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为什么古代中国南方政权常会败于北方政权?

提问时间:2023-09-13 07:34关键词:中国,古代

问题补充: 东吴、南朝、南宋、南明等。

点赞1、锦州市 网友:命中有狗

主要因为中国北方在古代率先进入了农耕文明,以关中为核心的中原文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长安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整个天下的影响举足轻重,只要控制了关中,就等于牢牢地控制了整个中国北方,只要控制了整个中国北方,也就牢牢地控制了整个天下,即是天下分久必合,也都是得关中者得天下。

随着南方经济的崛起和海洋文明的到来,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始发生了东移,过去主要由中国北方改变中国历史的情况随之也发生了转变。


点赞2、潍坊市 网友:相思浓

中国政治权力中心在北方,南方随人口迁徙逐步发展仍然是经济中心

秦汉统一后中国人口的分布格局,大致是十字形分布的核心稠密人口区域,这和中国今天的人口密度分布吻合!

这个十字形 ,沿秦汉时期的交通驰干线铺开,隋唐大运河开发后人口中心逐渐南移,今天仍然以京沪、广线与西安、郑州、洛阳、合肥、长三角、上海一线为核心人口区域。


秦汉、唐宋、明清时代,北方综合实力远胜南方,具备统一天下的能力,相反处于劣势的南方很难北伐成功。

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派遣百万秦军南下经略欧越、两广,将瓯江、岭南纳入版图。


汉朝北逐匈奴,重新收复南越,一直打到越南河内,设立交趾郡,明末放弃河内。

楚汉相争、朱元璋北伐都是以徐州为中心,解放战争同样围绕徐州一带展开,无不应验“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名言。

因此,北方占有天时地利、自然出的皇帝多,南方无力北伐怎么可能造就帝王?

图片来自网络。

点赞3、九江市 网友:北慕城南

东方大地悠悠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主要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而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地上,除了农业,还有畜牧业、渔业等。

畜牧业按照自然条件又集中在我国北方,游牧民为了适应高寒干旱的气候条件,主要实施的是严密的集体游动放牧的畜牧业经营方式。

他们的生活方式注定是要逐水草丰美的草场而生,特别在贫瘠的漠北,这导致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方面非常有限。

在游牧民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会发生争斗,袭扰中原也是常有的事。

历史上匈奴、鲜卑、羯、契丹等游牧民族也曾在中原建立了政权,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和涤荡,也被强大的中原文化所逐渐同化。

北方地区在常年面对游牧民部落袭扰过程中,形成了勇猛彪悍、富于进攻的性格。尤其善于运用马匹,这在古代战争中能获得极大的优势。

但是相比之下,南方地区以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

当然这种生存方式有着更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他崇尚耕读生涯,提倡合作包容,而不是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的是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理念。从风格上讲,是儒雅内敛的,防御保守的性格。

在战乱时期,防御保守的南方地区与勇猛彪悍、富于进攻的北方地区比较,当然会常常处于下风。

说句笑话,马可以千里走单骑,生就是战斗性格,牛则是兢兢业业,工作好榜样。

如今的东方民族,进行了充分的民族融合,既有马的勇敢彪悍和富于进取,又有牛的隐忍和吃苦耐劳,这就是龙的传人,符合今天的和谐发展理念。

点赞4、吉安市 网友:屌丝一枚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统一的方向大多都是北方统一南方,很少有南方统一北方的大一统的政权;真正可以视为南方统一北方的大一统的政权仅有明朝一个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是南方人的战斗力低于北方人?当然不是!实际上,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不仅需要强悍的武力和先进的政治制度,更需要发达而繁荣的经济;经济实力的强弱才是决定战争胜利与否的最根本的保障。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北方政权统一中国并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主要是因为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南方。明朝时期,南方的经济超过了北方,因此明太祖朱元璋才能率领军队完成南方统一北方并建立大一统封建政权的功业。现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美国,美国的强大最主要体现在哪里?不是以航空母舰为代表的世界第一的武力而是控制了世界金融和贸易的强大经济势力。

从现在的考古发现看,南方的文明起源并不比北方晚,甚至更早;但显然北方文明发展的速度更快一些,因此早期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的中心都在北方。

七八千年之前,长江流域就产生了河姆渡文明,早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速度在加快,五千多年之前的黄河流域出现了我们的祖先炎帝和黄帝,在炎帝和皇帝这两位文明始祖的带领下形成了华夏族,而我们也被称为炎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夏商周统治的中心仍然在黄河为标志的北方。夏朝的首都阳城是现在的河南登封一带,商朝的首都国是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周朝的首都镐京和洛邑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和洛阳一带。夏商周创造的青铜文明是围绕着黄河领域建立起来的,西周实行的井田制也主要推行于北方。也就是说,奴隶社会的经济中心在北方。

南宋之前的北方经济发展程度一直超过南方,因此南宋之前的大一统封建王朝也都产生于北方。

自从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使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程度都是远远超过南方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北方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在北方的咸阳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建立固然是因为军功授爵制之下秦国强悍的军队战斗力,固然是因为北方出现了先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最重要的是商鞅变法以后从法律上确立的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小农经济的繁荣为秦朝的大一统提供了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王朝的建立必须有强悍的经济实力。

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以后,为了巩固统治在黄老之学的指导下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取得了以后文景之治的成果。文景之治的成就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堆积如山的粮食和烂穿了绳子的铜钱上,也就是表现在强大的物质经济上。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指挥卫青和霍去病等军事将领夺取河西走廊并取得莫北之战的胜利,之所以能够把一直侵略中原地区的匈奴赶出了蒙古大草原赶到了西方,就是因为文景之治为其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拥有充足的物资保障的军队才是真正强大的军队,强大的军队必须有强大的经济支撑。西汉经济哪里强?北方。

隋唐时期,中国重新由魏晋南北朝的分裂状态进入了大一统的局面。589年隋文帝杨坚派后来的隋炀帝杨广带领军队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名为陈的政权,中国再次完成了类似于秦始皇时期的多民族的封建大一统。隋朝为什么能够再次重新统一中国?因为隋朝有更多的粮食和铜钱。隋朝的粮食多到什么程度?据资料统计,隋朝储藏在众多粮仓中的粮食可以供政府使用五六十年。原文是这么说的:“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最后这些粮食当然是没有了,哪里去了?被隋炀帝用于开凿大运河和三征高句丽了,被隋炀帝冲龙舟到江都游玩给挥霍了。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再一次说明了北方经济的繁荣,不仅繁荣在长安城的雄伟上,更是繁荣在东西两市上。

南宋时期的中国经济完成了经济中心的南移,使南方有了统一北方建立大一统政权的基础。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坚定了南移的基础,唐中期以后开始南移,南宋时期才最终完成了南移。南宋时期,南方的经济完全超过了北方,以占城稻和苏湖熟天下足为代表的农业超过了北方,以造船业和五大瓷窑为代表的手工业超过了北方,以东京和临安为代表的城市商业超过了对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方经济的繁荣和发达必然会成为南方统一北方的根本目的和保障。但南宋为什么最终没有完成国家统一?为什么南宋最终还被元朝灭亡了?这主要是因为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的重文轻武的政策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南宋只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却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一条腿走路的策略下当然不可能完成南方统一北方并建立大一统封建王朝的任务。

受唐朝以来藩镇割据的影响,掌握军队的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孤儿寡母的天下,建立了宋朝。为了巩固宋朝的统治就必须削弱军事将领的权利,因此赵匡胤不仅来了一次杯酒释兵权,还实行了重文轻武的国策,与士大夫共天下。文官地位高涨而武将地位下降的局面和文官控制武将的策略使宋朝的禁军失去了打败北方军队的欲望和可能性。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干,文官治国,武将打仗;但宋朝却是文官治国,文官打仗。文官打仗的专业性太差,因此南方统一北方的概率被大幅度降低。

经济实力固然是大一统的根本,但军队的战斗力也是统一的重要手段,经济手段和军事手段缺一不可。最终,武力值强大的元朝灭掉了南宋,统一了中国。南方失去了统一北方并建立大一统王朝的一次重要时机。

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能够以南方统一北方建立大一统的明朝就是因为南方的经济基础雄厚。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真正的平民皇帝,他凭借旺盛的精力和强硬的手段建立了定都于南京的明朝。但真正让明朝打败蒙古并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实力的强大。明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宋朝元朝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尤其是粮食产量远超前代,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

农业上不仅有双季稻,还从美洲引进了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粮食的充足不仅增加了人口数量,还为军队提供了更多的士兵和物资保障。粮食多就是保障,人多就是保障,军队强大就是保障。南京和江苏等地的丝织业和棉织业等手工业发展程度也大幅度超过了北方,为军队提供了更多的衣物等方面的保障,穿暖的南方士兵才有战斗力统一对方。虽然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但以泉州为代表的商业贸易仍然超过了北方,为南方统一北方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正是因为南方经济的发达,才使南方完成了统一北方并建立大一统封建王朝的任务,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才可以诞生。

总之,无论是北方统一南方,还是南方完成了封建大一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实力的强大与否。北方经济实力强大,就会出现北方统一南方的大一统政权;南方经济实力强大,就会出现南方统一北方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北方经济实力长期强大,所以大多数时候是北方统一南方建立起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南方经济实力崛起的较晚,所以南方统一北方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数量少。

点赞5、榆树市 网友:折翼天使

司马迁说的很清楚,事做于东南,而功长收于西北,是以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自丰镐,秦自雍州,而汉自蜀汉。

这里的西北实际上就是关中地区,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大禹、商汤 也都是来自关中。

事实就是这样,陕西保存了大量夏的地名,比如崇国 、户县、褒国、褒姒,

也保存了大量商的地名 比如商雒。

这些地名并不像夏县、禹县那样的直接,更加原汁原味。

历史上刚好出现褒姒这个名人,居然成了解开夏王朝的一把钥匙 。

从而判断大禹的真实性

点赞6、果洛藏族自治州 网友:紫色草

南方气候温湿,适宜耕种,因而也就形成了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倾向于守的农耕民族 ,在没有天灾兵祸下,他们更乐于安居乐业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其主体多为内敛,保守。北方苦寒,多逐水草而生,居无定所 ,因而也就形成了以游牧文化为主的游牧民族,为适应苦寒环境 ,他们大多喜食肉类 ,体格壮硕,游牧,游猎者多善骑射,逐水草而生,马蹄所到之处皆是家园,其文化主体多是张扬外露的,更具有攻击性。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彪悍张扬的北方政权往往比保守内敛的南方政权更有优势,如秦唐元清等,当然也有例外的,如元末农民军领袖朱元璋先讨平南方张士诚,陈友谅后,一路向北,所向披靡,将元朝廷逐至漠北,而明末,清军入关则是由北向南,急驱突进,势无挡者,至于近代的北伐战争已不属冷兵器范畴了就不探讨了。

假如对这两种文化做物性的延伸想象,那南方的农耕文化更具有牛的属性,而北方的游牧文化则更具有马的属性。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随性涂鸦

点赞7、庄河市 网友:嗜血狱王

先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抗美援朝期间的长津湖之战,志愿军九兵团围歼美国王牌陆战一师。最后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九兵团也伤亡惨重。其中绝大部分伤亡,都是因为冻伤造成的非战斗性减员。

九兵团的战士主要来自江浙地区,缺乏在寒温带作战的经验,其中有些部队(27军)已经发放了冬装。无论是指挥员,还是普通士兵,都觉得厚重的棉衣会影响行军速度,于是出国前把棉衣都留了下来。结果盖马高原零下40多度的低温,让九兵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明代以前,北伐很少成功,主要原因还是士兵们缺少御寒的棉衣。棉花是从元朝时才开始在中原大规模种植的。

生活在温暖环境中的南方士兵,根本想象不到严寒的威力。在南方培养出的战马,也抵御不住北方的刺骨寒风,在史书中,“人马冻死者相望”这类的句子屡见不鲜。

明代朱元璋北伐成功,主要得益于韩林儿领导的红巾军已经消灭了蒙元的主力。

在明朝和蒙元之间朝代更替,没有发生过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所以朱元璋北伐也不算是成功的例子。

韩林儿的三路北伐军虽然给蒙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自己也全军覆没。纯粹是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

在冷兵器时代,先天条件的不足,造成中原王朝面对游牧民族只能采取被动防守的策略。

除了天气原因,选择北伐的时间也很重要,明代朱元璋和朱棣十几次北伐,都是选择的正月或者是2月出征。

立春以后气候不太寒冷,来自中原王朝的兵马能够适应这样的温度。可立春以后,正是蒙古草原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是游牧民族准备南下劫掠的时候。

选择这个时节北伐,游牧民族缺乏稳定的补给,往往会一触即溃。

中原王朝取得阶段性胜利以后,很难再继续扩大胜利,彻底解决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北伐越往前推进,漫长的补给线越脆弱。万一被切断了补给线,要么战死,要么投降,没有其他的选择。

基本上到了农历8月以后,北伐的士兵们就会选择班师。

“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场不可预测的寒潮,就可能给深入草原的士兵们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每年留给中原王朝适合北伐征战的时间只有七个月。

明朝历史上有过两次在七月份出兵北伐的记录,一个是永乐年间的邱福兵败,另一个就是明英宗的土木之变。两次都以惨败而告终。

除了这些主观因素,还有些细节上的问题,南方士兵身体羸弱,单兵战斗力不如北方兵。

还有就是南方士兵语言沟通困难,这在战争中也是致命的缺陷。

最后就是疾病的困扰,南方士兵适应不了北方的气候,饮食,普遍都有肠胃病。

相比起中原政权北伐上诉的这些困难,北方的军事集团南下时都不用考虑,越向南气候越温暖,经济越发达。

而且南方重文轻武,靠那些文弱的书生,很难抵御北方军事集团的金戈铁马。

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这种北强南弱的军事格局也被彻底改变,驾驭杀伤力巨大的新式武器,仅凭勇敢是远远不够的。掌握知识的多寡,决定了战斗力的强弱。

属于草原民族风光无限,吊打农耕民族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点赞8、酒泉市 网友:心已赠人

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风风雨雨中,中华民族历经上下5000年的历史。如君所问历史上大統一多是由北方政权实施统一的,细说之下应该明白其中原由。上古时期从黄帝时起,三黄五帝,夏商周。中古时期春秋战國,秦汉两晋等等,无不在北方土地上你来我往。

改变历史大战,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秦汉之分的亥下之战,三國之分的赤壁大战,大都在北方爭夺。与北方匈奴的对战更是显示出历代统治者的文滔武略,是否國富民强。

统治了中原就有望一统天下,北方民族受世代战火的洗理,民风膘悍爭强好胜。反之南方各民族更愿似理服人,爭斗较少,他们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着安祥稳定的生活。山青水绿说着北方人摸不着头脑的方言,到今天也没有多少改变。

与人爭斗不是南方人的强项,他们民族之间爭斗规模较小,时常为了一座山头爭来爭去。向北方进攻没有这样的策略,是否有不与北方人结交的心理,你也别侵犯我等,大家平安无战事。都说南方人聪明,自古致今南方民族把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放在首位。与北方民族爭夺天下那都是下下之策,所似古时没有南方诸國一统天下的先列。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