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独资企业如何把45%税率降低到1.5%?
个人独资企业在过去往往被一些广告夸大了节税的作用。以下说说今年个独的一些变化,以及降低税率到1.5%的可能性。
1. 降低到1.5%的可能性。
个人独资企业,主要的税种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由于大部分的个独都是小规模纳税人,那么很有可能增值税能够享受到10万/月的免征优惠。如果开专票,或者因为销售额超过标准不能享受这个优惠,那么需要交3%的增值税和附加税。
对于个人所得税而言,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方式。
在查账征收的方式下,应纳税所得=收入-成本费用损失等,然后再按照金额所适用的5级累进税率表来计算应纳税额。
今年这个表是有变化的,级距变大了,并且在计算扣除的时候,每月的基本扣除从3500元变为了5000元,同时可以算上其他附加的扣除。所以,成本越高那么利润越低,相应地交的税也就越少。极端情况是亏损了,那么也就无需缴纳了。
在核定征收的情况下,可能有两种计算方式。
① 核定应税所得率。就是事先核定一个所得率。应纳税额=收入*应税所得率*所得税率,计算出应交的个税。比如,核定所得率为10%,那么收入20万的情况下,就是20*10%*5%=0.1万元。
② 固定征收率。很多地方都是直接核定一个征收率。比如,按照收入的2%来计算个税。那么20万的销售额,对应的个税为:20*2%=0.4万元。这样的核定税率可能为1%-2%之间。
所以,再考虑一些园区的优惠政策,税率有可能变成1.5%吗,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可能的。
2.不能仅仅看数字,滥用政策
这样的数字往往是用来“吸睛”居多。实际上,在去年8亿元的事件之后,要申请核定征收相对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很多成立个独的目的性可能就有问题。高管工资避税?股东分红避税?在税收征管技术日益先进、低税率严征管推进的时代,滥用税收优惠,越来越行不通了。
所以,不能仅仅盯着低税率,还要看看企业是否真的适用。
这个说法是很多做税收筹划,对外宣传的广告用语,并不规范和严谨。
个人独资企业按5%-35%五级累进税率,交纳个人经营所得税,并无45%这档税率。
所谓的45%税率,是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是45%,对一些高薪人士来说,会面临45%的个税。 有些税收筹划的,就通过把工资薪金所得,转化成个人独资企业的薪金所得。
同时利用个人独资企业可以核定征收政策,由个人独资企业开票给服务公司,钱进入个人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只需要缴纳5%-35%的个税,而经营所得的个税,核定征收后,实际税负率是可以降到1.5%左右。
但如果金额大的话,其实经营所得,还有增值税(每季度超过30万元时),那小规模纳税人有3%增值税,就算有地方返税补贴,也没法降到1.5%税负率,另外,开个人独资企业,还需要维护成本,当然相比薪金所得的个税税率,还是低不少,所以,实践中是有些企业采取这种做法,来降低个税。
广告嘛,为了夺人眼球,宣传时会尽量挑最大的效应来宣传,用语也经常有夸大之嫌。
题主的问题是有限公司综合缴税45%,但是为什么通过个人独资只需缴纳1.5%。题主应该是被人误导了,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全额抵扣只缴纳所得税然后个人独资的税率在1.5%,但是你总有一家公司是需要缴纳的,而且所得税不是1.5%不变的。
首先有限公司是缴纳企业所得税利润的25%股东分红税20%,但是个人独资在国家财税200091号文改革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改缴纳个体工商户5%-35%五级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在税收洼地政府对其是有核定征收的政策,国家规定的核定率是现代服务业10%商贸业5%(有特殊园区园区是存在核定1.5%的)
举例企业纯利润500w
有限公司企业所得税500w*25%=125w 股东分红(500w-125w)*20%=75w
通过业务分流500w纯利润个人独资缴税
个独所得税:500w/1.06*10%*35%-6.55=9.95w
以上举例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或需要更加详细的解释,欢迎您的留言与私信
在2018年个税调整后,个人所得税针对经营所得的税率也有所调整,最高一档税率是35%,请放心再高也没有45%了。
但是,要想把35%的税率降低要1.5%,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天方夜谭。
个人独资企业或者有限合伙企业,在经常所得税筹划时,最常用到的方式是地方性税收优惠园区的减免政策,或者注册地在国外税收洼地。
但是,再怎么操作,要到1.5%,都很难实现,或者只能是短期行为。
比如,有些园区的政策是,40%地方留存,地方留存部分80%返还,那100万利润的个税也要23万多,远高于1.5%。
或者享受非居民企业10%的税收优惠,注册地可能还涉及税收,加起来还超过10%了,也还是远高于1.5%。
当然,也有核定征收率为1.5%,这个极其有难度,对企业的规模,行业等都有不少要求。
当然,也有今年内免税的一些的园区,但这个政策持续性很难保证,一旦有问题很可能就政策变了,对企业来说,也有不确定性风险。
还有就是,信托、有限合伙等一些形式,也是依托一些特殊行业牌照,享受政策,但可遇不可求。
也许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吧,总之我觉得到1.5%真的是非常非常难。
看看懂行的朋友有没有能指点迷津的。
这类话题,基本上都是一些所谓的税务筹划机构忽悠的,制造话题,引人眼球。你只需要问他们一个问题,不要把45% 降到1.5%了,怎么把中国排名前50位的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降到1.5%?
这种说法,无疑夸大了个人独资企业在税收筹划中的作用。个人独资企业不是万能的,在税务筹划方面也有其局限性。
1、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出资设立,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出资人需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无疑加大了出资人的风险,所以,仅适用于风险不大且相对可控的行业。比如,一些明星、网红,对于演艺收入多通过个人独资企业;而对于投资于实体的,则采取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
2、个人独资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小,这无疑加大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风险,因此,采取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业务发展往往会受到限制,不适合做大做强。比如,有一家个人独资企业和一家公司制法的企业可以选择合作的情况下,一般人更愿意和实力雄厚的公司制法人企业打交道,而不会选择个人独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利用个人独资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其实并不是将现有企业注销重新注册个人独资企业,而是直接注册个人独资企业,与现有企业在业务上进行往来,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一般操作思路:
1、在税收优惠区注册一家或几家个人独资企业,并争取到税收的核定征收、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一般在2%以下,因此,宣传1.5%倒是有可能的,有的地方月收入10万元以下免征个人所得税。
2、利用个人独资企业与现有企业进行业务往来,通过从个人独资企业采购原材料或将产品销售给个人独资企业等方式,转移利润到个人独资企业,利用个人独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税的目的。这里,存在转移定价不合理被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调整的风险。
3、对于个人提供劳务的,利用个人独资企业的核定征收政策,直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但目前这一项感觉被一些所谓的筹划机构用烂了,比如,一些公司高管也采取这种方式,将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为合作关系,取得的收入不再是工资薪金所得而变成了经营所得,存在不少涉税风险。
综上所述,个人独资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不是万能的,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谢邀,第一个人独资企业没有45%税率,累进35%是个税征收标准,增值税3%或者6%。
企业做税收筹划一定有个前提,合法合理!你这个提法应该是想通过行业包装改变所属行业,有空间,注意风险!
个人独资企业想做核定征收,税局首选核定税率,满足三个条件中任一个即可。1、收入可核算成本无法核算,2、成本可核算收入不可核算清楚,3、能计算和推定纳税人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总额的。
个人独资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是“个人所得税”,适用的品目是“经营所得”。税率是从5%-35%之间,总共5档超额累进税率,没有45%的税率。
所以说“把个人投资企业的45%税率降到1.5%”,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税率和税负率是两个概念。
税率是法定的,没有办法改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不同的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不同的税率。
而税负率一般是指实际缴纳的税款与当期收入的比例。
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
例如,某个人独资企业,2019年度经营所得,全年收入1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33万元。
适用的税率为30%,应纳税额=33万×30%-4.05万=58500元。
税负率=5.85万元÷100万=5.85%.
所以根据该案例,企业的税率是30%,税负率是5.85%。
个人独资企业的税率是法定的,没有办法降低。但是通过合理的筹划,却有可能将个人独资企业的税负率下降到1.5%。
为什么说存在这种可能性呢?
主要是因为个人独资企业的征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查账征收,另外一种是核定征收。
在查账征收的方式之下,个人投资企业的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再确定适用税率。
在核定征收的方式之下,一般以当期收入乘以行业的应税所得率,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在确定适用税率。企业采取核定征收时,一般是因为无法准确核算成本费用。
从表面上看,两种征收方式的主要差别就是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对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是一致的。
同样使用上述案例,假设该个人独资企业无法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按照核定征收办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行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为10%。
那么2019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0万×10%=10万元。适用的税率是20%,速算扣除数是10,500元。
应纳税额=10万元×20%-10,500元=9500元。
税负率=9500元÷100万元=0.95%。
在核定征收方式之下,税负率仅为0.95%,在查账征收方式之下,税负率为5.85%。
所以想要降低税负率,最关键的就是看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行业应税所得率。
假如在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方式之下,核定的行业应税所得率较低,一般来说,总的税负率肯定会比查账征收方式之下更低。
现在弄到1.5就是在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