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步枪枪托都用木头,为什么不用金属?
二战中的武器大多数都是金属和木材制成,主要就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材料技术限制。
首先是加工方便成本低廉。木头这种材料非常方便加工,仅需简单的处理就能用于枪械制造,要比金属部件容易制作。而且成本上木材更低,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大量的木材资源,开发和使用更加方便。
然后就是重量,隔热等方面的考虑。对于护木、枪身、枪托等这些辅助部分,完全是没有必要采用金属等材料制作的,一方面是浪费材料,另一方面就是重量会飙升。当时的轻机枪普遍在10公斤以上,而步枪则在4公斤左右。因此尽可能的采用木头这些轻质材料对于减重具有很大价值,让士兵更加省力。而且金属等材料导热,很快就会使武器护木等部分发热,因此需要木质材料来保证正常使用。
当然,也有采用全金属结构的,虽然有M1卡宾枪等,不过更多的是冲锋枪这样的武器。冲锋枪在二战中价值很大,因此如何快速大量生产变得极为重要,所以也就出现了ppsh43、司登、M3、Mp3008这样的全金属结构冲锋枪,大量采用冲压等工艺,制造工时反而比传统冲锋枪还要短成本更低。
能够问出这个问题的,都是狠人!对材料学、经济学、人体工程学一窍不通。
第一:材料学
二战步枪,以栓动步枪为主,枪械的主要功能部件是:枪管、枪机、弹仓,这些部件,需要承受压力、机械装机等,不可能用木头,都是钢铁或者合金。
枪托的作用,是起到固定击发装置的目的,传导后坐力,在枪管部分,还能够起到隔热的效果。想想看,步枪打了50发子弹,枪管早就超过100度了,这时候,用金属部件做枪托、护木,手还能抓得住么?同样是导热,在冬天,我们可以徒手抓着木头工具干活,你试着用徒手抓自来水管看看?
木材比重小,常用作枪托的硬木,比如黄菠萝木,密度在1左右,而常用金属,钢铁是7.9,黄铜8.5,铝2.7,都是木头的数倍,用金属做枪托,这支枪的重量要翻好几倍。以德国二战主要装备:Kar98k毛瑟步枪为例,不装弹,重量是3.9kg,如果枪托换成铝合金,重量超过10公斤了。端着20斤的家伙,你还能满世界飞奔么?
第二:经济学
木材相对于金属来讲,价格便宜,按照现在的价格计算,一个立方米的木材,只有几百块,一个立方米的钢铁(7.9吨),那是几万块!一个立方米的铝合金,那要二十多万了好吧。
常言道,战争打得是经济,打得是钢铁,没有人说过打得是木头,这两种材料,加工难度不一样,一块木头,加工成枪托,只要裁成木条,上车床,用随行车就可以搞定,然后就是开槽、打眼、刷漆,就可以了。
而金属材料加工成枪托,车、铣、钻、磨、热处理等,难度比加工木头能一样么?
欧洲地区,大片森林很多,木材储备量大,几百个伐木工人,一天就可以砍几百个立方来,钢铁可是要从地下玩出矿石来,用煤炭冶炼的。
第三:人体工程学
如果是全金属枪械,首先就是重量会让人受不了,二战的时候,德国鬼子也不是个个都是1.80米的壮汉,平均身高也只有1.72米左右,扛着二十斤的步枪+其他装备,徒步50公里试试看?
其次是导热,上面说过了,打出20发子弹之后,就可以用来串烤了,冬天简直可以把手给冻住,谁用谁倒霉。
总结:
相对于木材,金属是宝贵的,设计人员如果提出来用金属做枪托,一准会被后勤部长拉出去毙了。
因为省钱省原料啊,大战在即巴不得钢铁无限供应,没有哪个国家会傻到武器装备全金属定制,能省则省。二战中绝大多数步枪都采用木质枪托,即然能大批量生产装备自然有其优势。
首先,木材比金属轻,从士兵的携行角度出发,枪械轻了可以携带其他有用的东西多了。价格比金属便宜,从动辄几万几十万数量批量生产枪械来计算,成本考虑当然是首选。通常轻机枪重约10公斤,步枪约4公斤,如果将一大块枪托改为金属,不论是重量还是成本都不能接受。
其次,木材比金属获取方便、制作要求低,就算是一个农业国不能大量生产钢铁制品,但是有土有水的地方就有木材。在战争期间钢铁作为战略物质优先保障关键需求(比如战斗机、军舰等),至于枪托直接上木头,在制作方面要求也很低,普通木工都可以制作。
最后,金属材料易导热、制冷,在严酷战场环境中手持发烫、或冷冻的枪械,绝对影响正常使用。当然也有少量枪械使用金属枪托,以折叠方式为主,或者冲锋枪,整体用料并不多。
使用木质制造步枪的枪托以及护木等是二战以及二战后数十年间大多国家都在使用的一种材料制造工艺,主要是从重量、易加工性、隔热、成本等方面考虑,当然这也是受制于当时的材料技术的限制,无法找到更好的替代品。
采用木质制造枪托对于木材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必须选用木质结构致密、硬度高、不易变形、不易燃、能抗较大冲击和不会起层的木质才行,最好的当属胡桃木、其次是白桦木、柞木和榆木,当然还要经过一些列的加工工艺才行,比如烘烤、脱蜡、挤压、浸油等。
从减轻重量方面考虑。
枪械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钢铁结构,步枪发明之初由于受加工技术的影响,枪托制造成为了一个难题,做成实心的必定大大的增加重量,这无疑是不可行的;枪托采用钢铁空心结构无法确保枪托的可靠度、耐用度以及对于反向力的承受度,要知道战场上枪托也是拼杀的武器,同时又增加了加工难度,显然也不可取;采用木质结构应运而生,这是看中了木质的较轻的特性。
从易加工性方面考虑。
木质材料由于材质的关系,加工起来相对于钢铁结构来说容易的多,而且适合多种不同形状的加工。
从隔热方面考虑。
这里主要来说木质护木,我们都知道步枪在连续射击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个热量足以将枪管烧的通红、甚至熔化,但由于射击和携带原因,士兵必须用手握,所以说在产生高温的枪身部分必须使用隔热的材料,而受制于材料技术限制,木质护木等完美的再次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成本方面来考虑。
二战乃至战后数十年,枪械的加工就如同其他工业产品一样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加工成本,很显然木质材料从各个方面来衡量起成本都远低于用其他材料结构。
综合来说,木质结构只是过渡,就比如我军曾经装备的81式自动步枪在最大的变化由木质枪托改为镂空可折叠钢托枪后成为了81-1式自动步枪,这也是证明了我们一直在找寻更好的枪身枪托结构。到了今天各种新材料的出现,比如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等的问世,木质结构将逐渐的退出其在枪械身上的构成。
这不都是钱闹的吗?二战时日本屡屡发动民众把家里铁锅都捐出来,给海军造军舰,而木材那时不值钱,大规模制造的产品,成本是第一要素,木枪托和金属枪托的成本,还不光涉及原材料价格,金属材料加工和木加工工艺成本,人力成本,一直扩大到社会成本。
换回二战时期,可能会达到令国家破产的地步,所以可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待,当时德国武器,已经有使用全金属冲压件的概念,但是步枪还是保留了木枪托,换成金属材料,会涉及到减重,材料强度,热传导,表面处理,这都需要增加加工工艺流程,而大规模武器装备的概念,是工艺流程能省一刀切削都是好的,有现成便宜的木头材料在哪里,比金属加工省时省力省钱,绝不会有人动脑子去打金属加工的主意。
以美军装备的枪械,从木枪托直接跳过金属材料,使用工程塑料来看,金属枪托在实际应用当中,还有很大隐患,比如冬天,高纬度地区使用,会有很大麻烦,在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冬天金属就可以粘皮撕肉,全金属枪托的家伙什谁用谁害怕,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的很多描述里,都有天冷到步枪拉不开枪栓的故事流传,枪栓枪机部位要一直捂着,这种情况下,还全金属枪托,不用敌人打,自己非战损失就够呛。
在二战时期,有很多闩动步枪都是采用的木制枪托。那么,为什么当时的步枪采用的是木质枪托呢?今天,战甲菌就来给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美制M1903春田步枪
其实在二战之前,很多枪械都大量采用木头。首先,木头相比较金属来说,导热性更差。换句话来说,木头在冬天的时候不容易冻脸。这也是很多枪托都采用木头的原因。
除了不冻脸之外,易得也是木头的优点。要知道,木头就在森林里面,只用砍伐出来,然后加工就行了,成本也很低。而二战之前,聚合物还不够发达,成本也很高。最重要的一点,当时的材料科学还不够发达,很多聚合物都不够结实,自然也就没办法用在枪托上了。
二战德军的MP40冲锋枪,上面就采用了聚合物的零件
金属也有用在枪托上的例子。但是这些金属枪托一般都是折叠枪托,固定枪托全部用金属的话,第一是容易变形,第二就是太沉了。在能够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自然是越轻越好。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得木头枪托大行其道。
二战苏军使用的PPSH-43“波波斯”冲锋枪,就采用的是金属枪托
当然在二战之后,材料科学迅速发展。到了今天,别说枪托了,甚至连机匣都有聚合物制成得了。而且相比起木头来说,聚合物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反而更大。到了今天,用木头的枪反而很少了,大部分都是聚合物制成的枪。
马盖普MASADA自动步枪的塑料机匣
我是战甲装研菌,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二战时期相当多的轻武器都应用了木头材料,从吃鸡众熟悉的98K,美军的“大八粒”,到制造量极为巨大的波波沙,都是如此。
在很长的时间里,木头都是枪支的主要构成部件之一,不光当枪托,还组合了部分枪身、护托。就连MG42、MG34通用机枪也有个木质枪托。
别瞧不起木头,木头枪托性能并不差,它具有轻巧、结实的特点,还拥有不错的韧性,手感上佳,冰天雪地里不冻手,是很不错的结构材料。
木头的大量使用也与曾经的生产力有关系,木头性质出众易于加工,成本低廉还节省钢铁,干啥不用?
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完成了,钢铁产能已经不算什么很大的问题,那时候的人仍在继续使用木头材料造枪,属于历史的发展惯性。
一支常见的栓动式步枪,它们采用了全威力弹药,拥有很出众的长距离弹道性能和杀伤力。这类步枪在一战时期的堑壕战中如鱼得水,是符合那个时代军事需求的武器装备。
由于枪支的后坐力巨大,需要严整地抵肩射击,枪械必须拥有一个巨大的枪托。因此,钢铁几乎不可能应用在栓动步枪的枪托上,它会加大全枪重量,浪费金属材料,还会让射击痛苦无比——金属的缓震能力可比不上木头。
而且,就耐用性而言,金属枪托也不一定超过木头,它们很容易在摸爬滚打中被撞击弯折,或者没完没了的锈蚀。要枪托更耐用,只需要在木托尾部安上一块铁即可。
现代栓动式步枪仍然存在,民间多用于体育竞技和狩猎,军中多用于精确狙击。民用产品依旧喜欢用一些漂亮的木头来彰显华贵,军用则已经采用了各种新型复合材料代替。
如美国越战时期招标的M40A1狙击步枪,它是第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专用狙击枪,脱胎于雷明顿M700,与毛瑟枪拥有一定的渊源。
M40狙击枪早先采用的也是木头身托,但在使用过程中美军还是换掉了木材,改用玻璃纤维代替。玻纤更轻,不会像木材那样因为恶劣环境长时间的使用而缩胀形变。为了维持狙击枪的精确,木质部分需要经常性地进行防潮保养和修型刮削,非常麻烦。
二战时期的士兵哪里去搞玻纤做枪身?德国的MP38\40冲锋枪用了点塑料都已经算创举了,晚期的毛瑟98K倒是为省钱搞过胶合板版本。作为大量生产的消耗品,人们在战争期间根本无暇改进方案,也没有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的本事。
二战期间采用了全钢材质的武器,基本上都是为省钱省工搞出来的。比如英国的斯登(有木托版本),苏联的PPS-43,德国的MP-38\40,美国的M3黄油枪等等。
为了多快好省,廉价冲锋枪们大量应用了金属冲压件,也省去了木头枪托,毕竟木头的工序也非常麻烦。
一个木头枪托需要消耗采伐、除虫、干燥、分割、切削、打磨、上漆等多个工艺,哪里及得上冲压工艺,“哐当”一声就能搞出一堆零件,能造饭盒就能造枪,只要钢板管够,当场造了当场下线,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不过,尽管有这几个金属枪托的典型,却不代表金属枪托的时代就此到来了。二战后的M14,FAL,AK47,G3,等自动步枪,也都继续沿用了木头结构。
全金属的也有几个
后来的枪械们也没有全都使用全金属,从越南战场美军使用塑料枪托的M16开始,现代枪支纷纷走上了塑料+橡胶枪托的道路。
除了个别冲锋枪和卡宾枪以外,二战时期的大多数步枪均采用了木制枪托,大家所熟知的三八大盖、98K、春田式步枪以及中正式步枪均使用了上述枪托。那么,金属枪托为什么被当时的各国军方所摒弃了呢?整体来看,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这两点分别是木制枪托的优势以及金属枪托的劣势。
那么,木制枪托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取材便捷,加工成本低廉。二战时期,各国遍地狼烟,武器消耗速度非常快,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武器制造材料供应持续稳定才是各国军方考虑问题的重中之重,一个国家或许经济、科技实力有限,但大多数国家境内都有庞大的林木资源,基于此,就地取材,打造木制枪托也就成为了首选。
第二,木制枪托普遍重量较轻,二战时期的枪支本身已经比较重了,以三八大盖为例,它自身枪重就达到了3.95公斤,如果再安装一个金属枪托的话,非常不利于士兵长途行军。当然了,选取木材时必须考虑其硬度,既要保证木制枪托不变形,同时也不能动不动就开裂,一般来讲,二战时期的欧洲军队经常会使用胡桃木枪托,而苏联军队则使用白桦木来打造枪托。
第三,与金属相比,木头的隔热能力比较强,因此,在炎热环境下,木制枪托不会烫手,而在寒冷条件下,木制枪托也不会立刻变冷,进而冻伤士兵们的双手。
木制枪托优势不小,金属枪托又有何劣势呢?
第一,金属本身比较重,在枪体沉重的前提下,采用金属枪托无疑是加重士兵负担。
第二,当时的工业产能比较低,全部枪支使用金属成本高昂。以日本为例,该国在上世纪40年代几乎每年的钢产量都达不到700万吨,到了1945年,其年钢产量只有区区两百万吨。就是这区区几百万吨钢材,却要满足数百万日本军队及其国内工业需要。制造生产设备要用钢,造枪、炮、飞机、坦克同样也需要大量钢材,因此,各国军队使用金属时普遍有侧重点,枪托还是用最便捷的木头算了。
金属枪托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时期的步枪虽然全部使用了木制枪托,但冲锋枪以及个别卡宾枪却使用了金属枪托,为了轻便考虑,金属枪托要么是镂空的,要么就是折叠的。ppsh43、司登、M3、Mp3008这些冲锋枪就采用了全金属结构,M1卡宾枪用的也是金属枪托。此外,众所周知的八一杠步枪后来也采用了镂空折叠式金属枪托。
结论
当然了,随着科技发展,材料学进步,现代枪托已经很少采用木材或者金属,大量聚合材料被用来制造枪托,此外,弹夹等枪支零部件也采用了不少新型材料,前段时间,网上疯传的透明弹夹就是最典型的案例。由此可见,发展科技才是寻找替代材料的最佳方式。如果固步自封的话,那就只能坐视别人一个个超过自己了。
用木托一是减轻重量,二是成本低,三是减震性好,四是适应严寒酷暑各种气候,五是可以内置工具附品。
步枪是步兵作战主武器,每一件都堪称艺术品,是集聚人类智慧的杀戮创作。能够准确命中目标,是设计的主要目的。枪托为精准击发提供稳定的可能,同时也要把后坐力对枪手的伤害降到最低。
同时军火商为降低制造材料成本,和生产工艺成本,按当时的客观情况,把木料用作枪托是必然选择。
在射击时为了保持步枪的稳定,左手必须抓稳步枪,出于防烫伤的安全考虑,第一代前填霰弹枪问世时,就加装了隔热装置“护木",和同时装配的木质枪托,均被设计生产步枪时延用。
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也是木质枪托的优势。无论一战、还是二战时,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行业兴盛,且枪托制造流程简单,易上手。就算在当时的中国,振臂一呼能作出木托的木匠,都是以万为单位的。
世界上没有战争只是人们的理想状态,就时间而言,和平只是暂时的。
和平真好,不用担惊受怕,不用和亲人分开。请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好好活着不违法,无论你多么喜欢枪械,也不要试图仿制、贩卖、和购买枪支。一人好人好梦成真谢谢您的阅读,再见!
其实不只是二战时步枪不用金属,直到现在金属枪托依旧不是步枪枪托的主流,使用金属枪托的步枪型号没有几个。
首先,金属枪托与木质和塑料枪托相比,它的缺点很明显。金属枪托增加枪械重量,增加兵员负荷。战斗是非常消耗体力和精力,枪械重量哪怕是增加一点都会降低士兵的作战效率。这就和咱玩游戏,负重越多体力值消耗的越快,影响游戏的连续性是一个道理。步枪作为陆战中最为广谱的武器,几乎90%以上的士兵使用的都是步枪;试想如果90%的士兵作战效率都降低了,那么对于整只军队战斗力的影响。。。。
现在使用金属枪托的步枪也大多都是折叠枪托,主要也是为了减小枪长,方便携带,射击是的手感也比不上木托和塑料托。
工程塑料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得到迅速发展的,二战时受制于技术限制,所以那时候的步枪枪托都用木头。
其次,在寒冷的战场环境下,木头枪托比金属枪托适应性更好。生活在北方的人大多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当用手去触摸室外的金属物品,如铁扶手、铁拉手时,手就会产生被这些铁器粘住的感觉。金属枪托也存在这个现象。
二战时,在寒冷的冬季,特别是天寒地冻的苏联冬季里,德国士兵在使用采用金属枪托的枪械(比如MP40)进行贴腮射击后,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枪托粘在脸上下不来了,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恐怕就要剥层皮下来。木质枪托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这些木头也是需要经过挑选的。
最后,好钢用在刀刃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作战,进行这样一场大战,所消耗的各种物资也是海量的。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各参战国都要对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降低军需物资的成本。木料加工方便、成本低廉;所以从降低制造材料成本,和生产工艺成本角度来看,木质枪托就成了必然选择。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非常欢迎大家来吐槽!!!
什么样的环境下就有什么样的最适合的材料。当代步枪的枪托和二战时期的枪托完全不同。二战期间,几乎都是木质枪托,而现代枪托看着就不是木质的枪托。
二战期间,几乎随便拿出来一把枪都是木质枪托,这就和当时的环境有关,当时的情况,木头是最好的材质。
技术受限
枪支刚发展的时候,技术不成熟,科技也不够发达。相对现在而言,当时的材料学基本就是刚起步。枪支的主体结构都是采用金属制作,整个枪的绝大多数重量都是来自枪的发射装置,包括枪管。这个时候,如果再加上金属枪身,枪的重量大大增加。
日军的三八大盖是3.95公斤,现代的M4卡宾枪也就4公斤。如果三八大盖加上金属枪托,大大增加了枪的重量。
材料便宜
二战时期,金属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每个国家来说,能省就省了,而枪托可以省下一半的金属材料。木头是最好的替代品,方便、节约成本、而且还耐用。
不是所有木头都可以做枪托,做枪托,要看够不够硬、会不会变形,会不会开裂,这都是会影响质量的。就和我们做家具一样,看家具的木头会不会出现质量问题。欧洲主要用的是胡桃木,苏联用的是白桦木。
现代的步枪就几乎没有木质枪托了,这是因为技术科技的进步,工业水平也高于过去。枪的附属构件都是采用复合纤维和工程塑料了,而不是过去的木头了。工程塑料轻、坚固、耐磨、耐高温,完全可以满足枪托的制作,而且要好于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