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读书最痴迷的人是什么样的?后来他怎么样了?
我见过读书最痴迷的人,是一位“文革”前上过一年多中专的人。
我认识他的时候,是1983年。他已经四十有二了。是一个山区乡里信用社的主任。
平日里,只要没有业务上的事儿,他就捧着一本书,一边喝茶,一边品读。有时候还会独自摇摇头,嗐上一声。或者是掩卷大笑,连声称绝。
他究竟有多少藏书?很多人都不清楚。只知道他一年的工资,至少有一半以上是买了书了。
除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有不同的版本外(比如我在他老家的箱子里,就见过清代木刻版带绘图的线装本《三国演义》),还有金庸的全套作品,一九五几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灰皮《金瓶梅》,现代稀见史料书系之张国焘著《我的回忆》,吴法宪的回忆录等等。
另外,还有一大柜子国外的所谓名著,因为我不喜欢,所以就没有注意有些啥。但粗略估计了一下,至少有五、六百本。连上其他的文学作品,他的藏书接近一万本。其中有些是他托人从香港、台湾买回来的繁体字版本。还有国内五几年以前出版的竖排版的书。
我问他:这么多的书,你全看过吗?他说基本上都看过。比如《金瓶梅》,国内的洁本,就没有香港出版的全本描绘的生动形象。删除一些淫秽的语言之后,看见是干净了不少。但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心理描述,就比全本差了很多。没有了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
因为他读的书多,又肯联系社会实际。因此他的胸襟和气度,就不是常人所能比拟的。在单位里,或者是邻里之间,从来不占别人的一点儿便宜。和人相处,总是对人又敬又让。举凡单位评优评先,他一概推让;有些人们不想干的活儿,比如过年过节值班,他慨然代劳,并把报酬结在别人的名下。几十年来,年年如此。
在他眼里,吃亏是不存在的,那是福气啊……一句话,修养很好。
在我和他认识后的三十年里,没有见过他和人们红过脸、吵过架。更没有听过或者是听说过他骂过人。因此,他是大家公认的好人,“是个文人”,是众人对他的一致评价。
几年前,他因心脏病去世之后,自发前来帮忙的人,挤满了他居住的小区。人们都说,老史是个好人呐!我们可沾了人家不少的光啊!这样的人,怎么七十多就走了?老天爷不公道哇!
一个凡人能在去世后,得到众人一致的好评。不容易啊!
好像余光中说过,谁也没有把自己的藏书全部读过,三分之一就不错了。很想自己成为“书痴”,“书虫”,那该是多么美好。可惜做不到,做不成。在所谓的读书生活中,有过到吃饭点,不吃,过饭点个把小时的时候,有晚睡二三个小时的时候。再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了。
大“书痴”,未见过。我家原来住的老宿舍里,住着一家据说是过去的小“资本家”,老头儿高高胖胖,老伴穿戴的摩摩登登。经济还没繁荣的年月,就见有银行人员按月点跑他家一趟。家有个儿子,也据说是个大学生,大学生还很“高贵”的时候的。不过那时己是痴痴呆呆状。有说是读书读痴了。尽管精神不太正常,但每次见到他出家门,或者从外面回家门,总是手里拎着的塑料袋里,装着好几本书。
总是羡慕那些视读书如命的“景况”。那天乘坐公交车,见一位约有八十多岁高龄的老者,驼着背,起身座下都己颤颤巍巍。可手袋里依然拎着四五本书。我知晓了,他是刚从图书馆借来的。这趟车是从图书馆站发来的。看着,我心里便发出自愧不如之感。
感谢石塘网邀请。说起读书痴迷之人,让我想起村里的高书记。
高书记永远穿着一身蓝色中山装,带个蓝色的帽子,胸口的兜里插着一支钢笔。
我们那里是一个只有七户人家的小山村,位于贵州某半山上。那年,我4岁,村里有个打米的小磨坊。这个磨坊是政府设置在我们高书记家里的,便于十里八村的村民们带着稻谷到这里磨成小米,只需付一小部分的油钱和电费,九几年的时候应该是几毛钱吧。
在小磨坊的土墙上,贴满了各村的人员名单或者贫困户,还有一些村委会的公告。那时村里的小朋友都喜欢去那里玩,因为在那里有个喜欢给我们讲古的高书记。(讲古:就是给我们讲一些名人趣事,当时的一些时事,村里的八卦)
高书记,每天只要村里没有什么会议都会在家里农作,更多时间要在这个小磨坊里给大家打着柴油机打米,聊家常。我最喜欢高书记,是因为他喜欢和小孩聊天,不像那些大人不爱和我们聊天,觉得我们提的问题幼稚。
记得有一次,高书记在给我们小朋友讲西游记,每讲完一章,他就不说了,然后给我们布置任务,就是把村委会的公告让我念出来,认字,那应该算是启蒙了吧,谁先认完,就可以往下听。他写的毛笔字,钢笔字和写在墙上的白色大字都是苍劲有力。
据说,那个年代的人,他们可能文化水平不高,但字却写得十分漂亮。至今为止,村里所有的春节对联,堂屋的奠词都是高书记写的,不管现在村里出了多少个大学生,他依然是我们心里最德高望重的人。
很多年轻人回家都会去他家拜访,他现在年近九十,身体依然健朗。他就会和大家聊起小时候的趣事,希望年轻人多给他讲一些外面的事情,他会给出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村里大小事他都是坐高堂的那个人,村里的各种矛盾事件没有他处理不了的。
在我印象中,有一次有两家村民应该稻田排水打起来了,家人让他去调解。原本还在各种打架的两家人看到高书记的到来,立马停下来唯唯诺诺地站在两边,还有人给高书记搬了一把椅子,这是我很诧异的事情,他没有去拉架,也没有大声的呵斥,就那样轻轻一坐,大家都安静了。
他就听了一下两家的诉求,然后给出合理的建议,说最近也会下大雨,没必要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那段时间家里很久没有下雨,就听他那么一说,真的过了两天就下雨了,大家都说高书记就是“活神仙”。
我写到这里我没有办法说出他对读书多痴迷,我只知道他家三间木屋,有一间专门放书籍,报纸,古书,所有人去看望他,送啥都不收,就收书。值得一说的是,他以前没条件买报纸,每次去村里开会,回来都很晚,是因为都要看完报纸,有些重要的文章就摘抄完才回来,光笔记就厚厚几百本。
图片来自网络
我工作的时候有个男同事,他超级爱看书的,空了就看书,五花八门啥书都看,他人也长得好,读书的样子老帅了!遇到单位值班,他捧本专业书窝在圈椅里能看一整晚书。那时就想世上还真有书痴、书迷呦!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俺也退休了,前阵子又看到了他,发现他变得可胖了,人也变丑了,一打听才知道他得过小中风,现在虽然恢复了,但人看起来就没那么精神了,原来都是因为久坐不运动的过!
讲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任何一种痴迷都会有两面性的,前车之辙、后车之鉴!
40年前我的一位师范同学他每天早上起的很早站在教室前的小操场上大声音的读书,天天如此。毕业了,他最后干到了县长。
25586
了啊肚肚饿特体哦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