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家乡的镇里当公务员,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是2001年毕业的重点大学本科生,也是我们县首批公务员公开招考进入乡镇机关工作的公务员,意想不到的是工作地恰好在我老家乡镇。
刚开始,我在镇农业办工作两年。然后,书记觉得到我工作踏实,文字材料进步很快,又是本地人。于是将我调到镇党政办任科员,2年后任副主任。期间,我主要负责书记的各种讲话材料,同时也兼顾服务镇长,与书记镇长的关系都不错。任党政办副主任2年后,也就是2007年,跟随老书记调到县劳动局当副股长、股长。
不到一年,老书记就调往市里。与此同时,我们镇原来的镇长提拔为书记,多次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调回镇任党政办主任。一开始我委婉拒绝,毕竟乡镇公务员调到县城不容易,而且当时我在县城认识了妻子并结了婚,也想安安稳稳在县城过平凡的小日子。
但是新书记不死心,跑到县城请我吃饭,用恳请的语气对我说“你熟悉了解乡镇工作,原则性比较强,又是本地人,是我心目中的党政办主任的唯一人选。就算帮我这个外县人,行吗。”这个新书记是外县人,之前在我们镇当镇长,我与他关系还算凑合。我当党政办副主任期间,处理书记与镇长之间的关系,我一向一碗水端平,从不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 可能正是因为看中这一点,新书记才邀请我调回乡镇吧。
或许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或许是对乡镇工作有天生的感情,或许是老书记调到市里自己有些失落无助,我于是答应了新书记的邀请,又调回了乡镇担任党政办主任。之后的4年多时间,就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办文办会写材料、上山下乡驻村、陪同领导检查等等,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办公室加班,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可以说,乡镇就是“五加二白加黑”“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日休息不保证”,而且这是常态。
由于我是本地人,熟悉了解本乡镇的民风民俗,熟悉了解本乡镇的经济农业发展情况,认识很多本乡镇的亲戚邻里,工作过程中有很多天生的优势。一些日常工作,根本不用书记和镇长作过多的指示要求,我就能把很多工作理顺了。说句夸张的话,很多棘手工作,书记镇长也得依靠我这个党政办主任去处理,甚至二位主要领导和其他镇领导的关系也得依靠我来协调。虽然书记镇长对我比较依赖,但是在他们面前,我始终谨小慎微,报告工作实事求是,既不凸显自己、邀功求赏,但也不刻意贬低自己、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
当党政办主任期间,书记、镇长以及镇领导班子成员对我工作都比较满意。在各位领导的大力推荐下,担任党政办主任4年后被组织提拔为党委委员,并继续兼任党政办主任。2010年,新书记提拔为副县长。2011年初,在新书记(副县长)的推荐之下,我调到了市局现在的单位,先后担任过办公室副主任科员、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科长,2019年底晋升为现在的职级。
感谢各级组织,感谢老家乡镇的父老乡亲,感谢老家乡镇的原任领导,感谢老家乡镇的同事们,让我在服务老家父老乡亲中体现了个人价值,让我在艰苦繁忙的工作实践中锻炼提升了能力素质,让我在与基层领导、民众、同事相处交流中增强了做人做事品质,同时也让我在体制中走上了较高的平台。在老家乡镇当公务员,我最深刻的体会和感触有8点:
①地缘上有优势。主要是熟悉了解老家的民风民俗,熟悉了解老家的发展情况,认识很多亲戚朋友,工作起来有天生的优势。
②比较受人尊重。我们国家几千年的传统,认为在政府工作就是官老爷,甚至在本地就高人一等。亲戚朋友比较尊重你。
③领导比较依靠你。特别是在本乡镇当副镇长以上领导的,有很多棘手工作,镇主要领导一般都会安排你去协调处理。
④亲戚朋友求你办事的人比较多。农村就是这样,征地拆迁、小孩上学、看病就医等事,无论是认识的亲戚,还是不认识的人,都会人托人找到你。对一些不违反原则的事,能办的应该办好。我觉得这也是体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
⑤节假日值班比较多。领导认为你是本地人,同事觉得你是本地人,一到节假日,就会请求你帮忙顶班,真是不好推辞。谁叫你是本地人呢?其实也没什么,外地同事平时很少回家团聚,相互理解!
⑥必须真心实意为家乡服务。作为本地人,既是家乡的建设者,又是家乡发展的受益人。作为在本地镇政府工作的人,必须冲在一线、干在前面。
⑦有时候需要“六亲不认”。作为在镇府当领导的本地人,肯定有不少的亲戚朋友请求帮忙办事。这些事肯定有部分是违法的,肯定是不能帮的。此时,不能被道德绑架,应该坚持原则、守住底线,该拒绝的要拒绝,该解释的要解释。我当镇党委委员时,我亲堂叔请求帮忙不拆除违建房屋,就被断然拒绝,后来他在村里说我六亲不认,搞得我父母亲很没面子。
⑧必须清正廉洁。在老家当公务员,特别是乡镇领导,肯定会负责一些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农业补贴补偿等工作,这些都涉及到巨大的资金利益,必须做到清正廉洁。“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作为本地人,如果被双规留置,肯定会被迅速传开,父母亲、妻儿子女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也会被周围人耻笑。
有幸在老家乡镇工作,为老家父亲相亲服务,我认为这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在今年6月的市县换届中,他当上了县长的位置。
他大学毕业后,先是到县交通局工作,然后到县政府办当副主任,然后到乡镇当镇长。
当了镇长一年多之后,他又回到了县交通局,当局长。
当了局长后不久,在一次市里组织的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的考试中,他考上了,安排到市交通投资公司当副总。
后来,他又到了市政府办公室,当副秘书长、副主任,对应市长的工作。
市委书记到了省里的人大当副主任,长到了副部长级。
市长接市委书记的位置,当了市里的一把手。
我那同学是少数民族,本来就是培养当县长的。
而且,我那同学完全有机会回到我们县当县长的。
是他主动跟市委书记提的要求,不要回自己出生地的县当县长,最后安排到了另一个县当的县长。
还是代县长的时候,他回到县里,和我们几位老同学坐了坐,见了个面,吃了个饭。
我们都很好奇,他为什么不愿意回到县里当县长,那多威风啊。
他自己也承认,确实是自己主动跟市委书记说不想回到本县的。
至于原因,他大致说了三点:
一是回到本县当县长,一定会有很多亲戚朋友同学找上门,要项目,要位置,要资金,你帮他们办嘛,很多是违反原则的,位置都危险;你不去办嘛,亲戚朋友同学说你当了官就看不起人家,说自己没有人情味。
二是回到本县当县长,作为一个40出头的县长,以前一起工作的老朋友、老同事还要当局长,当县长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各乡镇、各局局长在工作上的支持。而那些老局长都是老油条了,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还没什么,如果他们有所懈怠,你批评还是不批评呢?
三是我们县是全市最富裕的县,各方面都发展得比较好,也就是基础好,要想做出比前任更大的成绩比较困难,还不如到一个小县,更有发挥的空间,更容易出成绩。
辛酸职场写在最后:
1、在自己家乡的镇里当公务员,是一种什么体验呢?辛酸职场认为,大致和我那位当县长的同学是差不多的。
2、在自己家乡的镇里当公务员,如果当点小领导的,亲戚朋友凡是遇到点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你,这样的情况会一直存在,想想也是挺烦的。
3、当然,在自己家乡的镇里当公务员也必定是有一些长处的。比如,认识的人多,做一些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也是有便利的。
4、不管在哪里当公务员,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能够做到心中装着百姓,自己清正廉洁,那去哪个地方当都是一样的。
我是专注职场领域的创作者,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最大的感慨是:假如能选择,最好不要去老家乡镇当公务员。
对这个问题,我还是相当有发言权的,刚通过省考上岸那年,就被分配到了我的老家。
那场县里组织新任公务员分配大会让我记忆犹新,时任县委副书记主持的会议,在会上说了一些振奋人心的话,他说“你下去到乡镇服务,要学会讲老百姓的话,要和群众打成一片......”
我当时听的热血沸腾,仿佛大展宏图的日子到了,散会后接我的人是老家乡镇的党委副书记,因为派出所的所长也在城里开会,于是我刚上任就享受一回警察开道,确实是威风八面,以前哪有这种待遇。
在老家乡镇当公务员的体验,主要总结了一下几点:
全方位了解家乡
虽然是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家,但对家乡的了解,仅仅是自己家的那个村寨,以及周边几个村子,还有集镇的情况,甚至连乡镇政府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后来到了乡镇政府工作,知道了全镇有多少村,有多少人,镇里主要发展什么产业等等,因为下村工作多,我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镇的每一个村民小组,无论哪个村子我都能说出一大堆特色来,和哪个老百姓聊天都能聊上大半天。到本地工作以后,可以说对家乡更了解了。
乡亲们眼里的我
村民的思想还是比较落后的,我在家里备考公务员的时候,大家在背后议论我读个大学没有用,读完还不是回家啃老。后来我考上了公务员,甚至分到了老家乡镇,村民们又在背后议论,只是内容不一样了,说我家肯定找了什么关系,不然怎么可能端上铁饭碗。
当然,明面上还是说我很有出息,身边的邻居亲戚很“关心”我的工作,每次都问这问那,我在政府做什么工作啊,有什么好政策啊,谁谁家的低保是不是有关系啊等等。甚至有的亲戚开始请我到他家吃饭,会准备一些好菜,我没工作前十肯定不会请我的。人就是这么现实,我并没有那么多的不满,我知道他们请我吃饭,跟我客套或者加我微信都是为了日后能帮上他们一把,算是提前埋下个伏笔了,当然,能帮忙的地方我都是全力帮助的,比如为乡亲们解读政策。
这种感觉还不错,至少大家都开始注意到了曾经默默无闻的我,我了解了家乡,家乡的乡亲们也在渐渐地了解我。
我的苦恼
在老家乡镇当公务员当然也是有烦恼了,而且这个烦恼还不少。
比如,每次我回家,总有那么几个乡亲找到我反映各种问题,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寨子里的水井坏了,要我想办法争取资金修。一开始的时候,我还挺上心的写了报告,找到了水利局,总算把水井修好了。万万没想到,修水井的功劳早就被别人抢走了。
我以为这事就算完了,后来又有人来反映我们村的路不好,要我反映上去,甚至现在我到县里工作了,还要我把问题反映给县委书记,这可不是瞎闹的,也不是我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就置之不理了,也深深地感觉到,举手之劳的事可以做,像这种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还是不要碰。
我甚至还碰到过同村的老乡拿着烟酒到我家搞小贿赂的,他想让我帮他家搞个危房改造的指标,我果断拒绝了,他家不符合条件,我一个小小的科员哪有那么大权力,就算有,肯定不会做。
在老家乡镇工作还有更尴尬的一件事,政府要做你家某个亲戚的工作,比如让地修路,工作做不通,最后就要你上。更有甚者,你家亲戚非法上访,屡教不改,要你去做思想工作,去接人,这种时候往往是最心累的。
信访的亲戚我没有,但不肯让地的亲戚有一个,我当时躲着没出面,这思想工作真心不好做。
总之,在自己老家乡镇当公务员收获还是挺多的,当然,可以选择的话,千万不要在老家当公务员,因为找你办事的人太多了,有理无理都找你,很心累。
这个年代就是那么奇怪,我们村里有个人在镇上上班,就是个普通的公务员,但是这个人却成了村里最有权威的人。
看得让人无奈也是令人作呕。
农村里面一直都是长者为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镇上当个公务员也尊贵起来了?
村里每年开村委会,不是村委会成员的他也被请来做做旁听,偶尔还会说上那么几句话。
好吧,这是内部事情没什么好说的,可村里谁家有个喜事,丧事也为了能请到他来而感觉到有面子。
当然了人家作风很正派,也不是什么人的宴请都去,除非是亲朋好友,一般都是不会有吃的作风。
可是人家这种人,反而让村里人为了能请到他而觉得更加有面子。真是无语了!
甚至请不到他本人,怎么也要把他的父母接过来,而且他的父母还成了村里谁见了都要打招呼的人。
本来我家和他家根本就没有来往,如果说作为邻居,那一个村东头,一个村尾巴,靠也靠不上去。
我们村并不大130户的小山村,村里人多少还有那么一点亲戚关系,可我家是个外来户,我爷爷是逃烂来的。
按照道理来说,我家和他家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就这样过年他买了私家车,父亲还喊我拿挂鞭炮去庆贺。
我当时就问我父亲,我和他同学也不是,亲戚也不是,人家买了车,我去庆贺什么?
我买车人家都没有来庆贺!
父亲还是那句话“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
我的确不懂,但是我想弄懂什么意思,我乖乖的拿了一挂鞭炮过去,好家伙,合着不是我一个人,村里每家每户都拿着鞭炮。
就看到他手里拿着中华,谁来了都递一根过去,并且说没必要没必要啊。
谁也没有听他的话,都拿着在他家门口点了起来,那个噼里啪啦,简直是在告诉大家,没必要这样啊。
那个人经常在村里说其实在镇上当个公务员没啥好羡慕的,每天上班下班,有的时候还要加班,很累很累。
可村民们看到的不是他有多累,而是他在村里走路的时候,谁看见了都要打招呼,或许村里人觉得这就是一种荣耀吧。
当然了村里有什么邻居之间矛盾,吵架,这个时候一般都是村里请他过来调解,说实话这种东家长,西家短的矛盾谁也说不清楚。
可他一来,就感觉公平来了,谁都会听他说几句,一般的矛盾都能化解掉,甚至有的时候那个公务员还自己掏烟来发给吵架的人。
大家都给个面子,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吵架,都是街坊邻居!
说来也奇怪,他只要出场基本上都能摆平!
村里有条路需要翻新,当时村里担心通不过,毕竟那条路翻新没有几年,当时很村民心里也是没有底。
但是那条路又是村民每天要走的路,的确是破烂不堪了,最后在村民开大会的时候,村长把他请了过来。
他站在主席台上说,这个事情他一定会去帮村里争取。
果然这个事情顺利通过了,现在每个人走在路上,都说他为村里做了很大的贡献,要是没他打点,路肯定搞不下来。
而且我感觉我们村有他在乡里,整个村都有面子,经常听门口的几个大爷来比较,哪个村里在镇里有当官的,哪个村里没有。
一说到我们村里,大爷们一定是非常的开心,那荣耀仿佛就是他自己在镇里当公务员。
其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镇上当个公务员没什么了不起的,自己就是个普通的人民公仆,自己累点苦点没有关系。
我很佩服他,因为这才是人才,我们最多只能是人,毕竟他说的话,我起码一句都说不出来,人才人才,树都没皮了,总是材了吧!
在家乡做公务员,能为家乡出一份力,这种人是值得尊重的。
朋友们你们羡慕这样的人么?镇上当公务员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主页有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
我毕业之后就考上家乡的乡镇公务员,我个人最明显的感觉有两点。
一是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上确实有很多便利。
我工作的乡镇下辖十几个行政村,我老家就在其中一个,而且离镇区很近。
入职后,单位的宿舍还没有分配下来,我每天都可以坐乡村公交往返,花费的时间也不长。后来宿舍分配了之后,遇到天气好、工作不忙的情况下,我也可以很随意地回家吃饭休息。
后来安排值班,平时常用的物品来回取用也很方便。
工作上,整个单位百十号人,只我们一个村的就有十几个,还都是叔伯辈的,对我都颇为照顾,工作上时常提点帮助,遇到难题了跟他们一说,立刻就有解决的对策。虽说乡镇政府不会轻易发生欺生的事情,但在都讲究个“熟人关系”的大背景下,我还是很受益的。
二是平时也会有些受“熟人”之累。
其实在北方农村,一旦听说谁家孩子在机关上班,不出半年,整个村都知道了。我爸妈自己也说,感觉别人的消息都特别灵通,明明从未对外说起,别人仍然都知道了。
所以,平时帮忙打听点消息,捎带个材料、代缴社保啥的都是常事儿,不过,也不多。
有时候遇到自己村里的群众来镇上办事儿,我也很积极地代为领路,只要在能力范围之内,能帮则帮,帮不了的自然也会说明原因。
他们也都很体谅,估计从内心也认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帮不了啥大忙。
最开心的就是下乡,我姑我姨我舅分别都住在不同的村子里,每次下乡都能勾起我很多回忆,和村里的群众、村干部聊起农村,丝毫不陌生,融入地也很快。
至于其他的体验或者感受,也有,比如会觉得自己如果干得不好会给爸妈抹黑,还担心自己会被派去驻村等,但都没有上面的两点感触深。不过,后来考回市里之后,也就不怎么回原单位了。
我有位同学,大学毕业以后,觉得父母在,不远游,于是就回到老家考上了镇里的公务员。年前跟他一起聚会的时候,问他在老家当公务员是不是挺爽的?他说:痛并快乐着吧。我问啥意思?他跟我讲了几个故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痛?什么叫快乐?
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表哥就找他帮忙,看能否联系教育部门的人,打个招呼,让他表哥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说这些荣誉称号可以帮助他表哥提为副高职称。这可把我同学难坏了,因为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他来说,哪里会有这么广的人脉资源?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吗?这事最终没办法,他表哥对他还挺有意见。
没过多久,他二舅又来找他,说他二舅的孩子想进某某县属国企,能否让我同学找找人,让孩子顺利进去。我这同学问了他领导和同事,可是谁都不认识那家国企的董事长,最终这事也只能作罢,弄得我同学的脸上也挺没有面子的。
后来,他三舅也来找他。说县里某某企业欠他几万块钱,希望我同学能从中撮合、斡旋,帮助他三舅把几万块钱要回来。我这同学也还是没办成。
最令我同学难堪的就是他所在的老家有一位跟他爹关系很好的朋友,想拜托我这同学在县城里面给他调剂一块建设用地。这朋友想花钱买下来,借以建设厂房。我同学一看这么大的事都来求他,直接弄得我同学不会了。说自己能力有限,真办不了!后来这朋友又找我同学,想买一套经济适用房,但是我同学问了问,这朋友根本不符合条件购买,所以这事也泡汤了。这两件事,都没办成,我同学和他爹在村里失了面子,成为了笑柄。说他啥事都办不了,真没用!
现在我这同学不仅仅在村子里没了面子,在家族亲戚中也都没了面子,因为好几位亲戚求他帮忙,他都没办成。我同学对我说:别人都以为进到体制内,成为公务员,能办很多事,甚至几乎没有不可能办到的事,可情况根本不是这样!你说我就是镇里的一名普通干部,我哪有那么大能量?我说我理解,接着就听见我同学唉声叹气,干了一杯53度的酱香酒。
那么在自己家乡的镇里当公务员,有哪些快乐呢?
第一,探望父母比较方便。离父母家近,父母在,不远游,能够经常带着伴侣和孩子回家探望父母。要是婆媳有矛盾,男人可以偷偷买点好吃、好用的,给父母送过去,这叫神不知鬼不觉。
第二,便于人脉关系的拓展。毕竟在老家,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同学圈、朋友圈,多多少少容易拓展一些人脉关系,对自己往后的晋升提拔有好处。
第三,工作开展得心应手。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对风土人情、村容村貌以及整个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管理等还是有一定了解的,知根知底,自然开展工作的时候,就容易一些,顺利一些。
第四,生活压力比较小。像我老家的镇,西红柿炒鸡蛋,7块钱一份;酸辣土豆丝、醋熘白菜3块钱一份;红烧肉,22块钱一份;一份孜然羊肉也才58块钱,量还不少,你敢信?我带父母到镇上吃饭,点了14个菜,才花了我200多一点。至于房价更不用说了,镇上的房子也就两三千块钱的事,县城里面的房子也才四五千块钱一平米,真是一点都不贵。我这同学别看在镇上,每年拿到手的收入比我少不了多少!而我呢?是在青岛,房价是上万的啊!相比之下,生活在老家的镇里,是多么舒服、惬意的一件事啊!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