在教师和教育领域你能想到的最高荣誉,魏老师都获得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其影响之大。
3.了解一下他的家庭。
常听人说,好的老师教出了很多好的学生,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往往无能为力,而魏老师却用事实改变了这一观念。这也是他令人信服的地方。
4.看看别人对他的评价。
魏老师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全才,这一点,又给了我们当老师的很好的启迪作用。
5.他的育人策略举例。
以上是魏老师最为典型的记日记行动,不光自己记,还要求并带领学生一起记,并谓之道德长跑。
以下是魏老师在班级坚持的名人名言警句摘抄活动,他称之为:点亮心灯。
像这样的效果奇佳深受学生喜爱的教育教学策略,不胜枚举。
6.班级管理理念。
首先,是其班级管理理念的基石:人治和法治相结合。
其次,学生的自我管理持续而到位。
再次,系统思想让其班级管理有理有据。
总之,魏书生老师被称为现代孔夫子,语文教学一线名师四大天王之一等称谓,足见他的影响力之深远。但是,凡事需一分为二的看,我们研究他,应该还原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学习他更应该讲究策略,而不是全盘照抄。
最后留几个思考题,期待把对魏书生个案的研究引向深入。
至于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老柯说教育会找机会探讨,敬请关注。
老柯说教育欢迎大家参与交流!
不吹不黑,两位都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领军人物,各自创立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并且大力推广。
由于特殊原因,与魏书生老师有过近距离接触,所以,对他的了解更多些。他的生平很传奇,提升也非常的快。印象中他自己的讲座时也常提到,他做一线老师其实只有几年时间(其实他几乎没有做过一名普通老师),长时间做校长和教育局长,但不影响他的教学,他一直在教育的一线任班主任(真心好奇是如何做到的)。
我也不能确定,是他的地位成就了他的思想,还是他的思想成就了他的地位。我想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吧,没有相应的地位,就不可以推广他的思想,同样没有思想的推广,也不会给他带来更高的地位。用现在人的理解,他更应该称之为教育界的“网红”。
因为魏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前两年应邀到我们地区一个学校担任名誉校长(他在全国各地许多学校担任名誉校长),他本人一年来一两次,但他的团队有几个人常年在驻守在这儿,当然价格不菲。说实话,已经两三年了,教学效果没有见到提升,也许是时间尚短。后来,我还专门查阅过相关资料,想来核实魏老师宣传讲座里的提到的,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教育方式实施后,到底会带来多大的教育实绩提升,因为他不止一次提到教学实绩第一,这确实让我们一线老师很向往,但是始终没有查到表明他的教学实绩确实第一的证据。最多的都是别人从他的讲座里的听到后的感言里提到的教学实绩第一,就再无其它的了。
其实,我并不故意黑魏老师,我始终坚信: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不希望教育界里的“大师王林”现象再出现。好在教育理念最大的好处在于只要能“自圆其说”,就是有道理的,不会像气功那么容易被戳穿。当然,真正的好的教育思想,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出效果,像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这些都是经过 时间的验证得已证明的,我们也希望魏老师的教育思想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魏书生,一中学校长兼毕业班班主任。
魏校长经常出门参加学术会议,一离开短则几日,长则数月。班级工作和教学进度却丝毫不受影响。只需列出个计划安排,学生就会自觉完成。且每次会考,班级成绩及所教科长居全市之冠。
凡差生进入该班,无需过多去做启迪,自然而然就变好了。这乃教育界的奇迹。
有幸听取了魏校长的一堂讲座,确实惊叹佩服。教书育人能达到如此地步,不枉在教育界混迹了。
习惯的养成,是魏老师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一大法宝!学生进入这个集体。无形中被班级良好的风气感染熏陶,自觉性就形成了,老师在与不在完全一个样。也无须老师涶沫横飞、声嘶力竭地去宣讲课文内容,而只要按照老师的提示自己去钻研、去解惑、去了解、去巩固。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另一位,不甚了解。也就无从比较。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是魏老师的名言。
真正从心里佩服魏书生老师!
这两个人我真的不知道。上网查查,觉得姓魏的那位其实也就对学生爱护多一点。尊师爱生,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因为一个老师对学生关心多一些,然后就冠以“教育家”的称号,似乎有点让人尴尬。全省发文要求向谁谁谁学习,更令人尴尬。证明很细心关心学生的老师不多了。像雷锋同志一样,所以要向谁谁谁学习。看了一下魏XX在师德上对自己的要求,或者是对大家提出的要求,我觉得根本做不到那么细致,如果能做到,那教师也活不长,累都累死。做不到的东西那只能称为理想。It is easy to say, it is hard to do. 那谁谁谁自己本人真的每条落实自己的标准没,是有时落实还是一贯落实还是个有待考证的问题。给每个学生一套发展方案?这是个什么概念?一个班50多人,我经常带3个班。这就意味着我要做150人的规划。而且规划还要根据人的随时的变化而改变。这能行得通吗?我就奇怪那谁谁谁怎么还没累死! 做牛做马也要休息一下吧?再说了,愿意这样做的老师假如真做了,那当然是好老师,那好老师都累得死光光了,剩下的是什么样的老师?大家想想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每次有报道说有老师累死在讲台上,有人就赞扬老师带病工作,干到吐血而死,号召大家学习我就不是滋味。这些好的老师为什么让他们带病坚持工作?这些优秀的教师如果休息一下可以为国家做更多年的贡献。可见,有人就没珍惜优质的资源。你以为好老师是再生胶吗?死一个放进炉子一烧变出两个?对“蜡烛”论,“春蚕”论我也觉得不以为然。蜡烛就5毛钱一根,老师有这么不值钱?没有好的导师,我们的人生有啥指望?老师是人生的GPS, 你可以扔掉蜡烛,你不会扔掉一个昂贵的,精确的GPS吧?所以,我们不应该给老师树立一个不可逾越的道德标准高峰,累死他们,耗死他们。至于谁发文向谁谁谁学习,那就让发文那谁谁谁先履行一遍。至于教育家这称号,算了吧,别太较真。蹲着街边吃茶叶蛋的现在都叫美食家。嗬嗬。
这两个人肯定有他们的过人之处,但被过度宣传和包装,并被贴上各种标签,就没有必要了。教师队伍中优秀能干,勤干苦干的人多不胜数。教书育人其实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的,不同的教师遇到不同的学生,会碰撞出各色各样的火花。这也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有的教师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带进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有的教师可以把一批调皮捣蛋的孩子收拾得心服口服;有的教师善于传授学生解题技巧;有的老师能够传给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的教师善于教书;有的教师善于育人。至于魏书生和李镇西两位老师,可以认为是教育的行家里手,但能不能称得上教育家,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据说李镇西公然支持教师职称工资制度,就凭这一点,就绝不能称其为教育家,顶多教育行业的投机者而已。
这两个人还是在我大学的时候知道的,当时的老师经常拿他们举例子来讲教育方法!
个人比较喜欢魏书生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那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我现在的教育生涯中,也时刻铭记这句话,并且坚持执行!
而对于李镇西,佩服的还是他对作文的讲解,绘声绘色,入情入境!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如何作文!
两位大家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每一位都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还有许多的困难等待我去克服,更有许多经验等我去借鉴!
魏老师和李老师的教育思想值得学习。但如果要老师们都按照两位的模式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就有东施之嫌了。毕竟“因材施教”才是最精典的教育原则。跨地域跨层次去把别人的好东西搬来用,只会成为自己的桎梏!
严格意义上这两位老师只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内做了些教学方法的探究,并没有所谓的教育思想的提出,更谈不上是什么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