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因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应该是李心田吧,惭愧,名字是不是这几个字也有点含糊了。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很小,就读过一本书,叫《闪闪的红星》,看不大懂,后来书拍成了电影,回头再看,才算是明白了个大概。以后又读过,懂了就深深地植在心底。那时候没有什么儿童读物,连小人儿书(连环画,后来又叫什么漫画,搞不懂)都很少,更无所谓青春文学。当时的作家只有浩然一人,戏有八个样板戏,电影只有“三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这个说下去太长了。就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产生了《闪闪的红星》,难能可贵,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所有的青年文学作家都是后来的,也都是后话,与之相比都会黯然失色。更重要的是那时的文学告诉孩子,“妈妈是党的人,我就是党的孩子”,妈妈为了群众的利益而牺牲,信仰第一。而现在的青春文学告诉孩子,“ 爸爸妈妈分开了,可还是爱你的”。妈妈有追求真爱的权利,爱情至上。
作家梁晓声,青春少年一路走来也已经是硕果累累的老作家了,当年读他的作品,心潮澎湃,慷慨激昂,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作者,记录了一个7时代变迁!
我印象最深的青春文学作家是杨沫。她写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塑造了女主人公林道静成长的故事,构筑了革命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我至今都很难忘。女作家杨沫也从此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我的女儿出生后,我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冯沫,希望她长大后也能成为像杨沫一样的作家。
莫言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先生。
韩寒,一个中学生,《三重门》,一时间,洛阳纸贵, 吸引了许多少男少女。
诚谢邀请!我印象最深的青年文学作家是路遥,因为作者的《平凡的世界》向读者展示了七个历史性事件,成为八十年代农村青年人向往与关爱的历史画卷,容易与当时的文学青年产生3个主要共鸣!具体情况如下......
剧照来源于网络,若不妥,请告知,速删除
a,《平凡的世界》向读者展示了七个历史性事件
(1)《平凡的世界》向读者展示的全国性的国家大事就是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
(2)《平凡的世界》向读者展示的黄土高原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矛盾;
(3)新生代之间的传统爱情与新式爱情的矛盾
(4)黄土高原地区农民的艰苦生活
(5)黄土高原农村的风俗习惯
(6)黄土高原农村的生活风尚
(7)黄土高原农村的情感纠葛
b,容易与文学青年产生3个主要共鸣!
剧照来源于网络,若不妥,请告知,速删除
(一)《平凡的世界》向读者展示的全国性的国家大事就是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
(二)《平凡的世界》向读者展示的黄土高原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如小说与同名电视剧中的黄土高原的农村憨厚朴实的农民孙玉厚与村支书田福堂的茅盾,孙玉厚的二儿子孙少平与县领导田福军之间地方茅盾,孙玉厚的大儿子孙少安因为搞土地承包与当时的村、乡、县里领导之间的矛盾等;
(三)新生代之间的传统爱情与新式爱情的矛盾
如孙玉厚的二儿子孙少平与县革委会主要领导田福军女儿田哓霞有一定阶层的脱离现实的爱情矛盾;
田野红杏也是普通的农民出身,因为上述茅盾,尤其是三个矛盾,也曾经在作者本人身上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所以,作者比较容易产生共鸣!
剧照来源于网络,若不妥,请告知,速删除
我印象最深的青春文学作家是韩寒,他写的《三重门》真的不错,不过他的文学没有太久远的生命力,难以穿透时代,还有他的杂文也很不错,是青年人的骄傲,佼佼佼者。
武者小路实笃(日本):《友情》。
《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三重门》的作者韩寒,都是当时令人印象最深的青春文学作家。
印象最深的青春文学作家是塞林格,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霍尔顿,十六岁就离开学校到处游走在城市的边缘。他的内心独白都足以体现一名少年人的心思和愿望。他想远离开世俗生活,只想在麦田里,在一群孩子玩耍的悬崖边沿,做一个守望者。他和老师的交流,他和同窗的关系,他和陌生人的对话,他和妹妹的情谊,都抒写得极其细腻感人,很有代入感。再如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里的叙述风格,也是贴近青春文学的忧伤,尤其一些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情描写也是简洁而又到位。再就是屠格涅夫的《初恋》也是一个少年人爱上父亲的情人,相关视角和心理活动,都很真实,触动人心。而高尔基《童年》和林海音《城南旧事》,都是童年视角,一种过于早熟的情调,也弥漫在杜拉斯的《情人》里,并在陈村《少男少女一共七个》里有所推演。当然也有很多八O后和九O后作家,比如我所比较熟悉的颜歌、春树、迪安、水格、顾文艳等等。而我在九九年冬天于鲁院写作的长篇小说《校园情报快递》则是国内诸多校园青春小说中的一本。随后的《雨中的奔跑》里“我”的喧哗与骚动正是属于一种后青春期的见证,小说出版后获得了引起媒体争议的首届张爱玲文学奖。
我认为,青春文学作家的定义,它应该是指一个更大的群体,而不是局限于某几个人。每个作家都有过青春年华,或者有过关于青春年华的文字,不能以单纯的年龄或者作品来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