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博士生的压力,真的大吗?
读博压力有多大?我们先了解一下本科、硕士、博士的要求分别为何?再来聊聊压力。
本科。毕业要求是,学会人类已知答案的问题。此阶段是证明你已有能力理解,人类已经知道的问题及答案。
硕士。毕业要求是,导师帮你找到一个人类还不太确定答案的问题给你,你自己去找答案,记得是你自己去找解决方法,来证明你值得获取这个学位。
许多本科毕业读研的,最常抱怨的一句话就是「导师都没教我」 。 其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硕士生要具备的。
所以研究生战友们,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帮人类社会,在已知问题中找到答案,即便是只是前进一小步,都证明你值得拥有硕士学位。
博士。毕业要求是,自己去提出一个人类历史上,存在而大家都没发现的问题。 这时要多读文献,不断的反覆自我确认,这问题是否真的没人能解决,待自己来解决?或自己拥有较前人更好的解决方案。
自己提出问题,且自己解决验证。 导师除了提供你研究费用之外,在问题本身已经无需帮你了,那么你值得拥有博士学位。
客观上,压力来自机会成本,在本科毕业之前,大家的成长轨迹几乎一致,一旦毕业各奔东西,有同学选择去上班赚钱,而读硕士意味着3年(台湾硕士2年),本科直博5 年,随着时间的投入,退出的机会成本愈来愈高。例如博士读了4年,最终却没能毕业,那么跟出去工作的同学相比,意味着亏了大几十万。以及主观上,来自家人朋友及自己的期许,期许自己要变的更好的压力。
身为一个大龄博士生,觉得人生不是非一即二的是非题,而是多选的选择题,多年后回忆起人生最精彩的瞬间,往往不是那些顺遂的日子,而是人生的逆境,好好享受痛并快乐着的博士生活。
keep moving & be happy
- 目前在读博士,说说我的压力吧!1、面对孤独的压力,早上到晚上没人跟你沟通,可能一周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组会你的工作进展。2、科研进展的压力,大方向定了,自己要做的工作不知道,具体到工作了,难度太大,组会越往后开越难汇报工作,这还是好现象。3、生存的压力,每月的钱只够吃饭正常生活,不能有过多的欲望。4、随着时间的流逝去,时间和科研产出是否合理,3年还没文章那个痛苦想想都够呛。5、科研遇到困难无助,创新点太难发现了,容易失眠啊。6、男博士一般有女友了,女友催婚。女博士结婚了,什么时候生娃。男女博士没对象,只能不找,找更加痛苦。7、父母年龄增大,不能尽孝。8、过一阵子都有想不开的时候,到天台转转,回来继续看文献,找创新点。压力不是真的大,是越来越大!
在校博士生的压力,真的大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必须很客观地掰开来看,分开来说。博士,本身就是最高的学历层次和阶段,所以对每个读博人的要求当然会很高。这个,任何人都不该有疑问,更不该去调侃、揶揄。但只要能读到博士阶段,你至少有了近20年的正式学习生涯,也不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了。高处不胜寒,就是客观现实存在。
既然,你能读、已读博士,你就该知道,社会、人类,任何地方、时代和领域,越往上越艰难。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没有人逼你,只该、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努力。如果,你自己都无法努力今天,心目前路,那谁又能让你冲破藩篱,成为你希冀和奋斗的自己呢?请牢记,你已经早已成人,身旁的过往同伴越来越少。自己的选择乃至抉择,能坚持,当然该是你自己的执着无垠,绝不该是放弃的悲怆!
中国博士教育,从1981年开始到1983年第一批18名博士毕业,再到今天每年超10万以上的招生数量,已经从140多万读博生中真正毕业出近90万博士(正常毕业60%多点)。有文称,中国现在每年的博士入读生,已经超过了美国。有人说中国博士太多了,我并不赞同这种说法。美国现在拥有280多万博士,而且学术型和专业型博士的每年在读数,只会比中国多。美国,为什么就不嫌也不说它自己的博士多呢?这就是中美两国及百姓对博士认识、培养和使用等方面的真正不同!
中国的今天,为了愈加强盛,正在全力深化改革,而进入深化改革的阶段,很多习惯的思维固态和掣肘行为,必须坚决改变。这种改变之艰难,当然可以想见。然而,我们中国就不用再改善和改变了吗?
有人说,博士是人才,但并不一定全都能去改变中国。我却要反问一句,确实不是每个博士都能发光发热,改变中国。但只靠你我他没有那么高文凭、学历、知识和科研的人,反而就行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又是科学技术的第一核心。如果没有人才,没有人,这个天与地与我们人类何干?
我在我多篇有关头条文章中,已经多次阐述过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我的头条号里,输入“考研”、“博士”等关键词查询。谢谢!
在最后,我要对大家说一个更深刻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今日中国的博士越来越多,而在读和毕业时间不久的博士,却被大家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愈来愈多地恨铁不成钢,并不为社会和大家满意呢?
原因既简单又深刻,从90万/140万,已毕博士人数和在读、放弃、不予或无法毕业的博士人相比,大家已能看出一个基本问题的轮廓。读博士,一般在读、做项目、写论文、发SCI论文(至少2篇)、毕业答辩能顺利完成,而到毕业拿到博士学位,那可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不管是985、211(双一流)还是双非一本的在读博士,都是异常艰辛。
而到了28~30岁甚至30多岁,博士文凭和学位在手,举目四望,人已中年,工作尚须找寻,岗位不敢奢望,积蓄一分没有,日常也就对付,女友可能全无。上无天一色,下无地一垄,手里又无银,心里真发慌。你、我、他,真能指望这种境遇中的博士们,能像钱学森、程开甲、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那一代、二代人那样高风亮节,垂范中华?
悬心于空,凝神不住,柴米油盐,岂有栋梁!说到这儿,我还用多说吗?读博实已艰难,前途却非坦途,谁能让一群努力奋斗多年的勤奋者,再两眼茫茫,脚下无根呢?
我不想再写下去,只期望:努力者有国待,奋斗人能坚实!中国,中国博士!
能博士毕业的都是内心强大的人!想想努力苦读、努力拼搏二十多年,有可能前功尽弃,一切都付诸东流,压力能不大吗?
大学生、硕士、博士的毕业不再像我们初高中那样,仅仅是考试通过了就代表我们可以去向更高的学府或者是毕业了,这三个学历的学位证书不是由几个简简单单的考试成绩所能决定的,尤其是硕士、博士,成绩可能只占最终成绩的百分之二十,在其他能力的要求可能占更多的比重。中国对于大学生、研究生都是采取严进宽出的模式,极少有学生不能毕业,但是对于博士却刚好相反,考取博士是十分容易的,有些甚至不需要考试直接推荐就可以了,但是考上博士以后才发现那只是八十一难的开端。
博士期间,学校会根据专业的不同,对博士毕业生有很多的要求,比如要写出高分的英文文章,毕业论文要有足够的内容支撑等等。就算是自己是导师也会有相应一系列的要求,因此博士延期毕业是很寻常的事情,而能按时毕业的学生,要么足够认真努力,专业知识扎实;要么就恰恰相反有个好的导师,导师给与了很大帮助。或者审批老师比较给面子,但是这样的幸运儿一般占少数。
博士一般是国家要求学习四年时间,大概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校学习,拿到毕业要求的学分,之后的时间里是由导师分配的,一般而言,英文文献的审核出版时间是半年,毕业论文整理、撰写的时间也要半年,因此自己做课题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只有两年时间。在这两年里要拿出足够的数据及实验内容,发表文章及撰写毕业论文是相当困难的,而且很多博士的毕业论文经常会被借鉴。如果被提出数据不真实或存在作假的嫌疑,一经核实,后果十分严重。一是杂志会取消文章的发表权利,并根据法律追讨责任。
二是学校也会根据造假情节的严重性,选择是否收回学历证书等;三是会对影响自己以后专业领域内的发展。博士的专业领域是十分狭小的圈子,这样的圈子彼此都是经常交流和探讨学术问题的,在这样的圈子留下不好的名声,基本上在专业内发展的线路就被堵死了,这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可能让自己以前无法在圈内获得发展。因此在博士毕业论文里作假,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这也就要求每位博士生需要踏踏实实的做学术研究,按照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汇报,这同时也要做好经常接受实验失败的打击,这也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时间紧,科研任务重,这无一不挑战着博士研究生的神经,考验着他们的心智。
另一方面,博士生一般基本年龄都在28岁左右,没有谈恋爱的,父母开始催着找对象结婚生子,有家庭的家庭压力也都是由自己的另一半承担,这也无形中增加自己对家庭对伴偶的愧疚感,这也是压力的来源之一。对比于同龄人,自己家庭和事业都未见起色,事业更是未曾起步,这也让博士研究生感到困扰,尤其是同辈中相对较为成功的人士,更加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甚至自我怀疑读书是否有用,再加上家长亲友每段时间对毕业情况的询问,不管是否考研都是一种压力,因此博士要毕业,背上压着几座高山,很多人经受不住也是正常的。
压力无处不在,但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刻苦努力才能打磨出内心强大的自己。博士生们,加油…
一般有学生咨询我是否要读博的时候,我都会首先劝大家慎重,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读博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第一,读博阶段是从学习知识向创造知识的转化,知识学习阶段做得好的人,不一定能胜任知识创造阶段的工作。我认识一个博士生,他在博士的课程阶段表现非常好,也读了非常多的论文,有很好的知识体系,但是到了写论文阶段就非常痛苦,压力很大,因为他没有掌握好从知识学习阶段向知识创造阶段的转化。写论文是博士的重要工作内容,如果只擅长学习考试,不擅长写论文,那博士阶段压力就会比较大。
第二,博士对应的就业范围较窄,时间成本较高。不是真心热爱学术研究或者通过努力能成功胜任学术研究的话,会觉得压力很大。博士虽有含金量,但需要如此高含金量的岗位却并不多,选择也少,教职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工作之后压力也依然很大。人生的选择其实很多,机会也很多,不必非要在读书一条路上走到黑。
最后,说一下经济上的压力。读博期间,虽有收入但还是不能跟很多正式工作的收入比,一个博士读下来,可能同届的没有读博士的同学已经在职场上独当一面了,但博士毕业生还是职场新人,收入和职级往往也有差距。
读博的确压力比较大,但是如果真心热爱学术,相信自己选择的事业,能静下心来做事,那这些压力都是暂时的。人还是应该选择做自己擅长和适合的事情,不适合读博的人,也不要被博士的光环误导。
读博压力当然大。
我是理工科博士,谈谈理工类博士的压力。
1.读博首先是学习压力大,你要看完你研究领域的所有相关专著,定期阅读你研究领域的最新英文文献,了解最新进展,成为专家。
2.实验压力大,理工科需要做实验,连续性强,如果不好好安排时间,基本一做就是通宵达旦。
3.生活压力大,读博基本没时间做兼职,学校发的补贴又少,钱刚好够吃饭。
4.家庭压力大,读博的基本都是25-30岁,家里老是唠叨要结婚要生孩子之类的,但是你基本没时间谈恋爱。当然,已经结婚的除外。
5.毕业压力大,没有几篇sci你就别想毕业。
6.毕业后等着你的就是就业压力大,海龟博士还好一点,高校研究所公司一般有人才补贴,土鳖博士就相对较难了。一个不小心读了博后,你就继续承受读博的痛苦吧。
这是读博的压力,而读博的好处我就不说了,见仁见智。
所以,读博需谨慎,考前想清楚。
读博之后我真正理解了为什么都说创新是最难的。有句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做问题,在科研方面也是这样的道理,能用勤奋解决的问题都不叫做问题。而读博之后,你会觉得勤奋可能是这世界上最简单的事。
这世界上大多数的工作,其实参与者是不需要动脑子的,你有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的方法论,你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和时间就一定能到达终点,你所需要对抗的,只有懒惰。读博,所有对确定性的安全感被全部打碎,你想勤奋,都不知道该怎么勤奋!没有方法,你得去自己找,没有目标,你得去自己制定,你所需要对抗的,其实是你局限的智力!要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你必须要在某一个领域,在智慧上超越人类过去几百年所有的科学家的总和,这才叫创新,这才值得被发表。
犹记得博一时拿到那个课题,文献调研越做越消极,看到别人那些晦涩的文章,读懂都难,还要求我超越他们,想想都会绝望。不停的自我否定让我逐渐陷入悲观情绪不能自拔,无数个夜晚,独自一个人在空无一人的系楼里毫无目的地走上走下,脑袋里却是在演算公式;在剑河上撑船,从达尔文学院到三一学院,来回不知道多少次,脑袋里是在演算公式;回到家中,在屋子里不停地转圈,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脑袋里还是在演算公式。一天下来,我没写一个字,却已筋疲力尽。读博最没安全感的事情,就是经常问自己,我现在这么做,到底对吗?可惜没人能够回答。穷尽自己的智慧就是为了等待那个灵光一闪,可它就是迟迟不到。当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的时候,人就没有了所谓的工作,生活,娱乐这些明确的界限,身体在做一些事,大脑却无法停止思考,每天24小时都是在科研。这一点不夸张,因为白天超负荷的用脑加上心里的压力,我连做梦都是在演算公式,而戏剧性的是,那个我梦寐以求的灵光一闪,真的就在我的一次梦境中来到了。清晨醒来我迫不及待地把前一晚梦境中的计算整理出来,两个具有魔力的公式,两个文献中从来没有出现的公式,就这样被我创造出来,而就是凭着这两个公式,我两年内连续发表三篇顶刊文章。在此基础上,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成果发表。这也许就是我把自己逼到这个份上的奖励。只不过,读博几乎毁掉了我所有的生活体验,吃饭不香,娱乐不爽,社交不尽兴,睡觉不安分。有得有失吧……
你一定听过这样一段话,“你能想到的,难道别人想不到?你以为你是这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可怕的是,一个合格的科研成果,就是在充分调查了所有的背景材料之后,想到一个没有任何人想到的创新点。你必须要找到那个让你成为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那个人的领域。读博这个过程,就能让你体会什么叫真正的绞尽脑汁。
我经常跟人家说,我读博三年,就写出两个公式。但我很少告诉他们,为了这两个公式,我花了多少脑力,尝试了多少方法,经历了多少失败。一路上,我经历了沮丧-绝望-重建自信-沮丧-绝望-重建自信-……-重建自信-灵光一闪,不知多少次的循环,不过还好这些都是一步一步在发生,如果在第一天就让我预知未来三年我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我是决计会被吓到直接拿个master学位走人的。
读完博士,再去看那些做有明确目标和方法的工作的人,真的觉得他们好幸福!
压力肯定大。硕士是严进宽出,博士是宽进严出。要想博士毕业,必须达到规定的论文发表要求。现在博士虽说是四年制,但是5、6年没毕业的非常多,被清退的也不在少数。所以,来自毕业的压力是在读博士面临的主要压力。
同龄人这个年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工作挣钱已多年,全日制博士(可能在职博士除外)还在读书,来自同辈的压力也是全日制博士生的一个需要面临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