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们下场如何?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4关键词:儿子,周世宗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们下场如何?

点赞1、普兰店 网友:浊世悲欢

赵匡胤虽然夺了柴荣的江山,但是他在建立宋朝之后,曾刻碑给子孙留下遗训: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赵匡胤看似对柴氏子孙很仁慈,但他们的的最终下场却有许多让人不解之处,非常值得玩味。


要说柴氏子孙的下场,我们还是要从赵匡胤篡夺后周江山这件事说起,看看赵匡胤究竟对柴氏安的是什么心。

954年,后周太祖郭威驾崩,因其无子,所以他在临死前传位于养子柴荣。

柴荣这个人十分不简单,他登基的时候已经三十三岁了,正值壮年,也是一个人施展壮志雄心的大好年纪。柴荣在登基之初,就确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基本国策,他后来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柴荣其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积极发展经济,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还他积极对外扩张,打败后蜀,重挫南唐,更是收复了幽云十六州中的四个州。在对辽国作战的时候,柴荣更是连克三州三关,打得辽国找不到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柴荣英明神武,雄韬武略,堪称一代英主。然而,在柴荣在位的最后一年,他却做了一件断送自己江山的事情,那就是废掉了自己的妹夫张永德殿前都检点的职务,并让赵匡胤接任。


959年,柴荣最后一次北伐,在行军路上,他还在勤奋地处理公务。一天,柴荣路途中处理各地送来的文书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只皮口袋,柴荣打开一看,一面装着一只三尺多长的木板,木板上刻着“点检做天子”五个字。

这件事十分蹊跷,很明显是有人在告诉柴荣,殿前都点检未来会做天子,潜台词就是,殿前都点检可能会谋反。

当时担任殿前都点检是柴荣的妹夫,也就是郭威第四女的老公张永德。张永德这个人为人老实本分,功勋卓著,不像是会谋反的人。

但是从帝王的角度来看,为了确保子孙后代江山永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再加上柴荣后来在行军途中,因为突然生病而班师回朝,为了安全起见,柴荣解除了张永德的职务,该由赵匡胤担任。

赵匡胤是柴荣的亲信,当时担任的是殿前都指挥使,是张永德的直接下属。也许柴荣是觉得,张永德作为皇亲国戚,又手握重兵,确实不太让人放心,所以就改由赵匡胤来担任亲军首领,这样会更有安全感。


我们回过头再看柴荣当时看到刻着“点检做天子”木板这件事,本着谁是受益人谁的嫌疑最大的原则,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件事就是赵匡胤一手安排的。

再结合不久之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并黄袍加身这件事来看,我们可以推测,赵匡胤极有可能很早就有了篡夺后周江山的野心。

赵匡胤之所以如此大费周折,实际上就是为了挤掉张永德,从而掌握军队,只有掌握了军队,赵匡胤才有篡夺后周江山的可能。

而赵匡胤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利用柴荣作为皇帝的心里弱点,利用点检做天子这件事来刺激柴荣,从而除掉张永德。更绝的是,赵匡胤自己并没有出面,因而没有引起柴荣的戒备心,最终才让自己成功上位。

只不过,柴荣不知道的是,点检做天子说的不是张永德,而是赵匡胤

柴荣于959年9月去世,他在临死前传位给太子柴宗训。柴宗训当时只有六岁,所以由符太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和王溥等人负责处理政事。赵匡胤作为军中头号人物,自然也被委以重任。


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突然听闻契丹人和北汉军队联合攻打后周,北周朝廷不假思索就派遣赵匡胤领兵前去抵御。

然而,赵匡胤在离开都城开封之后,只走到距离开封二十里地的陈桥驿就不走了,大军开始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并没有着急去打仗的意思。

当天晚上,赵匡胤的亲兵开始在军中散播诸如皇帝幼弱,不堪效力,不如拥立赵匡胤为帝之类的话,很多将士的情绪都被煽动起来。

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都点检为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第二天一大早,在赵匡义和赵普的“强迫”下,赵匡胤“极不情愿”地穿上龙袍,然后带领大军杀回开封城,在控制住局面之后,翰林学士陶谷突然拿出一封禅位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

赵匡胤在三番四次推辞不久之后,最终在众将的“强烈要求”下还是登基称帝了。赵匡胤登基之后,改元建隆,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


赵匡胤不是说去攻打契丹人吗,怎么等他跑回开封之后,契丹人就不知所踪了呢?

事实上,当时无论是军中还是在朝廷,都遍布赵匡胤的亲信,契丹人进犯北周这件事可能就是他让人假传的消息,目的是为了拿到兵符;

而陈桥兵变也极有可能也是赵匡胤一手策划的,不然他不可能一回到开封,就有大臣把已经准备好的禅位诏书拿出来宣布。

但不管怎么说,赵匡胤确实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篡位的过程是很温和的,基本上没有造成流血冲突,这就说明他在前期进行了长期,大量而细致的谋划,使得大多数人都倒向他这一边。


赵匡胤篡夺了后周的江山,但是他也知道,郭威和柴荣是他的恩人,他们既是赏识赵匡胤的伯乐,又是他人生的引路人,所以赵匡胤在继位之后不久,就刻碑留下遗训,表示要善待柴氏后人。

赵匡胤通过精细的谋划和高超的演技,不但夺了后周江山,还没有在道德上留下太多让人诟病的地方,这是他的成功。那么,赵匡胤在称帝之后,究竟是如何对待作为前朝皇室的柴氏子孙呢?

后汉时期,因为后汉隐帝忌惮郭威的权势,所以将郭威在开封的家属全部杀害,他的两个亲儿子和养子柴荣的三个儿子也在其中。

郭威因为亲儿子被杀而断了后,于是他愤而发起反叛,最终消灭后汉建立后周,柴荣也因此成为郭威唯一的皇子。

柴荣后来重新娶妻生子,于是又有了四个儿子柴宗训,柴熙让,柴熙谨和柴熙诲,他们在柴荣称帝之后先后被封为王。

关于柴荣儿子的下场,还有个出自野史的小故事,说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带着潘美等人来到皇宫,有两个柴荣的嫔妃跑着纪王柴熙谨和蕲王柴熙诲来拜见赵匡胤。赵匡胤对身边的人说,还留着他们做什么?


赵匡胤的意思是将此二子杀掉,但他突然看见大将潘美站在身后,一只手死死地掐住大殿的柱子,于是就问潘美,你难道觉得这么做不对吗?

潘美说,我跟您都是世宗(柴荣)的臣子,我如果劝说您杀掉他的儿子,那么就是对世宗的不忠;我如果劝您放了他的儿子,那么肯定让你起疑心,所以我不知道怎么办。

赵匡胤对潘美的话很赞许,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将那两个幼子中的一个交给潘美并对他说,这个孩子是世宗的儿子,不能当你的儿子,你就把他当侄子带回家收养吧。

后来,潘美将他收养的孩子取名为潘惟吉,潘惟吉后来成为北宋大臣,做到了刺史这个级别的高官。

但历史上对这个记载是有争议的,因为纪王柴熙谨在宋太祖初期就去世了,而蕲王柴熙诲也不是被潘美收养,而是被卢琰给收养了。所以,这两个人之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被潘美收养,潘惟吉的真实身份并不是柴荣的儿子。


卢琰早年跟随郭威和柴荣,后来又成为宋朝的开国功臣,官至上将军,荣禄大夫。陈桥兵变之后,卢琰收蕲王柴熙诲为子,并将其改名为卢璇。

根据历史记载,卢璇跟着卢琰在浙江永康隐居多年,直到宋真宗时期才出来做官,可见赵匡胤当时对此事并不知情。

再根据这个记载推测,卢琰是暗中收养卢璇的,而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对后周有感情,所以想要保护柴荣的后人。

宋真宗时期,卢璇被重用,担任殿前防御使,后来还被封为武烈侯。根据宋真宗对卢璇的态度来看,他极有可能是知道了卢璇的真实身份,所以才对他十分厚待。

据说,卢璇的子孙繁衍十分昌盛,现如今浙江永康武义,东阳等地区的卢氏族人,大多数都是卢璇的后代,也就是柴荣的后代。

前面说了柴荣的六子柴熙谨和七子柴熙诲的结局,我们再来看看四子柴宗训和五子柴熙让的结局。

柴宗训禅位之后被封为郑王,被赵匡胤迁到湖北房县居住,那时候他不过七八岁。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到宋太宗时期,柴宗训居然意外去世了,死时年仅二十岁。

这件事就比较蹊跷了,柴宗训虽然过着被看管的生活,但她好歹是个王爷,生活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再联想到他有三个妻子和五个儿子,他的身体健康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怎么就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呢?


只能说,柴宗训的死极有可能是一场阴谋。

再看柴熙让,他初封燕国公,后封曹王。陈桥兵变之后,有人担心赵匡胤对柴荣的儿子们不利,所以就抱着柴熙让逃出皇宫隐居起来。

直到北宋末年,柴熙让的子孙柴道琳写了个《后周曹王柴熙让后代居洪洞》,才揭开了柴熙让逃出皇宫之后的下落。

柴熙让先到河北沧州定居并在那里结婚生子,其后代也世居沧州。到北宋末年,柴熙让的子孙才返回祖居地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柴家垣村。

现如今,山西临汾一带的柴姓子孙,极有可能就是柴熙让这一脉的柴氏后代。

总结一下:

陈桥兵变之后,柴荣的四个儿子,两个早死,一个逃走,一个被人收养,结局都谈不上有多好。

柴宗训和柴熙谨之死比较蹊跷,都是年纪轻轻就去世;因为柴熙让逃走隐居,柴熙诲被人暗中收养,所以他们才得以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以结果来看问题的话,赵匡胤和赵匡义未必就真容得下柴荣的儿子们,只不过他们做事比较隐蔽罢了,没有给后世之人留下把柄。

点赞2、百色市 网友:女皇姿态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位,是为后周恭帝。第二年正月,赵匡胤自导自演了陈桥兵变,柴宗训退位,被封为郑王,柴荣的皇后符氏被封为周太后。母子二人都迁到洛阳居住。

图注:影视剧中的周太后和周恭帝柴宗训。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五月,北宋政府在西京洛阳建造供奉后周太祖、世宗皇帝等的周六庙,将在开封的周太庙迁去,逢年过节时特遣礼官去祭祀,并慰问周太后和郑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赵匡胤将郑王柴宗训迁到房州居住,并派自己的启蒙老师辛文悦知房州,监视柴宗训的意图相当明显。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春,柴宗训死于房州,年仅21岁。赵匡胤得到消息后,为他素服发丧,葬于柴荣的陵墓旁边。周太后寿命较长,活到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享年61岁,在当时算是高寿了。

图注:赵匡胤画像。

据《默记》记载,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率领亲信将校进入皇宫,太监、宫女前来迎拜。这时,有两个宫女各抱一个幼童,也随着众人跪拜。经询问,赵匡胤得知这是柴荣的两个幼子,一个是是纪王,另一个是蕲王。赵匡胤回顾诸将说:“这还有什么可等待的?”(还有一种记载是,当时赵匡胤向赵普等人询问处理意见,赵普答:“去之。”)当时在场文武大臣大都表示赞同,只有将军潘美躲在众人身后,用手掐着殿柱,低头不语。赵匡胤问潘美:“你认为不能这样做,是吗?”潘美回答说:“我哪敢认为不能这样做呢?但是,从道理上说,很不安”。赵匡胤就下令把柴荣的两个幼子追回来,把其中一个(未载明是纪王还是蕲王)赐给了潘美,潘美收为儿子。赵匡胤以后也不再问这件事,潘美也绝口不再提及。潘美收养的这个儿子,改名为潘惟吉(一名惟正),长大后也步入仕途。

图注:潘美画像。

柴荣还有两个儿子,因为史料缺乏,就不知其所终了。不过,从现有史料记载来看,柴氏子孙在宋朝还是得到了优待。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皇帝还下诏命令官府根据柴氏族谱,推举年龄最长者一人,主持每年岁节时的祭祀。

参考文献:

顾宏义:《细说宋太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王铚:《默记》卷上。

图片来自网络。

点赞3、丽水市 网友:扒一扒。

一、历史背景

(1)、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在中国北部地区相继建立梁(后梁)、唐(后唐)、晋(后晋)、汉(后汉、)周(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迄于960年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

(周世宗柴荣)

(2)、柴荣(921~959年)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任皇帝。954~959在位。周初封晋王,显德元年(954),后周的建立者郭威死,其义子柴荣继嗣帝位。

柴荣五代第一明主,在位期间,整肃吏治,均定田赋,整顿禁军,限制佛教,努力改革五代弊政,加强封建中央集权,致力于国家统一;相继大败北汉于高平;亲征南唐,取淮南十四洲六十县;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四月,周世宗柴荣正式下诏北伐契丹,大军所到之处,宁州、益津关、瓦桥关、瀛州、以及淤口关的契丹守将纷纷望风而降。在短短的四十二天时间里,柴荣率大军兵不血刃,平定燕南之地。收获了三州十七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原之于契丹的战略劣势。

正当大家看到希望的时候,柴荣突然病倒了,无奈之下,柴荣只能返回汴京。

在回京的路上,柴荣得到了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当时的殿前都点检是张永德,于是出于疑心,柴荣选择了更加信任的赵匡胤接替张永德。由此,赵匡胤掌握了禁军。

回到京城后,旋病逝,终年39岁。庙号周世宗,又称柴世宗。

柴荣英年早逝,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因柴荣的前三个儿子柴宗谊、柴宗诚、柴宗諴都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杀害。)

二、赵匡胤

(1)、生平简介

赵匡胤(927~976年)宋朝建立者。960~976年在位。其父初投郭威帐下,后参与立郭威为后周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升任殿前都捡点。柴荣死,子宗训年幼即位。

他乘机于显德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在士兵拥立下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开宝九年(967年)突然死去。庙号宋太祖。

(2)、陈桥兵变

赵匡胤面对孤儿寡母,手握兵权的他不免动了黄袍加身心思,意欲登基大宝。

但是柴荣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强行篡逆,岂不是落得不仁不义的名声,让天下人耻笑。

但思来想去,赵匡胤还是没有经受住至高无上皇位的诱惑。于是仅仅延宕半年之后,赵匡胤和自己的亲信死党在陈桥驿上演一出双簧戏——黄袍加身。

五代十国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在这段时期真正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兵变之后,本来北上抗敌的军队,瞬间成为了逼宫的士兵。

此时一道难题摆在赵匡胤面前,对于柴容留下来的孤儿寡母怎么处置?

因而出现了很多的争议,赵匡胤的心腹谋臣赵普建议斩草除根,但是赵匡胤反复斟酌没有采取他的建议,而是把柴宗训降为郑王,对于年轻貌美的符氏,尊他为周太后,去了西宫。只可惜柴宗训只活了二十岁就去世了,后来周太后也看破红尘,选择了出家。

(3)、为了保全性命,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迫禅位于赵匡胤。

小皇帝禅位之后,赵匡胤将柴宗训移居到了城外天清寺。

之后赵匡胤带着自己的一班文臣武将进入后宫。

新皇帝的到来致使宫内女眷害怕不已,纷纷跪迎。

当时,赵匡胤看到有两个还梳着丱角的小孩,便询问宫人: “这两个孩童是谁呀?”

宫人回答:“世宗(柴荣)之子,纪王、蕲王。”

听到这里,赵匡胤转身问后面的大臣 :“大家觉得应该如何处理这两个孩子呀。”

这时赵普已经揣摩到了赵匡胤的心思,仅仅对赵匡胤说了两个字:“去之!”后面的一众大臣为了表示效忠赵匡胤,也纷纷迎合赵普,表示斩草必须除根。

赵匡胤看到这里,立刻吩咐左右,将这两个孩子提了出去,准备处理掉。

听到这个命令后,潘美表现出了不满:

惟潘美在后,以手掐殿柱,低头不语。”(王铚《默记》)

“潘美与一帅在后,独不语。”(王巩《随手杂录》)

潘美毕竟是手握兵权的将领,所以赵匡胤看到潘美的表情后,立刻询问潘美之意。但此时潘美闭口不言,于是赵匡胤只能放了两个孩子,并说;“夺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心也。”

见此情况,潘美随即解释了自己刚才的行为:“臣曾与陛下一样,同为世宗臣子,而且深受世宗恩德,倘若我劝陛下杀其子,则有负世宗之恩。如果我劝陛下不杀,那么就是对陛下不忠。”

潘美是历史上的名将(即文学作品中的被丑化的潘仁美),一生战功赫赫。历史评价:“平岭表、定江南、征太原、镇北。可谓战功彪炳,戎马一生。”

事后,赵匡胤将其中的一个孩子交给了潘美抚养,这个孩子改名为潘惟吉。另一名由卢琰收养,改名为卢璇。

这件事分别记载于北宋(王巩《随手杂录》和(王铚《默记》)之中,虽然不是官方正史,但可信度还是较高的。

柴荣还有第五子柴熙让,据史料记载,赵匡胤上位之后,突然下落不明,最终结局仍是个未解之谜。

(4)赵匡胤登基后,下旨封后周废帝柴宗训为郑王,皇太后符氏为周太后,从此迁居西京,再不得干涉朝政,并规定从此,柴家的世世代代都受赵宋子孙的庇护,不得对他们有任何伤害。

结束语:赵匡胤之所以夺取了柴氏江山,除了个人野心膨胀之外,亦是由当时的内外形势所决定。柴荣英年早逝,接班的柴宗训只有7岁,在主少国疑之际,后周外部强敌虎视眈眈,赵匡胤手握重权,面对实在诱人且唾手可得的皇位,只能是天若与之 ,我必取之。

赵匡胤用和平手段夺取了皇位,在对待柴荣遗留下的孤儿寡母棘手问题上,虽然内心在杀与不杀上曾有过激烈的斗争,但最终还是放下屠刀,手下留情,创造了改朝换代不流血的奇迹。

点赞4、如皋市 网友:狱血魔神

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心狠毒辣,北宋建立后他并未对那些开国功臣大肆屠戮,仅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打发功臣回乡安度晚年。赵匡胤有一颗仁慈之心,也因此他对故主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们并没有赶尽杀绝,相反的还给予了较高的地位,总的来说柴氏一族在北宋得到了不错的礼遇。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后周世宗柴荣因病在开封万岁殿驾崩,终年39岁,皇长子柴宗训即位,是为后周恭帝。当时赵匡胤已经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掌握着禁军大权。同年后周朝廷风闻北汉联合契丹侵犯后周边境,宰相范质等人不辩真伪,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后周大军行至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军士哗变不想继续北上,赵匡胤之弟赵光义与亲信赵普密谋,将一袭黄袍强行披在赵匡胤身上,当场便拥立他为帝。大军回师开封,赵匡胤在守城内应的帮助下顺利入城,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开封城。

周恭帝时年仅7岁,符太后也才20出头,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也只能任凭赵匡胤窃国自专,改朝换代。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四日,赵匡胤在开封崇元殿正式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宋,后周恭帝柴宗训被降封为郑王。

天下易主,朝代更迭,都免不了对前朝宗室的屠戮。像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就几乎将晋朝司马氏杀的干干净净,但赵匡胤不是刘裕,他虽然是武将出身,却深知自己皇位来的实在容易,在外人看来就是明显的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如果妄开杀端,恐让天下人大失所望,自己也落个暴君恶名,因此宋朝建立后,他对周世宗的几个儿子及柴氏族人,采取的是怀柔笼络优待的方式。

后周世宗柴荣共有7个儿子,其中长子柴宗谊,次子柴宗诚,三子柴宗諴都在幼时被后汉隐帝所杀,剩下的四个儿子都活到了宋朝,具体他们四个人的命运如何,下文一一说明。

后周恭帝柴宗训

(后周恭帝柴宗训剧照)

在后周世宗柴荣的三个儿子被后汉隐帝杀害后,皇四子柴宗训成为事实上的皇位第一继承人,他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继承皇位,当时年仅6岁,由于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皇帝年幼,就会引发政局不稳,人心浮动,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正是抓住了这一时机。

赵匡胤受禅称帝建立宋朝,周恭帝被降封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赵匡胤将母子两迁往房州安置。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郑王柴宗训染病而死,年龄20岁。宋太祖闻耗为他素服发哀、辍朝十日,上谥号为恭皇帝,将他归葬于世宗庆陵西侧之顺陵。宋仁宗在位时,封周世宗柴荣的后裔为崇义公,令其世代承袭,至直宋朝灭亡。

曹王柴熙让

柴熙让是后周世宗第五子,原名宗让,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拜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恭帝即位后进封为曹王。赵匡胤发动政变建立北宋后柴熙让下落不明。不过,也有考证说曹王柴熙让在后周亡国后搬到河北沧州居住,其后代在北宋末年又移回祖居地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柴家垣村,此考证出自柴道琳《后周曹王柴熙让后代居洪洞》。

纪王柴熙谨

柴熙谨是后周世宗柴荣第六子,恭帝即位后受封纪王。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前往开封皇宫时被发现,宰相赵普等人建立杀死他,但赵匡胤心存慈念拒绝杀死这个小王爷,而是把他交给大将潘美来抚养。潘美将柴熙谨抱回家,给他改名潘惟吉,对外宣称是自己的侄儿。改名欢姓的柴熙谨长大后走上仕途,历太宗、真宗两朝,担任过供备库使、天雄军驻泊都监等职务。晚年曾出使辽国,以办事勤勉干练著称。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二月,柴熙谨病逝于雄州。

蕲王柴熙诲

(柴熙诲的后代发展成九支卢最大的一支)

柴熙诲是后周世宗柴荣第七子,恭帝即位后被封为蕲王,关于柴熙诲结局,同样被认为是和曹王柴熙让一样下落不明,但柴熙诲事实上也被北宋开国功臣收为养子。

柴熙让和柴熙谨都是被赵匡胤在宫中所发现,当时还只是个连走路都走不稳的幼童,潘美收养了纪王柴熙谨,。赵匡胤的岳父荣禄大夫、开国上将军卢琰则抱走了柴熙让,将他收为养子,为他改名为卢璇,卢璇也成为了卢琰第三子。卢璇随义父义母在浙江永康隐居多,至义父义母去世,天性孝笃的卢璇又为之守孝十年后才出来做官,并得到了宋真宗的重用,封殿前防御使,爵武烈侯。卢璇的后代子孙繁衍甚多,且主要以永康为中心,是“九支卢”之中人数最多一支。后裔广泛散布于浙江省永康、武义、东阳、仙居、缙云、浦江、龙游等县市。

结语

后周世宗的几个皇子能免于被屠戮,这确实要得益于宋太祖赵匡胤的心慈宽仁,毕竟这些小皇子都还很年幼,宋朝国本已定,再杀这些皇子已没有任何意义。柴氏一门最后虽湮没民间,但后代却也是枝繁叶茂,为柴氏家族延续了香火。而终宋一朝,赵匡胤对柴氏也确实是非常宽容厚待的,赵匡胤生前曾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三条遗训,其中一条就写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而且此后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宋朝共存亡。

点赞5、洛阳市 网友:疏雨梧桐

周世宗柴荣,十五岁从军,二十四岁拜将,三十三岁登上帝位,有志向,有远见,有能力,有抱负,被历代史家们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声誉极高。

然而,这样一位精明强干、志向远大的明君,却身体不好、命运不济,三十九岁就因病去世了,被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禁军统帅赵匡胤“陈桥兵变”而夺去了天下,留下孤儿寡母,战战兢兢苟全于世。

柴荣有七子,前面三个儿子,在他继位前都为后汉皇帝刘承祐所杀,留下四个儿子,分别是柴宗训、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后四子中,柴宗训最大,继位时也仅只七岁,其他三个儿子的年龄,自是更小了。那么,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柴荣那些儿子们命运如何呢?

赵匡胤夺取后周的天下后,倒没有为了自己江山的稳固而出手剪除柴荣的家人,而是听从了原后周宰相范质的要求,善待柴荣族人:一是接受少帝柴宗训的禅让之礼,以示尊敬;二是尊柴荣的皇后、柴宗训的养母符氏为太后,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尊敬符太后;三是承诺照顾好柴宗训。

这些由宰相范质提出的要求,赵匡胤后来都遵守了。同时,他还在祖庙立了一块“誓碑”,在“誓碑”上明确写了一条“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这是赵匡胤给柴氏族人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在制度上,给予了柴氏族人安全保证。

所以,柴荣的几个儿子,在赵宋王朝的统治下,并没有遭到清算或暗杀。柴宗训禅位后,被降封为郑王,于973年病逝于房州,赵匡胤为他辍朝十日,素服发哀,并赠他谥号为“恭皇帝”;柴熙让后来去向和结局如何,史无明文;柴熙谨在赵匡胤的安排下,被开国元勋潘美收为养子;柴熙诲的结局也无史料记载,坊间传言为人所收养,改名卢璇,这个亦不确定。

点赞6、甘南藏族自治州 网友:ㄡ赱ㄋ

总体来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对周世宗柴荣的子嗣眷属待遇还是不错的,并没有恩断义绝或赶尽杀绝。历代赵官家的对柴氏后人也都不薄,柴氏世袭王位也相安一隅,从未谋反。

说起赵匡胤篡位,也是趋于当时形势所逼,如周太祖柴荣不死,赵匡胤打死都不会夺位。因为周太祖柴荣与赵匡胤是结义兄弟,当时柴荣,赵匡胤,郑恩三人结拜时曾许下誓言,一旦夺得江山,皇帝轮流做,当时三人也并未料想到真的能打下江山。由于机缘巧合,再加上自己努力柴荣当上了大周皇帝。当年结拜时的誓言柴荣当然不愿提了,赵匡胤、郑恩当然也不敢再提了,谁都心知肚明,此一时彼一时也。不过,柴荣对他们也不薄,把身家性命都交与赵匡胤,封他为殿前都检点,亲军都统,这可是集军权一身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位置,可见柴荣对越匡胤的绝对信任。赵匡胤对柴荣也绝无二心。

可问题是柴荣英年早逝,三十九岁就去世了,而且一点预兆都没有,是暴病而亡。而此时属群雄割据年代,都在对大周虎视眈眈,稍有不慎,江山就会易手,而此时周恭帝只有七岁,难以挑大梁。于是赵匡胤默默的点上一支烟想起结义时的誓言,皇帝轮流做,荣哥死了,也该到我家了。就这样让心腹一番神操作,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掩耳盗铃故事发生了。陈桥驿外,黄袍加身,赵匤胤一万个"不情愿"的被"迫当上了皇帝,开创了史上大宋王朝。

皇上当上啦,真的轮流做了,当然对柴家人不能亏待。于是封退位的,七岁的周恭帝为郑王,并赐"丹书铁券",那可是实打实的干货,免死金牌唉!柴荣的皇后,也就是老嫂子还是太后待遇,并派人护送到生活条件较好的洛阳,好好的养着。大米饭,大肉供着,还不说,太后活到六十岁才病逝。而柴王周宗训却有点不好养活,二十一岁就死了,究竟怎么时的也没说出个一二三四来,因没实据,小编在这里也不敢多加妄言!

柴荣的后人在宋朝一直身世显赫,属名门望族,虽有个别人谋过反,但也未累及全族。直到南宋岳飞比武场枪挑小梁王,那小梁王就是柴荣后人,那时的地位,身份也非同寻常,岳飞尽管在比武之前就与他立下生死文书,也差点未能全身而退。巜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身份也是柴荣后人,家中就藏有"丹书铁券"其社会地位也非常人可比,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入伙前在当地可是一大豪强!

历史是靠实力说话的,赵匡胤的皇位虽然属来路不正,但人家的实力摆在那,最后一统天下,要是周恭帝柴宗训的皇帝一直当下去,历史也许会改写,说不定结局更惨。赵匤胤对柴荣皇后皇子们做的也够人至义尽了,"丹书铁券"可不是随便给的!@头条历史 @头条圈子 @微头条 @公众号

点赞7、醴陵市 网友:听雨台

柴荣

柴荣一生共7个儿子,其中前面3个儿子柴宗谊、柴宗诚、柴宗諴在早年柴荣跟随姑父郭威闹革命的时候,被当局后汉隐帝刘承祐将郭威、柴荣两人在京师开封的家属全部诛杀,柴荣年幼的三个儿子也在诛杀之列。后来郭威造反成功,建立后周,柴荣被立为皇子,三个被诛杀的儿子分别被郭威赐名“谊”、“诚”、“諴”,追封越王、吴王、韩王,追赠太尉、太傅、太保。

柴荣跟随郭威革命成功、被确定为皇位继承人后,继续娶妻生子,柴宗训、柴宗让、柴宗谨、柴宗诲都是从这之后出生。显德六年(959年),在当了六年皇帝后,柴荣便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九岁。此时最长的柴宗训年仅7岁,继承皇位,三个弟弟分别被封曹王、纪王、蕲王。

不久赵匡胤也造反成功,柴宗训被降为郑王,母子被迁往房州,直到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追谥为恭帝,享年20岁;曹王柴宗让不知所终,坊间流言为躲避赵匡胤追杀,流落至河北沧州,改姓为“宁”,匿藏民间;纪王柴宗谨被潘美收为养子,直到乾德(964年)二年去世;蕲王柴宗诲被卢琰收为养子,改名卢璇,随义父卢琰在浙江永康隐居,成年后娶卢琰之女,后来卢璇出仕任殿前防御使,为宋真宗所重用,晋封武烈侯。

赵匡胤

说完柴荣的儿子,就不得不提一下赵匡胤的儿子。

相比较柴荣的儿子亏有义士收养,加之年幼,最终躲过了赵匡胤的诛杀。同样,在赵匡胤去世后,自己的皇位落到了弟弟赵光义手中,自己的儿子除过长子赵德秀、三子赵德林早夭外,剩下次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

在赵光义登基后,赵德昭改任京兆尹,兼任侍中,被封武功郡王,娶太子太傅王溥之女王氏为妻,直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受到宋太宗赵光义斥责,自刎而死,被追赠赵德昭为中书令,追封为魏王,赐谥号为懿;赵德芳被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直到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年仅二十二岁,追赠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