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每个家庭里做饭的那个人是真的心甘情愿想做饭吗?
活儿一块干,
媳妇会做饭,
老公帮个忙,
应该是情愿,
有空就下厨,
两人都喜欢,
谁也要知道,
累了心就跳,
家庭过日子,
和谐相处好。
感谢邀请:每一个家庭里做饭的那个人是真的心甘情愿想做饭吗?我认为,作为家庭成员。它只是分工的不同。并不存在心甘情愿。做不做饭的问题?在工作之余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谁都应该替做饭的人分担一下困惑,也去体验一下做饭的那种情怀,这样可以分担做饭人的劳动强度。又可以体验一下生活增进团结。还可以增长厨艺。让饭菜可口香甜。这样家人们的生活会更加融洽,氛围会更浓厚。生活会更加幸福甜蜜。家庭成员会充分体会到家的温暖!
一日三餐,家里总得有人做饭。目前,家里是我在做饭。早晚简餐,中午饭是重头戏,要好好做的。我是心甘情愿做饭的。
因为是老大,从小就干家务活。洗碗,打扫卫生,洗衣服,还有做饭。小时候只是负责做饭,不做菜。那时心里是一千个不乐意。因为主要是用蜂窝煤焖米饭,要掌握火候,经常观察。否则,饭不是夹生了,就是糊锅了。做一次饭要一个多小时,影响看书,影响去小伙伴家中玩。
父亲看着生气的我说,人每天都要吃饭。你以后长大成家了,难道不做饭不吃饭吗?我赌气地说,我以后吃食堂,也不想做饭。
结婚后,爱人知道我愿意打扫卫生,不喜欢做饭,就把做饭的任务承担了下来。他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厨艺不错,我和孩子吃得不亦乐乎。
退休后,时间充裕,我开始慢慢地学着做饭。我发现,做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就没有学不会的。
主食除了蒸米饭,还学会焖菜饭,蒸包子,蒸卤面,做煎饼,葱油饼,甜饼,饺子,馄饨,肉汤面,麻酱拌面,酸辣拌面等等。
做菜也学会掌握火候,荤素搭配,注意少油少盐,注重营养均衡。
刚开始,做菜没有滋味,家里人不好意思提意见。随着时间流逝,用心琢磨,并且注意学习,厨艺不断提升,得到家里人的认可。
现在中餐一般是四个菜,一荤三素,照顾到每个人的喜好。看到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心里是非常高兴!
做饭辛苦,劳心劳力。但是,为了家人的健康和营养,心甘情愿地做好一日三餐,无怨无悔。
天天做饭,也会烦的。就像吃饭,天天吃同样口味的饭也会烦的。不能用心甘情愿来衡量,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家庭的分工而已,还有就是对家人的爱。
即便是喜欢做饭,也会有偶尔的抱怨,这些都是正常的。家庭生活,更多的是理解、包容、互爱互助,这些要比心甘情愿做家庭事务重要的多。
谢邀。说句题外话,每个家庭做饭那个人的感受总不如种地人的感受深刻,心甘情愿,粒粒皆辛苦……
我和老伴都是心甘情愿的
1969年7月5日我在部队时和老伴呼玛县结婚。她在呼玛不到2个月,借房住单独起伙,买几样炊具由新婚的妻子做饭。
然后她回娘家,两地生活2年。1971年10月,大兴安岭军分区为妻儿办理了随军,我们俩和儿子在加格达奇共同生活1年,由妻子做饭。
1972年10月转业来到佳木斯,分到企业,有6个月无房住,在她3个哥姐家打游击。
有段时间在三姨姐家,她和姐姐都怀孕,两家7口人一铺炕住了2个月。我们俩无法开伙。
1973年5月下旬,单位分配我一土楼12平方住房,才算正式有个家。
这时我做饭。因为老伴早上要答对幼小的孩子。我每天5点起来点火生炉子,顺便做饭。
开始不会做饭,不是糊了,就是夹生。蒸馒头不是碱大就是碱小,对付将就吃。没有天生就会做饭的,慢慢学也就会了。
那时是自然分工,因为我管不了孩子,就得做饭。我不能让老伴又管孩子又做饭,早上上班就可能吃不上饭。这没啥情不情愿的。
1975年5月~1977年5月我被抽到市里基本路线工作队,回家很晚,8~9点到家。早上我做饭,晚上她做饭。
1987年8月任企业法律顾问5年多,1年外出250天左右,91年6月那次公出福建晋江,来回104天。孩子也大了,自然由老伴做饭。
从2020年疫情开始,改吃两顿饭。老伴身体不如我,随着年岁增长,早上想多睡会儿,我仍然5点起床,接着做饭。
晚上也是我在做饭。我做饭很简单,大米饭,下挂面,买馒头上锅腾热。每顿做一个菜,或炒或炖,做什么菜由老伴安排。
儿女来了,炖鱼,做排骨,由老伴做。
不愿包饺子我嫌费事,菜馅肉馅我剁,老伴和面拌馅。老伴扞饺子皮,我包饺子。
过去的年代,妇女没有工作,整天在家做家务,围着锅台转,做一日三餐。
城里的男女都上班都工作。
女的除上班还得答对孩子,再让她做饭,坐在床上撬个二郎腿喝着水等着说现成的,我是过意不去。
退休了,谁都做,不攀不比。
也许夫妻在锅碗瓢盆交响曲,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常生活中,男的做饭也体现夫妻地位平等,谁也不是免费保姆。
我早上把饭做好了,6点45分把老伴叫醒7点吃早餐。23号儿媳和孙女从北京返佳,居家隔离7天,儿子在我家吃住。儿子到40余里的望江一个厂子打工,我5点45分把饭菜做好。
我现在已经把做饭当作乐趣。
我做饭与老伴互相体贴,增进感情,婚姻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