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三国争霸时,哪些名将站错了队?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7关键词:三国,名将

问题补充: 有人说姜维不应该投降蜀国,赵云魏延不应该保刘备,这些说法有道理论证吗?

点赞1、晋中市 网友:剑下孤魂

三国争霸时,站错队的五大名将,一人痛揍曹操,一人狂扁刘备!

事实上,三国时期,虽然很多名将跟对了主公,得以扬名天下,但也有许多人站错了队,最终把自己搞得身败名裂,那么你知道三国有哪些人站错了队吗?

在本文看来,汉末三国时期,站错队的名将非常多,他们大多能力出众,但最终结局却非常悲惨!由于这些人实在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我们只以五个最出名的名将做例子!

一、周瑜

说起周瑜,大家的第一反应必定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话,此话用来形容周瑜的飒爽英姿,再正确不过了!当年赤壁之战,整个东吴的人都被曹操给吓破了胆,纷纷建议孙权投降,只有鲁肃和周瑜站出来表示反对,表示要和曹操一决雌雄!而最终,也确实是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改变了天下局势,护住了东吴的安全!从此战来看,周瑜确实是当世名将,令众人钦佩!不过此事件及之后周瑜的发展遭遇,其实暗藏了许多隐情,最终导致了周瑜的早早离世!

赤壁之战中,大家都以为周瑜是主帅,然而事实却是,孙权不放心周瑜,还给周瑜派去了一个不对付的程普,而且程普的权力丝毫不亚于周瑜!赤壁之战结束后,周瑜准备趁机攻略荆州,结果孙权不给周瑜军队,导致周瑜打个南郡都花了一年,错失荆南四郡,倒是让刘备给摘了桃子,而孙权自己带着主力去攻打合肥,最终败北。此一战,也可以看到孙权和周瑜之间的矛盾,感觉孙权就是不想让周瑜再立大功!

周瑜击败曹仁,攻占南郡以后,想要讨伐刘备,消灭刘备集团,统一荆州,之后出兵进攻益州,这样的话东吴就能够全据长江以南,达到和曹操划江而治的目的。看起来这个计划对孙权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孙权却不支持周瑜!周瑜让孙权软禁刘备,孙权不答应,反而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和刘备结亲。周瑜要以南郡为基地,进攻益州,结果孙权转头就把南郡借给了刘备,并解散了周瑜进攻南郡的团队,甚至连庞统这种大才都遭到了弃用,令人大为震惊!

明明周瑜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东吴考虑,为何孙权却屡屡和周瑜作对呢?为何孙权就是不愿意听从周瑜的建议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周瑜在之前的经历中,曾两次站错了队!

周瑜一开始和孙权家族的关系非常不错,他甚至还出兵帮助孙策攻略江东,可以算是孙家的铁杆盟友了。按照常理来说,以周瑜的才能、与孙策的关系来看,周瑜必定能够进入孙家的决策核心,但事实却是周瑜被排除在外了!因为在孙策攻略江东期间,周瑜带兵回去了,投奔了袁术,也就是说,当时的周瑜,更加看好袁术而不是孙策!这也是周瑜第一次站错了队!

这一次站错队,使得孙策明白,周瑜和他并非一条心,于是之后周瑜再次来投,孙策虽然高兴,但只是将周瑜当作普通将领使用,并没有让周瑜进入核心团队。孙策去世前,托孤的人选也是张昭,而不是周瑜!这里要注意,三国演义中,孙策临死前是托孤于张昭和周瑜的,但正史中,孙策其实只托孤给了张昭,并没有托孤给周瑜!不过在孙策去世以后,周瑜却带兵赴丧,抢夺了张昭的部分权利,令人大惊!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历》: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三国志·周瑜传》: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将兵赴丧”的这个举动,与谋反无异,这也是周瑜第二次站错队!这一次,他直接站在了孙权的对立面,因为在孙权看来,周瑜虽然没有明面上翻脸,但他带兵赴丧,抢夺张昭的权力,实际上已经表现出了不小的野心!如果孙权纵容周瑜的这种野心,到时候功高震主,孙权就很难再控制住周瑜了!所以说周瑜自赤壁之战后,军事作战一直不是非常顺利,且最终稀里糊涂地暴毙,围绕在他身边的团队也遭到了解散,这一切的背后,很可能都是孙权在暗中策动!

二、甘宁

甘宁最初投靠孙权时,表现得非常不错,俨然有统帅之风!当时的江东众人,对东吴还缺乏长远规划,而甘宁则提出了他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汉室已经不可复兴了,曹操必定会篡汉,孙权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拿下荆州,趁机图谋巴蜀,这样的话,孙权才能够和曹操抗衡!南下荆州、进图巴蜀,其实就和鲁肃献给孙权的榻上策不谋而合,可见甘宁这人绝非普通的武夫,而是一个富有战略眼光的统帅之才!

然而拥有如此才能的甘宁,最终的下场却比较惨,他最终直接沦落成了一个战场斗将,成为了一个在一线拼杀的猛将,而不是一个居中调度指挥的统帅,令人疑惑!甘宁明明有统帅之才,为何孙权只把他当一个斗将使用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甘宁站错队了,周瑜活着时,甘宁是站队周瑜的,而孙权根本不喜欢周瑜,当周瑜死后,他的团队都被解散了,连庞统这种大才都被弃用了,甘宁又怎么可能得到重用呢?


三、孟达

孟达和法正是好朋友,而法正是刘备的谋主,可见孟达绝非泛泛之辈。然而在增援关羽这个问题上,孟达却站错了队!当时刘备已经给了关羽假节的权力,意味着关羽可以统帅诸军,但孟达却拒绝了关羽的调令,使得关羽无法及时补充兵力,只能抽调荆州的守军,最终导致荆州被东吴偷袭占领!

《三国志》: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关羽一死,孟达自知罪责难逃,于是叛出了蜀汉,投靠了曹魏。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孟达又经受不住诱惑,再次站错了队,选择了重投蜀汉,最终被司马懿剿灭!

可以说,孟达能和法正成为好朋友,必定是有一定的能力的,而且刘备让孟达驻守上庸三郡,也是出于对孟达能力的信任。但是孟达却辜负了众人,两次站错队,最终身败名裂,可惜可叹!


四、于禁

于禁以擅长治军闻名于曹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于禁都算是曹军中最厉害的将领,威严最甚,大家都服他。甚至于说,五子良将之首,原本都应该是于禁的!结果于禁在襄樊之战中,却站错了队,导致身败名裂!

襄樊之战,关羽将曹仁打得龟缩城池,不敢出战,于是曹操命曹植统兵救援,由于曹植喝醉了,于是曹操改任于禁统兵,这也是曹操第一次让一个外姓将领统帅大军,可见曹操对于禁的信任。不过于禁能力虽强,却囿于天降大雨,曹军缺少战船,最终被关羽打得大败!原本作为曹操最受信任的外姓将领,作为曹军中治军最严的名将,于禁应该宁死不降的,但是他却站错了队,选择了投降关羽,令众人大跌眼镜!

《三国志》: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也许在于禁看来,他并没有站错队,因为关羽太强了,但事实证明,于禁是站错了队的,因为不久以后,孙权就偷袭了荆州,抄了关羽的后路,并最终擒杀了关羽。而关羽一死,于禁自然就成为了东吴的俘虏,并最终被送还给了曹魏!回到曹魏后的于禁,遭到了众人的白眼,最终被曹丕羞辱而死,可怜可叹!

第五、高顺

这第五个站错队的名将,名字虽然不是非常响亮,但实力却非常强!因为他曾暴打刘备!

说起吕布,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骁勇,但事实上,高顺才是吕布阵营的第一猛将!当年吕布遇袭,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跑到高顺营中求救,可见他对高顺是多么的依赖!而高顺仅凭河内人的口音便迅速判断了敌军的明细,发动反击,成功击败敌军,更是体现了高顺出色的军事能力!

《后汉书》: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儿声”。顺言“此郝萌也”。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众;萌众乱走,天明还故营。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顺斫萌首,床舆性,送诣布。

除了极强的军事指挥能力,高顺的练兵能力也堪称一绝!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他为吕布练成了一支陷阵营,这支军队装备精良,军纪严明,非常勇猛,每次作战都是战必克,攻必胜,是吕布手下的王牌部队!当年徐州鏖战期间,刘备、关羽、张飞、夏侯惇等人可没少吃这支军队的亏!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多么厉害?可是在高顺的打击下,他们屡战屡败,最终只能投靠曹操,以求自保!可见高顺是多么的厉害!

遗憾的是,高顺这种军事能力超强、练兵能力超厉害的名将,却站错了队,跟错了主公!若他不跟随吕布,而是跟随曹操,他的才能必将得到充分施展,曹操甚至还有可能提前一统天下!

白门楼上,曹操想试试能不能收服高顺,结果高顺沉默不语,直接拒绝了曹操的好意,最终遭到了诛杀!相比于其他人的摇尾乞怜,高顺的品行在这一刻更显光辉,只希望高顺下辈子别站错队了,别再跟随吕布这种主公了!

结语

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站错队的名将,他们能力出众却结局悲惨,这里面以周瑜、甘宁、孟达、于禁、高顺五人最具代表性!其中周瑜暴打曹操,高顺暴打刘备,军事能力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他们最终都因站错队而死,令人神伤!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后汉书》)

点赞2、宜宾市 网友:畵凉思。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能在混乱之中选择明主跟随,是一个有眼光的将领应该做的事,这直接关系前途与未来,一旦选择一个糊涂的主公,很有可能会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作为将领,光有才能是不行的,还得会站队。

有句话叫“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对了,加官晋爵、封侯拜将那是常有的事,选择错了,郁郁不得志,甚至有可能身死族灭,那么三国时期有哪些名将站错了队呢?

第一位:庞德

庞德是员猛将,最初是马腾和马超的部将,曾在一场战斗中亲手斩杀敌方主将之一郭援,庞德作战常常冲锋陷阵、勇冠全军,后来跟随马超与曹操作战,马超战败后,带着庞德投靠了张鲁,后来马超又投靠了刘备,而庞德则留在了张鲁那里,后来跟随张鲁一起投靠了曹操,被曹操任命为立义将军。

庞德

庞德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而且忠心耿耿,在襄樊之战中,庞德为了证明自己,在战前发誓要杀关羽,在战争中与关羽殊死决战,并且亲自射箭射中了关羽的额头,要知道关羽可是三国正史上的第一猛将,庞德尚能让关羽忌惮,可见庞德之勇不亚于关羽。

后来关羽利用暴雨涨水的机会,用水军打败了于禁和庞德的军队,庞德和于禁全军覆没,但庞德誓死不降,庞德手下的部将董衡、董超想投降关羽,却被庞德所杀,庞德边战边退,想到樊城投靠曹仁,结果因为小船倾覆而被关羽所俘虏。

庞德不愿意投降关羽,关羽迫不得已杀了庞德,谁也不可能留下一个不愿意投降的敌将,于禁愿意投降关羽,被关羽押送到江陵城,所以活了下来。

庞德被关羽斩杀

庞德站错了队,他的哥哥庞柔就跟随马超一起投靠了刘备,如果庞德投靠了刘备,其成就绝对不亚于魏延,曹操这里本来就人才济济,庞德很难有一个发挥的平台,而且曹操这里外姓将领得不到重用,投靠刘备就不一样了,刘备这里庙小,缺少人才,就容易重用庞德,庞德就能发挥更大的能力,很可能成为魏延那样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至少比投靠曹操地位要高多了,所以说庞德站错了队,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不过就是虚名而已

第二位:太史慈

太史慈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骑马射箭非常熟练,尤其是他的箭术,不亚于吕布,吕布有辕门射戟,太史慈有楼梁射贼,更为关键的是太史慈的胆识过人,黄巾军重重包围之下的都昌城,太史慈进出自如,而且是单枪匹马,这种胆识在当时称得上冠绝天下。

太史慈为了帮孔融拉来援军,单枪匹马出城使用计谋骗过黄巾军,并以射箭的方式射杀了几个追赶他的黄巾军,然后跑到平原郡请刘备出兵救援,刘备当即派了三千人给太史慈,然后成功救出了孔融。

太史慈

太史慈在早期一直郁郁不得志,最主要的是没有投靠明主,救了孔融之后,太史慈投靠了扬州刺史刘繇,两人是同乡,但刘繇一直没有重用太史慈,只让他担任侦查情报的斥候,也正是如此,太史慈带着一个小卒遇到了孙策,正史上明确记载了这次太史慈与孙策的单挑,两人不分胜负,后来刘繇被孙策击败,太史慈就投靠了孙策。

即使投靠了孙策这样的明主,太史慈也没有什么作为,孙策只是让太史慈镇守一方,负责抵御刘表的从子刘磐,直到206年太史慈去世,太史慈实际上还是被埋没了,本来可以有更多的作为的,孙策实际上并没有重用太史慈。

太史慈临死前说了一句话:

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死啊!

明显是不受重用,如果太史慈投靠刘备或者曹操,都会比投靠孙策的命运要好得多,太史慈很早就认识刘备了,可惜失之交臂,刘备虽然势力小,但正因为势力小,正是缺人才的时候,才会重用太史慈,正史上的赵云军事能力应该不如太史慈,也得到了重用,太史慈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太史慈并不受重用

曹操曾经专门派人给太史慈寄了当归,希望太史慈归顺自己,但是很显然,太史慈是一个忠义之人,不会随便背叛自己的主公,只可惜其一生没有太多发挥的平台,站错了队,要不然也是如同关羽、张飞一样响当当的名将。

第三位:朱灵

朱灵最初是袁绍的部将,与公孙瓒的部将季雍作战时,公孙瓒抓了朱灵全家作为人质,但朱灵毫不为所动,居然不顾自己家人的安然,一点也不影响自己打仗,虽然打败了季雍,攻破了城池,但朱灵的家人全部被杀。

从这件事来看,朱灵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是一个过于理性的人,是一个过于看重事业的人,能够不在意自己家人的性命,在这一点上,朱灵与马超很像,马超也是不在乎自己整个家族的性命,执意起兵反叛曹操,结果引发曹操杀了马超全族,一般人难以理解这种行为。

朱灵

朱灵曾与刘备一起率军截击袁术,迫使袁术无法投靠袁绍,呕血而死。没多久刘备背叛曹操,而朱灵则率军回到曹操那里。

当时曹操是依附于袁绍的,袁绍派了朱灵率军协助曹操作战,作战结束后,朱灵认为曹操是明主,于是率军投靠了曹操,但是朱灵这个人很有个性,有自己做事的风格,就连曹操的话也不太放在心上。

曹操让朱灵率领新军守卫许南,并告诫朱灵要以宽治军,但朱灵不太听,结果军队发生了叛乱,朱灵斩杀了叛乱的将领,并写信报告曹操,曹操责备朱灵没有听从自己的命令,于是对朱灵有了意见。

赤壁之战时,朱灵归赵俨节制,从襄阳顺汉水南下准备参加赤壁之战,但是曹操在赤壁已经战败了,于是军队退回,朱灵后来还参与了曹操西征关中及张鲁的战争,215年后,曹操命令于禁夺了朱灵的兵权,不再启用他,就这样朱灵失去的前途。

于禁夺了朱灵兵权

按理来说朱灵性格是有些毛病,但以他的能力,成为一名有作为的名将还是能做到的,只能朱灵站错了队,跟随曹操之后失去了前途,朱灵如果投靠刘备应该前途会更好,可惜那个时候的刘备,没人认为他将来会成为一方霸主。

第四位:沮授

沮授最初是冀州牧韩馥的别驾,袁绍占了冀州后,沮授成为袁绍的谋士,其人文武双全,向袁绍提出过很多有建议性的战略意见,比如劝袁绍迎接汉献帝,但袁绍不听,沮授向袁绍提出了打败公孙瓒的整体战略,袁绍听了,后来打败了公孙瓒。

沮授还反对袁绍把自己三个儿子分别派到地方做官,这会造成分裂的,但是袁绍还是不听,后来的结果印证的沮授的判断,官渡之战前,沮授给袁绍提出了三年疲曹的战略,袁绍还是不听,急于发动战争。

沮授

沮授在官渡之战时还是袁绍的监军,手握兵权,而且威望甚高,这居然也成了郭图等人诬陷沮授的理由,袁绍分了沮授的兵权,袁绍派颜良攻打刘延,沮授认为颜良有勇无谋、性格狭窄,不能单独率军出战,袁绍不听,果然颜良被曹操手下的关羽所杀。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11万大军只带了800人逃回北方,沮授被曹操俘虏,曹操劝沮授投降,但是沮授不愿意投降曹操,而且还暗中想逃走,又被曹操抓了回来,眼看沮授不愿意投降,曹操只好杀死了沮授。

曹操曾经感叹:要是早点得到沮授,那天下现在应该大定了。沮授这样的文武全才在袁绍那里得不到重视,如果跟随曹操,那曹操的五大谋士就会变成六大谋士,以沮授的能力,不亚于荀彧这样的战略大师和荀攸这样的战术大师,只可惜他站错了队,跟随了能力不足的袁绍,要是跟随曹操,沮授的成就要高得多了。

沮授是难得的人才,被曹操所杀

第五位:高览

高览在正史上是袁绍的部将,与张郃齐名,因为他俩的名字一同出现在史书中,在官渡之战时,曹操成功打败淳于琼,烧了乌巢的粮食,于是袁军军心大乱,张郃与高览原本是被袁绍派出攻打曹军大营的,但是无法攻下,他俩没有完成任务,不敢回去,又怕郭图等人陷害,于是直接投降了曹操。

但是,张郃投降了曹操,就一直步步高升,那么高览呢?默默无闻,史书上从此没有记载了,这只能是两种情况,要么是高览是曹操杀了,要么是曹操没有用高览,按道理来说,高览能与张郃一起率军攻打曹军大营,其地位与张郃应该不相上下的,为什么高览没有被曹操重用呢?

史书没有说,只能是个谜了,在一些评书中,把高览与颜良、文丑、张郃一起列为河北四庭柱,高览不至于一点能力也没有,但是高览的结局足够说明他站错了队,从此在历史上就不再出现了。

高览投降曹操后史书不见记载

第六位:张任

张任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从事,史书上说张任胆大勇猛,有志向又有节气,刘备与刘璋发生战争后,张任与刘备在涪县交战,被刘备击败,张任退守到绵竹,刘璋派出李严出战刘备,结果李严直接投降刘备,张任与刘璋之子刘循退守雒城,刘备继续攻打雒城,庞统战死在此,张任最后也战败被俘虏。

刘备听说了张任的名声,派人劝降张任,但是张任忠心无二,就是不愿意投降刘备,刘备为张任感到叹息,只好杀了张任,张任明显站错了队,虽然他的忠心可嘉,并非变通之人,但为了忠义牺牲自己太可惜了。

张任

当时的刘备正是用人之际,李严后来都得到了刘备的重用,被任命为尚书令,并与诸葛亮一起托孤,如果张任投降刘备的话,也会得到重用的,只可惜张任站错了队。

第七位:沙摩柯

沙摩柯是武陵郡五溪蛮夷的首领,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派张良联络五溪蛮夷一起出兵攻打孙权,至于沙摩柯为何要帮助刘备,应该是刘备给了他们钱财,并且许诺了某种政治利益,沙摩柯于是率领一万蛮军参战了,结果刘备战败,沙摩柯也被吴军杀死。

沙摩柯本来可以不参与吴蜀之间的争斗,但他却参与了,以五溪蛮夷的力量,根本无法跟吴蜀任何一家对抗,他只要保持中立就行了,明显沙摩柯站错了队,不仅仅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还牺牲了一万多族人的性命,同时也给整个族人带来了灾祸,孙权打败刘备后,明显会报复五溪蛮。

沙摩柯

第八位:孟达

孟达与法正是好友加同乡,跟法正一起投靠刘璋,后来又跟法正一起投靠刘备,汉中之战后,刘备派孟达攻打房陵郡,孟达杀死了诸葛亮的姐夫蒯祺,并与刘封一起攻下的上庸三郡,并镇守当地。

襄樊之战时,关羽向刘封、孟达请求支援,但被拒绝,关羽败亡后,孟达叛逃到曹魏,受到重用,并被任命为新城太守,诸葛亮北伐前,引诱孟达归顺蜀汉,结果申仪把这事报告给了曹魏,司马懿率军平定孟达,8天行军1200里,突然出现在孟达面前,杀死孟达。

孟达两次背叛旧主,都是站错了队,关羽虽然被杀,但是刘备并不一定会杀孟达,刘备杀刘封并不是因为关羽的事,史书明确记载了杀刘封的原因是:诸葛亮考虑到刘封英勇刚猛,天下平定后最终会难以控制,就劝刘备趁机除掉他。

这跟关羽没有关系,所以孟达不用叛逃,刘备也不会杀孟达的。但是孟达仍然背叛了刘备,背叛就背叛吧,孟达投降了曹魏仍然不安心,又受到诸葛亮的引诱,结果被司马懿所杀,如果一心一意,孟达也不会被杀了,这正是孟达站错了队,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点赞3、青岛市 网友:溯汐潮。

要非说三国中有人站错了队伍,那么我认为这个人肯定是荀彧。荀彧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曹操一统北方的首席功臣、第一谋士。在战略方面,荀彧曾帮助曹操规划统一北方的军事路线和蓝图,“迎奉天子”的计划就是荀彧说服曹操实施的;战术方面,荀彧有战吕布保兖州、出奇谋扼袁绍、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另外他还为曹操举荐了郭嘉、荀攸、陈群等大量人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张良)”。

而即便是这样,荀彧和曹操却不是一路人,荀彧是想借曹操之力挽汉庭于即倒。当初他建议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想待叛军一一平定以后,皇帝还得老刘家来做,朝廷还是汉朝的。你曹操呢?是汉朝的大功臣,受封个“候”爵,当个丞相或者大将军,位极人臣就可以了。

而曹操随着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野心也就逐渐暴露出来了,什么“奉天子以令不臣”,我改成“挟天子以令诸侯”。什么封个候爵,我要封公、封王,话说汉朝自高祖刘邦以来就不允许有皇族以外的男子称王,汉朝臣子最高的爵位就是“列候”,而“公”爵和“王”爵有自己封地和军队,甚至有自己的社稷宗庙,实际上曹操称“魏王”就是在为自己改朝换代当皇帝做准备。

这跟荀彧“扶汉”的人生理想完全背道而驰,所以从曹操称“魏公”时荀彧就一直反对,直到曹操赐给了荀彧“一盒酥”(只是个空盒子,里面没有酥)以后,荀彧就神奇的离世了。

本想除贼扶汉,到头来却辅佐了一辈子“汉贼”,这样看来刘备“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宗旨貌似更适合荀彧呀!

点赞4、安庆市 网友:笶傲葒塵

我觉得吧,三国时,站错队这个说法有点牵强了点。不过呢,扯扯犊子一般聊聊来说。我觉得诸葛亮就站错了队。

孔明这人呢,本事的确不小,天文地理鸡毛蒜皮啥都会啥都管。但其实最适合他的真的是刘备么?

刘备有一手好牌,但不会打。诸葛亮算是刘备摸到的一张王牌了,却被刘备打成了万能牌。

前方敌军来袭,找孔明;有个合作谈判,找孔明;马生不出宝宝,找孔明;睡不着觉失眠多梦,找孔明;老婆太多,忙不过来,找……额,这个不找孔明。

诸葛亮最牛逼的技能,在当时应该是如何指挥作战,如何治理国家。如果他去了曹操那边,老曹一定让他在最牛逼的领域发挥最牛逼的才能。成专才,而不是通才。

当然了,也是诸葛亮站了刘备的阵营,所以他才会显得更牛逼了。因为,有反衬嘛。

闲聊而已,切勿当真,毕竟这个问题都有点扯。

点赞5、保定市 网友:墨韵浅月

三国时期,可谓是名人猛将辈出的时代。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说在三国时期,有哪些名将站错了队?这个问题,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正所谓见仁见智。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第一,陈宫。陈宫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原先跟随曹操,为曹操出谋划策,立下了很多的功劳。


只是后来在逃亡中,曹操因为疑心太重,错杀了吕伯奢全家。


对此事,陈宫耿耿于怀,非常不满意曹操的做法。最后和曹操分道扬镳,后来投靠了吕布。


投靠了吕布以后,吕布也重用了他。但是,没有雄心大略的吕布,没有听取陈宫的忠言。屡次进谏失败。最终导致兵败。吕布在白门楼被杀。陈宫坚决不降,也被杀。曹操还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不但没有杀他的全家,还把他的全家供养了起来。


所以说,如果陈宫,不离开曹操,以他的才智,曹操的明智,是很有前途的。只不过陈宫厌恶曹操的为人,认为曹操滥杀无辜,疑心太重。所以选择离开了曹操。所以说,人无完人嘛。曹操有曹操的缺点。但曹操在政治上绝对是睿智的,明智的,任人唯才。正所谓人尽其才。在你最擅长的领域,能够让你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这就是曹操的过人之处,所以说,在三国时期,最为爱才惜才用才的就是曹操了。


第二,马超。马超的父亲是西凉刺史马腾,由于误会,整个马氏家族,被曹操杀了许多人。从此,马超和曹操接下了梁子。后来马超兵败,投奔了刘备。投奔了刘备以后,还是人家刘关张比较亲。像赵云,黄忠,马超就差点儿啦。虽然都为五虎上将,但是关羽和张飞,明显的,就比他们高多了。刘备明显的还是器重他的两个结拜兄弟。不但如此,关羽高傲的性格,也显现了出来。要来西川和马超比试较量。后来经过诸葛亮的委婉劝说,才算作罢。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马超投奔刘备以后,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受重视程度远不及关张。


如果马超和曹操能够摒弃前嫌,两家重归于好。凭着,马超的勇猛无敌,爱才如命的曹操,肯定重视马超。马超的前景也是很光明的。


第三,庞统。庞统的大名和诸葛亮齐名。俗话说,凤雏卧龙得一而安天下。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庞统的能力是很强的。


赤壁大战时,庞统来到曹操阵营,曹操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所以庞统的来到,把曹操乐坏了,真可谓是远接近迎,隆重接待。可是庞统做的不地道啊。庞统献上的连环计,把曹操一世的英明给埋没了,让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大略化为泡影。


之前庞统也投奔过孙权,但是孙权嫌弃他长得太丑,没有重用。赤壁之战之后,庞统又投奔了刘备,刘备也是嫌弃他的相貌丑陋,没有,给予重用。只不过给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当当。


可是曹操怎么做的呢?庞统来到曹营以后, 曹操并没有嫌弃他的相貌丑陋,远接近迎,盛情款待,委以重用。并采用了他的连环计。可见曹操对人才的需求是多么的渴望啊!在曹操的眼里,人的才能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比如相貌出身官位等等,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庞统投奔刘备以后,后来跟随刘备入主西川。在这个过程当中,庞统为了刘备的利益,献出了许多妙计。如果刘备早早的采用了他的计策,刘备入主西川的愿望,早已经就实现了。刘备出于自己的考虑,多次拒绝了庞统的建议。导致庞统没有用武之地,心情很郁闷。在刘备的心中,只有诸葛亮是至高无上的能人异世,对诸葛亮的计策言听计从。刘备对于和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始终是不太重视的。所以庞统的许多雄才大略得不到采纳和实现。作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能人异士来说,自己许多的妙计得不到采纳,心中是很痛苦的。最后庞统在落凤坡,被万箭穿身。一世英名,付之东流。真可谓是一个悲剧呀。


其实总体来说,在三国时期,最爱才惜才用材的就是曹操了。在用人的问题上,曹操唯才是用,人尽其用。让你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作为一代的明主,曹操做的真是好哇。不然的话,曹操怎么能从东汉末期的诸侯纷争中,能够异军突起。最后在三国的争霸中,三分天下,自己独占其二。在这当中,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三国时期,属曹魏的阵营最强大。这其中,曹营的能人异士最多,曹营的猛将最多,曹营的军队最多,曹营的资源最丰富,曹营的国力最强大。这其中,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曹操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真可谓是一代明主。


其实,在三国时期,最爱惜人才的就是曹操了。所以曹操有一个爱将之癖的雅号。


在刘备战败,关羽归降曹操以后,曹操不计前嫌,对关羽委以重用,给予高官厚禄。受重视程度高的不得了。只不过关云长有忠义之心,心中只有刘备。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又找到了刘备。跟随刘备打江山。曹操的美好愿望没有实现。如果曹操没有爱将之癖,早把关羽给杀了。也就没有后来的西蜀国了。


再说说赵云,在长坂坡大战中,孤军作战的赵子龙,怀抱着阿斗,在曹营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真可谓忠勇可嘉。那也是因为曹操有爱将之癖,不想伤害赵子龙。不然的话,就算你赵子龙再勇猛,在百万军中冲出来,还带着个孩子。那是比登天还难呐。


赵子龙在刘备的阵营,真可谓是百战百胜。只不过论重视程度,还是不及关张。赵子龙更多的时候,是作为御林军使用的。打个比方说,赵子龙就是刘备的卫队长,就是刘备的警卫部队。虽然这个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也显示了刘备对他的器重。但是对于能征惯战的赵子龙来说,有点儿大材小用了。


只是后来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赵子龙才得到了重用。只不过这时候的赵子龙,人已年迈。虽然如此,赵云也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如果赵子龙在曹操阵营,肯定会得到重用的。前程很是光明的。只不过赵云和关羽一样,都是忠义之人,对刘备是绝对的赤胆忠心。曹操的希望,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后再说一说司马懿。司马懿在曹操的阵营中,一开始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角色,地位很卑微。


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和雄才大略逐渐得到了发现和重用。曹操一步一步地提拔司马懿,最后位高权重。那也是曹操用人唯亲的结果。


所以说,曹操绝对是三国时期的枭雄。是一代明主。


正所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点赞6、宿迁市 网友:黑夜之花

我对三国没什么研究,不过根据个人喜好感觉以下两人因为站错队而壮志难酬为实在可惜。

陈宫

陈宫是吕布帐下的谋士,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

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

陈宫在曹操任东郡太守时出仕之,初平三年(192年),曾通过外交手段,为曹操收取兖州(当时的兖州因刺史刘岱跟青州黄巾军作战时战死而处于无主状态)。并且,陈宫争取到了济北相鲍信的支持,让曹操得以担任兖州刺史讨平盘据兖州一带的青州黄巾军。

在三国演义中说陈宫之所以会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屠杀吕伯奢一家,陈宫看透了曹操多疑、暴虐、自私的阴暗面,又毅然与曹操划地绝交。陈宫觉得曹操心术不正,自私、多疑、残暴为了天下黎民苍生,不愿意跟随曹操,后来追随了吕布。

但在正史中可能有些出入,史学家考证的可能性是,曹操曾经下令处死兖州数名名士,缘由是因为那些名士批议曹操本身宦官亲缘出身背景,而陈宫素来与兖州名士们有友好往来的情谊,被曹操下令处死的名士中可能有几位是陈宫的朋友。

最后吕布兵败在下邳被曹操俘获,曹操舍不得杀于是就问陈宫,“公台,那你死了后你的母亲又怎么办呢?”陈宫答:“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杀别人的母亲的。”曹操又问:“公台,你死了你的儿子怎么办啊?”陈宫又答:“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明君,是不会杀别人的儿子的。”曹操只好杀了陈宫并答应,以后你的母亲和孩子都视为自己的一样,所以陈宫的家人一直由曹操供养。

陈宫的能力我觉得在三国演义里边还是比较靠前的,尤其是在对的战略上的判断比较准确,可以说有大智慧,有战略眼光的人。只因追随错了人才导致最后身死志难酬。

张任

张任,益州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属下。张任于小说《三国演义》中出场于第60至64回,以忠勇著称。

刘备进入四川时,张任等文武官员出言劝谏刘璋提防刘备,刘璋不听。宴会之际,刘备手下谋士庞统策划让将军魏延舞剑,趁机除掉刘璋,张任见势,出面对舞,解救刘璋。

刘备攻打刘璋,张任与诸将引兵对抗,并在落凤坡埋伏射死庞统。后诸葛亮从荆州前来支援刘备,用计擒获张任,张任宁死不降,厉声道“老臣我终究是不会侍奉二主的。”遂被处斩。刘备感叹不已,令收其尸首,葬于金雁桥侧,以表其忠。

陈寿:少有胆勇,有志节。

罗贯中:老将安能扶二主?张任忠勇死犹生。高名正似天边月,夜夜流光照雒城。

刘璋性情柔弱宽容,缺乏威信谋略,张任追随刘璋实在是不明智,如果当初投降刘备也许就是另一种结局了。

个人认知有限只是觉得陈宫和张任未遇明主实在可惜,还有就是个人喜好我喜欢三国演义里的这两个人,陈宫有正义感张任忠勇。

点赞7、钟祥市 网友:喵呜不停

我觉得楼主提出的说法本身就是个错,请问三国时期又有多少个队,那个队是错,那个队又是对的,又有那些名将站错队一说,依我看沒有一个站错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如果是自己选择的,就是对的。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