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为什么朱元璋要定都南京而不是合肥?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7关键词:南京,朱元璋,朱元,合肥

为什么朱元璋要定都南京而不是合肥?

点赞1、永州市 网友:小鸡蛋

定都合肥的依据是什么?

朱元璋建国后,确实想过迁都,也认为南京不是最合适的都城,但是不管怎样,合肥都没有作为朱元璋都城选项之一。

合肥古称庐州,也是一个文化古城,三国时期是曹魏和东吴的主战场,现在合肥的淮河路步行街还有曹操点将台,在逍遥津公园还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雕塑,整个合肥有一股浓郁的三国味。

后来南北朝时期,合肥因地处淮河、长江之间,屡次成为战场。隋文帝时混一南北,在合肥地方设置庐州。后来这个名字一直被延续,直到1912年,因为清末多年战乱,庐州府破败,废弃,存合肥县,直属安徽省,省会安庆府。1949年后,皖南皖北合并成立安徽省,省会治合肥。

以上履历可以看到,合肥因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南北之间,成为南北势力的拉锯战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战,这也是庐州府几度兴废的原因之一。盛世天下,合肥兼顾南北。一旦风云突变,合肥首当其冲。

中国军事史上有个说法,叫做守江必守淮。唐朝以后,尤其是宋代之后,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对南方的汉民族政权造成了很大军事压力,从女真、蒙古、党项、满清等,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融合,已经褪去了原始部落的痕迹,成为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在东南沿海上的欧洲势力到来之前,一直是汉地防卫的重点地区。

第一个防线,在北方的燕山、太行山、祁连山一线,重要的关隘有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娘子关等,这一道防线以南,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利于游牧民族的骑兵机动。所以宋朝的士兵面临的军事任务非常繁重,在失去北方山脉的阻挡作用后,不得不在平原地带,广植树木,建立营寨,屯驻重兵来防卫中原。

一旦这个防线被攻破,华北平原基本无险可守,汉地的防卫会转到第二个防线。这个防线,经过历史上的多次战乱的反复验证,基本在秦岭、淮河一线。秦岭包括了汉中、商洛一带的山地,还有河南南部的群山、丘陵地带,这片山地以南,有一个足够大的后勤支持基地——四川盆地、汉江平原。历史上,南宋与金在这里对峙了100多年。在淮河以南,则有江淮平原和长江流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用于提供军事物资和给养。因此秦岭、淮河一线才能够维持。

如果这道防线也被突破了,此地往南,只有广东北部的韶关一带能够组织起来抵抗了,而在古代,两广地区的交通、道路、经济发展水平都有限,支撑不起长期作战,因此一旦秦岭、淮河防线被突破,长江流域也不可久存,失陷也是迟早的事。

合肥在第二道防线的战场内,在骑兵的一个冲击下,一天就可以从淮河流域的蚌埠杀到城下。因此作为首都,合肥周围没有洛阳一带的八山八水作为屏障,基本就等于无险可守,像大蜀山等,海拔太低;巢湖又离得太远。防守、物资转运都不方便,在古代不具备成为首都的条件。

南京的主城区在江南,江北有一个突出的桥头堡,南京的防守形势要比合肥优越的多,紫金山、钟山和长江使得南京只需要防守长江一线。而且在淮河一线作战的时候,南京能够作为物资、人员、指挥中枢,可以提供强大的后援支持。战事不利的时候,也可以凭险固守,等待南方的支援。形式稳定后,军队从南京渡江北上,扫荡江淮平原,也有充分稳定的后方,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不过这是中国按照传统的北方作为主要军事威胁作战理论,在近代以后,来自海洋的威胁逐渐成为主要威胁,南京靠近沿海地带的不利因素就显现出来了,英军溯流而上,逼迫清朝签订《南京条约》。日本在上海鏖战了3个多月,一路闯进南京,都表明了当威胁来自海上的时候,南京地利优势就不存在了。

朱元璋之所以分家单干后,首选南京作为根据地,也不是没有原因。从阜阳一带,转战到合肥、滁州一带,直接打下来南京,一直靠着九字方针,稳固经营,最后成功建国。

建朝后,朱元璋曾考虑过迁都开封、洛阳、西安,甚至老家凤阳也被考虑,其原因是南京历史上一直作为偏安的朝代的首都,政治中心(人口中心、经济中心、军事防卫要地)均在北方,而且开封作为北宋故都,朱元璋此前作为龙凤政权的省委书记逆袭成功的,一直有一个还都开封,以示正统的想法,一直以国家初建,不宜动摇根基为念,在南京一直待到他去世。

他的儿子朱棣靖难成功后,在1420年迁都北京,有多方考虑,南京作为陪都一直陪练了200多年。不过老朱家的后代子孙不肖,没有把祖先们设置陪都的初衷给实践,好好的一副优胜局,给打成了自杀局。

至于合肥,在近代之前,一直不适合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

点赞2、广元市 网友:矢织雾甜

感谢邀请!

首先我要对题主的脑洞表示佩服,不知道是怎么想到合肥上面去的。因为无论是从历史上各朝各代都城和合肥的地理位置都表明合肥不适合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至少不适合一个大统一的国家的都城。不知道题主是不是想说的是凤阳。

合肥,地处华东平原,境内山脉低矮,无法作为易守难攻的要塞,也没有大江大河,有一个巢湖,但是距离太远,所以说合肥没有作为首都的进可攻退可守的地理优势,而且就经济实力无论那朝那代都比不上临近的武昌,长沙,乃至苏杭等地。有什么理由选择合肥呢,如果题主说的是凤阳,那我倒是能够理解。


其实朱元璋曾经也想在凤阳建立都城,也就是建了六年的临濠,可是后来朱元璋觉得淮西势力太强大了,如果再把都城建立在淮西老家,估计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分分钟就被取代了。

点赞3、余姚市 网友:格子衫

应该说,朱元璋对南京和合肥为都城的办法都不太满意,他曾经多次有过移都的想法,但都没有成功。

明初,朱元璋派兵攻取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许多人建言定都汴梁。随后,朱元璋正式下诏,以应天为南京,汴梁为北京,从而形成南北两京之制。

虽然确定了应天、汴梁的两京制度,但是朱元璋并没有修建汴梁的打算,他还在寻找更加合适的地方。洪武二年(1369)八月,平定陕西。在这种情况下,定都之议再起。九月,朱元璋召集大臣商议国都之地。大臣各抒己见,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应天、汴梁、北平等地,“或言关中险固,金城天府之国;或言洛阳天地之中,四方朝贡,道里适均,汴梁亦宋之旧都;又或言北平元之宫室完备,就之可省民力”。朱元璋在分析各地利弊之后,提出了以临濠为中都的想法。这样,明初就形成了南北两京、中都并存的情况。

从九月开始,朱元璋下令仿照南京规制在临濠营建中都。然而洪武八年(1375)四月,朱元璋在巡视中都修建情况后,突然下令停止修建。此时中都修建达6年之久,已经颇具规模。停建的理由是劳民伤财,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朱元璋与淮西功臣集团矛盾日益加剧。淮西功臣恃功自傲,多有违法乱纪之事,而且在朝廷中结党谋取私利,与朱元璋加强皇权背道而驰。他担心在淮西功臣集团的老家建都,会更加助长他们势力的膨胀。

洪武十一年(1378)正月,朱元璋下诏改南京为京师,定都问题才算告一段落。

点赞4、遵义市 网友:●;終點

明朝前期的时候,朱元璋对于都城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

(1)南京;

(2)开封;

(3)关中;

(4)洛阳;

(5)北京;

(4)凤阳。

首先说说为什么会选择南京。元朝末年的时候,朱元璋的队伍越来越强大,先后攻克了定远、和州、采石矶等地,拿下南京只是时间问题。

当时朱元璋向冯国用求教平定天下的计策。冯国用的回答便是以南京为基地,以仁义为本,不要贪图美女钱财,平定天下不是难事。

冯国用为什么建议朱元璋以南京为都城呢?一方面南京地理位置优越,钟山、石头山、长江、秦淮河形成龙盘虎踞之势,是几代帝王的都城。凭借着地理上的优势,朱元璋可以出兵四方。另一方面是以朱元璋当时的势力范围,南京是最好的选择。

拿下南京以后,朱元璋以南京为基地,并且开始建筑新城。这些新城规格高,规模大,这是朱元璋为以后定都做准备的。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但是他并没有把南京作为当时明朝的首都。原因便是当时明朝正在北伐,很多幕僚都建议朱元璋以开封为都城。

为什么要选择开封呢?因为“君天下者宜居中土”,这些幕僚认为只有建都开封,才能便于控制天下,更何况开封是北宋的故都。南京地理位置偏南,对于统治中原地区有不利之处。

所以朱元璋是非常想要定都开封的,因而他曾经率领数万部队前往开封考察。不过问题在于当时开封受战乱影响,民生调蔽,水陆运输不便。

最终,朱元璋下诏书“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

由于历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国祚很短,并且都是偏安一隅的王朝,这和大一统的明朝地位不等,所以定都问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

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群臣讨论建都之地。大臣的意见便是关中是险固之地,天府之国,可以作为都城;洛阳在天下之中,交通方便;北京是元朝首都,宫殿并未破坏,迁都北京可以省下很多钱财。

不过朱元璋认为这几个地方都不太好。因为建都于这几个地方,都需要江南提供物资供应,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哪怕是宫殿完备的北京,也没办法养活这么多人。

朱元璋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他的做法却是一言难尽。朱元璋还是以南京为首都,不过他却选择了自己家乡凤阳作为中都。

这个时候的明朝有三个都城,南京金陵,北京汴梁,中都凤阳。

朱元璋表面上是以凤阳为中都,实际上凤阳的建设标准是按照都城来建造的。对此,大臣刘基是提过反对意见的,他认为凤阳仅仅是朱元璋的家乡,不适合天子长居,更何况当时元朝的残余势力王保保并未消灭。

不过中都的建造依然如火如荼,因为朱元璋是希望未来以凤阳为都城的。不过,朱元璋到凤阳去了以后,便下诏停止营造凤阳了。

对于这一点,相关的记载很少。此后凤阳作为朱元璋的故乡,不断有明朝的皇子前来朝拜。此后,南京进入大规模营造时期,以匹配明帝国京师的地位。

点赞5、阿拉善盟 网友:孤山岭

作为和朱元璋一样的强迫症病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朱元璋北伐成功赶走了元朝政府终于一统大江南北,此时的朱元璋却面临着一个十分纠结的问题,那就是大明朝的首都究竟定在哪里?

应天府:温柔乡里容易消磨意志。

应天府也就是南京,是朱元璋最初起兵的大本营,朱元璋的统治在南京最为牢固,他手下的文武百官大多都在南京有豪宅地产。因此根基牢固的应天府应该是大明朝首都最好的选择。

但朱元璋有他自己的考虑,他在南京城中看着缓缓流淌的秦淮河,看着河边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景象,不由得想到了那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自古以来凡是定都在南方的朝代大多偏安一隅,宁肯在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美景中醉生梦死,也绝不回到北方苦寒之地励精图治。

朱元璋担心在这温柔乡里消磨掉明朝君臣的豪情壮志,让在北方虎视眈眈的蒙古族政权有趁虚而入、卷土重来的机会。

洛阳城:饱经战乱,已不复往日荣光。

朱元璋把目标放在了地处中原腹地的洛阳城,洛阳城战略位置极好,三面环山一面紧挨黄河,易守难攻,东汉王朝和北魏等政权都曾将洛阳城定为首都。

但自靖康之耻以来,中原地区战乱不断。此时的洛阳城已经没有了隋唐以来繁荣富庶的景象,举目望去只能看到民生凋敝,饿殍遍野。朱元璋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判断此地帝王之气已尽,不能再作为首都了。

凤阳县: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凤阳县是朱元璋的老家,他手下将领中著名的淮西派大多也都出生在此地, 朱元璋安土重迁的意思十分强烈,当初若不是被饥荒逼着逃难,他也绝对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

如今已经君临天下的朱元璋回到自己的老家,看到当年的乡亲们,看到这片养育自己的故土,一股思乡之情由感而发。以淮西派为主的人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极力推荐将凤阳城建设为天下之都。

早有此意的朱元璋当然就坡下驴,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在凤阳县大兴土木,开始建设自己的家乡。

一番纠结之后的最终决定。

朱元璋久久不能确定首都定在哪里,于是大明朝前期,朱元璋划定了三个首都。应天府为南都,开封府为北都,凤阳县为中都。

这事到这里还不算完,很快朱元璋又觉得一个国家有三个首都太过荒唐,于是废除了开封府北都的称号,又在明洪武十一年停止了中都的建设,应天府成为了大明朝唯一的首都。

一点个人的见解,欢迎评论和关注。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