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驳《去他妈的分数,请还我青春》这篇作文?
这篇文章2016年刚出时就看过。写的还不错,表达出了中国循规蹈矩苦苦挣扎的几亿学生之夙怨。不过有些过于偏激和孩子气,细细想来,不过歪理邪说罢。
其实看作者表达,教育环境的恶劣是导致作者疾呼的很大原因。我的父母从未体罚于我,也没有变态先生肆意侮辱,所以我压力较小,成绩一直波动很大,有幸高考那年稳中求进,考取了一本。所以实在与作者难感同身受,不好评说笔者。
不过,全中国所有少年都要用这十二年换一个分数。那些为了青春不留遗憾辍学的人,往往徒留遗憾,再去鞭挞子女,告诉他们“好好学习!”。作者怒斥分数,呼吁青春,不过无赖之词,为自己找个台阶下罢了。我相信任何一个对高考信心十足的孩子,也不会为了一吐心中不快而舍弃十二年的光阴。这样做,你确是为你失去的少年锦时鸣了不平,那你有没有想过,那因为你一时执笔而化为云烟的一循时光?所以大胆猜测,作者已经看透自己高考无望,所以索性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和我身边因为终日游玩耽误考研复习就在最后放言“考研无用,不如早就业。”的人大同小异。
而且,中国有十四亿人,单青少年就七八亿之巨。想要在如此多的人口中选出人才,大量的知识堆叠和近乎绝情,近乎无理的以分数取才等手段,是最合适的了。作者说瑞士学生轻松,那也是国情所致。中国若像瑞士那般,作者之流倒是乐的自在,享受了青春,怕是国将不国矣。反观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他们的学生比中国压力还要大很多。因为中国和美国类似,国家艰难维持,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所以要求全部青少年都向文武全才发展,那样即使有缺陷,也能在某领域有所贡献。而人口大国的人才储备,只能通过绝情的教育。你要青春无悔,那国家怎么办?
可能有人说,我没体会过作者的感受。那抱歉,我还真没体会过。我的高中在山东省负有盛名的“第二监狱”,知道那所学校的人都会听过它的美称,“第二监狱”。那里军事化管理,关起门来搞教育,济南市要求极端天气放假,我们就在别人放假时改停课自习。济南市要求晚自习不能上课,我们就改成任课老师入班级盯自习。我们在那里苦不堪言,不过,我们却没有任何人因为成绩问题自杀,而走出校门,我们却都无比怀念。
请作者想想清楚,那种从无知少年,慢慢认识世界,拥有个性,融入社会的过程,那十几年充实,丰富的苦学生活,那才是我们真正的青春。青春是什么?是打架,恋爱,堕胎,上网蝇营狗苟吗?不是!中国青少年的青春,是你切实长在身上的那几斤几两肉!是你认真记住的那唐诗宋词和理化原理!是你从懵懂儿郎变为国之柱石,家之栋梁的成长!作者想要的青春,恰恰是你这一提笔就负之一文的那十二年!你还哭,你有什么资格哭?!
应该会有很多人批评我,在下都受着。不过道理如此,高考状元不会索要青春,所有不负少年努力的孩子们,不会索要青春。那篇零分作文,满眼都是作者的不安和恐惧。
不该反驳,应该反思。首先文章里孩子写的校长、父母没有一个合格的;即使他们很辛苦。题主看的是表象,孩子看的也是表象。最破坏人际关系的三种:侮辱、讽刺、冷漠。这类老师扼杀的不是创造力青春,而是求知欲。孩子时期最重要的是激发求知欲,建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从作文看,他人格已满身伤痕。你不过仗着他还是个孩子。
第一,教育者的只知道蛮干;教育者—父母和学校;面对问题不找原因,而是用恐吓、侮辱、殴打来进行惩罚。从孩子的描述中,从来没有过与父母、老师的对话;整个过程全部是命令式的教育,小孩子也是人,不是机器人。有自己的思想,这类家长老师一句简单粗暴的我为你好;就霸占了孩子的所有。这类家长老师认为孩子小,没事!但其实,孩子眼里自己犹如一个提线木偶。
第二,分数=一切,这是父母学校给孩子的感觉。低分父亲暴怒生气殴打,母亲生气数落,学校发绿领巾;好了!低分带来了:侮辱、殴打、母亲的道德绑架—考不好就是不孝、学校的冷漠、讽刺与侮辱。考高分,就各种好;孩子也很绝望,这种亲子关系也是一种交易。父母老师对孩子说:你真令我失望!孩子的内心其实早已对他们绝望。对事不对人,是正确处理方式。文中父母老师校长经常在干的是,对人不对事;考低分,就遭到殴打、带绿领巾,这要是考零分是不是要枪毙?一件事做错了,就否定一个人,你是要毁掉孩子。
第三,扼杀了求知欲。青春、创造力都建立在求知欲上。为谁读书?父母学校的为你自己读书真的不如孩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父母学校干的事情却让孩子感觉是为他们而读书,为他们的虚荣、奖金……
所以,不该反驳,该反思。
《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卡里尔?纪伯伦:《先知》第四章
去他妈的分数,请还我青春!
青春是不在有了,但后悔肯定满满地。
人是社会人,要学会适应,并不是所有的你看不习惯都适应你。
今天你为了你的愚蠢而高兴,明天你要以成倍的惨痛代价而忏悔。
一个学生天生以学习为主,以成绩高低论英雄,因为有了初高考分数线。
但是也不得不赞同该生的作文水平与勇敢胆大精神,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也大胆地挑战高考制度。另一种角度来考虑,社会有时真的需要这种人材,敢打敢拼,敢做敢为,敢于创新与反驳。
这个话题已经过去这么久啦!我还是很负责任的说:如果没有分数,你的青春将会是什么?
第一,文章只是一时“泄愤”的宣吐,不是在理智情况下的言语,就算是理智下的言语,也是一时不当很失误的“言语”。
如果你的青春没有分数来“添彩”你的青春还是青春吗?你的青春有意义和成就感吗?
岂不是这样的:游手好闲的晃荡在一个很随意的很安逸的校园某个角落,学校的所有有意义的活动可能永远都与你无关。甚至还有可能网吧、迪厅、电影院成了你青春飘无不定的寄身处,没有一丝安全感。难道这是我们想要的青春?
第二,这句话应该是这样子的:TMD的青春,我只要分数!这才是有目标有追求的,有正能量的。不管我们在青春期做什么,他都是需要实实在在努力的成绩来支撑这个时间点,为它画上美丽的画面。这唯有成绩能实现。
现在是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也必须有成考核啊!考试是必须的,考试大纲结果就是分数,分数就决定了我们所学知识的优劣,决定了我们的成绩在什么档次。换句话说就是决定了我们下一站与谁同行的问题!说到这儿你还懂了吧!
如果没有一定的分数,有些圈子你可能是永远都进不去的。
那么有分数就是有敲门砖。你进入清华北大,你的圈子就是清华北大。这个圈子很好进吗?你凭啥啊!如果我们自己用分数考进去了,你就成了聚光灯。Ok?你懂的!
哎!不说了!网上这种“以点带面”的负面思想还是少看的好!青春是拿来奋斗的,不是拿来享受的!青春不磨砺难道等到年过花甲了才来打拼?
好了!去TMD青春!我只想要一个好分数!我们一起为青春奋斗吧!
祝青春有活力!有光彩!
关注【语文老师锦绣】享受免费点评作文,我们一起学好语文!
看到《去他妈的分数,请还我青春》这个题目,我是不想反驳的,因为这也是我的心里话。我还是想看看原文再说;查了原文读了之后,我更加不会反驳了。
凭什么反驳事实?我们都是被教育制度祸害过的人,在离开教育制度之后,为什么又要为这样的教育制度摇旗呐喊呢?
现在的应试教育,唯分数论,忽略了人性,忽略了天性,忽略了个性,多少天赋被压抑,又有多少无辜的孩子被揠苗助长。
我也知道,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不能仅仅怪教育制度,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因为社会的压力压到了教育身上,教育才把压力压到了孩子身上。
可是要怎么改变呢?要怎么样才能让“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等等美好的教育理念不成为一句空话呢?专门研究这些问题的人都没有给出答案,没有付诸行动,这不是因为没有办法解决,而是因为惰性。
管理者往往喜欢一刀切解决问题,像是从西医学来的治病方法,有问题的地方直接割掉就好了;孩子难教好那就用驯化的方式来让他们成长吧。
这样很粗爆,只管那百分之二十的胜出者,其余的就随便吧,能养达标就好了。
我不是教育制度下的失败者,也不是教育制度下的成功者,走出教育制度之后,我仍然不满现在的教育制度。可我也没有建设的能力啊,终究没有理由彻底反对这样的教育制度。
可那些有能力的人都怕初期改革中的问题要自己承担责任,害怕转型期间的问题,就这么拖着,苦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我是学师范的,但我没有选择当老师,有部分原因就是不想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之下折磨那些孩子,那些当年的自己。
这篇文章,一些人共鸣,一些人谩骂。
说实话,对于这篇文章我也觉得很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这应该不是考生写的高考作文。
【好的,我要开始我的推(xia)理(che)了】
在很多人看来,高考就是前途,高考废了,人生就废了。
这篇文章条理清晰,中心明确,文笔也不差,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个人如果认真写这篇文章的话,绝对能拿高分。
主动放弃了前途,只是为了在网上引起共鸣?但是就算写了出来也不一定会被发到网上,那么这个零分得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而且一般做出这种事的人都是希望自己出名,那么,敢问各位网友,你们是否在网上看见过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发布者只是想引起学生党对社会,对教育制度的不满,甚至反抗。而不是抒发内心的感想。
得出结论:作者不是高中生,你们别喷了。
【全文跑题,没错,我自己也发现了,但是我脸皮厚啊,所以还是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