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批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他们的辛酸和无奈你知道多少?
中国农村大部分富余劳力成为城市建设者,这就是中国农村当下特有的模式。很多青年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其中一部分人被迫成为农民工。因为他们被生活所逼,没有文凭,没有技术,没有特长,不得不去干自己不愿干的事。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做又脏,又累,又苦,又挣不到钱的苦力活。没办法,这就是生活所逼。
终于有一天,一位8岁的小女孩,把外出打工多年的父母盼回来了。可出乎意料的是,场面没有父母与孩子相见时的欣喜;而是父母深深的无奈、辛酸和小女孩的诚惶诚恐。
这位小女孩刚满一岁那年,她的父母就随着打工大潮往南方挣钱去了,一去就整整8年。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年月里,一岁的小女孩就在爷爷奶奶的双翼底下,不知不觉的长到了8岁。
小女孩刚入学那天,看到带孩子来报名的家长,就侧着张稚嫩的脸问爷爷,这些带小朋友来上学的“爷爷”,为什么不长胡子?而爷爷的脸上怎么又老又有长长的胡子呢?
爷爷一双慈爱而又怜惜的眼神,注视着自己的孙女,长叹了一口气对孙女说,这不是小朋友的爷爷,是她们的爸爸!小女孩刚听到“爸爸”的字眼,顿时不说话了,并带着一双羡慕的小眼神,久久的目视着这群年轻的爸爸。
小女孩的上面有一位大她两岁的哥哥,自从小女孩会走路起,每逢过年的前一天,就粘着她的哥哥,带她去小路的丫口上,坐等父母亲回来过年。但小女孩与她的哥哥,去迎接父母的时候,每次都是欢呼雀跃的去,结果却是带着失望的神情而归。
有一次,兄妹俩又去路的丫口上迎接父母回来过年;由于那一年的冬天不怎么冷,当天还有太阳。兄妹俩在丫口上坐等久了,天快黑了爷爷还不见孙儿孙女回来。爷爷在寻找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的孙儿孙女,爬在冰冷的石板上睡着了。
直到小女孩逐渐懂事以后,每逢过年,就不再粘着哥哥带她去丫口上坐等父母了。当时,小女孩的爷爷在某校做保卫工作,上学期间,小女孩就粘上爷爷了。
在这8年的时间里,小女孩的叫唤只有爷爷奶奶和哥哥,对爸爸妈妈的称呼,既惑到亲切而又陌生。或许,在小女孩的心目中,根本对爸爸妈妈的称谓,没有什么印象了。
要不,8年之后,当父母突然出现在小女孩的眼面前,小女孩不仅不兴奋,反而显得手足无措、神色惶恐。其父母对小女孩的眼神,早已失去了怜爱,而是充满了无奈和辛酸!
不过,这仅仅是农村大批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家庭的一个代表而已。在这当中,不知有多少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像这位小女孩的家庭一样,父母打了几年的工回来,却与自己的亲骨肉不能相认了……
上述这些,难道不是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辛酸和无奈吗?
农村大批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他们有辛酸、有无奈、是被迫。
有人说:“单打独斗”解放了生产力,农民外出打工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是历史发展的标志,是改革开放的成果。非也,说这话的人真是站着放屁不腰疼,饱汉不知饿汉饥。
大家知道,当劳动还没有成为人类的一种需求之前,外出打工只能是是人们谋生的一个手段。
如果农村“单打独斗”能致富,如果在家门口打工就能挣钱,谁还会将农田撂荒?谁还会背井离乡、寄人篱下?谁还会抛妻别子、风餐露宿?
人们劳动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吗?中国人最低的幸福标准,不就是为了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合家团聚吗?
具体来说,在外打工苦点累点倒无所谓,他们真正的辛酸和无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赡养问题。人们常常看到的六、七十岁老人在田间劳动,很多就是因为家中的孩子外出打工,家中无劳动力所致。难道打工仔就不心疼自己的父母吗?难道谁愿意让承包田在那撂荒?难道田里打个药、施个肥能让打工仔千里迢迢回来干吗?难道打工仔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年老力衰带孩子的辛苦吗?没有办法啊!
2、夫妻分居问题。青壮年时期正是一个人生理的鼎盛时期,许多打工人一年只能回家一、两趟,难以启齿的需求,极大的扼杀了人性的需求和影响了打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引发了许许多多社会头疼的问题,包括道德伦理问题。
3、子女教育问题。打工人的子女纯由家中老人抚养,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老人的教育方式、观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监管上有许多缺失的地方。二是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人格畸形……。这些还是让教育学者来评说比较准确。
4、还有许多…………。
综上:“打工人”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外出打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许多辛酸和无奈。
我是农村人,就我们这里情况来说,农村青壮年人压力太大了,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不行的,他们面临着孩子上学,要养老人,孩子大了还要给孩子结婚,买车买房,还有彩礼,他们真正的辛苦,还有如果家里老人和孩子身体健康就好,如果有病上医院,他们辛苦一年挣钱不够费用。真正的情况好的谁也不想背井离乡去打工挣钱!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进展,农村大批的青壮年奔布城市生活,他们有的做生意,有的进厂,有的进入城市建筑工地打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们的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大部分在城里安了家,他们也同城里人一样,也有房有车了,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今日头条》平台上有楼主提出:“农村大批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他们的辛酸和无奈你知道多少?”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九十年代末期,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改革开放好政策,让农村青壮年看到了希望,都纷纷背井离乡,奔布城市生活。他们身背行旅,告别父母,离开朝昔相伴的妻儿,心里有道不完的不舍。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父母、妻儿,就是再舍不得,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
他们远离父母、妻儿,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城市,要找工作,找住所,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晚上睡在陌生的床上,半夜睡不着觉,脑子里时常浮现出父母、妻儿的形象,经过十天半月的适应,人才慢慢回归正常。
如果是进厂的农民工,先要在公司集中学习所做工作的技术和要领,在学习一定期限后,经过公司统一考试,达到要求了,公司才能聘用。没有达到要求的,又得另找工作。得到公司聘用的,要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上下班。有的是流水作业,有的是计件工。上班时间比较紧,几呼很少有逛街和游玩时间。有的每月有一、两天假,有的没有假。象这些能够进厂的农民工,工作、赚钱还是合农民工心意的。
一些文化知识少,缺少文凭的农民工,他们来到城市建筑工地上打工。不但工作时间长,所做的事情既脏又累,而且所得的报酬比进厂还低许多。他们任劳任怨,踏踏实实的做着本职工作,每天都是一身汗,满身灰尘的。为了家人能过上幸福生活,他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无悔地工作。晩上睡在床上,展转难眠,脑子里全是家人的形象。夫妻两地分居,双方都强烈压抑生理欲望。
他们的心酸和无奈是:不能和家人团员,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不能及时辅导和教育儿女,使儿女长期缺少父爱。造成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使夫妻双方生理长期得不到释放,被长期压抑着。有的年轻女性,因为受不了这种长期的性压抑,只要身边有合适的异性示好,她们就丢失道德,干出“红杏出墙”之事,这样日久生情,产生了互相依赖,互相离不开的情感。而把与原配情感忘得一干二净,故而向原配提出离婚。这是造成当前离婚率居高不下一方面的原因。
一些青壮年男性,由于在城里打工收益不错,腰间有了钱。若身边有合适的女性,就会经常与其眉来眼去,暗送秋波。因为日久生情,异性相吸的原理,所以女性也会投怀示好。只要一下班,有空余时间,两人就会形影不离的谈笑风生,成了热恋中的情侣。这样一来,家里的父母及“保姆”妻子、儿女,却丢之九霄云外。继而就会少寄钱回家,甚至变得不打电话过问家事,有时几个月都不寄钱回家。妻子打电话来向丈夫要钱,丈夫总是不耐烦的说:“钱!钱!钱!总是要钱!现在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停产停业,几个月没有发工资,我到那里去拿钱给你啊!自己想办法去!”在与新的恋人有了生理欲望满足之后,就筹备着与原配离婚。这就是夫妻两地分居带来的后果。
以上列举的事例,只是打工潮中出现的个别特殊情况。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是夫妻双双一同出去打工赚钱,彻底避免了以上出现的情况。国家的好政策,能为所有农民工排忧解难。如国家“重拳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彻底保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使广大农民工受`益匪浅。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
还能为了什么,生活逼的呗。家里如果能生存谁愿意在外漂啊,以我家父母为例:在家种地每天日晒风吹雨打,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钱。年轻人谁会在家,加上本地经济不发达,工资太低。就只能外出打工,毕竟开发地区工资要乐观点。但在外漂泊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工作时间长,两班倒的多去了。想家又不能回,就是一种无奈。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
农村大批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这是明智的选择,因为留守在农村会更苦更累,挣不上钱才真的辛酸,无奈。
中国的农民固守土地上千年,脸朝黄土背朝天,说句大实话,身为农民的我,深知农民种地虽然苦,但真的挣不上钱,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的农村政策有所改变,也允许农民外出打工挣钱,改善生活环境,让咱农民的日子能富起来,过上小康生活,这也是咱老百姓所奇盼的。
希望我国的工人阶级和农民能缩短差距,让农民有工厂进,有工资拿,有养老保险,有退休金可拿,这有什么不好呢?
外出打工是无奈,但现在在打工的地方允许夫妻共同打工,有孩子在当地也能上学,一家三囗能在打工之地团圆,又能挣钱,也有不少打工者在打工之地买了房,安上了家,一个在城市的新家,尽管辛苦,很累,但这值得。
我们应该感谢国的好政策,希望我们的农民日子越过越好,尽管背井离乡的打工,但为了明天的美好日子,所有的辛苦,劳累,都是值得的。
总比固守农村,守着这一亩三分地,靠种粮为生要强很多倍,走出去才有希望,至少在偏远地区,经济贫乏的地方走出去是明智的选择,网友们,你们怎么看?
农村大批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他们的辛酸与无奈你知道多少?这个问题,让我回答:
第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不生气,不抬杠,心平气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说,改革开放,农民要富裕,城市要发展。城乡一体化。农民工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中应运而生。政策扶持推动,各级政府每年通过举办各类农牧民技能培训,绝大多数农民有了一技之长,然后由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欢天喜地,外出打工。而不是问题中所说的“背井离乡,辛酸无奈”。我认为把“背井离乡”这个成语,放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形容农民工外出打工,不恰当。也不符合事实
“背井离乡”是形容因犯罪,或者发生战乱,被迫远离故乡,到外地谋生。而农民工的出现是个人自愿,政策帮扶,政府引导,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效益的一个创举,一次变改,一次成功。如我本人现在居住的伊宁市开发区,在十年前,我刚来时,这里是片很大的苹果园,就是现在的“苹果社区”。当时前后左右,一直到伊犁河边,数千亩地,全部是庄稼。现在都变成了高楼大厦,美丽的城市。农村变成了城市,城市选择了农民工。城市与农民工是双赢的关系。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第二,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里?眉眼盈盈处。农民工的出现,给农村农民创造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拿我的家庭来说,我是农村人,有四个儿子,除了一个儿子农转非外,其他人都是农民。全家六口人,每人四亩。目前有二十四亩承包地。三个儿子,如果在家种地,每个人只种八亩地。二十年前,儿子把土地转包给他人,全部外出打工。二儿子去巩留县给人家一个老板当小工,倒石膏板。小儿子去了伊宁市,给一家棉花作坊做临时工。大儿子一家去了乌鲁木齐市。十几年的打工生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知晓。也不愿意告诉别人。因为人生往往看的是奋斗结果,而不是过程。一份辛苦,一份收获。现在他们三家人,在城市都有楼有车,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融入城市,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像我儿子他们这样,外出打工,通过奋斗努力,改变命运的农民工,不计其数。
第三,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城市要繁荣,城乡一体化。。这是大局势,大潮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住。农村人多地少,限制了农村发展,农民富裕。农民另辟蹊径,勤奋好学,另谋出路,外出打工,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是必然趋势。农民工奉献了城市,在帮助城市繁荣的同时,还带动着农村的发展。他们把自己的土地转让给种植大户,自己有了额外收入,在农村的种地人也增加了收入。农民工与种地人,也是双赢的关系。农民工还带动,促进了合村并镇,土地连片,科技进步,机械化普及。。。
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大变样,国家大发展。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功德无量农民工。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而且亲戚都还在农村,对农村大批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耳闻目睹,非常了解。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说明的是,农村大批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他们确实有辛酸与无奈,但是,对于很多青壮年来说,并不是辛酸与无奈,而是走向新的生活,而是去创“世界”,而是去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应该是走向富裕和自主创业的开始。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但毕竟是在农村,毕竟是以种田为主,毕竟是在山村。对于外面的世界不知不晓。对于不安于现状的青壮年来说,对于有志于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青壮年来说,束缚了他们的手脚,挡住了他们的视野。
他们必须走出去,才能创出一片新天地。
所以,农村青壮年走出去,虽然有辛酸与无奈,但是是他们心甘情愿的辛酸与无奈。因为他们有抱负,有理想。通过在城里打工,获得一定的技术或专业知识,然后再回乡振兴家乡。我老家现任党支部书记是一个年青的小伙,在几年闪,他也是在城里打工。由于他在打工期间,做的是领班,手下有十多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他学到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于是,他在城里打了几年工后便回到了农村。
在村干部选举时,由于他是党员,又有在外打工的经历,便一直推举他为村党支部书记。
在他的任职内,他把在打工时积累的经验用于村里管理,在村里发展柑桔、茶叶。把一个比较满后的村变成了一个富裕的村。
当然,也有因为需要养家糊口,为了家庭经济条件改善,为了能尽快脱贫致富,男性青壮年为了自己能取上媳妇,女性青壮年为了走出大山,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或为了家庭更好的生活条件,也必须走出去,那他(她)们的辛酸与无奈是可想而知的。他们需要服从工厂的管理,按时上班,还必须执行工厂的管理制度。所以也必须改变在农村时的懒、散等不良习惯。克服自由散慢的作风。否则就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所以,青壮年外出打工并不是坏事。只要是有抱负的青壮年,一定会在打工期间积累更多的知识用于回家报效家乡父老。造福家乡父老。
当然,他们在打工过程中,肯定有辛酸与无奈,毕竟是在打工,毕竟是寄人篱下。但是,心中有了奋斗的目标,即便是有辛酸与无奈,也是值得的。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我知道的太多了,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当年我打工五个月回家的时候,女儿 拿来一张照片 。
1999年8月8日,我背着行囊来到上海打工,当时女儿才一岁多 。
开始出来的时候女儿并不知道, 她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妈妈就要离开她。 我当时来上海进了一家电子厂上班,在电子厂上班是要加班的,有时候还要加通宵 。那时候家里也没有装电话,只有跟老公通信,记得老公写了一首诗给我 ,我分享给大家 。
春天到了花儿开,
我是蜂蝶自会来 。
想到你我一起时 ,
你的温柔永存在 。
当时我也回了一封信给老公 , 也和了一首诗 。
一江春水向东流 ,
样样心思上心头 。
心中渴望有谁知 ?
情比石坚君莫愁 。
我的小名叫春,我老公的诗头 四个字是“春我想你”,我头四个字是“一样心情”。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话,更加没有手机了 ,写信就成了我们唯一的交流方式。我几乎一个星期写一封信回家,老公在家很忙,但他只要收到信,第一时间肯定是回信 , 然后写好信,第二天去镇上寄信,我们家离镇上有十几里路,老公每次都骑着自行车去寄信 。
我每次写信给老公,都要提到女儿,让他经常把我的照片拿给女儿看,要他告诉女儿这就是妈妈 。 老公也照做了,每天拿着照片跟女儿说,这就是妈妈 。 在女儿印象中,妈妈就是照片 。
来电子厂上班以后,一直没有回家,等到元旦放假三天的时候 , 我就想要回去 。 当时离春节只有二十多天 了,我是绝对要回家,小妹劝我不要回去,小妹当时也在上海上大学,上的是上海复旦大学 。 但我就是不听她劝, 一意孤行,一定要回家 。 小妹也拿我没办法 , 只好送我去车站,她说你回家过个一二十天又要回家,多不划算呀 , 我管不了这么多,我只知道我要回家 , 我想女儿 ,想老公 ,想父母。毕竟第一次离开女儿这么长时间 , 快五个月了 , 我恨不得长了翅膀一下飞到他们身边 。 我坐车是很晕车的 , 当时在车上吐的乱七八糟,但也按耐不住回家激动的心情 。
终于到家了,到了阔别快五个月的家 ,一回到家 , 看到 女儿脏兮兮的样子,鼻子一酸 , 我也不能怪婆婆和老公,他们也非常忙 。 我叫了声婆婆“妈 ”, 然后就要抱女儿,女儿正用她的大眼睛看着我,我对女儿说:“我是妈妈呀快叫我妈妈 !” 女儿咚咚咚跑到房间 , 拿来了一张照片说:“ 你就是照片上这个妈妈吗 ?” 我当时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了,我现在也是泪流满面地在写。紧紧的抱着女儿说:“是的,是的,我就是照片上的妈妈 !” 女儿看见我哭 , 又去房间里拿来一颗糖说:“ 妈妈不哭 ,妈妈乖 ,妈妈吃糖 。” 我当时心都碎了 。
到了晚上 , 婆婆要带女儿去睡觉, 我不愿意,我要带女儿睡 。 老公也让女儿跟婆婆睡, 但他们两个都犟不过我,我一定要带女儿睡。婆婆也没办法,她只好自己去睡觉去了。女儿说:“ 我要跟妈妈睡,我要跟妈妈睡 ”
第三天晚上, 我让女儿跟我们一起睡,我抱着女儿给女儿讲故事,女儿听的津津有味,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就这样睡了一夜的好觉。天亮了,我要启程回上海了,女儿当时还抱着我,我把她的手轻轻的拿开 , 然后准备起床,女儿就像知道我要走一样,一把抱住我,不让我走 。 我还是挣脱了女儿 , 因为是6点的大巴车,那时候车很少,只有一班 ,我第二天还要上班,当天必须赶到上海。 但是女儿拼命的哭着说:“我不让妈妈走,不让妈妈走 。” 老公抱着女儿,我狠心的甩开了女儿 , 因为大巴车快要开了,我不能再等了。 婆婆也醒了,她抱着女儿哄女儿,让我老公送我去车站 。 我一路走,一路哭 , 女儿在家也是撕心裂肺的哭。这个哭声都惊动了邻居,邻居大妈拿东西来给女儿吃,我狠着心头也不回的走了 。
老公送我到车站 , 他也舍不得我呀,我跟他说我还有二十多天就回来了,让他带好女儿。他答应了,然后去给我买了早点 , 车来了,我拿着老公给我的早点上了车, 上车以后吃早点, 感觉那个早点是咸的 , 因为那个早点是和着我的泪水吃完 的。
我们打工人的心酸有很多很多 ,我没有时间一一列举了,因为我马上就要上班去了,这就是我们打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