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历史上安徽省会城市换过几次?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5关键词:城市,历史,安徽

历史上安徽省会城市换过几次?

点赞1、乌兰察布市 网友:无限狂潮

历史上安徽省会城市换过几次?安徽城史来回答。

安徽省在清朝康熙年间(1667)时才从江南省分出有,一部分为安徽省,另一部分为江苏省。安徽省至此成立。


几经变化、安徽省会难确定!

但是在安徽省成立之初的几年,虽然省会是安庆,但是在行政方面还是和江宁方面没完全分开,许多工作都还要江宁(南京)负责,所以还是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徽京”称号也是有理可寻的。

后来省会定在安庆,安庆也就发着省会作用,直至解放初。安庆作为长江五虎之一,在经济方面发展还是颇有建树,毕竟是中国近代化工业发源地之一。但是安庆地处皖南,对于皖北、皖中地区的辐射太小,也是成为安庆后来丢失省会的原因之一。

在军阀混乱的年代,安徽的省会还是遭遇了大的变动,在特殊时期的时候,蚌埠、金寨也成为过一段时间的省会,蚌埠在军阀混乱的时代,得到迅速发展,工业等各方面蓬勃发展,省政府暂时迁到蚌埠,这段时间也是蚌埠的辉煌时期。

抗战全面爆发后,侵华日军沿长江一线迅速推进。和当年的太平天国时代一样,安庆很快失陷。国民安徽省政府只得避其锋芒,迁到了立煌(今金寨)。

虽然,两座城市成为过一段时间的省会,但是那是在特殊时期不得已而为之,所以算不上合法的省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庆省会被废,合肥成为新的省会,原因就是合肥地处皖中,有一定的军事战略地位,而且能够较好的辐射全省。后来虽然几次提议搬迁省会,但是还是被各种理由拒绝了。

时至今日,安徽的省会已是合肥,没有过变动,合肥也从当初的五万人口得到小县城,成为现在的中等二线省会城市。至此,安徽的省的省会城市共经历了四次大小搬迁,最后确定为合肥。


安徽城史,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安徽城市的前世今生,更多精彩,关注安徽城史。

点赞2、诸暨市 网友:持伞猫

安徽自建省以来,有多个城市曾经担任过省会,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省会只有两个,那就是安庆和合肥。除了安庆和合肥之外,在战乱年代也一度临时迁移省会,但都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省会。除此之外,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和当代的一些原因,被众多安徽网民视为也是安徽的省会,称之为“徽京”。

清代初期的江南省

首先,“徽京”已经早已成为历史,但是直到今天依旧还是一个“传说”。

清代初期,清政府废除了南京国都的地位,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随后考虑到江南省经济发达,地位重要,是大清朝钱粮赋税最重要的来源地,又是明王朝后期反抗清军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所以在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拆分为左、右承宣布政使司。

安徽、江苏分家

1667年,右布政使司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左布政使司取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首字,称为安徽省。自此,安徽和江苏正式分家,成为独立的行政机构。

安庆谯楼——安徽布政使司所在地

不过,颇为搞笑的是左布政使司的官员在随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一直驻扎在江宁府,没有到安徽办公,直到1760年,左布政使司才从江宁府迁往安庆府,安徽省和江苏省才最终分家,这一段小小的插曲也成为了很多当代网友把南京当成安徽第一任省会的直接原因。然而这段岁月早已成为历史,今天如果说南京还是安徽的省会,那毕竟是众多恨铁不成钢的网民吐露心中不快时的一种说辞而已,不过南京对于安徽的影响力确实是非常强的,这是那些心中不爽的城市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

太平天国运动

其次,安庆与庐州是清代时期的安徽省会。

19世纪中期,一场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兴起,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昌之后,顺江之下,夺取了南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抗的农民政权,也控制了从镇江到武昌的沿江城市。安徽巡抚迁往庐州府,也就是今天的合肥,当然了,清政府并没有真的想过废弃安庆省会的地位。1862年,在湘军收复安庆之后,给清廷的奏折也是提到了收复了安徽省府,清政府以庐州“无重关大江之险”,将省会再次迁往安庆。由此可见,安庆作为省会与军事上的重要性是有直接关系的。

抗日战争——武汉会战

其三,金寨和蚌埠是抗战时期的合法省会和非法省会所在地。

抗日战争中,长江流域是日军侵略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南京沦陷之后,日军经过了数月的准备,于1938年6月发起了向武汉方向的进攻。武汉会战中,安庆沦陷,不过在此之前,为了躲避日军的锋芒,安徽省政府于1938年初迁往金寨。

汪伪政权的成立

而在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后,汪伪政权将管辖下的新安徽省府迁往了皖北的交通重镇蚌埠。抗战胜利后,省会再次迁回安庆,不过不得不说,此时的安庆在历经多次战乱之后,也仅仅剩下了军事地位的重要性了。论交通,安庆的地位已经比不上蚌埠,论人口和经济,则不如芜湖(市区),能够始终被视为安徽省会的第一选择,主要还是因为安庆地处武汉和南京之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建国初期的合肥

最后,建国之后因为各种原因,省会迁往合肥。

新中国建立之后,对于安徽这样一个地跨淮河和长江的省份来说,安庆如果继续作为省会,确实不是很方便。如果取交通最优的话,省会似乎就应该迁往蚌埠,如果取经济最优的话,似乎就应该迁往芜湖,不过省会最终迁往了皖中地区的合肥。自此,安庆结束了200多年的省府岁月,安徽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今日安庆

由此可见,安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省会只有安庆和合肥,但是和安徽省会有关的城市除了安庆和合肥之外,确实还有其他的城市。不过“徽京”南京毕竟只是个传说,与其说南京曾经是安徽的省会,不如说是当代安徽众多网民怀念那个经济在全国都属于上等水平的时代。金寨成为省府的临时所在地则是因为战乱的原因,蚌埠作为汪伪政权的安徽省府,就没什么好讨论的了。

今日合肥

一直以来,众多的安徽网民都不断的提出设想,如果安庆一直是安徽的省会,安徽会怎么样?如果芜湖作为安徽的省会,安徽又会怎样?如果蚌埠作为安徽的省会,安徽又会如何?总的来说,作为全省之中的合肥作为安徽建国之后的新省会,不失为是一个最为理智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后来的发展策略如何就没必要说太多了。

今天的安徽,虽然最近几年来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加速,但是总体上来说还难说美好。除了个别城市发展的差强人意之外,多数地级市都还难说发展的多好,经济发展任重道远。作为省会的合肥,理应带头提升产业水平,带动整个安徽经济的发展。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点赞3、荆州市 网友:何以梦

安徽自1667年正式建省以来,至少有8个城市成为省会或者临时省会,这其中的变迁恰恰折射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时局的变化。从安徽省会的变化可见时代变迁的脉络。

“安徽省”的由来

在中国的众多省份中,“安徽省”只能算是个年轻的省份。

说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江南省”设于1645年(清顺治二年),省府驻地江宁(即今南京)。其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所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这应该是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富裕到什么程度呢?清初时,每年仅江南一省上缴的赋税额就占了全国所收赋税总额的近三分之一,经济带动文教,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则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民间便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而状元,多出在苏州府和徽州府。

1667年,安徽省正式建立,省名取自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后来简称“皖”,因安庆境内有皖山(天柱山)皖水。古皖山清水秀。“皖”又作“脘”,始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皖彼牵牛”句,其义“美好貌”。因此,“皖”就是明亮美好的意思。

8月30日,这应该是安徽省的“生日”。

最初“省会”在南京

要追问建立安徽省后的“省会”在哪,只能说是在南京。

所以,建省后的安徽学子参加乡试,都是去南京赴考。

这里面有个背景。考虑到当时的局势,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苏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江宁)。

1667年,取“江宁”和“苏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建“江苏省”;取“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但因当时仍为守土的省官——安徽布政使司仍寄驻江宁城南的故江南布政使司旧址,这时政治影响力大的安庆城只能视为安徽省的临时省会。

最初省会有四城候选

为什么安徽省正式建立了,地域范围也明确了,却不在本省范围内明确一个省会呢?

建立省会当然是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的政治大事。新立的安徽,省会城址有四个候选,各有利弊。如交通比较发达的太平府治(今当涂县城关镇)距江宁太近,且城市规模不够,发展前途不大;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府城位置、规模均不甚理想;庐州府治(今合肥市)虽居皖省腹地,但当时以水陆交通为交通主渠道,不仅规模不够,又无险关可据,因此难以控驭全省;徽州府治(今歙县徽城镇),它是当时的经济中心,但因偏于皖南山区,更不能作为政治中心。其余各府、州更不具备条件。

所以,清代康熙、雍正二朝,为便总督控驭苏、皖两省财赋和地方政务,安徽布政使司仍寄治江宁,安庆府只作巡抚、按察二司驻地。

时代给了安庆怎样的发展?

省会设在南京,往返办事,毕竟路上要花费不少银子。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的10月6日,乾隆正式批准将安徽布政使司迁治安庆府治。安庆正式成为安徽省的省会。

安徽建省后,沿长江一线及江南的徽州地区是经济发展重心,地域商帮——徽商,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安徽也一直为全国富硕的省份之一,每年所上缴的赋税额一直可排在全国前十位。

作为省会的安庆,更是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安庆军械所在安庆建立,一时间,容闳、徐寿、华衡芳等一流的科技专家们云集于此,制造出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轮船。这事的意义很大,它标志着安庆,乃至于安徽是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

随后,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

最突出的是文艺的发展。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众多的艺术家从这里走向全国。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

这个时期的安庆,与武昌、江宁并称为“长江三巅之城”。

省会的第一次临时搬迁

1851年1月11日,历史上发生了“金田起义”,随后,建立起了“太平天国”。

1853年2月9日,太平军自武汉顺江东下,冲破清军宿松防线,向安庆推进。

这时的安庆已成孤城。安徽巡抚蒋文庆、布政使李本仁和狼山镇总兵王鹏飞的3000兵困守城内。咸丰严谕钦差大臣琦善施救,但琦善反奔向武汉。另一钦差向荣也未救援。这一月的17日,安庆城里一片紧张,江面上也是弥漫着恐怖气氛。午后,太平军渡江进攻安庆。安庆知府傅继勋逃跑。

夜里,太平军大军入城,杀死巡抚蒋文庆。

这一年的4月24日起,省会迁到庐州府(今合肥)。直到1862年,又将省会迁回安庆。

时局动荡省会几番变迁

民国创始,安徽省会仍定于安庆。

这期间,政局变化,有几届政府曾短时间将省会临时设在新兴的交通枢纽蚌埠。如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任命军阀倪嗣冲任安徽督军等省级军政行政长官,官邸就设在蚌埠。1925年7月至1927年春,北京政府的几任省府机构也设在蚌埠。

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进犯长江流域,从上海沿江西进。国民政府安徽省政府闻风恐慌,匆忙将省会迁驻六安县(今为市),同年6月12日,安庆陷入日军之手。

六安作为临时省会,时间也仅从1月13日至6月27日。这一年的6月27日,临时省会又迁到立煌县城金家寨(今已没入梅山水库),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这期间,也有几番搬迁。1943年1月2日,日军进犯立煌(金家寨),省政府匆匆忙忙于3日迁至叶集,5日又迁至霍邱李家圩,呆到了19日。

抗战胜利了。1945年安徽省政府移出金寨,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不愿再迁回安庆,盖因安庆城内的进步分子太多,他深感头痛,因而将省会迁驻合肥。直至1948年8月,再次南移安庆。

解放战争打响,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安徽省政府自1949年2月由安庆迁驻芜湖,至此,安庆作为安徽省会的历史全面结束。随着形势的发展,3月下旬,省会迁到屯溪(今黄山市屯溪区),直至4月28日屯溪解放。

安徽一度“无省无省会”

据史籍记载,其实早在安徽没有完全解放的时候,中共就开始着手重建工作。

在1949年2月16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即发出通知,准备在合肥成立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人员都已经敲定。但同年4月3日,华东局又向中共中央回复:“由于要集中主要干部负责城市工作,由于主要干部仅够配备,因此决定,暂不成立安徽省委,而分开成立皖北区党委和皖南区党委。”迫于形势,安徽建省的进程被延缓了。

解放后,全省作为一个整体行政区域出现了短暂的中断,由一省变成两个行署,即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皖北行署成立于1949年4月15日,一级行政驻地在合肥;皖南行署成立于1949年5月13日,一级行政驻地先在屯溪,同年迁往芜湖。二者均直属华东局。

1951年12月20日,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的决定,皖南、皖北两行署先行在合肥市办公,酝酿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皖北、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市正式成立,两行署正式结束。合肥成了新安徽的新省会。

“合肥不错,为皖之中”

建国之时,作为人口不足5万的小县城,同时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的年代,合肥虽然位于安徽地理之中心,但却远离长江和淮河这两大贯穿安徽的主要水系,交通相对闭塞。因而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安徽省后不久,安徽的不少省领导都有把省会迁到条件较好的沿江城市芜湖的想法。

为什么主张迁到芜湖而不是有几百年省会历史的安庆?有人认为是因为有了陈独秀,安庆就是一个相对敏感的城市。对此,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认为,是因为撤销不久的皖南行署驻地芜湖,安庆就不予考虑。

点赞4、榆林市 网友:青袂宛约

历史上安徽最出名的省会:安庆、合肥,还有南京。

安徽立省三百年,省会迁动24次,在10个地方之间搬来搬去。

放眼国内各省区,再没哪个省区的首城确定,像安徽这么困难。



现在人们说起江苏南京,通常都会说其是“徽京”,南京仿佛不是江苏的首府,倒是更像安徽的龙头一样,然而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渊源。

明朝时期,将应天府也就是如今南京周边,置南直隶,其境包括了如今的江苏、安徽与上海这两省一市,以及旧属徽州的江西婺源。

当时,南直隶受朝廷直辖,因此南直隶的首府就是明朝的南京。

这一时期,安徽虽然还没有出现,但如今的安徽地区在当时,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结合成为了一个整体,南京是整个南直隶的中心所在。

清朝入关后,南直隶改成江南省,南京改称江宁,继续为江南省首府。

这里占据天下税赋的三分之一,半数的科举士子也都出身于此,因为害怕江南省实力太强,所以清廷将其纵向一分为二。



顺治十八年,原本的江南布政使司分成左右两司。

康熙六年,江南布政左司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称作安徽省,右司取江宁府、苏州府首字,称作“江苏省”。

安徽定省城为安庆府,江苏定省城江宁府。

这里能够看出,安徽建立之初,安庆的确是其首府,但很尴尬的是,安徽巡抚虽然驻在安庆,但执掌安徽民政财税的布政使司,留在了江宁,而安徽的学政也由江苏代管。

安庆尽管作为安徽的首府,却无法在各方面完全管理安徽。

安徽的布政使司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江宁迁回安庆,此时的安庆才真正成为完整的安徽省城。

更有意思的是,江苏的省城虽然在江宁,但是江苏巡抚却留在了苏州,不在省城江宁。



安庆历史悠久文化鼎盛,千百年来名人辈出,明清时期,桐城派影响甚巨,而朝廷里出身安庆地方的大员也比比皆是,比如雍正的心腹重臣张廷玉。

从安徽立省开始,安庆就是安徽的省城。

不过安庆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与省内各地之间的交通往来非常不便。

在地理位置上,安庆实在偏西,偏偏又不像南京那样周围都是平原,安庆的周围都是大山,

更糟的是,安徽本身就是个南北差异巨大的省,毕竟在明朝以前,安徽南北从来都没处于同一个大区划单位之内,甚至纷乱时代,都是南北对峙的前沿。

安庆无论是对人口稠密的皖北,还是山地众多的皖南,控制力都不足。

皖南更加亲近南京等地,对安庆倒也还可以,但是皖北地区对安庆根本就没什么认同感,要他们服从安庆的指挥,基本不可能。



就因为安庆的地理位置问题,所以有众多的中枢机构都留在了南京,但长时间这样也不是办法啊,乾隆时期,朝廷想着要不要给安徽换个省会。

当时的备选有三个:太平府、庐州府、徽州府。

太平府,也就是如今的马鞍山当涂,雍正年间,安徽的学政从江宁迁回省内,但并不在安庆,而是在太平府,这里水网密布商业繁荣,只不过时常洪灾泛滥,而且离南京太近了。

庐州府,也就是如今的合肥,这里地处安徽的中部,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可还有个很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这里无险可守,而且发展相对落后。

徽州府,其地位并不低于安庆,毕竟徽州的人文与商业都极其繁荣,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在朝廷里的势力都极强,只可惜这里地处皖南山区,对皖北的掌握还不如安庆。



就像林妹妹说的:我就知道,要不是别人挑剩下的,也不会轮到我。

想来想去,都不合适,无奈之下,安庆继续做着安徽的省城。

从公元1760年开始,安徽巡抚、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三大衙门完整聚集安庆,由此开始了安庆作为安徽省城的历程。

虽然不是什么完美选择,但安庆发展得非常不错。

安庆当时水运便利,加上靠近富裕的皖南之地,安庆发展一度相当出色,晚清时期,安庆成为了安徽率先进行工业化的城市,是长江五虎之一。

安徽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个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等,全都诞生于安庆地区,安庆内军械所,也是清廷的兵工重枢。



然而安庆战战兢兢,省会地位也没保持太久,因为太平天国来了,1853年,太平军冲破宿松一带的清军防线,短短一个月,安庆被太平军攻下。

由于安庆失陷的缘故,安徽省城在同年4月24日迁往庐州府。

有人觉得合肥不如庐州好听,甚至觉得庐州是古称,然而,合肥这个名字出现在汉武帝时代,庐州直到隋朝才出现。

更重要的是,庐州是府一级的名称,而合肥是县名,历史上庐州之名变来变去,但合肥从来没消失过,庐州存在期间,其治所一直都在合肥县。

1853年到1862年之间,庐州府也就是如今的合肥,初次担任了安徽的省城。

太平天国失败后,曾国藩上疏认为,庐州地处平原无险可守,还是不适合作为省城,因此安徽的省会又再次迁回了安庆。



虽然合肥这次只不过是担任了很短暂的临时省城,却赚足了名声威望,尤其是李鸿章与其淮军的影响,为日后合肥的翻身奠定了基础。

太平天国之后,直到清亡、抗战,安徽的法定省城都是安庆没有变动。

只可惜,安庆的名义地位没变化,但实际地位与影响力却越来越低,因为安徽省内其他的城市纷纷不断崛起,极大撼动了安庆的龙头地位。

工商业急速繁荣的芜湖,以及军阀支持的蚌埠,率先冲击了安庆地位。

1929年,安徽就开始筹划迁移省会的计划,目标是长江边的芜湖。然而主持该工作的方振武因事被解除职务,安徽省城的搬迁也就不了了之了。

近代时期,出身蚌埠的大军阀倪嗣冲鼎力支持自己的故乡,他保留安庆的名义省城地位,却将大量机构强行迁到蚌埠,使得蚌埠在军阀混战时期成为实际上的安徽省城。

汪伪时期,蚌埠也是安徽的省会,这样的传统被历来占据安徽的势力所继承,只不过蚌埠的底蕴薄弱,无法长久。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沿着长江不断推进,与曾经的太平天国如出一辙,位于长江江边的安庆实在很不安全,这种情况下, 安徽的省城被暂时迁出。

抗战之初,安徽的省府从安庆暂时迁到了北部深山里的六安。

然而随着战时的不断吃紧,六安好像也不安全了,省府又被迁进了深山中的立煌,也就是如今的金寨县。

在抗战期间,安徽的省会依旧是搬来搬去,主要在大别山区。

因为日军屡屡进犯,安徽省府在1943年1月3日迁往叶集,待了两天又迁去了霍邱县,待了两个星期。

直到抗战结束,安徽的省府才正式迁出六安地区。

虽然日本人被赶走,当时安庆的进步分子太多,主掌安徽的李品仙执意不肯将省会迁回安庆,而强行迁到了合肥,直到1948年才重新移到安庆。



不过,安庆这次担任省会,完全是回光返照,因为解放战争开始后,安徽省府在1949年2月迁到了芜湖,至此,安庆彻底结束了作为省会的历史。

此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安徽省会也曾在徽州待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直到安徽完全解放。

安徽一度消失,分成两个行署,自然也没有省会。

皖北行署成立于1949年4月15日,驻地合肥。

皖南行署成立于1949年5月13日,驻地先在屯溪,之后迁往芜湖。

在这几年里,安徽作为省就暂时消失了,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了省会。直到1952年,皖南与皖北两个行署撤销,重新组建了安徽省。

合肥因为各方面优势明显,最终成为了安徽的新省会至今。

历史上,安徽的省会之所以不断变来变去,除了因为整体大环境影响之外,与安徽本身的切实情况复杂有深刻关系。

皖北平原,皖南多山,南北风俗文化完全不同,彼此往来不便,除了居中的合肥,的确很难找到另一个联系省内各地都比较方便的城市了。


点赞5、渭南市 网友:乱可爱

个人感觉:从发展经济看,安庆,芜湖,蚌埠这三个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做安徽省会的话,都比目前合肥做省会对安徽经济的发展贡献要大,要好!

点赞6、齐齐哈尔市 网友:枯清对风

历史上安徽有多个城市曾经担任过省会,但真正意义上的省会实际上只有两个,那就是安庆和合肥。

点赞7、咸阳市 网友:女霸君

蚌埠做为非法的伪省会是无须辩驳的。这是从政治中心來定位的。其实早在军政府时期安徽督军府已座落蚌埠(见蚌埠博物馆史料),日伪时期也在蚌埠,我認为在选择蚌埠时表象上的原因是因为有津浦铁路,淮南铁路,更深层次的分析,我認为这是以工业文明思维与以农耕经济传统思维不同而出现的差异。至于由安庆而到合肥,就不便深究了,事已至此几十年了,合肥由3一4万人变成几百万人,由实际只是小镇变为大都市,全发生在这几十年,由全城蓋了一遍4一5层楼房,有了长江路…再全部扒掉升级成十几层的高楼,再全部改造、扩面蓋上几十层高的现代化的大厦,高挡小区,安徽全省就这点钱,圍绕省会一輪又一輪的升级,扒了蓋,盖了扒,不停的搞,不能比别的省会差,安徽其他地市除了支援省会,还能得到什么?大家看看是不是事实?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