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喝了52℃的高度酒,第二天没什么感觉,而且酒醒的快?
作为职业酿酒匠,又是一个爱小酌两杯的酒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超过50度白酒,除了明面标识是食用酒精勾兑的,大概率就是以固态工艺发酵的酒了,或者以固态发酵工艺为基酒的调和酒了。基础就比较好了,这是其一。其二高度酒在饮用时相对于低度酒在相同的时间身体吸收可更多的乙醇,也就更能体现身体的状态。通俗的说,就是高度酒喝到位了,就是到位了。低度酒由于酒精度低,吸收慢,觉得喝到位的时候,其实已经过量了。我个人喜欢喝55度左右的,也喝60度的。再高了入口的辛辣感就比较重了,失去饮酒的乐趣了。
52℃以上的高度酒都是粮食固态发酵,蒸馏酒。30几℃的酒都是勾兑酒喝了上头,头晕,口渴,尤其是明天早上浑身难受!这就是酒精中毒!现在规范了,酒盒上都印有执行标准,用手机查一下,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都有代号,都有执行标准!扫它的二维码也行!
最关键的是酒的质量肯定很好的、好的粮食酒肯定不上头、而且不会出现口干和头晕的情况、这也是为何同样的白酒价格会相差巨大的原因。
其实一开始我以为度数越高,喝起来越上头,后劲越厉害,然而当我喝过我爸酿的50多度白酒,我发觉,事实并非如此,这些高度烈酒喝起来更顺口,甚至第二天酒醒的更快。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喝这些高度的酒,第二天没什么感觉,而且酒醒的也快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第一次尝试50多度自家酿的白酒
那一次我回来家,父母太久没见到我,看到我回家,也十分高兴,我爸特意买了好菜,还杀了家里养的正宗走地鸡,吃饭期间,老爸示意我陪他喝白酒。
其实我之前还没喝过这么高度数的酒,平常也就喝喝十度左右的啤酒,我不太敢喝这么高度数的,我怕受不了,但是也不好拒绝,我就倒了半碗,大概半斤那样子。
我看了下白酒是黄色的,很好奇
在我印象里面,白酒应该是透明和水一样的颜色才对,怎么咱家这个白酒还是黄色的呢?后来老爸告诉我,这个是自己酿的白酒,然后浸泡了蜂蜜的,这样浸泡过后的白酒,不仅更加顺口,而且还微甜,比单纯的白酒要好喝很多倍。
自己酿的酒就是不错,外面买的酒还真是没法比,老爸酿的这酒,虽然五十多度,但是喝起来很顺口,并不觉得头疼欲裂啥的。
喝完酒后,其实我做了第二天起不来的心里准备
毕竟在我印象里面这么高度数的酒,像我这种渣渣酒量,肯定受不了,平常啤酒喝多了,第二天都很难受,也很难酒醒过来。然而第二天早上,我却很早醒了,更让我惊讶的是,我居然感觉不到有什么不适,甚至感觉酒已经醒了。
我很好奇,为何这么高度数的酒,第二天却没什么感觉,甚至酒醒的还很快?
于是,我找到我爸,他告诉我,咱们这个是蒸酒酒,和那些低度数的勾兑酒不一样,所以尽管度数高,但是好喝而且清醒也快。
那么下面来说说,为何这些高度酒,喝了第二天没什么感觉,而且醒酒快的原因:
1、高度酒大多为蒸馏酒,蒸馏酒特点就是喝起来顺口,上头快清醒也快,不同于低度数的酒精勾兑酒
市面上,50度以上的高度数酒,一般是粮食发酵,蒸馏得来的酒,其工艺过程是将发酵后的粮食通过蒸馏而得到的酒。而那些低度数的酒,大多是酒精勾兑的。
然而高度数的蒸馏酒,由于酒精和水分子高度结合,当这些高度数的酒进入体内,会和水分子一起随汗液挥发,和尿液排除,所以酒醒的快。
然而那些低度数的酒精勾兑酒,由于酒精和水分子不完全结合,所以这种酒进入体内,首先酒精就会挥发渗透到身体里面,而水则随尿液排除,体内剩下的只有酒精,所以第二天酒醒的也就慢。
2、个人体质有关
经常喝酒的朋友,也许会遇到有些人,刚喝一点,就满脸通红,有些则满脸变白,这就是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所以对酒精的反应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有些体质强的人,肝脏功能发达,新陈代谢快,自然这种人解酒也就快,所以这种人第二天酒醒的也会快,甚至觉得没什么感觉。
3、酒的品质有关
一瓶白酒的成分很复杂,总的来说就是98%的水+酒精(乙醇),和2%的发酵风味物质,正是这2%的微量成分,容易引起大家喝酒“上头”。
由于使用劣质原材料或是工艺不达标,容易使酒中含有一些使人“上头”(中毒)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主要来源于霉变的酿酒原料,食用后会引起人体厌食、发热等;肉毒梭菌毒素由肉毒梭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会引起人体头晕、乏力、视线模糊等。
其实蒸馏类的酒可以挥发掉很多毒素,所以一般操作得当的纯酿白酒不会有所谓的后劲,因为让人上头的毒素少。而某些小作坊的黄酒、红酒、自酿米酒更容易“上头”主要是发酵条件太差,有害微生物多,毒素较多。所以酒的品质决定了,第二天酒醒的程度。
总结一下:
有的人之所以喝高度数的酒,第二天没什么感觉,甚至酒醒的快,主要原因为:
1、 高度数酒大多为蒸馏酒,酒里让人沉睡的成分比低度数的勾兑酒少,所以酒醒的快。
2、 个人体质也有关,新陈代谢快,肝脏功能发达的人,对酒的消化也快,所以酒醒的也快。
3、 和酒的品质也有关,尽管度数高,但品质好,酒里面的一些让人“上头”的毒素少,也会酒醒的快。
总之日常生活不要过量喝酒,经常酗酒对身体也不利,特别是一些不正规作坊的假酒,更不要喝。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交流
其实度数越高的酒越容易清醒的快,这和酒里边的分子有关,我平时喝66度的酒,喝起来非常好喝而且上头快清醒也快。
为什么有的人喝了52℃的高度酒,第二天没什么感觉,而且酒醒的快?
喝酒醒的快主要跟两个方面有关系:
第一,跟饮用的酒质有关系。好酒一般是指纯粮固态发酵工艺的白酒,酒质好的白酒,不管是52度还是60度,喝过之后不上头,不口干,醒酒醒得快。打个比方,喝半斤52度的国窖1573和半斤52度的泸州老窖二曲酒。喝完后的反应肯定是不同的。
第二,跟个人体质有关。能喝酒,酒量大的人,醒酒就快,第二天也没什么感觉,因为新陈代谢快,把酒精都代谢掉了。如果是酒量差的人,第二天酒精没有代谢完,肯定还是难受。
喝酒还是喝好酒,少喝酒。对身体的伤害最小。
“无酒不成席”,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喜欢喝上点酒,尤其是聚会和宴请时,酒更是助兴少不了的饮品。
白酒是中国独有的高度蒸馏酒,也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高度酒,因为它所选取的原料不同,酿造工艺的不同因此赋予了各地白酒的不同口味和香型,可以说不同地域的白酒都有着自己忠实的拥趸,“吃香的喝辣的”也一直是人们人们向往的生活。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白酒按照酒精度数的不同,主要分为高度酒和低度酒,一般人们习惯把50°以下的白酒称为“低度酒”,50°以上的称为“高度酒”。
白酒的度数是可以通过人工调配的,也就是白酒工艺中最后的一项勾兑,这样可以把酒的度数调高或调低,从而满足不同人的口味。
为什么有人喝了52°c的高度酒,第二天没什么感觉,而且酒醒的快
一,喝酒上头和宿醉不醒的原因
①.喝了非粮食酿造的酒:现在市场上有用“三精一水”勾兑的白酒,也就是所谓的“新工艺白酒”,这类白酒是用食用酒精和香精加水勾兑的,这样的酒喝过以后确实容易上头和宿醉,主要还是杂醇含量过高;还有就是发酵没有彻底的,以及劣质粮食制作的酒,这类酒喝过以后也容易上头,因此好的粮食酒都是要经过陈放消除甲醇和杂醇后再上市的。
②.个体的差异:有些人天生不能喝酒,喝点酒就脸红脖子粗,体内没有转化酒精的酶,因此容易宿醉和难受;有些人天生酒量就大,因此酒后分解也快,只要喝得尽兴因此酒醒的也快。
③.喝酒时的心情:喝酒时一个人的情绪也很关键,如果情绪低落的人喝酒也容易醉,如果情绪高涨时喝酒兴奋排泄的快,因此酒醒的也快。
④.喝酒时的配菜:空腹喝酒容易醉,而且喝过以后也不容易醒酒,还有就是喝酒时的配菜也有助于下酒,如果吃的过于油腻也容易宿醉不醒。
二,为什么很多人喝52°c的高度酒,没有什么感觉,而且醒酒快
①.酒的质量不错:好的粮食酒确实不上头,而且不会出现口干和头晕的情况,这也是为何同样的白酒价格会相差巨大的原因。
②.喝酒时心情不错:因为遇到了合适的人和合适的菜,大家做到了宾主尽欢,因此酒劲发散的也快,因此醒酒的也快。
③.酒后的醒酒手段做的不错:喝酒以后喝点热汤,或者是唱唱歌等,通过这些缓解了酒劲,因此也是醒酒快的原因。
结语:
喝52°c的高度酒,第二天没什么感觉,而且醒酒也快,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关键的就是喝了纯粮食酒和喝酒时的心情不错。
不过不论是什么样的酒,喝酒也要有个度,酒再好,也不好贪杯哟!
首先了解一下,酒里让人头疼(上头)的物质是什么?是杂醇和甲醇。还有像重金属也是对人身体不好不允许超标的,但不会头疼。
但不是白酒的度数越高,杂醇和甲醇就越少或则没有。可能早期老式手工工艺用头3锅的酒度数高杂醇要少些,因为杂醇一般在尾酒含量较高,就是现在小酒厂没有反渗透设备,尾酒也勾兑进成品酒里。也就说小酒厂纯粮食做的酒也会容易头疼。这不是原料的事,是工艺和检测水平的问题。
那是不是大厂勾兑就不头疼了?如果大厂工艺和检测水平达标,杂醇和甲醇不超国标,就应该没问题。就是和度数关系不大。看看x二,几大厂光瓶卖的有多好就知道了。看看他们上市财务报表中一年外购原酒的数字都挺惊人的。
当然高度酒少喝点,低度酒也要少喝,多喝都迷糊。醒酒慢
高度酒都是酿造酒,高度酒的酒精与水紧紧结合在一起,进入体内可以同时随汗液挥发和尿液排除。所以酒省的快。低度酒大都是勾兑酒,主要成分是酒精勾兑而成,酒精和水不完全结合,在体内酒精首先挥发渗透到肉里骨子里,而水随尿液排除,体内剩下的只有酒精,酒醒的慢。
因为52℃的比较烫嘴
为什么有的人醒酒快,这是由于每个人的解酒能力不同的原因造成的,这是先天基因决定的!
在饮酒后,10%的乙醇会通过呼吸、排汗和尿液排出体外,剩下的90%则需要通过肝脏功能代谢掉。
酒精在人体体内的代谢分解主要靠两种解酒酶,分别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人体若具备这两种酶,就能快速地代谢酒精。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朋友只喝一点也会上脸,这就是他们体内缺乏解酒酶导致的,也就是说善于饮酒的朋友体内,含有更多的解酒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