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冷兵器战争中,双方动辄几十万大军,真实性有多大?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5关键词:战争

冷兵器战争中,双方动辄几十万大军,真实性有多大?

点赞1、日喀则市 网友:堕落訷話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755条回答。

其实,真正的几十万大军参战,在古代也是比较少的。

中国古代几十万大军的碰撞,主要是战国时期。

秦灭六国时,对方兵力为韩国10万人,赵国50万人,楚国40万人,魏国10万人,燕国10万人,齐国30万人。

而秦军兵力一般都大于敌人,比如攻打楚国就用了60万,倾全国之力。

在战国以后,中国战场出现几十万人大战,就不太多了,当然也不是没有。


比如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总兵力实际上只有11万人,曹操只有4万人。

赤壁之战,曹操集中了20多万军队,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刘表荆州部队,并不可靠。曹操自己的部队大约十八九万人,其中只有六七万是骨干青州兵。

而东吴则有5万人,其中直接参战的为3万。刘备大约有2万人。


可见,赤壁之战的规模已经是空前的,双方总兵力不超过30万人。



随后的时代中,几十万规模的战役就越来越少。

比如著名的野狐岭大战,这是决定金国和蒙古人命运的战略决战。

金国拿出了30万军队,而蒙古人也倾全国之力拿出了10万。

最终结果是金国惨败,损失了20万,余部溃散。



除此以外,很少有这种规模的作战了。

明代无论是萨尔浒战役、松锦战役,明军不过十多万人,也是用尽全力了。

到了清代,这种情况就更少了。

太平军时代,第一次江南大营战役中,双方也是竭尽全力。

但清军不过15万人,而太平军几乎能上的男人都上了,也不过10万军队。

此战,以清军溃败而告终,但然后收拢了5万残兵败将。


为什么作战兵力会越来越少呢?

主要还是军事科技和军事战术发展的结果。

在秦灭六国时期,军事科技极为落后。当时武器是青铜器,而青铜的韧度不好,所以铸造的兵器不能太长。

比如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只有0.5米的长度。而勾践剑是国宝级的剑,尚且如此,其他的武器也就可想而知。



在今天看来,就算西瓜刀也可以长达半米,那么勾践剑单挑未必能够打赢西瓜刀。

这还打什么仗?

而当时骑兵也没有马镫,只能在马匹上射箭,一旦肉搏就很容易坠马导致死伤。

所以,骑兵只是侦察、骚扰的作用,各国还是依靠华而不实的战车。

就是因为军事技术太落后,所以对于军队的数量非常依赖。

10万人在当年装备再好,遇到20万人甚至15万,也是必败无疑的。

那个低技术时代,一旦开战就要倾全国之力,能用的男人都要上战场。



时代不同了,军队并不是多多益善。

如果小规模的精兵,拥有战斗力和组织、战术的绝对优势,可以击败数百敌人。

就拿上面的野狐岭大战来说,蒙古人只有10万,金军则有30万。

按照战国的标准,蒙古人显然必败。

然而,蒙古人则出色发挥了战斗力和战术的优势。

蒙古人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利用金军各部相距较远的有利时机,迅速猛攻。

蒙古集中10万大军,连续作战三次,对手都是金军10多万规模的军队。

双方战斗力差距明显,加上蒙古人战术得法,士气高昂,三战都以金军迅速溃败而告终。

最终金军伤亡20多万人告终,30万大军死的死,散得散,主帅完颜承裕只身逃走。

这说明,兵力的优势并不见得能够转换为胜利。



另外,兵力众多的后遗症,就是后勤压力太大。

以秦军消灭楚国为例,60万大军每天至少耗费60万斤粮食。这还不是简简单单地运到某地就了事,还要跟随军队源源不断的供给。

秦军表面上有60万,实际上负责后勤运输和保护后勤部队的就有约20万人。

这种打仗很危险,一旦粮食补给断绝,大军就会不战自溃。

而且部队数量越多,死得就越快。

长平之战中,40万赵军之所以崩溃,就是粮草断绝,连死尸都吃光了,最终只能投降。

点赞2、青州 网友:乱世*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中原的人口也不过千万人左右,可打起仗来,都是几十万的大场面,例如蓝田之战秦军20万楚军30万,长平之战秦军60万赵军45万,秦灭楚之战秦军60万。到了明清的时候,全国的人口有五六千万,一场仗最多也就十多万人。人口越来越多,战争的规模却越来越小,主要是有这几个原因。

一、军制的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军制,兵农不分,兵就是农,农就是兵。例如长平之战中,秦昭襄王将河内郡15岁以上男人全部征调从军,后来,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为抓壮丁。

因为不是职业军人,大多数充军的平民主要负责辎重运输和各种劳役,简单的说,就是在兵农不分的早期军制下,如春秋战国时期,出战人数的统计口径是包括所有成员的的,其中含仆从、劳役等等非战兵成员。战斗成员和非战斗成员的比例打开三七开,即十万大军中,真正参与战斗的只有三万。

唐朝之后,募兵制成熟,职业军人成为战争的主力,统计口径才转变为直接参加战斗的战兵和部分辅兵,而将仆从和劳役划了出去,从表面上看,战争的规模确实“小了”。

二,纸面与实际的差距

战前动员是战争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比如皇帝下诏书,要出兵五十万,但这五十万不是今天下诏书,明天就能出发的,先要将诏书下发的各州郡,各州郡再从民间征兵,这期间还要补充粮草军械,全部准备好后,再讲各州郡征调的士兵集结起来,最后才能出兵。拿着一个过程需要多久呢,《汉书·王莽传》记载:“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所以很多情况下,实际参战的兵力远远达不到预期。

比如在昆阳之战中,王莽4月下诏征发42万大军,5月从洛阳出发,6月与刘秀在昆阳大战,这前后不过两三个月,哪有时间征集42万大军,所以最有可能的是,王邑先带着洛阳的现有军队先出发,其他州郡的军队征集完毕后再出发,42万大军是分批次出发的,《后汉书》中就记载:“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

另外还有淝水之战,苻坚下诏,全国“十丁遣一兵”,征发112万大军,苻融、慕容垂为前锋,领兵25万先行出发,苻坚率60万步卒和27万骑兵紧跟其后。淝水之战爆发时,苻坚的87万大军还在项城,正在参与战斗的只有苻融的25万前锋。

三,史料的丰富程度

年代越近,史料越丰富,关于战争中参战兵力的记载也就越详实。比如春秋战争时期的战争,我们只能从《史记》《左传》等几部少数史记中寻找线索,但到了明清时期,除了官方史书外,还有大量的个人编纂的史书留存,其中不少作者还是当事人,各方佐证之下,基本能搞清楚战争的实际参战人数。

点赞3、通辽市 网友:不抽烟い

没毛病,几十万大军的情况非常多,比比皆是。

比如秦与赵国的长平之战,秦军50万大军与赵国45万大军对抗。

此战赵国几乎菁华尽出,秦国也非常用力,秦昭王亲自在国内征兵,把全国满十五的壮丁全部派往长平,一边运输粮食,一边拦截赵军。

此战秦军以过半损失,将赵军消灭殆尽,其中40万降卒为秦将白起坑杀(一说20万)。

秦末的巨鹿之战,项羽率5万楚军北上打救赵国,先是打跑了章邯的20万部队,然后又来了个“破釜沉舟”,先王离的20万秦军击垮,又与赵军一同将其全歼。这成为西楚霸王的“封神”之战。

后来章邯眼见敌不过项羽,便率军投降,然而项羽放心不下这些秦军,将20万人全部坑杀。

楚汉争霸时,刘邦拉了诸侯等56万大军进攻项羽的老巢彭城,遭遇项羽3万楚军的奋力抵挡,最后56万乌合之众反被项羽击溃,歼敌数十万,汉军的尸体把河流都填满了。

汉朝建立后,依然面对着数十万人的大场面,而且这个危机还来源自游牧民族。

汉高祖6年,匈奴单于冒顿率10万骑兵围攻马邑(山西朔州),韩王信(不是淮阴候韩信,是韩国贵族后裔)打不过,便只能对匈奴求和,后更是当了汉奸,对匈奴献城归降,一同打下了太原。

于是刘邦在次年率32万大军和陈平、周勃、樊哙、夏侯婴等将领出战,攻伐匈奴,镇压韩王信。

开头汉军打的还很顺利,打得韩匈军队屡战屡败,结果刘邦误信冒顿的诱敌之计,在二十万大军还未就位的情况下,轻骑冒进,被匈奴40万大军围困在白登山。

刘邦没有办法,只能让陈平去贿赂冒顿的阏氏,吹枕头风,认怂,再加上汉朝几十万大军逐渐逼近,这才解了白登之围。

到汉武帝伐匈奴时,汉武帝以李广、公孙贺、李息、王恢为将,率30万多万大军分五路出兵马邑讨伐匈奴,但匈奴抓到了汉军的俘虏,探知了汉军的伏击之计,结果逃得一干二净。

之后便是汉匈的长期战争,汉军出兵数量常常都有数十万人,而匈奴更是全民皆兵。

如元朔五年,卫青带兵十万出朔方,斩首一万五。元朔六年,又斩首九千。最出名的是元狩四年的战斗,汉军在漠北动用的主战兵力是卫青、霍去病各带骑兵5万,步兵数十万。霍去病抓住匈奴左贤王部,血战歼敌7万人,封狼居胥。

造成了靖康之耻的第二次汴京围城战,两路金兵夹带沿途收拢的汉军部队,总计达到了十五万人以上(一说二十二万人)。

宋军的守军本来在第一次围城时尚有接近三十万众,但由于统治者的昏聩,散的散,走的走,最后仅留下七万人,唯有张叔夜父子率一万三千人马冲进开封,让城内兵马增加到8万。

可惜的是,骨头软到极点的宋朝已经无药可救,东京几乎没有抵挡,就让妖人郭京放开了城门,引来一行耻辱的浩劫。

点赞4、瓦房店 网友:残音续

我觉得古代打仗说的二十万,三十万军队都是虚构,那时候军队没有现代的严格编制,所说的数目就是军队的规摸,战区,集团军而已,实战中的三千人马,五千人马也不是实际数目,同样是部队的规模,就像现代的一个团,一个连一样。

点赞5、长沙市 网友:独特之蕞

很难的。

除非是两个国家决战。

比如,女真灭北宋也就6万军。而金国第一次南侵,北宋动员50万勤王军。第二次则近100万,但是...

同样,成吉思汗攻金,决定命运的野狐岭战役,蒙古军不过10万,女真金空有45万军队而惨败。而成吉思汗1218年西征也不过20万军队。

三国时期,各种决战兵力并没有三国演义那么夸张。200年官渡战役,袁绍大约就是10万,曹操约3万。208年赤壁大战前的曹操南征刘表,不过10万。加上投降的荆州军约23万。刘备约2万,周瑜程普军3万,孙权军2万。就这个水平,战争拖了半年,曹操就没有粮食只能撤退。至于夷陵战役,刘备5万出头(孙权说刘备支党4万,算上沙摩柯蛮军就5万而已),陆逊军约7万。

当然,你不能把黄巾那样裹挟的百姓也计算为军队。

这就是为什么关羽北伐襄樊实际出兵4万的原因。常备军很难养,军粮军饷住宿军服武器都需要钱。

北宋那么富裕,人口也是足够的,最多时禁军82.6万,厢军50万,各种勇敢效用蕃军乡兵20万,就几乎用去了国家财政收入的8成。

比如清代,绿营军63万,八旗军大约10来万,乾隆就喊钱不够,强行把汉军八旗削出去,就是养活不起。

点赞6、即墨市 网友:帅气称霸

道理很简单,古代生产力低,遇到战事青壮年人都要上,越往后面随着生产力提高,科技发展越快,养得起具有专业素养的军人,战争变得越来越来专业,参与战争的兵种越来越精细化。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