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尉迟迥拥兵数十万,将领能征善战,为何起义2个月就全军覆没?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2关键词:尉迟迥

尉迟迥拥兵数十万,将领能征善战,为何起义2个月就全军覆没?

点赞1、钦州市 网友:逆苍穹

杨坚平定尉迟迥的战争,堪称古代闪电战!

杨坚篡夺帝位,建立隋朝前,遭到了尉迟迥的反抗。

相比于以外戚身份控制朝政的杨坚,尉迟迥战功更著,军事才能也很了得。

尉迟迥起兵时,拥兵数十万,内有各处响应,外有陈朝呼应,形势颇佳。

可是,前后仅68日,尉迟迥即兵败自杀。

如此强的实力,如此好的形势,本人又有相当不错的军事能力,为何尉迟迥还是败亡得如此之速呢?

观尉迟迥起兵全程,他并没有犯下什么低级错误,之所以败亡如此之快,主要是对面的杨坚、韦孝宽牛逼!

强大的尉迟迥

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年仅7岁的北周静帝即位,杨坚以外戚之姿控制了朝政。

杨坚为篡夺帝位,一面退出各种惠民政策,使“天下悦之”,一面加紧清楚周室外藩,连续将在外的赵王、代王、滕王召回长安杀害。

除此之外,手握重兵,名望素著的尉迟迥,自然也是杨坚必须解决的。

尉迟迥是北周名将。他曾全权领导了平定蜀地的战争,被时人认为是霍去病一般的将才。

此后,在与北齐的战争中,他也战功卓著,成为北周顶级将领。

杨坚企图召尉迟迥到长安,并以韦孝宽取代之。

尉迟迥识破杨坚企图,起兵反抗!

当时,尉迟迥为相州总管,拥有十四州之地(约包括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及山西部分地区),拥兵数十万;其侄子尉迟勤为青州总管,控制今山东大部分地方,也举兵响应。

此外,荥州刺史、东潼州刺史、申州刺史、东楚州刺史也各据州响应。

随即,郧州总管司马消难(据江北九州,拥兵十一万)、益州总管王谦(督十八州军事)也纷纷响应。

尉迟迥的势力范围,遍及太行山以东与虎牢以南,滹沱河以南至山东全省与淮北大部,构成了对杨坚集团的三面围攻之势力!

而在外围,尉迟迥南联南陈,北结突厥,利益交换,结成同盟。

杨坚的形势,极为困难。

杨坚之策

取胜的主要途径,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克制对手的优势。

杨坚可以利用的优势有三个。

1、名将贤臣相助。

杨坚虽是以外戚身份控制朝政,此前的军事、政治表现均不如尉迟迥。

可是,在杨坚的经营下,特殊的出身(出身弘农杨氏+赐姓普六茹氏)、显赫的身份(关陇集团实力派及皇亲国戚)、不错的人格魅力,使其笼络了汉族及汉化鲜卑贵族的支持。

因此,虽然杨坚的军事经验不如尉迟迥,但其手下的韦孝宽却胜过尉迟迥。

2、兵精。

同时,北周是以关中立国的,精兵猛将多在关中。

3、地利。

尉迟迥势力范围虽大,但尉迟迥的相州是其核心。只要打掉相州尉迟迥,叛乱就不能成势。

而当时,关中、山西、中原,多在杨坚控制下,自太原、洛阳进军相州,距离不远,且沿途并没有难以克服的天险。

因此,杨坚的对策是:集中关中精兵,以良将统帅,快速直取相州,捣毁尉迟迥集团!

韦孝宽,率关中精锐,开始了一场闪电战。

闪电战1:盘根错节中找到关键点,一举打乱敌军战略部署

尉迟迥起兵后,采取了3道发展的策略。

北面,尉迟迥派兵贡献巨鹿,围攻桓州,企图控制井陉口,为将来向太原发展打开通道。

南路,分兵攻打永州(今泌阳县南),企图打开进入武关,威胁关中的通道。

中路,又兵分3路,攻潞州、汴州、东郡等地,企图控制黄河各要点、渡口,西取洛阳。

显然,尉迟迥的方略,是先控制各要点,获取战略优势后,再攻入关中,消灭杨坚。

韦孝宽风驰电掣的行军,彻底打乱了尉迟迥的部署。

六月韦孝宽领命,七月即从关中直抵河阳。

河阳,与洛阳隔河相望,是历来兵家大师喜欢作文章的地方。

后来的李光弼,在河阳坚守,形成“猿臂之势”,以劣势力量控制形势。

此时,韦孝宽急行军至河阳,既利于控制洛阳周边形势,又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直接威胁尉迟迥集团核心地带!

同时,以洛阳为坚固后方,以虎牢等地为屏障,只要控制怀州等地,韦孝宽直取相州时,又能以太行为侧翼屏障,后方无忧。

盘根错节的局势中,找到关键,一举改变局势,韦孝宽真是名将!

闪电战2:不攻坚城,从全局考虑部署战事

韦孝宽在河阳站稳后,立即派兵解怀州之围,为进军获取了侧翼保障。

尉迟迥军也颇有战争经验,他们集兵防御沁水要地永桥城(今沁阳大虹桥),并以尉迟惇率10万军(《隋书.高颎传》载为8万步骑)抵达武陟,与韦孝宽军隔河对峙。

永桥城,地处要冲,自高欢时代起就设镇经营,城池坚固。

显然,尉迟迥军的企图是:以永桥城拖住韦孝宽,集结分散兵力,再一举击败韦孝宽。

韦孝宽手下众将也都认为:必须先攻下永桥城才可能继续东进!应当先集中力量攻破此城!

如此,顿于坚城,闪电战就结束了!

韦孝宽提出:城小而坚,不容易攻破。但是,因为城小,留兵监视,限制其行动就可以了。只要击败对岸的尉迟惇大军,这座小城能有什么作为?

于是,韦孝宽军集中力量,决心攻破尉迟惇十万军!

闪电战3:惊人的野战、工程能力

要渡河进攻,首先要解决渡河问题。

当时正值涨水期,水深且急,韦孝宽遂筑桥。

尉迟惇再上游放火船来烧。

跟韦孝宽玩工程,自不量力。韦孝宽与高欢主演的玉壁之战,是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工程技术为主导的攻防战。

韦孝宽建“土狗”挡住火船,火船燃烧殆尽,不能焚桥。

桥梁既成,韦孝宽发兵进攻。

渡河攻击,关键在先渡河的部队是否能持续推进,为后续部队扩大登陆场。对守方来说,关键在能否将敌登陆先头部队击退。

前文说到,韦孝宽军队更为精锐,精兵对决,对尉迟惇不利。

当时,尉迟惇沿江布阵二十里,战线太宽,兵力不集,遂退兵集结,一来集结兵力,二来可以“半渡而击”。

一般来说,先渡河的军队因兵力不多,多是要先将行军队列改为阵战队形,待后续部队抵达后再作发展。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行军队列直接冲击已不少见。但是,多是陆地行军,以精骑为主导,像这种渡河后直接冲击,只有此前东晋军上演过,北方军队很难如此。(因河岸地形不利精骑冲击)

韦孝宽此前在淮南、荆州等处多次作战,已经掌握渡河运动要领。

在韦孝宽直接擂鼓,鼓声大作,渡河部队直接冲击,一举击破敌军!

闪电战4:制造混乱,一举破敌

韦孝宽击破尉迟惇后,长驱直入,途中遇到宇文胄等军,也只以杨素等人围之,主力风驰电掣,直逼邺城。

因此,韦孝宽抵邺城下时,尉迟迥部仍四散于各地。

尉迟迥在邺城,此时只有13万人。青州尉迟勤率兵5万来救,但只有5000精骑先抵达。

不过,尉迟迥军依然多于韦孝宽,且其中许多早先从关中来的精锐,战力极强。

尉迟迥亲率大军出城南列阵迎战。

开战后,尉迟迥军占据上风,韦孝宽几乎不支。

此时,韦孝宽发现了机会:许多邺城百姓,也前来观战,聚成一道人墙。

韦孝宽遂令人结阵,直接冲击百姓。

观战百姓见状,一片混乱,自相踩踏,声如雷霆。

韦孝宽军大呼:贼败矣!

三军将士士气复振!而尉迟迥军则为之牵连,士气大降。

尉迟迥军大败!

韦孝宽取胜,乘胜击破邺城,尉迟迥自杀。

尉迟迥既死,反杨军失去主心骨,不久为各军相继击破!

战事结束。

此战,尉迟迥的表现,无论战略还是战术,虽没有什么值得夸奖之处,但也没有出现什么低级错误,基本上算是中规中矩。

考虑到其雄厚的实力和各地的积极响应,尉迟迥原本是一块很难啃的骨头。

之所以68天被平定,主要是对面的杨坚、韦孝宽等人打得好!

韦孝宽等人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找到一举取胜的关键点,又以果断、精准的行动扭转局势!

其后,韦孝宽又充分发挥其在工程、野战、士气战的天赋以及士兵精锐的优势,长驱直入,决战决胜,最终一举平定对手!

点赞2、衢州市 网友:背靠背

尉迟迥其实是被围观群众给坑死的。

公元580年,周宣帝暴病身亡,年仅21岁,随后北周形势急转直下。杨坚勾结宣帝近臣刘昉、郑译,假称宣帝遗命辅政。随后,借口为宣帝会葬,诱捕在外的诸王,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毕王宇文贤等宗室王迅速被处死。杨坚忌惮名将尉迟迥的实力,又借口会葬大行皇帝,命尉迟迥本人到长安。

于是,尉迟迥决定起兵对抗杨坚。

580年六月,尉迟迥奉赵王宇文招的儿子为主,杀了杨坚派来的使者,登邺城大会文武,声讨奸臣杨坚,号召天下忠臣起兵讨逆,青州总管尉迟勤举兵响应,两处合兵,众号数十万人。当然这数十万是号称了啊!

随后,勋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分别趁乱起兵,声援尉迟迥。史称三方之乱。

结果,杨坚以韦孝宽为元帅,率兵十万渡黄河攻河阳,别遣杨素攻荥阳。荥阳守将宇文胄是北周宗室,此人早年曾被东魏俘虏,因为年幼没被杀,阉了之后放回西魏。可怜这位宗室虽有忠心,用兵却无所长,被隋朝第一名将杨素擒杀。

河阳方面同样形势不妙。尉迟迥儿子尉迟惇的十万主力没能阻止韦孝宽。韦孝宽是西魏北周最负盛名的将军之一,早在北魏末年关中万俟丑奴之乱时,他就随军征战;东西魏对峙,他在玉壁城打出了经典的防守之战;北周灭北齐,他献上平齐三策。50多年传奇戎马生涯,让这位老将成为军队的台柱级人物。相比之下,尉迟惇无疑太过稚嫩。

韦孝宽一路追击,当年八月,杀到邺城之下。

尉迟迥收合军队,集结十三万兵力,在邺城城南与韦孝宽军大战。

尉迟迥虽已64岁,仍能披甲上马,率自己的一万亲卫军“黄龙兵”上阵搏杀,这一万兵中有一千人是尉迟迥从关中带过来的鲜卑兵,战斗力非常强悍。主帅临阵,尉迟迥军士气大振,城下一战,打退了韦孝宽的进攻。邺城里的老百姓为了看热闹,纷纷爬上城头观战,时不时给两军喝彩。

韦孝宽手下的将军宇文忻于是带着一小队轻骑兵绕到尉迟迥军后面,人手一弓对着城头的老百姓一顿狂射,老百姓们吓得哇哇大叫,纷纷往城下跑。喧闹声传到两军阵上,韦孝宽心领神会,立即整兵突击。尉迟迥军不明白怎么回事,以为背后城破,慌乱之下手足无措,被韦军打败,退入城中,随即又如水银泻地一败不可收拾,邺城被打破!

眼见韦军士兵围逼上来,尉迟迥引刀自尽!

没过多久,尉迟迥的亲族、余部被各个击破,王谦、司马消难也被杨坚扫平。声势浩大的三方之乱宣告失败。

回顾尉迟从起兵到失败,才短短六十八天!

点赞3、温岭市 网友:荒城黎夏

在杨坚篡周前夕,65岁的北周重臣尉迟迥发动起义反对杨坚辅政,各地纷纷举兵响应尉迟迥,很短的时间内,尉迟迥就聚集了数十万兵马,然而不过68天,起义就彻底失败,尉迟迥兵败自杀。第二年,杨坚称帝。

尉迟迥为什么会输,杨坚为什么会赢?并不是天命在支持谁,而是诸多因素导致的。

尉迟迥是宇文泰的外甥,北周的皇亲国戚,跟随宇文泰立下不少战功,在北周时期出任秦州总管、秦渭等十四州诸军事,镇守蜀地。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宇文赟继位,尉迟迥成为相州总管,地盘就在华北平原一带。580年五月,宇文赟去世。杨坚的朋友们(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矫诏让杨坚辅政。当时杨坚已经让各地的藩王们都回了长安,便于控制,而对于北周重臣尉迟迥的处理则没有那么简单,彼此都有猜忌,即便杨坚想要先稳住尉迟迥,尉迟迥也还是不满意由杨坚来辅政,于是决定举兵起义。

尉迟迥集合下面的文臣武将以及百姓,开始了动员大会,大意是杨坚试图挟幼主自立,自己作为北周的皇亲国戚,理应起兵保卫北周的江山。于是尉迟迥的起义就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尉迟迥自称大总管,又扶立宇文泰的一个孙子。尉迟迥的侄子、青州总管尉迟勤响应尉迟迥的起义,还有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等相继起兵响应,一时间尉迟迥获得广泛的支持,聚众数十万。而且尉迟迥还北接突厥,南联陈朝,动静不可谓不大。这是杨坚登基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杨坚派韦孝宽前去讨伐尉迟迥,用了68天就解决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原因何在呢?

其一、尉迟迥能集结的兵力是很强大的,但另一方面,他却没有得到百姓的普遍支持。我们都知道,北周宣帝宇文赟在位期间昏庸残酷,民心基本已经失的差不多了,这样的北周又有哪个百姓愿意保卫。在尉迟迥与韦孝宽对阵时,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那就是邺城的百姓组队观战,规模不小,正是他们的存在让高颎找到了取胜之道。

其二、但凡这样的起义,不管最开始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最后都不免流向个人对权势的渴望,尉迟迥也不例外,而响应他起义的其他总管也是如此,他们各怀异志,不能达成统一的指挥和调度。

其三、杨坚当初让韦孝宽攻打尉迟迥,但到了河阳之后,各部官兵谁也不想领先出战,由此可见尉迟迥的实力。杨坚眼见这样不行,就想找一个人做监军,进行统一的指挥。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去,高颎去了,高颎足智多谋,是著名的战略家,他的加入无疑让杨坚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在两军相持不下的情况下,高颎要求射击观战的群众,趁混乱打了尉迟迥一个措手不及,直接导致了尉迟迥的失败。

其四、尉迟迥这边并没有优秀的军事将领,而且他还启用前北齐的军事将领。

其五、杨坚背后有关陇集团的支持。

点赞4、南昌市 网友:破晓一飞

作为杨坚篡位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尉迟迥文武双全、手握重兵,为啥还没撑够俩月?

从表面上看,他是在决战中被看热闹的吃瓜群众给坑了;

但真实的原因,则是被关中集团抛弃了。



公元580年,当杨坚掌握北周大权后,首先考虑架空尉迟迥的兵权;而后者也没有丝毫迟疑,马上举兵反叛。

两个人之所以都这么干脆利落,那是因为他们相互之间太知根知底了:尉迟迥是北周皇族的至亲、盟友,是宇文氏用来制衡关陇集团内部势力的重要支点。杨坚想要改朝换代,必须得迈过这道坎,他们之间没有分毫商量的余地。

“尉迟”本是代地鲜卑部落之一,与北魏拓跋氏同源。随着北魏分裂崩溃,尉迟家族站队西魏宇文泰一方。

双方的关系有多密切?尉迟迥的母亲,是宇文泰的亲姐姐昌乐大长公主;尉迟迥本人的妻子,则是西魏文帝元宝炬之女金明公主。

虽然关陇集团内部通婚属于常态,但像尉迟家族这样直接与西魏、北周皇室都产生姻亲的仍比较少见。从尉迟迥的仕途履历来看,宇文泰极有可能是把这个外甥当作左膀右臂、家族的帮手来加以培养。



尉迟迥其人,长相帅气、聪慧过人、乐善好施,年轻时就担任了宇文泰的帐内都督,可以理解为亲兵队长。这种安排很容易理解:关系到宇文泰身家性命的保卫工作,当然交给亲外甥最令人放心。

在大领导身边办事,升迁起来自然更加容易。尉迟迥跟着宇文泰参加了与东魏的几场重大战役,积累战功逐渐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将军,文、武重任一肩承担。虽然有裙带关系之嫌,但尉迟迥并非纨绔子弟,他办事干练、识大体,广受朝野肯定,宇文泰也因此对他越发依仗。



平定蜀地,是尉迟迥充分展现自己能力的高光时刻。

侯景之乱后,南梁皇室萧氏子弟不仅不齐心协力赴国难,反而争先恐后地争权夺利,这让西魏看到了夺取蜀地的机会。但在朝廷的军政会议上,大多数官员对此并不看好,搬出各种理由反对,只有尉迟迥判断眼下蜀地防御空虚,将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于是,宇文泰便把伐蜀这个重任(大功)交给了外甥。

纵观这次远征,尉迟迥表现得可谓完美:公元553年,他率领1.2万精兵经剑阁直插西南,所过之处连战连捷、毫无敌手;他约束军纪、秋毫无犯,大幅瓦解了蜀地军民的抵抗意志;夺取蜀地后,他协调得当、让吏民各安其业,大大加快了西魏吸收、整合蜀地的进程。

伐蜀之战,彻底改变了南北朝的格局,西魏的综合实力一跃成为三国(西魏、东魏、南梁)的龙头,为其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立下这样的旷世奇功,换做其他人,也许早就被以“功高震主”为由和谐了。但尉迟迥的待遇却完全相反:

他被加封大都 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连他的一个儿子也被凭空进爵为公;剑阁以南,所有的官员任命、奖惩都由他说了算,不折不扣的土皇帝。由此可见宇文氏对他有多信任。

但尉迟迥并没有居功自傲,他在蜀地“明赏罚,布恩威,绥缉新邦,经略未附”,各族人民都为其恩信所折服。后来他被征召回朝后,蜀地军民甚至为其“立碑颂德”。

宇文觉建立北周后,因伐蜀之功,提拔尉迟迥为柱国大将军、宁蜀公,赐以万户的爵邑;而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虽然大肆对先帝老臣进行清洗,但唯独对尉迟迥高看一眼,任命其为相州总管、镇守邺城。



这意味着什么?

邺城,即当初北齐的都城,也是关东地区的军政重镇、统治核心。过去数十年中,北周(西魏)与北齐(东魏)势同水火、连年征战,想要消融矛盾、弥合分歧,对主政官提出了极高要求。宇文赟之所以如此安排,除了对尉迟迥绝对放心外,也许还看中了他当初在蜀地干脆利落的完美表现。

除此之外,尉迟迥之弟尉迟勤被任命为青州总管。这样一来,整个长江以北的关东要地几乎都在尉迟兄弟的掌控之下,俩人手下能调动的兵力可至数十万。

要治理原北齐地区,自然得用齐人。因此,尉迟迥手下各级官员几乎都是原北齐政权的人员,其中,重要的长史(可视为参谋长、幕僚长)由崔达拏担任。

在太平盛世时,这种做法没什么问题,甚至称得上务实;然而,一旦到了非常时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副作用:它让尉迟迥成了关东齐地的代言人,与关中的北周贵族集团们产生了对立。



公元580年,周宣帝暴毙,杨坚掌控了年幼的周静帝,着手策划篡位大业,他首先要处理的,自然就是“位望素重”、雄踞关东的尉迟迥,于是派有着“北周第一名将”之称的韦孝宽前去替代;尉迟迥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立即在邺城扯起“匡国庇民”的大旗声讨杨坚。

对于这一局面,杨坚有所准备,他针尖对麦芒地派兵前去讨伐。当时,朝廷兵马全部出自关中地区:“坚发关中兵,将领包括韦孝宽、梁士彦、元谐、宇文忻、宇文述、崔弘度、杨素、李询等等,这些人几乎都属于关陇贵族;其中,崔弘度还跟尉迟迥是亲家:前者的妹妹,是后者的儿媳妇。

当时,除了尉迟兄弟直接管理的区域外, 荥州、申州、东楚州、 东潼州等地区也相应尉迟迥,甚至连突厥、南陈也都与其暗中联络。

这一幕很面熟,仿佛又回到了北方没统一时、北周对抗北齐/南陈的格局。



从几乎所有关陇勋贵都支持杨坚这一情况来看,他们已经对宇文皇室失去了信心,毕竟当初宇文赟是那么的荒唐、残暴;

如今,尉迟迥拥兵关东,联合突厥、陈朝,虽名为对付杨坚,但实质上已经成了关陇集团的敌人。所谓唇亡齿寒,如果关中兵败,这些勋贵也难以独善其身。

接下来,由于沁水暴涨,韦孝宽隔河与尉迟氏相持不下;随后又传出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接受尉迟迥贿赂的消息,这都一度让北周朝廷颇为担忧。但随着杨坚的亲信高颎赶到前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这充分证明,平叛诸将不大可能真的与尉迟迥勾结,顶多是沟通协调出现了问题。

在高颎的督阵下,韦孝宽等人击败尉迟迥之子尉迟惇统帅的十万大军,随后趁胜逼近邺城;尉迟父子也孤注一掷,他们集结了全部13万兵马,在城南列阵迎敌。尉迟勤也带着5万精兵赶来,其中的3000先锋骑兵已抵达邺城外。



随着双方摆好阵势,超过20万大军在邺城外的平原上展开了空前激烈的大决战,久经沙场的尉迟迥也亲自披挂上阵。

据《周书》记载,尉迟迥麾下的精锐亲兵是总数约万人的“黄龙兵”,而其中又有千名骨干来自关中,应当是他的老部下。而其他绝大多数军人,自然来自关东,也就是原北齐人。

可以这么理解:韦孝宽与尉迟迥之战,再次变成了北周与北齐军的对决。

随着战斗的推进,占据主场之利、背水一战的尉迟迥方一度占据了优势,韦孝宽等人遭受失利,阵型出现退却。不过高颎、李询、宇文忻等人随即祭出了“歪招”。

当时,面对这种数十万几倍的大规模血战,数以万计的邺城百姓被吸引在一旁观看。高颎等人灵机一动,他们调集人马对这些看热闹的群众发动了冲击。

寻常老百姓哪见过这种架势?“观者皆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这些老百姓扭头往城里逃命,哭喊哀嚎、声音惊天动地,尉迟迥一方军心大乱、阵型被冲散,周军随即发动全线猛攻,局势已成定局。



最终,陷入绝境的尉迟迥当着崔弘度的面自杀,首级被崔弘度之弟崔弘升获取;那些跟随尉迟迥退入内城防守的军人,一律被韦孝宽坑杀。

随着尉迟迥兵败身死,其他反对杨坚的力量随即溃散,北周被取代已成定局,当初宇文泰安排的“护国外甥”,终究没能改变历史的发展。

假如没有那些围观的邺城百姓干扰,尉迟迥是否会获胜?基本上没这种可能,相对于体系成熟、稳固的关中军政集团,“客居”关东的尉迟迥,并不具备与之扳手腕的能力。

点赞5、金华市 网友:燕尾服

隋文帝杨坚因其建立隋朝、统一中国和开创"开皇之治"而被后人所推崇,他在位期间设置了被后世所沿用的"三省六部制",并轻徭薄役、修订法律,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杰出的贡献。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忘记了杨坚的称帝并不是通过正当的手段取得的。

杨坚出自关中地区的名门望族弘农杨氏,北周宣帝宇文赟继位后,他被封为上柱国、大司马,地位尊崇。宣帝沉迷酒色,大权尽数落到杨坚手上,宣帝病逝后,杨坚清楚朝中反对势力,逼迫静帝禅让,这才得以建立隋朝。

在众多反对势力中,尉迟迥拥兵数十万,将领能征善战,却在起义后两个月就全军覆没,这是为什么呢?

北魏熙平元年(516),尉迟迥出生在北魏孝文帝迁都前的故都代郡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一带,据《周书》记载:"其先,魏之别种,号尉迟部,因而姓焉。"如此说来,尉迟迥算是和北魏皇族拓跋氏有些关系,从他的表字"薄居罗"也看得出他鲜卑人的身份。

尉迟迥的父亲尉迟俟兜娶了边关守将宇文泰的姐姐为妻,生下尉迟迥和其弟尉迟纲。日后宇文泰作为北周的奠基者,被其子宇文觉追尊为太祖,尉迟迥也就成为了皇亲国戚。

据《北史》记载:"迥少聪敏,美容仪。及长,有大志,好施爱士。"由于出众的容貌和才能,他得以娶西魏文帝的爱女金明公主为妻,被封为驸马都尉、西都侯。

尉迟迥又常常跟随作为西魏重要将领的舅舅宇文泰征战,积累了不少战功。史书评价道:"迥通敏有干能,虽任兼文武,颇允时望。"说的是,尉迟迥聪敏能干、文武双全的尉迟迥深受时人的赞美。从大统十一年(545)起,他就历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领军将军等职,大统十六年时,年仅三十四岁的尉迟迥就被封为大将军。

不久,南方的梁朝发生了"侯景之乱"。权臣侯景发动叛乱,诛杀了梁武帝、简文帝,并自己建立了汉国。一时间,南方一片大乱。新君梁元帝的弟弟萧纪又在蜀地自立,并率军沿江而下攻打江陵。无奈之下,梁元帝只好向西魏请求援军。

执掌西魏大权的宇文泰召集众将,许多人心存疑虑。只有尉迟迥认为,萧纪向东攻打梁地,蜀地的防守必然空虚,应当发兵攻打。尉迟迥之言正合宇文泰之意,于是他被任命为伐蜀主将。

尉迟迥提出了"以精甲锐骑,星夜袭之。平路则倍道兼行,险途则缓兵渐进,出其不意,冲其腹心"的计策,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平定蜀地后,尉迟迥"明赏罚,布恩威,绥缉新邦,经略未附",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孝闵帝元年(557),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建立北周,尉迟迥不但与皇帝有着亲戚关系,还立有赫赫战功,于是被升任为柱国大将军、宁蜀公。

两年后,尉迟迥被改封为蜀国公,食邑达到了一万户。此外还"除秦州总管、秦渭等十四州诸军事、陇右大都督。"三年后,尉迟迥"迁太保、太傅。建德初,拜太师,寻加上柱国。"宣帝即位,"以迥为大右弼,转大前疑,出为相州总管。"

在当时,尉迟迥的地位在朝野中几乎无人能敌,除了杨坚。

大象二年(580),宣帝病重,杨坚令人伪造诏书,从而得以总揽朝野内外的军政大事,而镇守相州、德高望重的重臣尉迟迥成为了他夺取皇权的最大威胁。宣帝去世后,杨坚便以埋葬先帝为名召尉迟迥,并派人取代他的总管之位。

明白杨坚阴谋篡位的尉迟迥拒不受命,并号召自己的部下,宣布讨伐杨坚。尉迟迥凭借自己的名望,引得多地刺史起兵响应,他又向北联系突厥,向南联结陈国,集结起数十万兵马。面对尉迟迥的大军,杨坚派韦孝宽为元帅平乱。

韦孝宽与尉迟迥之子尉迟惇隔着沁水对峙,尉迟惇想等到韦孝宽渡河时进攻,便先行撤退,谁知却被趁机攻打,大败而退。年迈的尉迟迥亲自披挂上阵与韦孝宽对阵,取得胜利,不过高颎、李询却攻击围观的百姓,百姓的骚乱影响了尉迟迥的阵势。韦孝宽趁势领军冲杀,尉迟军再度失利。

尉迟迥领军退守北城,被重重围困,无奈自杀。尉迟惇等人逃亡被捕,起义的部众在一个多月后被尽数处死。史载:“迥自起兵至败,六十八日。”

尉迟迥虽然才能出众、兵多将广。但自身已经年老,委派的尉迟惇指挥不利,寻求的援军又迟迟没有赶到,再加上战略失当、运气不佳,最终导致了义军的失败。

点赞6、德州市 网友:小矜持〆

尉迟迥的叛乱发生于南北朝后期,当时的北周北周宣帝驾崩,太子年幼,杨坚是皇后的父亲,在朝中有较大的声望,入朝辅政,一并接管了朝廷一切军政大权。当时尉迟迥在相州大总管任上,他不满杨坚的专权,觉得杨坚要谋国篡位,于是乎起兵反叛,史称尉迟迥之乱。

公元580年杨坚当上了大冢宰取得了北周军权,他怕前朝的老臣反对他就派出亲信去替换各州长官的职位,其中尉迟迥相州总管的职位也被拿掉了。尉迟迥此人聪慧,知道杨坚不会放过他,就趁势起兵造反。

尉迟迥起兵后北周朝廷用韦孝宽为帅带兵进讨。韦孝宽军进至武陟初与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拒战打垮了尉迟惇部。

武陟之战后行军元帅韦孝宽率六总管军趁胜追击尉迟惇溃军,迅速逼近相州(治所于邺城)尉迟迥以精兵三千埋伏于相州以南之野马岗,遭孝宽部下宇文忻率五百突骑歼灭之。尉迟迥又在草桥(邺城以南)部署兵力阻击周军,亦被宇文忻击败。周军于8月16日近抵邺城近郊。尉迟迥集结兵力十三万于邺城南号黄龙军准备同韦孝宽决战。孝宽当即发起攻击,尉迟迥不顾自己年老,仍亲披甲胄上阵迎敌,士卒感奋拼死力战,孝宽军受挫,被迫后退。时宇文忻见邺城百姓数万人观战,旋与监军高颎、长史李询商定攻击观战之百姓,造成混乱再趁势冲击。

观战百姓被射纷纷逃避,呼声震天,宇文忻趁机大呼:贼败矣!孝宽军士气复振,趁乱进击,尉迟军大败余部退回城中,韦孝宽率军攻城,李询与将军贺娄子干率众登城,城破,尉迟迥被迫自杀。尉迟惇、尉迟勤等溃围逃走被大将军郭衍带数千精骑于途中擒获,至此,尉迟迥举兵只68日即败亡。

此役尉迟迥的速亡在于其守军末能同尉迟勤所部五万援军会合,韦孝宽至邺城当日即发动攻击,在攻战失利时运用策略先射观战者,言敌已败,造成战场环境混乱,以乱中进击,继而乘胜攻城,迫使尉迟迥自裁。兵法:一鼓作气,兵不厌诈都在此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点赞7、晋中市 网友:寂念流年

尉迟迥,东征西战灭国陷城,堪称一代豪强、在世名将,只可惜兴不义之兵,逆势而行,他的灭亡是显而易见的

大体有三个原因

一,周武帝灭佛

周武帝宇文邕,是个强势有为帝王,谥号带武的帝王,都不算怎么太差,至少自家意志都能贯彻执行。他那一辈子除了带领他家的大周王朝灭了死对头北齐外,还下了两个不凡的诏书

第一个是公元574年,下令: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这条旨意,坏处先不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毕竟佛道诸子不事生产,不事劳作,还占有大量耕地,吸收金银铜铁人力物力,广筑寺庙,蛀虫一般。这条命令一下,北周王朝有了更多的可战之兵员、可用之劳力,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北周凭此灭掉了北齐,史书记载: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

第二是是公元577年,尝到甜头的周武帝,灭掉齐国之后,在齐国继续推行此灭佛政策。据说,当时捣毁寺庙四万余座,强制还俗僧尼三百多万,占北地人口的十分之一还多的。当时天下还有个南陈尚未统一,宇文邕打算整合北地人力物力,吊民伐罪,一举统一南北

可惜,578年,只有36岁的宇文邕病逝

没有宇文邕的压制,这三百多万的僧尼,会不会重新复起呢?假如搞点事,这么大的基数,啥事干不了呢?对吧

二,周宣帝奇葩

人都说父亲英雄儿好汉,可这个周宣帝宇文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虎父犬子。宇文邕有多厉害,这个宇文赟就有多渣。平稳发展时期,大周朝确实能让继任者败坏一下,也不会怎么伤筋动骨。可宇文邕灭佛并国,留下的是一个火药桶啊

假如宇文赟是个守成之君,有宇文邕留下的底子,延续几十年国祚,问题也不大,矛盾一步步解决嘛;假如宇文赟是个陵夷之君,凭借宇文邕的余威,内部反对派也不敢早早炸毛;可这宇文赟偏偏是个最坏的乱亡之君……

父亲出殡路上,宇文赟收了父亲的留下的妻妾;宗族参拜时,宇文赟强了自家的小婶娘;大臣觐见规劝时,宇文赟创了天杖刑伐,满朝大臣鲜有没挨过打的,一次一百二十下呢,死伤可谓惨重……

玩残了,自己二十而终。弄个娃娃继位善后

大周王朝,谁也救不了啦

史书点评:穷南山之简,未足书其过;尽东观之笔,不能记其罪

三,杨坚政策

集团首脑把北周玩残了,宇文家的名声坏了,换个主事人,也就理所当然。作为宇文邕的亲家,同为董事会成员的杨坚,获得其他董事会成员认可,力挽狂澜,当仁不让

宇文赟死后,侍臣假传圣旨,任命杨坚为大宰辅,统领朝纲。杨坚执政,下了三条命令

第一,结束北周鲜卑化政策,以往鲜卑赐姓全部改回原姓。比如叫了几十年的普六茹坚,改回了杨坚,叫了了几十年的大野虎改回了李氏,拓跋家也改回了元姓……

第二,结束宇文邕执行的灭佛政策。下令督造佛像、修复毁弃寺庙,迎众僧归院,以佛教传播作为统治方针,后期隋唐可谓佛家大成之朝

第三,哄骗宇文五王回京,离开藩地的王爷,也就成了咸鱼,任人拿捏。而没有王爷的藩地,也是群龙无首

……

在这种背景下的起兵,或者叫起义,尉迟迥就算强行集合了三十万兵马,又有何用?天下虽大,无人响应……那三十万兵马,有多少是以前的和尚?有多少是政敌属下?这些人会听尉迟迥的么?

尉迟迥速败,成就韦孝宽,理所当然

点赞8、铜仁市 网友:荒唐后生

北周末年,公元581年,尉迟迥针对杨坚发动叛乱。尉迟迥所辖的各州和侄子尉迟勤以及各州刺史纷纷响应,拥兵数十万以叛杨坚。可惜仅仅短兵相接68天,尉迟迥就兵败自杀。

尉迟迥是鲜卑人,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北周的皇亲国戚。他随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立下战功。后来加官进爵,在大统十六年任大将军。在宣帝宇文贇时期,尉迟迥出任相州总管。

等到宣帝宇文贇死了以后,杨坚辅佐幼主宇文衍,把持朝政。这时杨坚已经开始做篡位的准备,由于忌惮尉迟迥皇亲国戚的身份和相州总管的实力,所以杨坚派尉迟迥的儿子去相州,借宣帝宇文贇会葬的名义要求尉迟迥回朝。

尉迟迥以:“杨坚借后父之势,挟幼主以作威福, 不臣之迹 ,暴于行路 。吾与国舅甥 ,任兼将相 ;先帝处吾于此, 本欲寄以安危。今欲与卿等纠合义勇,以匡国庇民 。”

尉迟迥说杨坚挟幼主以威福,不臣之心,路人皆知。他身为国舅身兼相州总管,今天就集结义勇之士,消灭逆臣贼子。尉迟迥说的确实没错,因为杨坚在第二年就称帝了。

杨坚之所以能战胜尉迟迥的原因有两点:

  • 一、尉迟迥没有可用将才,不足以堪大任,尤其是朝廷将相脱离北周而依附杨坚就更加明显了。
  • 二、不得民心,河北相州和南部其他州县, 虽然在尉迟迥的控制下 ,但是并没有替他拼命抵抗,他们随形势变化而转变 ,尉迟迥自杀后,他们也就投向了杨坚 。

“迥素习军旅 ,老犹被甲临阵 。其麾下皆关中人, 为之力战 ,孝宽等军不利而却。邺中士民观者数万人 ,行军总管宇文忻曰:“事急矣 ! 吾当以诡道破之 。”乃先射观者 ,观者皆走, 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复振 ,因其扰而乘之。迥军大败, 走保邺城 。

这些古代的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大,竟然跑去观看军队打仗,结果被杨坚军队射杀,百姓惊慌失措中冲破了尉迟迥的军阵,尉迟迥遂大败。

点赞9、岑溪市 网友:涱栢樰络

我就纳了闷了!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王朝,为啥如此顺利?简直比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时,还要舒坦。

难道北周就没有一个有血性的宗室和忠臣,起来反抗一下吗?哪怕是象征性的反抗也没有吗?当然是有的!

这个人就是尉迟迥。

尉迟迥何许人也?他至少有4重身份:

  1. 第一,尉迟迥是宇文泰的亲外甥,宇文泰是北周的奠基人。
  2. 第二,尉迟迥是西魏驸马,他娶了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女儿金明公主为妻。
  3. 第三,尉迟迥是北周老国丈,他的孙女尉迟炽繁,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
  4. 第四,尉迟迥是北周柱国大将军、相州总管、蜀国公。

从这4重身份来看,尉迟迥和西魏、北周的关系,那是千丝万缕,无法分割的。尤其是和北周宇文家族的关系,更是血脉相连,亲上加亲。

因此当杨坚对宇文家动手的时候,尉迟迥当然不能置身事外。纵然那时候尉迟迥已经年迈,可他还是打算试一试。


一、杨坚太鸡贼了,不给北周宗室们反扑的机会。

咱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北周的历史。

  1. 首先,宇文泰和高欢,将北魏一分为二。宇文泰占据关陇,建立西魏政权。高欢占据北魏其他地盘,建立东魏政权。
  2. 其次,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拥护宇文泰的嫡子宇文觉篡位登基,建立了北周政权。宇文觉就是北周开国之君,他老爹宇文泰没看到这一天。
  3. 再者,宇文觉被宇文护废杀,宇文护改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为帝。没多久,宇文护又把宇文毓给毒杀了。这么一来宇文护掌权17年之久。
  4. 此后,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继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很猛,灭了高家的北齐,统一了北方。可惜天不假年,36岁就驾崩了。
  5. 随后,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继位,他就是北周宣帝。这位老兄吃喝玩乐,在位1年就去世了,年仅22岁。
  6. 最后,宇文赟的大位,落在了他儿子宇文阐的手里。当时宇文阐才7岁,什么都要依靠名义上的外公杨坚,因此杨坚在2年后,轻而易举夺取了江山。

那么问题来了,杨坚为何是宇文阐名义上的外公呢?这就要从会玩的宇文赟说起了!宇文赟本来娶了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为妻,等他登基以后,杨丽华自然也就成了皇后。


可后来宇文赟看杨坚是越来越不爽了,所以为了遏制老杨家的发展,宇文赟索性又立了几个皇后,她们分别是:

天元帝后朱满月(宇文阐生母)、天中皇后陈月仪、天左皇后尉迟炽繁(尉迟迥的孙女)、天右皇后元乐尚。

再加上天元皇后杨丽华,这么一来宇文赟就有了5个皇后了。但不管怎么说,杨丽华毕竟是第一个皇后,所以依旧是宇文阐的嫡母。

因此当宇文赟去世以后,杨坚便以国丈的身份执政,杨丽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太后。娘家没人的朱满月,虽然是皇帝的生母,也只能吃哑巴亏。


掌权以后的杨坚,担心北周宗室们反扑,他做了一件鸡贼的事情。

当时北周宗室在地方的实力比较强劲,尤其是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人,手握兵权,不可小觑。

因此杨坚以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将要出嫁突厥为理由,将这几位王爷全都骗到了京城。结果兵不血刃,就把宗室力量给摆平了,你说杨坚厉害不?


二、尉迟迥手握数十万雄兵,为何2个月就崩了?

北周宗室算是彻底完犊子了,接下来就要看尉迟迥的表演了!

杨坚当时还打算让尉迟迥到朝中做官,改用韦孝宽为相州总管。实际上就是为了剥夺尉迟迥手里的兵权。毕竟这家伙和北周宗室的关系太亲密了。

尉迟迥当时已经65岁了,身经百战,见识过西魏的灭亡,北周的崛起,宇文护的专权,他什么没见过?杨坚的小九九,尉迟迥一眼就识破了,因此他选择起兵勤王。

那么尉迟迥当时的实力有多强呢?

  1. 第一,尉迟迥手里本身就有10万雄兵,这是他自己的兵马,一个个义愤填膺,要跟着老大建功立业。
  2. 第二,尉迟迥的侄子青州总管尉迟勤也宣布跟随尉迟迥。这么一来又多了几万人马。
  3. 第三,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等人,也宣布支持尉迟迥。
  4. 第四,尉迟迥与北齐高宝宁余部、突厥、南陈等联络,与这些集团建立联盟关系,甚至不惜割地求支援。

由此可见,说尉迟迥手握数十万雄兵,这一点儿也不夸张。尤其是他本部以及侄子的兵马,共计十多万人,绝对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所以说,为啥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仅仅68天就败了呢?其实主要就是吃瓜群众惹的祸!

尉迟迥大军早先打了不少胜仗,尤其是让号称“韦神”的韦孝宽,在邺城脚下颜面扫地。这时候邺城之上的百姓们纷纷拿出了爆米花,挤上城楼去看韦孝宽的笑话。

那时候能看“韦神”的笑话,简直比看联欢晚会要欢乐多。这帮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结果韦孝宽派人专门射杀那些看笑话的吃瓜群众。

这一射不要紧,城楼上立马就乱了,各种踩踏事件纷纷爆发,吃瓜群众们这才意识到要保住自己的小命。

就在这生死关头,韦孝宽这边的人开始大喊:贼兵败了!

好家伙,尉迟迥在邺城内的军队以为出了大事,立刻大乱,连锁反应就这么爆发了。城内10多万大军乱成一锅粥,最终韦孝宽人马冲入城中,大势已去的尉迟迥,只好选择了自尽。群龙无首的尉迟迥大军,自然不是杨坚的对手了。

由此可见,吃瓜群众的破坏力还是相当大的,居然扭转了历史走向。


总结:尉迟迥失败的一点思考。

尉迟迥之所以败得如此快,难道真的是因为一场意外的踩踏事件吗?恐怕真相没那么简单。这或许可以延伸至尉迟迥的军心不稳。为啥不稳呢?

  1. 首先,尉迟迥出师无名。还真是这样,虽然明眼人都知道杨坚要篡位,可大多数人都是“瞎子”,皇帝和杨坚在一起,究竟谁是反贼,谁是正义之师,难道还不好判断吗?
  2. 其次,尉迟迥作战毫无章法。看似数十万大军,规模宏大,可实际上去看,这几部分力量,都分散在各地,尉迟迥没有把这些力量集中起来。
  3. 再者,尉迟迥年纪太大了,他手底下又没有身经百战的将才。反观杨坚手底下那些人才,实在是多到令人发指。毕竟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显然优秀的将领更重要。

由此可见,尉迟迥在短短68天之内,就败光了数十万大军,一点儿也不冤枉。毕竟,历史从不为所谓的正义说话,只为成功者正名。

参考资料:《隋书》、《周书》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