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和八十岁的父母同住,你觉得幸福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4关键词:父母,幸福

和八十岁的父母同住,你觉得幸福吗?

点赞1、普洱市 网友:↘流年

适应2天后,就觉得日子很难熬,这一天过得太慢,度日如年那种。然后,好像一天的时间都用来做饭了,这顿刚喂完,收拾好,又到饭点了。

不敢出门,出去买菜的功夫,都担心老人会不会摔着,或者出什么意外。

2020年元月份,我90岁的姥姥轮到我家,要住4个月。我妈姊妹5个,小舅舅早就过世了,二舅妈有病,没法照顾,姥姥只在我大舅和我姨,我家轮着住。

起初,我特看不惯我大舅妈,因为每次去看姥姥,她老人家都会泪水涟涟,哭着说,活够了,还说我大舅妈嫌她脏。

她胳膊腿都老化了,走不动道,走几步就会摔胶,只好戴着纸尿裤卧躺在床上,屁股上都是青紫的瘢痕,骨头硬得硌手,老皮松得一拈老高,掀开被窝,尿臊味儿,屎臭味儿刺鼻。

我也亲眼看到姥姥戴的纸尿裤屎尿都流到床上了,大舅妈才舍得换一回,勤俭节约的也太过分了点。

我没少在我妈面前,说我大舅妈最毒妇人心,早晚有报应。

我和姥姥感情很深。小的时候,爸妈工作忙,我跟着姥姥长到快上小学,才回到爸妈身边,周末寒暑假,也都是在姥姥眼前过的。

记忆中,姥姥给我扎小辫,做好看的花布衫,做灯芯绒的棉布鞋,让我度过了幼年童年的美好时光,那时候,阳光灿烂,每一天的日子都是金色的。

而她现在,大多数时间都躺在床上,等着有人侍候她吃喝拉撒。

我放假回家,看见姥姥,特别高兴。闻着姥姥身上的异味,就准备先给她洗个热水澡,让她舒服舒服。

卫生间的大澡盆子里注满了热水,浴霸打开,屋里热乎乎地。

姥姥坐在热气氤氲的盆子里,高兴地拍打着水面,笑了。

热水浸润后,搓了一盆子的灰泥,头发打了两遍洗发露才起沫,我给姥姥洗着洗着,眼窝发酸,汗和泪糊了一脸。

洗清爽了的姥姥,穿上宽大的珊瑚绒睡衣,像个瘦小的孩子。

我架着姥姥的胳膊在屋里蹒跚地走路,她的腿好像不听使,直打弯,身子也直往下出溜。

还没在屋里走过一个来回,姥姥就气喘吁吁,我也累得出了一身汗,就给她戴上了纸尿裤,在床上躺下。

晚上,我躺在姥姥旁边,一晚上没睡着,睡梦里她都在轻哼着叫疼,浑身疼,骨头疼,又喊着是不是窗户没关严,有风直往骨头缝里钻。

我守在姥姥床边,握着她的手,喂她吃饭,喂她喝水,隔三个小时,给她换一次纸尿裤。

也听她絮叨着陈谷子烂芝麻的往事,念叨二舅,二舅妈,二表哥,哭一阵笑一阵。

我下决心一定要照顾好姥姥,让她过一个有尊严,有人照顾的晚年。

但还是出了纰漏。姥姥要大便,我搀着她坐在马桶上,刚回转身接个电话,姥姥自己扶着马桶盖子要站起来,踉跄着,没站稳,脑门就磕在了对面的墙上。

我听见“咚”的一声,跑将过来,就看见姥姥闭着眼睛靠墙歪坐在地上,额头上肿起了一个大包,淡黄色的稀屎顺着裤腿往下流。

妈妈帮我给姥姥擦洗了身子,换了干净的棉裤,戴上了纸尿裤,在床上躺好,盖好被子。

闻着房间里挥之不去的尿臊味,屎臭味,我抓着头发一阵反胃,跑到卫生间吐得两眼冒泪花。

纸尿裤三个小时就换一次,换一回就洗一回屁股,裤子两天换一次,床上铺的还有尿垫,见天换,我就纳闷了,屋子里怎么还是那么大味儿,熏得人脑仁疼。

起初,姥姥还想自己端碗吃饭,可手抖索着,一不小心一碗饭就洒在了床上。

喂她吃吧,一碗饭能喂半个小时,太急了会喝呛,喂到最后,饭也凉了,我端饭的手也快麻了。

活动量太少,胃口也不好,饭就吃得少,几天拉不下来大便,老人家嚷着肚子胀痛,胃里反酸,呃呃打着嗝,拍着胸口说闷得出不来气。

我咨询了社区医生,买了麻仁润肠丸,服侍她吃了两次,又拉稀了,纸尿裤兜不住,半天的功夫,往卫生间跑了三次。

从热被窝里进进出出,可能受了凉,到晚上,姥姥的脸有些潮红,恹恹地没一点精神。

我妈拿了体温计一测,38.5度。急忙喊我爸,背着老人家去了医院挂急诊。

可今年疫情传播,医院有规定,凡是发烧病人一律要做全面检查,一溜检查下来,就到了后半夜。住进了特护病房,至少要隔离观察一周。

然后,开了医嘱,退烧药加些营养液,要挂三瓶水。

我和爸妈也被要求测了体温,拍了肺部的片子。

三口人折腾了一夜,没眨一眼。看着熟睡中的姥姥,我没精打采地耷拉着头闷坐在一旁,很是疲累。

出院后,姥姥的精神有所好转,就又在被窝里待不住了,只有我一扭转身,她就摸索着下床,扶着墙慢慢踱去卫生间入厕。

然后走不了几步,两腿打颤,难以支撑,跌倒在地。

我真的抓狂了,大声嚷嚷道:“姥姥,你就不能安份点,好好待在被窝里吗?磕了碰了,受凉了,您受罪,我们也不得安生!”

姥姥嘴一撇哭了:“我不是怕把你的床弄脏了嘛,你一姑娘家,屋里都是尿臊味,我不是怕你嫌弃吗?”

我把姥姥扶床上,安顿她躺好,自己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再也忍不住呜呜哭出了声。

我妈在旁边唠叨着,你以为侍候老人那么容易啊。见天和屎尿打交道,不烦?

你还指望你舅妈站你姥姥床前笑呵呵,乐滋滋地?我也没那修为,你奶奶,我也时不时地会训她几句,她见着你姑姑,也说我给她甩脸子看。

你侍候这几天就嫌烦,这可是你亲姥姥,照顾了你好几年,亲你亲到骨子里。

你姥姥没生养你大舅妈一天,可她也没让你姥姥渴着饿着,身上也没长褥疮,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气,被窝里还塞着热水袋。

就媳妇而言,已经是好的了。

难怪孔圣人回答何为“孝”时,只说了两个字“色难”。对于久病在床的老人,要做到和颜悦色,不愠不恼,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点赞2、镇江市 网友:蒝点℡

对我来说,是幸福的“负担”;对父母用“累赘”,从用词上就是不敬的,得改。

这事儿我算有发言权。

我父亲今年八十二了,我们姐妹三个,因为是女儿,要贴心些,都愿意让父母跟着住。父母也是为我们这些儿女操碎了心。我是老大,大学毕业就在省城工作,老二老三的孩子都是母亲看大的。而我是老大,家里没有男孩子,从结婚时就给老公说过将来我们需要给父母养老的事儿。我们姐妹三个只我一个人念到大学,虽然两个妹妹现在经济情况也不比我们差,但从内心里,我一直把两位老人养老的事儿放在身上。

六年前考虑到两个妹妹最小的孩子也上了幼儿园,我的儿子也上了初中住校。就接父母和我们一起住,当时住的是市中心商品房的三层,但父母在那里住不惯,一年也只是去一两次,最多没超过半月。他们有一堆的原因,说地方小不如乡下宽敞,家里电器不会用,出门车太多,还有一条我记得父母说腿痛,没有电梯,我就和老公商量咬咬牙买了现在住的电梯房,前年搬进来了,冬天通了暖气,就接他们过来过冬。在我这儿住了一个月,也是我毕业后在一起相处最久的一次,也是这段时间的相处,我对父母年纪大了的确也是“负担”有了更深的体会。

1、需要时间陪伴,需要精力照顾。

老变小,人老了像小孩子, 很多事情不像年轻时候那么想到就能做到,像洗澡、上卫生间这种小事儿有时候也不能独立完成了。我父母第一次来新家我完全地教了他们怎么上下电梯和出入小区,亲自带他们几次,结果他们住这里我们上班第一天他们就在地下室里迷路走不出来,还是地下室的保安发现了才带了出来,地下室又大又没信号,两个人打不出电话找不到出口,竟然手拉手坐在地上急哭了。我也只有正上着班开车近一个小时跑回来安慰他们。不过他们身体还算好,也不糊涂,后来这些事儿也都会了,也在这儿住了一段。但的确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不光是时间,一天两个人在家连网络电视都不会搜,得提前下好电视,给他们定好让他们直接看;在口袋里给他们装上防走失牌子,心里时时牵挂,洗个澡得陪个人,他们俩不能互相照顾,有一次没弄好,父亲就摔了一跤,多天都喊着腰疼,幸亏没骨折。

而且现在身体状况还是好的,以后也会越来越差,需要照顾的不仅是吃饭穿衣那么简单,也不是给些钱能解决,真的就像我们小时候管我们一样,甚至更费力。

2、健康问题衍生的经济问题和护理、陪护问题。

人年纪大了会有一身的毛病,像心脑血管、糖尿病之类的常见病,没几个老人没有的。我父亲四年前得了脑梗,幸亏母亲在身边,发现父亲有些不对赶紧就叫车送去医院,万幸及时救治,现在只有轻微的后遗症,而这几年也几乎都是母亲在照顾。住院时一个人照顾根本不行,住了十天ICU,后转到普通病房又住了十几天,我们姐妹三个排班轮流,一天两个,女婿也都得空过去替班儿,等父亲出院,我们每个人都瘦了一圈儿。幸亏有农村也有了新农合,报了不少,但还是自己得承担六七万,而且这是轻的,如果严重,后期更是不得了的“麻烦”,像我父亲一米八,我们姐妹和妈妈都翻不动身,上卫生间都得护士和家里女婿们上手帮忙。当然有人会说请护工啊,但除了花钱多,但请护工从心理上也觉得不如自己家人照顾的细心,老人也会心里不舒服,他们养我们这么大,现在病了,就不能亲自照应。其实更多的情况是,请个护工还不如自己请假照顾,因为实在是贵啊。

3、日常生活习惯不同,同时因为年纪大,日常饮食照顾也会有很多问题。

听到很多人吐槽和老人相处的各种问题,生活习惯是重要的一环,比如会不舍得乱东西,乱吃剩饭菜,比如不讲卫生等等,但这些还都是小问题,年纪大了,吃的和我们也不一样,我们吃的火锅什么的都不行,需要单独给他们做,或者照他们的口味做的稀烂软,但这样就不好吃了,矛盾就来了。

其实,我上面说的还只是身体相对健康的老人,如果生病,那更是需要特别多的心力。我记得前年有一次父亲自己过来住,因为他有哮喘病,我半夜会起来三四次站在他门口听,听不到他翻身咳嗽的动静,就吓得不轻,会轻轻走过去摸摸父亲。这种担惊受怕,也是一种心里负担。

但我上面说的,也只是片面,因为我是女儿,和我一起住的是父母。公公去世早,婆婆还不到七十,自己坚持自己住,还没有一起住,从内心上要是相处在一起的是公婆,相处、照顾的难度也会更加不容易,我有一个朋友的公公长期患病,因为朋友老公是独生子,朋友婆婆去世的早。所以公公十几年前一直住在一起,每天中午都是朋友老公回去给父亲做饭,我朋友和公公水火不容,三天一大吵,一天一小吵,我都去劝过架,矛盾就是此鸡毛蒜皮。因为这事儿,现在朋友和老公离婚都提上了日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说理,家里的事儿说起理来三天三夜说不清。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送敬老院,但前提是老人们的意愿和各种综合情况的考虑,我的意见是,有能力照顾,还是尽最大的努力。

所以说,你说八十岁的父母是负责吗?是,是幸福吗?父母八十岁了还能在你我身边,这一定是上天的恩赐和前世修来的福气。但同时,在一起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人到中年就要面对这些问题,也要有思想准备,尽力去照顾好,想想父母把我们从几十厘米照顾到这么大,容易吗?他们养我们大,我们养他们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就算是负担,也是我们应该的,不能说是累赘,我们从小到大闯多少祸,给父母添多少的“麻烦”,父母都从来不嫌弃我们,我们有什么资格说他是累赘?

写在最后:

我们长肩膀就是用来承担责任的,就像鸟儿长翅膀就是用来飞的。

我们都会老,人在做,天在看,我们做不好,也要学着去做好,因为,这是生活给我们的馈赠,更是考验。

不管他们是七十八十九十,只要他们还在我们身边,再难,也要尽到最大的努力,因为这不仅是美德,更是我们做人最起码的体面。人家乌鸦还反哺呢,况且我们生而为人?

我说这么多,其实也是自我鼓励,希望未来我看到这些字不至于自己打脸。尽孝要趁早。

点赞3、保山市 网友:看破红尘

82岁的外公一个人在农村老家,几个舅舅找各种理由要陪他睡觉,气得外公跟我妈告状,我妈不但不理,最后把我爸也派去排队了。

从我记事起,外公就一直是个很严厉的人,脾气也大。

妈说,外公年轻时有一次直接把大舅从半山坡上扔了下来,大舅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大姨小时候为给她几个妹妹煮饭上楼取柴,从楼梯上摔下来伤了脑袋,外公气她不小心,没及时送去医治而变成了傻子。

外公对他的几个兄弟架子同样也很大

外公年轻时是队长,能写会算,在村里威望一直很高,因为年纪最大,所有爷爷辈的都叫他大哥,他也一直以乐于以此自居。

有一年队长过60大寿,来请外公去坐席。这个队长也是外公的一个弟兄,结果他刚把话说完就被外公骂了一通:你居然让我来给你过寿,那我干脆叫你哥算了?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来叫外公去参加生日宴席了。外婆糗他摆架子,他说:“你不懂!”

唯一能让外公没脾气的是外婆和孙辈们

外婆是家里唯一能“治”外公的人,只要她一发脾气,外公立马就老实,虽然心里不服,嘴里也不再说啥,自己闷闷地躲开一旁抽叶子烟。

所以舅舅们如果调皮惹事了或是出门没挣到钱,就先悄悄跟外婆说,只要得到了外婆的原谅,这事基本上就解决一大半了。

外公虽然对我们也很严厉,但从来没打骂过,最多就是吓唬一下我们。

他倒是打过我一回,就是我那次去三姨家回来后,看过我写的东西的朋友大概还记得那事。

即使如此,孙辈们对外公还是很畏惧的,因为他的眼神很有杀伤力,一瞪一瞟,不怒自威。

我从学写字就是在外公严厉的眼神中练出来的,还没上小学他就教我写字,后来让大舅专门监督指导我。所以外公、大舅和我的字写出来很像,都是外公训的,不一样才怪。

这件事我应该感谢外公,不然上初中、高中时,我就没有机会帮老师抄教案,完成硬笔作业,甚至冒充老师帮同学写请假条。老师也不会额外照顾我,同学们也不会买好吃的贿赂我。

其实外公笑起来很好看的

满脸皱纹一笑就在脸上跳舞,显出难得的亲近感,有时候高兴了来亲我们,胡茬扎得我们又痒又疼,一见他凑上来我们就赶紧跑开了。

外公就在后面“呵呵”地笑,故意做出要追我们的样子,这时就能很明显地看出他口里仅剩的几颗牙齿,看起来反而像刚掉门牙的小孩儿一样。

他的牙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小时候的一次生病,连续拉肚子好多天,足足瘦了几圈成了皮包骨。外公带着我到处去找医生瞧也没效果,后来着急了找了个土方子,口里含着桐油对着我屁股蛋使劲吸,说是拔火,居然两天后我真的就好了。

但也是因为那一次桐油伤了他的牙齿,我还不到十岁他的牙齿就陆续掉得差不多了,所以我印象中外公吃饭基本上都是憋着嘴挤压着吃,大家都知道只要给外公做的饭菜,一定是又软又烂。

外公最喜欢吃的是坨子肉和肉丸子

坨子肉只有在吃酒席时才能吃到,所以村里附近有谁家摆酒席,大家都会想办法去多弄一些回来,有时就直接买一大块肉去让人家帮忙做好,用盆装回来给外公吃。

这时我们孙辈们也有口福了,特别是我,因为我们家和外公家最近。他经常会让我和他比赛看谁吃得多。坨子肉肥肉多,吃多了很腻人,我记得最多时吃过两块,这也成为外公一直表扬我的一件事,夸我吃坨子肉厉害,以后长大有力气。

除此之外,我吃鱼也被外公经常夸,说我会吃,经常能把一条鲫鱼吃出一副完整的鱼刺骨架。

这两件事让我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也觉得很厉害,逢人就炫耀。直到我结婚有了孩子后,外公还跟我孩子说,并教导小家伙也要像我小时候那样好好吃饭。虽然他跟我孩子根本交流不上,也不知道我们其实一直并不让孩子吃肥肉。

外公爱吃肉丸子和凉粉,乡里集上所有小饭馆都知道

每逢乡里二五八逢集,外公都会雷打不动地去赶场。与别的老大爷喝小酒配点花生米坐在一起摆龙门阵不同,外公会去小饭馆美美吃上一晚肉丸子汤,更多时候还会再吃一碗红油凉粉。

吃完打着饱嗝慢悠悠拄着拐杖往家走,回到家外公肯定会跟外婆评论一番今天的丸子汤好不好吃,凉粉的辣椒油比上一次好一点还是差一点。

然后再点上一袋叶子烟,坐在柱头下吧嗒着抽几口,再牵着他的老牛去河边放牛去了。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几十年。

......

外公78岁那年,因为下雨天赶集在路上滑倒了,引发了患腰间盘突出,基本无法走路,严重时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身都翻不了。大家想轮流抽时间回去照顾他,被外婆拒绝了,就由她自己每天照顾外公的吃喝拉撒。

大家带外公去了不少医院,效果甚微,县医院建议做手术,他不同意,我们也不太敢冒险。

于是大家就找各种土方,居然在村里一个中医的调理下,一年后完全康复了,行走自如,简直就是个奇迹。但从那次后,外公的拐杖也再也没有离过手。

从床上重新站起来后,外公对大家没有以前那么严格了,随心了很多。

表弟跟我讲,有一次外公又摔倒在田沟里了,大家慌忙跑上去扶他时,看见他正悠闲地躺在沟里抽着烟,一点都不着急,搞得大家哭笑不得。

也是从那次开始大家再也不放心外公独自外出了,特别是雨水天,外公倒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固执了,对大家的劝说也是言听计从。

两年后,外婆得癌症忽然去世,让全家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中,同样也击垮了已经80岁的外公一直以来的坚韧。

他无神地望着来来去去忙碌的儿女们的身影,说着“你们再也没有妈了”......

在我飞奔回去时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你再也没有外婆了”时,我分明看到了他深邃的眼眶中闪动泪光,和他那无神而又呆滞的深情。

他仿佛在期待我给他带回点什么惊喜,又好像在安慰我什么。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外公的眼泪。

我们当然更明白,外婆对外公来讲意味着什么,是整个生命、整个生活。而外婆甚至在临走前,也念念不忘这个“老头子”。

外公消沉了

喝了一辈子的酒不喝了,烟瘾却越来越大;也不再讲究了,随地吐痰,乱扔烟头;不再外出,每天只坐在柱子旁边静静地望着远方,看着人来人往。

他经常会告诉我们,某一晚他又梦到外婆了,说外婆告诉他在那边收拾得很好,还给他谋了一个职位,他一过去就可以当官。

我们所有人都牵挂着关心外公的变化,但又无计可施,只能想办法跟他聊天说话,给他做好吃的。

几个舅舅也无心出门打工,每天都围在他周围嘘寒问暖,做好吃的,我爸妈更是一天要去外公家三四次,收拾打理,陪他聊天。

但是外公坚决不让大家晚上留下来陪他

外公甚至让大家少回去打扰他,他说人少的时候他才能梦见外婆,才能听见后山上半夜传来的“吵闹”声。

我们问他是什么在吵,他说可能是野狗在打架,我们心里知道他在说假话,也不好追问,但心里却越来越担心。

外公摘下了戴了一辈子的帽子,露出稀稀拉拉的几根白头发。他开始自己开火做饭,自己刷牙洗脸,自己打扫卫生,自己洗衣服。这些事情他已经几十年没干过了,但他干得是那样认真、仔细。

大家商量好轮流回去二十四小时陪伴外公,但他坚决不同意,他说外婆不会允许的,不能耽误了儿孙们的事,怎么说也不行。

于是大家就白天来,晚上走,外公也只能默许。大家的心思都放在了外公身上,每天都想着法给他做好吃的,陪他聊天谈话,几个月后,外公逐渐恢复了一些神气。

我们趁机把他带到医院去做了个全身检查,医生很惊讶,外公全身上下一点毛病没有,比中年人的情况还好。

大家稍微舒了一口气,给他做更多好吃的,没事就陪他溜达、聊天,一时间我们以为外公已经走出来了。

直到有一天,大舅回城买菜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回来发现家里没人,找了半天才发现他昏倒在外婆的墓前。

大家着急把他送到医院检查,依然没有查出任何毛病。但是从那以后,外公再也不能行走,只能躺在床上;饭量也大大下降,越来越少。

大家再也顾不上外公的拒绝了,坚决要24小时陪着他,晚上更要陪着他睡觉。外公拒绝不了,像个小孩儿一样找我妈“告状”,我妈也不再将就他,批评了一通外公,让我爸把几个姨夫也叫到了一起加入到陪伴外公的队伍。

几个舅舅不同意,说是儿子该干的事。大舅更是要包干,自责是他的疏忽才造成了这样。

但大家最后还是听从了我妈的要求,排好了秩序,轮流像卫士一样守着外公。

我刚好回家了几天,也陪了外公一晚,然而,那一晚外公跟我说的话才让我明白了他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因。

“娃儿,你们都孝顺,我心里清楚得很。你从一开始打工就经常给我们寄钱,这么多年都是这样。你带了个好头,其他几个也学你又是寄东西又是寄钱,我们高兴得很。但你们哪个又没有一家人呢,哪个也不容易,现在看到你们个个都好好的,我也放心了。”

“我这一辈子知足了,你看我们全家加起来都三十几口人了,好大一家人,我早就当祖宗了,你看周边哪个有我们家这么大,哪个比我有福?”

“你外婆照顾了我一辈子,现在她去那边了,不晓得她到底怎么样,有没有被欺负,我焦心啊。”

......

一个月后,外公走了,在睡梦中离开了。

那天是大舅在陪他。大舅告诉我们说,外公在前一天让大舅背着他去了一次外婆的墓前,外公跟大舅说:我走了以后,以后你要把这个家看好......。

大舅挽着外公,望着墓碑上外婆的名字,还跟外公说:妈走了,我们家只塌了一半;你在,家就在

外公走后,大家谁也没流眼泪,仿佛外公并没有走,也仿佛外公早就走了。

堂屋正中外婆的遗像旁边多了一个外公的相框,他在精神抖擞地在冲着我们笑。

每逢过年过节,大家还是如往常一样都回到乡下外公家,集合聚会。简陋快坍塌的房子依然炊烟了了,灯火通明。

有机会陪着老人,陪伴在自己的父母身边,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睡、一起生活,是多么大的幸福!

我前几天跟爸打电话聊天,爸说:以前算命的说我要活到九十岁。

我说:九十岁算啥,一百岁都不够。你们都好好地活着,再多活三四十年,那时你和妈都九十多岁了,我和弟也退休了,你们俩儿媳妇也退休了。我们都回来,和你住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六个“老人”住在一起,每天摆龙门阵,一起吃饭、一起散步。

我爸说:活那么大干啥,能再活十年我就知足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机会呢?

点赞4、抚州市 网友:寻歡猫

我们家现在就是这种情况。我奶奶今年都88岁了,在我们家住了三年多的时间了。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并没有觉得是什么累赘呀。

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三个叔叔,五个姑姑。我公公是男生中的老大,以前都是奶奶一个人在老家住,她不愿意和儿女们住在一起嫌太吵闹不自由,不习惯住楼房。只有在冬天或者夏天的时候被几个姑姑接去住几天就回来,住不几天就要回来,不然会被闷出病来,嫌住楼不接地气。

几个儿子要轮流接她去住,一家住两个月。没轮一年她就不愿意了,说太折腾人了,还不如自己过自在,也怕给孩子们带来麻烦,在儿女家住,大家都要上班还得接送孩子上学,每家都不让她做饭做家务,她又闲不住,可是电器之类的她又不会用,心里老是不痛快,觉得给儿女添麻烦,人老不中用了,不想拖累孩子。

但是岁数大了,大家还是担心她一个人住不安全,请保姆在农村会被别人笑话,送养老院也不现实有儿有女的。最后还是我公公发话把她接到我们家来,之后就不送走了。

人老如顽童,做什么事情都要顺着她。

岁数大了就要哄着顺着她,让她怎么高兴怎么来。刚在我们家住几天,就老是担心她喂的鸡和鸭。我们就把她的鸡鸭带用筐抓过来,让她喂。好在我们也是住农村,家里二层小楼。公公就在门口搭个小棚专给她喂鸡喂鸭。又惦记自己菜园种的青菜,我婆婆没事就骑电动车带她去菜园,种菜摘菜除草,哄得她很高兴。

我奶奶是个很开明通透的老人,平时吃饭我们都在一起吃,也没有人嫌弃她。可是她都是单用一个餐具,都是先把菜放在自己的餐具里。公公婆婆就会说她,又没有人嫌弃她,干啥分的那么清。她自己说人老了还是要注意点,得为子孙后代考虑,别人也劝不动。

平时吃食都会考虑她的口味,婆婆也会让她帮忙,蒸馒头手擀面包饺子包包子等,奶奶也乐意干,很高兴,觉得自己还有用,还能给帮忙。有时候也会给我们做一些她的拿手饭菜,当然都是我们把菜准备好,奶奶直接炒菜,看着我们吃的那么香,她很满足很有成就感。

我们一家人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只有婆婆和奶奶在家,下班后我也会买些她喜欢的吃食,还有一些新奇的吃食,她也会尝试一下,家里水果奶饮料零食都不断。平均一个月带她出去吃两顿饭,逛逛街,她也觉得很新鲜特别高兴,就像个小孩一样。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带她去万达溜达,孩子要吃冒烟的冰淇淋,她也要吃,公婆嫌太凉,不让我们给她买,她还生气不愿意走,最后还是妥协给她买了一个,只让她吃几口就让公公给吃了,就这样她还是很高兴。

赶上休假,我们就会带她去附近景点游玩,怕她累着就给她买了辆轮椅,推着她到处游玩,她很满足在我们家过得很舒心,也很自在。

叔叔们和姑姑们中间也接过奶奶去他们家过几天,她老是待不了几天就要回来,说不自在也习惯,没有办法他们只好把奶奶在送回来,到我们家就正常了,还说在我们家过得习惯,不愿意去他们家。叔叔和姑姑们就经常买些好吃来我家,有时候也会给公婆一些钱,公婆从来都不收,他们就把钱给奶奶,奶奶又把钱给我儿子,说给她重孙子花,不要还不高兴。

我们都习惯了奶奶在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或者累赘,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老人孝顺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点赞5、黄冈市 网友:Pass

我们家就是四代同堂,老奶奶90多岁了,公公也70出头了,再过几年,说不定就可以五代同堂了。

就我个人而言:和父母同住,有时候并不是幸福与否,更多的是一份赡养父母的责任与义务!

而公公在赡养母亲的事情上,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奶奶有4个亲生儿子,还有1个继子。按老家习俗的话,奶奶应该住到叔叔们的家里,因为,爷爷就是在我们家过世的。

而在当时,几个兄弟当着爷爷的面就达成协议,以后由老三或弟弟们把母亲接过去同住。我们家只需要出赡养费就可以了。

可是,在奶奶把最小的叔叔家的孩子照顾大后,她的房子基本没办法再住人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儿子愿意把她接过去。

那时候,我们一家都在外面务工,家里的房子刚好空着。我和老公就提议让奶奶搬到我们家去住,就当是帮我们看家。

当时,公公什么也没说,表示默认。婆婆呢,当着我们的面不说话,转过身就和公公吵了起来。她虽然是和公公在说话,但感觉她也是说给我们听的。

婆婆说:“我们就四间房子,如果都回家的话,我们自己都住不下了,老人来了,你让她住哪?我们家还有多余的房子给她住吗?

另外,难道我们要一辈子都在外面打工?万一哪天我们回来了的话,你能把她送哪去?万一到时候,那几个都不愿意来把她接走,又该怎么办?”

家里大小事一直都是婆婆说了算,只要不触到公公的底线,公公都是婆婆的话为圣旨。在这件事上,公公一改以往的沉默,说道:

“她再不好,那也是我妈,别人可以不管她,但我不可以。再说,她都一把年纪了,还能活几年呢?我就不相信,活人还能被尿憋死,大不了我以后搬到过道去睡。”

面对很少发脾气的公公,婆婆只能服软,小小声地说:“我这不是还要为孩子们想吗?以后,我们的养老还得靠孩子,这不是增加孩子的负担吗?”

公公说:“为了孩子就更应该要有做父母的样子,父母是怎么样的,他们就是怎么样的。万一我们老了,孩子们也嫌弃我们,到时你连哭都没地哭去。”

奶奶就这样顺利住到了我们家。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没什么不好,可是,在我们家住了三四年后,三叔家的小儿子一直没谈上对象。

外面有流言说:三叔三婶不愿意赡养老人,是个不好相处、就知道占便宜的人。这让很多人觉得:对父母都不好的人,会对自己的女儿好吗?

再说,有这样的父母,能教出优秀的儿子吗?

所以,这个流言直接影响了三叔家小儿子的终身大事,相亲过无数次,花了不少钱后,结果还是没有结果。

其实,三叔家的小儿子长得挺高大帅气的,又踏实肯干,在工地上做工。虽然晒得有点黑,但为人还不错,平时也会经常来看望奶奶。

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三叔三婶不得不妥协,在自己新建的房子旁边另外再给奶奶建了一间房子。

刚开始,我们以为他们会和奶奶一起住,因为他们的新房是两层半,两家人都可以住得下。但三婶说:新房子是给儿子娶新媳妇用的,这也等于是儿子的房子。

奶奶对于自己住哪倒没意见,好像住哪都无所谓。

可是,三叔三婶一家来接奶奶的时候,奶奶和公公都哭了。明明住在隔壁,想要见面随时都能见到。

可他们却好像是再也见不到面似的,依依不舍,两个老人都哭得一塌糊涂。

只有奶奶自己心里清楚几个儿媳妇的为人。在这几个儿子当中,可以说,只有大儿子不怕老婆,在大儿子这还能得几分自在,不用看谁的脸色,有什么吃什么,天气好的话还可以出去走走。

可是,她又不能不接,因为,不管怎么说,那也是她的儿子。再说,她也不希望因为自己而让孙子娶不上媳妇。

奶奶被叔叔接走后,公公几天都情绪低落,婆婆还笑话他都几十岁的人了,怎么还像个没断奶的娃一样,离不了娘了?

公公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把奶奶住过的房间都打扫一遍,婆婆想搬回去,可公公没同意。这房间也一直没住人,只堆放着杂物。

说来也神奇,奶奶搬过去不到一年,三叔家的小儿子居然谈上了对象,而且还是挺漂亮的姑娘,听说家里条件也不错,别人要的彩礼都很高,她们家却不到习俗的一半。

村里人都说奶奶是个福星,福旺子孙。

这对奶奶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几个儿子都想把奶奶接走,他们却没有想过奶奶的感受。奶奶只想安稳地、平平静静地、不受任何打扰地过日子。

另外两个叔叔听到村里人无意间说的话后,都想把奶奶接走。可是,三婶却不愿意放人,说“另外两个叔叔说:你们当初干什么去了?现在老人在我这住得好好的,你们来凑什么热闹。”

那两个叔叔说:“她也是我们的妈呀,怎么就不能跟我们住?那是不是以后咱母亲的事不用我们管了?”

后来,奶奶被四叔接走了。

可是,这一次,奶奶才到四叔家不到十天就摔了一跤,摔到了肩膀,半边身子都动不了。医生说老人年纪太大了,不适合做手术,只能卧床静养。

奶奶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公特别生气,把四叔臭骂了一顿。四叔自知理亏,虽然心里也窝火,但面对几个哥哥的怒火与指责,他也不敢表现出来,只是默默地把奶奶接了回去。

在这里面,受伤害最大的就是奶奶了,本来好好的,自己能吃能睡,还可以出去晒晒太阳。可是,被儿子们这么一折腾,直接躺床上了。

最关键是:这个儿子对她本身就居心不良,更不愿意伺候她。奶奶躺在床上,不但要忍受身体上的疼痛,更要忍受儿子儿媳妇的冷言冷语。

因为不能自理,儿子伺候她几天后,耐心就用完了,儿媳妇更是咒她骂她。她的屋子里有很大一股异味。

公公去看过奶奶后,回来就在那发呆,连晚饭都没吃就上床睡觉了。

我们也知道公公心里难受,看着自己的母亲受苦,他却无能为力。因为,他也考虑到,伺候一个卧病在床的人,不是短时间内的事,可能是一辈子。

不过,两天后,公公可能是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还是向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主要是征求婆婆的意见,他希望把奶奶接过来后,婆婆能和他一起照顾老人。

婆婆不表态,却把问题丢给了我们,她对公公说:“你问他们俩吧,我可不想做这个恶人。”

我们知道婆婆心里的不情愿,只是,她也知道,哪怕她再不同意,在赡养奶奶的事情上,往往都是公公说了算。

后来,奶奶又来到我们家,一直住到现在。不过,幸运的是,奶奶休养了半年后,扶着的话,能起床解手,小范围内走几步。

经过这几年的休养,身体也慢慢地恢复了很多,也能自理了。

这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吧。

现在,通过我奶奶的事为例,我个人觉得:和八十岁的父母同住,不是为了幸福,也不是因为累赘,而是一份赡养的责任。

像我公公,他完全可以像别的兄弟一样装聋作哑,保持沉默就好。毕竟,造成今天局面的人不是他。

可是公公,却打破了所有人的认知,明知道母亲是个累赘,还是义无反顾地把母亲接过来自己独力照顾。

也许,再苦再累也只是身体上的,他的精神却不用受到良心的折磨,他反而吃得香睡得着。

这对公公来说,或许是幸福的。

虽然伺候母亲不容易,帮母亲擦身、换纸尿袋,还要时常帮母亲做按摩。可是,另一方面,他却可以时时看到母亲,和母亲说说话,聊一聊小时候的事情。

婆婆常说:你们的爸爸,话最多的时候就是和他母亲在一起的时候,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就那么多话聊;而且,你们的爸爸最会哄人的时候,也是和自己母亲在一起的时候,一个大老爷们,常常把母亲逗笑。

奶奶也常对别人说:有这个大儿子,值了!

这才是真正的: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不因母亲是累赘就放任不管,反而主动承担起照顾不能自理的母亲,让母亲哪怕躺在床上,心里也很踏实,有安全感。

这也是来自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与接纳!

而我,看了公公对奶奶无比耐心的照顾后,心里越发佩服他的同时,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他给我上了最动人、最有影响力的一课!

让我体会到真正的:累并快乐着的真谛!

点赞6、绥化市 网友:誓全不離

我婆婆82岁和我们住,没感觉幸福,每月1仠元生活费给我们像是给了个天文数,吃饭挑三捡四,每天变花样做饭做菜也没表示感激,有次做包子给了她一个菜包,给他儿子一个肉包,说我欺负她,真不这样的,是前天做肉包多一点馅,就做了二、三个,没和菜包有区分,随手给的,就不依不饶,年纪大了没办法又不能和她记较,在家就和我过不去,又不能跟她吵,吵出毛病还得我侍候,算了由她去,侍候她算是责任,也是给下辈做榜样,我相信:善有善报。

点赞7、荆州市 网友:冷颜少年

我的父亲今年75岁了,母亲比父亲小一岁,今年74岁。虽然都不到八十,但也是古稀之年了。我从去年四月回到了他们身边,开始一起生活了。

2020年4月的一个晚上,我的母亲半夜想起来上厕所,突然感觉下不了床了,左半边身子发麻。父亲搀扶着母亲上了厕所,然后没当一回事又躺下继续睡了。早上想起床时已经起不来了。

直到第二天中午,我哥从外地开车回去把我母亲送到了医院。医生听了我妈的诉说,都没检查就说我妈肯定得的肯定是脑梗。随后一系列的检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


当时我正在野外戈壁工作,我哥给我打电话告诉了我妈的这个情况,听到我妈得了脑梗我心里一紧,不知道病情严不严重。因为我还有两天就可以回家轮休一星期了,身在野外也没有可以随时坐的交通工具,只能在轮休哪天坐单位班车回家。

幸好我的父亲身体一直很健康,没有什么大的毛病。我就让我的父亲先在医院照顾我妈两天,等我回去后我在接替我爸。

那两天真是度日如年,每天我都会给我妈打十几个电话。终于等到轮休了,回去哪天我直奔医院,看到我妈躺在病床上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我妈在没得脑梗前除了有血压有点高以外,身体没有其他毛病。走路也是健步如飞,大院里的老头老太太都羡慕我妈,70多的人了走路比小伙子还快。


休假时间转眼就要到了,我向单位请了公休假。这样还可以休息21天。在医院的那段时间,我始终陪护在我妈身边几乎寸步不离,晚上端屎倒尿。白天配合医生打针吃药和康复训练。喂我妈喝水吃饭,陪我妈聊天话家里家长。那段日子我感觉很开心,很快乐。因为从我19岁参加工作到30岁结婚成家生子,就很少时间在父母身边了。一个月最多回去两次,有时住一晚上,有时中午回去下午就回自己家了。每次休息都是我妈打电话让我回去看看。很多时候我都不是很情愿。

直到去年我妈突然得了脑梗,离我参加工作那年已经过去将近30年了。从那以后我轮休了就直接回父母家,彻底和父母生活在了一起。

从新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还有一个迫不得已原因。因为我前妻的原因,使我家破人散,负债累累,卖掉了两套住房都不够还债,2019年离婚后我还主动替她背负了几十万的债务。从此家没了房子也没了,那段时间是我最低落的时候,每个月还债9000多。压力太大了,以至于我多次有了离开这个世界的念头。这一切我都没有告诉父母。轮休了我也不想回去,因为我已经居无定所了,如果要回父母家住,他们会对我有所怀疑。

在我最为无助,最为痛苦的时候,没想到一向健康的母亲竟然得了脑梗,我也趁这个时候理所应当的回到了父母身边。也许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吧。

我爸的身体还挺健康,我妈经过一年的康复,也逐渐能自己行动了,虽然还有不方便之处,但也不需要外人搀扶。我在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一日三餐,想着法做父母即喜欢吃又有营养的饭菜。我们一起动手包一顿可口的饺子,我给他们炒几个色香味俱全的菜。





和父母一起生活的这一年里,我也会冲他们发脾气,有时候也会大吼大叫。埋怨父亲笨拙、自私。埋怨母亲不讲道理、事多活多。我的母亲是个特别勤快的人,整天闲不住,一会收拾屋里,一会收拾屋外。春天忙着养花种菜,夏天忙着浇水施肥,秋天忙着整理地块,冬天又忙着储备冬菜。


虽然我妈活动不方便了,但是心里还装着那些永远忙不完的事。整天使唤我干这忙哪,有时候我实在不想动了,就会埋怨我妈,都不让人休息,想累死人。

我爸整天就忙着他哪国学、中医和传统文化。别的事情几乎不管不问。我对我爸的生活态度有很大的怨言,有时候急了我也会冲着我爸发脾气。

和我父母同住我没有感觉到他们是累赘,他们没给我带来一点负担。他们不会对我提出各种为难的要求。相反我觉得自己才是累赘。因为我的坏脾气我的任性,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难接受的,他们在我面前都小心翼翼。他们没有给我带来一点麻烦,事事都替我考虑。

其实我内心特别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尽我所能的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心情。和父母生活给我带来的是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我们三个人同吃同住,闲暇之余听父亲讲过去的事,说古往今来。陪母亲唠着七大姑八大姨的事,一起做一些母亲力所能及的活。

节假日和周末我也会把孩子带回父母身边,同享天伦之乐。


“父母在,人生还有来处。父母离,人生只剩归途。”

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如今的我四十已经过半了,陪着七十多的父母一起走完他们人生最后的日子,对我来说是极大的幸福!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