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超市购物几百元,购物袋2毛嫌贵不买”“网购100元包邮,买!90元商品+10元邮费,不买”“18元奶茶想喝就喝,15块一个月的视频会员账号求了十几位朋友借”“餐厅2块钱一包的纸巾嫌贵,自己随身携带,但吃饭已经花了一百多块”“共享单车明明骑着老费劲了,还是舍不得花打的士的钱”……
我前几天请一个朋友吃饭,因为他失恋了说想吃点好的。我点了龙虾鲍鱼等硬菜,还点了一瓶好酒,花费2200多块。结束后,他心情好多了,也有点喝高了,非要自己回家,问我借200元,打的,顺便买点吃的,要宅几天,消化消化,不要让我打搅他。
过了几天,他消化完了,出山了,又找我玩。顺嘴说,感谢那天你安慰我,对了,是不是借你200块,那天喝高了。我说,是,你借我200块。他边假装掏手机边说,还用还吗?我说,你说呢?他说,我请你吃涮锅去(意思是请我吃200元的涮锅就当还钱了)。我说,我可以请你吃2000元的饭,但你借我的200块钱必须还。他用手机转给我200块钱,说,今晚我还有事,下次再请你吃饭。
说完,他头都不回地走了。我打开手机,想拉黑他。结果,他抢先一步拉黑我了。
正如上面我遇到的例子:我可以请你吃2000元的饭,但你欠我的200元必须还。一码归一码,事事弄清楚。一千元可以买,十块钱必须省,这类消费观和价值观,难道不应该值得提倡吗?
【一】国人喜欢中庸之道,遇到事情,稀里糊涂、嘻嘻哈哈、云山雾罩、你好我好,各种暗示、打太极,就不喜欢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爽爽做人。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这样,就喜欢一码归一码,一事归一事,别打马虎眼,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就不是我的。
【二】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就接受了比较文明的教育,比较遵守规矩,也遵守公德。这是好事啊。比如,爷爷领着孙子闯红灯,孙子肯定拉着爷爷的手不让过。奶奶随手扔掉香蕉皮,孙女可以屁颠屁颠跑过去捡起来。这一茬年轻人,在遵守规矩和社会公德方面,比上一代人强多了。
【三】年轻人崇尚自我,继续叛逆,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愿意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这是我的个人行为。该省的省,不该省的不省。别人管得着吗?你越是要管,我越是不理你。你再叨叨,我抽你大嘴巴子。
【四】延伸到职场,年轻人更加崇尚契约精神,反对画大饼就是这样的体现。我干多少活,老板就要付多少钱,少给我灌鸡汤画大饼,咱们一码归一码,我是来打工挣钱的,不是来做梦的。可是,大多数老板拎不清,选择性执行契约精神,单方面要求员工讲奉献讲契约,不提公司首先要对员工讲契约。
从这个意义上讲,年轻人这种消费奇观,并不奇怪。如果你觉得奇怪,反而是落后时代了。清清爽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该花的花,该省的省,一码归一码,我的消费我做主,难道不好吗?
省小钱,积少成多变大钱,生存之道往复循环,集中力量,用大钱办想要办的大事。
当代不少年轻人的消费观如此,才是符合客观经济条件的消费理念。老一辈人们的消费观,何尝不是如此呢?
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并重,才不至于盲目无计划跟风消费,举债买、买、买,捉襟见肘,进入生活拮据的恶性循环怪圈之中。
当今社会,人们虽然不会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境,可是,遇到较大的硬性支出,两手空空,又怎么应对呢?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小不忍则乱大谋。不拘小节,大大咧咧,寅吃卯粮,超前消费,只图一时快活,不是好的生活方式。
长此以往,形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积习难改,后患无穷。有备无患,居安思危,才能过上安生舒心的好日子。
(网络图片,原创回答)
这样的消费观很好,很正,不装,不拿,活得坦坦荡荡,有啥不好呢?
【01】超市购物几百,购物袋2毛嫌贵
超市购物,按照标价,明码实价,不能砍价,自己想买啥就买啥,选好商品集中结算。可能一次购物总价都是二三百,这很正常。但是超市门口不舍得买二三毛钱的购物袋。有的人会说,这是小气的表现。真的是这样吗?
恰恰相反,反映了他们很真,不装,不做作,不需要的东西,我当然不买。比如自带了购物袋,省钱又环保,还给国家环保事业做了贡献。少用一次性物品,自带购物袋,这是国家层面都在号召的节约精神,你说人家错在哪里呢?
难道非要买几个垃圾袋,回家后转身就扔到垃圾桶,还高喊一句:LZ差钱!这样的消费观你才喜欢?
【02】网购100元包邮,但是90元商品+10邮费,却很不爽
这种情况,实际上与第一种情况类似。说明年轻人也是精打细算过日子,同样是100元,100元包邮的,是买了价值100元的商品,而后者只买了90元的商品,你说哪个划算呢?
年轻人铺张浪费,你们会说,一代不如一代;年轻人精打细算过日子,你们又说,这消费观太奇葩!
这届年轻人也真不容易!
【03】同样的,买奶茶,不买视频账号;不舍得买纸巾,不舍得打车而选择共享单车,其实也是一样的消费观。
年轻人知道哪些地方该花钱,哪些地方要省钱,并不是如同一些人说的那样,好逸恶劳,只知道贪图享受。
实际上,国人有一部分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五六十岁的那一代人,比较好面子。比如请客吃饭,有时穷大方,到了饭店也不问价,先点一通,一到结账,看账单才心疼得要命!
实际上,他们并不是不知道省,而是好面子,不好意思当着客人、朋友的面问,这一点不怪上一代,而是当时的大环境大家都如此。
而现在的年轻人,主张透明消费,提前了解,能消费就消费,超出能力就不消费,或者这边消费高了,其他地方自己就省下来,这有什么不好呢?
总比当面嘻嘻哈哈,和稀泥,你好我好,背后自己暗地神伤,甚至破口大骂的好!
理想消费,透明消费,不打太极,不玩虚的,这不好吗?
不只是年轻人这样啊,老人、中年人如此的那也是相当的多啊!
经过这些年的消费观念转变,人们已经不再是一味的省、省、省。
该花的钱,一分不省,不该花的钱,一厘不浪费,这种消费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能用2元解决的,为啥要花2.5元?
如果你在社区开过便利店,你会发现,这样的便利店与大马路上同样的店的销售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你的快消品会比他们卖得少很多,因为你在社区里面,顾客到你这儿来,不是来买水喝的,因为家就在附近,回家就能解决的,为啥要在你这儿花掉2元?如果是走在大马路上,那口渴要喝水,他一定是毫不犹豫。他认为该花的钱,一分不省,如为了孩子,这是国人公认不能省的钱,补习班、兴趣班、穿衣、零食,用在孩子身上的,基本上都是不能省的。
再比如买房子,现在的房价,一个人打工一辈子,钱全都在上面了,为此缩衣节食也要花的,那是占了大多数人,不分老青。
这应该算是消费观念的一种成熟吧,我们且不管最后结果的对与错。
还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是大老板,收入不低,资产不少,花钱如流水,买房买车,眼不带眨的,投资生意,千万元,上亿的资金一笔就划拉出去。可他去菜市场买菜,同样会货比三家,同样的东西哪里便宜哪里贵,门清。在餐馆吃饭,他打包比老百姓打得还要干净,滴水不漏,普通百姓还嫌汤汤水水麻烦呢。
这些都是消费观念转变带来的!
价格背逆价值
一万元买台汽车和一百元买个苹果,哪个贵呢?
开百万奔驰、住豪华别墅的人,就应该丢弃剩饭剩菜咯,因为金额相差巨大呀。
只考虑付出的金额,不考虑商品的价值,这种比对不科学。
在干涸的沙漠里,一瓶矿泉水有可能换取你所有的钱财。为什么?需求!
商场里设置两毛钱的购物袋,本意是为了环保,是政策要求的。再说,那两毛钱的袋子到别处也许不需要一毛钱就能买到,批发也许就两分钱。年轻人傻呀?他清楚这价格背离价值的距离,他不愿意出这两毛钱是不愿意当冤大头,不想感觉自己像个傻子。这不也正好更符合保护环境的要求吗?
餐巾纸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两毛钱批发来的纸巾你算人家两块,利润远超“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的额度了,年轻人心里敞亮的很。吃一顿饭消费上千,不会在意两块的纸巾钱,商家正是利用这一心态赚取餐纸费的暴利。
不爱慕虚荣、讲究排场,我为能自己随身带餐纸的年轻人点个大大的赞!
还有十八元奶茶、十五元会费、骑共享单车这些举动,这里有个共同的特点——不花冤枉钱!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持家是中国人的美德!
俭,不是要你虐待自己,而是不要铺张、不要奢华。该花钱的地方、该花钱的时候,不舍得花叫吝啬;不该花的钱、可以不花的钱,挥金如土那叫奢侈、显摆。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感受到有部分年轻人有节俭的意识,很是欣慰!
人活着的目的是让自己开心。年轻人更懂得照顾自己的心情和精神,自己喜欢的再贵都买。不喜欢,或者不是刚需的东西,消费起来就会斟酌再三。这恰恰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一点。在生活中取悦自己,或用少量的钱去买别人的时间,增加自己的时间成本,这是聪明之举,值得学习!
这种消费方式我比较认可的,该花的再贵就必须要花,能节约的哪怕一毛都不会去浪费。
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神奇的消费观,1000元的东西可以买,十块钱的东西不能买,十块钱的会员必须借,抱歉呀我也是其中之一
人活着的目的是让自己开心。年轻人更懂得照顾自己的心情和精神,自己喜欢的再贵都买。不喜欢,或者不是刚需的东西,消费起来就会斟酌再三。这恰恰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一点。在生活中取悦自己,或用少量的钱去买别人的时间,增加自己的时间成本,这是聪明之举,值得学习!
这个观念没有对错,首先看什么情况下,钱必须花的时候必须得花,该省的时候就得省,哪怕是10块钱,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是含着金钥匙,毕竟生活还要继续,过日子需要精打细算。现在这种情况你觉得不省钱行吗?
啃着馒头去蹦迪,该省的省该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