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怎样才能产生绝妙创意?

提问时间:2023-07-05 02:18关键词:创意

问题补充: 现在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但想出一个绝妙的创意总是非常困难,产生好创意有什么好办法吗

点赞1、任丘市 网友:紫竹星云

我不建议“跳出卡片盒外思考”。相反,我们可以把卡片盒变成打破自己思维习惯的工具。——申克·阿伦斯《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刻意强调了要在“盒内思考”。也就是通过限制来促进思考和创意。

人们普遍会认为,思考与创意应该在不受限的情况下,才更能发挥作用。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诗歌因节奏、韵律的限制而更有表现力。科学也往往是在标准化和严格控制的实验中产生的。

还记得曾经在屏幕上有一个按钮的iPhone吗?那时的其他品牌手机,有多少个按钮呢?答案是很多。但就是在其他手机还有许多按钮的情况下,乔布斯要求他的团队制造出只有一个按钮的iPhone。也就是在一个按钮的限定条件下,iPhone成功了。

曾经畅销数年的索尼walkman也是如此,它是被限定在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木头块大小的收音机的前提下,实现创意并成功的。

SpaceX令人咋舌的超高利润,不也是在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给团队下达的“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价”的限定条件下实现的吗?

由此可见,通过设定一个“限制”的确可以促进思考和创意,这就是为什么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会特意强调“盒内思考”的重要性,并且将“卡片盒”本身认定为一种能打破自己思维、更好地思考与创造的好工具。

因为限定条件不是对思考创意的限定,反而是思考创意的激发者。简言之,创意需要限制。

点赞2、海口市 网友:甜心宝贝

创意来源于生活。

1. 借鉴前人的经验。

(1)多读书/听音乐/看画展。学习美学/艺术/思路/脑洞。从人类璀璨的文化长河中汲取知识。

(2)多看广告等创意产品。观摩别人的绝佳创意,看他们都是从哪些方面想到的创意,哪些可以借鉴,哪些自己也可以做到,从学起步。

2. 从生活里直接产生创意。

(1)多社交,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无论是社交活动还是兴趣社群。

和人相处/共同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会生发很多感悟,比如“众人拾柴火焰高”,“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亲生去感受才会得到更多体会,才能产生新鲜第一手的想法,也就是创意。

(2)多和大自然接触。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愿生丽若夏花而死美如秋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人生深邃的感悟都来自于对自然的观察。

3. 准备一个便签本

想到任何创意立马记录下来,不要整理思路,后期在整理,创意是一闪而逝的火花,要飞快地捕捉它。

4. 定期整理输出,思索应用。

做一个素材库,把想到的创意都整理进去,万一哪天就用上了呢。

5. 符合用户心理

用户共有的心理:想发财,虚荣心,爱美。创意要想好,就要培养脑洞,并且和用户心理相结合。老年人都想要健康,姑娘都想减肥变美,是人都想发财。人们都对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感情有向往。了解这些对创意,不符合人性,再好的创意也无用武之地。

更多经验分享,欢迎关注我们,也可以私聊小编,进一步沟通~谢谢。

点赞3、吕梁市 网友:馨香泯玉

没有纯粹的原创,去找到那个不完美的创意,完善它,它就是你的爆款创意!


现在是“粉丝经济”时代,也是“眼球经济”时代,各个内容创作平台和创作者们,为了吸引读者和观众的注意力,每天都绞尽脑汁地想新创意。

就拿比较火的某短视频社交平台来说吧,每隔几天,平台上就会冒出一个新鲜、独特的视频来,惹得一大波人争相模仿。更是有人仅凭一条原创短视频就收获粉丝达千万。

可是,仔细看看这些短时间内引领风潮的视频,其创意真的是前所未闻的原创吗?完全不是。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视频不过是把许多已有的内容或表现形式杂糅起来,变成了一个新组合而已。

正如《如何打造你的爆款创意》的作者戴维·穆雷所说:“我意识到每一个新的创意都建立在现有的创意上。不管是我发明的简单直接的营销理念,还是爱因斯坦复杂的理论物理,他们都是现有发明的二次组合。”

1

这时你可能要问,这个叫什么穆雷的人,他说的话具有权威性吗?我想应该具有权威性。

戴维·穆雷是个不断转行与创业的奇人,数项创意获得美国专利。他曾在麦道公司任航天工程师,并在华盛顿特区担任美国国防部、美国太空总署、美国国会和白宫的联络人一年。

离开麦道之后,他以创意和实施创意为生,所创第一家公司就被权威杂志评选为美国百大成长最快公司之一。在他43岁那年,他破产了,为了重新振作,他继续创业,成立了一个咨询公司,为财捷公司、透视科技等著名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后被财捷公司聘为首席创意官,负责教导和实施创意构想。

在穆雷看来,借用别人的创意来发挥,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会比原创好N倍!事实上,无论是牛顿,爱因斯坦还是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都是借用别人的创意获得巨大成功的。



穆雷发明了,“借用”他人创意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是定义——定义你试图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是借鉴——从具有类似问题的其他领域,借用想法;

第三步是结合——连接和组合这些借来的想法;

这三步之间的关系是:只有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精准的定义,我们才能知道哪些领域也具有类似的问题,而别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我们要借鉴的想法,然后把这些借来的想法连接和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新想法啦!

穆雷对此有个生动的比喻:一个创意就像一栋房子,定义问题是地基,借来的想法是建筑材料,把建筑材料搭建起来会形成建筑结构,同样,把这些想法组合起来就能创造出新想法的整体架构。

前面这三步被穆雷命名为“创意的起源”,接下来的这三步他称之为“创意的进化”。

第四步是孵化——把组合孵化成一个解决方案;

第五步是判断——识别解决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第六步是提升——发挥优点的同时,消除薄弱环节,

这三步之间的关系是:把由“借来的想法”组合成的新想法孵化成一个解决方案;然后判断一下该方案的优缺点,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是情绪判断——即你“感觉”这个想法如何?

如果你感觉不好,不要怀疑,它真的就是不好。

第六步提升,是前五步的回归。它包括:重新定义问题;重新借用材料;重组结构;重新孵化解决方案;并重新判断。换句话说,如果你判断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好,那没办法,重新来过吧。

其实这6个步骤也可以这样分类:

创意从何而来——定义和借鉴;

创意如何产生——组合和孵化;

创意如何进化——判断和提升。

2

《如何打造你的爆款创意》除了教会读者如何寻找创意,组合创意,提升创意之外,还藏着一条断断续续的暗线:即作者穆雷如何借助生成好创意的6个步骤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财捷公司大幅度提升了销售额,而他本人也借此机会,从一个破产后的酗酒者又变回一个商业传奇人物。

《如何打造你的爆款创意》按照想出一个好创意的6个步骤分成6章,每一章的最后一个小节是作者穆雷对自己涅槃重生的经历的描述。标题是长途跋涉第一步、长途跋涉第二步,一直到长途跋涉第六步。穆雷说,他把这本书伪装成了一本很薄的回忆录。

这样的结构设置,首先肯定是源于穆雷有想记录自己经历的欲望,其次,它可以作为一个连贯的案例,完整地解释了这6个步骤是如何催生出一个好创意的。

比如,穆雷在寻摸东山再起时,最先要弄清楚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定义”问题。他把职业问题放在前面,酗酒问题放在最后,这恰好和匿名戒酒会给他的建议相反,但穆雷心里清楚,“定义”问题时首先要找到高级别问题。

接着穆雷找到了在财捷公司快税业务部门工作的汤姆。汤姆让他想出一个办法来提升邮件客户响应率。问题是,财捷公司的邮件营销已经很成功了——客户响应率是15%,业界平均响应率只有2%-3%。


穆雷想要“借鉴”别人的解决办法。他请家人和朋友保留任何一封垃圾邮件并转发给他。但他一无所获。

他想到一些“组合”,但这些组合都不合适。穆雷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他的答案就在他“借”来的所有东西中,但还不清晰。其实这时,解决方案已经进入他的潜意识,正在“孵化”。

几天后,穆雷爬山时,答案——“把软件直接寄给客户”像子弹一样射中他。对啊,为什么要寄订单,直接寄软件岂不是一劳永逸?!

后来,穆雷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看到了美国在线寄来的加载了AOL访问软件的CD。原来他就是从这张CD上借来创意的。

那一年,财捷公司在邮件中发送数百万张CD,客户响应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超过60%。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这个想法对财捷公司来说价值数千万。

再后来,穆雷和汤姆一起创立了一家新公司,历经磨难,最终也获取了巨大成功。

这就是穆雷自己的故事,也是他仅凭一个创意就东山再起,又铸辉煌的励志传奇。

《如何打造你的爆款创意》是一本实用性比较强的书,也是那种读者段位有多高,就收获有多深的书。


有人预言,“共享经济”时代就要成为过去,“互动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未来,“内容为王”会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创意则成为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早点学学想出好创意的方法和步骤,助力我们个人事业的发展。

梵高的二维星空:有书领书达人,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直致力于自我成长

点赞4、定西市 网友:恬淡成诗

哈喽,我是嫣然一悟,跟设计玩耍十几年的八零后老仙女,也是头条号嫣然一悟的作者。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嗯,题主所说的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越来越多,确实如此,而且在工作上对创造性含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至于怎么才能产生绝妙的创意,我觉得这跟每个人的能力、对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和理解都有关系。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什么是创意。

创意是创造意识是创新意识的简称。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

我个人觉得创意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累积为基础而产生。

这主要要求我们要掌握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尤其是在需要频繁产生创意的行业或学业中。来源也比较多样,比如有的人是通过在生活中的意外而发现的,有人则是对知识和经验进行了大量研究。


第二,通过观察专业人士和先进理念。

这一块指得就是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去创新。主要来源就是观察比自己专业水平高的大咖,或是一些自己行业的成功案例或产品。

第三,通过需求来分析创新。

这也需要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多观察研究,看看人们有哪些需求比较大的方面。这些方面又跟自己的创意有什么联系。

那如何通过这些来源,获得绝妙的创意呢?我们知道绝妙的创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集合。但最主要我认为还是我们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为此付出的努力。


比如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灯丝材料做了好几千种材料实验。不但自身有知识储备,还为此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要产生绝妙的创意,我觉得针对以上三个来源,也有几个具体的方法:

方法一:提升自身跟创意领域相关的知识储备,并且随时温故知新,就算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意外收获绝妙创意的人,也是以这些基础能力为基础的。

方法二:关注创意相关的行业动态,对这些最新产品保持敏锐的反应,从中提炼创意。

方法三:关注跟创意相关的用户和市场需求。做必要的用户调研。


除了这几方面,在生活中多发现美好事物,提升审美能力,保持平常心。也是激发绝妙创意的必要条件。


我是嫣然一悟,跟设计玩耍了十几年的八零后老仙女,也是头条号嫣然一悟的作者。以上回答是我的一些个人经验和见解,如有不妥请见谅,也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点点点点个赞再走吧~

点赞5、贵平市 网友:风拂尽

个人觉得绝佳的创意都不是拍脑袋来的,应该是生活中的经历/所闻及知识的整理堆积,以及素材的咀嚼,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要做的事上相互碰撞而产生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

第一步 让大脑尽量吸收原始素材

第一阶段需要收集的素材可以分为特殊素材和一般素材。以广告业为例,特殊素材是指那些与产品和目标受众直接相关的信息。我们应该深入寻找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某种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往往可以催生或发展出一个无与伦比的好创意。

与特殊素材同等重要的是持续不断地积累一般素材。收集普通素材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创意就是旧元素的新组合。对广告而言,创意就是将关于产品与消费者的特殊素材,及关于生活与时事的普通素材,重新组织,从而产生出的新组合。

因此,每个足够棒的创意人总是有两种明显特质。一是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具备强烈的好奇心。二是他们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信息。

在收集素材阶段,有2个方法非常实用:

第一个是,准备一些空白卡片,记录下你所收集的特殊素材,一张卡片记录一项。这种方法好处在于你的素材搜集变得井然有序,而且能让你发现自己知识系统的缺失之处。而且,这样做可以对抗你的惰性,让你无法逃避素材收集工作,并通过记录的方式让思维经受素材的洗礼,为发散创意做足准备。

第二个是,建立剪贴簿或文件夹,以整理你积累的普通素材。

第二步 把素材当食物,让思维咀嚼一番

这一步你必须开动脑筋,把这些资料当成食物,用思维好好地咀嚼一番,这样才能被充分吸收,为创意的生成做好进一步的准备。你要用思维触角,检视你所收集的不同领域素材,去完完全全地感受它们。你要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所有事物都能以一种灵巧的方式组合成新的综合体,就像玩积木一样。

当你在经历这个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两件事:

第一件事,一些不成熟、不完整的创意将会涌现,请将它们记录在纸上。不要介意它们看上去有多么疯狂,或多么不明确。

第二件事,你将会越来越厌倦这项素材拼贴的工作。但是,请别太快就放弃。你的头脑,将会产生“再生气”。再生气(Second wind),指人在长时间运动时,由运动初期所产生的痛苦或者疲劳的感觉,经过持续地运动,突然转变为舒畅感的一种变化。

当你达到绝望的阶段,头脑混成一团,灵感完全枯竭,你就完成了第二步。

第三步 把问题交给你的潜意识

这一步你不需要做出任何直接的努力,只要把整件事彻底放下,把问题交给你的潜意识,让它在你“睡觉”的时候为你工作。

这个阶段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是把问题从意识层驱赶到潜意识层面,并刺激你的潜意识投入创作的过程。你可以将问题抛诸脑后,转向任何可以刺激你的想象与情感的事,去听音乐、看戏、看电影、读诗和侦探小说。总之,要想办法充分刺激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力。

第四步 静候创意浮出水面

这个阶段,创意会莫名其妙又妙不可言的浮出水面。它会不期而遇,当你剃须时,沐浴时,或当你拂晓半梦半醒时,它甚至会惊扰你的深夜美梦。

第五步 将创意带到现实世界检验和修正

这一步你必须把不成熟、刚诞生的那个小小创意,放逐到现实世界中经受考验。这时你可能会发现它似乎不如先前那样非凡独特,你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对创意进行修正,让它切实有效。创意人就像发明家,很多人没有足够耐心或不够务实,从而无法走完这个调整和修正创意的阶段。

你应该尽量让众多聪明而有见地的人士,对你的创意提出坦诚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当你这么做时,你将获得一个意外收获。你会发现,一个好创意本身就具备自我扩充的品质。它会激励看得懂它的人产生更多的想法,帮助它变得更加完备。结果,原本被你忽视的某些可能性,或许会因此而被开发出来。

◆◆◆

生活的历程、岁月的积累,会为你的创意库倾注一些独特的东西。创意人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人生经验,包括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通过他人所得到的间接经验。

希望这个回答,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谢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点赞6、许昌市 网友:踏马寻菊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关键是你要找到创意产生的方法和流程。


下面我以可口可乐为例,解释如何使用“奔驰法”(SCAMPER),找到有趣有用的创意。


Substitute代替

日本可口可乐公司想到,经典款的可口可乐其实可以变身到不同的大小:例如,迷你瓶就是300毫升,适合女生和小朋友;例如,家庭装就是1L和2L,适合聚会和家庭分享。

Combine整合

日本可口可乐公司首先开创了城市曲线瓶的概念。例如已经发行了北海道、东京、京都、熊本等等15款城市限定。同时,除了可以把城市的概念整合到可口可乐,日本可口可乐还把季节的概念进行整合,这就创造了在樱花季限定的樱花曲线瓶。

Adapt应用

日本可口可乐就尝试加入了膳食纤维,每瓶可口可乐都含有7.5克的膳食纤维(大约是每日需要摄入量的30%),从而创造出“可口可乐 纤维+”的网红版本。

Modify修正

日本可口可乐就在经典版本的可口可乐基础上,曾经尝试过多种奇葩的口味,例如:Vanilla Coke 香草可乐、Black Cherry Vanilla 黑樱桃香草可乐、Orange Coke 橙子可乐、Lemon Coke 柠檬可乐、Lime Coke 酸橙可乐、Ginger Coke 生姜可乐、Green Tea Coke 绿茶可乐……

Purpose转换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可口可乐和The Face Shop的联名彩妆,尤其是唇膏和唇釉居然还有淡淡的可乐香味。

Eliminate删除

可口可乐其中一个被诟病的就是糖分含量。后来,可口可乐就开发出了,把糖分降低剔/除的版本:轻盈可口可乐和零度可口可乐。

Reverse重排

例如,日本可口可乐就曾经推出了一个高校版本的宣传活动:可口可乐想象不到的9个用途。其中包括了:清洗锅子及窗户及马桶、消灭害虫、护发。

奔驰法仅仅需要三步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艾伯尔(Robert F.Eberle),使用了“奥斯本检核表法”对“奥斯本检核表法”进行了山寨/微创新,于1971年创造出“奔驰法”(SCAMPER)。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创意的起点,例如任何一个现实存在的产品或服务。“奔驰法”(SCAMPER),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山寨/微创新。

然后,我们需要列出SCAMPER(Substitute代替、Combine整合、Adapt应用、Modify修正、Purpose转换、Eliminate删除、Reverse重排),并运用七个面向思考新的可能性。

最后,我们就对所有新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分类为“有用”、“可能有用”和“没有用”,并尝试把可行的概念制作成为MVP,测试市场。


奔驰法SCAMPER

  1. Substitute(代替):原有的产品哪些部分可以进行代替呢?例如,使用对象、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方法等等。

  2. Combine(整合):产品能不能有其他的组合形式?以及组合后能否创造出相辅相成的效果?

  3. Adapt(应用):原来的产品并没有这个功能或属性,那是否可以增加这种功能或属性?

  4. Modify(修正):是不是可以修正原来的产品中的构成元素,例如颜色、气味、口感等等。

  5. Purpose(转换):产品能否产生其他用途,或者产品的构成要素(例如成分)能否开发出新产品。

  6. Eliminate(删除):能否将产品中的一个或一些部分去除,从而变成一个新产品。

  7. Reverse(重排):就是试图把产品中的功能或元素重新配置,或者以逆向思维考虑。

奔驰法”(SCAMPER)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得到充分运用,例如麦当劳、星巴克的新品等等,都可以看出这种创意生产方法的脉络和根基。


大家对“奔驰法”(SCAMPER)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相互讨论,相互进步。

这里是何必WHY,我是何文蔚。好的思维模型,值得传授、学习和分享。欢迎关注和订阅。

点赞7、曲靖市 网友:烟花冷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施管理性思维、逻辑判断,是后天理性学习、理智开发的结果,右脑则拥有先天性的感觉与感受的直觉能力,是艺术性的、感性的脑,具有本能天赋的创造性和创造力,但它的存在则被左脑的理智理性约束和控制了。

现代文明发展中,大多数人左脑比较发达,比较理性,而创造性则来自于感性的右脑,艺术的,感觉和感受会非常直觉地产生灵感,灵感是人在高维境界层面对人事物的感觉,是人心的感受,成就创意。

完整的人,具有创造力的人,是左右脑功能都得到开发、得到平衡的人。

理性学习是重要的,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但感性学习是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人们似乎不了解这样的学习科学,或者这样的科学认识之后,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来训练打开人们的右脑机制,当学校培养艺术家,创意型人才的时候,感性培养依然会固化在左脑理性的系统中,感性培养的方法不够科学。那些真正的艺术家、创意人他们拥有打开右脑的感觉感受的能力,得到灵感;他们拥有突破自己左脑理性思维桎梏的能力,但他们不一定有意识地知道自己的这种创意特质从何而来,又去到哪里;人们只会认为创意是天赋,人们不知道天赋是什么?其实人人都拥有这种天赋,拥有先天的创造能力,但被后天的理性教育约束抑制了。重新打开这种天赋和能力,就是要打开人们的感觉与感受的能力,突破超越理性理智思维约束控制的能力,在感性和理性的世界中,出入自如,这是一种人们得到觉悟的学习过程。

觉悟的创造者是有意识地突破固着的理性思维习惯的创意者,创意者具有敢于创新的能力,通过回归并打开人的右脑“感觉”与“感受”的机制而获得,但问题是右脑感性的训练常常又会不自觉地掉入左脑理性理智控制的陷阱之中………

创意创新是人人都已经拥有的能力,打开释放这种创造力,需要正确的认识,训练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点赞8、临沂市 网友:青衫忆笙

灵感创意需要三个要素:

①足够的信息量;

②灵活的思维回路;

③实际问题一定有一个创意解的信念。

创意是一个习惯,只要不断练习实践,才能越来越好用。

如果你有没机缘实践的创意,欢迎发布到微信小程序:撞意联盟。 用"撞意联盟",做一个创意不断的人。

点赞9、吉安市 网友:孤独的鹰

如果你和芸芸众生一样,你就会把一个新创意和已经存在你脑海中的想法进行比较,然后再做出决定。


“这绝对行不通”是人们对新创意最常见的反应。然而如果别人提出的想法正是你仔细思考过的,你就会脱口而出:“好创意。”


你会爱上自己的想法,不假思索地否定别人的想法。(你如何向另一个人兜售想法呢?你会竭力让别人信服,是他们自己先想到这点的。)


如果你和芸芸众生一样,你就会有层出不穷的好创意。我们不妨这么说吧:你觉得你的好创意层出不穷。

点赞10、安顺市 网友:孟繁星。

大文豪是怎么想出好点子的

被称为诺贝尔奖界“小李子”的村上春树作为连续七年的陪跑选手,一直为中国读者所牵挂。他从1979年一路写到现在,属于少见的高产作家。他说他保持创作灵感的方法其实就是三十几年如一日的跑步。在《在我谈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一书中他写到:“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我们普通人可能觉得跑步很无聊,大作家却能发现不断变化的风景。

由此可见,哪怕是闻名世界的作家,也得一点一点的积累创作的素材。就像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说,创意不会凭空发生,它是我们日常接触的素材在大脑中积累发酵之后产生的。我们一直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就是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永动机,任何创意产品的输出都是需要以输入为基础的。

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易上手的方法让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想出好点子呢?好像日本人对此都颇有研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已经把这个秘密公之于众了: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记录并活用笔记,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创意。

奥野宣之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十余年,但他可不是书呆子。他最牛的就是在多年的工作中创造了独家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这让他成为了日本商务圈的大明星。知名“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谈到的制造创意的方法就是,通过记笔记和活用笔记,创建个人“智库”。


记笔记——搭建素材库

2016年第三季英国迷你剧《黑镜》开播,所有人都特别着急,好像明天AI就要占领地球了。不过话说回来,未来究竟会有多少工种被AI替代,这恐怕是科学家才有能力去忧心的问题。害怕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学着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说,我们每天要接受无数的信息,不仅仅是在深入阅读的时候,走在街上或做着家务时,大脑都不知疲倦地接受和加工着信息。那么可能有人要问,这么多信息,为什么没有产生出创意呢?因为信息就是小火花,转瞬即逝,我们没有留住它们并进行处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奥野宣之笔记法的优点有三:1、简单易学2、个人独有3、有效发掘创意

1、简单易学

  • 核心:一元法

全部记录,不分类。所谓一元法就是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一股脑的记录在笔记本上,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也可以是剪贴收集报纸段落,旅游时偶得的一片树叶。原则上来说,想记什么记什么。

  • 技巧:“三化”
  1. 时序化:在开头写上记笔记的日期,如:2018年5月1日即为20180501
  2. 索引化:在日期后面写上笔记的概括,如:20180501 关于AI的思考
  3. 清晰化:保持页面、字体整洁,可以用分割线隔开不同内容
  • 内容:“葱鲔笔记法”

“葱鲔火锅法”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是奥野宣之在吃东西的时候想到的,本质上来说很简单,就像寿司,一片鱼和一块米放在一起吃。应用起来就是一段原文,一段自己的感想,两者穿插记录。爱吃鱼就切大块,爱吃米就放多米——我们可以调整是以原文为中心还是以感想为中心。当然重点还是“感想”,就像大多数人还是爱吃鱼的,斤称不足的餐厅恐怕也会被顾客投诉。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原理就是:人为的记录大脑接收的信息,还原并深入推进思考。开发创意就要对我们的大脑进行锻炼,就像健身房的教练无法代替我们健身一样,一元化的笔记无法代替大脑进行思考,但它就像器械,为思考提供了不同的抓手,引导着大脑向正确的方向运转。

2、个人独有

  • 关联性

一元化笔记记录的是记录者个人的经历还有经历给记录者带来的思考与灵感。毛姆说:“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其实就是说,生活中的琐事都潜藏着世界运转的原理。比方说本文开头谈到村上春树爱跑步的事,可能我从未读过他的书,但我碰巧读到了“村上春树认为在坚持长跑中他超越了昨天的自己”,觉得挺逗的:“嘿,没想到作家也不都是‘家里蹲’啊,竟然有作家喜欢运动”,于是便记录了下来。在看完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后随意翻阅笔记,灵光乍现,便将“灵感源于生活”这一相似观点联系了起来。

  • 全面性

笔记记录的一个要点就是永远不必为记录什么而纠结,只要有一点触动就记下来。在拿到笔记本时,我们心里特别踏实,因为哪怕我们不知道想要的东西藏在哪,总归逃不出这本笔记。这种安全感就像懒癌患者想买东西时打开淘宝一样,特别自然,从来没想过有什么买不到的,还总能获得意料之外的消费。

  • 趣味性
前几年涂色绘本《秘密花园》大火。有人说画画不是小孩子才喜欢的事吗,然后自己每天花一个小时涂色,画完之后开心得不行还发朋友圈。记笔记也一样。随着记录时间越来越长,眼见笔记本厚度的增加,记录者可以获得无法用言语形容成就感。其实大家内心深处都住了一个小孩子,用积木垒高楼会特别开心。

用笔记——形成新创意

活用笔记是 “有效发掘创意”的秘密。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谈到的创意形成方法主要分为四步:1、记录2、重温3、发酵4、形成。

  • 记录:用一元化笔记法记录所有事物及个人感想
  • 重温:不断根据笔记回顾当时的记录,并填充新的想法
  • 发酵:在重复前两项的过程中,信息在潜意识层产生连接,出现“顿悟”的时刻
  • 形成:“顿悟”的时刻与当下要做的事联系起来,创意产品形成

形成创意实际上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有水多自然会形成水道,我们要做的是将信息的涓涓细流汇集,不能任之挥发。创意的产生无非就这四步,关键在于重复和积累。说来玄乎,创意的产生就像“炼丹”,属性不同的药草丢进一个大铁锅,用不同的火来煎能炼出不同的丹药。能不能成,得看炼丹师药材找的地不地道,火候控制的合不合适,开锅的时候拿捏的准不准。




不论是在夜市撸串还是在书店读书,大脑都像雷达一般时刻接收着周围的信号。创意的获取,不一定非在学校,也并不复杂,就是特别简单的两个字“生活”。大作家狄更斯,其实没怎么上过学,一直在给别人打工,但是他特别绝的一点是善于观察生活,把所有讨厌的人都写进了书,还写的惟妙惟肖,他的读者觉得特别有意思。这点倒是和现在许多新媒体工作者挺像的,把自己的前男友、烂闺蜜全写进推送里,让上万网民消遣痛骂。既解恨又挣了钱,可以说是非常痛快了。

所以说,善于发现、收集并活用信息的人具备真正的创造力。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我们可以从把对生活的吐槽写进笔记本开始做起。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