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五代十国的历史为什么很少提?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7关键词:历史,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历史为什么很少提?

点赞1、海东市 网友:こ庸俗

讲一下五代史(不包括十国),看完了就知道为什么五代历史很少被人提起了。



唐朝末期有个私盐贩子叫黄巢,他因为屡次科举不中,便怨恨社会,扯旗子造反了。

黄巢造反后,队伍越来越大,没几年就打进了长安城,赶跑了唐僖宗。黄巢也开开心心的登了基,当了皇帝,立国号为“大齐”。

然而,就在黄巢志得意满时,他旗下的大将朱温倒了霉。因为他当时镇守的同州(陕西省大荔县)是扼守长安的战略要地,各地唐军要想收复长安,就必须要先拿下同州,而当时的黄巢在长安纸醉金迷,每天就是专心于淫乐,把军务全都交给一个跟朱温有仇的人处理,所以朱温就倒了霉,正面不断被唐军猛攻,后方也没有人支援他。

朱温吃了很大的亏,眼瞅自己要完,于是在绝望中,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率部投降唐军,反叛黄巢。

唐僖宗见朱温主动投降,大喜过望,他为了树立朱温为先进模范,就加封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且还把河南开封附近一大块地盘划给了朱温当根据地。

于是朱温就摇身一变,成了唐朝的节度使。

主动招募朱温后,一个叫李克用的沙陀人走入了唐僖宗的眼帘。这位仁兄很能打,手下有一支精锐沙陀骑兵,战斗力冠绝天下。只不过由于他跟山西的几个节度使有过节,被朝廷定性成叛军,被赶到漠北草原去了。

唐僖宗当时觉得,管你是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因而唐僖宗就派人招募了李克用,许以李克用高官厚禄,让他去打黄巢。李克用当时正在漠北草原吃沙子,朝廷现在如此看重他,他自然是屁颠屁颠的带兵杀回,征讨黄巢了。

不久后,在李克用的猛攻下,黄巢的义军就被赶出了长安,而李克用也因为收复长安军功居首,被唐僖宗任命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

李克用当时很开心,屁颠屁颠就去上任了。



正在李克用开心时,朱温却开心不起来。因为黄巢被赶出长安后,沿着崤函通道一路走到了朱温的地盘上,黄巢当时要找根据地落脚,就想吞并朱温,顺便收拾朱温这个二五仔,把朱温削的很惨。

朱温挨了黄巢的揍,就求爷爷告奶奶的找附近的几位节度使帮忙,其中,李克用的沙陀军也被朱温拉去了。后来在各路节度使联军的夹击下,黄巢败走,最终被杀。朱温和李克用都开心了。

然而,干死了黄巢,领了朝廷封赏后,李克用和朱温却又起了矛盾。

当时朱温感谢李克用救他,就设宴款待,但李克用并不领情。在酒宴上,李克用大骂朱温算什么东西?一个投降的贼罢了,若不是你投降的早,前几天干死黄巢时,连你也一起弄死!

李克用骂完朱温后,见朱温没反应,他就更来劲了,表示今晚哪也不去了,就在城里最好的衙署睡下了。

朱温挨了李克用的嘲讽,起初不敢吭声,因为他打不过李克用,但是他听说李克用今晚不走了,要睡在城里,他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他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便连夜派兵围了李克用的官邸,打算干死李克用,吞并他的沙坨骑兵。

当然我们知道,朱温的暗杀失败了,李克用被侍卫拼死救出,逃回了大营。

但自此之后,朱温和李克用杠上了。而他俩的矛盾,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可以说,整个五代历史的前二十年,都是这次“汴州城雨夜杀人事件”的后续。

二十年后,朱温和李克用都发展成了大军阀,其中朱温占据河南、关中,李克用占据河东,两人相互不服,动辄就兵戎相见。朱温在混战中,稍稍占点上风。

公元904年,朱温为了控制唐昭宗,想把他从长安接到洛阳软禁,但又担心唐廷的大臣反对他,于是他命令养子朱友谅假托昭宗诏令,策划了“白马驿之祸”,把唐朝丞相崔胤等三十多人全部诛杀,并一把大火烧了长安城。

事后,李克用不服朱温,认为这种小人都能得志,太没有天理了,于是他就联络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西川节度使王建、襄阳节度使赵匡凝等地方实力派组成了反朱温联盟,以兴复唐室讨伐朱温为名,倡议天下共伐之。

朱温当时腹背受敌,被打得很被动,于是他就豁出去了,杀了唐昭宗。

公元907年,朱温正式登基,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唐朝至此正式灭亡。

得知朱温篡唐,李克用大哭不止,他这个人虽然一辈子桀骜不驯,但是他对大唐皇朝却始终是忠心耿耿。后来李克用一病不起,在朱温登基的第二年,病死了。

李克用临死前,叫来自己的儿子李存勖,拿出了三根箭,说:这三根箭给你,每一根代表我的一个敌人。一个是朱温,一个是刘仁恭,一个是耶律阿保机。这三个人都和我们有血海深仇,你一定要帮我把仇报了。

李存勖痛哭不已,埋葬了李克用,从此担负起了同朱温对抗的重任。

朱温听说李克用死了,高兴坏了,但想了想李存勖,他又头疼了。这位官二代可比他老爹难对付多了。于是朱温整兵备武,攻打山西,打算先下手为强,消灭李存勖。

然而,朱温是有多大脸现多大眼,对外,他搞不定李存勖,对内他又荒淫无度。他当时荒唐到让儿子们把自己的媳妇送进宫,看谁的媳妇伺候的到位,就立谁为太子。朱温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帝位,也就不要脸了,纷纷把自己媳妇送入宫陪老爹。

最后,博王朱友文的媳妇伺候的到位,朱温临死前便传位给了朱友文。

这位朱友文,本名康勤,是朱温的养子,不是亲生儿子。在当朱温养子前,他一直在后方负责朱温集团的后勤供应及保障工作。也就是说他这个人,没带过兵,不会打仗。

五代乱世,没打过仗的人当皇帝,而且还是靠媳妇伺候自己的养父才当的皇帝,你说这样的人能服众吗?

所以很自然,朱温还没死透前,朱温的儿子郢王朱友珪就抢先一步,杀了朱温,然后迅速伪造圣旨,也杀了朱友文,自己继位。

可怜朱温一代枭雄,戎马一生,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自己儿子的手里。



说到朱友珪,这位也不是一般人。他的母亲是个营妓,早年间朱温和他母亲野合后,忽然有一天这个营妓就找到了朱温,说我怀了你的孩子,你要负责。朱温当时正跟着黄巢造反,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听说自己有儿子,多少都是件好事,于是也就没怎么怀疑,直接把朱友珪认做了儿子。所以朱友珪到底是不是朱温儿子,一直是个谜,备受非议,很多人都看不起他。

朱友珪当皇帝后,本想笼络大将。可大将们都不听他的,觉得一个野种也能当皇帝,太丢我们后梁的名声了。于是这帮人就把朱友珪干掉了,扶持朱温的另一个儿子朱友贞登基继位。

后梁方面的连续内讧,被远在太原的李存勖看在了眼里,他觉得朱温是个垃圾,他儿子更是垃圾,于是他就发兵攻打后梁。

还别说,他这一打,还真就趁后梁内乱不堪时,灭了后梁。

公元923年,李存勖把后梁踩在脚下,于洛阳登基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灭后梁之前,李存勖还顺手灭了幽州,也就是当年李克用临死前给李存勖叮嘱,一定要消灭的刘仁恭的地盘。

灭后梁后,李存勖又顺手了灭了前蜀,于是一时之间,天下统一了一半,李存勖建立的后唐政权,盛极一时。



不过,学过中学课文《伶官传序》的同学应该也知道,李存勖在历史上也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他只风光了三年。

公元926年,因为李存勖治国无方,各地驻军纷纷造反,李存勖平乱时被暗箭射死,皇位落到了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手上。

李嗣源相比李存勖,是个好皇帝,后唐在他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他在位时期,是五代时期难得的国泰民安的时期。不过,李嗣源哪里都好,唯一不好的就是他的几个儿子跟朱温的儿子一样,都是废柴。

李嗣源临死前后,他的儿子们就在争夺皇位这个问题上,打了起来。首先出兵的是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这哥们看老爸快不行了,而自己平时在朝廷里人望不够,按照正常程序想继位不可能,便起兵造反。

当时还在病榻上的李嗣源知道这个消息,连气带吓,他在部署完禁军平叛,杀了李从荣全家之后,很快就一命归西了。

李嗣源死后,他生前中意的继承人,宋王李从厚继了位。李从厚这个人资质一般,但是疑心病却很重,他总是觉得有刁民想要加害他,于是他便每天没事就琢磨一下怎么加强统治,强化手中的权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把各个节度使对调,削弱节度使的根基。

结果这一下,他就玩大了,他的哥哥李从珂联合著名卖国贼,同时也是李嗣源的养子石敬塘起兵,把他推翻,然后李从珂自己做了皇帝。

李从珂登基之后,跟李从厚一样,也是整天疑神疑鬼,觉得有人要害他。他觉得石敬塘能助他造反,肯定也能造自己的反,所以他就想方设法的排挤石敬瑭,最后把石敬塘逼毛了,投靠了契丹,打算借契丹的力量推翻后唐,自立为帝。

当时投靠契丹的人不止石敬塘一个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也投靠了契丹,赵德钧也想自己当皇帝。契丹一看有两个人来搬救兵,就坐地起价,让石敬塘和赵德钧开价。于是两人开始了疯狂的加注竞争,最后石敬瑭一咬牙,把整个幽云十六州全送给契丹了。

PS:当时幽云十六州是赵德钧的地盘,所以石敬塘才能那么大方。

契丹人看到石敬塘开出的价码,当时就乐开了花。为了尽快让石敬塘兑现承诺,契丹立即出兵,帮石敬瑭打退了来犯的后唐军,并且一口气还把后唐给灭掉了,逼得李从珂自焚身亡。

之后,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称帝,不仅正式割让了幽云地区,而且还恬不知耻的认比他小十几岁的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为爸爸。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后唐灭亡,一直在江南割据的吴国的权臣徐知诰顺势接手,他干掉了吴国国主后,自己登基做了皇帝。为了宣示他的正统,他给自己改了个名叫李昪,并定国号为唐,表示自己才是唐朝的延续。并且他还拒不承认石敬塘政权的合法性。

与此同时,后唐的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也趁着石敬瑭灭唐的机会,也占据了整个四川,登基称帝,国号为蜀。为了把这个蜀和之前的蜀国进行区分,大家一般都称之为“后蜀”。

面对周围政权都不服的情况,石敬瑭表示很气愤。但是气愤没有用,因为他是被契丹人扶持上台的,他手上没有多少兵。任意一个节度使造反,他都不见得搞得定。

所以他做了皇帝后,任务只有两个,一是小心翼翼的维护和契丹的父子关系,二是小心翼翼的维护和各地节度使的君臣关系。活的就像个小媳妇似的。

公元942年,当了七年憋屈皇帝的石敬塘抑郁而亡。(被契丹人骂死的)

石敬瑭死后,由于他的亲生儿子太小,他手下那帮节度使就拥立了他的侄子石重贵做了新皇帝。石重贵能力一般,但是很爷们,他登基之后就问手下群臣:咱们给契丹当臣子是不是太丢人了?

臣子表示,是的,是的,太丢人了,咱们跟契丹开干吧!于是,后晋就跟契丹开干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后晋节度使们和石重贵的不满心态是不一样的。节度使们认为后晋向契丹低头,确实很丢人,但他们并不反对石重贵认契丹大汗为父。因为石重贵丢脸,只是他一个人丢脸,与国家没关系。这种心态上的差距最终导致了石重贵最后的失败。

石重贵得到众节度使支持后,于是果断停止了对契丹的朝贡。愤怒的契丹人马上派使臣过来质问,是不是活腻了?

石重贵当即表示,我有十万大军!你牛,你打过来啊!敢来,我分分钟教你做人!



石重贵的嚣张态度传回契丹后,愤怒的耶律德光立马点齐兵马,南下伐晋。然而由于石重贵此时占据了大义名分,竟然真还有不少人来帮他抵挡契丹人,堪堪将契丹军队挡了下来——这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刚建国不久的辽国战斗力还没能对中原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但是连续两次胜利,却让石重贵沾沾自喜了起来,他觉得自己果然是真命天子,果然牛到不行啊,于是,他开始在京城肆意寻欢作乐,疏于朝政。这让许多将领觉得尼玛大晋要完,不如投奔契丹得了。

终于在卖国贼的引路下,契丹大军冲破了晋军的防线,顺利的杀到了开封城下。石重贵沦为阶下囚,被送到了契丹,北宋年间他病死北地,再没能看见中原的土地。

耶律德光大败石重贵后,也是洋洋得意,他在开封继位,正式称皇帝。然而没过多久他就病死了。

皇帝死了,辽国大臣们只好撤退,赶紧回去拥立新皇帝。至于中原,不管了,谁爱当中原的皇帝,谁就去当吧。

契丹大军撤走后,后晋大将刘知远赶紧带兵冲进了开封城。为了稳住局面,刘知远先是宣布契丹人先前委任的大小傀儡官员在他这里依然有效,然后他又宣布自己姓刘,祖上可以追溯到汉朝,因此他称帝后,国号就用大汉,他建立的政权史称“后汉”。(刘知远是沙坨人,他其实不姓刘,刘姓是他后来自己改的)

当了皇帝后,刘知远跟当年的李重厚、李重珂一样,总觉得有刁民害他,所以他在临死前就给儿子刘承祐写下了一份诛杀名单,吩咐刘承祐继位后先把这些人叫进宫杀了,然后再杀了他们全家。

刘承祐继位后,照着老爸的意思做了,但是下手不利落,他杀了当时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郭威的全家,但却没杀郭威本人(在外地驻守,逃过一劫),结果郭威就起兵推翻了刘承祐。

郭威搞死刘承祐后,一本正经的和群臣讨论后汉帝国的继承问题。群臣们表示呵呵,还继承个毛线啊?郭威你自己当皇帝就好了。

郭威说那可不行,我是来清君侧的,然后他就让人翻刘知远家的族谱,最终在族谱中找到了一个叫刘赟的人来继位。

不过刘赟还没到开封,北方边关却突然传来了契丹人入侵的消息。郭威在这个时候毅然挺身而出,表示他愿意领着大军准备去好好教训一下契丹人。

然而,郭威大军刚走到澶州,士兵们就突然哗变了,大家把郭威从大帅的大帐里生拉硬拽出来,对郭威厉声喝问到:现在大家决定让你来做皇帝,你自己说,你是做呢?还是做呢?还是做呢?

郭威当时便表示,你们这样不好,你们这样不好。当然了,嘴上说不好,郭威的身体还是很主动的。

最后,郭威接过了部下递过来的黄袍,在澶州前线加冕皇帝。

这个场景是不是感觉很熟?是的,后来的赵匡胤就是学的郭威,步骤流程一模一样。

郭威称帝后,率部杀回开封。这时候刘赟还不知道这事,正在兴高采烈的往京城赶,等他到京城后,就被郭威留在京城的心腹给软禁了起来,最后被杀了。

等到郭威回京城后,他先是在后汉太后面前痛哭流涕,说不是自己想做皇帝,实在是三军意愿难违啊!哭够了之后,郭威让下面的人给他查族谱,看最远能查到哪位先贤。下面的人为了拍马屁,便说郭威的血统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弟弟虢叔身上,因此郭威建立的政权,国号就叫作周,史称“后周”。

平心而论,郭威是个很不错的皇帝,他节俭不奢,又励精图治,大周朝在他手下,很有点中兴气象。然而,他登基的时候年纪就已经很大了,因此在位三年就死了。最后他的养子郭荣继位(郭威的亲生子女都被刘承佑杀了),是为周世宗。

后周新皇即位,有一个人十分高兴。这个人就是刘崇,大家还记得那个被郭威忽悠了的刘赟么?刘崇是他爸爸。刘赟这个倒霉孩子被郭威干掉后,刘崇顿足捶胸,大骂郭威无耻,然后他就在山西搞起了独立,国号依然是后汉,不过因为所处地理位置偏僻,所以大家称呼这个政权为“北汉”。

刘崇知道郭威死掉的消息之后,觉得郭荣肯定不如郭威,手下的将领桀骜难驯,一时间多少会有点人心浮动,于是他趁这个机会联络契丹打了过去。结果最终被郭荣朕御驾亲征,狠狠的削了一顿。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大战中,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一马当先,带头冲锋,在乱军之中将北汉大将张元徽斩于马下,颇有一副斗将的勇猛劲。

班师回朝后,郭荣做战后总结,他先是收拾了战斗中表现很渣的几个将领,接着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禁军大练兵行动,总体原则就是:清退掉不能打的,从地方上选拔能打的进来,组成精锐之师。

这个套路是不是很眼熟?是的,北宋后来的禁军、厢军制度,就是从周世宗这里学的。

由于在大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赵匡胤被擢升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成为了禁军的高级将领。

郭荣整军备武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自己总要找个目标开开刀看看成效怎么样,于是他就挑南唐练了练手,连续发动了几次战争,打的南唐后蜀叫苦连天,南唐皇帝李璟最后主动放弃皇帝尊号,称臣认怂。郭荣这下心里有底了——朕这禁军,看来可以打契丹了!(南唐后主李煜不是皇帝,他只是国主身份,因为南唐从他爸爸李璟放弃皇帝尊号开始,就没有皇帝了)

之后的历史就简单了,郭荣北伐,但在前线旧疾复发,不得不回京养病。不久后病死。

临病死前,郭荣觉得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人品不可靠,然后他就把都点检的位置交给了自己认为人品可靠的赵匡胤。

而赵匡胤也是“不负众望”,在郭荣死后,全套抄袭了郭威的黄袍加身,篡了后周,建立了大宋。



五代的历史到这里就结束了,不知道看完后各位是什么想法?

我感觉,五代十国的历史过于零碎,缺乏历史主线人物。不包括十国,五代一共五十三年历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竟然出现了九姓十四帝,这种大王旗的变幻频率,可以说是千古以来所未曾见,中国历史上能跟五代时期比拟的时期,就只有东晋十六国了。

可能有朋友会说,不对呀,三国也很乱,为什么汉末三国的历史那么有名?

是的,汉末三国确实很乱,可是汉末三国时期有主线人物,比如蜀汉:

刘备→诸葛亮→姜维

这些人相互之间有串联,有乘上启下的托付关系。而五代的人物,却没有。

我们在五代史中,只能看到末路英雄。比方说石重贵,好不容易雄起了,连续两次北伐打得契丹头痛脚痛,超越郭荣、赵匡胤的存在。可是然并卵,最终也是被契丹俘虏到了北方当俘虏。

类似石重贵的还有朱温,前期也算是个豪杰人物,但后期乱搞男女关系,居然被儿子亲手干掉了。李存勖也一样,前期那么强,可建国不久就被首席大将干哥哥背叛,最后还被伶人弑杀。李嗣源也一样,被亲儿子搞政变,活活吓死。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其余人伦惨案、狼行狗性,那更是见得多了。

总而言之,非历史专业的普通人看三国,可以毫无压力的从头看到尾,但看五代史,很容易看着看着就看断片了,经常是看了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内容。其实不只是五代,两晋南北朝也一样。没有主线人物,只有打打杀杀的历史是很难让人记得住的。

点赞2、丽江市 网友:最后落寞

有一期吐槽大会,李诞说了一句:“武打明星好像也是有传承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吴京,唐宋元明清,甄子丹就是五代十国,短暂而不璀璨”。

虽然是一个梗,但是也能看出来,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在大家心目中确实存在感很低。我相信,现在从大街上找10个人,未必能有一个人可以把五代十国给讲清楚。

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为什么很少被人提到?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这段历史太短暂,五代总共53年,加上十国也就72年,而且城头变幻大王旗,换皇帝比换内裤都勤快,老百姓都没记住老皇帝是谁,新皇帝就又登基了,不说十国,光五代的53年里,就出现了14个皇帝。

平均4年换一个皇帝,村支书干满一届还要5年,这当个皇帝,还不如村支书干的时间长。别说千年后的现在人,就是北宋的人,也不一定能搞清楚五代的传承关系。

第二:这段历史太血腥,不光有人性的扭曲,还有德道的沦丧。大臣不爽可以杀皇帝,儿子不爽可以杀老子,兄弟不爽可以杀兄弟,老公公可以让儿媳妇轮流来侍寝,这尼玛都是什么事儿。

可以说,在五代十国,“三纲五常”被破坏殆尽,而且,这是一个很坏的榜样,所以,后世的宋元明清,都极力对这段历史进行隐藏,避免重蹈覆辙。

第三:这段历史的统治者主要是沙陀族人。中原王朝,历来视汉人的统治为正统,而五代中,除了第一代后梁的朱温算汉人,后四代都是沙陀族李克用的后人或者部将,而沙陀族,属于西突厥的一支。

因此,后世的史官基本不会重点去记录五代十国的历史,记得我们小时候学历史,只是提到唐末的农民起义,然后就过渡到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了。搞的我一直有一种错觉,赵匡胤也是农民起义军的一支,是赵匡胤直接取代了唐朝。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下五代十国的历史,看一下那混乱的53年到底都发生了些什么。

如果把五代十国比作一台戏的话,那唱戏的主角就是五代,舞台下的十国就是看戏的。因为十国主要在南方(除了北汉在北方),而且,基本上是独立发展,不参与中原地区的攻伐(除了南吴和南唐)。

所以,我主要讲一下五代的历史更替,可能会捎带着讲一点十国。

唐朝末年,唐僖宗在位的时候,重用宦官田令孜。我们知道,一般只要是宦官专权,那就是亡国的征兆,唐朝也不例外。

于是就爆发了农民起义,最早是裘甫和庞勋起义,但是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却点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起义热情。

在山东曹州,就是这两天火出圈的“宇宙中心,曹县”,有一个中年大叔,名字叫黄巢,他不做汉服,也不做棺材,他是贩卖私盐的,这个行当,在古代是个暴利行业,所以,黄巢家里有钱。

黄巢不但有钱,而且还很有才华,年轻的时候发誓要走仕途,参加了几次科举都没有考中,一怒之下,回家继承了家族产业,继续贩卖私盐。还留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诗《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5岁的黄巢看到农民起义的火苗正旺,又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怀才不遇,毅然的放弃了家族产业,加入了农民起义军首领王仙芝的队伍。在王仙芝死后,黄巢成为首领,自封“冲天大将军”。

大家注意这个称呼,和他科举落榜后写的诗,是有关联的。

有文化的黄巢果然有两把刷子,5年后,黄巢率领起义军贡献了唐朝都城长安,就迫不及待的当上了皇帝,国号“大齐”。唐僖宗在田令孜的保护下,逃到了四川。

逃到四川的唐僖宗,当然不甘心就这样把大唐江山拱手让给一个私盐贩子,于是调兵遣将开始攻打黄巢,负责打头阵的是河中节度使王重荣。

为了抵御王重荣的进攻,黄巢把一个年轻人放到了同洲防御使的位置上,这个人叫朱温,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人。

朱温抵抗不住王重荣的进攻,开始向黄巢求救,可是,这个时候的黄巢已经开始在长安城内过上了花天酒地的皇帝生活,领兵打仗这种苦差事,他都交给了孟楷。

偏巧,朱温和孟楷两人有过节,孟楷是眼睁睁的看着朱温被王重荣胖揍,就是不发兵救援,朱温恼了,跟谁干都是打工人,何必在这种创业型公司受气,老子要跳槽到上市公司“大唐”去。

朱温带着人马归顺了大唐,唐僖宗很高兴,亲自赐名“全忠”,树立为“全国归顺模范”,并封为汴州节度使,但是有个条件,要归顺,你得献上投名状啊。

朱温当然明白,带着人马调转枪口就去攻打老东家黄巢,可惜,朱温的实力还是弱点,没有把黄巢给撵出长安。

这个时候,唐僖宗想到了一个人,沙陀族首领李克用。

沙陀族本是西突厥的一支,因为受到吐蕃的打击,归顺了大唐,成为大唐的雇佣军。但是,大唐始终对沙陀族不放心,又把他们赶到了漠北。这次大唐有难,唐僖宗再次想到这支战斗力强悍的雇佣军。

沙陀骑兵果然名不虚传,在李克用的进攻下,黄巢退出了长安,一路向东撤退。李克用被唐僖宗封为河东节度使,镇守山西,河北一带。

在黄巢一路撤退的途中,他来到了开封,这里是朱温的地盘,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黄巢决定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叛徒。朱温抵挡不住,开始向各地节度使求救。

在当时,各地节度使都是拥兵自重,只要战火烧不到自己家门口,就隔岸观火,保存实力是头等大事。唯有李克用带兵过来帮忙,打退了黄巢。

为了表示感谢,朱温设宴款待李克用。李克用酒精上头后就开始骂朱温了:“一个乱臣贼子,居然现在和我平起平坐了”。

按说李克用对朱温有救命之恩,骂两句就算了,没想到朱温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一气之下,趁着风高月黑,派人一把火烧了李克用住的驿站。

也该着李克用命大,火刚烧起来,下起了大雨,李克用在手下的保护下,逃出了开封。一场“雨夜纵火案”,烧出了李克用和朱温两家的世仇。

五代,主要就是围绕着朱温和李克用展开,其中后四代,都是李克用的儿子和部下。

唐昭宗继位后,为了打击割据的藩镇,开始招兵买马组建禁军。唐昭宗对于沙陀族出身的李克用始终不放心,于是暗中授意朱温出兵攻打李克用,同时派王建带领禁军出兵四川。

结果,王建到了四川以后不回来了,割据四川成了新军阀,在907年大唐灭亡以后,他在四川称帝,建立了“蜀国”,就是十国中的“前蜀”。

李克用这边,因为朱温的进攻,导致手下刘仁恭叛变,割据河北,不再受李克用的指挥。

公元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李克用联合李茂贞等藩镇进攻朱温,朱温怕唐昭宗在后方捣乱,出兵前把唐昭宗给杀了,令立了一个小皇帝唐哀宗。

公元907年,朱温决定结束打工生涯,开始自己当老板,他逼迫小皇帝唐哀宗禅位给自己,然后改国号为“大梁”,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代,“后梁”。

就在这一年,朱温封了几个王。

封王审知为闽王,势力范围在今天的福建,后来独立,成为十国中的“闽国”。

封马殷为楚王,势力范围在今天的湖南,后来独立,成为十国中的“南楚”。

封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势力范围在今天的湖北,后来独立,成为十国中的“南平”。

封刘隐为大彭郡王,势力范围在今天的广东,广西和海南,后来独立,成为十国中的“南汉”。

大唐的疆域,在朱温手里开始土崩瓦解。

朱温在开封当上皇帝后,就开启了荒淫无道的生活,他让自己的儿媳妇们轮流来侍寝,谁伺候的好,就立谁的丈夫为太子。

朱温有意立养子朱友文为太子,没想到这个消息被旁边伺候的朱友珪老婆给听到了,她赶紧给丈夫通风报信,朱友珪带人杀进皇宫,一刀砍了朱温,然后伪造遗嘱,自己当上了皇帝。

但是,朱友珪的出身不好,他的母亲是一个营妓,当时朱温还在领兵打仗的时候,有过一次一夜快活,提上裤子他就把这事儿给忘了,没想到过几天这个女人跑过来说自己怀孕了。

朱温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种,就把她留在了身边,生下来的男孩,就是朱友珪。

因此,大臣们对朱友珪当皇帝是很不满意的。朱友珪的另一个兄弟朱友贞也有样学样,杀了朱友珪,自己称帝。

是不是已经看晕了,兄弟之间杀人就像切菜一样随意。

就在后梁大乱的时候,盘踞河东的李克用家族看到了机会。

就在朱温称帝后的第二年,李克用就已经死了,临死前他交代自己的儿子李存勖三件事:

第一,要除掉刘仁恭这个叛徒。

第二,要除掉朱温这个死对头。

第三,要提防契丹人南下。

李存勖果然不负众望,他首先解决了刘仁恭,然后又趁着后梁大乱,攻入开封,朱友贞自杀,后梁结束。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洛阳称帝,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忠心,他定国号为“唐”,就是五代中的第二代“后唐”。

李存勖时代,不断的开疆拓土,灭掉了很多割据势力,他灭掉了前蜀,派自己的姐夫孟知详入川,担任西川节度使,没想到,后来孟知详也在四川称帝了,建立了十国中的“后蜀”。

后来兴教门兵变,李存勖被乱箭射死,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继位,这段时间是后唐比较太平的几年。

后来李嗣源病重,儿子李从荣着急当皇帝,带人发动兵变,被李嗣源给杀了,然后立李从厚为新皇帝。

李从厚从小在这种血雨腥风的环境下长大,深知这“皇帝”可是天底下最危险的职业,一不小心就被人给咔嚓了。所以,他开始削弱节度使的兵权,具体的方法就是对调。

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就联合自己的姐夫石敬瑭,起兵叛乱,攻入洛阳,李从厚逃出去后死在了路上。

李从珂当上皇帝后,对石敬瑭也处处提防,石敬瑭也想造反,可惜他只是李家的女婿,没有一个好爹呀。于是,他就给自己找了一个好爹,契丹人,还承诺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

于是,契丹人出兵攻入洛阳,李从珂自焚身亡,石敬瑭当上了新的皇帝。

936年,石敬瑭在太原称帝,国号为“晋”,就是五代中的第三代“后晋”。

石敬瑭当上了皇帝,可是他这个皇帝当的憋屈啊,对外得喊契丹人为爹,处处受契丹人的气,对内被大臣们戳脊梁骨,说他没骨气,所以,没几年,石敬瑭就死了,皇位传给了养子石重贵。

石重贵不想受契丹人的鸟气,振臂一呼:“我们同契丹人开战吧”,大臣们纷纷响应,可是真到了战场上,叛徒就出现了,杜重威领着契丹人就进了太原,石重贵被俘,送到契丹,他在契丹又活了27年,至死没再回到过中原。

契丹人耶律德光来到了开封,他被中原美景吸引了,就决定在开封称帝,建立“辽”国。可惜,这契丹人毕竟是外族入侵,居然还占据了大开封的皇宫,各地抵抗势力不断爆发,耶律德光一看,得嘞,我还回我的草原吹风吧。

在回去的路上,耶律德光一病不起,中原无主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在太原暗中观察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出来了,他宣布:“我刚查了下族谱,我是大汉刘家的后人,这个皇帝就由我来当吧”。

刘知远是石敬瑭的手下大将,曾经两次救过石敬瑭大命,所以石敬瑭非常信任他,把他安插到了河东节度使这么重要的岗位,这个河东节度使可是皇帝的摇篮,出了好几个皇帝。

但是,面对契丹人的进攻,刘知远愣是没有出来帮忙,眼睁睁的看着后晋灭亡。

947年,刘知远在开封称帝,定国号为“汉”,就是五代中的第四代“后汉”。

可惜,刘知远有皇帝的命,却不能享皇帝的福,每两年就死了,他怕自己的儿子刘承祐镇不住手下那帮大将,就列了个名单,告诉他务必把这些人都杀了。

这个名单里,就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

刘承祐也是个人才,他趁着郭威领兵出征的时候,把他全家都给杀了,这不是逼着郭威造反嘛,果然,郭威一个回马枪,把刘承祐给杀了。

但是,他没好意思当皇帝,毕竟自己也不是皇帝的儿子,他立刘赟为新皇帝,并让刘太后出来垂帘听政。

这个时候,契丹人打过来了,郭威领兵出征,在出征的途中,将士们一致拥戴他当皇帝,郭威勉强接受,这个戏做的可以,赵匡胤黄袍加身就是从这里学来到。

郭威回去后杀了刘赟,后汉灭亡。

刘赟的爸爸刘崇,当时担任河东节度使,听说自己的儿子被杀了,一气之下也反了,在太原称帝,沿用国号“汉”,为了区别南汉和后汉,我么叫他“北汉”,属于十国之一,是最后一个被灭国的,北汉被灭后,标志着五代十国的结束。

为了让自己当皇帝显得正统一些,郭威也让人查自己的族谱,手下人假模假样的查了一下,说郭威的祖上是周文王儿子的后代。

于是,951年,郭威在开封称帝,定国号为“周”,就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代“后周”。

3年后,郭威病逝,因为他全家被灭口了,所以让养子柴荣继位。柴荣的姑姑是郭威的老婆,所以,郭威也算是柴荣的姑父。

柴荣继位后,开始发展禁军,由皇帝亲自掌控,不再依赖藩镇的军事力量,北宋的禁军制度,就是从柴荣这里学的。

柴荣带兵灭了南唐,自信心爆棚了,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找契丹人开战,结果战斗值还是不行,被契丹人打回来了,不过,他倒是发现了一个人才,赵匡胤。

960年,柴荣病逝,他把赵匡胤提拔到了殿前都点检,这个职位,是禁军的最高统帅。

柴荣死后,儿子柴宗训继位,赵匡胤学郭威,在领兵攻打契丹的途中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回去逼着柴宗训让位给他,建立了大宋。

此后,经过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代皇帝,终于消灭了所有的割据势力,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

顺便提一下,就是在五代十国时期,静海节度使脱离了中原王朝的控制,自立为王,后来变成了中原王朝的藩属国,静海节度使控制的范围就是现在的越南北部。

纵观整个五代53年,我们会发现有两个特点。

第一,一言不合就捅刀子。无论是父子,兄弟,君臣,完全没有任何的人伦道德可言,古人讲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五代十国完全不存在。

第二,一言不合就称帝。在古代,称帝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是讲究合法性和正统性的,古人讲究“受命于天”,不是没有道理的,谁当皇帝至少有个理论依据,大家也容易信服。

但是,在五代十国完全不需要,谁的拳头硬谁就能当皇帝,这也是为什么五代十国频频换皇帝的原因,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凭啥就是你当皇帝。

这一切,都是与儒家思想所格格不入的,也是不能被后人所接受的,因此,在后代的史书中,对这段历史都尽量的回避。

一个社会,还是要有秩序感的,这也是当初周公制周礼的原因。

点赞3、郴州市 网友:失去分寸

五代十国的历史为何人们很少提,看完以下内容你就大概清楚为什么了,本文大约八千字,请选择性阅读。


五代十国是怎么开始的?

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势力逐渐做大,唐朝又顽强地存活了一百多年,直到一个叫做黄巢的私盐贩子因为屡试不中而起兵造反,唐朝灭亡的警钟才终于又响起。

875年,黄巢发动起义,数年内先后洛阳和长安,将唐僖宗赶跑,并于880年建立了大齐政权。

黄巢称帝之后,开始沉迷享乐,将打仗的事情交给手下去做,其中有个叫做朱温的将领就被他派去攻打战略要地同州,结果朱温遇到了一个更猛的人,名字叫做王重荣。

很不幸的是,朱温打仗虽然厉害,但王重荣命中注定是他的克星,竟然设计将他给团团包围了。

朱温不甘心被吃掉,就派人去向黄巢求援,结果黄巢根本不搭理他,他为了自保便投降了王重荣。

唐朝得到朱温后,对他十分重用,任命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汴州节度使,唐僖宗甚至给他赐名为全忠,并给了他一大块地盘和许多物资支援,这让他深受鼓舞,后来率军与黄巢作战,竟然势不可挡,连战连捷。


而就在朱温投降唐朝后不久,沙陀人李克用在唐僖宗的招募下,也参与了讨伐黄巢起义军的行动当中。

李克用很能打,而且他手中有一支数万人组成的沙陀骑兵,战斗力十分彪悍,这是唐僖宗最看重的。

事实上,李克用与唐朝的关系也很微妙,他曾因为与山西几个节度使产生矛盾而举兵反叛唐朝,但他骨子里还是效忠唐朝的,这也是他愿意接受唐僖宗征召的主要原因。

李克用也确实生猛,很快就收复了长安,并将黄巢给赶跑了,这让唐僖宗大喜过望,便封他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

李克用出尽了风头,但在朱温却很不开心,因为黄巢离开长安后没地方可去,后来想起朱温是他的老部下,比较好欺负,于是率军杀向汴州,准备将汴州给吃掉。

黄巢举全力进攻汴州,朱温难以抵挡,便派人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亲自率军前去,帮助朱温将黄巢赶跑了。

这本是一件好事,两位大将共同协力对敌,多么和谐啊!


但是,两人在战后很快就出现决裂了。

事情是这样的,汴州解围之后,朱温设宴款待李克用,李克用人虽然去了,但他骨子里看不起朱温曾是黄巢部下,所以在宴席上对朱温很不恭敬,还说他只是个投降的贼,他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才来相救的。

这话让朱温很恼火,但他干不赢李克用,所以没有当场发飙。

等到宴席散了大家都回去睡觉了,朱温就派人对李克用进行暗杀,好在李克用警觉性非常高,又下起了大雨,他侥幸逃走了,但其部下被杀了几百人。

自那之后,李克用和朱温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后来二人的斗争将越演越烈,直接改变的历史的走向。

李克用回去之后,就准备出兵攻打朱温,但被唐僖宗给劝阻了。

后来,在唐僖宗的斡旋之下,李克用与朱温各自继续进攻黄巢,黄巢最终兵败被杀。

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李克用被封为陇西郡王,而朱温只不过被封为沛郡侯,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朱温和李克用之间的矛盾,也让朱温开始对唐朝产生不满。

黄巢虽然死了,但是其部众并没有全部被消灭,依然占据着很多城池,不过被消灭也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唐朝的主要矛盾就开始悄然转变了,从一致对外变成了相互内斗,也就是各路节度使开始争地盘,有时候打起义军余孽,有时候相互之间也打,唐昭宗根本管不了(唐僖宗已经死了,唐昭宗是他弟弟)。

其中,斗得最厉害的两个人,当然是朱温和李克用了。

895年,李克用被封为晋王,占据河东之地;901年,朱温被封为梁王,占据河南和关中等地。

由于朱温积极扩张,所以他的实力逐渐盖过李克用,并几次打得李克用找不到北,但也很难将李克用消灭。

到后来,朱温的野心就开始膨胀了,竟然到长安把唐昭宗给劫持了,临走前杀了文武大臣几十人,还一把火烧了了长安,唐朝近三百年的根据毁于一旦。

朱温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让李克用十分不满,于是联合几个节度使一起讨伐朱温。

朱温虽然腹背受敌,但最终还是抵挡住了进攻,这让他信心倍增。这个时候,历史转折点就到来了,唐朝即将灭亡,五代时期也将开始。

五代(907年—960年)。

907年,李克用得了重病,得知消息的朱温十分高兴,认为时机成熟了,于是迫不及待地篡唐自立,改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五代第一个国家就此诞生,唐朝就此灭亡。


李克用听说朱温篡位了,哭得死去活来,病情还不断加重,第二年便去世了,他的儿子李存勖继位。

据记载,李克用在去世前,曾把儿子李存勖叫到跟前,给了他三支箭,并对他说,这三支箭代表我的三个敌人,分别是朱温,刘仁恭和耶律阿保机,你一定要帮我杀掉这三个人!

李存勖不敢忘记父亲的嘱咐,在埋葬了李克用之后,就开始筹划攻打朱温了。

而朱温得知李克用的死讯后,大喜过望,于是率军攻打李存勖,结果被李存勖击败,损失数万精锐。

李存勖如此生猛,让朱温十分感叹,他曾经对人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勖小名),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与李存勖相比,简直是猪狗不如啊!

自那之后,朱温就变得老实了,不再招惹李存勖了,而是开始沉迷享乐。

但是,朱温也实在太荒唐了,他见几个儿子的老婆都很有姿色,便将她们接入宫中,日日与她们淫乐;而朱温的儿子们得知他喜欢自己的老婆,都高兴地不得了,纷纷产生了争夺太子之位的野心。

最终,朱温的儿子朱友文之妻最给力,将朱温伺候得很舒服,朱温便打算立朱友文为太子。

事实上,朱友文根本不是朱温的亲儿子,只是养子罢了,也不知道朱温是怎么想的。


朱温活着的年龄最大的儿子郢王朱友珪知道这件事后,就感到非常恼火,要知道他是最积极的那个人,不但将老婆送给朱温,还进献了很多美女,结果太子之位却被一个养子给夺走了,真是太气人了。

刚好那时候朱温准备将朱友珪调离京城,朱友珪担心自己当不上皇帝也就罢了,还可能有杀身之祸,便打算发动政变。

912年的一天,朱友珪偷偷混进皇宫,趁朱温不备将其杀死,然后在寝宫的地板下挖了个坑,然后将朱温给埋了。

就这样,一代枭雄朱温被儿子给杀掉了,死时刚好六十岁。

朱温死后,朱友珪登基为帝,他虽然对外宣称朱温是病死的,但诸王都表示怀疑。

并且,朱友珪的母亲只是一个营妓,朱温曾与之野合过,后来这个营妓找到朱温,说怀了他的孩子,朱温作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不但没有推诿,还纳那营妓为妾,后来生下朱友珪。

所以说,朱友珪还不一定就是朱温的儿子,这就导致朱温其他儿子看不上他,认为这样一个人怎么能当皇帝!

于是,诸王开始出兵攻打朱友珪,后梁顿时陷入内乱,这让李存勖看到了机会,很快就出兵攻打后梁,最后将后梁给灭掉了!

后梁灭亡之久,李存勖在洛阳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这是五代的第二个国家,这一年是923年。


很显然,李存勖建立的后唐是唐朝的延续,但他与李唐皇室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李存勖是个猛人,他继位之后南征北战,花了数年时间就统一了大半个北方,后唐因此成为一个国力强大的国家。

但是,李存勖也只是个武夫,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而且纵容后宫、太监干政,对百姓横征暴敛,为人也极为苛刻,导致他不得人心,很多人想杀死他。

这里简单说一下李存勖之死,可谓是自作孽不可活。

据记载,李存勖喜欢看戏,也喜欢演戏,常常粉墨登场为大臣们唱戏,他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做李天下。

因为李存勖喜欢听戏,所以伶人(亦称优伶,表演歌舞和戏曲的演员)十分受宠,他们在李存勖的纵容下,四处抢掠百姓妻女入宫,搞得百姓们怨声载道。

在李存勖喜欢的伶人当中,有个叫做郭从谦的人,由于他的族人被李存勖冤杀,他本人也被罚没入宫成为伶人,所以他十分痛恨李存勖,一直在找杀掉李存勖。

926年,郭从谦利用职务之便发动政变,带兵杀入宫中,李存勖仓促发起反击,但不幸地被流箭给射中了,当即就死掉了,死时年仅四十二岁,不久后他的儿子也都被杀光。

李存勖去世后,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继被拥立为帝,他倒是个不错的皇帝,在位期间勤于国政,国力也蒸蒸日上,大有明君的风采。

不过,李嗣源继位的时候已经六十一岁了,在位六年后就因病去世了。


与朱温比较相似的是,李嗣源的几个儿子也都是废柴,他病重之时,几个儿子就已经开始相互攻打,他眼睁睁看着祸起萧墙而无能为力,最后儿子们一直打到皇宫来,将他给活活吓死了。

李存勖去世后,经过一番争夺,最终宋王李从厚继位为帝,不过他资质一般,继位之后瞎折腾,准备给几个兄弟挪挪地方,结果他的哥哥李从珂联合石敬瑭起兵造反,将他给赶下了台,不久后又被人暗杀,死时年仅二十岁。

李从厚死后,李从珂继位为帝,他性格多疑,老实担心有人害他,便准备大开杀戒,而首当其冲的人物就是帮助他取得帝位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

石敬瑭可以说是毫无底线的卑鄙小人了,他知道李从珂要对付他,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暗中投靠契丹,准备借助契丹人的帮助推翻李从珂的统治。

刚好那时候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也投降了契丹,契丹便开始两边要价,最终石敬瑭取得了契丹人的信任,在与赵德均的竞争中胜出。


那么,石敬瑭是如何取得契丹人信任的呢?

做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

不过,当时幽云十六州是在赵德均手中的,所以石敬瑭算是坑了赵德均一把。

后来,在契丹人的帮助下,石敬瑭不但将进犯的后唐军队给赶跑了,还一鼓作气将后唐给灭掉了。

李从珂悲愤交加,最后自焚而死。

936年,后唐灭亡后,石敬瑭被拥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这是五代的第三个国家。

石敬瑭刚一称帝,就反手取得了幽云十六州,而且送给契丹当礼物,还恬不知耻地认比他年纪太小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爸爸。

石敬瑭在位时间虽然只有六年,但他对契丹人那是相当孝顺的,真正将儿国和儿皇帝的标签刻到了骨子里,所以契丹人对他也很满意。

石敬瑭去世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为帝(石敬瑭有儿子石重睿,但冯道等大臣拥立石重贵为帝)。


相比之下,石重贵就有骨气得多,他觉得给契丹人当儿子太憋屈,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扣押了契丹的使者,并停止向契丹人进贡。

这让耶律德光大为光火,就出兵讨伐,而石重贵在各地节度使一致支持下(也都觉得给契丹当儿子太憋屈),也下定决心与契丹一战。

不幸的是,那时候后晋国内爆发了严重的自然灾难,粮食减产严重,国力大为衰弱,因此石重贵与契丹人开战这个决定,其实是太草率了。

结果毫不例外,契丹人三下五除二就灭掉了后晋,石重贵全家被契丹俘虏,这一年是947年,距离后晋建立仅仅十二年。

后晋之所以灭亡,其实跟一个人关系莫大,这个人就是石敬瑭的部下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他手握重兵却坐观后晋被灭,后晋灭亡后他第一时间(947年)登基称帝,建立了五代的第四个国家后汉。

其实,刘知远的运气很好,契丹人攻克后晋首都开封后,耶律德光虽然在开封举行了建国大典(正式建国大辽,也就是辽朝),但他不久就病死了,他的部下只得带着他的尸体退出中原,刘知远这才带兵赶到开封,然后自己当了皇帝。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刘知远不是汉人,而是沙陀人,他本来没有姓氏,称帝之后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所以自称是汉朝皇室的后裔,改姓为刘,并沿用汉作为国号。

刘知远虽然白捡了个皇帝当,但他运气很不好,建国后只做了半年多皇帝,就在948年正月去世了。


不过,在刘知远去世之前,他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曾大肆残杀功臣,但却漏掉了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郭威。

刘知远去世后,儿子刘承祐继位,但刘承祐十分猜忌郭威,所以屡次出兵攻打,但都无功而返。

一怒之下,刘承祐杀掉了留在开封的郭威的两个儿子,以及郭威养子柴荣(此时应该叫郭荣)的三个儿子。

这件事造成的结果是,郭威因此断后了,只能让柴荣当自己的继承人。

刘承祐的所作所为彻底把郭威惹毛了,他便起兵造反,率军攻打后汉,竟一鼓作气将后汉给灭了,这一年是950年,距离后汉建立仅仅三年。

当时郭威还没有抵达开封,而刘承祐在出逃途中为郭允明所杀,开封城内的李太后便准备立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但突然传来了契丹入侵的消息。

这个消息来得太及时,因为当时有能力抵御契丹之人,就只有郭威了。

众将都劝郭威称帝,从而号令全国抵御契丹,但郭威死活不愿意,众将便发动兵变,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还强行将他送到开封登基当了皇帝(后来赵匡胤就是学的郭威,步骤几乎一模一样)。


950年,郭威登基之后,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这是五代最后一个国家。

郭威是个不错的皇帝,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壮大了国家实力,为后来柴荣开创丰功伟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郭威只在位三年就去世了,年仅五十一岁,他的养子柴荣继位为帝,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周世宗。

周世宗继位后,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在位期间采取了非常多发展国力的措施,使得后周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不仅如此,柴荣毕生以收复幽云十六州为己任,而他也发动过几次大规模北伐,数次击败辽朝,收复了秦、凤、成、阶四州,并且还在与后蜀、南唐(十国中的两个,后面会说到)的战争中取得了傲人的战绩,极大地开阔了疆土,被史学家称赞“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而柴荣做的一切,后来都为赵匡胤做了嫁衣。

赵匡胤在郭威还没称帝的时候,就开始跟随他了,而且与柴荣的关系比较好,后来成为柴荣心腹大将之一。


在柴荣数次北伐中,赵匡胤都立了不小的功劳,而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由于几件离奇的事情,以及赵匡胤本人的谋划,最终导致柴荣废除了姐夫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相当于军中一把手)的职务,改由赵匡胤担任,不久后柴荣就因病去世了。

柴荣只在位六年就去世,真是天妒英才,但更为残酷的是,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后不到一年,赵匡胤就学习郭威,以契丹入侵为借口领军出征,半道上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返回京城废掉柴宗训,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宋。

这一年是950年,距离后周建国不过九年而已,而随州后周的灭亡,五代时期结束,前后历时五十四年。

看完五代,我们可以发现,五代中的五个国家虽然都是相互衔接的,但在半个多世纪里出现了多达十四个皇帝,真可谓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啊。

而且,五代时期没有主线人物,基本都是臣子夺权篡位,然后建立了新的国家, 但又没有一位皇帝能够长期治理一个国家,所以国家经常处于混乱之中,让人在读这段历史的很难找到重点。

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很混乱,所以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往往是变了个朝代之后,就忘记了前面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同时期其他国家发生了什么事;而且出场的人物太多,让人无法衔接起来,这与人物关系鲜明的三国历史很不一样。


但是,五代都已经算是好的了,至少在北方这块土地上,不会同时出现好几个国家,而十国就不一样了,读起来让人云里雾里,无法有一个全局性的理解。

其实,十国与五代是差不多平行的,只不过五代的五个国家都建立在北方,而十国中除了后汉在北方之外,都建立在南方。

十国(902年—979年)。

前蜀,后蜀相互衔接,一起说一下。

唐朝末年,西川节度使因为有功而被封为蜀王,但朱温灭唐之后,他不满朱温的统治,于朱温建国的同年(907年)建立了蜀国,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

王建算是一位不错的君王了,在为十二年励精图治,国力大为发展,还夺取了东川。

但是,王建去世后,他的儿子王衍昏庸无道,后唐趁机攻打,最终将前蜀给灭了,时间是925年。

前蜀灭亡后,后唐任命孟知祥为节度使,但后来后唐发生内乱,孟知祥便于934年自立为帝,国号依然是蜀,史称后蜀。

不过,孟知祥也是个短命鬼,在位七个月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孟昶继位为帝。

孟昶在位时间比较长,达三十三年,前三十年他尚且能够励精图治,但后三年他一直沉迷享乐、不理朝政,国家因此开始变得混乱,最终在965年被宋朝给灭了。


南吴和南唐也是衔接的,也一起说说。

杨行密本是唐朝大臣,892年担任淮南节度使,902年被封为吴王。

唐朝灭亡后,吴国成为独立王国,但没有称帝,后来杨行密的儿子杨渥和杨隆演先后成为吴王,其中杨隆演在919年正式建国,国号为吴,史称南吴。

杨隆演在位一年去世,弟弟杨溥继位,但大权掌握在徐知诰手中,杨溥只是个傀儡。

937年,徐知诰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篡夺了南吴江山,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徐齐。

939年,徐知诰自称是唐朝后裔,恢复原来的李姓,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李昪倒是个不错的皇帝,在位期间极大发展了国力,而且与周边国家关系搞得不错,但他在位四年就去世了,由其子李璟继位。

李璟是个好战的皇帝,出兵消灭了吴越和闽国(十国中的两个,后面会说到),但在与后周的战争中失利,被迫割让长江以北十四州给后周,并去掉帝号,只称江南国主。

李璟去世后,太子李煜即位,李煜在历史上名气很大,是个有名的文人,但他显然不是个合格的皇帝,在位十六年后,于975年被宋朝灭亡。


偏安一隅的南汉。

南汉的建立者是唐朝清海节度使刘隐,唐朝灭亡后投降后梁,率军夺取岭南,还从南楚手中夺走了两地,势力因此大为扩张,但终究也只是偏安一隅的小国。

917年,刘隐见时机成熟,便自立为帝,取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南汉一共经历了五代君主,但一代不如一代,只是因为运气好而没有灭亡罢了。

南汉最后一代皇帝叫刘鋹,是个十分残暴的君主,把国家彻底玩残了,最后于971年被宋朝灭亡。

湖南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国家南楚,又称马楚。

南楚的建立者名叫马殷,起初是唐朝武安军节度使,后梁建立后主动投降朱温,被封为楚王。

后唐时期,马殷被后唐皇帝封为楚国国王,以长沙作为国都,此时南楚已经是个独立的王国了,只不过名义上接受后唐的统治。

马殷在历史上还算是个不错的君主,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但他的后代们也是一代不如一代,除了内斗内行之外,其他事情一点也不在行。

951年,南唐趁南楚内乱之机出兵攻打,最终将南楚灭亡。

后来,楚将刘言率军抵抗南唐,击败了南唐军队,他因此继续占据湖南,但没有建国,直到963年被宋朝彻底消灭。

当舔狗依然被灭亡的吴越国。

吴越国的奠基人是唐朝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唐朝灭亡后投降后梁,被封为吴越王。

在历史上,吴越国采取的国策一直都是以自保为主,极少参与诸国纷争,从钱镠投降后梁开始,其后历代君王先后投降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期间唯一一次主动的军事行动是,出兵与南唐一起瓜分了闽国。

吴越国最后一位君王叫做钱俶,他继承了先祖遗训,对中原诸王朝贡奉之勤,海内罕有其匹,其目的无非也是为了自保罢了,而且效果也非常好。


宋朝建立后,钱俶更是倾全国之力效忠赵匡胤,甚至出兵帮助宋朝灭唐,赵匡胤因此非常感念钱俶,所以一直没有出兵消灭吴越国。

可以说,钱俶把舔狗当到了极致,但让他想不到的是,赵匡义是个不讲武德的主,他继位后强迫钱俶到开封做客,结果被赵匡义扣押了,为了避免生灵涂炭,钱俶便主动纳土归降,吴越国就此灭亡,这一年是978年。

钱俶投降之后,被封为王,他在开封生活了十年之后,于六十大寿宴会当晚暴毙,死因成谜,据说是赵匡义派人干的。

闽国。

闽国的奠基人是唐朝威武军节度使王潮,控制着福州一代,王潮去世后弟弟王审知继承了他的职务,并在唐朝灭亡后投降后梁,于909年被封为闽王。

与很多小国家一样,王审知作为开国君主,能够励精图治,将国家发展壮大,但其后代除了内斗之外,就只知道吃喝玩乐,国家因此一天天落败。

945年,闽国内部爆发了连环篡位事件,南唐抓住这个机会派兵攻打,最终将其灭亡。

以抢劫为生的国家荆南(南平)。

荆南的建立者高季兴原本是朱温的部下,后来被封为荆南节度使,治所在江陵。

后梁灭亡后,高季兴于924年投降后唐,被李存勖封为南平王,荆南(南平)正式建国。

由于荆南是个弱小的国家,所以历代君王都向附近的国家称臣。

据记载,荆南几位国王都贪念他国钱财,时常派人抢劫其他国家的贡品,所以荆南国王被称之为高赖子,荆南也可以说是个十分搞笑的国家,都没人愿意搭理。


963年,宋军南征的时候,路过江陵,荆南国王高继冲见宋军十分强大,担心宋军顺手将自己给灭了,就什么也得不到了,于是主动投降宋朝,自此成为宋朝属地,高继冲则被封为荆南节度使,但不久后也莫名其妙去世了。

十国中唯一的北方国家、杨家将始祖杨业诞生的国家后汉。

北汉的开国君主刘崇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弟弟,郭威灭后汉之后,刘崇在河东占据十多个州,于951年在太原称帝,沿用汉这个国号,史称北汉。

北汉是十国中最弱小的国家之一,但因为其依附于契丹,所以是最晚被消灭的国家。

刘崇称帝之后,自知无法自保,于是主动与契丹人结好,并称辽朝皇帝为叔叔(与石敬瑭有的一比)。

在契丹人的保护下,北汉得以存活,但因为刘崇之后几位皇帝都比较作,所以国力一直没怎么发展。

北汉最后一位皇帝叫做刘继元,他十分残暴,对大将杨业也不信任,而是选择完全依附于契丹人。


969年,赵匡胤亲征北汉,但因为契丹出兵援助,赵匡胤只得退兵。在这次战役中,杨业因为战略撤退,而被刘继元剥夺军权。

979年,赵匡义再次亲征北汉,最终将北汉灭亡,而直到刘继元投降,杨业也已绕在顽抵抗,这让赵匡胤对他十分欣赏。

后来,刘继元亲自写信给杨业,杨业这才投降宋朝,而后受到重用,与契丹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杨家将的故事也从他开始,但他最终被猪队友给害了,于986年战死于陈家谷口。

简单看完十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比五代还要乱,出现的时间参差不齐;存在的时间有长有短;领袖的名号各不一样,称王称帝称主的后都有;建国的地方十分分散,国与国之间有传承也有独立的,版图的大小也有天壤之别。

因为这些缘故,我们无法把十国贯穿在一起看,只能分别了解每一个国家,很难形成连贯的记忆。

总结一下,五代十国之所以很少被人提,是因为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不断有国家建立和灭亡,各个国家的演变十分复杂,出场的人物多又杂,很难从史书上知道同一时间各个国家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因此,不是读历史专业的人,很难理得清思路,所以书上就很少提了,只说这是唐朝和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其他的就没怎么说了,因为说了也很难说清楚。

点赞4、公主岭 网友:画眸映花

因为五代十国的历史太乱太长,很容易让人看断片儿。


五代十国,是指唐朝灭亡至北宋建立,存在于中原地区以及中原之外的若干政权,其中,中原地区的政权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中原之外的政权则是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和北汉

上述这些政权,统称为“五代十国”。

而要想理清楚和弄明白“五代十国”,就需要从唐朝末年的一个私盐贩子开始说起。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唐朝末年,有个叫黄巢的私盐贩子,靠着贩卖私盐发了大财,不过,他不满足现状,十分渴望能考取个功名,好施展自身抱负。

结果,连考数次均名落孙山,一气之下,干脆带着一帮弟兄,投身了造反事业。

不曾想,原本打算小打小闹的黄巢,造反造得还挺成功,队伍也越来越大,最终打到长安,把唐僖宗给赶下了台,自己登基称帝,国号为大齐。

这一下,黄巢算是走上了人生巅峰,也就开始贪图享乐,而军中大事也交给了手下人去打理,其中就有个叫朱温的年轻人很受黄巢器重。

朱温出身很低,当年也是因生活所迫而投身造反事业,由于他能拼能打,很快升为大将,黄巢登基时,他已经是驻守同州的防御使。

与此同时,被赶跑的唐僖宗不甘心长安落入黄巢之手,调集军队围剿黄巢,而朱温所在的同州,成了唐军攻打的第一站。

唐军这边军队的负责人叫王重荣,其手下士兵战力相当强悍,因此,朱温在遇上他后,吃亏连连,眼看就要招架不住,不得已,就向黄巢求援。

不过,黄巢并没有搭理十万火急的朱温,该怎么娱乐还是怎么娱乐。

为何?因为当时黄巢把朝中政务交给了朱温的一个死敌,在这个人的煽风点火下,黄巢拒绝救援朱温。


没有援军,让朱温气的跳脚,既然黄巢不仁,那朱温干脆也不义,心一横就投降了王重荣。

就这样,朱温从唐军的死敌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金吾大将军兼招副使,唐僖宗还赐给他了一个名字,叫做朱全忠。

原本,唐僖宗以为朱温来了,肯定能把黄巢赶走,但事实却并不这么简单,朱温虽说很猛,但奈何黄巢手下还有几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因此,双方一度陷入了僵局。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提议,不如去把沙陀人李克用请来试试。

李克用原本就是唐朝的将领,但由于他早年间与山西、河北的几个节度使大打出手,因此朝廷将其免职赶走,而这次提议把他请回来,就有人认为不妥,担心他会不会算旧账。

不过,这种担心到底没有黄巢的威胁大,因此,经过权衡,最终唐僖宗决定,请回李克用,让他对付黄巢。

而为了让李克用满意,唐僖宗更是大手笔,许诺李克用只要赶走黄巢,什么高官厚禄,统统不在话下。

李克用呢?看到皇帝这么大气,自然极为满意,带着手下的沙陀兵,一路高歌猛进,很快打到长安,没费多大劲,就赶走了黄巢。

这结果让唐僖宗极为开心,对李克用更是一封再封。

李克用开心了,但朱温却很不开心,为什么?因为从长安城跑出来的黄巢,流窜到了他的地盘上,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最终,朱温求爷爷告奶奶,请来了李克用的援兵,成功击败黄巢,黄巢本人也兵败身死。

此战胜利后,朱温为表示感谢,特意邀请李克用喝酒,但在酒宴上,李克用对朱温冷嘲热讽,惹得朱温大为光火,于是,趁着李克用喝的酩酊大醉,就计划一举除掉李克用。


但计划并没有成功,李克用侥幸逃走,自此,他和朱温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在此之后,朱温和李克用之间,没少爆发摩擦,由于李克用的几次战略失误,导致自身的整体实力越来越弱,而朱温则通过“攘外必先安内”等多个策略,逐渐占据了上风,成为大唐北部实力最强横的军阀。

此时的大唐,唐僖宗已死,皇帝已经换成了他的弟弟唐昭宗,唐昭宗继位后,加封朱温为东平王,并且对朱温相当信任,也正是因为如此,给了朱温一个天大的机会。

当时,唐昭宗一心想重振大唐威仪,因此就决定从整治那些干政的太监做起,但毕竟太监们盘庚错节,掌握了不少权力,唐昭宗不但没能整治住他们,自己还落了个被幽禁的下场。

无奈之下,唐昭宗向朱温求救,秘密向他下旨,让他带兵到长安救驾。

这种天子亲自求援的机会,可以说是千载难逢,因此,朱温接到唐昭宗的求援后,马上点兵攻入长安,一番操作,清理掉了朝中掌权的太监,将唐昭宗重新迎了回来。

由此,朱温成了当时唐朝的最大功臣,唐昭宗晋封他为梁王兼兵马元帅,而朱温也借此机会,在朝中上下安插了不少自己人,基本上当时整个朝廷,都由朱温说了算。

大权在握,朱温就开始作威作福,他一声令下,要唐昭宗搬家,从长安搬到洛阳,虽说唐昭宗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迫于朱温的权势,不得不听话照做。

之后,朱温又觉得唐昭宗不听话,干脆派人将其杀掉,连同一些忠于皇室的大臣也死在朱温手中,完事之后,朱温拥立了唐昭宗十三岁的儿子登基,史称唐哀帝。

唐哀帝在位前后也就三年多点,到了公元907年,朱温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正式登基称帝,登基后,先是将唐哀帝贬为济阴王,一年后便将其鸩杀。

至此,唐朝宣告灭亡,而朱温建立的“大梁”(史称后梁),成为了五代的第一个政权。


建立后梁后,朱温审视全国的局势,最终决定先平定北方,于是,开始整兵备武,但就在他雄心万丈的时候,他自己却出了个大问题。

什么问题呢?事情源头出在朱温好色这个毛病上。

朱温登基时,他的原配夫人张氏已经去世,出于对张氏的爱意,因此朱温就没有册立皇后,但不册立皇后,并不代表他不接近女人。

不过,他身边的女人身份有些特殊,因为基本上都是朱温的儿媳妇。

这种特殊的关系,其实也是朱温的儿子们提出来的,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婆能把父亲伺候的舒舒服服之后,好让自己能入父亲的法眼,将来好继承大位。

这其中,朱温的儿子博王朱友文的老婆王氏,就深得朱温的喜爱,因此,朱温就决定,未来把皇位传给朱友文。

朱温的这个决定,朱友文很满意,但有人就不开心,这个不开心的人就是朱温的长子朱友珪。

在他看来,自己是长子,不仅也献出了自己的媳妇,并且这几年兢兢业业,结果老爹根本不考虑这些,居然把皇位传给一个功劳很小的人,不行,必须先下手为强。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朱友珪带着人杀进朱温的寝宫,三下五除二,就将朱温弑杀。

朱温一死,朱友珪登基,他就是后梁的第二代君主,但在他登基后,军中有个将领杨师厚对他很不服气,另外还有朱温的另一个儿子朱友贞也是如此,两个人暗中一联合,干脆反了得了。

这一反,朱友珪兵败自尽,朱友贞便登了基。

而就在后梁内部闹得不可开交的同时,山西有个人正在蠢蠢欲动,这个人则是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

当初,在朱温登基那一年,李克用便在悲愤交加中离世,临终前,告诉儿子李存勖,务必要杀了朱温,而李存勖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这几年也是厉兵秣马,积极备战。

而在看到后梁内部你杀我、我杀你的时候,李存勖意识到机会到了,于是展开了对后梁的进攻,并在进攻取得一定优势之时,顺势登基称帝。

李存勖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唐,取恢复唐朝之意,为了区别他和唐朝,后世称其政权为“后唐”,后唐是五代中的第二个政权。


后唐建立后,李存勖加大了对后梁的攻势,先后拿下了后梁的门户潞州和郓州,眼看大军就要兵临后梁的都城开封时,却遭到了顽强的抵抗。

谁能抵抗住李存勖呢?当然不是后梁的烂皇帝朱友贞,而是当时有个大将叫王彦章,此人外号王铁枪,其深谙兵略,被朱友贞升为主帅后,更是将猛将一词发挥的淋漓尽致。

据记载,当时王彦章以三天收复一座城池的速度,在前线疯狂输出,而后唐的军队被其打的节节败退,却又无计可施,因为真的打不过这哥们。

但很可惜,就在王彦章大有击败后唐之际,后梁的内部又开始闹腾起来了。

这次闹腾,倒不是朱温的几个儿子闹,而是针对王彦章,朝中有大臣撺掇朱友贞说王彦章在前线不仅贻误军机,并且还图谋不轨,说的多了,朱友贞就颇为怀疑,最终将王彦章调离前线。

而失去了王彦章,后梁算是彻底失去了所有机会,李存勖迅速做出反应,亲自率领大军一路打到开封城下,眼见大势已去,朱友贞自尽,后梁就此灭亡。

灭了后梁后,李存勖也开始犯了和朱温一样的毛病,就是贪图享乐,不过他享乐的内容和朱温不一样,他比较喜欢唱戏,因此宫里就有不少唱戏的伶人,李存勖对这些人极为宠信。

而这些伶人,仗着李存勖的宠信,开始在朝堂上指手画脚,偏偏李存勖很吃他们这一套,因此,一场朝堂风波就此展开。

当时不少与伶人不对付的大臣,都因为被诬告而遭到处死,一时间人人自危,到最后,为了自保,就有人干脆起兵反了。

看到有人造反,李存勖根本没当回事,派自己的干兄弟(李克用的干儿子)李嗣源前去平叛,不曾想,就在李嗣源抵达前线后,他手底下的兵因为给的赏钱太少,居然也造反了。

并且,还拉着李嗣源一起商量如何干掉李存勖,为了自保,李嗣源只得表面答应,暗地里找了个机会逃了出来。

出来后,他联系上了自己的女婿石敬瑭,在石敬瑭的劝说下,下定决心,干脆真的反了算了。

这边的李存勖在听说李嗣源造反后,大为光火,准备点兵出征,但没等他出征,就被手下一个叫做郭从谦的人干掉了,而手握大军的李嗣源趁机打了回来,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


李嗣源继位后,有意立幼子李从厚为继承人,但他的次子李丛荣十分不乐意,几经试探发现父亲主意已定,因此趁着李嗣源病重的机会,直接起兵造反,不过他的运气较差,造反并未成功,失败后身死,而李嗣源经过次子这么一闹,连惊带吓,不久便撒手人寰。

之后,李嗣源的幼子李从厚登基,在他登基后,为了巩固统治,开始着手分解手握重兵的大将手中权力,其中,最先被分解的,就是时任凤翔节度使的李从珂和时任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

李从珂是李嗣源的义子,也是李从厚的干兄弟,而石敬瑭则是李嗣源的女婿,因此,他和李从厚也是平辈。

李从厚是如何分解这二人手中的权力呢?方法很简单,就是调任,将李从珂调至河东任节度使,又将石敬瑭调至成德任节度使。

对于李从厚的这个策略,李从珂反应很直接,根本就没听,二胡不说就造反了,并许诺手下的兵士将领,只要帮自己赶走李从厚,那么大大有赏。

既然赏钱丰厚,那就干吧,在李从珂的带领下,大军以“清君侧”的名义,一路杀至洛阳,招架不住的李从厚仓皇出逃,李从珂顺利登基。

而逃跑的李从厚,没跑多远,就碰上了石敬瑭,最终被其幽禁在卫州。

李从珂继位了不假,但他似乎忘记了当初李从厚是因何丢掉皇位的,他也开始学着李从厚分解手下大将的权力,而此时他认为威胁最大的,就是河东节度使石敬瑭。

更有意思的是,李从珂的分解方式,和李从厚如出一辙,也是将石敬瑭调任,但石敬瑭怎么能受得了这个,一来二去,双方就互相视为死敌。

由于石敬瑭当时兵力不如李从珂,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请外援。

什么外援呢?自然是和石敬瑭驻防地挨得最近的契丹人,当时契丹人的大辽国已经建立,实力也相当雄厚,于是,石敬瑭许以厚利,计划借兵来打李从珂。

但在此期间,时任卢龙节度使得赵德钧也想到了这个主意,因此两人就开始“竞标”,看谁出的筹码高,最终,石敬瑭心一横,主动表示,只要契丹人能帮助他,那么将来就把燕云十六州都送给契丹人。

这个条件,几乎让契丹人乐疯了,要知道燕云十六州历来是游牧民族做梦都想得到的地方,只要占据这里,那么就可以长驱直入中原了。

因此,契丹人当即答应了石敬瑭这个条件,派出重兵帮助石敬瑭攻打李从珂。

有了契丹人的强大后援,石敬瑭一鼓作气,顺利灭掉了后唐,而后唐的末代皇帝李从珂最终见无力回天,带着一众皇室登城自尽而死,至此,后唐灭亡。

后唐灭亡后,石敬瑭接受了大辽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册封,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这便是五代中的第三个政权。


前文也讲过,石敬瑭能建立后晋,得益于契丹人的支持,并且他也是受辽太宗册封为皇帝的,因此,他对于辽国十分尊敬,甚至还认比他小几岁的耶律德光为父,所以,石敬瑭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个“儿皇帝”的称号。

也正是因为如此,契丹人在后晋王朝的地位异常崇高,比如每年契丹使者来时,石敬瑭都得亲自跪拜,而只要契丹使者稍微有点不满意,就会对后晋的王公大臣训斥,丝毫不顾及石敬瑭的面子。

久而久之,朝中就有大臣受不了了,包括各路节度使,也对石敬瑭这种卑躬屈膝的做法感到不齿,但石敬瑭却我行我素,该咋样还咋样。

一方面是契丹人的不断欺压,一方面是大臣和节度使得看不起,石敬瑭这个“儿皇帝”当的确实有点憋屈,由此自然也较为郁闷,因此没多久,他就在郁闷中离世。

石敬瑭死后,由于他的亲儿子年纪太小,因此在手下人的拥立下,他的侄子石重贵登基,史称晋出帝。

石重贵这个人,能力比较一般,但是他相较于石敬瑭而言,还算是比较有骨气,看到自己的国家每年都需要给大辽进贡海量的钱财后,石重贵很不满意,这些钱要是留给自己,那还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于是他决定,自此之后,不再给大辽当孙子了,朝贡也停了吧。

当时有个大臣叫景延广十分支持石重贵的想法,这君臣二人一合计,就这么办,而这一停止朝贡,契丹人自然不乐意,于是派遣使者前来后晋,质问石重贵想要干什么?

没等石重贵答话,景延广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答道,哥们我有十万大军,就不朝贡怎么滴,有本事打啊。

于是乎,契丹人马上满足了景延广的这个愿望,耶律德光当即派契丹大军南下攻打后晋,最开始,由于同仇敌忾的缘故,后晋还稍微占据上风,边境上每天传来的都是战胜契丹人的战报。

而看到契丹人打不进来,石重贵开始飘了,认为自己是真命天子,因此什么军事、朝政通通不管了,开始寻欢作乐。

结果,底下的将领一看皇帝居然是这副德行,纷纷开始反水,再加上当时石重贵大肆任用佞臣,搜刮民脂民膏,最终,在他不断的“努力”之下,给契丹人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在后晋几个手握重兵的大将里应外合下,契丹大军杀到开封城下,石重贵被俘,沦为了阶下囚。

之后,石重贵被送往契丹关了起来,一直关到北宋初年病逝,再也没能踏上故土。


石重贵的被俘,标志着五代中的后晋灭亡,后晋前后仅存两代皇帝,开国为石敬瑭,亡国为石重贵,这个靠着谄媚契丹人而得来的政权,最终也亡在了契丹人手上。

而在后晋灭亡之后,中原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耶律德光在打到开封城后,看到中原如此繁华,就有了当一把中原皇帝的念头,于是他按照中原礼仪,在开封城登基称帝,自立为辽朝皇帝。

但耶律德光毕竟是游牧民族出身,之前也没有在中原执政的经验,他的脑子里,还是游牧民族那一套,并且,他视中原为契丹人的补给站,缺什么东西了直接就去抢。

在他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底下的契丹将领更是放开了去劫掠,一时间,整个中原演变成了一场大抢劫,抢来抢去,中原当地的几个军阀实在是受不了了。

之前不管是谁当皇帝,虽说也搜刮和劫掠,但没有一个像契丹人这么凶残的,如今契丹人不仅不封赏这些军阀,反而一个劲的抢抢抢,这谁能受得了?

于是,从军阀到民众,为了不受契丹人压迫,迅速展开了反对契丹人的浪潮,随着反抗声音越来越大,耶律德光悲哀的发现,自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

眼看形势不对头,耶律德光倒也明智,决定带着抢来的金银珠宝开始撤出中原,不过,在回去的路上,耶律德光因为天气炎热患病,不久后便病逝,属下的臣子担心就这样把他运回去的话,估计到了也烂光了,于是一个厨子就出了个主意,不如把老大做成“腊肉”怎么样?

最终,耶律德光被做成了黄澄澄的腊肉,就这样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而在契丹人离开中原的同时,原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石敬瑭当皇帝后,升旧部刘知远任河东节度使),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毅然决然的登基称帝,他打的口号是“驱逐鞑虏,复我大晋”,由于他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一时间各路人马纷纷响应,均投入到了他的麾下。

之后,刘知远先是派人安抚那些原本投降契丹的文臣武将,声称自己决不搞清算,之后又宣布契丹人原来委任的官职依旧有效,两招一出,极大的安抚了当时不少势力的心。

而看到局势稳定,大家都愿意接受自己后,刘知远开始编故事,说祖上可以追溯到汉朝,他乃是汉朝皇室后裔,因此,就把国号定为“汉”,而为了安抚人心,年号依旧采用后晋的年号。

刘知远所建立的“汉”政权,史称“后汉”,这便是五代中的第四个政权。


刘知远登基后,先是平定了周边的一些小势力,之后计划开始捯饬朝政,一门心思的想当一个好皇帝。

不过,他手底下的大将们,却没有他这样的觉悟,当初拥立刘知远的人,如今个个都身居高位,而他们如今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捞钱和内斗。

比如,当时有个宰相叫苏逢吉,为了捞钱,规定了乞丐也要交税。

类似于苏逢吉这样的人,在当时的后汉政权中比比皆是,不过,这些人虽说捞钱捞的狠,但对于军事建设相当重视,因此,即便是他们怎么折腾,但后汉整体的实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而刘知远呢,他这个人没什么霹雳手段,同时年龄也比较大,因此大多时候,也只能是听之任之,并且,他登基一年后,由于旧伤复发,很快就撒手人寰。

在他死后,其子刘承祐登基,是为后汉的第二位皇帝。

作为自幼娇生惯养的刘承佑来讲,他的资历和威慑力,显然不如他的父亲刘知远,因此在他登基后,手底下那些老臣对他颇不以为然,有时候在朝堂上议事,甚至有大臣直接反对刘承佑的意见,更有甚者,当场表示皇帝什么都不懂,还是少说话为好。

这样的局面,让刘承佑极为恼火,再怎么说他也是皇帝,也是要面子的,但大臣们根本就不给他面子,于是,刘承佑左思右想,最终决定,自己动手把这个面子夺回来。

他的办法是什么呢?说起来也很简单粗暴,他把一些反对他的大臣列成了一个名单,只要在名单上的人均是刺杀的对象,然后,随便找了几个理由说要召见他们,把这些人骗进宫,最后逐一杀掉。

那么,刘承佑的 计划成功了吗?答案是成功了,那些手握重兵的大臣根本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刘承佑敢对他们动手,因此也就不加防备的进了宫,结果一个接一个被刘承佑干掉。

按理说,刘承佑这一番操作后,皇位理应是稳若磐石了,但是由于中间他漏杀了一个人,最终导致他以失败收场。

这个人是谁呢?正是当时任天雄军节度使的郭威。

之所以刘承佑没能杀掉郭威,是因为消息不慎走漏,让郭威有了防备,如果这个时候,刘承佑能向郭威主动示好,将其笼络过来的话,也不至于会发生后来的事。

但不知道刘承佑是太过兴奋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居然下令将郭威留在京城的家属全部砍了,包括尚在襁褓中的婴儿都没放过。

这下郭威算是和刘承佑结下死仇了,既然你杀我全家,那就战吧。


看到郭威要开战,后汉朝廷中开始了如何应对的争论,一部分大臣建议,把那些叛军的家属全部抓起来,让他们登上城门喊话,这样说不定能瓦解郭威的军心,还有一部分人建议和郭威谈谈条件,看有没有回旋的余地。

但刘承佑的干叔叔慕容彦超(刘知远的结拜兄弟),却信心满满地说,不要怂,就是干。

慕容彦超很早的时候就跟随刘知远,也是靠着敢拼敢杀一路走过来的硬汉,而看到干叔叔如此充满信心,刘承佑十分欣慰,当即把大军交给慕容彦超,让他去对付郭威。

而慕容彦超之后的操作却让人大跌眼镜,他放弃坚壁清野的策略,直接带着大军开出城,要与郭威展开野战。

慕容彦超的勇气确实可嘉,但在实力上却和郭威差了好几个级别,因此,在之后的大战中,慕容彦超大败,而刘承佑不得已之下,只能弃城而逃。

刘承佑最终的结局十分窝囊,他带着一帮大臣一路向西北逃去,走到一个叫赵村的地方时,远远看到后面尘土飞扬,刘承佑等人以为是郭威的追兵来了,于是赶紧找了个荒草屋躲了进去。

就在这个时候,刘承佑的手下郭允明想以刘承佑的人头向郭威邀功,因此趁刘承佑不注意,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

但等到后面的士兵走到跟前后,郭允明这才发现是刘承佑的亲兵赶来护驾,看到自己闯了大祸,郭允明无奈只得自刎而死。

至此,五代的第四个政权后汉灭亡,前后也是只传了二帝。

这边郭威在带兵进入京城开封后,与后汉的一帮文武大臣开始商议谁来当皇帝的问题,当时后汉的大臣们表示不如郭爷您来吧,郭威则表示不行,自己是臣子,是来清君侧的,怎么能有这个想法呢?

最终,一帮人商议出一个结果,那就是让刘知远的养子刘赟当皇帝,但就在郭威派人迎刘赟来京城继位的同时,边关突然传来了急报。

什么急报呢?原来是契丹人发兵打过来了。


在“腊肉”耶律德光黯然退出中原后,契丹人内部也出现了不少纷争,但有一点却没有改变,就是缺乏物资的时候,总是来中原抢掠一番。

只不过,一般契丹人都是在秋天的时候来抢掠,毕竟秋天是马匹机动性最强的时候,但郭威打进京城时,已经是入冬时节,这个时候契丹人来抢掠,实在是不合常理。

而就在众人为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郭威主动站出来,表示他要亲自带兵,去教训一下这帮不按自然规律行动的契丹人。

郭威的主动请缨,让众人深受感动,之前让他做皇帝他不愿意,如今又要带兵抵御外敌,什么叫做“公忠体国”,郭将军就是很好的例子。

就这样,在众人崇拜的目光中,郭威带着兵浩浩荡荡出发,而大军刚走到澶州,士兵就发生了哗变。

哗变的士兵中,有几个代表将郭威从营帐了拉了出来,严词厉色的质问郭威,说,你究竟当皇帝还是不当?要是不当,今天你就别想活着离开。

这种赤裸裸的“恐吓”,让郭威不知所措,最终,在士兵的“要挟”之下,郭威勉强同意,手下的士兵不知道从哪里找出来一块黄布,披在了郭威身上,历史上的第一次“黄袍加身”,就这样发生了。

而在之后,那些“进犯边境”的契丹人,也许是感受到了郭威的“王霸之气”,十分识相的“退兵”了,于是,郭威带着手下人,开开心心的班师回朝。

回到京城后,郭威先是找到后汉的太后,痛哭流涕的表示自己不愿当皇帝,但架不住手下人逼的紧,一番表演之后,郭威终于登基了。

至于那个被拥立为皇帝的刘赟,还没走到京城的时候,就被郭威派人控制起来,最终在喝酒时,“不慎”被酒呛死了。

一切料理完毕后,郭威登基,定国号为“周”,之所以选这个国号,是因为大臣们给他排族谱,发现他的血统可以追溯到周文王弟弟的身上,所以,就选了“周”为国号。

郭威建立的政权,后世称之为“后周”,后周是五代第五个政权,也是五代最后一个政权。


相较于五代的其他四个开国皇帝而言,郭威还是相当不错的,在他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同时他个人也相当节俭,在这种情况下,后周国力蒸蒸日上。

可惜的是,郭威在登基四年后便病逝,继位的是他的养子郭荣。

为何是养子继位呢?很简单,郭威的儿子当年全部被刘承佑杀了,而郭荣本姓柴,是郭威的内侄,自小就跟着郭威长大,基本上和亲儿子差不多。

柴荣继位后,先是率兵平定了原后汉宗室以及部分小国的叛乱,之后经过权衡局势,在公元959年,亲自率兵北征辽国。

如果柴荣这次北征成功的话,那么之后至少一千年的历史恐怕的都要改写,但可惜的是,在柴荣连克辽军数座城池之际,他突然病倒了。

无奈之下,柴荣只得班师回朝,而在回去的路上,柴荣捡到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由此引起了柴荣极大的怀疑,回到京城后,马上解除了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兵权。

殿前都点检,是后周时期一个负责禁军的重要职务,张永德被解除兵权后,自然就需要找个人顶替他,柴荣思来想去,最终决定,让任水陆都部署的赵匡胤出任殿前都点检。

而就在同年,柴荣病逝,临终前指定年仅七岁的四子柴宗训继承皇位。

但在柴宗训继位后不久,也就是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后周边境再次传来急报,说契丹人又打过来了。

之后的戏码,和当年郭威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只不过主角换成了赵匡胤。

当时赵匡胤也是挺身而出,表示要去教训一下这帮契丹人,而大军走到陈桥的时候,士兵们再次找到一块黄布,披在了赵匡胤身上,历史上第二次“黄袍加身”再次上演。

接下来,"犯边"的契丹人没了,赵匡胤班师回朝,回去之后,又把当年郭威一把鼻子一把泪的戏码演了一般,最终,”勉为其难“的接受了柴宗训的禅让。

自此,后周灭亡,宋朝建立,在此之后,宋朝通过数十年的征伐,终于实现了统一,而五代乱世也彻底宣告结束。


十国: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和北汉。

十国的政权,部分是与五代同时期存在,灭亡的时间也是在五代期间,而另一部分,则是在宋朝建立后才灭亡的。

前蜀:前蜀的建立者为王建,他原本是唐朝的壁州刺史,之后由于四川大乱,王建便趁势攻下成都,因功被升任为西川节度使,后多方平乱,又晋封为蜀王。

公元907年,朱温代唐建梁,王建不愿听朱温号令,因此就称帝于成都,定国号为“蜀”,史称后蜀。

王建前后当了十二年皇帝,在公元918年去世,他死后,其子王衍继位,但由于王衍贪图享乐,公然卖官鬻爵,导致朝政一片混乱,最终,在公元925年,被后唐李存勖击败灭国。

后蜀:前蜀灭亡不久后,李存勖委任原太原尹孟知祥出任西川节度副使,但不久后李存勖身死,李嗣源继位,看到中原形势大乱,孟知祥便训练兵卒,准备割据蜀地。

在此之后,孟知祥因为军费问题,与李嗣源发生冲突,导致李嗣源派兵攻打孟知祥,双方多次交战,但李嗣源始终未能攻克蜀地,最终无功而返。

没有了来自中原的威胁,孟知祥开始着手对付四川的其他势力,通过征战,最终完成了蜀地的统一,在公元934年,孟知祥于成都登基称帝,国号为蜀,史称后蜀。

孟知祥在位仅一百多天便因病去世,他死后,儿子孟昶继位,此时中原已经是契丹人的天下,孟昶在亲政后选择了偏安一隅,未能做出及时反应,等到后汉建立后,刘知远下令攻打后蜀,给后蜀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迫使其不得不龟缩在两川之地。

而到了宋朝建立后,随着宋朝统一的步伐加快,消灭后蜀也提上了日程,在公元965年,宋军仅用六十多天就击溃后蜀大军,至此,后蜀灭亡。

南吴:南吴的建立者为杨行密,他原本是唐朝淮南节度使,后又被加封吴王,他死后,其子杨渥嗣位,但杨渥被权臣张颢杀害,张颢拥立杨渥之弟杨隆演继位。

杨隆演在位期间,权臣张颢死在了另一个权臣徐温手里,自此,整个南吴的政权落入了徐温手中,而在徐温死后,其子徐知诰在公元937年逼迫吴王禅位,由此,南吴宣告灭亡。


南唐:南唐即徐知诰接受吴王禅位后建立的政权,徐知诰在登基后,改名为李昪,自称自己是李唐的后人,又将国号改为唐,史称后唐。

后唐建立后,李昪通过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让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而在他死后,其子李璟继位,由此展开了开疆拓土的战役,前后灭掉闽国、南楚,一度成为了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

但到了后周建立后,南唐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周世宗柴荣三打南唐,不仅令其元气大伤,还迫使其迁都至洪州偏安,最终,在宋朝建立后,南唐的最后一代君主李煜向宋朝臣服,南唐就此灭亡。

吴越:吴越是临安钱氏所创,开国者为钱镠,钱镠最初效忠于唐朝,唐亡后,又效忠后梁,后梁灭亡后,再次改换旗帜,效忠于后唐。

不过,在他效忠的同时,暗中也积蓄力量,自封为吴越王,当时,新罗、渤海等海外小国均接受吴越的册封。

钱镠死后,其子钱元瓘即位,继续秉承示好中原政权的政策,就这样一路活到了宋朝开国。

到了公元975年,吴越末代国主为了让国内百姓免受涂炭,决定接受大臣关于“纳土归宋,舍别归总”的建议,在公元978年,将全部疆土、兵卒系数献给宋朝,而吴越也由此退出历史舞台。

闽国:闵国的开创者为王审知,他原本是唐福建观察使王潮的部下,因其战功卓著,很受王潮器重,在王潮临终时,把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了王审知。

到了朱温建立后梁之后,王审知已经占据了福建五州,朱温便封其为闵王,在此之后,中原虽说政权不断更迭,但王审知依旧奉中原政权为正朔,始终没有间断称臣纳贡。

公元925年,王审知病逝,其长子王延翰继位称王,但在他继位不久,闵国内部爆发了严重的内乱,王审知的几个儿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王延翰被处死,其弟王延钧接替。

到了公元933年,王延钧宣布建立“大闽国”,史称闵国,两年后,由于王延钧病重,其长子王继鹏发动叛乱,将王延钧和其三子王继韬等人处死。

王继鹏即王昶,由于得位不正,在他登基四年后,又遭遇了部下朱文进发动的兵变,最终被杀,他死后,王审知的第七子王延羲继位。

而王延羲则是个暴虐无道的君主,他继位后一番胡乱折腾,惹得天怒人怨,朱文进再次发动兵变,致使闵国陷入了内乱之中。

就在闵国内乱的同时,当时实力强横的南唐看到了机会,决定出兵灭掉闵国,最终在公元945年彻底消灭闵国。


南楚:南楚创建者为原唐湖南军府事马殷,公元897年,马殷在升任武安军节度使后,逐步消灭了湖南境内的多个割据势力,到了后梁建立时,朱温封马殷为楚王。

而在后唐时期,马殷继续开疆拓土,随着疆域的扩大,成功建立楚国,史称南楚。

但在马殷死后,南楚在经历了马殷之弟马希声和马希范的治理后,国力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在马希范在位期间,纵情声色,奢华无度,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南楚的衰弱。

公元947年,马希范病逝,在他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展开了对王位的争夺,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他,后世将南楚的这一时期称为“众驹争槽”。

最终,在这几个马家后人的折腾下,南楚迅速衰落,而南唐看到机会,趁势将其灭掉。

南汉:南汉为刘隐所创,他在世时,不断扩张自己在岭南的势力,为南汉的开国奠定了基础,在他死后,其弟刘?接替,在公元917年登基称帝。

不过,最早的时候,刘?定的国号为大越,到了第二年才改为大汉,史称南汉。

南汉一共存在了五十五年,势力范围主要在岭南,由于后期南汉朝堂上宦官专权,因此致使朝纲混乱,到了公元971年,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灭。

南平:南平是十国中疆域最小的政权,其开创者为后梁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前后共存在四十年,在公元963年,向宋朝纳地归降,自此灭亡。

北汉:北汉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其脱胎于后汉,是当年郭威拥立的那个刘赟的父亲刘崇所创,在刘赟莫名死在路上后,刘崇迁怒于郭威,便占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依旧沿用后汉年号,史称“北汉”。

北汉当时主要靠着依附契丹人而存活,但在宋朝建立后,赵匡胤击败辽军,而北汉也没了依靠,最终不得不被迫投降,至此宣告灭亡。


综上,便是五代十国的全部政权以及这期间的政权更迭变化的过程,看到这里,相信就会明白为何这段历史很少人提及了,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一段历史着实混乱至极,同时没有主线,很容易让人看着后面忘记前面,也就是看断片儿,并且,当时的百姓也因为时局备受蹂躏,同时政权更迭过于繁杂,所以很少人会提及这段历史。

点赞5、海伦市 网友:夜空星辰

因为五代十国的历史充满了黑暗。

用一句话概括;在秩序崩塌之后,良心的泯灭、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成为了常态,且体现的淋漓尽致!

说清五代十国史,还要从那个号称“冲天大将军”的私盐贩子说起。

他的名字叫黄巢

大唐王朝的覆灭

在古代,私盐贩子这个职业总是显得那么有前途,一不小心就能混个首富当当,比如春秋时期的猗顿,原本只是一个贫下中农,受到陶朱公的启发后,专心搞起了制盐业,没过几年就成了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当然,除了当首富之外,私盐贩子们的兴趣还有造反,比如唐初的程咬金、元末的张士诚、方国珍,以及咱们今天的主角黄巢同学。

黄同学世居山东菏泽,祖上兢兢业业以贩私盐为生,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可谓穿金戴银。

满足了物质生活后,黄同学的父亲在黄同学的教育上投入了海量资金,希望将来有一天他能够进士及第,为黄家提升一下社会地位。

然而,黄同学运气确实差了点,连续好几次都名落孙山。最终,黄同学一怒之下不考了,从长安返乡时还写了一首名为《不第后赋菊》的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同学心中藏着大志向,只要时机合适,必然会做一番大事业。

回到家后,黄同学先是继承了家里的万贯家财,并转身成为了当地武装私盐贩子们的首领。就这样,过了几年奢侈且枯燥无味的生活,黄帮主迎来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由于唐末以来贫富分化严重,富者田连阡陌,生活极尽奢靡,而贫者却无立锥之地,挣扎于温饱线之上。此时,恰逢天灾人祸,再加上朝廷横征暴敛,唐朝终于发生了内乱。一名叫做王仙芝的私盐贩子率先揭竿而起,号召天下“英雄”响应。

已经成为帮主的黄巢一看,哎呦,不错呦,还是个同行,那王仙芝口中的“英雄”人物一定有自己喽。

于是,公元875年,已经56岁的黄巢决定二次创业,加入了起义军(这斗志,这激情,看来,人老,心不能老啊!)。黄帮主华丽转身,这次成为了冲天大将军,唐末的农民起义运动也因为有了黄巢而更加……。

血腥!

不得不说,黄巢在起义,或者说造反方面造诣极深,没几年就打到了长安。

此时,在长安城里是唐僖宗。

这个人继位的时候才12岁,朝政都由其太监“阿父”田令孜掌握。而田令孜呢,为了能够长期掌权,对唐僖宗那是毁人不倦啊,致使唐僖宗年纪轻轻就变成了打马球体育明星。后来,唐僖宗还自诩为“马球状元”!

就这俩货,可想而知,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能力抵御黄巢,于是,田令孜带着唐僖宗跑到了川蜀避难。成为继玄宗之后第二个跑到四川的皇帝。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仅5年之后就进入了长安,从冲天大将军的身份再次完成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为了“大齐”的开国皇帝。

有一说一,虽然唐僖宗是个名副其实的体育明星,但眼看着黄巢攻占长安,自己连江山都丢了,以后打马球也不可能打痛快了。所以,在四川的唐僖宗开始调动各地节度使围剿黄巢。

而在黄巢这一边呢,把一个31岁的年轻人任命为了同洲防御使,用以抵抗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进攻,这个人就是朱温

朱温对阵王重荣,打了几次发现打不过王重荣,眼看着就要领盒饭了,于是朱温紧急向黄巢求援。

黄巢呢,在长安城已经纸醉金迷。看着只有普通人想不到,没有长安城里找不到的享乐方式,黄巢那是没日没夜的研究如何玩乐,几乎所有的军政事务都交给了一名叫做孟楷的亲信。而巧就巧在孟楷和朱温有仇,只要是朱温的信件,孟楷都一律藏匿,当然,也包括万分紧急的求援信。

要看就要步入崩溃的边缘,朱温思来想去做了一个决定,投降!

这一投降,唐僖宗开心极了,立刻给朱温改了个名——朱全忠,把朱温包装成为了“弃暗投明”的榜样,号召天下人向其学习。之后,唐僖宗还加封了朱温为汴州节度使。

不过,朱温似乎不太开心。

一来,汴州地区属中原四战之地,这块地盘已经打成了白地,没人没资源,而且地盘上都是流民、义军。第二,就这个破地方,如果想去安安稳稳的当节度使,唐僖宗还开出了条件,必须将黄巢驱逐京师。

这……,简直坑爹有木有!

无奈,朱温收拾行囊,开始对抗以前的老上司黄巢。

黄巢呢,虽然折损了一定实力,但唐末那个时代,由于朝廷对各地节度使已经没有多大的掌控力,各地节度使手下都是私兵,他们在朝廷的地位都取决于兵力的强弱,如果兵都打没了,节度使也就到头了。

所以,大部分节度使对黄巢的态度都是作壁上观,只要黄巢不到自己的地盘上闹事,谁也不肯出力。

就这样,黄巢依旧霸占着长安。

无奈之下,有人推荐了李克用

李克用,沙陀人,因为瞎了一只眼,人送外号“独眼龙”。这个独眼龙了没有任何贬义,只是因为李克用是一员虎将,战斗力爆表,当世无双,恰好又瞎了一只眼。所以,人们为了称赞他,才起了这么霸气外露的称号。

这……,感觉“独眼龙”好像不是那么霸气。

既然李克用这么厉害,为啥直到现在才被唐廷启用呢?

原因在于李克用太牛了,早年曾随其父平定了庞勋起义,之后父子二人势力逐渐做大,占据了山西一带,这就引起了唐廷以及周边节度使的不满,生怕其势力继续发展。

犯下众怒后,李克用被朝廷定性为叛军,周边的节度使也开始轮番轰炸,最终逼得李克用父子远走鞑靼。

所以,各地节度使都和李克用父子有一定过节,恨不得这位爷一直待在鞑靼吃沙尘暴,最好一辈子都别回来,省的将来遭到报复。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现如今黄巢已经占据长安,朝廷派遣的将领也指挥不了沙陀军队。所以,大家一合计,还是请李克用回来吧。

李克用一回来,黄巢的游戏难度一下子从天堂模式调整成了修罗战场,黄巢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惊恐地对周围的人说;鸦儿军(李克用率领的沙陀军队)到了?

公元883年正月,李克抵达运城,二月就在华县大败黄巢。三月,各地勤王军队陆续抵达关中,所到之处全都是李克用斩杀的起义军。随后,唐廷任命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山西地区也成了李克用的根据地。

黄巢失败之后,选择撒丫子逃跑,一路跑到了河南地区。

在围攻陈州的时候,由于黄巢军队粮草不济,发生了历史上异常残酷黑暗的一幕。

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每天以数千人做军粮,而且还为此设立了专门的部门“舂磨砦”。

虽然有有人说“舂磨砦”里的“巨碓”是唐廷故意黑黄巢的,但军粮告急的时候,唐廷的军队也曾吃人,最典型的就是安史之乱时的张巡,带头吃掉了睢阳城里的所有老百姓。所以,即便巨碓可能不存在,但黄巢军队存在吃人的现象是肯定的。

在围困陈州时,朱温等人一直无法战胜黄巢,无奈,又请来了李克用。最终,黄巢大败,狼狈而逃。在逃跑的路上,黄巢外甥林言见到大势已去,乘机杀了黄巢一家老小,之后带着黄巢的人头准备投降唐廷,结果在路上碰到了李克用的部队。

李克用的人一看,哎呦,不错呦,还有人送赏钱,一并收了。于是,这些人把林言一块宰了,邀功去了。

黄巢已死,朱温进驻汴州,掌握如今河南地区。

在李克用退兵的时候,途径朱温的领地,当天,李克用进城,朱温设宴款待。酒席之上,李克用对朱温非常不满,一来,灭黄巢自己是首功,然而,得利最多的却是朱温(朱温收编了大量黄巢残部)。第二,李克用自幼便是闻名天下的猛将,而朱温却是个投降的贼,如今却能和自己平起平坐,李克用心中异常不快。

于是,在朱温的设立的酒宴上,李克用极尽嘲讽之能事,不断的挖苦、贬低朱温。

酒宴散去,该朱温不快了,心想,天下节度使中,只有我和李克用实力最强,将来李克用必是仇敌,所以,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当晚,朱温派人点燃李克用驿所,并派人围攻,结果,天不亡李克用,突然下起了大雷雨,李克用借着闪电的光一路跑回了自己的大本营。

两家的愁算是结下了,这件事也影响了五代前20年的走向。

李克用回到山西想报仇,但无奈灭黄巢用力过猛,导致军队急需休整,所以只能向唐僖宗打报告。但唐僖宗也管不了啊,你俩大佬都是我得罪不起的人物。无奈,加封了李克用为陇西郡王,算是小小的补偿。

至于朱温,我管不了。

后梁与后唐

大唐暂时获得了安定,但安定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

公元885年,由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和唐僖宗“太监阿父”田令孜有仇。而且王重荣占据着两个盐池,可以创造巨大的利润。所以,田令孜下令改王重荣为兖州节度使。王重荣一看,你个死太监算老几,还敢动我的蛋糕,所以,压根不理。

接下来,田令孜又来了一道命令,让李克用保护王处存顶替王重荣。王重荣瞬间慌了,李克用惹不起啊,这该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王重荣给李克用送去了一封信,说田令孜下令,由于你李克用恃功自傲,所以,朝廷有密旨,令我王重荣和王处存联合击杀李克用。

而且,整件事儿是朱温献的计谋。

这……,谎话有点假。

但是,李克用竟然信了,而且是深信不疑,所以要求起兵讨伐朱温。

此时,朝廷等不及了,派兵攻打王重荣。李克用一看,这么好的人,我得去帮帮他,所以带兵援助王重荣,一不小心就打到了长安附近,唐僖宗被迫第二次从长安逃跑。

这下李克用傻眼了,我是来勤王、清君侧,杀田令孜的,怎么皇帝跟着田令孜逃跑了。

无奈,李克用选择了撤退。

李克用撤退后,原本田令孜派去攻打李克用的邠宁节度使朱玫一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如今,李克用走了,唐僖宗跑了,我要发了,于是拥立了李煴称帝。

唐僖宗见此,又求到了李克用,李克用很开心,毕竟自己本来就没反意,所以,立刻宣誓效忠朝廷。最终,李克用还没来得及发兵,朱玫就被周边的节度使干掉,唐僖宗回到了长安。

回到长安后,可能是受了多次惊吓,唐僖宗很快暴毙,继位的是其弟弟唐昭宗李晔。

唐昭宗继位后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让私盐贩子出身的王建带兵平定川蜀。王建这个人年轻时经常违法犯罪,在家排行老八,人称“贼王八”。这么个人去平定川蜀可想而知。最终,王建平定川蜀后就不回来了,霸占了川蜀,唐灭时建立了蜀国。

史称前蜀。

唐昭宗干的另一件事就是和太监夺权,这也导致了其被太监囚禁。之后,唐昭宗费尽心机争取到了朱温,朱温不愿卷入唐廷的政治斗争,但对皇帝很感兴趣,所以直接带兵杀了所有太监,并在朝廷上下安插了自己的眼线。

后来,朱温野心膨胀,始终觉得唐昭宗待在长安不好控制,于是就把唐昭宗迁到了洛阳。在这一过程中,朱温还杀了昭宗身边200多个太监,并挑选了长相相似的人顶替。

这下全方位、无死角、立体式的环绕人肉监控形成,朱温再也不担心唐昭宗不好控制了。

在朱温高兴时,李克用不开心了,你这不是仿效曹操的干法,挟天子以令诸侯吗。为此,李克用联合了没有臣服朱温的节度使并宣布;朱温,你必须释放唐昭宗,之后认罪伏法。

朱温嘿嘿一笑,玩球去,有本事来打我呀!

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这么个空档,朱温又觉得唐昭宗始终是个不安定因素,万一和李克用来个里应外合咋办,所以干脆利落杀了唐昭宗和一堆忠于唐昭宗的大臣,另立了唐昭宗仅13岁的儿子唐哀宗李柷。

在此期间,李克用为了增加对抗朱温的筹码,选择和耶律阿保机结拜为兄弟,但人家契丹人也知道大唐名存实亡,对李克用压根不理不睬。

公元907年,朱温觉得自己已经占据了中原大部,所以鸩杀唐哀帝李柷,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

唐朝正式灭亡,之后大唐有实力的地方节度使纷纷自立;

同样是私盐贩子出身的钱镠占据浙江一带,虽名义上服从后梁,但俨然军政自理,史称吴越。占据福建地区的王审知被朱温封为闽王,史称闽国。占据湖南一带的马殷受封楚王,史称马楚

除此以外,占据江淮地区的吴王杨行密死后,其子杨隆演继位,国号“吴”,史称杨吴。占据两广和海南的刘隐死后,其弟刘岩继位,国号“汉”,史称南汉。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越南北部,在当时被静海节度使曲承裕占据,唐朝灭亡,曲承裕也顺势脱离了中央王朝的管辖,史称曲家】

面对诸国林立的局面,新朝廷的首要目标是统一,朱温率先选择了与李克用有仇,且牢牢占据燕地的刘仁恭。本来,朱温势在必得,但奈何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洞悉天下局势,知道抵抗后梁的人已经不多,一定要保住刘仁恭才能拖住朱温。

如此,朱温开国首战就失败了。

后梁开国第二年,李克用病逝,但双方依旧缠斗不休。在潞州之战中,朱温部队遭到李存勖偷袭而大败,朱温感慨的说到;生子当如李存勖啊,我的儿子们和李存勖比起来,就是猪狗,不,简直是猪狗不如!

这……,不知道朱温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什么?

当然,令朱温没想到的是,这句话一语成谶,为其最终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朱温称帝后,除了和李存勖的对战之外,他也想享受一下这个花花世界,毕竟打了一辈子仗,享受享受也是人之常情嘛。

结果,这位后梁朱皇帝的享乐方式真是……,怎么说呢,与众不同。不仅肆意凌辱朝廷大臣的媳妇儿、女儿、儿媳,甚至还干起了乱伦的勾当。专门挑选儿媳妇来侍寝,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扒灰”。

好家伙,这品味。

当然,作为急需继位的皇子,朱温的儿子们也“乐于奉献”,专门挑了漂亮媳妇去服侍老爸。

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

儿媳妇们为了争宠,那是使尽了浑身解数来挑逗老公公。朱温也根据他们表现评分,看看那个儿媳妇花样多,能讨自己欢心,将来就把位置传给那个儿媳妇的丈夫。

如此一来,朱温身体每况愈下,怎么补都补不回来。在自己快不行的时候,朱温对着朱友文的媳妇说;我快不行了,快点把你老公叫回来,等哪天我把位置传给他。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命令直接送了朱温和朱友文的命。

朱友文是个养子,之所以传位给他,一来是朱温嫡子已经去世,二来是朱温的长子也是来历不明玩意儿。

朱温的长子是朱友珪,朱友珪的母亲是个军妓,在朱温还跟着黄巢的时候,排着队和朱友珪的母亲云雨了一次,结果过了一段时间,朱友珪的母亲说朱温一发入魂,中了。当时,朱温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活,既然有了疑似亲生的儿子,那就凑合着要了吧。

就这样,朱温莫名其妙的有了长子。

而朱温吐露心声后,疑似亲儿子朱友珪的媳妇也在旁边看着,她赶忙通知了朱友珪。于是,心里不平衡的朱友珪果断发动政变,带着一群人就杀进了皇宫,手起刀落就把朱温给解决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猪狗不如啊!

之后,朱友珪矫诏继位,并迅速处死了朱友文。

朱友珪来历不明的身份,加上其篡位弑父的行径,遭到了后梁朝廷上下的集体怨恨,朱温另一养子朱友谦直接反了,投靠了李存勖。镇守魏博的后梁大将杨师厚也处于半独立状态。

最后,朱温四子朱友贞联系朝中反对派,在征求到杨师厚的同意后发动了政变,诛杀了朱友珪。朱友贞继位,后梁继续内斗,李存勖乘机好好发育了一波,拿下了咱们前文说到的燕地,对后梁的威胁加剧。

公元915年,后梁大将杨师厚去世,李存勖和朱友贞都很开心,李存勖开心的是后梁唯一的大将死了,朱友贞开心的是可以整合内部了。

但谁也没有想到,朱友贞想整合杨师厚留下的军队,但人家那些军队却不想被整合,被逼无奈,这些人选择了投降李存勖。

这下,李存勖乐的鼻涕泡都出来了,真是出门就捡红包,还是几个亿的那种。随后的几年,李存勖步步紧逼,后梁一直处于守势,如此一来,内部矛盾逐渐加剧,朱温的各个儿子们也对皇位虎视眈眈。

后梁要看就要凉凉。

公元923年,李存勖正式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11月,后唐军队逼近开封府,朱友贞成为了后梁末帝,被迫自杀。

李存勖解决了后梁,但后梁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想独立,无奈,李存勖封其为南平王,建都荆州,等于是默认了其占据湖北一带,史称南平国。

总结来说,后唐开国形式是这样的;

几十年如一日的苦战,李存勖总算是混出了名堂,完成了其父李克用的遗命,之后,李存勖想到了一句话;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于是,李存勖每天在宫中研究舞台剧,甚至还学会了作词作曲。

这……,俨然一代天王巨星!

但每天和一群戏子整天厮混在一起,可想而知结局如何。

当时,后唐准备灭前蜀,毕竟前蜀统治者荒淫无道,每天就知道去妓院,或者有夫之妇的家中体察民情,写写禁诗什么的,也因此,前蜀内部矛盾重重,最容易被攻灭。

李存勖忙于享受,就派了宰相郭崇韬和儿子李继岌去了。

事情不出所料,进展很顺利,但后唐内部却出问题。

后唐戏子和郭崇韬不和,向李存勖进谗言处死郭崇韬,李存勖没下令,李继岌的母亲刘皇后却下令了,矫诏处死了郭崇韬。这下,李存勖赶鸭子上架,被迫灭了郭崇韬满门。

此事之后,后唐内部离心离德,有功之臣纷纷自危,邺城也发生了兵变,李存勖就派遣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李嗣源(李克用养子)去平叛。

李嗣源刚到邺城,手下的军队也突然发生了兵变,众人拥护着李嗣源进了邺城,准备以李嗣源为首推翻李存勖。李嗣源想尽办法逃了出来,找到了女婿石敬瑭

石敬瑭两眼放光的说,岳丈大人,咱们是不是要干掉李存勖了?

李嗣源说;没有,我怎么可能造反,都是流言,我是被挟持的!

石敬瑭;全天下都在传你造反了,我都信了,李存勖能不信。

说的对啊,跳进黄河洗不清了,干脆反了吧。

这个时候,李存勖紧急调集士兵,把入蜀的儿子也调回来准备作战,结果蜀地再次发生叛乱,李存勖的堂姐夫孟知祥占据了蜀川,史称后蜀。

李存勖这边呢,面对李嗣源军队的步步紧逼,内部发生叛乱被杀,死的时候还有戏子找了几把乐器给他陪葬。

这……,看来享受一下是真的不行。

李嗣源继位后,为了不重蹈覆辙,赶紧处死了一部分戏子,杀了部分贪官污吏,但对于朝政格局,以及割据势力,李嗣源都选择姑息退让,力求安稳过日子。这种情况造成了李嗣源年老时,后唐各大军头已经尾大不掉,都有和中央叫板的实力。

李嗣源一死,儿子李从厚继位,这哥们面对地方强于中央的局面产生了一种总有刁民要害朕的想法,觉得谁都有可能和自己夺天下。

为了削弱地方,李从厚想让各大军区的头头实行轮换制度,比如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改任河东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改任镇州(今河北正定)成德军节度使。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李从厚这一倒腾,李从珂果断叛变,扯旗造反了。而李从厚虽然派去了军队镇压,但这军队却因为工资太低,被李从珂画的大饼笼络了。

结果,李从珂打到了洛阳,李从厚撒丫子跑了,路上碰到了石敬瑭。石敬瑭嘿嘿一笑;哎呦,不错呦,先把你身边的随从全杀了,之后再把你交给新皇帝李从珂。

就这样,李从厚被杀,李从珂继位。

李从珂继位后,和李从厚一样,也觉得总有刁民要害朕,尤其是这个实力强大的石敬瑭。不行,还得重新拾起李从厚的招数对付石敬瑭。

结果,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石敬瑭感觉斗不过李从珂,于是急急忙忙认了契丹人做爹,并允诺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人。

契丹人觉得这个儿子不错,所以出兵援助石敬瑭灭了后唐,李从珂迫于无奈举火自焚,秦皇传国玉玺也在此次大火中不翼而飞。

后晋、后汉、后周

石敬瑭这个开国皇帝很特殊,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通过认爸爸获得江山的,所以他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力维护和“爸爸”的关系。契丹人那是要啥给啥,不要的时候,石敬瑭也得使劲奉承着。

这一下,契丹人看到了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实力得到了质的提升,野心也在与日俱增。

石敬瑭死后,由于各地节度使,以及后晋大臣对石敬瑭认爹一事异常鄙夷,所以众人以石敬瑭儿子年纪太小为由,拥立了石敬瑭侄子石重贵做皇帝。

石重贵这个人贪财好色,刚当皇帝就广置宫室,终日淫乐,色胆包天的强娶了漂亮的婶子为妃,后来还恬不知耻的问了一句话;我为婿如何?

这……,够不要脸!

除了淫乐,石重贵还重赏赐伶人,致使朝中上下离心离德。在发生旱灾时,石重贵不想着赈灾,竟然还派出地痞流氓去催税,搜刮民脂民膏。使得整个后晋统治岌岌可危。

接下来,也不知是为了凑钱,或者是有那么一点点的骨气,石重贵下令停止对契丹人进贡,而且还宣布,后晋不向契丹人称臣了。

这下,石敬瑭的“契丹爸爸”怒了,耶律德光果断南下,石重贵跪地投降,被送到了契丹黄龙府,靖康之变可谓是提前上演了。

消灭后晋,耶律德光就地登基,国号为“辽”,也准备当一当中原的皇帝,毕竟后唐、后晋的统治者都不是汉人。但问题出在耶律德光统治的契丹人是没有后勤部队的,这些蛮兵外出作战不带粮草,专门准备了一支部队打劫,名为“打草谷”。这个行为相信大家看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时也见过,基本上是就地抢劫的三光政策。

如此一来,中原百姓对辽国军队厌恶至极,涌现了大量的武装反抗部队,无奈之下,耶律德光也以天气太热为由北返。

回去的路上,耶律德光暴病而亡,辽国君臣怕耶律德光的尸体腐烂,所以派人把耶律德光摘心掏肺,用大盐粒将耶律德光腌制了起来,名曰“帝羓”。

这……,感觉在当时应该是高科技。

辽军撤退后,刘知远站了出来。

刘知远这个人成年时,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太原。当时,刘知远投军,正好成为了李嗣源的部将,在战争中,刘知远曾两次舍命救下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使得石敬瑭十分感激。

石敬瑭称帝后,觉得刘知远这个人非常可信,任命其为河东节度使(话说,那个时期,山西真是个宝地啊,五代君主大多都是由此发家)。结果,后晋被辽国暴揍时,刘知远作壁上观,眼睁睁看着后晋灭亡。

就这样,石敬瑭异常信任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见死不救,捡了个便宜,随后进军开封府后,建国号“汉”,史称后汉。

后汉建立后,跟随刘知远的小喽喽们瞬间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权在握的高官。这些人过了一辈子刀头舔血的日子,还是那句话;

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

于是,这群人疯狂的刮钱,那是恨不得刮地九尺啊!

后汉宰相苏逢吉曾下令;只要小偷被逮住,他一家子,以及他家周边的邻居都得执行死刑,家产充公!负责理财的三司使王章也下令,凡是收税,一斛加收二斗,称之为“鼠雀耗”。另外,百姓家死了人出城去埋也要交钱,不然,不能出城门!

朝廷大员如此行事,底下的官员更加变本加厉,使得后汉政权一开局就已经尽失民心。

刘知远登基一年后暴毙,随后其子刘承祐继位,

这孩子继位的时候刚刚18岁,压根就镇不住后汉的武将、权臣们。这些人在朝堂上经常是拔剑相向,如果刘承祐想说和一下,各大权臣都会说一句话;陛下年龄小,啥也不懂,你就别BB了,在一边看着就好。

刘承祐心理很崩溃,他也想夺回属于皇帝的权力。

于是,刘承祐暗自筹划夺权。

这些权臣压根没有想到年纪轻轻的刘承祐意图杀死自己,所以对刘承祐都没有防备。也因此,刘承祐稀里糊涂的就杀了一堆权臣。

但刘承祐错漏一人,那就是郭威。

没有杀掉郭威,但却杀了郭威全家老小,这不厕所里打灯笼嘛。

郭威怒了,真的怒了,带着兵就到了开封找刘承祐要说法。刘承祐要看要打仗,心想自己还能斗不过你,于是主动跑到城外的山坡观战。结果闹笑话了,人家郭威的军队势如破竹,你后汉的军队被打的屁滚尿流。

第二天,刘承祐弃城逃跑,在逃跑的路上发现有人追赶,刘承祐的亲信大臣郭允明以为是郭威追兵,因此,为求自保斩杀了刘承祐。

之后,郭允明带着刘承祐的尸首准备祈求追军放自己一马。结果追军到跟前时才发现是自己人,郭允明见此,被逼自刎。

郭威进入开封后,宣称自己绝对不会当皇帝,还请了刘知远的老婆李皇后临朝听政。为表忠心,郭威又拥立了后汉刘氏宗亲、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刘赟很开心,屁颠屁颠的踏上了去开封府的光明大道。

正在大家都想着刘赟来当皇帝后会怎么样时,北方的契丹人在寒冬腊月的时候打来了。

这里说一下,游牧民族南下,通常会选在秋天,因为秋天水草丰美,马有足够的粮食。而冬天南下,水结冰,草全无,游牧民族南下等于送死。

这一次反常的行为,大家都没有太在意,因为郭威宣布,自己马上率兵北上。不过,当郭威带兵走到澶洲时,士兵哗变,大家把郭威从军营里拉出来说;我们想让你当皇帝,你当是不当?

郭威扭扭捏捏的说,我可不行,再说了,连个黄袍都没有。

于是,众人马上进行下一步,拿出黄袍披在郭威的身上,郭威瞬间变脸,决心带着大家共享富贵。

而远在北方的契丹人呢,估计是感受到了郭威做皇帝的气魄,所以只能等9年之后的冬天再南下了。

郭威兵锋回转,迅速夺取开封,之后控制了屁颠屁颠的刘赟,又接连解决了几个刘家的节度使。顺利的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史称后周。

后周建立后,刘赟的父亲,刘知远的弟弟,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称帝,国号依旧是“汉”,史称北汉。北汉与辽国结盟,成为了十国之中唯一的北方政权。

郭威当了四年的皇帝,这期间,郭威还是做了一定的好事。四年后,郭威去世,由于全家老小被杀,只能传位给养子柴荣(柴荣本来应该叫郭荣,赵宋建立后,为了抹杀郭荣的法统性,所以为其改回了本姓)。

柴荣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着实有些业绩,对内整军练卒、裁撤冗弱、安抚流亡、减少赋税,对外则征南唐、败后蜀、伐辽国,不仅准备一统天下,并且试图收回燕云十六州。

公元959年四月,柴荣大举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如果此次北伐成功,或许会改写历史走向。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柴荣征讨辽国时染重病,不得不提前班师回朝。

在回京的路上,很多传闻称“点检做天子”,就连自己批阅奏章是都发现了一块“点检作天子”的牌子。一瞬间,柴荣害怕了,果断撤换掉了殿前都检点张永,换上了自己非常、非常、非常信任的赵匡胤

后面的事大家清楚了,赵匡胤漏出了一排洁白的牙齿,嘿嘿一笑,谢谢皇上的提拔。

于是,在柴荣死后不久,7岁的幼子柴崇训继位时,契丹人又一次在冬天莫名其妙的南下。而这一次主动带兵北上的是赵匡胤,同样的黄袍加身戏码再次上演,赵匡胤开创了宋朝。

宋朝建立后,赵匡胤采取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逐步灭掉了割据南方的后蜀、南唐、吴越、南汉等国。然而对阵辽国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却化身高粱河车身,来了个驴车漂移,丢人丢到家了。

纵观整个五代十国史,充斥着黄巢制造的人吃人的惨剧,又有朱温恬不知耻的狗血乱伦,还有五代皇室内部的手足相残,以及刘知远、赵匡胤这类人对挚友的背叛。或许,这就是大家很少提的原因。

点赞6、寿光市 网友:粉裙萝莉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间,历史上对这个时期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因为在这段恐怖又混乱的时期,汉族差点惨遭灭族,人口损失很多,具体的五代十国时期,我们慢慢看来。


汉唐时期是中国人最为骄傲的时代,汉家雄浑大气、唐室豪气朗然,自古以来就被无数史学家称道。然而,任何一个太平盛世都会有衰败的一天。一个朝代的气数尽了,就总会出现三五枭雄趁乱起事,不是僭号称帝,就是拥兵割据,构建所谓的千秋大业,实现自己出人头地的英雄梦想。

同样为政权分裂的时期,相较于汉之后的三国,承载着盛唐衰落和宋王朝崛起的五代十国无疑有些落落无闻,为很多国人所不了解。历时五十四年的五代十国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以及吴、前蜀、后蜀、南唐、楚、闽、南汉、吴越、荆南、北汉等政权,同时还伴随着契丹族的崛起和大辽的建立发展,不可谓不波澜横生,不可谓不惊心动魄。

与南北朝时期不同的是,五代十国时期鲜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参与。在晚唐政权分崩离析的状况下,无数军阀割据趁势而起,互相杀戮、战乱纷争,胜者有之,败亡者亦不在少数。这个时期的政权短促而激烈,其中虽不乏治世明君,却也挡不住历史洪流的脚步,最终消散于历史的尘烟之中。

五代开始于公元907年朱温废唐称帝,终于960年赵匡胤废周建宋,与十国政权混杂鼎立。五代十国是一个战火纷纷的年代,由于没有一个相对强大压倒性的中原王朝统一其他政权,从而导致各个割据政权之间征战不休,统治者也大多都重武功而轻文治。直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并开始抑制兵权,提倡文治,文化经济等才逐渐稳定并发展起来。

经由五代十国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唐朝的统治阶级大都出身士族门阀或科举新贵,因此往往都自视甚高,婚姻方面更是崇尚阀阅,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这种社会结构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政权的统治者及权贵们大都来自社会底层,思想观念也更倾向于平民,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减弱。

这个时代上演了无数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义导致了无数人间悲剧的发生。这是个扭曲不堪的历史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新时期

还有更多爆款回答,如:胡雪岩临死前说“白虎勿近”白虎是什么?西游记女儿国真的有吗?青楼女子生活?日本“帝银事件”?阿房宫有多大?“试婚格格”是什么?古代士兵写兵与勇的区别?蒙恬死前留下两句话,为什么曹操看一次哭一次?等有趣的历史问答?请关注@鉴史以明志 ,带你了解历史的故事。

点赞7、朔州市 网友:独守原地

说起中国历史的朝代,即使再不了解的人,都知道唐宋元明清。但是事实上唐宋中间还有一个时期就是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好多人都不清不楚五代十国到底什么意思。为什么又有朝代又有国家,他们之间到底都是什么复杂的关系呢?

五代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开始,到公元960年陈桥兵变结束,共历时53年,北方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若从黄巢起事(878年)开始算起,到高粱河之战(979年)结束的话,这段动荡时期共持续了101年。

沙陀人,曾依附突厥,也称为“沙陀突厥”,在五代十国混乱之机,大举南下直捣中原,建立了沙陀族人自己的政权,后唐李存勖、后汉刘知远,后晋石敬瑭,这三个沙陀开国皇帝,都是在山西起家,从山西打出一片江山,只是存在时间很短,三个朝代加起来不足20年,一边是沙陀人大量起用汉人,主动学习汉文化,完全按中原典制建立政权,一边是战乱频繁政权更替,沙陀人不是被同化,就是被杀害。

五代十国是中国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长期分裂割据的历史阶段,960年赵匡胤就在陈桥发生兵变。自此,五代最后一个政权后周灭亡,宋朝从此登上历史的舞台。

五代时期的历史没有存在感,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虽然时间很长,五代的历史却始终不被大众所熟悉,在唐宋之间留下了一段缺口。五代时期的历史之所以那么没有存在感,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个是人物与事件太过混乱,五代时期的人很热衷改名和造反,以至于一个人会有两到三个完全不同的姓名,又在四五个人手下都效过力,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另一个原因是这段时期的历史太过黑暗,相比三国时期的曹刘孙袁,五代的主角大多出自社会底层(匪兵)与北方民族(戎狄),对于传统的儒家礼义道德完全不理会。用当时一位大将安重荣的话说就是:“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无论是对待士族文人还是普通百姓,当权者往往都随意杀戮,人民只有在少数不爱折腾的皇帝当政时才能得到丝毫喘息。而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们所看重的君臣、父子、夫妻之道(三纲),在五代时期也都被踩得粉碎。

五代时期政变频发,君臣之间往往毫无信任,君主动辄族诛臣属,臣属也常常起兵反叛。将领们一有机会就会开始蠢蠢欲动,皇帝像走马灯一样的轮换。

父子之间,家族辈分形如无物。为了权势到处认爹认舅认爷爷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出现养子继位、一朝三姓的荒唐事。父亲杀儿子、儿子弑父亲等背弃人伦之事更是屡见不鲜。

夫妻之间的关系亦如前两者。君臣共妻、父子聚麀、兄弟同寝、举家淫乱之事比比皆是。男人的妻子多多益善,女人的丈夫也不断变更,一但打了败仗往往老婆闺女全被人家收走,胜利者也不怕喜当爹做绿帽王,妻子前夫的儿子也都收作自己的儿子,甚至皇位都可以照传。

这些违反礼义人伦之事,在传统中国文化观点乃至现在的价值观来看,都是不可理喻的。所以这段历史在后世很少被文人们所提及,甚至是刻意隐掉这段历史,以免扰乱人心。

与北方五代同时期,南方前后出现了九个割据势力,包括南吴、南唐、吴越、南平(荆南)、南楚、前蜀、后蜀、南汉、闽,与北方后期出现的北汉并称为十国。

这些国家的君主,有的称帝有的称王,有的向中国(北方中原王朝)称臣,有的则爱答不理。相比三国时期吴国与蜀汉,这些国家几乎都没有什么南征北伐的雄心壮志,而是偏安一隅,乐于发展经济与文化,没事写写诗词修修仙,和其他国家搞搞贸易战争。


五代时期动荡带来历史影响

安史之乱后,华北地区由于受到割据藩镇和五代各朝长期混战的严重破坏,人口大量外流,使中原地区千里无人烟。北方耕民大量南迁,使得北方农业生产无以为继,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而在南方,虽也不免遭到战争的破坏,但在十国时期,相对华北而言,南方的重大战事较少,政局也比较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并使之稳定。可以说五代十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宋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使得整个古代经济继续往前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宋朝建立后,行政区划也大多按照十国原有的边界来设计,后来又被明清所承袭,所以一直到今天,南方各省的边界都和当年南方各国的边间近似吻合。

十国之外,越南地区(交趾)也是在这个时候从中国分裂出去,后宋朝两次征伐都以失败告终,元明两朝亦未能完全收复,基本是奠定了越南的独立状态。西北的华人和胡人也建立了一些割据政权,其中党项人建立的定难节度使政权在后来脱离了宋朝,建立了西夏国。即便五代历史如此之乱,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仍然不应被我们所遗忘。

点赞8、乌鲁木齐市 网友:??不作

其实纵观《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可以看出,五代乱世,英雄辈出啊!但之所以现在很少提及诸如枪神王彦章等五代的英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五代是乱世,和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有些“不兼容”;

2,梁、唐、晋、汉开国君主性格上阴暗面比较明显,子孙又都是昏君,历来都是当做教训用来警醒后人的,所以学习意义不大;

3,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历来受到中国人,特别是华北地区人民的痛恨,这使得清朝时期从北方入关的满清统治者比较忌惮,所以提及很少;

4,五代时期的时间轴不像三国时期那么好把握,记录第一手资料的《旧五代史》又长期被搁置,加上宋初对太祖陈桥兵变的极力掩盖,以及后世君王出于维护统治需要,对五代的国君犯上夺权的贬低(五代的君主全是造反起家的),导致五代历史流传较为小众;

5,五代时很多著名人物并非是汉族人,所以在民族认同度上不如三国时期的乱世英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之言……

点赞9、乐山市 网友:牵牵一笙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平海军、吴越、北汉等地方割据政权,形成了与契丹对峙的局面。

那么这一时期的历史为什么很少有人了解呢?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一、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比五胡乱华、战国七雄还要乱得多。这是一个大分裂时期,各地军阀混战,政权更迭快,最容易让人产生混乱,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所以很少有人谈及这样一段历史。

唐朝实行的是藩镇制度,唐朝末年朝廷已无能制衡各藩镇势力,导致各地的割据势力不断扩大,最后唐朝毁在各藩镇割据势力手中。

唐昭宗天祐四年,即公元907年,朱温率兵灭唐建立后梁称帝,是为后梁太祖,改元开平。朱温灭唐称帝后,他的地盘并没有扩大。各个割据势力却纷纷以讨贼兴复唐朝为口号,联合起来对后梁进行讨伐。晋王李克用是讨伐后梁的核心力量,岐王李茂贞也打着反梁复唐的旗帜,号召天下讨伐朱温。蜀王王建干脆在成都公开自立为帝。一时天下大乱,割据势力纷纷自立为王,形成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

二、这个时期的各朝昏暗不堪,为后世所不耻。

如后梁太祖朱温可说是荒淫无度。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兵败路上生病,回师洛阳后,住到大臣张全义家的会节园里避暑十多日。张家的妻妾都被他召去侍寝,淫乱终日,毫不顾惜君臣之礼。连张全义已是半老徐娘的继妻储氏也被他招来强与交欢。张全义的儿子愤恨至极,持刀要与朱温拼命,被为了高官厚禄甘愿忍受屈辱的张全义死死拉住。

朱温除了有几个亲儿子外,还有一养子,名叫朱友文。朱友文本姓康,名勤。由于幼美风姿,好学上进,谈吐得体,所以朱温认为养子,封为博王。朱温的亲子郢王朱友圭和养子朱友文之间为了争夺继承皇位明争暗斗,他们的妻子为了争夺未来的皇后之位竟然也向公公卖弄风情,争先恐后地与父皇朱温通奸,朱温将儿媳妇轮流召入宫中侍寝。

由于养子朱友文妻子王氏姿色出众,美艳不可方物,朱温对其尤为喜爱,答应王氏将来传位给朱友文。后来朱温卧病在床,而且病情不断加重之时,一天朱温让王氏通知朱友文前来晋见,以便委托后事。

朱友圭的妻子张氏知道后,赶紧密告友圭:“朱温已将传国宝交给王氏去找友文,我们就快完了。”催他先采取行动。朱友圭得到消息后,立刻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卫队及其他亲信所率的部队发动了政变,连夜杀入宫中。最后朱温被朱友圭手下将官冯廷锷一剑刺死。朱友圭见朱温已死,用破毡裹住其父的尸首,埋在了后梁皇宫的地下。一不做二不休,朱友珪还杀了朱友文及其美妻。

李克用在灭了后梁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李存勖继位。李嗣源是李克用义子,追随辅佐李存勖,帮助李存勖灭掉后梁,建立后唐,当上了皇帝。对于李嗣源做出的贡献,李存勖十分感激,并表示要与他平分天下。可是他反悔了当初的承诺,甚至觉得李嗣源的存在,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派人多次暗杀失败后,李存勖将李嗣源分封在了邠城,离都城洛阳相当远。

  当上皇帝后的李存勖仿佛变了个人似的,终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

  公元926年,各地发生兵变,李存勖本想亲自挂帅讨伐,却被一众宰相大臣劝阻。无奈之下,只得重新启用李嗣源,谁知李嗣源在镇压兵变时,却与叛军合流,率军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勖的统治。李嗣源胆子比较小,后来病重的时候听说自己的儿子要抢自己的皇位就被吓死了。随后李从珂登基,但是由于和石敬瑭相互猜忌,最后石敬瑭用燕云十六州换来契丹帮助自己消灭了后唐,建立后晋。这个石敬瑭就是著名的“儿皇帝”。

五代十国时期,各朝昏暗无光,为后世所不耻。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总之,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原王朝最混乱,也是统治者最昏聩腐败时期,可以说没有可称羡的闪光点,所以后世历史很少提及这一时期。

  •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本人删除!

点赞10、山南市 网友:︷活ぐ著

历史是记忆。而这种记忆有什么用呢?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的确礼崩乐坏了,但起码还有好人吧,或者起码大家还是想当好人的。否则,乱臣贼子就不会惧。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目的不是通鉴而是资治,让后之君子知道应该怎么修身齐家、怎么治国平天下。


然而,五代是个什么记忆?

过程不重要,因为峰终定律。一个是高峰,开元盛世、万国来朝,所以大唐荣耀;一个是结尾,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所以西晋无能。

五代就奇葩了,它一直是高峰。这五十来年,打仗无数、死人无数,都不是违背道德的乱,而是违背人伦的乱。做乱臣贼子才能活,不做乱臣贼子必须死。别说在五代十国当个君子,就是你还敢要个脸,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五代乱世就是这么彪悍,拒绝一切道德人伦。

五代的结尾,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篡了后周孤儿寡母的江山。赵匡胤流浪四方的时候,是被后周太祖郭威收入帐下。赵匡胤从军拜将的时候,一直被后周世宗柴荣提携。然而,赵匡胤竟篡夺了后周的天下,而且是从自己的老上级柴荣的遗孀幼子手中夺来的。说实话,比之赵匡胤的操作,同是欺他寡妇与孤儿的曹孟德要仗义得多。

昔日曹瞒相汉时,欺他寡妇与孤儿。谁知四十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从后梁朱温开始,有一个算一个,全是篡位得天下,一直篡到了北宋。然后,再说五代这段乱世,还怎么让乱臣贼子惧?皇帝一个比一个流氓,士大夫一个比一个无耻。关键是有将军在前面冲锋,士大夫连无耻的资格都没有。

先说这五个开国皇帝,一个比一个无底线。

第一个是后梁太祖朱温,不止屠了太监,还把大唐宗室给屠了。第二个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只爱伶人不爱江山,最后被自己人给宰了。第三个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不算,还做了契丹人的干儿子。第四个是后汉高祖刘知远,身为晋臣却眼看着后晋被契丹灭了,然后跑步到开封当了皇帝,但国祚也就三年。第五个是后周太祖郭威,这个人还行,但他的老上级是刘知远,黄旗裹身还是愧对主公了,而且给赵匡胤打了个样。最后是赵匡胤终结五代乱世。乱世之所以终结,是因为北宋好死不死地没被将军们掀了桌子。因为后周的基本盘打得够结实,赵匡胤活得也够久。


你给这几个皇帝写本纪,然后你咋写?

写出来的,全是造反篡位的攻略说明。后世的陈胜吴广有操作手册了,照着朱温来就行了;后世的董卓曹操也有攻略说明了,石敬瑭、刘知远、郭威,甚至赵匡胤,都是篡位改朝的范本。甚至,草原要搞五胡乱华,也有了入主中原的参照。沙陀人怎么成功的、契丹人怎么失败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全都有。

皇帝说完了,还要说一下士大夫们。但五代就是这么奇葩,基本没有士大夫什么事儿。因为皇帝听将军的、将军听士兵的,士大夫往哪摆?三国还能有个刘备,刘备手下还能有个诸葛亮。而曹操手下也有荀彧、程昱、郭嘉这些人,起码也算名臣了。孙权手下则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些人物,也算风流人物。而五代里面,能找到一个刘备吗?别说找刘备了,连孔明也找不到。能找到的全是董卓,以及董卓的好儿子吕布。

然而,五代硬是出了一个牛得穿越的“名臣”,十帝元老重臣、冯道冯可道。


这家伙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到后周世宗柴荣,冯道把四朝皇帝伺候了个遍。甚至,中间还伺候了一段入主中原的辽太宗耶律耶律德光。皇帝挨个杀、王朝流水席,但金刚不坏、屹立不倒的是老臣冯道。公元954年,冯道病逝,硬是在这么乱的时代里,得了善终。善终还没完,死后竟被追封追封瀛王、谥号文懿。

冯道这种人应该怎么定性?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乡愿。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乡人皆好之”,这就是乡愿。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与能让所有人都讨厌,子曰皆未可。对于乡愿,孔子的态度是什么?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道德就是被这种人败坏的。因为乡愿没有立场。

我们行事的规程是从立场出发,根据事实、运用逻辑,推理价值判断。但关键是这个从立场出发,立场代表了思考的人性。而没有立场呢?没有立场就是人工智能,一堆算法的集合。

皇帝问:是做忠臣还是做奸臣;你回答:臣都可以,看您需要。这就是朝堂乡愿。而冯道比这还厉害,他是超时空的朝堂乡愿。不仅忠臣奸臣都可以,而且哪朝的忠臣和奸臣,都可以。

欧阳修评价冯道“不知廉耻”,司马光评价冯道为“奸臣之尤”。并非宋朝士大夫的片面僵化和过于苛责了。冯道这个人本身就没啥立场。如果他有立场,无论忠奸,都不可能成为超时空的乡愿。然后,对于这种人还怎么评价,把他拿出来还怎么资治。以冯道为基础,只能写出权谋诡诈博弈论和乱世个人成功学,却与宏大叙事无缘。

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如欧阳修所说,五代的士大夫们,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冯道这种货色,甚至比冯道还不如。皇帝都是窃国者、大臣都是乡愿,这就完了吗?“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五代之乱,不止乱于道德,而且乱于人伦。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人伦?一个人违反道德,你骂他缺德就行了;一个人违反人伦,你只能骂他禽兽不如了。所以,人伦比道德更重。可以认为道德是后天的产物,而人伦则带有一定的先天成分。甚至,禽兽身上也有人伦的成分,比如同情、恻隐这些。而五代之乱,恰是挑战了人伦底线。

继勋残暴愈甚,强市民家子女备给使,小不如意,即杀食之,而棺其骨弃野外。女侩及鬻棺者出入其门不绝,洛民苦之而不敢告。

王继勋,宋太祖赵匡胤的小舅子。这家伙的爱好是什么?吃人。“自开宝六年四月至太平兴国二年二月,手所杀婢百余人”,四年时间吃了100多人。五代的土壤,才能培养出这种怪兽。人吃人、易子而食,不是没有,但那是逼不得已。而王继勋呢?堂堂的洛阳封疆、大宋国舅,人家就好这一口儿。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释”得就是这些货色。这群悍将的确非常能打,但能打也不能用。因为用下去,不仅大宋会垮掉,而且自己这个皇帝都能被吃掉。而赵匡胤一系还算正常些。建立后唐、后晋以及后汉的沙陀军事集团,以及从草原杀过来的契丹人,就不是吃个上百人的问题,而是动不动就屠城。

十国中的南汉,则是法制化地突破人伦底线。不仅刑罚严酷,而且皇帝每一个正常的,就喜欢看怎么折磨犯人。

?性严酷,果于杀戮,每视事则垂帘于便殿,使有司引罪人于殿下,设其非法之具而屠脍之。

此外,还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之法,或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之,谓之水狱”。人不是禽兽,但人可以禽兽不如。因为禽兽杀生只能靠爪牙撕咬,而人却能玩出各种花样。

而南汉,还有一个别称,叫太监之国。北宋灭南汉的时候,南汉就是一群太监领兵。原因是皇帝最信任太监,于是把大臣全给阉割了。要当官先自宫,这就是南汉宪法。南汉的大臣全成了东方不败。东方不败是豁得出去自己,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而南汉则是豁得出去朝堂,欲立朝堂必先自宫。


晟性刚忌,不能任臣下,而独任其嬖倖宦官、宫婢延遇、琼仙等。至鋹尤愚,以谓群臣皆自有家室、顾子孙,不能尽忠,惟宦者亲近可任,遂委其政于宦者龚澄枢、陈延寿等,至其群臣有欲用者,皆阉然后用。

这就是南汉后主刘鋹的神操作,把南汉庙堂变成了南汉后宫。庙堂之上就他一个男人,剩下的要么是女人、要么是太监。

叙事,可以很悲壮。但是,有悲有惨,这只是铺垫,你一定要铺垫出壮烈。而五代十国却只有悲、只有惨,还有荒唐,真心发掘不出什么壮烈。所以,这段历史、这段记忆,你就没法叙事。围绕五代十国写本小说,你能写出什么主题?拍个电视剧,你到底选谁当主角?“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五代这个乱世,看多了或许就是在折磨自己。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