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康熙为何要把帮助自己“除鳌拜平三藩”的功臣活活饿死?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5关键词:帮助,鳌拜,康熙

康熙为何要把帮助自己“除鳌拜平三藩”的功臣活活饿死?

点赞1、梧州市 网友:雾已泪聚

康熙是清朝进关称帝的第二位皇帝,有“千古一帝”之称。他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时除掉专横跋扈的辅政大臣鳌拜,20岁时勇敢迎战老谋深算的云南王吴三桂的反叛,经过8年时间,平定了包括吴三桂在内的三藩之乱。30岁时开创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康熙

当然,取得如此辉煌成就背后离不开臣子们的献言献策。其中在他“计除鳌拜平三蕃”的过程中,世袭一等公,身兼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大臣等职务的索额图功不可没。也可以这样说,没有索额图的鼎力相助,年轻气盛的康熙未必是功高盖世鳌拜和吴三桂的对手,所以后来康熙对索额图宠信有加,最后官封太子太傅(太子的老师)。索额图一时之间风头无两,权势日隆。

然而,“有好的开头未必有好的结尾”。索额图到最后却被康熙活活饿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欲知详情还得从头说起。

说起索额图可是大有来历,他是顺治帝临死前托孤四大臣之一索尼的第三子。索尼是拥立顺治称帝的有功之臣,是他当初压制多尔衮得以年幼的顺治称帝。有鉴于此,顺治的母亲,孝庄文皇后把索尼的孙女,也就是索尼长子的二女儿,索额图的侄女册封为康熙的皇后。换言之,索额图是康熙孝诚仁皇后的亲叔叔。索尼在康熙13岁时去世,索额图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成了康熙的股肱之臣。这一年索额图31岁。



索额图不但是皇亲国戚,而且是康熙的一等侍卫。前面我讲到了顺治的四大托孤重臣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索尼去世了,剩下的三位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两位由于年老多病,很少过问朝政,鳌拜由于没有其它三个人的制约,逐渐专横跋扈起来,到后来不把年少的皇帝和两位辅政大臣放在眼中,专断国事,任人为亲,排斥异己结党营私。康熙虽然只有十三四岁,但是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压制的怒火始终要爆发。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忍无可忍的康熙“以弈棋故,召索额图入谋画”。意思是借下棋为掩护,商量怎样除掉鳌拜。君臣二人一阵耳语,定下了一条妙计。



第二天,索额图以侍卫队长的身份,召集了十几个蒙古少年摔跤手,进宫强化培训。经过两个月的秘密训练,这十几个摔跤手成了索额图的“少年杀手”?索额图把进展情况汇报给了康熙。二人决定次日召鳌拜进宫,在鳌拜坐下的椅子上动了手脚,把其中的一个椅子腿锯断然后重新放好,等鳌拜进宫后,命人端给他一碗热茶水,这样一来,鳌拜就会被烫从椅子上跌倒,然后十几个少年摔跤手一拥而上把鳌拜捆起来。

次日一切按计划进行,很顺利的擒住了鳌拜。然后康熙宣布了鳌拜的十大罪行,鳌拜被处死。这一年康熙只有16岁。在擒拿鳌拜过程中,33岁的索额图功劳最大。当时康熙把他和朝中宰相明珠并称为“明相”。

话说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云南王吴三桂为首,陕西提督王辅臣和广东提督尚之信为策应的三藩之乱发生了,当时20岁的康熙临危不乱,他急忙和索额图商议对策,索额图提出拉长战线,坚决打击吴三桂,对王辅臣和尚之信打拉结合,对二人以攻心为上,康熙采纳了索额图的建议,首先分化瓦解了吴三桂的阵营,王、尚被招降,对吴三桂绝不手软。经过8年的死磕,康熙彻底平灭了吴三桂。索额图45岁时再立新功。



在古代立嗣问题上,往往表现的血淋淋,皇权太有吸引力了,皇子皇孙都想过把皇帝瘾。康熙的儿子们更是如此,历史上的“九子夺嫡”事件就发生在康熙身上。

前面我提到了,索额图是康熙皇后的亲叔叔,有这层关系他一直和皇太子胤礽(康熙和皇后的次子)关系很密切。换言之,索额图是太子党的亲信。后来康熙帝逐渐对太子行事不满,康熙三十九年即有人告发索额图结党,康熙帝没有处置。

过了三年后,索额图突然被康熙帝拘捕关押到了宗人府监狱。这次弹劾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学生是高士奇,罪名依然是支持太子党夺权。康熙对结党问题很敏感。为什么他的学生高士其要陷害恩师呢?



原来索额图认为对高士奇有恩,所以从来不给他面子,后来高士其被康熙赏识,升官进爵显贵了。觉得以后恩师会对自己好一些。但见索额图时:

【犹长跪启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称为高相公,索则直斥其名,有不如意处,则跪之于庭,而丑诋之。索额图有时还“切齿大骂,辱及父母妻子”。为此,高士奇怀恨在心。】

高士奇为了权势投靠了宰相明珠,明珠和索额图面和心不合。高士奇成了明珠的马前卒,屠刀对准了恩师。,1703年5月,索额图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卒年77岁。

自古有云“伴君如伴虎”皇帝为了皇权的稳定,不会在乎你是否过去有功与否,索额图“平三藩擒鳌拜”,可谓功高盖世,但杀了他以后,所有的功劳都被康熙一一否定了。索额图落得个这样的评语:索额图是本朝第一罪人也。——引自康熙语。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和关注】

点赞2、湘潭市 网友:青青子衿

无论在《康熙王朝》还是《一代名相陈廷敬》甚至《鹿鼎记》里,索额图都算不上英雄,只是一个结党营私、横行霸道的权臣。但正史里的索额图在康熙早年间可谓重要至极,乃至居功至伟,但晚景凄凉,竟然被活活饿死在了牢里。功归功,过归过。我们聊聊这个“擒鳌拜平三藩”的功臣索额图。

赫舍里家族拥立几代爱新觉罗家族,功勋显著,索额图因功脱颖而出。

索额图是索尼的第三子;是康熙的第一个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的叔叔;太子胤礽的外叔公。索尼是拥立顺治的功臣,因而顺治归天的时候,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了顺治帝临死前托孤四大臣。康熙初年,鳌拜擅权,索尼托病在家,暗察形势。结果还是孝庄太后棋高一着,用一个皇后就把赫舍里家族拖下水,绑到了自己孙子康熙的战车上。康熙4年(1665年)9月康熙与时年11岁的赫舍里大婚。康熙6年(1667年)3月,索尼在临死前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一起上书请求康熙亲政。康熙没有马上答应,而下诏褒奖索尼忠心为国,加授一等公,与前授一等伯一起世袭。索尼力辞,康熙帝没有准许。同年6月,索尼病逝,谥号文忠。

赫舍里家族成为了康熙早年重要依靠的对象,索尼的长子噶布、五子心裕、六子法保都曾承袭索尼的一等功爵位,却被任命为领侍卫内大臣。而索尼的三子索额图一直到康熙7年(1668年),仍然只是个吏部右侍郎。

康熙8年(1669年)5月,对鳌拜专权忍无可忍的康熙“以弈棋故,召索额图入谋画”,在索额图的支持之下,康熙终于下定了“擒鳌拜”的决心。索额图辞去侍郎职务,任一等侍卫,谋划了以突袭的方式,逮捕了鳌拜,惩其党羽,最终使得康熙得以真正亲政。而索额图居功至伟,相应回报是同年8月,升任国史院大学士;康熙9年(1670年)恢复内阁制,索额图改为保和殿大学士。

在“平三藩”的8年时间里,实际上也是索额图当权的最主要时期,一开始索额图从大局出发,严正反对“撤藩”,“恐引激变”,请将建议撤藩的人处死,遭到康熙帝斥责。但是撤藩最终引起了“激变”,而索额图积极出谋划策,因而索额图的“运筹帷幄”的军事才华也得以展现,“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经常是一封封告败的奏报来了之后,康熙实在没信心了,就“凡事交与索相权决”吧,而索额图则不厌其烦地将自己的观点意见总结汇报给康熙,帮康熙在千丝万缕中,找出对策,再“交与康熙咸决”。

比如广西抚巡傅弘烈请求亲率兵进剿云、贵。因为傅弘烈经历实在太复杂,曾经因为告吴三桂差点被砍了脑袋,后来被赦免后,又被吴三桂抓了一起反叛,然后他又从吴三桂阵营里反正了出来,还顺手捎上了广西将军孙延龄一起反正了。所以康熙举棋不定,于是让兵部拿意见,兵部很干脆,不允许。傅弘烈一怒之下,上书说,你不让我出兵,那我这个巡抚不干了。只有索额图支持允许傅弘烈出兵,要给予傅弘烈最大的信任。果然傅弘烈对清朝忠心耿耿。康熙19年(1680年),傅弘烈被吴三桂党羽、叛将马承荫拘禁,押送桂阳,最后绝食而亡。康熙趁机将傅弘烈立为典型,给予表彰,可以说政治效果非常突出。

所以说,索额图在平定叛乱、统一全国的事业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皇亲国戚的身份成就了索额图,最终也害了索额图。

在《康熙王朝》里,康熙大骂索额图为“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这个在时人笔记《啸亭杂录》里面有典故的。虽然索额图并没有像《康熙王朝》里那样,利用假朱三太子杨启隆之女丹丹,来精心谋划了刺杀康熙拥立胤礽的案子。但是索额图本身做为胤礽的外叔公,他是实实在在的胤礽党。而且索额图对胤礽用心之专,那真是压上全身家的。

康熙羽翼丰满的时候,开始设法摆脱赫舍里家族势力。为了摆脱赫舍里家族的势力,康熙培养了明珠势力,并且早在康熙22年(1683年),先后革除了心裕銮仪使、佐领,仍袭一等伯,革法保一等公,革索额图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仍任佐领。等于将赫舍里家族都一抹光,虽然在康熙25年(1686),康熙考虑制衡明珠,复起了索额图,但也只担任了领侍卫内大臣。这段情节在《一代名相陈廷敬》中有所表现。

这件事情实际上是深深触动索额图内心的,胤礽成为了赫舍里家族唯一的赌注和希望了。

康熙42年(1703年),早已投靠明珠的高士奇密告康熙,康熙40年(1701年),康熙巡视河南,胤礽随行病在了山东德州,康熙命索额图前往侍奉,此间胤礽与索额图密谋篡位。康熙自称掌握证据,于是命宗人府以“清朝第一罪人”之名将索额图拘禁宗人府大牢,不久索额图便饿死于狱中。饿死索额图一来是康熙果真担忧索额图和胤礽合伙谋反;二来是借索额图的死来敲打胤礽不要轻举妄动。但胤礽根本没想到的是,5年之后,也就是康熙47年(1708年),胤礽被“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的罪名给废了储君之位。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点赞3、南昌市 网友:不去念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九月,京师内城东江米巷(东交民巷)中的宗人府监房内,在重重的重兵看护下,一个年近七旬、面容枯槁、浑身被九条铁链锁住的老人枯坐房中。因为长期戴着脚链手链,以及沉重的铁索,这个老人已经没有任何力气能够单独进食、饮水了,饥饿即将击垮他。就在数日后,宗人府看守向皇帝奏报:奉旨看押的犯人,因饮食困难,已经瘐死于监房之中。

这个活活饿死在监房中的老人,就是在康熙一朝曾经显赫一时的前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太子太傅——索额图。


为什么声名显赫、地位超然的一代权臣索额图,在给康熙帝效力了近四十年之后,却落得个夺职下狱、饿死狱中的悲惨下场呢?这件事情,得从六十多年前说起了。

崇德元年(1636年),清朝尚未入关,在当时的清都城盛京(沈阳)城中,清太宗的亲信,吏部启心郎、直内院索尼诞育了第三子,这就是未来的康熙帝心腹重臣——索额图。

索额图之父索尼,是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两代皇帝所倚重的老臣,当初皇太极去世后,索尼力主拥立皇子为新帝,得罪了一心要继承皇位的皇太极十四弟多尔衮,后来被成为摄政王的多尔衮打击报复,几次削官抄家,流放外地、几乎因此丧命。

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去世、顺治帝亲政后,对维护帝统、拼死效忠皇室的索尼很是感激,将索尼从流放地召回来,官复原职,并提拔为内大臣,兼领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

顺治帝亲政时期,索尼是朝廷首席满大臣(宗室王公之外),而顺治帝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病重驾崩后,根据其遗诏,索尼以首席辅政大臣的名义,和其余三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一起,辅佐年幼的康熙帝,协助治理朝政。

因为父亲索尼身处高位的缘故,年轻的索额图很早时候就以“勋贵子弟”的身份成为了御前侍卫,先是负责顺治帝的寝宫乾清宫的护卫,顺治帝驾崩后,索额图又担任了年幼的康熙帝的侍卫,朝夕相处,因此和康熙帝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君臣关系。

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索尼的孙女、其长子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被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选为康熙帝的皇后,并于九月与康熙帝举行了大婚典礼。索额图与康熙帝在亲密君臣之间,又增加了一道至亲关系(因为皇后的原因,索额图成为了康熙帝的叔岳父)。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额图之父、首席辅政大臣索尼病逝,临终前奏请康熙帝亲政;康熙帝虽然没立即答应,但加授索尼为一等公。索尼去世后,康熙帝在康熙七年(1668年),提拔三十三岁的索尼第三子索额图为吏部右侍郎(索尼长子、皇后之父噶布喇才具不足以重用;次子噶喇珠早夭,所以才重用其第三子索额图,以此推恩皇后母家)。

索尼死后,原本四辅臣之末的鳌拜逐渐利用手中的权势掌握了朝廷实际治权,并将反对他的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陷害致死,对康熙帝也逐渐显露出轻视、慢待的态度。康熙帝对于鳌拜的专权跋扈越来越愤恨、忍无可忍之下,决心依靠心腹亲信,除掉结党营私、威胁皇权的鳌拜集团,以重夺大权。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帝“以弈棋故,召索额图入内、谋画潜算”,商量对付鳌拜的办法。索额图得到康熙帝的暗示后,立即辞去吏部右侍郎的职务,重新出任乾清宫一等侍卫领班,以“协助皇帝演练布库(蒙古式摔跤)”的名义,选拔了一批十几岁的少年布库、拜唐阿,在皇宫内“陪伴”康熙帝演练摔跤。对此事,鳌拜并未特别注意。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一切准备好之后,康熙帝佯称商议要事,召鳌拜进宫,事先在鳌拜的座椅上做了手脚,使鳌拜坐不稳而跌倒,此时早就埋伏好的索额图率领十多名少年布库一拥而上,将鳌拜团团围住,顺利的擒拿下鳌拜。之后,康熙帝当众宣布鳌拜十大罪状,将鳌拜下狱论罪、禁锢终身,其党羽也纷纷被擒,鳌拜专权集团就此灰飞烟灭。

在擒拿鳌拜、消灭其专权集团的过程中,索额图立下了大功,康熙帝对这个心腹近臣的表现十分满意,因此在大功告成之后,于康熙八年(1669年)八月,晋封索额图为国史院大学士,入朝参政。索额图得以第一次进入了清朝的统治中枢。


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恢复设立内阁,改内三院大学士为内阁大学士,索额图因此改任保和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傅。此后,在朝野之中,索额图被尊称为“索相”,这个称呼,从此伴随了他一生(清承明制、不设立宰相,而内阁大学士所领有的职责,基本相当于前朝的宰相;因此,明清两代,朝野之间,通俗上按照名字称呼某大学士为“某相”,但正式官场上不可以这么称呼)。

就在索额图晋升为国史院大学士这一年,即康熙八年(1669年),索额图的侄女、康熙帝皇后赫舍里氏诞育了康熙帝第一个嫡子——承祜;这是赫舍里氏全族与有荣焉的大喜事,升级为皇子叔外祖父的索额图当然喜不自禁,亲自入宫向康熙帝奉玉如意,以示恭贺。

可惜,承祜没有福气享受将来的富贵和天命,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初五、年仅四岁(虚岁)时就因病夭折了,不光康熙帝和赫舍里皇后因此痛惜不已,整个赫舍里氏家族,也同样为此悲伤、哀恸(嫡子夭折、储位空虚)。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三藩(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表面上上疏请求撤藩,其实以此探听朝廷虚实;康熙帝因此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议‘撤藩’事宜。在会上,以大学士索额图、图海为首的大部分朝臣都建议康熙帝对三藩北撤之事慎重对待、尽量不要轻举妄动,以徐徐图之。

但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户部尚书米思翰等少数朝臣,却以“事急已久、再姑息则养虎为患、不如先发制人”为由, 坚决向康熙帝请求撤藩;康熙帝在经过一番斟酌之后,毅然决定裁撤三藩,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人移镇辽东故地。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二十一,平西王吴三桂因康熙帝批准‘撤藩’,恼羞成怒之下,联合耿精忠、尚之信(尚可喜长子)发动了叛乱,诛杀云贵粤闽诸省的清朝官员后,以“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的头衔出兵伐清。


三藩发动叛乱后,清朝中枢震动,人心惶惶,康熙帝震怒之下想要亲征,被宗室王公及诸大臣劝止。当时三藩势力达于南方诸省及西北,清军出兵征伐时顾此失彼、狼狈不堪。有鉴于此,索额图等主张招抚三藩的大臣向康熙帝上奏,要求斩当初力主削藩的明珠等人,以儆效尤。幸好康熙帝主动为明珠等人开脱,说削藩是自己的旨意,与明珠等人无关,此事才得以平息。从此之后,明珠与索额图交恶,在朝堂上彼此缠斗攻讦了数十年。

因康熙帝明确表示削藩是自己的意见,并坚决要将此事进行到底,于是索额图也很快将自己对三藩的态度从招抚转为坚决镇压。在康熙帝此后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索额图积极参与策划、调度,协助康熙帝处理海量的军政要务,甚得康熙帝赏识——“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康熙帝视索额图为首席心腹重臣。而三藩之乱最后能够被平定,索额图确实在其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建立了功勋。

就在索额图协助康熙帝运筹帷幄、平定三藩之乱期间,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康熙帝皇后赫舍里氏为康熙帝诞育了第二个嫡子,即日后的皇太子胤礽(初名保成);但皇后因为生产时不幸难产,导致产后虚弱、随即病逝,年仅二十二岁。康熙帝对元配的去世悲痛万分,追谥皇后为“仁孝皇后”,辍朝五日,并为大行皇后举哀,持服二十七日。

赫舍里氏家族的兴衰荣辱皆在皇后一身,现在皇后去世,包括索额图在内的赫舍里氏成员在悲恸之外、还存有一丝对未来家族命运走向何处的不安心情。好在皇后之子保成出生后平安康健、在康熙帝亲自抚育下健康成长,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康熙帝下诏立皇次子保成为皇太子,改名胤礽;当年十二月十三(胤礽同母兄承祜生日),胤礽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

胤礽这个赫舍里氏的外孙,是整个家族的希望所在,索额图此后数十年间,坚定地支持侄外孙、皇太子胤礽,因此和其他朝臣势力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同时,因为过于维护皇太子,导致康熙帝也对索额图生出猜忌之心,认为他有威胁皇权、另立权力中枢的心思。索额图最后的悲惨结局,大多由此而生。

在协助康熙帝平定三藩的过程中,虽然索额图出了不少力,但也并非全由他一人谋划襄赞,身为兵部尚书的明珠同样为了削藩之事而尽心尽力、出谋划策,因此同样得到了康熙帝的认可,逐渐成为皇帝的心腹重臣。


出于牵制、平衡的目的,康熙帝也不想以索额图为首的赫舍里氏外戚集团过于执掌权柄。因此,康熙帝有意提拔重用明珠,在康熙十四年(1674年)调明珠为吏部尚书,康熙十六年(1676年)再加授明珠武英殿大学士、实录总纂官、兼太子太师;明珠由此也得到了“明相”的尊称,和索额图的“索相”相抗衡。

索额图和明珠两人,都是具有相当才干的重臣,为人也精明干练、雷厉风行,在处理朝政上,是康熙帝的左膀右臂。但索额图生性乖张、待人接物骄横跋扈,因此得罪了许多中间派官员。明珠则表面上谦和内敛、乐善好施,以此拉拢了朝廷中许多新进后辈官员。

但明珠对和自己作对的政敌一样在暗地里构陷打压,许多依附索额图的官员,都被明珠寻机排挤压制、被迫出朝或者罢官。从这个时候起,“明党”和“索党”的相互倾轧和攻讦就一发不可收拾,贯穿了康熙中前期。

起初,因为需要索额图和明珠两人携手共处,协助自己制定策略、平定三藩,因此康熙帝对索额图和明珠之间的龃龉和攻讦抱着“暂且姑息”的态度,以集中力量对付作乱的三藩。但索额图自恃是皇太子的外家长辈,又有擒拿鳌拜、赞襄军略的功劳,所以对康熙帝的“暂不追究”态度误以为是支持自己对付明珠,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以手中的权力大肆贪污纳贿、培植私党、扰乱朝纲。康熙帝忍无可忍之下,决心出手警告、教训一下索额图,让他明白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位置,不要太得意忘形了。

康熙十九年(1680年)八月,吴三桂已死,尚之信、耿精忠先后归降,清军已经收复湖广、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败退回云南、三藩之乱即将平息;康熙帝趁机出手,惩处朝中愈演愈烈的朋党之风,以整肃朝纲。当月,在康熙帝的严令下,索额图不得不以“病退”的名义,向康熙帝请辞已经担任了十年之久的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

虽然让索额图暂时退出了朝堂,但出于安抚功臣、外戚的目的,康熙帝还是给了索额图“勤敏练达,用兵以来,赞画机宜”的高度赞扬,并命索额图担任内大臣,不久后加授议政大臣。索额图的权势依旧不减。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清军攻克昆明,三藩之乱被彻底平定;同年,明郑延平政权内乱,延平王郑经去世后,部将内讧,延平政权出现统治不稳的迹象。此时,因索额图暂时退出中枢而独掌大权的明珠向康熙帝建议,抓住这个有利机会出兵收复宝岛。康熙帝赞同明珠的意见,命福建总督、巡抚、福建提督协理合作,出兵攻打延平政权。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第三代延平王郑克塽遣使请降,清朝顺利收复宝岛。

同一年,康熙帝再次处理了跋扈的赫舍里氏家族,以“素行懒惰,屡次空班;不思效力赎罪、未能尽教训之责”的名义,将仁孝皇后的五叔心裕革去銮仪使、佐领职位,降袭一等伯;六叔法保革除一等公爵位。而仁孝皇后的三叔、赫舍里氏实际上的执掌者索额图,则被革去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等职,只保留佐领世职(仁孝皇后之父、索尼长子噶布喇此时已经去世)。

在康熙帝这次气势汹汹的打击下,赫舍里氏家族几乎被连根拔起、险些就此败落。幸好康熙帝看在元配和皇太子的面子上,没有对皇太子的外家穷追不舍,索额图也因此躲过一劫(康熙帝的本意,是好好教训一下之前跋扈骄纵的外戚家,希望他们能够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可惜,索额图还是没能领会康熙帝的意思,没有悔改)。

在索额图倒霉之时,他的老对头明珠正春风得意,因为收复宝岛之功,明珠的圣眷更隆,在朝中的地位也更高。志得意满之下,明珠对老对手索额图的狼狈样子鄙视不已,自认为索额图再也不能和自己作对了。

就在手握大权之后,明珠如同索额图当年一样,开始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私结党羽、干涉朝政。当时民间有传言“候缺不必吏部、只往明府即可”,意思是想要正常当官,先得去明珠的家里给“明相”进贡送钱,此时的明珠,比索额图当时还要贪鄙擅权,已经不利于朝堂的稳定了。

对明珠贪腐结党的情况,康熙帝心知肚明,以前是要用明珠的才干和能力处理政务,顺便压制索额图一党,现在三藩已经平定、延平政权也被收复,索额图一党皆被赶出朝堂,明珠的作用已经完成,康熙帝也将对明党动手了。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帝表面上是维护皇太子胤礽的脸面、再次启用了皇太子的叔外祖父索额图,让他担任领侍卫内大臣,重入中枢,其实是以此牵制越来越放肆的明珠一党。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冬),直隶巡抚于成龙、翰林院侍讲学士高士奇都揣摩到康熙帝的心思,于是以明珠擅权贪污为理由,向康熙帝弹劾明珠,对此,康熙帝并没有做出任何表示。得到鼓励的御史郭琇,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向康熙帝再次上疏,弹劾大学士明珠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专权乱政。

康熙帝这一次没有保持沉默,而是迅速批复了郭琇的奏疏,斥责明珠“权势相侔、培植私党、贪侈倾朝”,立即罢黜了明珠大学士,但没有进一步降罪,而是将明珠交侍卫处,令“酌情留用”,也就是放了明珠一马。此后明珠以普通侍卫的身份,在皇宫内站了三年的班。

明珠倒台后,索额图又开始逐渐接近权力中枢,并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的时候,以首席谈判代表的身份,和沙俄代表戈洛文在尼布楚举行谈判,据理力争、坚持不退让,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尊严,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索额图也算青史留名。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侵入喀尔喀蒙古,追击南逃的喀尔喀土谢图汗,一直打到距离京师只有七百里的贝子庙(今内蒙古锡林郭勒)。在准噶尔军队的威胁之下,康熙帝亲自率军征伐噶尔丹,分兵两路北上,索额图、明珠等人都随驾出征。

在北征途中,康熙帝之兄裕亲王福全所率的清军,与噶尔丹部遭遇于乌兰布通(今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随即展开激战。

当时康熙帝突然患了疟疾,无法继续坚持指挥作战,只得离开前线,回京师养病。回京前,康熙帝特命索额图率盛京、吉林、科尔沁等地八旗前往蒙古巴林部,和裕亲王福全军队会合,与噶尔丹进行决战。明珠则受命整理后勤粮秣,以及来往交通辎重事宜。


在乌兰布通之战中,清军重创噶尔丹部,但康熙帝的舅舅、内大臣佟国纲在作战中阵亡;并且因为福全的大意,使得战败后的噶尔丹假借“议和”为名、趁乱率残部逃脱。虽然福全、索额图等人立即出兵追赶,也没能赶上噶尔丹。战后,康熙帝追论诸将的功过,裕亲王福全被罚俸、索额图也被降四级留任。

而明珠因为只负责后勤粮草辎重、并没有前往一线参与作战,因此在随后的战场过失处置中没有收到处分,反而因为管理后勤有功而官复原职,重任议政大臣、内大臣、光禄大夫。但康熙帝知道明珠的优劣之处,此后二十年,只是将明珠作为咨询、宿卫臣子看待,再也没重用过明珠。

就在这一次和噶尔丹的作战中,康熙帝突患疟疾,不得不离开前线返回京师养病,当时皇太子闻讯后驰驿前迎。但时年十六岁的皇太子少年无知、不懂得如何关怀患病的皇父,因此见到康熙帝时没有表现出忧虑戚戚之情。

重病中的康熙帝见到皇太子的这个态度后,很是悲伤和不满,心中认为这个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心”,于是没有让他随驾,而是让皇太子先回京师,准备皇帝回銮事宜。大约从这个时候开始,康熙帝潜意识里就对皇太子开始怀有成见,并先入为主地觉得皇太子不孝,以后不堪重用。

在皇太子莫名其妙地不再得到康熙帝圣眷关爱之后,索额图因为已经将赫舍里氏一族的安危和存亡都押在了皇太子身上,因此不能和皇太子做出分割的举动,反而更加坚定的支持、站队皇太子,以图日后皇太子继位后,能够凭借“从龙、拥戴”之功,重新恢复赫舍里家族的荣耀。

疏远了明珠之后,康熙帝也重点开始关注原先的股肱之臣索额图,预备采取措施,抑制他以及皇太子外家赫舍里氏的势力。起初,康熙帝并没有想将索额图彻底打倒,而是想仿照处置明珠的例子,只免除他实际上的权力,此后做个顾问咨询近臣,以保全仁孝皇后母家富贵,也就罢了。

但索额图执掌中枢大权二十年,早就不能再回到之前那种平淡安静的生活了,再加上他把家族荣耀、个人前途都押在了皇太子身上,这就更加不能退缩了。所以,即使康熙帝想要顾全君臣恩义、让索额图“半退休”以保全其名节。索额图也不愿就此放弃权力、退居归家。矛盾因此不可调和,最终导致索额图站队失败、身死家破。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三月,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亲率八旗从独石口出塞,和噶尔丹会战于昭莫多。此战,索额图在名义上率领前锋营、蒙古察哈尔诸旗及汉军八旗、绿营为先锋,并监督火器营,随康熙帝出战。但在实际上,康熙帝已命诸成年皇子:胤禔、胤祉、胤禛、胤祺、胤祐、胤祀等人各自掌握军队、分索额图之权,共同参与作战。索额图的权力,已经在康熙帝的安排下,被剥夺大部、所剩无几。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康熙帝抵达宁夏,指挥追剿噶尔丹的战事,索额图受命管理京师至宁夏的水路、驿站事务,康熙帝以索额图此次差事有功,提升其四级品级,恢复原任。这是索额图最后一次受到嘉奖。

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皇太子迎驾时举止不合礼法、致使康熙帝心中不满,逐渐和皇太子起了隔阂开始,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时,已经过去了七年,皇太子在这期间也已经大婚、生子,逐渐成熟起来。康熙帝虽然对皇太子心中有不满、失望,但为了不动摇国本、维护宗法传承,还是依旧栽培、重用皇太子,多次命皇太子代替自己祭祀社稷、宗庙,在自己出征时监国。康熙帝实在是不想看到,自己寄予厚望、倍加培养的皇太子,最终会不成才、辜负了期望。


可皇太子年少、心性不定,身为国家储君、自然具有天然的优越感,待人接物不那么平易近人、和蔼恭谨。而索额图身为皇太子的叔外祖父、又早早地将宝押在了皇太子身上,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也在不断地接近、教导皇太子,要尽可能地掌握权力、培植私人势力,做好继位前的准备,切切不要掉以轻心、重蹈前人覆辙、使得大位旁落、便宜了他人(指肃亲王豪格的旧事)。

平心而论,索额图这么指导皇太子,确实是未雨绸缪、一片好心,提醒皇太子不要松懈,需时时刻刻警惕,以防被其他人(就是其他皇子)趁虚而入。皇太子也很感激叔姥爷的提醒、教诲。

但索额图这么做被康熙帝得知后,康熙帝勃然大怒,认为索额图居心不良、“毫无忠君之心”、有“教唆皇太子、离间父子之情”的险恶用心。这之后,康熙帝下定决心,要斥退索额图,并以此警告皇太子,不要再执迷不悟、受人教唆、和皇父分庭抗礼。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九月,康熙帝针对“太子党”痛下狠手,命内务府处死了皇太子的亲随——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侍从)德住、茶房管事雅头,膳房管事额楚等人,给了皇太子和“太子党”的首脑索额图一个警告。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为了进一步限制皇太子的权力、遏制“太子党”的争权野心,康熙帝第一次册封成年皇子,其中皇长子胤禔封直郡王,皇三子胤祉封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封贝勒,以此来牵制势力和欲望都在不断膨胀的皇太子及其党羽。

此次受封的皇子,都获得了参与国政、协同办差的权力,同时各领有旗下佐领、门人属众。康熙帝这么做,削弱了皇太子原先所具有的“代理监国”的合法权力,对太子党是一次大打击。

康熙帝的本意,是分权给诸皇子、以限制、警告皇太子,不要太过于表露出觊觎权势的心思。但诸年长皇子得到了封爵、权力、属众以后,却效仿皇太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党羽,这就更加加剧了皇帝与皇太子之间、皇太子与诸兄弟之间的矛盾。


诸皇子和门下的党羽为了获取更大利益,不约而同地选定了共同打击目标,即皇太子及“太子党”。康熙帝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更加错综复杂,且日益加剧,皇太子不孝不悌、所行不善、昏颟妄为的议论,从此传遍了朝野。而皇太子一党为了自保,当然也要反击,因此和诸皇子党相互攻讦、彼此构陷,弄得朝廷之上乌烟瘴气、党争不断。

面对这种局面,康熙帝怒气迸发,认为这都是以索额图为首的“太子党”在挑唆皇太子,才导致父子失和、兄弟反目。于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下诏斥责“太子党”中的首要成员:“温待、额库礼,俱犯重罪流徙之人,因其年老,令回京师。伊等应安静以养余年,伊乃与索额图结党,妄论国事,妄自犯尤。”直接就点了索额图的名字。

另外,康熙帝对皇太子也不客气,同时写手谕给皇太子说:“朕出师宁夏后,皇太子听信匪人之言,素行遂变,自此朕心眷爱稍衰,置数人于法。”

在父子君臣兄弟发生的矛盾中,康熙帝明显针对皇太子及“太子党”,并毫不掩饰他对皇太子的疏远和猜忌。这让其他皇子看到了希望,觉得康熙帝在失望之下,有可能“易储”,因此更加蠢蠢欲动,对“储君之位”生出非分之想,这也是康熙帝末年“九子夺嫡”的重要起因。

看着原先寄予厚望的皇太子变成如今这“娇纵跋扈、不孝不悌、所行不善”的颓废样子,康熙帝既痛心又震怒,认为这都是皇太子身边亲近侍从之人所教唆、挑拨的缘故,其中尤以皇太子的叔外祖父索额图为甚。从这个时候起,康熙帝就有了清除索额图(之前还仅仅是斥退)、重新教导皇太子,将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从歪路上拉回来的心思。

康熙帝已经动了清除索额图之心,而作为康熙帝数十年心腹重臣的索额图,自然也闻到了危险气息,为了不让康熙帝抓住把柄、逃脱惩处,索额图在和皇太子商量之后,以退为进,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九月,以“年老多病”的理由(索额图当年已经六十六岁)向康熙帝请求致仕,企图以此脱离康熙帝的特别关注,从而在幕后继续协助皇太子、稳定“太子党”的人心。

康熙帝对此心知肚明,但为了不立即激发矛盾、使自己留下“不容功臣”的坏名声,于是顺水推舟、同意了索额图的致仕请求,免去他领侍卫内大臣之职,以一等公爵的身份退职回家荣养。

索额图和皇太子据此以为康熙帝已经不再追究索额图的过失,同时也得以继续维护“太子党”的利益和权势了,于是在之后相互往来照旧频繁、勾连紧密,也没有停止和诸皇子党的“夺嫡、争权”斗争。而面对康熙帝之时,皇太子也自认为“三十年储君、根深蒂固”,缺少对皇权的敬畏和拜伏之心,“欲分威柄,以恣行事”的态度怎么也掩饰不住。

康熙帝既然已经下了除掉索额图之心,自然不会手软,这样也可以打击迫切想要获得更大权力、甚至希望早日君临天下的皇太子那颗不安分的心。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一月,康熙帝南巡江南,皇太子以及诸王公大臣随驾同行。御驾至山东德州时,皇太子恰好得了疾病、一时不能痊愈,康熙帝于是急召已经致仕、此次没有随驾南巡、而是留在京师私宅中的索额图急赴德州,陪伴、照顾侄外孙皇太子,待皇太子痊愈后,再行返京。康熙帝自己则中断南巡,先行返回,待明年再安排南巡。

其实,这是康熙帝故意制造索额图和皇太子长期单独相处的机会,以便于安排人手暗中监视,获取索额图不轨之事、及蛊惑皇太子的罪证,好论罪加以惩处。

索额图当然不知道康熙帝此举的真实用意,自认为这是一个和皇太子公开相处、并可以借机策划、谋算后续的争权之事,于是立即兴冲冲地奉诏赶到德州,亲自照看生病的皇太子。

也许是太过于兴奋,也许是疏忽大意,索额图在抵达德州皇太子住处时,没有按照礼制在大门外远处下马、然后步行从侧门进入,而是直接骑马来到中门后才下马,随后从中门进入皇太子居所。这在清朝的礼制中,属于大不敬之罪,按律要处以死罪(当然,索额图之前估计也没少这么做,不过因为他是康熙帝心腹重臣、皇太子的首席支持者,所以都没有受到惩罚。不过,这一次不一样了)。

在德州时,索额图和皇太子朝夕相处,多有密谈,其中不乏“用非常手段”、“行大事”、“先发之”等悖逆、狂獗之语(都是康熙帝暗布的眼线事后所汇报,至于言语的真假,康熙帝说是真,那就是真的)。

对索额图在德州奉诏看顾皇太子时的所作所为,康熙帝一清二楚,但他没有立即动手,而是静观其变,在皇太子痊愈后,命他和索额图一起返回了京师。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康熙帝按照计划,继续举行南巡,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一起随驾南行。而索额图在完成了照顾皇太子的任务后,依旧被留在京师,没有允许随驾南下。

南巡途中,康熙帝在隔开了皇太子和索额图之后,已经在考虑如何进行最后一击,彻底将索额图打倒。


当时,随侍在康熙帝之侧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原索额图的门生高士奇,因为出身寒微而被索额图长期慢待、甚至羞辱(切齿大骂,辱及父母妻子),早就对这个老师恨之入骨、几欲除之后快(遂顿忘旧恩,而思剚刃于其腹中)。

得知康熙帝想要除掉索额图的心思后,高士奇大喜过望,于是主动向康熙帝告发索额图平日里的诸不法悖逆之事(高士奇是索额图的门生、时刻侍奉在侧,自然知道索额图的那些所作所为),和老师划清界限的同时,也把最锋利的刀把子递到了康熙帝的手中。

人证物证俱在的前提下,康熙帝依旧稳坐泰山,按照原计划继续南巡,不要说在京师的索额图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大难临头,就是随驾在身边的皇太子,也不知道皇父即将要对叔外公动手。康熙帝在江南、河南、山东等地巡查游览,直到当年三月十五才返回京师。

两个月后,一切准备停当,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十九,康熙帝突然命御前侍卫海青、乾清门侍卫武格、马武三人急赴索额图私邸,传达谕旨给这个曾经的心腹重臣、如今的“心腹大患”:

“尔任大学士时,因贪恶革退,后朕复起用,尔并不思念朕恩。即若养犬,尚知主恩,若尔者,极力加恩亦属无益。朕意欲宽尔,尔乃怙过不悛,结党妄行,议论国事,朕若不先发,尔必发之,朕亦熟恩之矣。前者,皇太子在德州时,尔乘马至中门始下,即此尔已应死。尔所行事,任举一端,无不当诛。朕念尔原系大臣,心有不忍,姑贷尔死,但若著尔闲住,又恐结党生事,背后怨尤议论,著交宗人府处拘禁,不可疏放。”

在谕旨中,康熙帝将索额图大骂一通,并说“朕若不先发,尔必发之”,就是指明了索额图将要谋反。但此时康熙帝还没拿定主意处置皇太子,为了大家的颜面上好看,所以除了索额图在德州时,“至皇太子居所、乘马至中门始下”这一条罪名外,其他的事情就不再提了。

就在当天,六十九岁的索额图被押送至宗人府监房,单独禁锢、严加看管;至于他的几个儿子,康熙帝命仁孝皇后的五叔心裕、六叔法保(都是索额图的弟弟)“严加拘禁候旨”,并补充说“若其间别生事端,即将心裕、发保等族诛”。也就是不准心裕、法保徇私照顾,如有犯事,要把赫舍里氏全族诛灭。

索额图彻底倒台后,康熙帝对这个毁了自己心爱的接班人的逆臣深恶痛绝,很想把他明正典刑、甚至处以凌迟;但索额图是仁孝皇后亲弟弟、也是皇太子的至亲,这样不顾皇家颜面、显戮国家重臣的做法,虽然很解气,但格局、心态上未免太小气了。

于是,康熙帝决定用另外的办法,让索额图不经法司审讯,悄无声息的死在狱中,这样对朝廷、对皇家、对百官、对天下臣民的也有话说,自己不会落下一个“刻薄寡恩、屠戮功臣”的名声。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七月初六,康熙帝离开京师,北巡塞外,七月十八,奉皇父谕旨的皇三子诚郡王胤祉、皇四子贝勒胤禛火速返回京师,连夜进入宗人府中关押索额图的监房,表面上的说法是“视索额图拘禁之情形,查察看守王公、大臣、兵役、內监有无徇情庇护及助伊逃遁之事”,其实,胤祉、胤禛此行另有目的。

在看到索额图被单独关押、并无优待,且两条铁链锁身之时,胤祉、胤禛并没有赞扬宗人府有司人员尽职尽责,而是厉声责问:“为何不给罪官加锁九条铁链?”宗人府官员莫名其妙、面面相觑之下,小心回奏说,索额图五月十九押来时,就已经身戴一条铁链,是宗人府看守在将其押入监房后,又多加了一条脚链。

于是,胤祉、胤禛当即给康熙帝回奏,并请康熙帝下谕旨给宗人府,再给索额图加七道铁链,以“防其勾连内外、蓄意遁走”。接到奏报后的康熙帝立即同意了胤祉、胤禛的意见,复旨给宗人府,将索额图上了九条铁链。

按照《大清律例》的规定,只有故意杀人、十恶不赦的罪犯,才在脖子、腰、脚三处用三条铁链锁住,从来没有用九条铁链的先例。清制,监狱铁链重五斤,九条就是四十五斤,不要说索额图,就是任何一个壮汉,那也受不了。索额图此时年近七旬、早就衰弱不堪,怎么经受得起这样的折磨。

所以,如同本文最开始描述的那样,在身被九条铁链之下,索额图在宗人府监房内只呆了不到两个月,就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九月、“寻幽死于狱中”。虽然没直接说是饿死的,但身上背着四五十斤的铁链,行动、饮食都十分艰难,也无法正常活动,索额图的死,大概率还是不能正常吃喝拉撒、最终病饿致死(就和鳌拜被关押后,很快死在狱中的情况一样)。

索额图在宗人府“幽死”之后,康熙帝下旨剥夺了他一切官爵、名誉,将他的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继续禁锢于心裕、法保处,不得开释。“太子党”中的重要成员、也是索额图党羽的江潢、麻尔图、额库礼、温代、邵甘、佟宝、阿米达等人,或处死、或严锢、或罢黜,他们的同祖子孙在朝廷为官者,也被夺官革职。一度风光无限的“索党”、“太子党”,就此灰飞烟灭。

五年以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帝对皇太子胤礽失去了最后的期望和耐心,于是召集诸王大臣,公开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同时,康熙帝对导致自己父子失和、且早就死去的“罪魁祸首”索额图依旧怒气不减,在废黜胤礽的同时,又下令立即诛杀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断了他的后裔血脉。


最后,康熙帝在终结自己因何要废黜皇太子之时,还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索额图的头上:“昔年索额图助胤礽潜谋大事,朕知其情,将伊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令朕戒慎不宁,不得不行此非常之事。索额图在日,怀私叵测,蛊惑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胤礽骄纵之渐,实由於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点赞4、阿拉善盟 网友:傲筠。

康熙帝饿死的是自己的一等侍卫,是顺治帝临死前留给他的四大托孤大臣之一,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庶子),康熙孝诚仁皇后的亲叔叔,帮助自己擒鳌拜、平三藩的一等一的功臣——赫舍里·索额图。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索额图已经退休正在老家养老,康熙帝突然下旨抓捕了他,把他拘禁在宗人府。很快定下罪名:

“结党妄行,议论国事。皇太子在德州,尔乘马至中门始下,即此尔已应死。尔所行事,任举一端,无不当诛”

在被关了4个月后,索额图就被活活饿死了,终年 67岁。索额图的同党被大清洗,杀的杀,拘禁的拘禁、流放的流放,同祖子孙为官的都被一撸到底,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也都被处死。因是罪臣身份,索额图死后没能葬入北京西南门外的祖坟。


康熙帝在索额图死后说他“是本朝第一罪人也”,基本全盘否定了他对大清的功勋。索额图到底做了什么,康熙帝对他做得如此决绝?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索额图外戚弄权,卷入党争

索额图的亲侄女是康熙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是康熙帝最敬重的奶奶孝庄太后为他亲自挑选的,索额图就成了康熙帝的岳叔父。康熙和赫舍里皇后感情深厚,可惜赫舍里生的康熙嫡长子夭折,康熙悲痛万分。

为了给康熙帝生嫡二胎,赫舍里难产而死,留下男宝胤礽,康熙帝惜之如命,在胤礽刚满一岁时就急不可待地册立他为太子。索额图的亲大哥赫舍里·噶布喇是皇太子胤礽的外公,皇太子胤礽就是索额图的侄孙。

有这层皇亲国戚关系,他在仕途上一路飙升飞黄腾达,而索额图本人对康熙帝对大清也有着卓著的功勋,是康熙帝的重臣权臣,他参与了康熙帝的很多重大战争及重要决策政治活动。

1、他辅佐年少的康熙书写了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智擒鳌拜。

鳌拜是清朝历史上一个相当厉害的人物,是清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子,八门提督卫齐的第三子,是皇太极、顺治、康熙时代的三朝元老、权臣。鳌拜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是武将中的顶梁柱,皇太极的心腹;在顺治时期是重要的议政大臣,在康熙帝时是权倾朝野的顾命辅政大臣。人一有权就容易忘我,容易飘。鳌拜在康熙时仗着自己资格老、军功高,觉得辅佐这么个毛孩子,还不如玩专权。于是他就藐视康熙帝,搞起结党营私,党同伐异,擅权自重的勾当,让康熙帝很不爽。

鳌拜


如,鳌拜利用打猎的机会,拿御用弓箭射杀了康熙帝喜爱的侍卫、费扬古的儿子倭赫,还把费扬古一家灭门。他还传递假圣旨将得罪自己的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全部弄死。

鳌拜还对顺治帝留给康熙的顾命大臣下死手。顺治帝崩前一共给康熙帝留下四位顾命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只有苏克萨哈对鳌拜不满不服,敢正面顶撞他。鳌拜就瞅准机会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公然违背圣意将苏克萨哈强行绞刑、灭族。

苏克萨哈死时,索额图的老爹索尼在康熙六年(1667)六月已经病死了,而遏必隆懦弱迂腐,对鳌拜唯唯诺诺。鳌拜把持着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行使着皇帝的权力,康熙帝受到极大的威胁,他恨死了重臣的专权。

关键时候,索额图站了出来,他就在三个月前辞去吏部右侍郎职务当了康熙帝的一等侍卫。索额图和康熙帝秘密商议除鳌拜的计划。

他协助康熙帝亲自挑选了20多个身强力壮的少年,以玩布库戏为幌子,偷偷练习武术,摔跤比赛。鳌拜一来他们就装作打闹嬉戏,使鳌拜错误地认为这只是一帮和康熙帝玩耍的毛孩子,觉得康熙帝贪图玩乐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高兴地放松了警惕。

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帝提前安排鳌拜的亲信去京师以外的地方出差,把京城守卫全部换成自己的人,一切布置妥当召见鳌拜。

鳌拜腰里别着刀剑进入皇宫,此时的索额图早就候着他了。他对鳌拜说,皇上好歹也亲政2年了,你带着武器进殿不合祖宗规矩。鳌拜一听觉得有理,就乖乖把武器交给了索额图。

鳌拜万万没想到这次康熙帝早就给他下好了套,他也没把那几个小孩子放在眼里,什么防备也没有。

索额图料到以鳌拜那狂傲劲,见了皇帝肯定会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他就让人把那把椅子的一条腿弄断,做好伪装。让武功最好,最机灵的一个少年站在椅子后面。让另外一个强壮武功不错的孩子端茶、上茶。

茶杯用的是加热过的烫手的杯子,里面的茶水也是近100度的刚烧开的水。鳌拜刚落座,那个孩子就端着茶水托盘上来了。鳌拜端起茶杯要喝水,手刚碰到杯子,就被烫的失了态,重力不稳,站在椅子后的少年,一把抓起椅子扣在鳌拜身上。端茶的孩子直接扑向鳌拜,早就隐蔽在旁边的十几个孩子一哄而上,用绳子把鳌拜捆的死死的。


还没等鳌拜反应过来来,康熙就宣布了鳌拜的三十条罪状,把鳌拜扔进大牢,准备凌迟。

若不是鳌拜苦求觐见康熙,在康熙帝面前脱掉上衣,露出一身的战伤来证明自己为大清立下的功勋,康熙帝非得把他处以极刑不可。康熙帝念他有功,饶他不死。不过,虽然鳌拜免去了痛苦的死法,但他这个满洲第一巴图鲁也只撑了两个月,还是就死在了禁锢所。

索额图智擒鳌拜立了第一功,为康熙朝前期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也为康熙帝彻底掌握实权,为以后的康乾盛世局面打下根基。


索额图因功被升任为国史院大学士,其家族也得到加官进爵,封赏丰厚,例如索尼的五弟心裕“尚公主,遭遇之隆,古今罕觏”,先袭一等伯,后又世袭一等公,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六弟法保袭一等公。

擒鳌拜的第二年,康熙帝恢复设置内阁,让索额图任保和殿大学士,居诸殿阁大学士之首,索额图在各大学士中最为尊贵,在此位上一连任职了整整十年。他的侄孙子胤礽(1674年出生)成为皇太子后,索额图的势力更加壮大。他从征叛乱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官至议政大臣,一等公,其家族成为康熙朝中前期最为强大的外戚势力。


另外,索额图在平定三藩之乱时,起了主要决策作用,贡献巨大。虽然起初索额图曾反对打压撤藩的大臣,康熙帝对他怒斥后,他立马回转,用实际行动来主张撤藩,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得到康熙帝首定。对索额图的这一做法,索礼亲王昭链称赞为:

“相当权时,多谋略,三逆叛时,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

后来索额图又代表清廷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了康熙帝的燃眉之急,这一贡献功劳巨大,就在康熙帝清算他时也无法否认。

索额图代表清廷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索额图多次跟随康熙亲征,曾先后两次参加平定准噶尔的战争。随着功劳的增长,索额图的势力越来越壮大,更加激发了他的权力欲,这种欲望让索额图疯狂,让索额图发飘,更让索额图忘了自己的身份。

权势的增长形成了以索额图为中心的党派,与明珠党“权势相侔,互相仇轧”。索、明两党成为让康熙帝最顾忌的党派,为了制衡的需要,起初康熙帝没有按照索额图的罪恶制裁他。

索额图一党扰乱朝纲,贪腐严重,老索趁地震之际,贪污受贿被御史魏象枢奏了一本。康熙皇帝只对其怒斥,送他四个字 “节制谨度”警告,尽管后来将其解职,可不久就恢复了。康熙三十九年有人告发索额图,康熙帝也没有处置他。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月,康熙帝明面上已经公告对索额图不满,他对议政王大臣,陈述索额图的不轨之心给他一定的惩处:

1、说索额图的弟弟心裕偷奸耍滑,多次空岗,让索额图议处时,索额图念及亲情,处罚太轻。

2、康熙说索额图的另一个弟弟法保是个懒人,被处罚了仍不思悔改,竟自娱自乐去校射,索额图也不监管。

3、说索额图本人自恃巨富,日益骄纵。

康熙帝据此对索额图进行了一些压制但留有余地,他对索额图的弟弟心裕革掉銮仪使、佐领职务,但仍让他袭一等伯,革法保一等公,革索额图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职位,但仍让他任佐领。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帝考虑维护太子胤礽势力,于是再次启任索额图,任领侍卫内大臣。

被康熙重用的叶赫部的明珠,是大阿哥胤禔的舅舅,自然站在皇长子胤褆一边支持他夺嫡,明珠拉拢大学士余国柱等重臣,为胤褆的继位造势,成为胤褆一派的核心人物,与索额图的太子党派斗的你死我活。


2、索额图在朋党之争中,被高士奇“捅刀子”,加快了他的死亡。

高士奇贫寒出身,但人很争气,博学多才,其理学文章受到康熙帝青睐,康熙帝对他亲自提拔,把他推荐给索额图。不过索额图对其并不尊重,以其出身低贱看不起他。常以

“椒房之亲,且又世贵,侍士大夫向不以礼,况高是其家奴狎友,其召之幕下也,颐指气使,以奴视之”。

康熙帝却把高士奇看为至宝,破格提拔,很器重他,把他当自己的心腹大臣,让他多次伴驾出巡,还让他随驾征噶尔丹。

狂傲的索额图却对高士奇很苛刻,高士奇向索额图汇报工作时,索额图就借机整治羞辱他:

“犹长跪启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称为高相公,索则直斥其名,有不如意处,则跪之于庭,而丑诋之”。

就这还不算完,索额图还对其“切齿大骂,辱及父母妻子”。

饱受皇恩的高士奇怎堪受此大辱,忍无可忍想直接剁了索额图,在政治上也与他走向对立面:

“遂顿忘旧恩,而思剚[zì]刃于其腹中”。

康熙四十二年,高士奇又随康熙帝出巡,他瞅准机会告发了索额图,并与索额图划清界限,投靠了明珠,搜集索额图和太子谋反的证据。


康熙其实早就想铲除索额图。就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时,康熙帝南巡到德州,皇太子生了病,康熙帝有意召索额图去德州伺候。他和皇太子待在一起有一个多月,等皇太子完全康复了,还一起回京。

其实康熙帝这样做就是有意给索额图下套,搜寻索额图密谋太子篡位及藐视皇权的证据,再加上高士奇的助力,索额图没有活路。

二、索额图毁了康熙帝最心爱的接班人。

本来康熙帝对太子胤礽的期望非常大,是他花费大量心血培养的接班人。胤礽起初很争气,他聪慧好学,文武兼优,多次监国,令康熙帝很满意,照此发展太子继承大统顺理成章。可是随着康熙逐渐老去,随着索额图权势的膨胀,索额图带着太子干出了许多让康熙帝不满的事。他与太子频繁来往,关系密切,目的很明显想让太子尽早继位。太子想登宝座也是很急切,还说出“古今天下哪有四十年的太子!”这样的悖逆话。


索额图有了太子这个护身符,胆子越来越大,他想利用太子攫取更大的权力,没想到自己一步步走进死胡同。

索额图为了权力将太子一步步带向不归路,他唆使太子造反,破坏了康熙和太子的父子关系,让他们父子翻脸,就这一点康熙早晚也会处死索额图。

索额图还制定了皇太子制度,让皇太子所用礼仪排场,几乎等同皇帝。康熙帝对太子的行为失望、绝望,这不是要逼宫谋反嘛!他对索额图非常憎恨。康熙早年差点成了傀儡皇帝,他当然知道权力的重要性,他不会容让任何人夺取他的权利。就算索额图没有教唆太子夺权,他也会觉得太子的一切行动都是索额图背后在使劲。


关于这点康熙帝在康熙四十七年时说:

“昔索额图怀私,倡议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於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首次册封诸成年皇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索额图为核心的太子党的力量。他封老大胤禔为多罗直郡王,老三胤祉为多罗诚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这些皇子们都参与国家政务,并分拨佐领,各有下属。

其实一年前,康熙帝就给给太子打了预防针,他下谕让内务府处死太子门下行径悖乱的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头,将膳房人额楚圈禁家中。就是警告太子让他别乱搞事情。

紧接着封诸皇子,分散太子的权力,让索额图和皇太子感到不妙,感到了威胁。康熙帝这样一整,让这么多皇子,各有权势,诸皇子和皇太子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康熙帝与太子、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恶性发展。随着康熙帝对太子宠爱的减少,诸皇子也都开始对太子位蠢蠢欲动。


在康熙心里,太子一再做错事,被养成废才,索额图自然逃不掉责任。康熙帝心里恼恨,认为好好的一个儿子是被索额图挑唆成这样。索额图也知道自己难逃制裁,就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年老为由乞求回家养老,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本来索额图就在危险的边缘,又被高士奇推了一把……最终导致丢掉性命,身败名裂。

而胤礽耐心不够、孝心欠缺,如果他再多些等待,多尽孝心也不至于沦落到被二次圈禁,毁了大好前途。

康熙帝将索额图幽禁于宗人府,仅仅四个月就赐死了他。他的死和鳌拜的死都是如此匆匆,足见康熙帝对威胁皇权之人的零容忍。


不过索额图到底是不是被康熙下令饿死的?历史上没有直接记载,但从其他史料的蛛丝马迹推测,索额图的死是康熙帝的旨意,康熙四十七年,康熙曾说:

“从前索额图助伊(太子胤礽)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

从康熙帝的这些话中足以证明索额图死于康熙帝之手。索额图死后,后人将其葬于黑龙江五常孤家子屯。

索额图落得如此下场,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康熙对于好不容易到手的权力,怎能容让第二个鳌拜出现呢? 索额图最大的悲剧是从一个能臣,变成了一个权臣,自然难逃鳌拜第二的下场。

康熙帝是何许人也?别人上小学他当皇帝,别人上初中他亲政。少年智擒鳌拜,成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亲征噶尔丹。索额图自持皇亲国戚,功劳显赫,不以鳌拜为戒,最终害了皇太子更害了自己,把一把大小王带四个二的好牌,给打的稀巴烂。

点赞5、南阳市 网友:失迩失命

康熙本来就是薄情寡恩之人,这样对待功臣很正常。

鳌拜作为皇太极时代的猛将,为后金到满清时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功勋卓著也不为过,皇太极死后,鳌拜为了扶助其直系子嗣,和权势滔天的多尔衮针锋相对,不得已多尔衮才改立了顺治,鳌拜为了保护顺治,几次三番被多尔衮陷害下狱,差点被杀死。所以顺治放心的让他当了顾命大臣,扶助康熙上位。

但康熙成年后,立刻制造罪名囚禁了他,甚至还想把他也杀了了事,但看看鳌拜身上的伤疤,都是为他家祖孙受的才留了鳌拜一命。但后来鳌拜还是不明不白的死了。

为了政治斗争自毁长城,薄情寡恩,让鳌拜一个忠心耿耿的三朝老臣有这个下场,也不想想,鳌拜要有异心,早就把康熙拿下了,还等着康熙训练小太监?鳌拜一除,本来刚被镇服的天下局势立刻陷入混乱。

三藩三个汉人,为了忠于满清,也算是叛国叛族什么都干了,为表示忠心还杀了明朝的皇帝,就这能怎样?满清和三王共誓不相负,让这些投降的汉人帮他们打江山。结果江山一稳定,立刻要削藩,削藩就削吧,还要撤藩,这几位背负天下骂名,离开了根据地,没有了军权的人,真听了撤藩,还不是死路一条?他们给满清当了一辈子走狗,也避免不了被烹的局面,所以,也只有造反一条路了。还有姚启圣,为清朝立下了无数战功,但是最后却被康熙无情的抛弃,成了悲惨的下岗工人。为平三藩立下功劳的周培公最后却被发配死到了边疆。

还有马佳氏等人,都是康熙无情的牺牲品,所以说康熙对为他干活立功的人无情也没什么,因为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点赞6、鹤岗市 网友:苩衣慕膤

作为清朝最为杰出的君主,康熙的一生创立无数的功业,除鳌拜平三藩,让国家渐渐稳定下来,康熙早年就展现出自己的才智,不过他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些事情的,鳌拜在朝中有着非常大的权力,三藩在地方上有着极大的权力,这两个势力都不是好应付的,可康熙就能在那么年轻的时候把他们给解决,这也多亏他手下的一些杰出臣子,其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人就是索额图。

他是满洲名门赫舍里家族的人,自己的父亲更是开国元勋,后来还成为康熙朝的首辅大臣,在朝中有着非常大的权力。康熙的皇后也正是索尼的女儿,因此索额图与皇帝还是姻亲的关系,出于这层关系,索额图在朝中很快就发迹起来,并且成为康熙身边重要的帮手,他帮着康熙处理掉鳌拜等人,随后康熙稳定朝政,他又帮助朝廷灭掉三藩。索尔图在朝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并且还和太子的关系非常亲密,后来他与沙俄交涉,成功签订尼布楚条约,这也是他为国家立下的一大功。

可这么一个功勋卓著的权臣,在后来不仅被康熙剥夺了一切荣誉,还直接就被康熙给饿死了。

在被皇帝清算之后,索额图的晚年也是非常凄凉,为何康熙会对他这么绝情呢?

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权力,康熙不是那种没有胸怀的皇帝,可他是不能允许有人威胁到自己的权力。索额图最不应该参与的,就是皇帝的立储大事,他一开始牵扯进来,极力要帮助胤礽当皇帝,为此他在朝中结党营私,扩充着自己的力量,还帮助太子铲除异己。

索额图做得这些事情,康熙肯定是非常清楚,不过他没有直接就处罚索额图,因为当时的康熙,对太子还是非常信任的,也就任由他们去做。可后来太子在朝中的很多事情,引发康熙的不满,并且太子等人的势力越来越大,直接就威胁到康熙的权力。于是康熙就开始怀疑太子,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准备要夺取自己的皇位,这就导致康熙对太子及其党羽下手,索额图作为太子的心腹,也是最大的靠山,肯定会遭到康熙的打击,自古这些卷入皇位争斗的臣子,没有几个人有好下场。

索额图不仅掌握着兵权,还有着非常大的威望,在朝中自己的党羽实力非常强,康熙是不会允许这么一个实权的人,一直来支持太子的,那样只会让太子的力量越来越强,为此他才会对索额图下手。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康熙在晚年性格也有很大的变化,他的这些儿子争夺储君,让他心里非常厌烦,为了尽早结束储君的争斗,他也必须要下狠手来处理这些事情。索额图等人的存在,只会让争储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对他的统治不利。

此外,索额图在朝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康熙是用他来牵制明珠,这俩大权臣在朝中形成一个平衡关系,他们俩要是有人出事,另外一个人也会出事。明索两大权臣也在康熙晚年先后倒台,既然明珠倒台,索额图存在的意义就不大,皇帝心里非常清楚,这俩人的制衡关系是必须要在自己死前结束,否则继任者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索额图他对国家确实是有功,自己也和皇室有着紧密的联系,可问题是,他涉足皇室内部的事情太多,自己没有把握好臣子的底线,皇帝什么事情都可以容忍他,就是不能容忍他威胁自己的权力。

因此,索额图在后来被皇帝处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康熙为什么会让他以这样的方式死去呢?我认为这是康熙还没有想好该怎么杀他,毕竟这么多俩人关系非常亲密,还有着一层亲戚关系,康熙也不好面对索额图,索性就以这样的方式了结他。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点赞7、塔城地区 网友:陌潇潇

看过《鹿鼎记》的朋友,对于韦小宝帮助康熙“智擒鳌拜”的剧情故事想必不会陌生。当然,韦小宝是金庸先生杜撰的文学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不过他在这一阶段的所作所为确实有着对应的历史原型,而这个原型人物便是在康熙朝前中期叱咤风云的权臣索额图。

在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整个过程中,索额图居功至伟、贡献突出,绝对堪称是“首功之臣”,而在这之后,索额图更是长期位列百官之首,并且在“平三藩”、“收台湾”、“征漠北”以及抗击沙俄入侵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开创“康熙盛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可就是这样一位权势显赫、地位尊崇,同时又有大功于康熙皇帝的重臣,竟然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时候被康熙活活饿死了。

而康熙之所以一反“仁君之道”,用如此残忍和决绝的方式对待索额图,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索额图受到了太子胤礽的祸及与牵连,而这却也是康熙皇帝的“痛处”与“底线”。


索额图,康熙“智擒鳌拜”的“首功之臣”。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在临终前,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为辅政大臣,共同扶保幼主康熙。

起初,四位辅政大臣尚能“遵循誓言,和衷共济”,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鳌拜开始逐渐占据了主导优势,“四大臣共同辅政”的局面也就此演变为了“鳌拜专政”,而这也极大的威胁到了康熙皇帝的皇权稳固。

为了扳倒鳌拜,将大权收归到皇帝手中,孝庄太后和康熙决定与以索尼为首的赫舍里氏家族进行联合。

就这样,康熙四年(1665年),在孝庄太后的主持和安排下,康熙正式迎娶索尼的孙女,也就是索尼长子、索额图大哥噶布喇的女儿赫舍里氏为皇后,正式将皇家与整个赫舍里氏家族的利益实现了捆绑。

尽管索尼在康熙六年(1667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但是他临终前的两项重要安排却为后来康熙“智擒鳌拜”奠定了根基。

其一,便是索尼在其临终前一个月的时候,亲自上疏,同时极力召集大臣们劝谏康熙皇帝亲政,这样就为康熙在铲除鳌拜及其党羽后,能够收归大权并确保朝局的稳定做了重要的铺垫。

其二,索尼让其子索额图辞掉了包括大学士、吏部侍郎等在内的一切职务,专心做康熙皇帝的贴身侍卫,这是要索额图保证康熙皇帝绝对安全的同时,也就此安排索额图秘密为康熙训练布库少年,为擒拿鳌拜做着准备。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假借议政之名招鳌拜来到武英殿。索额图站在殿外,谎骗鳌拜让其交出了随身的佩刀。在殿内,鳌拜所坐的椅子一条折腿被虚掩,喝茶的茶碗也早已在开水中煮了一个时辰,而这些也都是由索额图事前准备好的。

果然,毫无防备的鳌拜反应不及,茶碗落地,人仰马翻,索额图随即指挥现场的布库少年直接控制住了鳌拜。紧接着,康熙皇帝宣布了鳌拜的“三十大罪状”,念起功勋卓著将处死改为了监禁,两个月后,鳌拜在狱中郁郁而终。

从布库少年的选拔、训练,以及此后整个“智擒鳌拜”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索额图都参与其中,居功至伟,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堪称“首功之臣”。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索额图得到了康熙皇帝充分的信任与器重,并历任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等朝中要职,在朝堂上常年位列百官之首的位置。

而在此后,索额图又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抗击沙俄侵略以及征讨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时的索额图权倾朝野、风光无限,整个赫舍里家族在他的带领下,也成为了康熙朝前中期最为显赫的外戚家族。


受到太子胤礽的牵连,索额图被康熙活活饿死。

康熙十三年(1674年),索额图的侄女赫舍里氏皇后为康熙皇帝生下了嫡子胤礽,但是其也因为难产,于胤礽出生两个时辰后,便撒手人寰了。

康熙十四年(1675年),刚满一岁的胤礽就被康熙皇帝册立为皇太子,这其中有着他与赫舍里氏皇后之间深厚的情感牵绊,同时也是对整个赫舍里氏家族的一种褒奖。

可以说,自册立太子胤礽的第一天起,康熙就对其抱有了极大的期望,为此康熙不惜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用以培养胤礽,除了生活上对其无微不至的照顾外,更是亲自教授胤礽治国理政之道。

然而最终的结局令康熙极度的伤心而又失望,太子胤礽非但没有按照康熙所设计预想的那样成为自己合格的继任者,反而是毛病和问题越来越多,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坏”。

首先,是胤礽的生活是非常的奢靡。

一直以来,康熙都是以节俭著称的,而反观胤礽,其生活的奢靡程度远超他的父亲,甚至在使用的器皿、铺盖、装饰等方面,比康熙所使用的还要贵重,并且铺张浪费极为严重。

其次,胤礽开始变得非常的贪婪。

胤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经常性的暗示官员们主动向其行贿,并安排其自己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以及步军统领托合齐等心腹人员,打着自己旗号到各地收受贿赂。

再次,就是胤礽对于朝臣和兄弟们的态度是非常的傲慢。

胤礽仗着自己皇太子的身份,经常对其他皇子进行打压、排挤、羞辱,并且在对待朝臣的态度上,也是极为嚣张,这就使得所有人对其是怨声载道。

最后,胤礽还在不断挑衅着康熙皇帝本人的皇权威严。

早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期间,康熙因为风寒病倒,太子胤礽在与三阿哥胤祉共同探望病中康熙的时候,全然没有伤心之意,甚至还是兴高采烈的,这引得了康熙的极大不满,胤礽不仅遭到了康熙的训斥,还被直接撵回了北京。

而在日常生活中,胤礽的僭越行为更是不胜枚举,除了规格、标准、制式都在极力仿照康熙外,甚至他还主动将宫中的物件搬回自己府上,就连外臣进贡的礼品他也敢优先挑选,全然没有把康熙皇帝放在眼中。

面对如此的胤礽,康熙开始痛定思痛,同时也在分析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会让胤礽“变坏”。

康熙首先想到的是太子胤礽的老师们。

康熙先后给胤礽安排了四位老师,分别是张英、李光地、汤斌、熊赐履,这四个人不仅是当时的饱学之士,更是朝堂之上的能员干吏,并且皆以勤政清廉著称。所以原因不可能在胤礽的老师们身上。

随后,康熙又想到了抚养胤礽的荣妃马佳氏。

而马佳氏本人是温文尔雅、端庄贤惠,在后妃中口碑非常好,是康熙早期非常得宠的一位妃子,并且由她生育的儿女也同样表现卓越。这其中,马佳氏所生的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是康熙最喜欢的女儿,她深明大义,远嫁漠北蒙古札萨克多汗部,为了维系大清王朝与漠北蒙古的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三阿哥胤祉更自也不用多说,是所有康熙皇子之中,读书最多,也是学问最大的,他通古博今、知书达理,典型的学究派。从这个角度来看,马佳氏也不会成为胤礽“变坏”的症结所在。

于是,康熙皇帝就此将目光锁定在了太子胤礽的叔姥爷索额图的身上,并坚定的认为正是因为索额图的教唆才让胤礽变为了如今的模样。

其实在此之前,康熙已经对索额图有着诸多的不满,原因就在于索额图与明珠之间进行了长期的党争,弄得朝堂上早已是乌烟瘴气。

而伴随着“索明党争”的不断深入,开始由二人的结党营私、相互倾轧,变为了两大政治集团各自扶保着的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其中明珠支持的是由他的堂侄女惠妃那拉氏所生的大阿哥胤褆,而索额图自然也就成为了其堂外孙太子胤礽的最大政治靠山。

在这样的背景下,胤礽已然沦为了索额图夺取政治利益的工具,而在这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彻底让康熙皇帝对于索额图是忍无可忍。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走到德州的时候太子胤礽病重,康熙急召索额图赶来照看胤礽,索额图与胤礽就这样朝夕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在此之后,胤礽的种种恶习一下子全部都暴露了出来,并且是愈演愈烈。

于是,此时的康熙更加坚定的认为是索额图“带坏”了太子胤礽。

在此之前,康熙皇帝可以说将自己的全部希望和半生心血都倾注在了胤礽身上,可见到如此让他感到无比失望的胤礽,心中自然是无比的愤恨,于是他将所有怒火和怨恨全部倾斜到了索额图的身上。在他看来,正是因为索额图的教唆才使得自己对于太子胤礽这三十年的培养功亏一篑。

于是,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时候,索额图遭到了康熙圈禁,之后便被活活的饿死,曾经朝中权势和地位最为显赫的重臣,最终以如此屈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一废皇太子”之后,索额图又被扣上了“第一罪臣”的帽子。

康熙皇帝本想借索额图的死,给太子胤礽一个提醒,希望胤礽能够有所警示,重新审视自己。

但是面对自己非常敬重的叔姥爷索额图竟是就这样被康熙活活饿死,太子胤礽反而产生了浓厚的报复情绪,其行为愈发嚣张跋扈、放浪不羁的同时,与康熙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恶化,“太子不善、所行不孝”的说法也开始在京城内流传。

最终,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时候,康熙与胤礽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这一年的热河秋闱过程中,康熙非常喜爱的十八阿哥胤衸不幸去世,胤礽再一次的表现出了毫无同情之心,在康熙以及所有皇子都对胤衸的死表示叹惋的时候,只有胤礽毫无悲伤之意,康熙痛斥其“毫无骨肉兄弟情谊”。

而更为康熙所愤怒的是,他发现胤礽竟然在深夜靠近自己营帐,并“向内窥视”,康熙瞬间认为这是胤礽对他有图谋不轨之意。

于是,康熙当机立断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这便是康熙的“一废皇太子”。

此时的康熙是无比的心痛与愤怒,同时也是极度的伤心与不甘,以至于整整六天六夜没有合眼。

于是,康熙再一次将胤礽的全部罪过归结到了索额图的头上:

“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

而在批判索额图的同时,康熙将 “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的头上,并且将其全部的功劳和功绩予以了抹杀,索额图也就此彻底的身败名裂了。


相比于索额图,同样参与了党争以及皇子间夺嫡之争的明珠,结局则是要好很多。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时候,明珠就为直隶巡抚于成龙,即“小于成龙”,举报其伙同党羽余国柱等人卖官鬻爵,进而为康熙皇帝罢官留用。不久后明珠仍官复原职,只不过其不再掌握权势,但康熙依旧给予了其极大的尊重,遇事也仍会与其进行商议。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明珠病故,康熙皇帝还专门派三阿哥胤祉前往祭奠,明珠也算是寿终正寝,得以善终,并且享受到了康熙皇帝对其的殊荣。与此同时,他的儿子纳兰揆叙深得康熙皇帝的器重,做到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

而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善待明珠,除了明珠是康熙一手提拔培养的官员,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外,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所扶保的大阿哥胤褆在康熙看来,根本无法撼动太子胤礽在他心中的地位,同时也完全不是他所要考虑的传位对象,所以康熙才本着“仁君之道”,没有过分的处理明珠。

可索额图的情况却截然不同,由于他的问题涉及到了太子胤礽,这无疑触碰到了康熙皇帝内心之中的“底线”,并且直接导致了康熙此前辛苦努力全部付诸东流,其心中的愤恨之情便可想而知了。

而在历史上,除了索额图之外,导致康熙“二废皇太子”的“托合齐会饮案”的几名主犯,同样结局非常悲惨。

托合齐在被囚禁的一年之后,死在了狱中,康熙皇帝下令对其“挫骨扬灰,不得收葬”。耿额、鄂缮等涉事人员也是或被革职流放,或被直接处死。而结局最为凄惨的齐世武,他被康熙皇帝以“诌事”皇太子胤礽为由,“命以铁钉钉其五体于壁,号呼数日而后死”

以如此极端而又残忍的处罚方式处决朝中大臣,在康熙皇帝六十一年的在位时间里都是极为罕见的。而康熙无论是活活饿死索额图,还是用酷刑处死托合齐、齐世武等人,原因都在于他们与太子胤礽“结党”,无疑触动了康熙心中最为敏感的神经,进而引得康熙的极度愤恨,而他们的凄惨结局也就此变得无法避免了。

点赞8、瓦房店 网友:瞌睡の虫

康熙饿死的不是什么“除鳌拜平三藩”的功臣,或许说只是一个曾经的“除鳌拜平三藩”功臣,这个人大家也都熟悉,正是索额图,当然了,肯定不是韦小宝。

康熙皇帝是大清入关之后的皇帝中,最牛的皇帝了,开疆扩土不在话下,一生在位60年,潇潇洒洒走一回,一生功绩无数。

当然了,在康熙8岁的时候,康熙就登基做了皇帝,和所有的幼年皇帝一样,康熙想要顺利亲政,掌握大权,也要过“权臣”这一关,他面对的权臣,是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好在康熙有孝庄太后给他撑腰,否则他也很难有大的作为,孝庄作为大清朝的定海神针,成为了皇帝的保护伞,否则哪轮到他康熙做皇帝呢。

少年康熙,尽管胸怀大志,但是尚未成熟,此时的康熙与鳌拜相比,势单力孤,中国有句老话,叫胳膊扭不过大腿,但是康熙作为帝王,有他的不甘心,不甘于鳌拜欺辱的康熙,决定培养自己的势力。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培养自己的势力,可是满朝文武都和鳌拜走的很近,谁会站在一个少年帝王这边呢?万一事情败露,那可是要身败名裂。

这时候有一个人占了出来,和少年皇帝共进退,这个人正是索尼的儿子索额图。索额图搜集了一些亲信,送入宫中,供康熙驱使,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康熙和索额图决定给鳌拜雷霆一击,他们谋划许久,最终决定实施。

这次的宝,索额图显然压对了,他赢了,成为少年康熙身边少有的忠臣,他得到了康熙的信任,升官发财自然少不了,本来索尼的权势就很大,到了索额图这一代,没有没落,他们家族的辉煌延续了下去。

后来,康熙平定三番的时候,索额图再次发力,成为大清朝康熙年间少有的大功臣,一时间风格无两,但是这样的索额图让康熙有点为难,他希望臣子有能力,但是不希望臣子太过有能力,功高震主,这让康熙很不安,于是纳兰明珠逐渐在康熙有意的培养下,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与索额图互相牵制。

索额图的势力被康熙裁剪限制,明珠的势力被康熙培养,康熙成为了一个权利的平衡者,他有效的防止了一家独大,作为历史上最会平衡的皇帝,把索额图安排的明明白白。

在与俄国的交涉中,索额图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与俄国据理力争,划定了边界,此时的索额图,还是一个名臣。

直到后来,索额图再一次押宝,他把身家性命压在了胤礽身上,结果胤礽是一个不堪重托的人,他们密谋篡位,最终失败告终,对于这样的人,康熙从来都不会手软,如果不是他有功劳,饿死他这样的便宜事,康熙一定不会给到他。

康熙对于处罚索额图,内心也有一丝的忧愁,但是身为帝王的康熙,只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而不是最有人情味的决定。索额图被圈禁宗人府,在1703年9月21日,饿死在了宗人府。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双双走下权坛,只留下一声轻叹!

点赞9、迪庆藏族自治州 网友:逾期守候

我们在影视剧《鹿鼎记》中看到帮助康熙皇帝除去鳌拜和平定三藩叛乱的功臣是韦小宝,但其实在历史上是没有韦小宝这个人物的,而韦小宝的原型人物一定程度上参考了索额图。

索额图是康熙时期的重臣,参与过很多的重要事件,例如帮助十六岁的康熙铲除权臣鳌拜,那时候的索额图是康熙身边的侍卫,康熙的年龄还小,还没能掌握朝中的大权,朝中的权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鳌拜身上,而鳌拜经常安排自己的势力进入朝廷,让他们担任重要的职位,铲除异己,对当时想要夺回权力的康熙来说,鳌拜是心腹大患。

而索额图也看出康熙想要除掉鳌拜,便和康熙一起设计除掉鳌拜的计划,康熙整天装作很爱玩乐的样子,让他身边的小侍卫整日练习摔跤的布库游戏给他看,鳌拜看到皇帝沉迷于游戏中,无心朝政,还十分开心,就对皇帝没有什么防备之心,于是康熙就找准时机把鳌拜召唤入宫,用事先割掉一条腿的椅子给鳌拜坐,趁鳌拜摔倒的时候让几十个小侍卫上去压制住鳌拜,鳌拜就这样被抓住了。索额图在此次擒鳌拜的行动中出了不少力,就被康熙升认为国史院大学士。


还有在康熙平定三藩的时候索额图也积极出谋划策,他所提出的建议都被康熙所采纳,为镇压叛乱提供了不小的帮助,就连礼亲王昭梿也说索额图的功劳功不可没。这时的康熙也十分信任他,甚至还派他做清朝的代表去与沙俄谈判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一时期的索额图权力极大,而人的权力一大,行事就会变得毫无顾忌,做法也变得嚣张跋扈起来了,而康熙对他也开始有所猜疑了,便提拔和重用纳兰明珠,与他分庭抗礼,让他们相互制衡。

到了后来,受到索额图提拔重用的高士奇,因忍受不了索额图的谩骂折辱,就背叛了他,转而投靠了纳兰明珠,还对皇上说出索额图的所作所为,康熙对他的猜忌又加深了一层,但也没有立即处置他。

让康熙对索额图下手的事件是他参与了皇太子的争夺皇位的漩涡中,而康熙一开始是想试探他与皇太子的关系,便下令让他到德州去伺候生病的皇太子,在这几个月中,皇太子与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皇太子的行事作风也让康熙越来越不满意了,还经常作恶多端,康熙认为是受到了索额图的影响,就训斥了他。

后来皇太子还准备谋反,但事情败露了,康熙就更加生气了,认为这是索额图唆使的结果,就下令把他抓进宗人府,还趁此机会引出其同党,将他们一网打尽。

就这样,一代权臣因为晚年参与了皇太子争夺皇位而被处死,家人也受尽了牵连,和他有关的那些人也受到了打压,而他自己最后也饿死于宗人府,他之前所做的那些功绩也都被康熙给否定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