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三国时期,蜀国如果没有黄皓干政,蜀国能问鼎中原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6关键词:三国,蜀国,黄皓,中原

三国时期,蜀国如果没有黄皓干政,蜀国能问鼎中原吗?

点赞1、漳州市 网友:浅尐兮

三国时期,蜀汉实力本是最为弱小之国,诸葛亮在日,蜀汉正在上升期,尚有问鼎中原的可能;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开始江河日下,其综合实力已远远不能和曹魏相匹。黄皓只是蜀汉刘禅统治后期宠信的一宦官,侍中董允在日,黄皓根本不敢为非作歹,246年,董允去世,陈衹做了侍中,不再排斥黄皓,并与黄皓互为表里,使得黄皓方有机会参与政事。258年,陈衹病死,黄皓从黄门令晋升为中常侍、奉车都尉,开始了专秉朝政。我们知道,258年的曹魏,已是司马氏控制的朝政,曹魏政局已稳,国力强盛,朝中人才济济。这个时期蜀汉疲弱已极,就是没有黄皓干政,也休想问鼎中原。但如果没有黄皓干政,有可能蜀汉不会被曹魏如此迅速地灭国。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一种叫“蝴蝶效应”的情势,本来是平静如初的局面,因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打破了当下的平静,最终产生了一连串浑天搅地的后果。黄皓干政也是如此,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有关史料上记载了黄皓的四次较大情况的干政:

其一是让刘禅疏远弟弟刘永。刘永本是刘备的次子,被刘备封为鲁王,也就是今天山东地界的王。当时偏安一隅的蜀汉,根本触及不到鲁地,刘备如此封刘永,其意自然有鼓励刘永上进,为除灭曹魏,恢复汉室而努力。后来刘禅嫌鲁地不在蜀汉境内,就改封弟弟为甘陵王。因刘永憎恶宦官黄皓,黄皓把持朝政后,就在刘禅身边谗毁刘永,让刘禅渐渐疏远了刘永,以致此后十多年刘永竟不能朝见刘禅。刘永从小受父亲教育,知道蜀汉立国之艰,如果能经常出入朝堂,必能尽力压制投降派,在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之时,必能劝说刘禅固守祖宗基业,以待来援。可惜因黄皓离间,竟让兄弟二人不能相见,致使关键时刻,投降派主势,让刘禅开城投降,蜀汉灭亡。


其二,驱逐将军罗宪出成都。罗宪本是襄阳人,其父罗蒙曾任蜀汉广汉太守。他十三岁便以文章出名,虽师从谯周,却正直诚实严整,忠心蜀汉。黄皓专秉朝政后,朝中大臣多依附他,罗宪却独独刚正不阿,不讨好黄皓。黄皓很是恼恨,就贬罗宪出成都,做巴东太守。当时黄皓的心腹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让罗宪领军,做其手下副将。后来邓艾偷渡阴平,成都危急,阎宇奉命西还,罗宪留守永安。成都失守,永安骚动,长江边的长史弃城逃走,罗宪将一个作乱者斩首,方安定了人心。当得知刘禅已降,率统辖的军队临都亭三天。东吴得知蜀汉失败,派盛曼将军领兵西行,表面假称救援,实欲袭击罗宪,攻占蜀地。罗宪历数东吴之罪,宁愿归顺曹魏,也要雪耻东吴。于是就整治甲兵,以大义激励军民,抵御吴军。不久,成都发生钟会之乱,钟会、姜维、邓艾皆被乱军所杀,百座城池没有归属,吴国趁机派步协领兵西进,罗宪率军大败吴军。吴主孙休大怒,又派名将陆抗协助步协进攻罗宪。罗宪率军民坚守永安六个月,吴军死伤惨重,也没能攻破永安。但由于援军不到,城中又大半人染上瘟疫,形势岌岌可危。有人劝罗宪出走,罗宪却誓与城池共存亡。这时正好曹魏荆州刺史胡烈攻打东吴荆州重镇西陵,陆抗腹地受胁,不得已退兵。永安之围得解,罗宪也因功被曹魏和以后的西晋不断加官进爵,得以安渡晚年。如果罗宪不被黄皓贬出成都,以罗宪善于坚守城池的才能,必能挑起坚守成都重任,邓艾的疲惫之军是很难攻占成都的。不久蜀汉援军赶到,必能解成都之围,再续蜀汉国祚。


其三,排挤姜维。姜维常年领军在外打仗,看到黄皓玩弄权柄,肆无忌惮擅摄朝政,就奏请刘禅处死黄皓。刘禅说黄皓只是一小宦官,何足介意,并让黄皓向姜维谢罪。姜维看刘禅偏袒黄皓,自己起奏的事又被黄皓得知,眼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怀恨自己,暗使右将军阎宇联合一些大臣打算废掉自己,很害怕会对自己不利,就自请到沓中屯田,得到允许,从此不敢再回成都。正因为主战派的姜维等人常年不在成都,黄皓对主战主和随风顺水,才使得投降派在成都日益占了上风。

其四,以近乎儿戏的迷信占卜来应对曹魏治兵。景耀六年(263)初,姜维听说曹魏的钟会在关中治兵,就上书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严防汉中、阴平关隘。因把持朝政的黄皓迷信鬼神巫术,以占卜的结果,告诉刘禅说敌人最终不会到来。刘禅和群臣也认为蜀道艰险,历次魏军进攻都被打退,稍作戒备即可,就没有把姜维的上书当回事,也没有及时派兵把守阴平小道和各隘口。由于姜维北伐,都是进攻性质的,曹魏也很少进犯,边境隘口防御薄弱;再加蜀汉连年北伐,消耗极大,国力疲弱,远不及诸葛在世之时。当曹魏钟会率三路大军来犯,蜀汉猝不及防,汉中很快失陷,姜维只能率所部之兵将钟会主力阻挡在剑阁。谁知这时魏将邓艾欲建奇功,竟偷渡蜀汉毫无防备的阴平小道,深入蜀汉腹地。驻守腹地的蜀将久不动兵,麻痹大意,在邓艾的突袭下,措手不及,非死即降。邓艾一路过关拔寨,直至成都城下。成都城高墙厚,是蜀汉都城。但邓艾突然兵临城下,让刘禅惊慌失措,六神无主。这时的成都,尽是久居后方之人,少经战阵,皆胆颤心惊,没有一个人愿意出头指挥守城。投降派代表谯周以天命相解,力劝刘禅投降曹魏。于是刘禅率群臣开城投降,蜀汉至此灭亡。邓艾欲处死黄皓,黄皓重金贿赂邓艾左右,逃过一死。如果刘禅不听信黄皓占卜之说,按姜维上书之意,立即派兵把守阴平隘口,严饬各处警戒,邓艾根本难渡阴平;就是侥幸过了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只要城内有罗宪这样善守的大将在,邓艾以区区不足两万之兵,经过连日连夜奔波劳碌,攻关夺隘,早已是疲惫不堪,又无攻城器械,是万难攻陷成都的。时日一久,蜀汉各地援军赶到,邓艾焉有命在?


因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这句话还是很恰切的。黄皓虽不反对北伐,但他后期专秉朝政,阿诣刘禅,枝连叶附,排挤异己,致使主战派流离,投降派成势,在危急之时,蜀汉灭国也成了必然。有人说:“黄皓虽干预朝政,然只是一个太监,蜀亡,实为蜀国的投降派占了上风。”这样说就有点太形而上学了,蜀汉灭亡,与黄皓干政还是应该有很大关联的。


点赞2、固原市 网友:輚神传奇

有些个事情在被揭开之后,都成了笑话。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时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大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

说黄皓弄权?黄皓弄什么权了。根据记载,是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恐怕会对自己不利。姜维对此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而这恰恰说明黄皓在蜀汉集团内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所谓“枝连叶附”不就是在朝中朋友圈多而已。莫名其妙的是,黄皓朝野人脉广,姜维害怕?怕什么呢。

黄皓能被刘禅宠幸得益于陈祗。根据《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传》记载的内容应该非常详实可靠!因为谯周就是陈寿的老师。

延熙二十年(257年),中散大夫谯周见大将军姜维多次对魏国用兵,蜀汉国力已经不如诸葛亮辅政时期,难以支撑北伐的军事需要,蜀汉百姓的生活也不如从前。于是,谯周在朝堂之上建议不宜对魏国用兵,但陈祗对此强烈反对,并与谯周展开了激烈辩论,谯周无奈,回家写下《仇国论》。

陈祗与姜维的政治见解是一致的,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却是微妙的。原因就是,延熙十四年(251年),尚书令吕乂去世,刘禅于是让陈祗以侍中兼守尚书令,并加为镇军将军,陈祗在朝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大将军姜维虽然班位在陈祗之上,但是因为他经常率兵在外,朝中事情过问得不多。陈祗深受刘禅的宠信,又与宦官把关系搞的非常好,在朝中权力竟超过了姜维。

陈祗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姜维!但最终权利却超过了姜维,姜维会作何感想?那么,陈祗又怎么会赢得宦官的支持呢?

《三国志·董允传》记载:“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为表里。”董允死后,陈祗为侍中,与黄皓的关系好极了!相处的如同肺腑。注意,如果黄皓与陈祗政见不合,那么他俩是绝不会互为表里的。因此,可以判断就算黄皓专权,也是支持姜维北伐滴。与陈祗如出一辙!陈祗是不可能与一个反对北伐的人互为表里的。

既然姜维是坚持北伐的代表,黄皓又是朝中极少数支持北伐的中坚力量,为什么姜维还要怕黄皓呢!这确实是莫名其妙。

而且,黄皓弄权?据记载,黄皓并没有任何陷害忠良、左右朝政、搬弄是非、以权谋私等等不为人齿的勾当!没有。

黄皓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及时提醒刘禅武都、阴平方向要加强防务。但是,黄皓的职责无非就是个太监应该干的事儿,他有没有这方面的意识都是未知数?再说,黄皓能干什么,能让刘禅安心处理朝政就不算失职。

他为了安定刘禅的情绪,在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黄皓利用鬼神巫术,告诉刘禅敌人最终不会到来,让刘禅放心。刘禅又不是傻子,刘禅和群臣也认为蜀道艰险,历次魏军进攻都被打退,严以戒备即可,也就没当回事。但该调的兵也调了、该遣的将也遣了。并没有因为黄皓的巫术误事!黄皓又没有反对调兵遣将!!蜀汉灭亡的原因实在是与黄皓扯不上什么关系。

所以说,“黄皓虽干预朝政,然只是一个太监,蜀亡,实为蜀国的投降派占了上风。”

而真正反对姜维的人是廖化、张翼、董厥、诸葛瞻他们,还真没有黄皓。黄皓不背这口黑锅!所以姜维不敢回成都明摆着的就是害怕反对他的将军们对他进行弹劾,却借故黄皓的太监身份。真可以说是无耻!却给一个混的非常不错的太监带来了千古骂名。

投降派占了上风的情况下,还想要问鼎中原?这不是笑话是什么。

点赞3、太原市 网友:最美笑话

不知道

点赞4、常州市 网友:半步沧桑

古代还是需要有英主,有环境才能施展!!蜀汉没有人才,车头不行,因为官场没有正臣,刘禅不是英主。。所以不能问鼎中原!

点赞5、淮安市 网友:红橙子

谢邀。

蜀国能否问鼎中原,取决于其综合国力,而内部政治氛围的清明只是综合国力的一方面。

如诸葛亮时期,蜀国没有黄皓之流干政,蜀国同样没能问鼎中原,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之前我曾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角度分析蜀汉政权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这三点才是根本。

点赞6、如皋市 网友:泪痕﹌

扶不起的阿斗自然是没说错的。陈于声色犬马之中,即使没有黄皓干政,这政权迟早也是要灭亡的。

当然没有奸臣干政,蜀道的天险加上民众心系大汉,自然是不会轻易灭亡的,更不可能被邓艾偷读音频的事发生。

假以时日阿斗逝世,换成一位心系大汉的名主,那么自然司马家族被五夫乱华之机,得以趁机收复中原。

点赞7、雅安市 网友:〆卑屈

估计概率非常低,除非蜀国能人品爆发,出现十几个诸葛亮姜维之类的人才,而且大家都齐心协力,一起发展壮大,那才有可能。但是诸葛亮这样的人物百年不出一个,更何况同时出现几个呢?蜀国在三国中实力最弱,人口、资源、粮食都不多,选择坚守边防,慢慢发展经济,等其他两国有大的政变和分裂后,再伺机出动,收拾残局,才能完成统一的大业,否则只能坚守一隅,能够保住疆土就算不错了。诸葛亮之所以急于北伐中原,是因为看到蜀国各方面的力量都不行,等下去只会更加凋敝,所以才趁着自己没有死去,拼命地征伐,虽然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但为了复兴汉室的夙愿,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做,只能希望上天保佑,才能一战功成。可惜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自己这边,他只能饮恨五丈原。他死了后,蜀国就更加看不到希望了。

点赞8、普宁市 网友:燈火闌珊

谢邀时胖纸评职场!三国演义是我非常喜欢看的名著,从小到大几乎看了几十遍,在这里首先明确,即便是没有黄皓干政,蜀国也不能问鼎中原,甚至连自保都做不到!

第一:蜀汉国本亏损,实力不足

经过诸葛亮和姜维的数次北伐,蜀汉即便是良田千顷,人口充足,也不够这么折腾的,所以到了黄皓干政的时候,蜀汉的存粮兵器赋税人口等都已经不在富足,整体实力已经比不上曹魏和孙吴,后来邓艾出兵攻打蜀汉,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至于黄皓干政,实际上最多算给蜀汉雪上加霜,并不是蜀汉败落的关键性因素。

第二:主和派当政,主战派落於下风

在蜀汉后期,实际上在诸葛亮后面几次北伐中,主战派的诸葛亮一党和主和派的益州党的矛盾就已经激化了,主和派认为频繁北伐,伤害了蜀汉的经济实力,让百姓民不聊生,当诸葛亮去世,姜维北伐再次失败后,主战派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小,主和派占据了主导地位,只求自保,谈什么问鼎中原呢?最重要的是,刘禅也没有这心思了!

第三:人力资源不足,缺乏军事人才

有句话大家都听过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是反映出了蜀汉对于军士人才的培养做的不好,诸葛亮一味的想在自己有生之年打下天下交给刘禅,但忽略了军士战略人才的培养,五虎上将去世后,张苞关兴先后战死,稍微有点才华的马谡也被自己斩杀,姜维独木难支,后期邓艾进攻,蜀汉军心涣散,再也没有一个真正有能力的军事大才组织像样的抵抗了,更不用说问鼎中原。

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停滞,所以黄皓在蜀汉败亡中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点赞9、东营市 网友:半弦月

能,蜀国 人才凋零 ,刘禅又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国力贫乏。

点赞10、佛山市 网友:凝蕾。

既使黄皓没有干政,蜀汉问鼎中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首先,刘禅和姜维等主战派的关系十分微妙,其次,刘禅并非雄主,偏安一隅,难以问鼎中原,三司马氏在大魏迅速崛起,一统之势己成,况兵强马壮,姜维九伐中原失利则是最好的证明,最后奇袭成都,蜀汉灭亡意料之内的事。

点赞11、汕尾市 网友:唯美傷

魏国青年才俊辈出不穷,幅员辽阔国大昌盛,时势在魏晋不可阻挡,相反蜀国日渐衰弱人才接不上,越来越无法问鼎中原!

点赞12、鄂州市 网友:血色蔷薇

其实有没有黄皓,凭当时蜀国的国力也难矣问鼎中原,只不过黄皓加速了蜀国的灭亡而已。在三国时间,整个中华大地对奸臣都是痛恨不已的,在当时的文化属性里,不论是魏蜀吴哪个国家对奸臣都是不容忍的。从三国历史中也可以看到,不论谁当权,国力如何都很少出现大奸臣宦官,黄皓应该是三国时期最大的奸臣宦官了。蜀国灭亡之后,司马昭就把祸国殃民的黄皓抓起来并凌迟处死。包括后来的晋朝一统天下后也十分推崇忠臣,类似诸葛孔明这样的忠臣,晋朝也是善待他的孙子。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