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为什么秦朝统一了,那么多前六国人造反,到了汉朝统一了,就没人造反了呢?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6关键词:秦朝,汉朝

为什么秦朝统一了,那么多前六国人造反,到了汉朝统一了,就没人造反了呢?

点赞1、保定市 网友:体会心痛

秦朝统一了,但是秦朝仍旧沿袭战国思维,其治理天下仍旧是战国模式。百代皆袭秦政制,汉朝是第一个全盘照抄秦政制的。但是,汉朝却没有重蹈秦朝的覆辙。因为,秦朝灭亡的教训,汉朝也看到了。所以,承秦制的汉朝也惩秦之所失,汉朝获得了后发的博弈优势。

01.秦帝国的战国模式才是六国造反的真实原因

战国是一个纳什均衡。在这个博弈环境中,七大战国的唯一策略选择就是整军备战。所以,孔孟的王道政治虽然很美好,却无法应对当时的博弈环境。人改变不了局面,往往都是局面改变人。而这个局面就是博弈的局面。

秦帝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就是因为他把整军备战的博弈策略发挥到了极致。关东六大战国,不仅随便拉出一个都会被秦战国吊打,就是把六大战国捆在一起,也不是秦战国的对手。

秦战国统一天下,秦帝国博弈胜出。

到这个时候,战国时代的博弈局面,就被彻底改变了。以前是七大战国相互竞争,现在则是秦帝国郡县天下。但是,秦始皇以及秦朝堂并没有彻底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博弈策略。秦帝国继续沿袭秦战国整军备战的博弈策略,并放大到了整个天下。秦战国是一种战时军国主义模式,秦帝国仍旧是一种战时军国主义模式。看一下秦朝做的事情就知道了。

始皇帝时期,北却匈奴30万、南征百越50万,这还只是兵力和移民数字,不包括转运辎重的人数。比如北却匈奴,为了能够高效率地向草原投送暴力,还有配套的一千八百里秦直道(约合今1400里);为了彻底解决匈奴的边患问题,还有西起甘肃、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匈奴问题,大汉用了百年时间、数代皇帝才解决;而大秦只需一个大将蒙恬、一个长子扶苏。大汉是长时间的投送暴力,而大秦则是短时间的投送暴力。大汉几代人才搞定的事,大秦一代人不到就搞定了,英雄虽英雄,但是能知道的是那一代人得付出了多少苦。

除此之外,还有驰道天下、秦始皇陵和各种大工程。秦帝国确实是不打仗了,但是战国模式没有改变,以前是举国动员去打仗,现在是举国动员一边打仗、一边搞工程。刘邦一个泗水亭长,竟然从江苏跑到陕西服徭役;英布一个安徽六安人,竟然也跑到陕西修秦始皇陵;陈胜一个河南省平舆农民,竟然要被派到北京做戍卒。这可是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看这三个人,就知道秦帝国的这种举国动员体制有多厉害了。

秦朝这么玩,天下百姓肯定受不了。而且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时代并没有做出策略调整,甚至变本加厉。

所以,六国百姓造反灭秦,其真实原因不是秦始皇残暴和秦二世残虐,而是秦帝国以及秦朝堂所以一直延续的战国模式。

02.汉朝一怂到底却让自己能够活了下来

“有时候活得最好的,不是最狠的人而是那些最怂的人”,一个黑道大哥在洗尽铅华之后如是言。

刘邦的大汉,就是这么玩的,不仅皇帝怂,而且朝廷怂,甚至国家也怂。

荆轲刺秦王,然后秦始皇就把燕国给灭了;始皇帝兰池遇盗,然后整个关中大搜捕,搞得米价暴涨;秦始皇湘山遇大风,然后就派人砍光湘山上的树。公元前213年咸阳国宴,淳于越一句话没说到位,直接导致大秦帝国玩起了焚书坑儒。这就是秦始皇,他绝对是个狠人。

但秦始皇的这种生猛狠辣,是刘邦玩不了的。刘邦最恨雍齿,因为早年起兵的时候,雍齿背叛过他,而且还把刘邦打成丧家之犬。但是,大汉立国,刘邦却得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2500户。刘邦想换个太子,却折腾到死也换不了,只能一边吟唱鸿鹄歌、一边唉声叹气。非但想杀的人杀不了、想干的事干不了,甚至刘邦还得随时准备挨怼。刘邦戏言一句:儒生没用,然后随何立即摆出当年游说之功怼刘邦。怼完了,刘邦还得封官。刘邦放肆一句:老子是马上打天下,陆贾立即开怼、怼得刘邦无话可说。然后陆贾上新书十二,刘邦每篇都要拜读,拜读完了还得批示一番:写得真好。刘邦就差在陆贾的奏章后边写一段读后感了。

这是刘邦,当了皇帝不仅是快意的事一件也做不得,而且常常被那些功勋大臣们怼来怼去。而大汉朝廷呢,也是怂得不要不要的。

汉初,大汉朝廷直接能控制的地方,也就关中以及中原的部分地区。简单说,中央直属地区也就三分之一左右。其他地区,全是诸侯王的地盘,朝廷根本就控制不了。

所以,大汉朝廷要跟大秦朝廷一样去搞工程,根本就不可能,因为它动员不了那么大的力量。大汉朝廷能控制三分之一的地盘,还是拜秦战国所赐。原因就是这些地方主要是秦战国故地,施行郡县治理已经成了传统,所以最好接手。至于其他地方,刘邦和朝廷只能因俗治理,就是封个诸侯王过去,然后你们自己看着办。

非但对内怂,汉初对外也怂。

秦朝大将蒙恬带着三十万大军北却匈奴,打得胡人不敢南下牧马。而大汉呢?皇帝刘邦带着三十二万军队御驾亲征,结果:刘邦自己和前敌司令部却被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灰头土脸地回来了,也不敢再去报复,只能玩和亲、开关市。

皇帝怂、朝廷怂、国家也怂,但是大汉帝国却活了下来,而且做成了比秦帝国更大的功绩。

03.汉惩秦制,但惩得不是孤立而是治理模式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明代方孝孺认为汉惩秦制,惩的是秦的孤立。表面上看,百姓揭竿而起、天下汹汹,但是没一个人站出来为秦帝国卖命。所以,原因就是因为秦皇室和秦朝廷太孤立了,关键时刻没人帮。

但前面已经说过了,亡秦的是秦朝一直没有改变的战时军国主义模式,而不是所谓的孤立。所以,汉朝人要比方孝孺看得清楚,即便在表达上仍旧是秦帝残暴、秦法苛刻,但是做起事来却是在实实在在地触及了亡秦之根本。

汉朝人一直骂秦二世、赵高这些人多么败类,一直骂秦法秦制多么不堪。但是,秦始皇第一个称皇帝、秦二世第二个称皇帝,而刘邦就第三个称皇帝。你这么骂秦朝,怎么连秦始皇创造的皇帝名号,都直接延用。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始称皇帝,刘邦在公元前202年接着称皇帝,前后相隔不到20年。

原因是什么?

原因就是汉朝不仅直接继承了秦朝的皇帝称号,而且还全盘照抄了秦法秦制,甚至五行推演和服色历法也不放过。可以说,秦朝怎么统治帝国、汉朝就怎么统治帝国。所以,汉朝是一边骂着秦朝、一边学着秦朝,而且学得极为彻底。

至于封诸侯王、封侯爵,大汉真得没学大秦。王翦有灭楚战国之功,却不敢奢望能封个侯爵。但是,大汉立国光侯爵就封了140多个,异姓诸侯王就封了七个。所以,表面上看,真的是: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但是,刘邦也不想封,却不封不行,甚至封少了都不行。原因就是大秦帝国是攒了百年家底才统一天下的。王翦是灭楚国了,但是战士、武器以及辎重可全是嬴政和秦战国的。大汉却不是这么玩的,开国功勋们与刘邦是一种半臣属、半合作的关系。甚至,有些人在功绩上,真得做到了功高震刘邦,比较典型的就是韩信。所以,刘邦想封也得封,不想封也得封。既然全都得封,为什么不把自己亲戚和自己的儿子也给封了。因此,汉初才会“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汉朝全盘沿袭了秦制,那么汉朝为什么没有搞得六国造反?

汉朝不得以而推行分封,实际上就是在自废武功,要是天下造反,他的镇压力量肯定不如秦朝。为什么汉朝却活了下来?

原因就是大汉改变了秦朝的治理模式。秦朝仍旧是举国动员的战时军国主义模式,而汉朝却是无为而治,简单说就是:你们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只要不犯法,想干啥就干啥,朝廷能不管你们就不管你们。

秦朝北却匈奴,汉朝和亲匈奴。秦朝五十万移民百越,汉朝就派过去一个陆贾,回朝复命的陆贾还收了赵佗不少礼物。秦朝郡县天下,汉朝是喜欢郡县的地方咱就郡县,喜欢封国的地方咱就封国。甚至,你们要是开心,还可以自己铸钱玩。

汉朝彻底改变了战国以来全民整军备战的军国主义模式。这时候,就是六国后裔想造反,天下百姓又有谁去当陈胜。再者,六国王室们,被秦朝的统一战争带走一波、被项羽灭秦带走一波、被楚汉战争再带走一波,还能剩下几个?至于秦战国的后裔,直接就被天下族灭了。所以,大汉立国,只要改变战国以来的博弈策略,天下不仅不会造反,而且能够大治。而生存下来的汉帝国,就会有时间去开创一个前无古人而后有慕者的新世界。

点赞2、深圳市 网友:屠魔战神

大家好我是透过影视知历史,关于为什么秦朝统一了,那么多前六诸侯国人反叛,到了汉朝统一了,就没人反叛了呢,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在以供大家参考。

其一:国策制度不一样


秦国治理整个王朝是采用改革家商鞅的法治,即法家的治国理念,凡事从严从重处理,这一策略虽然极大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和君王的权力。短时间内可以施行,但长久以往就会对民众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迫。对这种制度产生反抗和抵制情绪。


汉朝不一样,汉朝一统后,刘邦和萧何总结了秦朝的失败经验和教训,经过战争摧残的民众急需休养生息。因此采用了道家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作为治国方针。使民众从高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让民众对战争充满了厌恶感。自然而然就减少了反叛的民众基础。此其一也。


其二:所处时期不一样

秦国统一全境后,并没有采取什么特殊手段来控制六诸侯国遗民,因此六诸侯国遗民并没有完全彻底消灭。这些遗民中不乏六诸侯国的皇亲贵胄,从高高在上的贵族,一下子成了庶民,突然间的身份转换,使他们难以适应。为了争取机会获得之前的那种特殊权利,也就萌生了反叛的意图。这群人登高一呼,曾经的旧部下,或者说念旧国的遗民,自然就云集响应,一起来和秦国唱对台戏了。

汉朝一统后,六诸侯国遗民要么在楚汉之争中,被楚汉军队抹除了,要么就被刘邦用强制的手腕给摆平了,剩下的都是对汉朝服服帖帖的,没有什么多余想法的人。没有了带头闹事的人,再说民众都是喜欢平静,安稳的生活。没有外界迫使,很难主动挑起事端。这也是没有六诸侯国反叛的原因之二了。


其三:对待民众的态度不同

秦国统一全境后,为了防止民众反叛,采取高压措施,一面加重徭役修长城,建阿房宫,开凿灵渠,设立秦皇陵兵马俑,一面收归天下铁器,用来做建筑。导致民众怨声四起,怨声载道。民众原本渴望天下一统后,秦国能够大家带来安稳平静的生活,毕竟战争祸乱已经延续上千年,民众对战争充满极大的厌恶感。谁曾想统一后带来的是更加惨无人道的统治,让民众对秦国极其不满。不满就只能掀翻这座房子,重新建立自己满意的房子。因此,陈胜吴广一声呼唤激起了千层浪。


汉朝就不同,作为底层百姓起来的刘邦,也比较了解民众的需求。因此一统后,就采取薄徭轻赋的方针。不再大兴土木,让民生得到很好的休养。民众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自然而然对新朝廷比较爱戴。对这个朝廷也就有了寄托和感情。这也是千百年来,大家都以汉人自称的一个原因。(只有汉朝才实行了无为而治的国策,也是汉朝把民众从近千年的苦难中解救出来)


国策制度不一样;所处时期不一样;对待民众的态度不同;这就是我的三点看法。希望大家喜欢。

点赞3、丽江市 网友:萧兮〃

秦朝统一了,前六国人确实造反了,就是因为这些人造反,导致秦朝灭亡的。汉朝统一时,不是没有人造反,而是在他们造反前刘邦把他们都给除去了,并且在稳固汉朝江山方面做了很多事情。

只能说刘邦太聪明了,他把差不多的隐患都给排除掉了。刘邦是幸运的,他建立的朝代在秦朝之后,他当皇帝后有让大臣们总结秦朝亡国的经验,至少不能犯秦朝犯过得错了,等于秦朝在汉朝之前,是有趟过雷的。

我们选主要的来说一下,刘邦都做了那些事情,稳固了大汉的江山的。

平叛异姓王

刘邦是有杀开国功臣的,而且杀的这些开国功臣都是异姓王。

为何要杀异姓王呢?

汉朝的时候,异姓王是有自己的封国的,他们权力很大,可以拥有军队,如同一个独立王国。就好比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等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地盘,都可以独立治理自己的国家。

他们自己的国家有属于自己的宰相,也有将军而且汉初这些人都是诸侯王自己任命的。

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他们这些诸侯王要听中央的调令。

当然了不听也可以,中央就会派兵来讨伐他们。很显然这样的诸侯王是对汉王朝有威胁的,刘邦不容许这些人存在。

若是刘邦在的话,他们可能不会造反,但是,刘邦若是去世了,就不一定了。就好比秦始皇活着的时候,秦朝是没有事的,没有前朝的人造反。但是,秦始皇一死,大家都来造反,两年后秦朝就亡国了。

新皇帝是震不住这些异姓王的,刘邦想要让大汉江山安稳,必须要把有影响力的诸侯王给除去。其中,最令刘邦忌惮的人就是英布、韩信和彭越,也是他们三个联合刘邦一起把项羽给灭掉的。

同时,他们三个的军事才能,也在刘邦之上,刘邦不可能放过他们。

淮南王英布

英布是淮南王,他在刘邦晚年就造反了,当时韩信和彭越两个人都被杀了。英布怕他也会被刘邦讨伐,正好借着一个机会,他感觉中央要找事了,所以,干脆直接宣布反叛了。英布反叛的时候刘邦患病了,甚至是一病不起了。

但是,他依然带着病去平叛英布去了。

本来英布没有想到刘邦会来的,而且他告诉部下若是刘邦不来,他们肯定会取得胜利的。但是,没想到刘邦这个皇帝亲自来了。

英布的部下看到皇帝,他们心虚,打仗的时候也是胜少败多,最终英布失败逃到小舅子那里,被小舅子杀了。

楚王韩信和梁王彭越

刘邦本来是没有想过杀韩信的,而是把他贬为了淮阴侯,侯爵是没有养兵的权力的,他们只是有自己的封地,而且汉朝初年的侯都是在都城,算是在刘邦的眼皮底下,在刘邦眼皮底下,若是他们有风吹草动,刘邦也会在第一时间知道。

但是,没想到的是,在刘邦平叛陈隰的时候,吕后联合萧何把韩信给骗到了未央宫,韩信也就被吕后灭族了。

也许,吕后杀韩信是刘邦授意的,这事过去了真真假假说不清了。

彭越和韩信情况差不多,刘邦让彭越和自己去平叛陈隰,但是,彭越说有病就没有去,刘邦打了胜仗回来,彭越就害怕了。

他去给刘邦道歉,刘邦把他大骂了一顿,然后把他的官职给罢免了,并且要把他发配到蜀地去。

就是在彭越去蜀地的路上,彭越遇到了吕后,彭越想让吕后给刘邦求情,让刘邦放他一马,不让他去蜀地了。

结果吕后给刘邦建议,让刘邦杀了彭越,彭越就这样被吕后给灭族了。

燕王臧荼、卢绾、韩王韩信

这几个王能力不大,但是,刘邦容不下他们,最先对他们下手的。

他先是把燕王臧荼的家族给灭了,臧荼有一个孙女,逃出去了,他的孙女后来生了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汉景帝,有一个女儿给汉景帝生了儿子刘彻,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臧荼被灭后,刘邦让卢绾当了新燕王,但是,在刘邦晚年卢绾也反叛了,刘邦又让樊哙来平叛卢绾。

最后,卢绾被打到了匈奴去了,而且也是死在了匈奴那里。

韩王信同样被刘邦赶到了匈奴。

等于是这些异姓王都被刘邦给平叛了,这些有兵权的人都被杀了,汉朝相对来说也就安全了。

即便刘邦死了,他也不怕有人反叛了。

刘邦给大臣有一个《白马盟约》,非刘姓不称王

秦朝之所以会亡国,秦始皇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是想把整个天下交给一个儿子,这就导致了在乱世的时候,没有人帮这个接班儿子的忙。若是大臣也不帮忙,这个王朝很快就会亡国的。

考虑到这个情况,刘邦想到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所以,他就把自己的亲人都给封为了王,尤其是他的儿子和侄子们。

这些人成为了各个地方的王,若是有人反叛,他们就会为了维护刘家共同的利益,来把反叛的人给杀了。

这一招确实很厉害。

后来也没有别人敢反叛,倒是自己人和自己家人打起来了。比如汉景帝时候的七国之乱,差点把汉景帝给赶下台。

汉朝没有像秦朝那样有人造反很快亡国,其实就是称王的人都是刘家自己人了。而且在把韩信、英布等人杀了之后,刘邦给大臣立了一个盟约,不是刘姓的人是不能封王的。这个制度定好之后,一直到三国都有影响,为何曹操不敢称王呀,因为他不姓刘。

刘邦临死前安排好了后世

秦朝为何会亡国,说白了秦始皇有很大的责任的,若是他把接班人选好,让公子扶苏继承王位,说不定秦国就不会亡国。

但是,他死的很突然,没有安排后世,给了赵高和李斯乱整的机会。最终,无能的二世当选,弄的是民不聊生,给了其他人造反的机会,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刘邦当上皇帝后,就把太子选好了,这个太子就是他和吕后的儿子刘盈,而且刘邦还给他选择了宰相。

刘邦的安排是萧何之后让曹参当宰相,曹参之后让王陵和陈平当宰相,之后,就让子孙自己安排吧。

事实上确实是如此,就是这些人稳固了大汉的基业的。

同时,其它的诸侯王,都是和皇帝一起来把他们的大汉王朝给守护好。

汉朝政策宽松,百姓活得不累,对大汉王朝比较满意

秦朝实施暴政,大兴土木是他们亡国的一个原因,到了刘邦这里,他把秦朝不人性的地方都给去除了,至少不动用大量的劳力,修建这个修建那个了。百姓能够得到安居乐业,这样的王朝是百姓想要的。

所有的人对汉朝都是满意的,他们没有理由反叛呀。所以,汉朝并没有想秦朝那样,被所有人反叛。

点赞4、陇南市 网友:指望。

秦统一六国后,旧贵族仍然没有停止反抗。

秦始皇时期,韩国贵族张良组织了刺杀行动,楚国贵族项梁、项羽也在积聚“吴中贤士”。

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迅速恢复。

到刘邦重新统一后,六国贵族似乎就“退出历史舞台”,不再蠢蠢欲动了。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火苗

六国虽别灭了,但其根基极深,影响仍极大。

对此,秦始皇非常清楚。

因此,秦始皇将六国贵族迁徙到关中,防止他们继续发挥在本地的影响力。

不过,总有“漏网之鱼”。

韩人张良逃亡至下邳,魏人张耳、陈余逃亡至陈,楚人项梁、项羽避祸于吴中。

不过,这些人的实力,只能算是一些剩下的火苗。

残存的火苗,未必会成为熊熊大火。

否则,那些年代更为久远的诸侯国,也不可能被大国们都消化了。

如果环境不允许,这些火苗也会渐渐熄灭。

顺势而复

使六国得以光复的,不是旧贵族的实力,而是农民起义。

陈胜起义后,建立张楚政权,“复立楚国之社稷”。

随后,陈胜派武臣、张耳、陈余,率兵3000,攻取原赵国地区,派周市进攻魏地。

武臣等人攻取赵地后,自立为赵王,并派韩广攻略燕地。

韩广攻取燕的一些地方后,在“燕故贵人豪杰”支持下,自立为燕王。

周市攻取原魏国一些地方后,魏旧贵族劝他作魏王。周市坚辞,推魏王族之后魏咎作了魏王。

此外,原齐王族田家兄弟平定齐地,自立为齐王。

至此,山东六国,只有韩国尚未复国。

后来,项梁时期,在张良的劝说下,项梁立韩王成,韩复国。

从六国复国的过程看,所谓复国,不过是搭了农民起义的便车。

六国中,楚、赵、燕、魏,都是陈胜起义军直接恢复的。

齐是靠王族力量自己恢复的,但也是在天下大乱,秦统治力崩溃后顺势而为。

至于韩国,则更是项梁“顺手”立的。

可见:六国旧贵族的力量并不足以复国,如果天下不乱,六国旧贵族能作的,可能依然只是“逃亡”。

谁牛逼,谁是王

六国复国过程中,张楚的陈胜、赵的武臣、燕的韩广,不是原贵族。

而且,赵王武臣,是原楚国人,燕王韩广,是原赵国人,他们压根就不是“本国人”!

同样,周市在魏时,魏旧贵族也都要拥立他为魏王,只是周市坚决拒绝,一定要立魏王族后裔而已。

而出身平民的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楚名将之后的项梁、项羽,也积极依附,只是在陈胜牺牲后才考虑立怀王之后。

看来,对这些旧贵族来说,是不是原贵族无所谓,甚至是不是本国人都无所谓,只要你有实力,你就是王!

因此,六国,已经只是一个虚得不能再虚的符号。

项羽牛逼,那么项羽就可以决定谁是王。

刘邦牛逼,那么刘邦就可以决定谁是王!

项羽的打击

项羽,把这个虚弱的符号都冲散了。

灭秦后,项羽分封诸侯。

战国时期的七国被一口气分成了十八个。

这一分,对旧贵族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1、旧贵族遭到毁灭性打击。

项羽分封的基本方式是:实力派一国、旧王族一国。

项羽分封不公,所以,各诸侯之间互有攻杀。

所以,旧王族及旧贵族,就成了原本拥护他们的实力派的屠戮对象。

齐地,田家兄弟互相攻杀,只剩下田荣独大。其诸王,或成了傀儡,或早早别干掉。

几乎所有的六国旧王族都在角逐中成为第一批被淘汰者,只有魏王豹、齐王田广,留给了后来的韩信收拾。

2、心理上的毁灭性打击。

列国旧贵族在争斗中,几乎不堪一击地败下阵来。

这无疑是告诉天下:曾经辉煌的六国,真的回不去了!扶都扶不上墙!

觉悟的张良

张良,早年志在恢复韩国,算是恢复旧秩序的积极主张者。

此时,他率先觉悟了过来。

刘邦曾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拉拢旧贵族的力量,一起搞项羽。

张良急了:这些诸侯能顶什么用!现在能帮助你的只有韩信、英布、彭越,不要再浪费时间在其他什么诸侯身上了!

看来,曾经恢复旧秩序的坚定支持者,如今已经认识到:旧秩序,回不去了!

过度

楚汉战争,又洗了一轮牌。

尽管六国旧贵族表现出其无力,但刘邦还是不放心,和秦始皇一样,将六国贵族迁徙到了关中。

不过,刘邦保留了大部分诸侯。

只不过,如前所说,即使在秦末时,谁牛谁就是王,所以,压根不必立什么六国后人了。

作诸侯王的,主要是张耳、韩信、彭越、英布等功臣,以及刘氏诸子。

其后。刘邦剪除异姓王,张耳的儿子交出赵王之位,让与刘邦之子如意,韩信、彭越、英布则被杀,其王位也由刘氏子接管。

还是那句话:早在秦末时,国君是不是本国人在贵族、平民心中已经不重要了,谁牛谁是王!

张耳、彭越可以作王,刘家子接过去也没有任何不妥!

永远翻篇

秦时,六国旧贵族的反抗本就是些许火苗,只是秦政失策,借着农民起义的大火,六国旧贵族才把火烧起来。

因此,六国不六国的不重要,关键是政策能得人心。

汉初,休养生息,与民休息。

人民负担轻,自然就不会造反了。

人民不要造反,即使有一些旧贵族不满意又能如何呢?

六国的历史,永远过去了。


总的来说,六国的反抗,只是战国几百年征战残存下的伤口。

秦亡,是自己身体生病,病死的。只是看起来像是旧伤复发而已。

汉代休养生息,与民休息,身体调理好了,伤口自然也就慢慢消失了。

点赞5、盘锦市 网友:古谚喋夙

秦国用了几代人,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华夏大地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秦始皇终止了实行数千年的制度,实现了从语言、文字、货币到思想、政体的全面一统,仅仅统一天下15年后,由于陈胜、吴广的挥臂一呼,六国贵族与百姓遥相响应,天下反秦之火迅速燎原。

仅仅三年时间,秦朝这个气吞山海、一统宇内的强大朝代就轰然倒塌,从陈胜吴广的起义开始,到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最后到刘邦率军攻破武关进入咸阳为止,秦朝不仅军队主力被灭,而且都城都被攻灭,一切都来得太快了,连当年灭亡东方六国的秦军大部分都活着的时候,秦朝就灭亡了,为何如此短的时候,就埋葬了一个如此强大的王朝呢?

秦灭六国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天下反秦的力量就是原来东方六国的百姓和贵族,秦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关中和巴蜀之地,基本没有反秦的,而且原六国反秦起义军,只要起义基本上就是一呼百应,陈胜吴广以900人起家,一个月不到,就有十几万人,周文接受陈胜号令向西攻打函谷关,无兵无座,只有个旗号和陈胜给的将军印,到函谷关就有兵车上千辆,士卒十余万,那个时候,只要反秦,就等于是站在风口上,就像改革开放遍地发财机会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原六国贵族反对秦国那是必然的,为何原六国百姓也反对秦朝呢?

事实上,无论六国百姓也好,六国贵族也罢,他们联合起来反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复国,恢复原来六国的秩序,消灭或摆脱秦朝的统治,所谓的农民起义不过是原六国贵族利用的工具而已

陈胜、吴广起义

无论是春秋战国,还是更早的夏、商、西周时期,实行的都是分封制,一个地方的百姓或者贵族只效忠当地的诸侯王,对于诸侯王之上的天子,他们没有效忠义务,也没有纳税、徭役和征兵义务,原六国百姓几百年来就生活在自己的土地,在他们心目中,当地的诸侯王才是他们的王,根生蒂固的乡土观念和封建思想,让六国百姓很难溶入秦朝,毕竟秦朝只统治他们15年,而原六国统治了他们几百上千年。

秦始皇在位期间,虽然天下一统,但并没有免于兵戈,15年间大型战役就有南征百越和北击匈奴,两场战争动用了70万军队,人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原六国征兵打仗,本来秦朝统一战争都打了十几年,现在统一了还要打仗,老百姓当然不愿意了,就会从心里反对秦朝。

南征百越、北击匈奴

除了战争,秦朝还为了修建长城、驰道、骊山陵园、阿房宫等建筑动用民工约一百万人以上,要知道当时整个秦朝也不过3000万人,用来服兵役和徭役的全国百姓占了全国总人口的6%,这还不包括相关后勤及辅助人员,如此大量动用百姓人力物力,当然就弄得天下百姓一心反秦。

但是反秦起义却是被原六国贵族利用了,秦始皇灭六国时,对于原来六国王室成员并没有特别残酷的屠杀,比如赵王迁被发配到房陵深山终老一生,齐王建是被饿死的,其余王室及贵族成员一部分被迁到关中监视居住,一部分流落民间。

楚汉战争

反秦战争的绝对主力就是这些原六国流落到民间的贵族,比如张良,韩国贵族,刺杀过秦始皇,比如项梁和项羽,楚国贵族,比如魏咎和魏豹,魏国王室后裔,还有田儋和田荣,齐国王族后裔,还有楚国贵族景驹,韩国王室后裔韩王成,这些人构成了反秦的主力,他们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就是因为挑动百姓起来造反,反对秦朝,原本百姓就对秦朝非常不满,现在机会来了,所以反秦才会一呼百应,迅速崛起,仅仅3年时间,秦国就灭亡了。

原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复国,是因为他们有百姓基础,反秦就得民心,在秦国灭亡后,项羽分封天下,成了新的战国时代,原来秦国以东的地区全部复国,甚至比起战国七雄来说,国家只多不少,说明分封制在当时还是有市场的。

反秦战争

但分封制的弊端很快就显现出来,项羽分封后仅一个月时间,因为没有得到利益,田荣联合彭越、陈馀起来反对项羽,天下再次混战,这次混战如同原来的战国混战一样,因为利益分配不公,因为各国矛盾重重,因为项羽骄傲自大,所以又打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其实老百姓的愿意是非常简单的,就是想过上好日子,他们反秦是因为秦朝的暴政,想让自己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些最基本的生存权力要保证,老百姓就不会反,结果反了秦朝之后,天下仍然没有太平,权力仍然在那些六国贵族和新崛起的反秦势力手中,老百姓仍然没有得到任何的生活改善,还是要生活在乱世之中。

于是老百姓开始讨厌战争,当天下两强刘邦与项羽争夺时,绝大部分老百姓选择了支持刘邦,不为别的,就因为刘邦仁义,进咸阳约法三章,讨伐经常屠城,并且杀害楚怀王的项羽,谁仁义谁残暴一眼就能看得出,老百姓当然选刘邦来支持,这是刘邦取胜的原因之一。

西汉帝国

为何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再也没有原来六国的贵族和百姓复国呢?

简单地说就是:原六国贵族在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已经死完了,而最重要的是百姓不希望再开始战争,长年的战争让更多的人失去生命,更多的人无法生存。

从刘邦的角度出发,同样是不希望再发生战争,希望自己建立的西汉帝国可以长久下去,尽管有异姓诸侯王的叛乱,但都因为得不到百姓支持而相继被刘邦灭亡,当时的大趋势就是和平,百姓们已经厌倦了战争,国力也严重透支,人口大量减少,从秦统一天下之后,到刘邦建立西汉,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中,人员损失了一半,人口从秦朝初年的3000万人减少到只有1500万人左右。

原六国贵族在战争中已经被消耗殆尽,而老百姓又不愿意再起兵戈,再加上汉朝开国之初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迎合了百姓一心求安稳的心思,经过70多年的休养生息,百姓已经形成了对汉朝的忠心,而汉武帝在大规模开疆拓土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形成了汉民族的归属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最终形成延续四百年的两汉江山,形成文化深入百姓心中,所以百姓也忠心和认同。

点赞6、台州市 网友:三国战记

秦朝统一六国后,很快就对六国进行了秦国式的改革。但这种改革太粗暴了,让很多人一时接受不了。

这就好比一家公司,旧的规章制度都执行了好几年了,大家都习惯了。然后突来一天来了个新领导,说要全面改革,要全部推倒重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立即接受新制度,而是用惯性思维做对比,忽略新规章制度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不利的方面则被无限放大,产生忿忿不平的,要求改回去的自然心理。

最后当大伙的不满心理到达顶点后,就出现了像陈胜、吴广这样的刺头员工出来造反。


面对刺头,如果新领导杀伐果断,把刺头按下去。改革就能继续下去,并获得成功。但秦国偏偏就出了个秦二世,他和赵高沆瀣一气,不仅按不住刺头员工,反而连自己的基本盘也弄散了。所以秦朝最终以灭亡收场。

秦灭后,项羽分封,天下诸侯林立,当时的诸侯王,有六位是六国旧王族出身,分别是魏王魏豹,韩王韩成,赵王赵歇,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和济北王田安。

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的六国旧王族的势力还是比较强的。不然项羽也不可能分封如此多的人为诸侯王。

不过项羽虽然也是贵族出身,但他跟其他五国贵族不是一条心,跟以楚义帝熊心为代表的楚国旧贵族也不是一条心。因而分封不久后,混战就爆发了。

首先是原齐国旧贵族出身的田荣对项羽极度不满,两人闹掰,大打出手。紧接着是项羽迫害韩王韩成,导致张良带领不服项羽的韩国旧贵族归顺刘邦。

再之后,项羽杀死楚义帝熊心,得罪了不少楚国的旧贵族。刘邦则趁机杀出汉中,一统三秦大地,与项羽正式开战。

在这个混战期间内,原本臣服于项羽的六国旧贵族均被刘邦拍死,比如西魏王魏豹,赵王赵歇等。

另外诸如不服项羽,同时也不服刘邦的齐王田广(田荣的儿子),也被汉军所灭。


等到刘邦名义上统一全国后,关东六国的形势已经不同于秦末了。固然当时关东还有七个诸侯国,但这七个诸侯王:齐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韩王信、燕王臧荼(后改为卢绾)。

除了韩王信是旧王族出身外,其余都是底层人士出身。

从这可以看出,经过楚汉战争的洗刷,六国旧贵族基本玩完了,在关东大地上不再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另外,经过楚汉战争的洗礼,一些有见识的旧贵族认识到了分封的不好的方面,那就是无休止的军阀混战。所以战后,以张良为代表的旧贵族就坚决的站在了统一派阵营,坚决反对分封诸侯。(所以历朝历代对张良的评价都非常高)

当然部分旧贵族支持统一,这是不够的。毕竟新的诸侯王手里都有兵。所以,刘邦在之后又进行了长达七年的诛灭异姓王的战争。

在战争期间,刘邦的处境非常困难。有几次都差点阴沟里翻船。如果他当时没有抗下这种巨大的压力,或许中国就不是当今的中国了。

所幸的是,刘邦最终顶住了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诛灭异姓王期间,认识到了彻底的统一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会重蹈覆辙。于是他在战争期间,一边打,一边封,采取了『双轨制』。

即:在诛灭异姓王的同时,保留诸侯国,不直接对关东六国进行中央直辖,而是册封国王进行统治。只不过,各国新国王不是原六国王族了,而是刘邦的儿子、侄子或兄弟。

很显然,这其实是一种妥协政策。并没有彻底消灭六国老百姓心理的故国情怀。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一国两制”,在最大程度的缓和了关东老百姓对统一的抵触心理。


当然了,以刘姓诸侯王取代六国旧贵族和异姓诸侯王,这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分封制度。所以当关东本地豪强与刘姓诸侯王逐渐同化后,就形成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局面。

后来周亚夫及时平定七国之乱,诸侯王的锋头被压了下去。再后来汉武帝加强集权,对诸侯王进行了几轮打击。过了若干年,当老一辈人都已故去,新生代不再认同分封概念后,关东六国自然也不出现再以恢复故国为由的造反行为了。

总的来说。改革往往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两次,三次或者更多次才能成功。

历史上的改革,通常第一次是试验;第二次才是改良。这就好比咱们现在的营销,要先搞品尝促销会,然后才能大规模上市。有时候,品尝促销会还得搞几次。

当年秦始皇就是直接上市,没搞促销会,再加上儿子又是个纨绔子弟,偌大的公司才被搞破了产。刘邦能成功,是因为他吸取了教训,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用时间慢慢化解地域矛盾,才终于稳固了统一的大帝国。

后来无论是西汉末还是东汉末,分裂都不是社会主流思想。大家虽然搞割据,但对统一概念还是认同的。这与春秋战国时代,认同割据而抗拒统一的心态,性质完全不同。

所以说,当我们感谢秦始皇为中国统一做出的贡献时,也不能忘了西汉的高惠文景武等几代君王的贡献。因为是他们一齐的努力才使得当今的中国人对统一概念能有如此高的认同感。

点赞7、河池市 网友:野性美

秦朝统一以后,不久就天下大乱。原先被秦朝灭掉的那些诸侯王们的后代,纷纷举兵造反。但是汉朝统一以后,却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西汉延续了两百年,两汉一共延续了四百年,这是怎么回事呢?

之所以这样,与两个朝代建国时期的境遇是不一样的。秦朝是灭了六国以后建国的,虽然秦朝也杀了不少六国的君王和贵族,或者把六国的君王和贵族迁移到边远贫困封闭的地方去生活,但也并不是把他们全部杀光。就算把六国的君王和贵族杀得差不多了,但是六国的老百姓们,还有家国情怀,还存在丧家失国的感觉。他们心里面充满怨恨,一直在想着有什么办法能够复仇,光复自己的国家。

秦朝末年,当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尽管那些六国后代们都是非常没落的,但他们依然有巨大的号召力,老百姓依然怀念他们,感激他们。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就打着项燕这个楚国贵族的旗号,这就是怀念楚国贵族的表现。再比如项梁项羽造反的时候,又把原来楚王的后代熊心拥立起来。尽管熊心只是个放羊的孩子,但是他还是被拥戴起来,可见,因为怨恨没有消除,因此,一旦有风吹草动,六国后人必然会寻找机会起兵反叛。

汉朝初年的情况不一样,汉朝实际上只是灭掉了秦朝一个国家,秦朝对汉朝的怨恨,并没有那么强烈。而且,就算汉朝灭掉秦朝,其实秦朝的皇室贵族对汉朝也没有那么怨恨。为什么呢?一是在刘邦打进咸阳灭掉秦朝之前,秦朝已经因为内乱,先把自己皇室成员几乎给杀光了。这就是秦二世当了皇帝以后,杀掉了扶苏以及其他的那些兄弟们。二是刘邦虽然打进了咸阳,但是并没有杀皇室成员,反而约法三章,保护了秦朝宫殿和皇室成员。但是后来项羽打进咸阳的时候,却把秦王子婴等皇室成员给杀光了,还把秦朝宫殿一把火烧了。这样一来,秦朝皇室就算要怨恨,也只是怨恨秦二世,怨恨项羽,不会怨恨刘邦,不会怨恨汉朝了。

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两个朝代建国初期所执行的政策,有很大的不同。

秦朝建国后,大量劳役老百姓,修长城、修阿房宫、修秦始皇陵、修秦直道等等。同时,还组织发动了对匈奴和百越的连年累月的大型战争,再加上秦朝各种严酷的法律,可以说,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最后因此引发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大爆发。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大爆发以后,那些被灭掉的诸侯王的后代们,也就找到了机会,跟着农民起义军举兵造反,纷纷掀起复国运动。

汉朝初年所采用的政策,和秦朝是完全相反的。汉朝初年最重要的政策特点就是“休养生息”,基本上不搞任何大型修建工程。比如汉文帝时期,原本看见皇宫比较简陋,也想修一下。但是预算一下来,他立马就否定了这样的方案。同时,西汉初年也不进行大量的对外战争,除了建国时期的一系列战争以外,此后几乎没有打过什么仗。尤其是对待匈奴,采用的办法就是能忍则忍。匈奴单于冒顿污辱吕后,但是吕后并没有因此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西汉的前几代皇帝对待匈奴,采用的都是和亲的办法,或者委屈地拉拢的办法。汉景帝时期,有几个匈奴将领投奔过来,汉景帝立刻给他们封侯。以至于周亚夫都看不下去了,觉得汉景帝这样做,实在太丢脸了。但是汉景帝却觉得,这样可以确保老百姓休养生息,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显然,汉景帝的做法是正确的。

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身边有很多辞赋家,这些辞赋家写了辞赋,对当时汉朝的富裕程度给予了精彩的描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通过休养生息后,汉朝的老百姓的生活,确实已经非常舒服。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汉朝的老百姓为什么还要造反呢?汉朝老百姓不愿意造反,其他王公贵族想造反,又有什么用呢?汉景帝时期曾爆发了“七国之乱”,但很快就平定了。显然,这就是因为老百姓不愿意造反的缘故。

总之,统治者如果关心老百姓,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老百姓就拥护统治者。统治者要是劳役老百姓,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老百姓就会发动起义。老百姓一旦起义,王公贵族们就有了机会。这是王朝社会颠扑不破的规律,

(参考资料:《史记》等)

点赞8、荆门市 网友:花季╭ァ

六国后人反秦不反汉,关键原因有两点:其一、秦朝时六国贵族后裔数量多,势力大;汉朝时六国贵族后裔数量少,势力弱;其二、汉朝修正了秦法,部分严柯的法律被废,郡县制也改为郡国并行制。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六国后人自然没有实力反汉,也没有理由反汉。秦朝已亡,灭秦有功有汉朝自然不会招来六国后裔的嫉恨。没有仇恨,没有实力,没有理由,六国后裔如何反汉呢?

秦灭六国,战争烈度并不大,秦军并没有杀戮各国王室后裔,也没有屠城杀降。除了赵国、楚国有实力与秦军一战外,其余诸国都是一战而降或者不战而降。六国王室后裔与贵族在战争中虽有折损,但是主体仍在。秦末战争中,六国贵族后裔纷纷反秦,他们或死于秦军之手,或死于相互内斗,数量大量减少。楚汉相争时,六国后裔依然参与了战争,且损耗及多。到汉朝建立后,六国贵族后裔数量事实上已经十不存一了,没有贵族领头,平民百姓不会造反的。

比如赵国后裔赵歇在张耳、陈余的支持下恢复了赵国,但是最终死于内乱之中。魏国后裔魏豹朝秦暮楚,最终被刘邦的手下诛杀。韩国后裔韩成在张良的支持下复国了,后来韩国被韩信攻灭。齐国后裔田荣、田安、田都在内战中死亡,最终没有了势力。楚国的后裔芈心被项氏家族立为楚怀王,最终被项羽诛杀。燕国后裔没有立国,虽然有燕国的存在,但是跟姬姓燕国没有关系,最终燕国被汉军攻灭。秦国后裔基本死绝了,部分逃至日本,部分隐姓埋名于天下,没有势力反汉。

汉承秦制,刘邦将大部分秦朝法律、政治体系恢复了,保证了汉朝的稳定性。不过刘邦废除了秦法中一些较为残酷的刑罚,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分封制。刘邦没有大兴土木,而是与民休养,轻徭薄赋,这种政策下天下百姓不会反。另外对于有功之臣,刘邦还是分封了,让他们当了诸侯,在一定程度了缓解了功臣贵族的要求。后来刘邦消灭异姓诸侯国,这些异姓诸侯跟六国基本上没有关系了。

一句话汉朝修政秦法保证了天下百姓不反汉,秦末战争中六国贵族后裔大量死亡导致六国没有领头人反汉。六国后人反秦不反汉,基于实力的大大衰弱;如果韩信是六国王室后裔,那么刘邦的平叛战争胜负未可知也。

点赞9、滁州市 网友:全撂倒

秦朝的统一战争主要是国家军队之间的较量,有点类似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

其实,秦始皇就是一个大军阀,他仅仅是战胜了敌国的军队,敌国的贵族和将军的后代仍然存在。

秦始皇没有采取“斩草除根”的办法,来根除后患

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军事行动就像一把火,把草烧掉了,但是春雨时节,小草又会发芽,比如项梁就是这样的不死草,类似项梁这样的六国贵族非常多。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项羽还是一个10来岁的小孩,可是到了秦始皇去世的时候,项羽已经长大成人,真好是青壮年时期。

史书上说,项羽的日子过得还不错,有饭吃,有书读,还可以学武艺,基本上没有受到官府的追究,秦始皇对六国贵族确实是比较宽容的。

这些六国贵族不是因为贫穷才起义的,他们的生活过得很好,起义完全是为了恢复祖宗的荣耀而已。

所以这些人,无论如何都是秦朝动乱的一个源头。

那么到了汉朝,为什么没人造反了呢?

到汉朝的时候,六国贵族建立的国家基本上被韩信消灭了,而六国贵族的后代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时期,最为积极,所以冲锋陷阵的贵族们很多都战死沙场了,比如项羽的叔叔项梁就是死于秦兵之手。

总之,六国贵族经过灭秦之战和楚汉相争,持续10年的战乱,基本上都死绝了,所以才有汉朝“布衣将相”的朝堂局面。

也就是说刘邦的朝廷就是普通老百姓在当官呢,之前的六国贵族除了张良这样的极少数幸存者,几乎都战死沙场了。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是有限度的战争,交战的规模,和死亡的人数都是非常有限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还可以北击匈奴,还可以派出几十万青壮年去修长城,说明统一战争根本就没有死多少人。

秦末动乱和楚汉相争,其实就是无限度的战争,交战规模和死亡人数都是非常巨大

以至于刘邦统一中国后,不要说北击匈奴,反而是出现了“白登之围”,不要说找青壮年修长城,天子找几匹颜色相同的马都困难,可以想象到底消耗了多少人口。

所以秦朝的统一战争和楚汉相争是规模完全不同的战争,到汉朝统一的时候,确实没人造反了。

因为楚汉相争之后,幸存者基本上都是普通老百姓。

他们内心是希望和平,希望过太平日子的,他们才不管谁当皇帝,秦始皇也好,刘邦也好,谁当皇帝都一样。所以到“汉朝统一了,就没人造反了”。

点赞10、章丘市 网友:夏洛葵

秦前春秋战国,因分封制使诸候王国坐大,周王朝被挖空。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争战不休。

春秋战国从公元前770年到秦统一的公元前211年,历时长达五百多年!在人们的文化习惯中,已经成长了百般坚固的国家认同――秦国人,楚国人,齐国人,等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卫、秦,不仅百姓有国家观念,达官贵人和王族等既得利益者更是国家至上。

当秦国用武力占领六国后,开始废除分封制,试用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而六国的遗老遗少尚在,手里还有一定的财力。他们自然难以接受和适应大一统的管制。秦末皇室争位发生内乱,加上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天下震动。各国势力趁机“复国”。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楚霸王项羽。另一股大势力是草莽刘邦。

为了争夺皇权,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各国复国势力都被消灭。项羽的西楚势力也被消灭。

刘邦统一天下后,既分封刘姓亲族和少数功勋卓著的人为王,又继承了秦王朝的郡县制中央集权。

继而,刘帮又清除了韩信、英布等手握重兵的异姓王。

同时,汉王朝休养生息,让利于民。

逐渐,人们认同和接受了汉王朝。过去的六国退居成地方特征。好比现在的湖南人,广东人,山东人,陕西人,等等。又好比现在的汉族人,苗族人,维吾尔人,藏族人,等等。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