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李治之间是真爱吗?
李治和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一起滚床单,李治将自己的外甥女也就是韩国夫人的女儿贺兰敏月搞到床上。武则天在后期和男宠薛怀义在一个被窝里谈论佛法,和男宠沈南璆在浴池里探究医术,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卿卿我我,互相调情。
二人的情感生活这么丰富多彩,到最后你给我来一句武则天和李治是真爱吗?我就想问一句你是猴子请来的逗兵吗?你让那些爱的死去活来的什么牛郎织女,梁山伯祝英台,董永七仙女,白素贞许仙情何以堪啊。
政治人物大多数都没有爱情,亲情,友情,基本上可以说是为了权力六亲不认。所以武则天和李治之间是不可能有真爱的,当然他们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互相利用还是有可能。
李治和武则天的相遇那还是在李世民晚年病重的时候。李治为表孝心进宫照顾李世民亲试汤药,而武则天在深宫中等待了十年,寂寞寒窗守空寡,这才为二人相识提供了条件。
当时武则天是李世民的才人,已经二十四五岁了,早就对男女之事十分渴望,不过李世民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对后宫佳丽不感兴趣了,武则天自然没有出头之日了。所以武则天更加期盼有个男人可以缓解她的需求。
而李治也就是二十出头的青年,对男女之事十分懵懂,对男女之情也十分向往。在李世民这个强势的父亲面前,李治的压力太大,他必须做父亲懂事听话的好孩子,没有任何自由,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李治出现在武则天面前,武则天就认定李治是她的真命天子,而李治也觉得武则天这个大姐姐通情达理,可以缓解他内心深处早年失去母亲的伤痕,这样一来二去没想到两人竟然对上眼了。而且他们在李世民眼皮底下私通,可以是十分大胆,十分开放。
尤其是伦理高压和过度的皇家禁忌下,李治和武则天之间这样的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就显得愈加珍贵,也更加刺激。
只不过两人地下恋情的相处时间不长。李世民一去世,武则天作为先帝的女人就入感业寺出家当了尼姑,而李治也继承皇位当了皇帝。按理来说李治和武则天就没有相见的可能了。
可是李治的皇帝当的有点憋屈,左右都是父亲留下的托孤大臣,还有一个是拥立自己的亲舅舅长孙无忌,任何事都要跟他们商量,被他们处处掣肘。
李治要除掉托孤大臣们,自己乾刚独断。只不过当时的李治皇位还没有坐稳,还需要团结托孤老臣们来维护自己。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治的皇位早就稳固,托孤老臣们就显得已经多余了。
而且李治已经二十多岁了,应该自己亲政了吧。可是托孤老臣就是不想放权,也没有任何要让李治亲政的想法,长孙无忌还通过房遗爱谋反案大肆牵扯政敌,打击异己,直接无视唐高宗李治的意见。
李治亲政忍无可忍,可是他必须要冷静。李治在等待时机,寻找机会。当然他还想起了当年和他偷情的武则天,而且武则天在感业寺也偷偷送李治一些信物。这让李治有了驱除托孤大臣的灵感。
原来李治想要用武则天来对付,甚至干掉托孤老臣。武则天是先帝名义上的女人,而自己的王皇后没有子嗣,只要武则天生下儿子,李治就立武则天为皇后。那么,托孤老臣就一定会拼命反对,到时候就通过这件事分化瓦解托孤老臣集团,最后直接废黜托孤老臣。那么自己就可以独掌大权了。
于是李治将武则天接入皇宫中,武则天的任务就是给李治当枪使。武则天要面对王皇后萧淑妃等强敌,外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托孤老臣,但是武则天不辱使命,给李治生了儿子还有女儿,击败了王皇后萧淑妃,听说她将领自己刚出生的女儿杀死,嫁祸给王皇后,最后导致了李治废王立武的政治事件。
当时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尤其褚遂良还以武则天是先帝的女人来反对,而且反对的力量太大,李治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中书舍人李义府首起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见机行事,也都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李治见有不少人支持,于是再生废立之意。而元老大臣李勣又表态说“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于是李治下定决心开始废王立武,然后将褚遂良和长孙无忌都贬官外放。从此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然李治摆脱了元老大臣的束缚,就开始放飞自我了,当时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进宫陪伴左右,结果李治竟然看上了韩国夫人,两个人竟然在武则天眼皮底下私通,武则天对此当然无可奈何。
李治是个母女通吃的主,连韩国夫人的女儿贺兰敏月都不放过,成了他后宫的一个小时。武则天是恨铁不成钢,没想到伤害她自己的是身边最亲近的人。
武则天心想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武则天黑化了突然间心狠手辣,使劲手段将韩国夫人和外甥女贺兰敏月弄死,而凶手是武则天的哥哥武惟良、武怀运,结果武则天的哥哥倒霉了,李治竟然追查真凶,他们二人被武则天灭口,武则天真可谓是蛇蝎心肠。连韩国夫人的儿子贺兰敏之在母亲去世后大哭有所抱怨也被武则天所杀。
李治用武则天掌握了权力。可是他也不得不让武则天参与政事,尤其是他生病的时候。结果搞的武则天的权力除了唐高宗无人匹敌。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就联合宰相集团废黜了唐中宗李显,令立李旦为皇帝,最后自己称帝,建立武周王朝。
李治对武则天不过是利用而已,武则天当了皇后李治就搞外遇。当然武则天也是心知肚明,可是她一个女人家在那种情况下也只能当枪使被人利用了。李治去世后,武则天为开始放飞自我。
武则天也找了不少男宠,著名的有四个。薛怀义受千金公主推荐成为武则天的男宠,是武则天的第一个面首,当然武则天并不满足于一个男宠。
于是武则天又找了男宠沈南璆,结果武则天移情别恋,两大男宠之间发生了争宠的事情,薛怀义不甘心自己被抛弃,于是一怒之下放火烧了明堂,结果火烧明堂的半个月后,薛怀义被武则天赐死家中。
御医沈南璆得幸于则天,怀义宠衰不满,夜乃烧天堂。
后来武则天又找了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由于男宠众多,成了控鹤监来管理男宠。只不过武则天年老了,张柬之等忠心李唐的大臣发动了政变,除掉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李唐皇室复辟。
可以说李治和武则天不是真爱,政治婚姻而已。
我想通过武则天立在丈夫唐高宗李治陵墓前那块高大的碑子说说李武之间的爱情往事。那块高大的七节碑,刻着武则天在高宗李治离开之后所写的追思丈夫的文章——《述圣记》。
684年的新年,武则天是在伤恸悲怀中度过的。丈夫李治撒手人寰,只有东都洛阳宫里摇曳的烛火伴随着一个61岁老人的追思之苦。
武后执笔写下了泱泱五千言的骈体文《述圣记》。文章从缅怀先祖先皇的丰功伟绩开篇,简要追述了先帝高祖和太宗从晋阳首义到平定天下的史绩,着重记述了高宗李治的一生。她谨遵亡夫遗诏,让他归葬关中之外,武则天还要把《述圣记》刻成碑石,树立在乾陵。今天,我们能够释读《述圣记》碑上的文字也不过1630字。在武则天的眼里,李治的出生注定要给历史带来一道辉光。“爰初在孕,及乎载诞,见龙登寝”, “有梦象之附体”。丈夫远去,武后禁不住在《述圣记》写到:“五材兼运,杖仁义以明威;七德同敷,资□兵而□□;藏刃韬弓,归牛散马”。“兴百王之绝典,播十纪之高躅”。“谋臣如雨,猛将如云,竞献九攻之能事,争□□□之术”。
可以相信,李治和武则天虽然是政治上的对手和帮手,而却是感情生活中的夫妻和朋友。李治喜欢着武则天,有一个例子。646年,太宗身染沉疴,太子李治和才人武则天同在病榻前伺候太宗。他们有了充分接触的机会,《唐会要》说:“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而武则天也非常挚爱李治,650年5月26日,太宗周年,李治到感业寺见到了替父皇超度亡灵的武则天,从前的相思化作了无尽的眼泪。“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拿出了诉说相思之苦的诗作《如意娘》。《唐会要》说:“武氏泣”,“上亦潸然”。
武则天的魅力恰在于一千多年来人们不断地评判她,解读她。她被绑在政治的战车上,她似乎成了一个窃取李家政权的野心家;她被绑在道德的战车上,她似乎成了一个行为不端的坏女人。有人说她:是最不亲的老母亲,是最无情的有情人。其实,男权排斥女性已经屡见不鲜。
什么是爱情?爱情是年轻时“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热烈,是中年时奉献自己成就对方的无私付出,是老年时相濡以沫的照顾扶持。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这对历史明星夫妻之间有真爱吗?如果说有,那是李治对武则天,如果说没有,那是武则天对李治。
李治对武则天,那是一片痴情,真真切切的是爱情。也许有人会反驳“无情最是帝皇家”,皇帝会有真爱情?答案是有。至少李治对武则天是真爱!武则天原是李治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女人,时为太子的李治,在照顾病重中的父亲李世民时,与自己的“小妈”武则天相遇,从此对这个大自己四岁的妩媚女人,一往情深,终身不忘。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武则天依据唐朝后宫惯例,发配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一年后,李治在李世民的周年忌日,来到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重逢。已经贵为皇帝的李治,与武则天抱头痛哭。不久之后,唐高宗李治就将武则天接进皇宫,先是封为二品的昭仪,很快又将其册封为大唐皇后,让武则天一个出身寒微的女子母仪天下。为了武则天的皇后之位,李治甚至不惜将自己的“糟糠之妻”王皇后和曾经的心爱之人萧淑妃废黜为庶人,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他对武则天的真爱。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如此相爱,为何要将武氏扔在感业寺达一年之久?这确实怨不得李治。父皇新丧,自己刚刚登基,大权还掌握在宰相长孙无忌等人手中,李治如何可以将自己的“后妈”,在第一时间接进后宫,宣布其为自己的嫔妃呢?用一年的时间来运作此事,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贵为皇帝的年轻帅哥李治,后宫佳丽成群,没有彻底放弃和忘记武则天这个“有污点”(先皇嫔妃)的女人,足以说明是真爱。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飞扬跋扈,完全没将皇帝李治放在眼里。她背着李治,残忍地将已经废黜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砍去手足扔进酒瓮里折磨至死;私下安排亲信,将李治的舅舅、宰相、托孤重臣长孙无忌,逼其上吊自杀。忍无可忍的李治,与宰相上官仪密谋,决心废黜武则天的皇后之位。可是,当武则天一出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李治哭诉时,李治立马心软了下来,不但不废黜其皇后了,还对她像初恋时的一样好,这也足以表明其对武则天是真爱。
武则天凶残地害死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萧淑妃在去世前痛骂武则天,绝不会放过她,死后要变成厉鬼来报复她。做贼心虚的武则天,一到了晚上就胆战心惊。因此,武则天不愿住在长安。李治为了武则天,陪着她一起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京都长安,长年来到东都洛阳生活,并最终死在了那里,满满的都是真爱。
弘道元年(683年),52岁的唐高宗李治在洛阳的贞观殿去世。临去世前,李治留下遗诏:太子李哲(后来的李显)继承皇位,有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的,由天后(武则天)处理。此时的太子李哲已经27岁了,一个早已成年的太子,还有裴炎等一帮重臣辅佐,还有什么大事不能决断呢?即使是因为太子年幼,大事不能决断,按照历史上的操作,是将其母后杀掉,防止所谓的“子幼母壮”外戚专权,当年汉武帝刘彻就是这么做的。李治的这道遗诏,不仅仅是对其长期执政能力的肯定,是对妻子的绝对信任,更是对武则天一心一意的爱。有了这道遗诏,武则天不但可以确保安全,更可以常保富贵。
再回头看看武则天对李治,除了利用和满满的套路,找不到真爱。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为尼时,曾写过一首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以此来表达对李治的思念。很多人以此为证据,说明武则天对李治是真爱。其实不然,当时的武则天思念李治是真,对李治有爱是假。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重,一同在寝宫照顾时,太子李治才十七八岁,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而此时的武则天,已经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成熟少妇,已经在李世民的床榻上陪伴了李世民五六年了。正值青春貌美、成熟风韵的武曌,用尽浑身的招数,将自己的美貌、柔情和智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少年太子眼前。有谁能相信,一个“后妈”少妇,对自己的“继子”、少年太子是一见钟情、一往情深呢?很明显,就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对不谙世事的太子李治的利用和勾引。
当还到感业寺出家为尼时,由于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失去了与李治见面的机会,此时的武则天,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无比的忧心和焦虑。与其说是她对李治的思念是为情,倒不如说是她迫切地希望皇帝李治,能救她脱离苦海。此时武则天对李治的思念,就如同一个饥饿中的乞丐,思念他人手中的白面馒头,而不是手中有馒头的人。
《资治通鉴》中还记录了一件小事,足已表明武则天对李治的感情:弘道元年(683年),李治病情严重,头部昏重、眼情看不见东西,召来侍医秦鸣鹤诊治。秦鸣鹤提出,要用针灸之术,在李治的头部刺血。武则天大怒,要当场将秦鸣鹤斩杀。李治却说,“只管刺!”结果针灸之后,李治病情明显好转,李治大喜,亲自赏赐了侍医百匹彩缎。史说的说法是,武则天不希望李治的病情好转,所以不让御医治疗。
武则天作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利用各种手段,残害李治的儿女,先后亲手掐死了襁褓之中的女儿以嫁祸王皇后,以谋反的罪名害死了李治的皇长子陈王李忠,谋害和逼死了嫡长子、太子李宏,嫡次子、太子李贤。
更为严重的是,公元684年,武则天将登基只做五十六天皇帝的唐中宗李哲,废黜为庐陵王,流放到湖北的均州、房州达十四年之久。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更是在武氏子侄的不断劝进下,在洛阳正式登基称帝,尊号为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皇帝李旦降为皇嗣,赐姓武氏。不但私行皇位的废立,更是将丈夫的江山皇位自行篡立,又何来对丈夫李治的真爱。
是真爱。古代和现代不同,过去是男尊女卑,由其是在宫墙之内,皇权之下,少女怀春,所幸男人只有李治皇帝一人,李治就是武则天的天,只有全心全意的爱,不可能有其他。至于武则天在李治逝后称帝,与李治的爱告一段落。人不可能永远活在过去,后来武则天的私生活按帝制帝规无可厚非,也不足以和前半生相提并论。武则天做为汉族,女性的一位伟大政治家,杰岀的一生,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武媚娘爱李治吗?爱肯定是有的,但是这种爱里掺杂了太多别的东西,就好像现在的霸道总裁爱上邻家女孩的剧情。李治有着霸道总裁一样的身份,但对待感情的态度则像邻家女孩一样,为了爱情毫无保留。
武媚娘则非常理智,她清楚地知道,爱情并不是她生存的主要意义。所以武媚娘在高宗死后,尤其是自己登基之后,身边也不乏薛怀义、沈南璆、张昌宗、张易之这样的一群人围绕在身边。这些人对于那时候的武媚娘来说,应该只是一种消遣,所以她才会要求死后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一陵。“生同衾、死同穴”,是再明白不过的爱意表达了。
关于武媚娘的一生,一直以来争议不断。她的身上既有古代女子的才情、聪敏和隐忍,也有一个出色政治家该有的果断、智谋和大局观。人们常说,现代人去评论古代,很难跳出历史的局限性,对于武媚娘这样复杂的历史人物来说更是如此。武媚娘自己也应知道后世对她的一生争议颇多,所以,她立无字碑的最大意义大概就是“功过留与后人说”。
[唐]武曌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后人常称呼其为“武则天、武媚娘”。“曌”字是武则天登基为皇帝后自创字之一,意为日月当空。
14岁的武曌进宫为才人,因为长相颇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欢,所以被赐号为“武媚”,人称武媚娘。按照正常女子进宫之后的命运,武媚娘被赐号之后应该有所晋升,但是她做了12年的才人都没有被提升位分,也没有生育过孩子。与她一同进宫从才人做起的其他女子,位分大多数已经高于她了,所以那时候的武媚娘在宫中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但她没有灰心,而是时时想找机会表现自己。
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取名“狮子骢”,奇烈无比,无人能驯。谈及此马,唐太宗叹息不已。而武媚娘则说:“妾可以驯服此马,只要陛下赐予我三样东西,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唐太宗听了也不禁夸奖她的胆略。
据传,唐太宗赐名之后,并不是不想接着加封她,只是有人向太宗说了一件关于袁天罡相面的事。贞观初年,唐太宗召袁天罡回京,当时任井火令的袁天罡回京途中观望风水,发现有王气(旧指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在利州方向聚集,便去寻找。到达利州之后,武士彟(武媚娘的父亲)听说袁天罡擅长相面,便邀请他来到自己的府上。当时武媚娘尚在襁褓之中,穿着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袁天罡的话让太宗心生忌惮,所以才对武媚娘态度有所冷淡,死前也不曾加封于她。
太宗病重,在众妃嫔都伤心不已时,武媚娘就开始为自己的以后铺路了——她在太子李治侍疾时,与其建立了感情。
唐太宗死后,武媚娘与部分没有孩子的妃嫔进入感业寺,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涯并没有完全断掉武媚娘与唐高宗李治的关系,但新帝初登基,众多美女入宫,身为皇帝的李治在萧淑妃和王皇后等一众妃嫔的曲意逢迎之下,还能想起感业寺的武媚娘吗?就这样在皇帝面前销声匿迹,武媚娘自然是不愿意的。于是,就有了这首《如意娘》。
南朝梁王僧孺的《夜愁示诸宾》中有“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这样的诗句。诗中言,正是因为心乱眼花才让痴情女子把红色看成绿色,《如意娘》中用同样的描写来形容痴情女子由于相思过度,魂不守舍,以至于红、绿不分。如今这般形容憔悴都是因为思念那个心上的人啊!“看朱成碧”,后来也因此成为诗人们的常用之语。例如,李白的“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当然,也有说看碧成朱的,比如,辛弃疾的词里就有“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的句子。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用这样像是赌气似的语气,好像在说,如果你不相信我因为思念你而留下的眼泪,那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李白的《长相思》写“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用的也是这样的句式,让人读起来有一种“你怎么能不相信我,怎么能不相信我对你的思念”的感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面对曾经喜欢的女子这样情深意切的表述,如何能不心生怜惜?
李治为这首诗中所藏的感情感动。终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在王皇后的一番操作下,武媚娘得以还俗再次入宫。王皇后同意武媚娘入宫本意是想分担萧淑妃带给自己的压力,也就是分宠,没想到却为自己带来一个劲敌。当时,宫内的情况对王皇后来说并不乐观:自己一无所出,而萧淑妃已经有一子两女,并且李治那时候对王皇后也并没有多喜爱。既无帝宠,又无子女,王皇后自身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为了分散李治在萧淑妃身上的宠爱,在发现李治对武媚娘有想法后,王皇后或是主动或是在李治的暗示下表示愿意接武媚娘进宫。
她或许是认为就算武媚娘再受宠也只能做一介宠妃,家族背景比不过自己,救她出感业寺又对她有恩,这样看来武媚娘也威胁不了自己的地位。但是,她怎么也没想到,萧淑妃没有做到的事情,武媚娘用了四年就做到了。
武媚娘入宫第二年即为李治生下一子,备受宠爱,被封为昭仪——从昭仪做起,到扳倒萧淑妃与王皇后,最终成为皇后,武媚娘只用了四年的时间。
李治在位时对武媚娘十分信赖,很多事情都交给她打理。他晚年所有的子女均是武媚娘所生,一方面可以看出李治与武媚娘的恩爱,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武媚娘对李治的后宫掌控甚严。可以说因为武媚娘,李治给后人留下的争议也很多。很多分析都认为,李治并不算是一个长情的人,因为在武媚娘回宫前,虽然宫中妃嫔众多,但他也并没有专宠于谁。所以说武媚娘能从昭仪到皇后,凭借的大概也只有李治对她的信任和喜爱了。
有人说李治立武媚娘为后不过是为了对付长孙党,不可否认,确实有这个原因。但如果只是为了政治目的就不会继续对武媚娘信任有加。高宗后期,武媚娘势力日益庞大,李治也曾有过废黜她的想法。据说当时诏书已经写好,墨迹还没有干,武媚娘就出现在李治面前。至于她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如今已无人知晓,但这纸诏书最终却是没有下达。
李治留给儿子——唐中宗李显的遗诏里写道:“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这足以表现出李治对武媚娘的信任和重视。
这个问题只能由当事者回答。
应约之邀,要我谈谈中国历史上千年来的武则天与李治之间是真爱吗?只能就我所闻谈点看法。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建制称帝的女性,承接了初唐到盛唐的历史发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男尊女卑”传统观念极其严重的封建社会的中国,一位女性敢于挑战甚至替代男性所霸占的帝位时,其艰辛苦楚不言而喻,而武则天能够登上天下人都觊觎的帝位,与他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对其权力的放纵密切相关。
当爱情遭遇到政治,人们总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样的爱情不过是政治利益交换下的成果,唐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感情自然也不出意外地常引起质疑。而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二圣”,二人之间的感情也随着政治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变化,但从始至终的高宗一世,笔者认为,对于武后的感情之真从未改变。
自古以来,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是每个女生最渴望的,能够拥有一份让自己感到快乐幸福的爱情是女人所共同的追求,面对爱情,身为唐朝第一位女皇的武则天也不例外。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病重之际,武则天作为才人,专门负责其起居饮食,作为帝国此时身为太子的李治也常在病榻之前服侍其父皇。这段苦闷的时日却为二人提供了较长的独处时间,这般一来二往,正直青春年华多才的二人难免互生情愫。史载李治“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一代雄主唐太宗病逝,武则天依制入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五月,高宗在太宗忌日入感业寺祈福,与武则天不期而遇,分离长久的二人别后更是相思难耐,颇负诗情的武则天甚至留下一首题为《如意娘》的情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此诗文字真挚凄楚,极赋相思之情,可见武则天对高宗思念之切、用情之深,因相思严重,神魂颠倒,竟“看朱成碧”;为想你我已变得“憔悴支离”;若你不信我每天因思念你而流泪,请开箱看我穿的石榴裙,上面都是我斑驳的泪迹。从诗中看,这种相思病已经很严重了,这样的爱情是何等的感人肺腑,真是“一寸相思一寸灰”。据说诗仙李白看到这首诗后,也不由得怅然若失,觉得自己写情诗不如武则天。
感业寺一见之后,李治便多次私会武则天,热恋之下两人的关系迅速得到了突破。可以说,在这个阶段,李治、武则天二人情投意合,感情之深难以自拔。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服孝三年礼毕后,便迫不及待的将已有身孕的武则天接回宫中,诞下长子李弘。三年五月,武则天被李治册封为二品昭仪,母凭子贵的武昭仪正式开启其争权夺势之路。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已经完全陷入爱河的李治不顾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强烈反对,在王皇后杀害武则天之女的谣言下,执意要“废王立武”,将心爱的武则天推向后位。
史载王皇后为唐太宗李世民所立,太宗死前拉着诸遂良之手说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可见李世民对王皇后之肯定。而且王皇后出自名门望族“太原王氏”,生性温顺贤良,极为贤淑,但这般优点在活泼多才的武则天面前,却完全沦为劣势。此外王氏立后六年,未生一子,在母凭子贵的封建时代无疑是致命的缺陷。
逐步登上后位的武则天并不满足于统率六宫的权限,将权臣长孙无忌等人扳倒之后,初尝权力的她便愈发不能自控,而此时的李治仍然深爱着武则天,武后却盘算着利用这份深爱获得更多的权力,政治的险恶为这份爱情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风尘。
显庆五年(660)十月,唐高宗李治突发“风疾”,不能理政,便将朝堂政务交由武后处置。然而武后乘机排斥异己,大力提拔武氏门人,在朝堂之上已成一手遮天之势。
对此已有察觉的李治在宰相上官仪的劝说下,决定起诏废黜武则天,熟料消息走漏被武后听闻。大惊之下的武则天迅速求见李治为自己申辩,声泪俱下,高宗见状于心不忍,废黜之事便就此停息。
由此可见,此时已经掌握朝堂政治的武则天仍然深得唐高宗李治信任和爱护,李治虽不愿武则天权势遮天,但又因感情至深,不愿对其采取强硬举措。李治用情不可谓不深。
经过废黜风波后的武则天意识到朝中仍以李治为尊,自己行为举止不可过于放肆,在此后十余年武则天虽然仍然牢牢掌握国政大权,但对唐高宗更为尊崇。而李治虽知武后擅权之心,一为情深、二见武后能力极佳、三因武后举止有所收敛,所以此后十余年病重的李治再无废黜之意。
李治久病不愈,撒手人寰,武则天更是像失了魂魄,整夜思念着爱人,更是写下了千字的追思缅怀,亲手撰文上千字的《述圣记》,先是总体大略的记述了先皇的功绩,其次着重描写了唐高宗一生中所经历的重要事件,对于李治所做的治国方略不吝赞赏,其次,《述圣记》不仅表达了武则天对李治的不吝褒姒,还有浓浓的怀念情感之意,可见二人的深情何等之重。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这对政治夫妻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便这份感情被戴上政治的色彩,但仍不可否认二人的爱情之真。
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82岁,遗诏省去帝号“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让人佩服不己,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十分霸气的,同时她也是足智多谋的一代女皇。
都言“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话却不适合用在李治身上,笔者认为:自从李治对武则天萌生爱情那一刻起,他的那颗真挚之心便没有中断过。尽管二人政见偶尔发生矛盾,但并没有对二人间的感情产生毁灭性打击,所以这份感情很纯真,因为纯真,所以这份感情很长久。
总之,对武则天和李治有真爱吗?我们可用“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这两句话对高宗夫妇之间的真爱也是最好的作结。
2022.2.16日夜于长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这事儿怎么说呢,和古代帝王谈真爱这个话题总觉着有点别扭,这帮大佬基本都算摒弃常识的非人类战士,题主居然问起两个帝王之间是不是真爱,吐槽机只能表示言情小说害人不浅。但人毕竟也是感性生物,咱们也不能说李治和武则天只是政治盟友。
说两人有点真爱的第一个证据是子嗣,武则天是公元651年5月跟李治回的皇宫,当时她已经怀有身孕,次年剩下了李弘。从此之后唐高宗的所有子嗣都是武则天生的,包括4个儿子加两个女儿,这么清一色的结果要么是武则天杀掉了所有非己出的孩子,要么只能说她和李治有那么点真爱。
第二个证据是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的阻力,当时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反对,武则天也没显示出太多政治才华,这样的情况下李治干脆斗到两个老臣,拼死也把武则天扶上皇后,还好武则天政治能力出众,要不然大约也是一出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狗血剧,大约也算些真爱吧。
至于第三个证据嘛,公元705年武则天死前,千帆过尽的武则天终归还是选择跟李治合葬,要不是真爱,大约也不必如此。你看后来宋美龄女士不也懒得陪常凯申上将一起安息,自己选了个地方嘛。
只不过这两位神人的真爱大约也跟言情小说不同,脏唐臭汉的俗称真不是说笑,这边武则天当皇后的时候,李治大哥就把她守寡的姐姐幸了,幸死之后又继续幸人家女儿,堂堂正正的母女兼容,不服都不行。
并且李治看武则天比较嚣张的时候,也不是没起过别的心思,上官婉儿所以能入宫,不就是她老爹替李治写了篇没发出去的废后诏书嘛。能下这种手段,说两人爱得如胶似漆大约真没人信。
当然,武则天也没闲着,李治挂掉以后她的面首名单也不短,从破戒和尚到文艺小生,你李治母女兼容,老娘我就兄弟兼收,大抵李治的帽子已经比邮电局的招牌还绿了,当然,本质上他也给老爹扣了一顶颜色相近的。
大致总结起来吧,吐槽机觉得李治和武则天之间应该是有一份真感情的,但这种感情和言情小说那类东西不一样,两人有真爱,但不是一些人定义的真爱,扯淡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