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甄宝玉有什么关系?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2关键词:红楼梦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甄宝玉有什么关系?

点赞1、晋中市 网友:匪兵甲

贾宝玉是京城荣国府的少爷,甄宝玉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的少爷。

甄家和贾家是世交,是老亲,两家来往极其亲热。

贾宝玉和甄宝玉两个人属于世交。虽然他们二人没有见过面,但是他们的性格相似,爱好相同,神交已久。

贾宝玉和甄宝玉都是漂亮得不要不要的小男孩。

贾宝玉生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他“面如傅粉,唇似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

这样一个顾盼多情的美少年,他的美,真是无法用笔墨来形容。

书中虽然没有写甄宝玉的容貌,但是甄家的4个女人来贾府拜见贾母时,见到了贾宝玉。


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

四人笑道:“如今看来,模样儿是一样。

由此可见,贾宝玉和甄宝玉的相貌极其相似,都是漂亮得不要不要的小男孩。

甄宝玉和贾宝玉比,谁更漂亮呢?

贾宝玉的容貌,无可争议,是极好的。那么他和甄宝玉比较,谁更美呢?

56回,贾宝玉做了一个梦,梦见他来到一个花园里,见到了几个丫鬟。


众丫鬟都笑道:“原来不是咱家的宝玉。他生得倒也还干净,嘴儿倒也乖觉。”

这么漂亮的贾宝玉,在甄宝玉丫鬟的口中,竟然只是“干净”而已。可见甄宝玉更漂亮了。

他们都是无辜寻愁觅恨的小男孩。

贾宝玉是属于“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玩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的孩子。

而甄宝玉也和贾宝玉一样,同样也是这样的孩子,无故寻愁觅恨。

贾宝玉梦中看见一个孩子在榻上卧着,【那边有几个女孩儿做针线,也有嬉笑玩耍的。只见榻上那个少年叹了一声,一个丫鬟笑问道:“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胡恨呢!”】这个寻愁觅恨的男孩就是甄宝玉。

他们都深受祖母溺爱,是无比聪明,无比淘气的小男孩。

冷子兴说“说来又奇,(贾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

贾雨村说甄宝玉“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学生还劳神”!

贾宝玉和甄宝玉都是祖母的心头肉,“顽劣异常”,脂批云【与甄家子恰对。】也就是说甄宝玉和贾宝玉一样也顽劣异常。

贾宝玉“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贾政打一回宝玉,全家上下就要闹好几天。贾母因为儿子打孙子而毫不留情面地责骂儿子贾政。不仅贾母骂儿子,还找后账。有一回贾政打宝玉,贾母听说是与贾珍有关,就把贾珍叫过去大骂一顿。

贾雨村说甄宝玉的祖母,因为甄宝玉而“辱师责子”。甄家老太太也经常因为溺爱孙子而辱骂老师,责骂儿子。

甄宝玉和贾宝玉虽然顽劣,淘气,但是有教养,异常聪明。淘气的鬼点子也多,常常弄得老师疲于应付。按贾雨村的话说是“劳神”。贾雨村受不了甄宝玉的淘气,和老太太的责难,因而辞职。

贾宝玉的老师同样,也是不教宝玉了。

他们也都是在脂粉堆里长大,对女孩子无比爱护,无比尊重,无比喜爱的小男孩。

甄宝玉同贾宝玉一样,也是“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他们讨厌已婚女性,但是对女孩子十分尽心,十分尊重。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甄宝玉读书必须有丫头跟着。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

甄宝玉还常对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等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

贾雨村说甄宝玉“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人了。”

贾宝玉虽然不“暴虐浮躁”,但是生气了,也是拿小幺出气,从未拿女孩子出气。他对女孩子非常谦让,十分尊重,却非常讨厌已婚的婆子。老婆子说要给宝玉倒茶,宝玉宁可自己倒茶,也不用婆子。

甄家的女人笑道:“我们那一个只说我们糊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

贾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甄宝玉和贾宝玉个性相投,自然也认同这一理论。

结语

贾宝玉和甄宝玉没有什么特殊关系,他们只是未曾谋面的世交朋友,同样也是神交已久的朋友。他们的前半生非常相似,后半生的结局也许会如续书那样,一个继续执迷不悟,一个改弦更张;一个遁入空门,一个走进红尘。

甄贾两个宝玉,如同真假美猴王。一个历经沧桑后,向命运妥协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个继续以前的乖张和不羁;一个融入主流社会,修成正果;一个行为偏僻性乖张,自我放逐。

要融入主流社会,就要牺牲自我,若要成全自我,就要被主流社会抛弃。甄贾两个宝玉的选择,也是人内心必须做的抉择。是坚持自己的理想,还是修正自己的认知,全靠自己的悟性与取舍。

点赞2、济南市 网友:柠晴i

甄士隐,不只是“真事隐”,还有隐藏在“甄”背后的“祯”、“真”、“假”、“贾”还有“祥”。好一个甄士隐!它还有“甄是隐”的意思,即“甄”字是个有“隐”意的字的含义。“士”即“事”即“是”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红楼梦中,甄家即祯家,同时,祯又是真,又是贾,“假作真时真亦假。”贾(假)即是祯(真),祯(真)即是贾(假)。另:”祯”的字面义为“祥”,祯即祥。看着是不是眼熟?见“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红楼梦》隐的是明亡清兴的血泪史。你相信吗?

“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也是一句极重要的话,它还有更大的含义。

点赞3、昌都市 网友:半弦月

贾宝玉是“假宝玉”,甄宝玉是癞头和尚。这两个宝玉还分别代表两个家族世系,他们之间的关系隐藏着南明时期的一段真历史。

甄宝玉送玉,其实就是癞头和尚送玉

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其中一处是《仙缘》。脂砚斋在这出戏之后,留下一则夹批“伏甄宝玉送玉”。脂砚斋在这里又说了“假话”,《仙缘》不是所“伏”的故事,其实早就写在书中了,就是第一回书中与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有关的几个故事。

《红楼梦》的时序很乱,作者不断在时空中穿梭,以诸如清明、芒种、春分,瘟神、倭瓜……等等符码隐藏时间,暗写真故事。元妃省亲,以及涉及到元妃故事的时间背景都是元宵节。“元宵”即“元消”,意味着贾元春已死,元妃省亲这回书是以倒叙法,隐藏了元妃“向爹娘梦里相寻告”的真事。因而,“甄宝玉送玉”这件事早就在书中写过了。

《红楼梦》中的“玉”,就是那块女娲炼石补天时遗落在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石头,这块顽石一僧一道中的“那僧”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变成了“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其实就是后来的癞头和尚,“那僧”的头为何“癞”了,咱们下文再说。

(癞头和尚、跛足道人)

癞头和尚按照顽石的幻想,把“玉”送到了“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不知经历了几世几劫,这块被送到凡尘享乐一番之后的石头,便刻满了故事,这就是“石头记”——这便是癞头和尚第一次“送玉”。

这块玉被癞头和尚化作雀卵大小,衔在贾宝玉的嘴里,随着神瑛的侍者贾宝玉来到了荣国府,演绎了《红楼梦》故事。所以,“通灵宝玉”原本就是块顽石,是“假宝玉”。这块假宝玉因为点上了一点“赤瑕”而得以富贵,梦想去“补天”。

完成了“石头记”,癞头和尚便在跛足道人的陪同下,带着甄士隐来到太虚幻境办“交割”,把这块顽石送到了九天薄命司——这就是癞头和尚第二次“送玉”。

整部《红楼梦》中再无第二个“送玉”之人,“甄宝玉送玉”其实就是癞头和尚两次“送玉”。因此,癞头和尚就是甄宝玉。甄宝玉就是癞头和尚,那么,癞头和尚又是谁呢?

甄宝玉送玉

贾宝玉遇“仙缘”,甄宝玉点石成玉

两番送玉的“那僧”,就是后来的癞头和尚,“仙缘”其实是癞头和尚的一段仙缘。这段仙缘,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

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

太后,说的是朱元璋母亲陈氏,仁祖,则是朱元璋做了皇帝后,给他父亲上的谥号。朱洪武出世前的晚上,他母亲梦见在“舍南麦场”遇到了一个道人,这个道人当然就是神仙了。黄冠神仙送给陈氏一粒“冷香丸”,第二天朱元璋出世——这就是书中“天香”的来历,“天香”因仙缘而来

《水浒传》中,最先点化了这则“仙缘”,在王教头私走延安府、鲁智深大闹桃花村、宋江揭阳镇遇穆弘的故事中,反复以“打麦场”暗写明朝的故事。以“异香经宿不散”、“红光满天”,一笔写了两个霹雳大仙、太祖武德皇帝,以宋太祖暗伏明太祖。所以,读懂了《水浒传》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鲁智深、癞头和尚其实都有明太祖的隐喻符码。

那么,为何到了《红楼梦》中,“那僧”却变成了癞头和尚,还陪着一个跛足道人呢?这两个半真半幻的神仙,一个癞头、一个跛足,意味着明朝已经失掉半壁江山,此时,书中故事已经到了南明时期。佛顶有光明,没了“明”,岂不就是“癞头”?

这就是说,甄宝玉有朱洪武及其大明的隐喻。说得再明白一点,甄宝玉送玉,其实就是朱洪武给“假宝玉”送了一点“赤瑕”,赤,就是朱。这其中的隐喻,与林黛玉有关。“林代玉”初入荣国府时,在荣禧堂见到了“荣穆王”三个字,“荣穆王”是桂林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这就意味着贾宝玉是桂林靖江王的嫡派子孙。

靖江王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后代,也就是书中提到的“兴隆街大爷”的嫡派子孙。朱洪武做了皇帝,尽管朱文正“坏了事”,但还是让大哥的孙子朱守谦做了藩王。所以,这一家人便“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了。“甄宝玉”点石成玉,贾家因为这样的“仙缘”,便做起了“朱楼梦”

但是,荣穆王的儿子朱亨嘉在崇祯皇帝自缢后,竟然在靖江王城称帝,以洪武278年为纪年元年,试图取代大明皇统——这就是书中所写的,贾宝玉着魔,把自己臆想成了甄宝玉。贾宝玉在镜子中见到了甄宝玉,其实也是“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古今第一淫人”最终的结局与贾瑞一样,必定也是“淫丧天香楼”

金陵甄家四次接驾,影射南明“分瓜”历史

秦可卿之死,隐写的是崇祯于崇祯十七年正月丁未自缢于煤山。这一天是1644年3月19日,第二天就是春分,所以张太医说“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秦可卿没有“全愈”,那么,即便书中有意搞乱时序,她也是死于春分之前。大明不可能“全愈(不是痊愈)”,因而,《红楼梦》以此为界,就到了南明“分瓜”时期

“分瓜”,是以妙玉的一件奇怪茶具来做隐喻的,这件茶具就是“瓜分爮斝”,分的就是刘姥姥说的“花儿结了个大倭瓜”之倭瓜,倭瓜就是南瓜,隐喻的是南明。

南明时期,大明各家藩王纷纷称帝,除了上面所讲到的朱亨嘉而外,还有弘光帝朱由崧、鲁王朱以海、隆武帝朱聿键,以及最正统的永历帝朱由榔。这五位真真假假的南明皇帝中,朱亨嘉是旁支,是“假宝玉”、“假天香(贾天祥)”,不是朱洪武的嫡派子孙,根本就没有资格做大明皇帝。而其他五位虽然只有永历皇帝得到真正的承认,但却都是真天香,是朱洪武的嫡派子孙。

所以,“甄宝玉”家在南明时期总共出了四个皇帝(有的自称监国,代理皇帝)。每出一个皇帝,必定要接驾一次,金陵甄家四次接驾,说的是这么回事,哪里是什么康熙六次南巡都住在了江宁曹家?

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赫赫”两字是四个“赤”字,秦可卿所“预言”的就是南明四帝,而“已将百载”是从万历时期算起,直到永历皇帝被弓弦勒死,其时间段是1573年——1662年,期间是89年。永历皇帝死后,大明皇统彻底消失,大明王朝就此灭亡。朱洪武于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这一年是农历戊申年,也就是猴年,“树倒猢狲散”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崇祯死后,南明以万历皇帝嫡派为皇室正统,因而,在弘光、隆武之后拥立了朱翊钧的孙子、崇祯的同辈朱由榔为皇帝,建立了永历小朝廷,延续这大明皇统。朱由榔曾经袭封桂王,因吴三桂所迫逃亡“水国”,也就是真真国避难

1662年,也就是永历十六年芒种交节前后,被吴三桂以弓弦勒死于篦子坡金蝉寺。“未时交节”,恐怕是永历帝殉难的时间,未必是真的芒种“交节”。

桂林靖江王、桂王、吴三桂,其实都是书中的“天香”,他们同样与甄宝玉有“仙缘”。书中的“玉带林中挂”、“自从两地生孤木”、“自从分两地”、“望家乡,路远山高”。夏金桂等等,说的就是这些与“桂”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真事。这些真人真事都被甄宝玉所“甄士隐”。

贾元春在九天薄命司中的册页画,画的是弓弦上挂着一把“香橼”。香橼,谐音香缘,也就是天香之缘,既影射了元妃之死,更是朱由榔之死的真实写照。而贾探春生于末世,末世就是“清明”,也就是明清之交。贾探春的故事中,隐伏着永乐皇帝清明节期间渡过大金沙江逃到缅甸避难的真事。“水国”也暗指了清朝,真真国作五律的女儿,其实就暗藏了“女真”。

清明涕送江边望

这就是贾宝玉、甄宝玉之间的关系,贾宝玉是“假宝玉”、“假天香”,是因为甄宝玉的“仙缘”而做了一番黄粱梦,也就是“朱楼梦”、“红楼梦”。

点赞4、乐平市 网友:半岛墨淋

谢悟空邀。

这个问题,曾经想过,终因学识微鄙而无果。如今被问起,说一点愚见。希望得到大家指正。

就从文本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面推敲起吧。

贾宝玉的原身是什么?女娲炼石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独剩下这一块丢弃在青峰梗下。不料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自通,自来自去,见众石皆可补天,唯有自己一无是处,所以自哀自怨,日夜哀叹。

嗟叹之际,巧遇一僧一道来至峰下,愿带它去历劫,石兄感恩不尽。

而贾宝玉出世时,口内含着一块美玉,无疑就是石兄本尊不错了。



那么甄宝玉又是谁呢?

文本第一回里面亦有交代:.....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食,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遇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所以下凡报灌溉之恩。又言无甘露以回报,故只能以泪相还。

这段明确交代了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来历。

在文本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雨兴演说荣国府)里面,贾雨村自己说过他曾作个甄宝玉的老师,后因甄宝玉的祖母溺爱无法管教,辞职出来了。

接下来又作了黛玉的老师。

作者设计这一笔?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作者绝无虚笔,亦无赘言,那么他如何要设计这一笔呢?

为什么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贾雨村的学生,而是甄宝玉和林黛玉才是呢?

这是不是一种暗示?即:甄宝玉即真宝玉,真宝玉才是神瑛侍者。而贾宝玉就是那块石头,不是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的那个神瑛侍者。

那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可不可以说,从林黛玉进贾府遇见了与真正的神瑛侍者长得一模一样的宝玉时,她就认错了人。

所以黛玉的一生,是从遇见贾宝玉那一天就错了。

就注定要流泪,要错付。

所以,文本内说:“喜乐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那么文本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我觉得应该是多重意思。

一:

贾宝玉是石胎,而神瑛侍者是仙魂,黛玉则是零草。

石草本非同类,注定是一场悲剧。

二,贾宝玉和甄宝玉其实是一个人的两面。贾宝玉是补天之石却无补天之机遇,暗示作者一生怀大才而不遇,又或者有大志未得伸展。

是甄宝玉最后竟能奋进仕途,成了贾宝玉嘴里的那种“禄蠹”,这是否是人心在现实的社会重压后的一种屈从和讥讽呢?

斯人已去,空余书本与人作千古论谈……



我是书魂,坚持原创。欢迎各位朋友们指正。

点赞5、武汉市 网友:笑松。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甄宝玉,表达的是原本同样的人生起点,但因为两人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从而导致了各自不同的结局。

小时候的贾宝玉和甄宝玉太像了,简直就是同一个人

在小说的第二回中,当冷子兴介绍了童年时期的贾宝玉时,贾雨村接着就向他介绍了童年时期的甄宝玉。这两个宝玉的家室——显贵;际遇——祖母溺爱;脾气秉性——对女孩子的过分的尊重等等,都是如出一辙。



“说来又奇,(贾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他(甄宝玉)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

当甄家的女人来贾府时,见到了贾宝玉,她们还以为是自己家的甄宝玉追来了呢。由此可以看出,贾宝玉和甄宝玉的相貌都是极其相似的。


在脂砚斋的批语中曾经写到:“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

所以在小说的前半部中,甄宝玉并不是故事的主角,作者极力描写的是贾宝玉。但作者描写的贾宝玉的内容,也同样发生在甄宝玉的身上。

长大后的贾宝玉和甄宝玉开始有了分歧

贾宝玉和甄宝玉的分歧,开始于太虚幻境对两人的不同的影响。


一开始,警幻仙子是想要接林黛玉——绛珠仙子的生魂来游玩的,结果中途遇到了贾府的宁、荣二公。他们对自己后辈的无能无才而担忧,觉得唯一能够挽救家族的,就是贾宝玉了。宁、荣二公希望警幻仙子能够点醒一下贾宝玉,帮一下贾家。

警幻仙子照做了,她把贾宝玉接到了太虚幻境,又是给他看十二钗的册子,又是给他唱曲子,饮美酒,最后,连警幻仙子的妹妹都送上了。然而,聪明伶俐的贾宝玉在并没有醒悟,反而学会了一些“精致的淘气”。

在小说的后面,作者借着甄家的仆人包勇,侧面说出了太虚幻境对甄宝玉的影响:


甄宝玉曾经大病了一场,家里都已经准备好装裹了,结果后来他又好了。甄宝玉病愈之后讲述了自己在太虚幻境的境遇,大体上与贾宝玉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甄宝玉最后醒悟了。

“老爷仍叫他(甄宝玉)在姐妹们一处顽去,他竟改了脾气了,好着时候的顽意儿一概都不要了,惟有念书为事。就有什么人来引诱他,他也全不动心。如今渐渐的能够帮着老爷料理些家务了。”

从这次游历太虚幻境开始,甄宝玉的人生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贾宝玉仍然是我行我素,愤世嫉俗。


最后,贾宝玉继续反抗,然后出家了;甄宝玉选择了妥协,功成名就

终于有一次,贾宝玉和甄宝玉见面了,当时的情形将他们之间的巨大差异体现的淋漓尽致。

贾宝玉只知道甄宝玉的过去,以为甄宝玉还和以前一样呢,所以上来就夸赞甄宝玉是一个“谪仙一流的人物”。没想到甄宝玉自从经历过了太虚幻境以后,认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回赞了贾宝玉,但也告诉了他,自己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甄宝玉了:

“弟所素知的,在世兄是数万人的里头选出来最清最雅的, 在弟是庸庸碌碌一等愚人,忝附同名,殊觉玷辱了这两个字。”


然后,甄宝玉对贾宝玉讲了一番“文章经济”的道理,贾宝玉终于明白了,那个原先与他“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的对子甄宝玉,已经变成了贾宝玉所最不齿的“禄蠹”了。

最后,贾宝玉对这个世界彻底的绝望了,他选择了出家当和尚,来做为自己最后的反抗。贾宝玉虽然在出家之前考取了一份功名,但那只是为了报答父母对他的养育之恩罢了。甄宝玉同样也考取了一份功名,但他那是为了步入仕途,期望能重振家族。

贾宝玉和甄宝玉的关系,就是为了表明在不同的人生态度的影响之下,即使是起点完全相同,遭遇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会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结局。或许,这也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思考:那个甄宝玉,就是自己的真实生活状态,而那个贾宝玉,才是自己精神自由的完美体现。

点赞6、鄂州市 网友:心已赠人

贾宝玉和甄宝玉在《红楼梦》中有深层寓意,引申为‘真假难辨’,暗示作者对当朝的种种忿懑情绪!

点赞7、攀枝花市 网友:苏珞宁

贾宝玉和甄宝玉的关系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一个是穿上衣服的,一个是脱光了衣服的。

点赞8、张掖市 网友:动感超人

这是构思的人物,所谓真假宝玉

点赞9、那曲市 网友:徒步旅行

甄宝玉是影射曹家实有之事,而贾宝玉却是作者现实生活。所谓贾宝玉为虚,甄宝玉为实。

点赞10、大兴安岭地区 网友:陌颜希℡

甄宝玉是影射曹家实有之事,而贾宝玉却是作者现实生活。所谓贾宝玉为虚,甄宝玉为实。

点赞11、台州市 网友:飄★零

贾宝玉和甄宝玉是曹雪芹笔下的互为影子般的人物。

当你看小说里贾宝玉的一切行径,看到他不愿意参与功名利禄的争夺,不愿意与世俗为伍,只想跟姐姐妹妹们一起玩耍,一起吟诗作赋时,你或许会说这只不过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在当时的那个社会这样的人不就是“傻子”一般的存在吗?可能就因为此,曹雪芹写了“甄宝玉”,告诉你,假语村言中也透露着真实,宝玉在现实中确有其人,他不愿意与世俗苟同,不愿意醉心官场,他只是想活成他自己。

贾宝玉和甄宝玉的关系就如同你我世俗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我们可能有着自己的梦想追求可是碍于现实,往往选择妥协。衷心地希望有一天,我们有底气也有能力,活成梦想中的自己。




点赞12、亳州市 网友:万人迷

某种程度上,贾宝玉就是甄宝玉,甄宝玉也是贾宝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红楼梦》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段话可以这么理解,贾作甄时甄亦贾,甄贾宝玉,说有便有,说无便无。

贾宝玉和甄宝玉就像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一样,互为影像,互为对照。

贾宝玉

甄宝玉和贾宝玉的性情、容貌极为相似。

冷子兴在说到甄宝玉的时候说:

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甲戌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蒙侧批: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

从脂砚斋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甄宝玉就是贾宝玉的影子,两个人根本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故而,两家不仅是世交,其实发生的故事也是极为相似的。

就好像一个人照镜子一样,其实镜子里的那个,也还是你。

五十六回中,甄家仆人一见贾宝玉,就差点儿认成了自家的。

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四人笑道:“如今看来,模样是一样。据老太太说,淘气也一样。我们看来,这位哥儿性情却比我们的好些。”贾母忙问:“怎见得?”四人笑道:“方才我们拉哥儿的手说话便知。我们那一个只说我们糊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四人未说完,李纨姊妹等禁不住都失声笑出来。贾母也笑道:“我们这会子也打发人去见了你们宝玉,若拉他的手,他也自然勉强忍耐一时。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

不久贾宝玉和甄宝玉在梦中相见,两人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而且当贾宝玉醒来之后,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影子。

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

这就可见,甄宝玉和贾宝玉根本是一回事。只是在作者不便说出贾宝玉的时候,借助甄宝玉暗示读者,其实二人根本别无分别。

贾宝玉

第十八回,贾元春回家省亲的时候,点了四出戏,其中有一出就是《仙缘》。而脂砚斋在后面的批语是:【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邯郸梦》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最后一梦,《邯郸梦》讲的是穷困潦倒的卢生在旅店遇到吕洞宾后,吕洞宾赠他一个枕头,然后他睡了一会儿,梦到自己做了宰相,娇妻美妾。正在梦做得好的时候醒来,发现店家的黄粱还没有煮熟。

就《红楼梦》此处来说,甄宝玉可能就是贾宝玉的“吕洞宾”,是来告诉他:你的一切经历不过是黄粱一梦。是因为我给了你这个“枕头”(宝玉),你才会有这样的梦的。

这不也是在间接告诉读者:是因为真宝玉把“宝玉”给了贾宝玉,所以贾宝玉才会有这一系列的奇遇。

这就很符合作者的设定了,即贾宝玉根本是甄宝玉(作者)根据自身经历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而所有的真相其实都在“甄宝玉”身上。

所以,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脂砚斋通过批语点出了这一点。

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庚辰双行夹批:好,一提甄家。盖真事将显,假事将尽。】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

看官到了这里应该惊醒了!什么是“真事将显,假事将尽”?什么是“满床笏”?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红楼梦》开头甄士隐的《好了歌》注解么?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这个绝非偶然。而且大家再思忖“甄士隐”之名,岂不觉得作者就是借此隐去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吗?况且清代文字狱如此酷烈,倘若直接将作者名字标出,作者能不遇害?所以,小编认为,曹雪芹有可能也是一个笔名。不过小编并不认可什么明亡之类的寄托。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