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书法家不用宣纸写字,会怎么样?
让书法家不用宣纸,是一样可以写出好的作品的,我们现在使用的宣纸它出现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大概在明朝末年才出现的,同时出现的还有羊毫毛笔,这两个工具配合起来绝对是绝配。
宣纸相对于以前的草纸,它的特点是发墨能力比较强,一笔写下去能够写出不同的墨色的变化来,我们所说的“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就是由宣纸的特性造成的。
由于宣纸发墨很好,他的吸水性也非常强,狼毫笔的蓄墨量是很有限的,一笔下去就没有墨汁了,所以用宣纸一定要有一支蓄墨量比较大的毛笔,羊毫笔也与此同时诞生了。
羊毫笔和宣纸的出现,给书法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首先是用笔上,以前都用狼毫笔写小字,更加注重笔尖的运用,突出字体的细节,现在有了羊毫笔和宣纸,可以写大尺幅的作品和大字了,大字更加注重的是气势,笔肚用的比较多一点,笔法自然的就发生了改变,也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笔法,比如王队的“涨墨法”。
第二、而这种羊毫的大字,给碑学的产生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清代的碑学书法,就是以宣纸和羊毫笔为工具的,既能够写出大字,也能够展现不同的用笔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当代的书法。
第三,在章法上也影响了现代书法,有了这两样工具,书法不再是只能写手札和长卷了,可以书写大字竖幅作品了,可以更加酣畅淋漓的去表达了,如清代的王铎、傅山、张瑞图等等。
假如现在不让书法家用宣纸,只要有羊毫笔在,用毛边纸也能写出好的作品,只是在墨色上可能没那么丰富了。
你觉得呢?
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关注啦。
‘书法家’只是现代的这个时髦用语,现时代‘书法家’遍地开花,无处不是。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清朝以前的秀才以及上过私孰、写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等的学童都可以称上为‘书法家’了,他们常用的书写工具就是毛笔,他们难道说比现在的‘书法家’写的水平差吗?他们平常都用宣纸吗?那肯定不是的。他们不用宣纸照样可以写好字。宣纸只是能提高艺术效果,体现出墨在纸上感染力,体现出墨的层次感,体现出墨的韵味律,保存的时间长久一些,其它的作用就没啥了。现在所谓的‘书法家’如果你不让他用宣纸来书写,那他干瞪眼,他是不会给你写的,他只是借用宣纸的作用,来给你胡抹乱涂,让你眼花撩乱,不辨是非。如果给他换成普通白纸或其他硬质纸张,写出来的字,普通人一看,就会说这是瞎胡画,狗屁不是。当然宣纸是好东西,用好的话如虎添翅膀,用不好则形如墨猪或状如干裂之皮肤。真正的书法大家,他们离开宣纸一样可以把字写好,写的完美。只要你有真功夫,真本领就可以不择笔,不择纸。当然写楷书或小楷是要用精致的毛笔,大写意画是要用优质的生宣了。现在宣纸为了‘书法家’的需求,为搞活经济,生产厂家也多,用起来也很方便,但作为使用者,你不要浪费资源,不要辜负了‘宣纸’的原意。在古代只有官宦人家才能用上,穷困的名人书画家,他们惜宣纸如金,见一片宣纸如得宝贝。
练真功夫,学习真本领,珍惜善待‘宣纸’,才算有德的书画之士。
有的书法家对纸的要求较高,有的则没有高的要求!
对于纸要求过高的书法家,其实是让人怀疑其书法能力的,最优秀的书法家应该是那种任意纸张都可以书写的那种。
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米芾写《蜀素帖》了,据传说,最早拥有蜀素的人一直在寻找也未书法家为蜀素写一篇书法,可是,几年过去了就是没有能写,或者可以说是没人敢写,为什么呢?因为蜀素的表面很涩,没有强悍的笔力是很难在蜀素上写好书法的。后来他遇到了米芾,而米芾也当仁不让地在蜀素上写出了传世名篇《蜀素帖》。
真正的书法家应该是那种随意纸张的那种,因为书法家就应该有强悍的笔力,有娴熟的书法技艺,不应该对于纸张有过分的依赖,不然,只能说是你对你的书法不自信!
沙子抹平都能练字,何况纸乎?
写字时有好的笔、好的纸、好的心情,写出的字感觉也更顺眼、更漂亮。
宣纸写的字能保存得更长久、即能称为书法家、肯定是希望把他的墨宝长期留传下去。如果不让书法家用宣纸写字、估计会留传下来的墨宝比现在少了很多。
无论用铅笔、圆珠笔、钢笔、毛笔,笔尖要柔顺、不挂低。纸要滑润不挂笔、写字时、就平静、安逸。
写字是要有心情轻松。用宣纸写毛笔字吸水、在用力度上就容易掌握,字体也均匀,对称,所以用宣低写毛笔字顺手、漂亮。
字的美丑不在于纸张,只要功力到家,无论黑板、墙壁、地面、草纸照样生花。因为书法就给人留下美的感觉。但是若用上宣纸那是美上加美。
虽然效果差一些,也就是美感差一些,但书法家的笔力和水平还是可以看得出来。
如果让书法家不用宣纸写字,会怎么样?
制作宣纸的造纸厂会倒闭。而书法家们不会因没有宣纸而无法写字,相反,会有其他更好用的纸写出更好的字。
古代书写用的材料,有绢、帛、麻纸,皮纸,蚕茧纸。最广泛的书法用纸为麻黄纸和皮纸。现在存世的古代经典书法作品,基本上都是这两种纸。绢、帛其价值的原因,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承受,即便是富贵人家,也不会大量使用。麻纸与皮纸,是比宣纸更适合用于书写的纸。宣纸作为书法书写用纸,是在明代晚期以后,才被广泛应用于书法作品的书写运用。
古代书法,是以实用性为主。字以小楷和小行书为主。书写要求不能洇墨。现在的书法以观赏为主,字也比较大。大字在不会洇墨的纸上书写,墨汁不入纸,一是堆积的墨汁流淌,破坏了字迹。二是干了以后,会形成墨块,时间一久便容易剥落。宣纸则能够把墨吃透。写大字非常适宜。书法作品作为装饰物张挂于墙壁上,始于明代。宣纸便渐渐取代了麻纸,成为了书法作品的专用纸。
如果不用宣纸,现在还有一种广泛用于练习书法用的纸可以替代宣纸。就是毛边纸。毛边纸也是一种非常适合书法书写的纸。手工毛边纸的纸质,甚至比宣纸还要好用。现在还有仿绢纸,从外观到书写体验上都比宣纸更胜一筹。还有用于茶叶包装的棉纸,其书写效果也不比宣纸差。
作品的效果会打折扣,收藏会成问题。
信手拈来,啥都能写,看我用丙烯黑色在墙上写的书法字。
如果这样,恐怕很多人会“露馅了”。不是基本功不扎实,是笔性手感适应能力方面的原因。
宣纸确有独特的渲染效果。同样,在绢上写,或在其他材料载体上书写,也是别有韵味的。前提是,不仅有很好的书写技艺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见过,在广场上玩儿水写地书的,他们在地面上用海绵头蘸清水写出来的字看上去挺好,而在室内案子上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就不行了。这个现象说明,单纯会一般的书写技法是不够的,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深入研究笔性转换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书写条件。
其实,小楷、大楷、榜书,以及各种字体之间,也都存在着适应性问题。
以上是个人一孔之见。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