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农民与插队知青干过什么最苦最累的农活让你记一辈子?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7关键词:知青

问题补充: 夏收夏种踩人力打稻机,一整天下来整个骨架都散了。

点赞1、宜宾市 网友:青丝萦指

我们村没有插队知青,也没有和知青一块干农活的场景与感受。我们邻村有一个知青点。大队当时在公社党委的帮助下组建起来的知青队。因为离的很近,能听到也能看到里面知青的一些新闻趣事和生活场景。

劳动能改造人生,煅练他们的生活习性,打破它们一贯的性情习惯。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我村有位老爷们的自述。他当时在河南省粮食学院学习,赶上文化大革命,祖国各地,大河上下,省会城市让他跑了个遍。到了文革后期,已经到了毕业实习期,学校安排他们一批学生到湖北实习。男女学生都有,第一天他们到湖里劳动,有许多女同学,她们捂着鼻子嘴不敢下塘里去干活。一天,两天,三天过后,她们才适应环境。也不捂鼻捂嘴了,直接座在塘泥上拍打着玩起泥巴起来了。

点赞2、陇南市 网友:叫嚣ゝ

谢邀…没有亲身经历…本没有发言之权…您的问答另有它意…应该是知识青年下乡插队…是接受教育的…是让青年人了解…农人的勤劳和朴实的……是课堂上没有的活教材…是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体验农人的真实之生活…验证劳动创造未来…劳动锻炼身心…增强知识…是验证真理的未一标准!

点赞3、乐平市 网友:末日控

最苦最累的活就是农田基本建设和积肥。

严严寒冬,人们挥舞着锹镐,向坚硬的冻土进攻。只见银星四溅,聆听叮当声响,夜以继日的苦战,锹镐震得虎口痛。一双双勤劳的茧手,修出了一条条水渠,一片片良田。

积肥时,一块块又臭又硬的冻粪块被装筐,人们用双肩挑担或装卸马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堆积如山。经发酵后,辛勤的农人,又挥镐舞锹,精敲细翻,使其变成碎沫,再运至田间备耕。

农活虽苦累,丰收令人醉,磨练意志值得回味。

点赞4、高邮市 网友:王者霸业

″觉得苦吗?嚼嚼自己咽了";觉得累吗?憋憋气自己挺着;觉得疼吗?咬咬牙自己扛着……

累不累脚最懂,苦不苦心自明。我出身农民之家,最知农民苦累,了解知青岁月。

我一九七八年高中毕业,高考落榜。一不小心,成了回乡知青,实质上就是农民。

大概是城里的青年去农村叫插队知青,农村的学生回农村叫回乡知青。不论回乡还是插队,干农活有苦也有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胶东农村,通讯靠吼,通勤靠走,耕地靠牛。一个公社一条街,一个喇叭全乡听。

在那样一个″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年代,缺衣少穿、缺吃少用,农业生产方式又十分落后,农民和插队知青之苦之累不言而喻,可想而知。

回忆总是容易打动人心的。

让我记忆犹新、念念不忘的农活举不胜举,数不胜数。究竟哪个活最累,哪个活最苦,直到现在也说不清,道不明。

一言以蔽之,最苦最累是″三夏三秋"。不妨″顺手牵羊",一一列举:


出粪推粪,累也不说累,苦也不言苦。

从猪圈里出粪,用小推车送到粪场,再用独轮车推到地里。

推着满载三百斤左右的呕粪车,沿着羊肠小道,穿越丘陵地带,跨越沟沟坎坎,戗软泥躲乱石,″过五关斩六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前腿躬,后腿蹬,两手紧抓把平衡,弯腰使劲向前拱,汗流浃背不放松。臭气熏天,且苦且累。觉得累吗?憋憋气自己挺着!

送公粮,扛麻袋。

每逢夏收、秋收结束,用麻袋装满小麦、玉米,推车送到乡公所,头顶肩扛送粮忙。

″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青春派)。

每麻袋150斤~200斤,扛到肩膀上,爬步梯,登粮仓。一天下来,腰酸腿疼胳膊胀,浑身像散了架子一样。

扛石头,修大坝。

农业学大寨。修水站,整梯田,炸石窝,扛石头,压得人气喘吁吁,累得人半死不活。

一不小心,手臂挂彩,肩膀压伤,欲哭无泪,有苦难言。觉得疼吗?咬咬牙憋着!

正如电视剧《人世间》周秉昆的一句硬气台词:″觉得苦吗?嚼嚼自己咽了!"。


赶牛马骡驴,犁地、耙地、拓地。

这活既要技术又要出力;既要胆大又要心细;既要驾驭犊牛,又要把握方向。

这活儿是农民老把式才能干的,优秀知青学徒也得三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割麦子,砍玉米。

年年忙,日日忙,再忙忙不过"三夏"、″三秋"。起五更睡半夜,天蒙蒙亮就起床,有时候忙得裤子往头上套。

为了与老天爷抢时间,白天收麦子,晚上打麦子,生怕阴雨连连,一年的辛苦全泡汤!

在麦地里,手拿镰刀,弓背弯腰,烈日当空,大汗淋漓。一天下来,身疲力竭,饥肠辘辘,你说苦不苦?累不累?


刨地、挖地、耙地,刀砍斧剁样样全。

那时候的劳动,就是镢、锄、锨、耙、锤、刀不离手,一年四季刨刨刨、铲铲铲、耙耙耙、砍砍砍……双手结满了老茧。

穿着的衣服,胳膊肘、肩膀、膝盖上都是补丁加补丁。


抗旱浇水靠扁担。

那个年代,抗旱保收,全靠扁担。″小扁担,三尺三,扁担不离肩,扁担挑担担,一边一座山"。


篇幅受限,言犹未尽,来点感慨: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谁不是又累又苦?谁不是省吃俭用?难忘农村,情系农民,难忘回乡,情系知青。

魂易断,情难绝;事易忘,情难却;恨易消,情难逝!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锦绣前程路。

三餐常思农民苦,日用莫忘众生恩。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

厚积十载苦谁知,薄发一朝甘自尝。

有苦有甜,苦尽甘来。每个人的路都得自己走。

经历了流年聚散,体会了人情冷暖;经历了物是人非,学会了自我疗伤;

有苦,自我释放;有乐,欣然品尝;

风吹雨打知生活,苦尽甘来懂人生 ;

其实人生,就是一种感受,一场历练,一次懂得……

最后,分享一下指引我多年学习工作的座右铭:

点赞5、北流市 网友:沐年之夏

我曾经是一名插队知青,但插队地点离城里老家不远,也就几十里路,我最怕干的活就是“上河工”。

那时“农业学大寨”,到处治山治水,每到农闲季节,会组织农民挑河治水,由于没有机器,泥土全靠人工挖运,吃住都在工棚子里,每天早上天一亮就开始干,肩上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泥块,从河底将泥挑到几十来高的河岸上,一天来回几百趟,一直干到天黑,一天吃二斤米的饭,肚子还是感到饿,晚上浑身骨头象散了架,倒头就睡着了,那种日子,不堪回首,至今印象最深。

点赞6、哈密市 网友:清風与我

这种看法有点让当过知青的人,感到不服,人家是叫你回答做过哪些最累的农活,你却答非所问的,摆出一大堆问题,知青是干什么的?你都不知道,真的不是一个这个群体的人,不晓得事情的真相。知青是一个群体,知青下乡就是为了响应,毛主席当年的伟大号召,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哪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还有一条就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实际上就是知青下乡,要听贫下中农的活,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保证一个知青的革命品质,将来接好革命事业的班,保证社会主义的江山永不变色。可以说,凡是能够当知青下乡去的人,没有几个是后悔的,累活脏活都得干过,下乡劳动锻炼,也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和思想,就是在农村尽可能的表现自己,早日能够回到自己的那个城市。可是,这个本来可以是很好的结果的做法,却被很多人曲解为浪费了时间,苦了一代人。人们有很多认识不一样的存在,都是有这样那样的看法,对待当年知青下乡也存在着不好的看法和忧虑,但是,对于知青本人仿佛是那个社会的需要,我下乡劳动锻炼是光荣的,而且,心情也特别愉快。知青三年,是我终身难忘的。

点赞7、邵阳市 网友:血色素人

农民与知青!他们能有一比吗?

农民干过的最苦最累旳事知青就未必干过!i不信可以去问问当年大多数旳插队知青。

虽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接受贪下中农的再教育!并且确是得到农民帮助与照顾。

如果有人要去作个i查,有良的会讲真话,的确如此。可能还有一些知青他会说j他是在遭罪!

现在要拿知青与农民来对比,就是天大的笑话: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谢谢!说得不对的,不是事实请批评指正。

点赞8、大理白族自治州 网友:痴心狂龙

我是75年插队知青。最苦最累的农活,就是“双抢”踩打稻机打禾。当年我17岁非常要强,和生产队长踩打稻机打禾,一天下来,全身酸痛酸痛,无法用语言形容,晚上睡在床上不能打翻身,默默流泪,泪水浸湿枕巾,至今四十七年过去了,还记忆犹新。

点赞9、荆州市 网友:染涤为诗

挖河,

点赞10、来宾市 网友:霸气女王

首先我声明,北方的农民与插队知青我不清楚,但是就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我只知道南方夏天双抢的滋味,让我记忆犹新,双响顾名思义,就是要抢在播种季节前和收获季节前,也就是抢收早稻,抢季节播种晚稻,那就是天上有40度的太阳,水田里有都如牛毛的蚂蟥,身体真是有点力不从心,这种知青下放干活的情形,让我记忆一辈子,从我当知心到当工人,到退休以来,也可以说这是我干的最重的一次活

点赞11、菏泽市 网友:修罗メ尊

知青又分为下乡知青,回乡知青。农村很多农活都累!耕田,特别是耕水田!要赤脚在水田中劳动,水田寒冷刺骨!没有机械,用牛在水中拉犁,要有技术,让牛配合,难度太大!

挑大粪是又苦又累有脏的活!两只粪桶,要在便池里把粪便装在粪桶里,用扁担挑起满满两桶大粪,走在田间地头,在地里把粪便浇在庄稼旁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修水库,住在荒山野岭的工棚里,睡地上,吃的是大锅饭,水煮菜,没有油!工地上没有机械,用双手轮起铁锤打炮眼,开山炸石头!用双肩挑土累大坝!用板车拉土!没有哪个活是轻松的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