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汉献帝若效法汉宣帝,等曹操死后夺权,能成功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6关键词:曹操,汉献帝,汉宣帝,献帝,成功

汉献帝若效法汉宣帝,等曹操死后夺权,能成功吗?

点赞1、秦皇岛市 网友:木河以北

汉献帝和汉宣帝的情况完全不同,两人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

汉献帝时代,已是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的时代,皇权早已失去威严,皇帝早已失权力,就连汉朝中央政府也在何进与宦官的火拼中彻底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不仅失去掌控,而且朝廷名存实亡。




汉宣帝时代,天下仍是汉朝的大一统时代,没有诸侯混战,没有天下大乱,所有的权力都控制在汉朝中央政府手中,因为是中央集权,权力不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就是掌握在权臣手中,比如霍光。

权力的争夺往往是集团间的争斗,从来就不是杀一两个人能解决问题的。即使汉献帝能杀了曹操,也夺不回权力,如同后世的尔朱荣被孝庄帝杀害一样,到头来也难不免被尔朱荣背后的势力所斩杀。




汉宣帝的夺权其实是一个逐渐培养已方政治势力和逐渐削弱霍家政治势力这样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汉宣帝刘询刚即位时,对于霍光是“若有芒刺在背”,而在立汉宣帝之前,霍光还废除了即位仅27天的昌邑王刘贺的皇帝之位,以权臣废立皇帝,以臣废君,在历史上历来就是非常敏感的事件,这也让汉宣帝刘询产生芒刺在背的感觉。



但是霍光手握大权,一人得道,全家升迁,霍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站在一个庞大的霍氏家族,这是一个政治集团,集团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蚱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就算汉宣帝有机会杀了霍光,他也会顾忌霍光背后势力的反扑,汉宣帝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利用自已皇帝之位的方便,培养了一批自已的亲信,在霍光去世后,还用了2年时间才铲除整个霍氏家族。



汉宣帝与汉献帝不一样,霍光一死,权力就会落下真空,而汉宣帝趁霍光去世之后,把霍光手上的权力收回为已用,再逐渐用手段将霍氏家族中人调离重要岗位,换上自已的人,就这样操作了2年,才把霍氏一族铲除。

汉宣帝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自身具备一定的能力外,当时可是大一统的王朝,人心向汉,皇帝也是天下绝对的权威,就算霍光是权臣,他在一系列的明争暗斗中也是不敢直接迫害皇帝的,最关键的是霍光无法让自已的权力世袭,他的儿子们是无法拥有与霍光一样的权力,这才让汉宣帝夺权成功。



汉献帝可没有汉宣帝的能力和时势,就连汉献帝这个皇帝也是奸贼董卓给立的,从他一当上皇帝开始,就是傀儡,至于权力,汉献帝是从来也没有过,反而像叫花子一样,被权臣们争来抢去的,李傕与郭汜为争皇帝,经常大打出手。

汉献帝逃到洛阳之时,虽然身边有杨奉、董承等人护卫,但这些人无非就是想争一些好处的军阀而已,明着听汉献帝的,暗中则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中,皇帝如此,朝廷更像是流亡政府,更谈不上掌控地方了。



之后曹操迎立了汉献帝到许都,曹操的地盘都是靠自已打出来的,并不是靠“挟天子以令诸侯”得来的,这不过是一句政治口号而已,乱世中只有靠武力才能打出和平,到曹操临死前,已将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收入囊中,而这一切与汉献帝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就算曹操死了,汉献帝能夺什么权力呢?



军政,全部掌握在曹氏、夏侯氏手中,这是一个庞大的集团,汉献帝想夺回兵权,除了斩杀所有的曹氏、夏侯氏将领,根本没有其它办法,汉献帝手上没有一兵一卒,拿什么夺回兵权,到时候恐怕自已被灭了,也夺不回。

政权,也全部掌握在曹操的魏王手中,曹操临死前已经是魏王了,魏国是汉朝之外独立的国家,曹操从建立魏国开始,就已经架空了汉献帝所在朝廷,逼死了荀彧,换句话说,北方九州的所有政务都掌握在魏王曹操手中,曹操即使去世,也有他的儿子来接班,魏王可是世袭的,包括魏王的权力、爵位和地盘。



军权和政权都不沾边的汉献帝,拿什么夺权?汉献帝所在小朝廷除了挂个名,早就没有任何权力,别说夺权,能不能活着都要看曹丕的脸色行事了,根本就不存在夺权的可能性,也没有成功的一丝机会。

点赞2、常州市 网友:萌妹子

估计很难成功。汉献帝和汉宣帝所处环境不同。

汉献帝周围几乎都是曹操的人,曹操拿着孙权劝他当皇帝的信件对大臣们说,这是用火烤他。也多次表明不想当皇帝,只想平定天下之乱,又说没有他在,天下不知几人想称王呢。但是曹说也说过,若天命在我,我学周文王。关键曹操如何表白自己,一些作法还是想掌控天下,董承、董贵妃等人杀了不说,还把伏皇后及两个皇子都杀了,好在汉献帝刘协没有遇害。曹操作法比刘裕、朱温明目张胆,赤裸裸杀人夺权要强,朱温曾把皇帝身边的人杀掉换成自己的人,把皇帝和皇子们害死。曹操是有文化的,比刘裕、朱温这伙大老粗作法要文明,温和一些。曹操废除三公,恢复丞相制度,自己当丞相,又加九锡,篡权做皇帝的人几乎都加九锡。曹操起初招兵买马,兴义兵时候不一定有篡位野心,势力发展强了会生成篡位想法,怎么表明,自己还是往篡位条件上赶,以致同时代的周瑜、诸葛亮等人都对曹操篡权作法有明确的认识。

汉宣帝时候不一样,霍光是权臣,似乎有生杀立皇帝的大权,但是汉政权机构还完善,百姓人心向汉,各地刘氏皇族力量还十分强大,霍光也没有私人武器,私人官僚集团,霍光如果真有篡逆作法,会遭到来自各方面反抗打击。再者,霍光办事严谨小心认不真,在世时候没有流露出篡位想法作法。曹操就不一样了,曹操属于一步步做强做大,周围都是他的亲信,有军队的支持,曹操多年四处争战,军队基本都是他的人。霍光没有曹操那样的条件。霍光死后,霍光遗孀及家人萌生篡逆想法,马上被汉政府粉碎了。由此可见,霍光家族根基不稳,没有渗透各个机构,深入人心。

汉献帝时候,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军阀割据。汉宣帝时候,西汉王朝正常运转,国内社会矛盾相对较小,政权稳定。汉献帝无法效法汉宣帝。还有,曹操死后,曹丕当魏王,曹丕不昏庸,相当有能力水平还有雄心,牢牢控制着局面,汉献帝无法效法汉宣帝,也不会有汉宣帝那样的机会。

点赞3、丹东市 网友:几妆痕

你让献帝把曹丕曹彰曹植外放,剥夺曹仁的兵权,把重要岗位换成自己人试试。别的不说,宣帝是用自己的外戚家族取代霍家人的,然而献帝的外戚在哪?嫡祖母家和亲祖母家都完了,嫡母家就剩个何晏,对了嫡母还是杀母仇人,生母家的王斌、嫂子家的唐瑁是谁说出来大家都不认识,原配家完了,贵人家完了,最硬的外戚家族莫过于他的现任皇后家然而他的现任皇后就姓曹!

就冲能否决定谁当皇后这一点,就能看出二人的权限差别了。当初献帝就是露一百个我不想立曹氏的口风,有几个大臣会为此支持他立别的皇后?

点赞4、南通市 网友:月下箫歌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曹操刚死,曹丕就把汉献帝给废掉了,不是汉献帝夺权,是曹丕把他的权给夺了。

汉献帝与汉宣帝,处于两个时代,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完全不能做对比。

宣帝继位时,虽然霍光权倾天下,但一来霍光没有夺位的野心,他最多只能算作是权臣,二来朝廷上下,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忠于刘家,不会因为霍光势大就拥戴霍光取而代之,这点不仅霍光做不到,后来的王莽也没有做到。

而曹操就不一样了,东汉末年,经历多代幼主,加上宦官、外戚专权,皇室对百官群臣的控制力已经降到最低点,甚至可以说,早就离心离德。曹操虽然是汉室臣子,但是他的军队和政治集团都是曹家子弟,或者是依赖自己的力量招募起来的,与汉廷没有直接关系。如果说有,充其量是礼法上的关联,实际意义不大。

这些人跟随曹操之初,就是看中曹操的能力和将来,而不是为了跟随曹操保卫汉家江山,所以在他们眼里,汉献帝就是个傀儡,曹操才是真命天子。汉献帝来到许都后,名为天子,实则是曹氏集团的客人,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不是他的人,即便有几个忠于刘氏皇族的亲信,也掀不起大风浪,所以说无论曹操死活,汉献帝都不可能翻本。

类似的场景同样适用于司马氏取曹氏代之。司马懿本是曹魏家臣,但长期的征战,让军队上层遍布司马氏党羽,他们对司马家的依赖性远远高过曹魏小朝廷,况且一旦拥护新君上位,他们就是从龙大臣,何必为前途渺茫的曹魏卖命。

这种场景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文臣希望通过自身影响力和平夺取权力,难度远远大于武将,对于和平年代的大臣们而言,想要夺取权力,只能通过广大的人脉来控制要害部门,进而慢慢腐蚀旧政权,达到取而代之的目的,但这一过程漫长而又危险,其党羽的忠诚难以保证。

对于武将而言,这个过程就容易多了,由于他们牢牢掌控军队,可以快速发动政变,且武官升迁考核中,直接领导意见所占分量很重,这也决定他们之间的忠诚关系较文官集团更加可靠,加之他们思维简单,一旦有风吹草动,首先依赖顶头上司,纵然造反,也跟着一条道走到黑。

当然,汉献帝与汉宣帝还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前者处于一个大乱时代,礼法被践踏,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与汉献帝相比,曹魏集团的军事能力远远占据上风,即便是出于自身安全和将来发展考虑,臣子们也会毫不犹豫选择站队曹魏。而宣帝时期,四海升平,礼法纲常就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谁都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罪名,拥护刘家就成为上层社会的共识。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点赞5、阳春市 网友:紹介に

汉献帝效法汉宣帝,等曹操死后夺权,提问者想太多了!不是能不能成功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这种可能性。汉献帝刘协与汉宣帝刘询面对的情况完全是两回事。



汉宣帝即位时,汉王朝刚刚经历了文景之治、文景武三代持续不断地削藩、汉武帝彻底解除匈奴的威胁以及汉昭帝历时十数年的休养生息。既无内忧、亦无外患,汉武帝长期用兵导致的经济凋敝也有所恢复。换言之,汉宣帝接手的虽然算不得一副上佳好牌,但也算不得是一手烂牌。彼时汉王朝和老刘家总体上还是民心所向,而正是因为这个大前提存在,霍光即便权倾朝野,后来甚至废立皇帝,但始终也没敢生出改朝换代之心。总体上,霍光还是在尽心尽力为汉王朝服务的。虽然霍光弄权,但却没有架空汉宣帝。相反,他还是在尽力培养汉宣帝这位皇帝的,不是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霍光基本上还是由着汉宣帝做主的。汉宣帝即位之初,坚持封原配许平君为皇后便是最好的例证。正是因为有了一定权力,这才给了汉宣帝发展自身势力的机会,而这也为后来汉宣帝剿灭霍氏家族提供了先决条件。



再看汉献帝,他接手的是一副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外戚乱政、十常侍之乱、黄巾暴动把原本就已经风雨飘摇的汉王朝搞得更加千疮百孔。董卓率军“勤王”之后,更是将汉王朝的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而汉献帝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董卓用来换下汉少帝刘辩的,换言之,汉献帝从即位之处,便是权臣、逆臣们的傀儡。既然是傀儡,那些权臣、逆臣们又怎么可能会尽力培养汉献帝成为帝王之才?巴不得他是个傻子才更好!董卓兵败后,汉献帝又辗转落入了曹操之手,虽然曹操表面上给予了汉献帝除了实权以外的一切帝王待遇。但是,汉献帝的作用并没有太大改变,依然是傀儡、是摆设,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换言之,曹操胸怀天下、野心勃勃,汉献帝只是他的工具而已,曹操又怎么可能给予汉献帝一丝实权?汉献帝根本没有机会发展自身势力,没有实力,拿什么和曹操的接班人魏文帝曹丕去拼、去夺权?



再从个人角度来看。汉宣帝在成为皇帝之前,因为“巫蛊之乱”蹲过监狱、在民间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被收养掖庭。换言之,汉宣帝在即位之前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既接触过三教九流,恢复宗室身份后也接触过贵族、公卿,属于全面发展型人才。而且,汉宣帝自幼经历了太多的政治斗争、尔虞我诈,他就是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长大的,玩起这些东西,驾轻就熟。



反观汉献帝,自幼长在深宫,年幼时便开始沦为权臣、逆臣的傀儡,他既无法了解民间疾苦,也无处学习政治斗争之道,更加无处学习帝王之术。成年后的汉献帝说白了在政治方面完全就是“白纸一张”。从他想利用自己的岳父伏完对抗曹操就能看得出,这位皇帝在政治上多么幼稚。而曹操父子却是久历政坛,经历了太多的政治斗争、尔虞我诈,汉献帝想要跟他们一较高下,几乎就是以卵击石。



除此之外,朝堂上的势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霍光虽然弄权,但是在汉昭帝时期,霍光并没有后来那么只手遮天,基本上霍光与汉昭帝之间一直维持着一个权力的相对平衡,汉昭帝搞不掉霍光,霍光也不敢过于明目张胆地与汉昭帝对抗。因此,到汉宣帝即位时,虽然霍光失去了制约,权力逐渐达到了巅峰。但是,他依然不是一家独大,朝中心向刘氏的势力还是不小的,只不过迫于霍光的权威,暂时选择了低调、隐忍。但是,汉献帝则不同,他是近乎只身被曹操“收留”的,他“朝中”的大臣基本上就是曹操的班底,根本没有真正心向刘氏之人。曹操加九锡、迈开正式篡位的第一步时,满朝文武只有荀彧等少数人表示了不满与反对。到曹丕正式篡位时,居然只有曹丕的姐姐、汉献帝的继后曹节进行了抗争。最后为汉献帝出头的居然是曹家人!也是够讽刺的了。



最后可能就是权臣本身的问题了。霍光虽然弄权,但他的野心并不大,他的目的就是权力,并没有惦记老刘家的江山。在霍光看来,权力早晚还是要回到汉宣帝手中的。这也是霍光适当给汉宣帝放权的原因所在。曹操则不同,或许他曾经有过忠臣情节。但是,自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曹操的目标便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改朝换代。他的一切作为都是在给儿子曹丕改朝换代铺路,自然不能给汉献帝哪怕一丝发展自身势力的机会!因此,汉宣帝在霍光死后可以一举拿下霍氏家族、掌握实权,但是汉献帝只能任人宰割的,“自愿”禅让皇位。说到底就一句话,汉宣帝有本钱,而汉献帝什么也没有!没有本钱,拿什么去拼?

点赞6、大冶市 网友:日光薄凉

不能成功。

一、江山的境况不一样。

汉宣帝时期,刘家江山总体上非常稳固,既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出现,各地基本上也没有农民起义、诸侯造反这样的动荡。所以,江山还是刘家的江山,朝野上下,也都是拥护刘家天子的。人心向汉,霍光就算想夺江山,他也没那个胆。

汉献帝时期的刘家江山则完全不一样。那时候早已天下大乱,各地诸侯拥兵自重,各自为政。也就是说,刘家江山其实已经分崩离析,气数已尽。“汉家威信”在经历外戚专权、桓灵贪腐、党锢之祸、黄巾之乱、何进专权、董卓专权、关东反董的全方位损耗以后,连长年奠都的国都洛阳都被废毁,君臣甚至经历过衣食无着的流亡生活,自然已经荡然无存。早在建安初年,明眼人早就明白大汉国运将终,只不过像袁术那样猴急的会贸然称帝,像袁绍曹操这种稳健一点的则会想到“托名汉室”,顶多会有部分宗室成员、部分官僚选择一心向汉,根本达不到“天下向汉”的程度。到了建安末年,曹丕代汉之时,随着曹氏在中原统治的稳定维持,天下已然只有刘备集团所在之西南地区向汉,中原已是魏土,东南也开始了“以吴自居”的苗头,连孙权的吴王,都是魏朝吴王,而非汉朝吴王。而且,刘备集团的向汉,也已经不再是“拥护东汉皇室”,而是公元1世纪初刘秀式的“向汉”,试图以自身的威信重建“汉天下”。

二、身边的帮手不同。

汉宣帝时期,霍光虽然把持朝政,党羽不少,其家族也在朝廷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相对来说,绝大多数大臣是拥护刘家江山的,各地的州郡、民间的老百姓也都是拥护刘家江山的。尤其是在霍光去世以后,霍光的子侄们虽然依然把持朝政,但是他们的能力远远比不上霍光,因此影响力也远远比不上霍光。。

汉献帝时期不一样。曹操在世的时候就已经非常隆重地确定了曹丕是他的继承人,对曹丕进行了大力的培养。曹丕的影响力,在曹操在世的时候也已经有了。再加上本身朝廷上的人,基本都是曹家的人,不是汉献帝的人。也就是说曹操是不是去世,并不影响曹家在朝廷中的主导地位。反而因为曹操的去世,曹家加速了夺取皇位的步伐。很快,刘家江山就实实在在地成了曹家江山。

三、霍氏、曹氏二者的权力来源不同

霍光的权力与威信直接来源于千古一帝汉武帝的授予,属于那种通过与前朝皇帝的“宠信关系”博得托孤权位而走向独大地位的擅权者,他所凭依的是并没有衰弱的汉室皇权本身,只不过是皇帝过于幼弱且其他托孤元老被他搞臭斗垮,才得了机会代行本属于汉家皇帝的权力。换言之,霍光权势的背后依然是“汉家威信”,霍光生前再怎么权势滔天,也挡不住自己死后,“汉家威信”的象征(汉宣帝),从新丧之际、根基不稳的霍氏家族手中夺回实权。毕竟,霍光本人并没有建立能够取代“汉家威信”的“霍氏威信”,他自己的权势都是“汉家威信”背书,自然难以世袭罔替,只能“及身而止”。

曹操的权力则直接来源于曹操集团的军事成就。是通过反董战争、关东混战、袁曹争战、关西征服、南防孙刘等一系列军事活动,一步步积攒起军事威望,最终以军政权重建汉献帝朝廷的大军阀。从兖州之地到整个北方,都是曹操帐下“诸曹夏侯”与颍川集团所拼杀下来的。曹操本人就是汉室的再造恩人,许昌汉廷从本质上讲也是被“曹氏威信”所庇护,“汉家威信”早已在从黄巾之乱到李傕郭汜的摧残中丧失殆尽。汉献帝君臣其实仅仅拥有一个“威信”与“实力”全无的“汉家名号”。套用现代社会的术语去理解,汉室的信用与资产均已破产,这时剩下的只是一个四百年老店或者说两百年老店的名号而已。

霍氏权柄来自汉帝,是汉武帝的授权,只要时机成熟,自然能被汉帝轻松收回授权;曹氏权柄则来自曹操集团的自家打拼,汉献帝只是给了一个认证而已,汉帝所能回收的也只有一个名义上的认证而已,并不能轻松“回收”曹氏上上下下的人心与实权。霍光是依托汉家威信、代行汉帝权力,曹操则是基于曹氏威信、假借汉帝名义,权力来源的不同,就决定了看似权势同样滔天的两位权臣,死后却受到全然不同的待遇。等到曹操去世的汉献帝,既没有建基于军政实力的“汉家威信”,也没有所谓的“天下向汉”,甚至连亲手弑杀曹丕的机会都没有,除了被动地维持现状与禅让皇位,全无任何手段与机会去恢复本属于汉帝的皇权。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