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儿子,十岁,早上他爸爸取了2500随手放枕头旁边,我上班时,他爸爸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拿他200元,因为少了200。我说没有。过了一个多小时,他爸爸打电话说,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儿子偷拿钱,200元。事情严重。我心里也咯噔一下。问他拿钱干啥,他说买好吃的。地上跪了一个多小时了。有没有心理专家给点建议吧!打一顿?送派出所?冷落他?写检讨?
孩子那么小会偷家里的钱,要怎么教育好?我想毕竟还是十岁,现在教育也不迟。首先是问清楚,拿钱做什么,用在什么地方。你可以告诉孩子,你根本不用偷,如果你真的要钱用,可以告诉父母的,你不告诉父母偷钱是不对的。如果你需要什么,或者说想买什么,父母给你买就可以了,而你不告诉父母,而偷父母的钱,这样做是不对的。我想可以让孩子写张检讨,保证不会有第二次,并要求孩子做个保证就可以了。
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在自己的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做父母不止止是给孩子的丰衣足食!更重要的就是陪伴孩子的,漫长岁月的成长过程,我作为一个家长回答题主的问题,希望能对您有一点点帮助!一个十岁孩子,敢这样做?关键是到底是不是第一次?
题主着急的心情,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一个十岁的孩子,敢这样胆大妄为,偷偷拿家里二百块钱的时候,这是最可怕的事情了,如果不是第一次?而是以前每一次拿的少,做父母的忽略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现在,我明确告诉题主我的观点,坚决不能送派出所,也不能让你们做父母的以外的人知道!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为什么这样说,是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的同时,也是给孩子留一次尊严,这个问题建议题主,你们两个坐下来。正好明天是周末,和孩子不要发脾气,耐心的彻彻底底交流一下,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疏忽对你的教育,你这样做会毁了你人生,让孩子自己说,偷拿父母的钱,到底是第一次?还是以前拿过的数额少?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
如果是初次犯错,或者是习惯性的错,都必须告诉孩子,偷钱是最可耻的,一个人饿死穷死都不能犯,偷钱的最让人憎恨的事情,如果同学一起的时候,你不痛改前非,假如动同学们的钱,就出大事了?这些细节问题的语言,题主作为一个妈妈就要,声具泪下的感化你的儿子!但是,坚决不赞成体罚或者是打,男孩动手可能适得其反。
这时候,题主你们两个自己想想,如果对孩子曾经提出来,要求买的零食,拒绝过没有,如果平时给孩子定期,买孩子们正常需要的零食,他还这样做?这次更得严严肃肃的,把如果偷钱的危害性,说到孩子自己,彻彻底底认错为止!人生路上最怕孩子走到这一步!
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的,必须做好做到的责任,我曾经回答问题,说过一句话,即使您拥有一座城,孩子的教育失败,您的人生就是失败的人生,题主和孩子谈明白了以后,告诉他你喜欢吃什么东西,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定期给你买零食,但是不能纵容他得寸进尺,这个过程很漫长,题主应该把精力放在,陪伴孩子改正这个错误的过程中,直到孩子彻彻底底自律,也不能疏忽大意,直到他上大学的时候,才是他独立的时候,最后祝题主帮助你的儿子,变成一个优秀的佼佼者。
这个事情要一分为二地看。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也是家庭成员的一分子,他有尽其所能为家庭作贡献的义务,但也有一定的享受家庭温馨的权利。包括适当的经济支配权。所以,他拿了家里两百块钱,固然是不对的,但说他偷钱就言重了,这叫未经允许随便拿家里的钱,已到达了偷的临界状态。
在家长一方看来,供孩子的吃,供孩子的穿,供孩子上学,供孩子一切生活所需,还拿自己的钱,就是“偷”,就要“家法”,甚至“公法”,送派出所!这是以错治错!
孩子是非观念不强,出错难免,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要告诉孩子,赚钱不易花钱易,孩子乱拿钱不对!让孩子自己开口说,必须承诺不再乱拿钱,拿别人的钱则是偷!还有,孩子承诺后,家里必须反复测试孩子真的改了没有。要根据家中经济条件,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不一定要很多,孩子从小就要形成量入而出的意识,不要攀比!想改变命运,靠的是自己。如果多次教育,孩子仍然执迷不悟,当然可家法吓唬孩子,其实也是象征性的!不要告诉任何人孩子是小偷之类。一是孩子还不是小偷;二是你希望别人打小偷击邻家子吗?如果这样,那就伤害了孩子!要允许孩子犯罪,也要允许孩子改错!而且,你长期反复教育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教育!回答供参考。
千万不要采取过急的行动,如送去派出所、打一顿等等。因为这些动作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理一个很深的烙印。
建议如下:一是爸爸妈妈一起带孩子去附近郊区,孩子平时喜欢的地方去游玩。不提这件事,就像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样。到大自然中放松心情,整个过程体现出父母对他的爱,缓和严肃的气氛。
二是在游玩的过程中,多跟他聊聊最近学习、生活情况及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情况。从中捕捉有异常的点,深入问下去。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三是经过白天一天的铺垫,晚上回到家后,可以好好与他谈谈。让他说出为什么要悄悄拿爸爸的钱。千万不要说偷啊。
四是根据他自己说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他说他没意识到是偷,想着是爸爸妈妈的钱,就拿了200元,买好吃的。这个是最好处理的,他自己没意识到,只要对他说清楚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以后会带来什么危害就行了。
如果他说意识到是偷了,还是拿了这200元。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就是有意识地偷了。要从网上下载一些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视频给他看,以后要严格观察他的行为。
以上是一些建议,希望对你们有用。千万不能急,更不能采取过急的行动。
要做小孩思想工作,打比喻,带他看被偷之后的后果,坐牢那些电视,千万别骂,小时候每一个人都有过,只是大与小而已。
搞砸一件事、破坏一段关系、废掉一个人很容易,①放大自己的负面情绪②放大对方(事情、关系、人)的消极部分③放大对方的敌意、加大自己的攻击性。
如果父母把孩子“偷拿”父母钱的行为看作道德问题,那么就会站在“道德正义方”对孩子进行“失德审判和惩罚”,这是人性本能,在“坏”事面前选择“正确”站位,以维护自尊。
多年观察与思考发现,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融洽很稀有,隔阂很常见。相处细节的处理能力决定关系质量高低。
比如“偷钱”这个事,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消极判定→偷,第二反应就是身体惩罚→跪,第三反应就是准备加大惩罚力度①打一顿②送派出所③冷落他④让他检讨。。。
问个问题,如果洗碗时不小心摔碎个很贵的碗或发脾气故意摔碎个有纪念意义的盘子,你会剁掉那只“肇事”的手吗?
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父母的第一反应既不冷静也不友善,可见你们并没拿孩子当“自己人”,当自己人的话,平时就会多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孩子就不会和你们心理上有隔阂。
需要用钱和父母说一声的事,干嘛非要提心吊胆地“偷”拿,不客气地说,孩子说谎隐瞒逆反,是信任问题,孩子没把父母当“自己人”。
我女儿上小学时有段时间偷拿我钱包里的零钱,每次也就1、2块,那时候我工作忙(现在看来不应该成为理由),第一次当妈妈太自以为是(控制欲和强势)和情绪不稳定(性格缺陷),回想起来那时的处境真是一团糟。
有次接女儿回家,她坐在后座跟我说“妈妈,我跟你说件事”,我说“说吧”,我看不到她表情,但是感觉到了她的紧张、严肃和担心。女儿说“其实我一直在偷拿你钱包里的钱”,我说“哦”,我知道从她说出来这刻起,我俩都能松口气了。
回家后我问她,你同学平时手头有多少零花钱,女儿说“1、2块吧”,从那之后,女儿也有了零花钱,我也好奇她花在哪儿,一般也就是零食文具这些,我会经常问她手头有没有零花钱,及时补充她的小钱包,她没再为零花钱犯愁过,也就不需要从我这儿偷拿了。
我带女儿去我工作的地方,让她了解我的工作(挣钱)流程,给她讲我出差时在异地对她的想念和遇到的趣事和麻烦,最重要的是我俩成为了游戏里同生死共进退的亲密战友,我为她冲锋陷阵,她为我升级救命。
我努力拉近和女儿的距离,女儿初中阶段,老师或同学给她的零食,她都会拿回家和我俩共享,从不乱用零花钱,我经常补充她的小金库,她经常买零食和我们分享,我们过生日还送我们可爱的小礼物。
题主孩子偷拿200块钱这事,换我会这样处理:妈妈本来打算每天给你5块零花钱,你没跟爸妈商量自行拿钱是不对的,这200块钱就算你提前支取了,40天内你能节省出50块钱,偷拿钱这事就原谅你了,40天后零花钱不变,周结月结都可以,时间你来定,零花钱你自己支配,有节余会有相应奖励,没节余不补充。
跟家长分享些经验,很多时候咄咄逼人只能把关系搞坏、把人心推远,你切不掉自己的手,也断不了和孩子的亲缘,自古套路得人心,非黑即白的“二元化”思维只会让对方不舒服,给自己找不自在。
一世的父母子女对双方来说既是缘分也是修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对于10岁孩子来说一切尚未成形,家长遇事要冷静,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首先不要打骂孩子,要讲清楚厉害关系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