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腿的猫咪,走路的时候却只有两个脚印,这是为什么?
猫是四条腿行走的动物,但是你可能没想到猫走路通常只会留下两个脚印,如下图:
从上面动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猫的后肢的两个脚几乎是完美的落在了前肢两个脚踩下的脚印上。这个行为是猫最常见的动作,只不过在我们的家里,猫很难踩下清晰的脚印,而且大多数人即便是养着猫也不去关注而已。
其实,除了猫在自然界中生活的其他猫科动物也基本上是以这种方式走路的,包括:老虎、狮子等大猫也是如此: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用四脚走路的猫以及其他猫科动物,却只留下两个脚印呢?我们从下面四个角度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猎手的标配
猫科动物是演化最成功的食肉动物,从演化的时间上看,最早的犬型亚目成员早在距今约4200万年前就出现了,而最早的猫科动物原猫出现时间在2500万年前,足足比犬科晚出现了约1700万年。
但是,猫科一经出现,在自然界中就迅速地超过了犬科,并且占据了有利的生态位,时至今日,犬科下最大的成员灰狼,在与老虎重合的分布区内被明显的压制,这就是猫科的弯道超车。
猫科动物之所以能够弯道超车,与成员大部分保持独居的习性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独居就意味着需要更强的个体战斗能力和更大的体型,因此在演化史上,最大的猫科动物总是比犬科大。
同时,猫科动物为了在捕猎中减少与猎物的冲突,尽可能少消耗体力的前提下拿下猎物,它们的捕猎方式基本上都是以偷袭为主的,而犬科动物捕猎则是靠体力消耗,所以猫科动物爆发力强,而犬科动物耐力强。
那么,猫科动物为何提高偷袭的成功率呢?除了高爆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隐藏自己。猫科动物像游戏中的刺客一样,擅长利用环境中的树木、岩石等作为遮挡慢慢地接近猎物,但是此时还有一个问题:如何能尽可能小的发出声响?
于是,猫科动物的脚掌上演化出了肉垫,柔软的肉垫除了能够减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还能在接触到干树叶等容易发出声响的物质时,尽可能的发出更小的声音。
但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因为四肢行走,会有四个落脚点,为了让自己在接近猎物时,尽可能小地发出声响,猫科动物演化出了这种独特的“猫步”,那就是后脚尽可能的踩到前脚踩过的位置,这样在猫科动物行走的过程中,后脚踩地的声音就几乎不可闻了。
这样让猫科动物更容易悄无声息的接近猎物,大大的增加了猫科动物的捕猎成功率。
节省力气
上面的动图是老虎行走时的骨骼以及肌肉的形态,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老虎的前脚在落地时,是前脚尖先落地,之后是脚掌,最后才是整个脚,这种方式其实也是在尽可能小的发出声音,因为如果是一个大脚掌直接踩到树叶上,树叶会瞬间碎掉发出声音,而前脚掌先着地时,后脚掌与树叶间隙小,这样再踩上去,声音会更小。
其他的猫科动物走路的方式也是如此,包括猫。
那么,这种行走方式与省力又有什么关系呢?首先,后脚踩前脚留下的印记,不容易拖泥带水,比如地面比较的湿滑,经过前脚踩过后地面会比较的平且结实,此时后脚再踩上去,脚上就不容易带上泥土了。而且路过有荆棘的路,这样前脚踩过后,后脚被扎的几率也很低了。
其次,对于猫科动物来说它前肢和后肢之间的间距恰好是后肢向前最省力的距离,这是演化所致了,毕竟四肢走路要比两腿走路更消耗体力,而作为猎手,保存和尽可能减少体力的消耗是必须的。
与祖先的生存方式有关
模特都会走“猫步”,因为这种猫步在大多数人的审美中是优雅的步态,而猫步其实就是从猫走路得来的启发。但是,猫这样走路绝不是为了优雅,因为在残酷的大自然中活着永远比优雅更重要。
猫包括其他猫科动物这种行走方式与祖先的生存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猫科最早的直系祖先是原猫(又称始猫),这是一种体型与如今家猫大小的猫科动物,它们与如今的猫科动物不同,因为原猫生活在树上,主要以树上的鸟类以及昆虫为食。
在树上捕猎可不比在陆地上,因为树上的树枝有粗细,而鸟类通常喜欢落在较细的树枝上,原猫想要在细小的树枝上捕杀鸟,在行走时脚印只能在一条直线上,这才有了所谓的猫步。
而且在树上四条腿走路还要在一条直线上,显然前脚和后脚移动轨迹重合才更容易保持重心,不会掉下去。
随着不断的演化,猫科动物纷纷下树去到陆地上生活,逐渐的走路一条线(四脚在一条直线上)慢慢的变得不再重要,不过前后脚印重合依然是生存必须的,所以才能保留至今。
最后
大多数的猫以及其他猫科动物走路都是后脚与前脚印重合的(只留下两个脚印),这种行走方式源于它们在树上生存的祖先,虽然它们在之后的演化中从树上跳到了陆地上,但是这种行走方式更有利于捕猎,因此一直被猫科动物保留了。
不过,在如今的宠物猫中,一些“胖猫”的步伐已经出现了问题,这是因为它们肥胖的肚子已经挡住了后肢的运动。
这是猫的常见走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