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是否有一些兄弟们在体制内遭遇了干得好走不掉,你的上级领导看中你的才华,注重能力,舍不得放你走,让你踏踏实实的干一辈子?","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轻松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说个老哥的亲身经历。
这位老哥原来在市政府办综合科工作,专职给市长写材料,因为文笔好,有大局观,善于拿捏大材料、出干货,深受政府办领导的青睐,一路从科员干到科长,用了不过五年时间,当时他还不到30岁,在很多人眼里被公认为仕途新星,都说他前途不可限量。他自己也这么认为,因为每次秘书长都信誓旦旦跟他承诺,等时机成熟一定把他推出去。
结果,这位老哥服务的第一个秘书长还不等他满足提拔的条件,就被调走高升到外地副市长,很快迎来了第二个秘书长。后者同样对他委以重任,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组织要提拔的就应该是老哥这样能干敢干会干事的人,原本还有点泄气的他,顿时被秘书长几番公开表扬撩起来情绪,又一如既往开始拼命干活。没成想,干了一年多,这位秘书长又调走了,还是没解决他的问题。
就这样,老哥连续服务了五任秘书长到40多岁都没挪窝。每来一个领导,都对他很器重,可最后没有一个领导动真格提拔他,究其原因,用后来其他副秘书长调侃他的话来说,谁让你那么能干,放你出去,上哪去找一个这么好的写手?老哥这才明白,不是因为自己不行,反而是自己干得太好挡了自己的道。曾好几次,他都想放弃,马虎点干工作,让领导把自己挪走算了。可每次任务一到手,他又狠不下心这么做,责任心、政治觉悟也容不得他这么干,以致于自己一累再累,在岗位上耽误了十几年。其他和他一起进来的同一批同事,很多已经提拔正处,他还在正科岗位上打转。
当然这位老哥最后还是幸运的,在第六任秘书长到来以后很快得到了提拔,到民政局担任副局长,现在已经提拔到市任委副秘书长,级别也到了正处,总算付出没有白费。
老哥的切身经历证明了一点,在体制内,不是干得好一定就可以提拔的。工作出色,能力过硬,关键还要有领导愿意帮你,推你一把,否则你干得再好,累得再多,也就是一个干活的,反而是给自己挖大坑。在这点上,体制内的写手应该最有体会。为什么我主张写材料的人一定要学会培养接班人原因即在此。
这是我曾经一段时间的真实写照,后来遇到一位高人指点被巧妙化解了。
写材料给我创造了上升的机遇
原来刚在乡镇工作的时候,就发现县政府网站每天都会更新各个乡镇的工作动态,还会把作者的名字写上去,各个单位的领导都比较重视,因为可以展示本单位的工作。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好机会,再加上平时工作不是很忙,就经常抽空写一些信息动态发上去。
刚开始写的时候,由于找不到头路,写得也不好,所以采用率非常低,可能写了一二十篇才会采用一篇。后来,我就专门把被采用的信息复制下来学习,学习别人的框架、结构、语句、用词等,写完之后就拿去请领导帮忙修改,每次被领导修改过的草稿我都保存着,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学习,在领导的帮助下,采用率慢慢提高了。
从模仿到学习再到自己写,逐渐越来越顺手了。虽然上级领导从来没见过我,但是名字已经很熟悉了。有一天晚上,县委组织部的一名部务委员突然打我电话,说他们在网上看到我写的很多信息,觉得还可以,想借调我去跟班学习,问我自己愿不愿意去。
对于我这样无数个基层干部中的一份子,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当时真的很激动,不是因为对方是领导,而是觉得自己的努力能够被人看见,没有白费。
大家都知道一句古话叫“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后半句,说的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能够被伯乐发现,获得展示机会的人实在太少了。
第二天,县委组织部的一个副部长和一个部务委员来找我们镇书记谈话,就是关于借调我的事情。大概过了二十多分钟,三个人笑眯眯的走出书记办公室,我预感这事应该成了。我的办公室就在书记办公室旁边,他们三人路过门口的时候,书记把我叫出去说,快来给组织部的两个领导打声招呼。
部务委员指了指我,又对副部长小声说了几句,副部长笑着对我说,你就是小赵啊?小伙子文笔不错。
送走两位领导,书记把我叫到他办公室说,情况你应该知道了吧,下个星期去报道,写材料是你的优势,其他能力也要跟上才行。当天晚上厨房加了菜,大家都有点舍不得我走。

写材料也让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到了县委组织部,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编写工作信息简报。我查阅学习了组织部近5年的年终工作总结,每年年初工作要点,干部、人才、组织、公务员工作的各类专项报告,以及领导在各个场合会议的讲话稿,对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才开始写。
第一个星期领导要求我写5篇,第二个星期加到8篇,第三个星期加到10篇,逐渐熟悉以后,领导又让我一个星期只写3篇,但是要精益求精,追求质量,逐渐的被同级和上级部门采用率越来越高,领导对我的工作也更加认可。
后来逐渐让我接触写领导讲话,从最开始的经验交流材料、汇报材料,到培训讲稿、发言提纲,再到大会小会讲话材料,逐渐就把大部分的文字工作交给了我。其他人起草的大型方案、意见、总结等领导都要我帮忙审核。
在别人看来我成了领导的御用材料员和身边红人,但是各种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从那以后,我的工作变得非常单一和枯燥,就是和文字打交道,也只和文字打交道,而且很多时候特别急,急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睡觉,没有时间思考。
我记得有一次,晚上十点钟加完班准备回家。突然接到领导电话,让我去他办公室有任务安排。到了才知道,领导明天要出席一个会议,需要汇报近3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要我准备汇报材料,明天早上八点放在他办公桌上。我知道,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这样的紧急任务对我来说就是家常便饭,需要24小时待命,周末也不敢随意离开单位。

遇到贵人指路,人生出现转机
这位贵人,打开了我的思路和工作方式。
有一天吃完晚饭散步的时候,那个打电话给我的部务委员过来问我,最近工作怎么样。我也把工作现状如实给他作了汇报。听到我的情况,他也觉得很自责,怎么觉得你这个人比较上进,也挺努力,想帮你进步。没想到现在却害了你,我给你三条建议,你可以试试有没有用。
第一,主动承担一些组织协调的工作。让领导知道你这个人不仅会写,而且会说还会做。比如组织一些会议、活动,或者去和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商量一些事情,关键是要把事情做实做好,让领导看到效果,看到你多方面的能力。
第二,把人带出来,不要什么事情都一个人干。找机会再推荐几个人来跟班,跟你学习写材料,教他们写点东西,别让他们承担一些简单的通知方案,文件的起草,你,就负责重要的材料,同时帮他们把把关。这样你少累一点,而且领导也看到有新人能够承担这份工作,不是什么事情非你不可,这样就有机会出去。
第三,加强和上级部门领导的联系。多往市级省级刊物投稿,这样既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还能让你的名字在上面的领导面前露脸。如果上面真的需要人一个电话打下来,谁也拦不住,你想不走都不行。
听了他的建议,我也是豁然开朗,第一条件我办不到,因为真的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但是第二条第三条建议是可以实现的,没过多久,我就向部领导推荐了两个写作能力比较强的乡镇干部来跟班学习,逐渐让他们承担一些基础性的稿子,我的日子比以前轻松多了。多出来的时间。我不停的写东西向上面投稿,经常被采用,后来被纳入了省级通讯员名单。
同样的情形再次出现,省里面一个电话,又把我借调走了,没过多久,参加内部遴选顺利办理了调动手续。

几点启示
一定要记住,无论是什么单位什么岗位,离了谁都可以正常运转,只是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而已。如果真的暂时被困在某个岗位,一般有两个原因。
一是领导还没有发现你的其他才能。这属于你自己主动展示不够。比如说,领导不知道你会写材料,就不会叫你去写材料。领导不知道你沟通协调能力强,就不会派你去和其他单位沟通。想要破局,就要找机会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让领导对你了解得更全面,更深入,才能把你放在更加合适的岗位上。
二是暂时还没有更合适的其他人选。这属于被动人才储备不足。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培养接班人,既然想挪窝,就不要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以先把人培养起来,把基础性的工作交给他们,关键核心的东西抓在自己手里,节省出来的时间和精力自己才能合理分配。
我是@体制内这些事如果大家喜欢,可以评论、点赞、转发、收藏加关注,持续更新带您了解更多体制内职场真相!
我们市里出现过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就因为在岗位上干的太出色,这个人被主要领导按在同一个岗位上干了十几年。
他姓张,是我们市里的前宣传部长,现在已经退居二线,但在本地依旧名气非常大,因为他的宣传工作做的实在太好了,而他因为宣传工作做的太好而当了十几年宣传部长的轶事也光为流传。
张部长也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县委副书记,县长,市政府秘书长,一直做到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当了宣传部长以后,张部长在宣传工作方面的天赋一下子凸显了出来,很多人在背后说,张部长简直就是为宣传工作而生的。
因为他当了本市的宣传部长,很多他的前任以及后任部长们,都被他的成就映衬的黯然失色,他甚至成了本市宣传部长的代名词,更确切地说,他成了部长的代名词,在本市,只要一说部长,大家都知道指代的是他。
张部长基本拿遍了宣传系统所有的荣誉,本市宣传工作十几年来一直在全省独占鳌头,市主要领导最放心地工作就是宣传工作。
十几年间,市里其他的常委都早已轮换了很多遍,主要领导也已经换过几任,只有张部长,一直坚守着宣传部长这个岗位。即使因为资历的原因,张部长在常委里的排名越来越靠前,但是部长这个岗位却一直没有变。
据说张部长也是要求进步的,也向上级表达过自己的发展意愿,常务副市长和市委副书记都曾是他的目标,但都没能成行,原因只有一个,张部长当宣传部长,主要领导最放心,而且很多人明确表示不愿意当张部长的继任者,珠玉在前,后任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张部长一直呆在宣传部长的岗位上,是大家共同选择的结果。
假如张部长换到别的岗位,工作会不会同样出色,这已经是一件不可知的事情了,由于年龄原因,张部长已经退居二线,他在宣传岗位上的优异表现,已经成为一个传说,很多人不知道他的继任者是谁,甚至不知道现任部长姓字名谁,在本市只要提到宣传部长,大家都能想到他。
客观地说,宣传工作做的好,对张部长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宣传工作太出色,张部长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也是因为宣传工作太出色,宣传部长这个岗位,成为了他体制内职务的天花板。
体制内的人都知道,在同一个岗位不动,对职务升迁是一件不利的事情,如果仔细观察那些升迁很快的官员履历,很多都是岗位更换很频繁,都是经过各种岗位的历练。所以,在某一个岗位干的太好,有时候真的会影响职务的升迁。
八十年代,阿标与阿东师范毕业,同时分配到乡镇一家中学任教。
阿标踏实肯干,服从领导,很受校长赏识,不久被提拔为年级教学组长。
阿东工作不错,可脾气不好,时不时顶撞校长,一次因为调课,与校长大吵一场,学校待不下去,被抽到乡教办室挂着赋闲。
县委有中心工作,组织部到教育局抽人,教育局到学校要人,阿标闻讯机会难得,想去组织部帮忙,可因为是业务骨干,加之校长不愿放,没有抽成。
抽来抽去,学校教师都忙,只有赋闲的阿东无事,就把他抽到组织部帮助工作。
阿东帮忙期间,适逢八十年代机构改革,急需充实年轻干部,阿东有文凭,很快正式调到组织部,三年后下乡当副书记,六年后当上乡党委书记。
可干得好阿东,九年后还在乡中学,不过也当上副校长!
我在办公室写材料,一干就是十四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写材料是辛苦活儿啊,一般有点关系的没人干这个。
最开始在二级机构写材料,干到第三年时,当时有机会借调到市委组织部,单位领导不放,所以就继续干了。
又过了三年,到局办公室,然后任副主任,除了写材料,纪检、信访一锅端。中间有机会到市委办,领导不放人。又有个比较大的企业想让过去写材料,算是支援企业发展的,除了原单位工资待遇不变,另外再给一份工资,领导还是不放人。
后来我琢磨了下,这个事吧不能怨领导,得怨自己,因为我一直处于一个业务骨干的状态,自己虽然强,但是没有向管理方向发展。想通了以后开始转型,后来下乡扶贫三年,解决了副科。
回顾写材料的十四年,虽然来路很辛苦,但是有付出也有所得吧,我觉得没有关系的人,还是要在业务上下功夫,努力成为业务骨干,然后就得转型做管理,任何单位,总还是需要梦做事的人。
很不幸,我就是单位因为干得多、干得好而走不掉的那个人。
单位局长让我到办公室去一趟,我到了办公室,局长关上门小声对我说:“小张啊,关于你调动的事能不能再缓几个月?”
关于我工作调动的事儿,还得从前几天的一次工作会议开始。前几天县委部门组织一次大型会议,从各单位抽调了一些人进行前期筹备。由于我在办公室工作六年了,对于会议组织协调和文字材料都很熟悉,工作干得很漂亮,受到一领导的表扬,领导说小伙子你办事能力挺强的。我们单位现在正好缺你这样材料写得好,工作协调能力又强的年轻人,你想不想来?
我心想:县委部门要人,去了之后虽然很辛苦,但是工作干了成绩也能看得见,锻炼几年发展潜力很大。我有好几位朋友都是干了几年后被提拔到乡镇当乡镇长去了。我在现在这个单位工作6年了,辛辛苦苦干活还是一名科员。于是对领导说:“肯定想来,但我得先请示一下我们单位领导。”领导说:“你们沟通一下也好。给你三天时间,考虑好给我说一声。”
就这样,我回到单位把调动的事儿向单位领导汇报了。局长听了,沉默很久,站起身说:“我早上还有会,这事儿等我开完会再说吧!”就这样,领导开会去了,下午也没来单位。
第二天早上,我又去局长办公室,一看我进来,话还没说到一半,局长说:“今天市上领导检查工作,我要去陪同。”马上起身拿包,坐车走了,就这样又过了一天。
到了第三天,我早早来到办公室,想着今天一定要把事情说清楚。今天局长终于来了,到了单位他没有到自己办公室,而是走进了单位办公室,看到我在椅子上坐着,抬起胳膊用手指着我说:“小张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说完转身往自己办公室走,我起身立马跟着局长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到了办公室,局长就问我:“我对你好不好?”
怎么说呢?跟着局长干了6年的办公室主任,总体来说局长对我还可以,平常时不时带着我参加一些饭局,说是我工作很辛苦,让我放松放松。但是有一点,就是不推荐我。我自己多次暗示局长,希望他有机会向上面推荐一下我,哪怕是解决一下待遇也好。局长都含糊推辞过去了。我的几位好朋友在饭局长也经常提醒局长,说:“你身边的人,现在靠得住的也就小张一个人,你不能只让他干活而不推荐啊。小伙子还年轻,在你手底下干活你不要耽误了人家的前途。”局长听了后马上装作酒醉,闭口不提了。
我还年轻,不能就这样一直待下去,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机会,我肯定会争取一下。
我对局长说:“在单位工作了六年,您对我照顾有加,但是我干了六年待遇都没有解决,您像我这个岁数的时候已经是单位副局长了吧?”局长说:“确实是,你的事情我不是没有想过,关键是我们单位人少,名额有限,我也是无能为力啊!”
我说:“那这次对我是一个好机会,您就让我走吧?”局长说:“小张是这样的,单位现在人手紧缺,特别是办公室活多、事情琐碎,一时半会儿找一个像你这样负责的人也找不到。我这个局长职位再有一年左右时间组织可能就免了,你就坚持一下,再帮帮我,等到明年后半年你再去!”我说:“局长,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我现在不去,人家肯定有人去了,到明年没机会了。”看我不肯走,局长脸色不好看了,说:“在没有找到合适人选之前,你调动这件事儿,我肯定不同意。”见局长不松口,我只好起身回到办公室。
万般无奈,我把我们局长不放人的事情向新单位的领导汇报了,领导说:“怎么会这样呢,在哪个单位干不是工作呢?这件事我给你们局长说一声,你等我的消息就行了。”
下午的时候,新单位领导给我打电话了,说:“小张,你调动的事情办妥了,你赶紧抓紧时间办调动手续。”原来,新单位领导给我们局长打了电话,说你们单位小张材料写得很好,能力也强,正好我们这边缺人,我想把这个人挖过来。李局长在这件事上要讲政治、讲大局,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再者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走了你还可以再进来调嘛!你到各乡镇去挑选,只要你看上的我给你协调。这一席话说得局长哑口无言,连声答应。
当我拿着调动手续找局长签字的时候,局长阴沉着脸看了好久,带着极不情愿的语气说道:“恭喜你了,你高升了!”然后签了字,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办公室。
像我这样工作干得好而走不掉的人,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作认真细致,能够独当一面,工作能力受到领导的肯定。
二是为人老实稳重,领导和其他人都愿意把工作交给你,你也能认认真真完成。
三是情面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领导和别人给你工作时,即使你再忙也不好意思拒绝,导致工作越来越多,成天吃苦受累。
这样的人在单位的口碑极好但是往往得不到领导的提拔重用,因为一旦你被提拔了,单位的工作就没有人干了。所以平时领导和大家对你评价极高,但有升职的机会的时候,被提拔的往往是别人,最多给你一个年终奖什么的,安慰一下受伤的心灵。
所以我建议,如果在单位努力工作,到了干得好而走不开的局面,一旦碰到好的机会,一定要想办法从单位调走。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走之后,单位工作照样正常开展!
【木子职说观点】体制内,你是否遇到过干得好走不掉的尴尬局面?我倒是没有遇到过,但我身边有这样的例子,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多和领导沟通才好解决。
说实话,领导爱才是可以的,但抓住你不放,影响了你个人发展前途,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遇到这样的领导和事情,你除了自认倒霉外,就只祈求这样的领导赶紧走人,要想让这样的领导改变想法是很困难的,想要说服这样的领导改变主意更是困难。
对于体制内干的好结果走不掉的局面我倒是没有遇到过,但我身边有同事曾经遇到过。记得刚上班那会儿,乡镇上有个特别会写材料而且也会写的一手好字的同事,这位同事深受书记信任,经常被书记委以重任,还常常带出去一起喝酒接待应酬,俨然就是书记身边的红人,特别是这位同事和书记一样都能够写的一手好毛笔字,两人可能因为有共通的爱好,所以书记对他特别是好。
当然,这样同事并不想在乡镇待一辈子,在借调还没有规范起来的那个年代,他曾经在两年内三次借调到组织部,并且希望能够正式调入编制到组织部,尽管他本人想调入并且组织部领导也有考虑的情况下,这位书记并不放人,而是这样一副态度:我同意你借调,但我不同意你走人,就这样折磨你。结果这位同事在借调组织部期间,还经常被书记叫回乡镇加班写重大材料,由此也可以看出,书记也是爱才之人,舍不得把材料给其他人写。当然,这样的做人导致这位同事心有不满,并且人累心更累,有时候也会对书记旁敲侧击,希望书记放人。就这样过去了三年,书记终于答应他的借调申请,不再拖着不放他走,他也终于调到了组织部工作。
说实话,这件事情当时我是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个人觉得,干的太好能力太强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好事,让领导看上了影响个人发展前途反而会适得其反,有时候暂避锋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卧薪尝胆有时候在机关里面也是能够排的上用场的。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本人就是这种情况,自2010年上岸至今,始终钉在群众接待、社会面稳定第一线的信访岗位工作,至今已经整整11年,现在担任部门负责人一职,正科。
流水的书记,铁打的主任
这里的书记是指街镇政法书记,主任是指信访办主任。2010年至2021年,我整整熬走了5任政法书记,有的高升、有的平调、有的退居二线。但自己自2013年开始主持信访办工作至今,却始终没有调换过任何岗位,所以在单位里有了上面那句玩笑话。
优点:锻炼了过硬的工作能力,领导信任
11年,我面对面接待来访群众7000余人,化解历史遗留矛盾20余件,处置群体矛盾120余件。从稚嫩到老练,现在无论面对任何复杂的局面,都有信心缓解化解,无非是自己愿不愿意罢了。奖项也是基层拿完了区里拿,区里拿完了市里拿,市里拿完了下一年还能拿。
由此带来的优势是无论下属还是直接领导、或是主要领导都对我十分信赖,甚至到了依赖的程度。因为信访工作事关稳定大局,稍有不慎便一票否决。有我在,大家都放心。
缺点一:限制了自身发展
正科干部晋升副处,除了年限到外,还需要多经历不同岗位锻炼,而我没有,这是我的最大劣势,因此近两年我也反复向领导要求:从对我负责的角度让我调岗。上面那些数据为何信手拈来,因为最近一次调岗申请是今年7月23日写的,复盘工作经历,熟啊。
缺点二:老思想办新事,风险太高
干部为什么要不断换岗,另一大原因就是始终保持学习,熟悉新的领域新的政策。而我在同一岗位做的时间太久,总是按老办法、老规矩来做事,但经常发现与新的政策、精神发生冲突,即使改也很困难,因为思维定势已经形成了。熟悉体制的人都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单位也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缺点三:性格变的抑郁、悲观
我原本是内向的人,为了做群众工作,和居民打成一片,强迫自己变的积极开朗,变的外向阳光,但到了无人的地方,我还是始终一言不发,只感觉到精神的极端疲惫和人格的分裂。
而且大家都知道,群众来反映问题时大部分是带着情绪的,被辱骂、威胁、挑衅、甚至被殴打都是常事。他们可以无所不用极其的侮辱我,我却不可以这样对他们。这种负能量我不能和同事领导、以及家里人倾诉,就这样我自己整整熬了11年。
2018年,我曾因此患上焦虑、抑郁引发的神经性皮炎,甚至还吃了一段时间抗抑郁的药。
现阶段情况及下面的路
2018年病后,我没把病情告诉任何人,但心里明白必须培养接班人了,不然真的会死在抑郁下面。于是我对领导死缠烂打,终于在2019年要来了一个公务员做副手,把我的压力分担了不少。
2021年,调岗万事齐备,但100周年大庆来了。没有比这更大的事了,稳定压倒一切,我走不了。于是做完这波,到7月中下旬我才再次正式递交了调岗申请。
9月,领导把我送到了党校,3个月的青干班。走之前他告诉我,这3个月是给我那副手一个机会。然后1个月下来,我的副手干的很好,我知道我可能真的要离开信访岗位了。
说实话,直到写下本文的此时此刻 我的内心还是矛盾的:一方面是对付出了那么多年的岗位的不舍,因为为了工作,我整整5年没有带老婆孩子外出旅游过,总想着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我的副手做的很好,因此我也发现其实地球离了谁都照转,是自己把自己想的太高了。从来不是岗位需要我,而是我需要这个岗位带来的成就感与自我满足。
最后,我也我对即将迎来的新的岗位的忐忑,同时还有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自己一路走好吧。
笔者认识的市政府办综合科写材料老哥,因为文笔好、站位高,写得一手好材料,很受领导重视,从科员到科长一路走得很顺利,成为单位的“笔杆子”。原本以为接下来的仕途会很顺,但先后熬来几任新领导,都没把自己提上去,因为单位大材料离不开他。终于,在第六任秘书长期间,很快得到了提拔。
其实,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前期升的很快,后面提的速度相对漫长,其实这也是常态。原因有很多。如从干部管理权限来讲,提拔处级干部的管理权限在上级单位,并不是干得好本单位领导喜欢就可以提拔的,要看上级单位如何统筹本市的干部工作,综合评估本市的处级干部指标分配等,每个单位都有高手都有能手,那如何使用指标确实要根据综合情况来判断。再如,写材料写得好,可能缺乏其他岗位的锻炼和经历,在领导力方面未必能达到处级干部的水平,还需要历练。再如,领导更新速度快,偶然因素导致上述问题发生。
但这位老哥终归是提拔上了,现在还提到了正处级,算是发展很好的了。但奈何体制内是“僧多肉少”,更多的同志没有这样的机会接触材料,或者说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领导,默默耕耘多年,也没有得到好的机会和空间。所以,职业生涯方面,不要急着下结论,不是不提,时候未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