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道德经》中讲的‘’和其光,同其尘‘’是什么意思?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0关键词:道德

《道德经》中讲的‘’和其光,同其尘‘’是什么意思?

点赞1、新余市 网友:愿而自知

这两句的意思倒不难理解。

和其光是本性在肉体中修成了元光的物质,就是佛家所说的佛光普照。元光的能量布遍了一个有机整体的全部,使阴邪之气无处躲藏,是本性回归了纯阳之体。

同其尘是本性有了元光的物质能量照射,肉体就束缚不了本性,本性也就达到了肉体内如来如去的境界。修到这种境界,本性不但在肉身如来如去,就是在人类的大家庭中也如来如去。我用一句高人说的话大家就会都明白了,”在深山修真养性,出古洞四海扬名”。

点赞2、兴化市 网友:一颗傻蛋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有这么一个例子:休要欺三瞒四,我赵某不是与你和光同尘的。

和光同尘本来是一个中心词。 因上下文语境的不同,既可以用作褒义,也可以用作贬义。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极端一点也比喻同流合污。还可以理解成“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韬光养晦,等等。

和光同尘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 出自《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和其光,就是在发展方面、在创造性方面,要和,要在发扬个性,维护多样性、丰富性的基础上积极融和;“同其尘”,就是在保持相对稳定方面、在基本原则方面,要“同”,要一律平等、一样严格地遵守规则。

和光同尘又可以理解为与世无争。 不过,这并不等于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而是人的一种向往,超然达观的处世态度。是道教修养自我,处世生活的教义。

和光同尘, 与世无争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和别人比,一生却不弱于人,别人有的东西我不眼红,该努力还努力。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而不是自己没本事。

老子从对自然界的观察思考和分析中,深刻阐述了“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和“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的道理。所以“道”以柔弱为用,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点赞3、泰安市 网友:极品肥猫

老子核心思想“玄同”的完整表述是“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和光同尘”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提炼出来的,后人把它们简单地联系起来,翻译为“隐藏你的光芒,混同于尘垢之中”,这是对老子思想的最大误解。老子的玄同思想极为深刻,是阴阳互缺思思想更深刻的表达,绝非和光同尘所含的表面阳光其实内涵阴暗的人生态度。

人们渴望见道,但一直不得要领。老子开启玄照妙心深入禅定,才有可能见道。

首先关闭五官对外界的感知,关闭是指人不受外在的意识控制,但对外物的存在是明了的。然后调服锐利和细微的意念,它们是有为的冲动,伤人伤己。锐利的意念调服后,有为的、伤人的心是没有了,但细微的意念还是纷飞不断,妨碍见道。只有深入禅定,无念无心,才能让纷扰的心流寂静,道才会显现,众妙之门才会打开。

“和其光,同其尘”包含了三重深刻的意义:尘与尘同,光与光同,尘与光同。老子用尘和光比喻,就是看到了尘和光都具有没有质碍的重要特性。物质与虚空的最大区别就是质碍,物质有质碍,虚空无质碍。

老子知道世人对物的认知的弊病,于是就用尘和光来设喻,推翻世人关于物的质碍的错误常识。

世人一生总是在与他人争斗,原因就是你与我有质碍。你与我是各自为阵,互不包容、相互竞争的个体。而虚空是道的特征,尘埃就在虚空中飞舞。尘埃不会为了竞争而互相敌对,它们在虚空中和谐相处,不会互相排斥,不会争夺地盘。世人如果能够像尘埃一样在虚空中和谐相处那该多好啊!

老子在水中找到了守柔和善利万物的品格,在尘埃中找到了和谐相处的品格。“同其尘”,同字用得精妙,“和其光”和字用得更精妙,同与和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深刻性。世界大同,和谐社会,皆是因老子的“玄同”思想而来。

尘埃和光线是虚空中的主角,尘埃极其微小,我们的手抓不住尘埃,但世人还是认为尘埃是有体积的,只是体积实在太小。而光是唯一接近于无的存在,光,给人们带来光明的同时,还以五彩缤纷的状态呈现在人们眼前,强烈地宣告了它的存在性。但人们显然抓不住光,也知道光不可能停留。但光作为存在物,却丝毫没有争斗,是最能和谐相处的。

世人不用担心光会互相争夺地盘,尘埃还可能停留下来,光是绝对不会停留的。光代表时间的流逝,光对时间没有丝毫留恋,世人却对时间有固执的留恋。这就是老子“和其光”的深意。

光与尘同,是老子最想表达的思想。光穿过尘埃,尘埃不会阻碍,尘埃可以在光线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原来争斗不是宇宙的真相,玄同才是真相。尘与尘同,光与光同,尘与光同。老子把世俗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俗义颠覆了,创造了道家的和同思想。

和其光,同其尘包含的三重含义,是老子对光和尘观察的结果,是在玄同大定中证悟的和谐,不争是和谐的必然定义。

点赞4、宜威市 网友:屈曲人类

“和其光,同其尘”,是《道德经》中第四章中的句子,原句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消磨他的锋锐,解除它的混乱,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诟。老子的意思是,我讲的大道是空虚的,渊深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

从做人角度说,一个人大富大贵,锦衣玉食,外表锋芒毕露,让人望而生畏,骄傲自大,说话盛气凌人,老子认为,这样不好,还是低调一点,做普通人好。你有学问,有见识,站在人群中,没人能认出你,这也包含着人生的大智慧,要认真做事,低调做人。

我国的文化中,还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的话,也就是露头椽子先朽,你太刺眼了,往往会受到危险。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朱德,衣着朴素,平易近人,常常和普通战士一起挑粮食,干农活。一次,一群特务化妆成老百姓,悄悄摸到他家里,朱德在外边刚回来,他的夫人急中生智,大喊一声,老伙夫,还不快去跳水,朱德拿起扁担就走,免除了一场灾难。

毛泽东还有一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是啊,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你看,成熟的麦穗都低垂着头。哪些夸夸其谈的,其实都没有什么本事,有本事的人,哪里有时间去乱说。

人的本性,有喜欢表现自己的弱点,都想风光一点,展现出独特的特点,这并没有错,问题在于,不知道,去乱说,没有实力硬撑船,所以,当我们的实力还不够的时候,不能水到自然成的时候,一定不要自夸,自大,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说,我恒有三宝,第一件就是慈柔,第二件是内敛,第三件是不敢为天下先。都强调了外在表现,内在气质都要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对我们今天,仍有实在意义,《易经》上也强调,做人要外柔内刚,这样,才符合人生的大道。

点赞5、禹州市 网友:怜易。

《道德经》中的:“和其光,同其尘”,是指和合其中的光彩,吸收其中的尘埃。其实对这句话有着很多方面的理解,尤其是后来演变为“和光同尘”,则有着更深刻的内涵。

和其光:在事物发展创造的方面,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发挥多样性,丰富性,各方面和合在一起,就有其自己的锋芒。同其尘:就是在相对稳定方面,保持基本原则,同等对待,严格地遵守规则,去其不良的现象和影响。

和光同尘是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平和处世,这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的体现。但这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只是既不和人攀比,也不弱于他人。认真做事,低调做人,并不是自己没本事,而是深藏不露。有学问,有见识,站在人群中,朴实无华,无人识别,这是人生的大智慧。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们应该接纳一切,包容一切。正反是阴阳之道,阴阳一体不可分。

《道德经》,五千言,一字一句值千金。有“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有“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说得那样玄乎独特,又是那样与众不同。这份文化遗产究竟有多奥妙无穷,远远超出我们的认识和想象。







点赞6、怀化市 网友:慢热怪友

光,景物也。

所有可见之景物,曰“和其光”。

所有可见之景物必归于其归宿,曰“同其尘”。

凡物皆是以“始用”为起事,故曰“和其光”,以“终弃”为终事,故曰“同其尘”。

可见之物皆是以尘土为归宿,故万物皆是“始用终弃”之物。

“始用终弃”之物,故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此文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