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作为三国英才,诸葛亮是否真正提高了蜀国百姓的生活质量?

提问时间:2023-07-26 12:11关键词:生活,三国,诸葛亮,蜀国,诸葛

作为三国英才,诸葛亮是否真正提高了蜀国百姓的生活质量?

点赞1、赣州市 网友:沫小墨

蜀国的老大刘备,想成就自己的野心,统一天下的梦想。作为一个国家的军事统领诸葛亮,想证明自己的才能,是天下第一,世上无双的,主仆二个人臭味相同,相互利用,刘备相想利用诸葛亮二流的才能,成就自己的霸业。而诸葛亮想利用刘备他号招力,成就自己能名扬天下,留名青史。

刘备和诸葛亮二个人,就是二个战争贩子,所以二个臭味相投的人,都有野心的人,他俩人一拍即合,不顾民生,发动了长期的侵略战争。若一个国家长年四处征战,小百姓能安居乐业吗?答案当然是不可能的,必失民心的支持,不然也就不会导致蜀国被入侵吋,小百姓都想早点结束战争,所以小百姓他们,并没有大规模组织抵抗侵略者,来支持蜀汉政府,也就让蜀国快速灭亡了。


点赞2、中卫市 网友:旧时光

蜀百姓一直都是安居乐业,刘焉刘璋父子是乱世难得的真正仁主,不但不爱打仗,对百姓也没有什么盘剥(没有重赋税),而且真正的崇尚以仁义治理治下,在当时的蜀百姓可以称之为生活在世外桃源。直到刘备侵略了川蜀后,蜀百姓的地狱生活就开始了,刘备不但严刑峻法以立威,对蜀地经济掠夺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百姓的财富被掠夺十之夺九,并且刘备急于扩张,疯狂征兵,并且刘备得了川蜀后内心也不断膨胀,尤其晚年,不断扩充后宫、修宫殿,生活也穷奢极欲。刘备死后,诸葛亮实际统治蜀地,为了北伐,继续沿用了刘备的经济掠夺政策,不但继续疯狂掠夺百姓,也在继续疯狂征兵,弄的蜀地成为人间地狱。反倒是诸葛亮死了以后,刘禅当政,还算是让老百姓有了一些喘息(肯定有人说百姓给诸葛亮立祠堂之类的话,但能有权利立祠堂的人会是普通百姓?)。所以按题目说的,诸葛亮不但没有提高蜀国百姓生活质量,反倒是让蜀地百姓从世外桃源变为人间地狱。

点赞3、通辽市 网友:寇离离

谢邀。先说我的结论吧,诸葛亮对于蜀地百姓来说是千百年间难得的贤相。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说他是治世的良才。诸葛亮对百姓秋毫无犯,虽然刑法严苛,但是执法公正,对待罪犯如冷酷的寒冬,对待良民则如温暖的春日。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国末年时晋国的袁淮(注意,这可是敌对势力人的评价)评价诸葛亮,说:

他哪怕频繁用兵,但是对百姓秋毫无犯,人心不忧。诸葛亮死后几十年里,百姓仍然自发的思念、歌唱诸葛亮。

之前有很多人说诸葛亮“穷兵黩武”,其实是不对的。诸葛亮虽然南征南蛮,北出祁山,但是对百姓的负担并不重,国内也完全没有因为用兵引发民间怨声。

袁子曰: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吴国的大鸿胪(相当于外交部长)张俨(又一位敌国势力的人),写了一本书叫《默记》,里面是这样评价诸葛亮的: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

只有数万步兵,就能让拥有十倍实力的司马懿只敢固守不敢出战,诸葛亮自己来去自如,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虽然最终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但其实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的能力,早已分出高下。

诸葛亮鞠躬尽瘁

诸葛亮的所作所为并不是贪图虚名,都是为长远打算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做事。袁淮说诸葛亮治蜀时,“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这在封建时期任何朝代都能称得上是“盛世”了。

袁子曰:亮治实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远,非求近速者也。曰:亮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此非急务,何也?袁子曰:小国贤才少,故欲其尊严也。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诸葛亮死后,蜀中各地百姓自发的组织针对这位大汉丞相的祭祀。

刘禅先是禁止民间的祭祀行为,但是无奈百姓们太爱戴诸葛亮了。于是在许多大臣们的建议下,干脆放开了限制,还主动为诸葛亮立庙供百姓们祭祀。

襄阳记曰: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曰:"...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偪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於是始从之。

----- 分割线 -----

很多人拿蜀汉后期的事情,套在了诸葛亮身上,然后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蜀汉后期“民有菜色”是姜维时期的事情,并不是诸葛亮治蜀时出现的现象。

吴国孙休继位之后,曾经派遣薛珝作为外交大使出使蜀国,回国以后孙休问他蜀国的情况如何,薛珝回答道:

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汉晋春秋》

朝中,黄皓等人蒙蔽主上,只有谄媚的曲辞;在外姜维屡屡征战且不顾生产,所以百姓负担很重。

要注意这时距离诸葛亮的逝世,已经超过二十年了。

所以陈寿给予姜维的评价是:

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

姜维

姜维在军事上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立志北伐,只得钦佩。但是他政治层面差了诸葛亮太多,无法在用兵之时平衡好内政,也是最终蜀汉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点赞4、邓州市 网友:复兴从前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三国英才,诸葛亮真正提高了蜀国百姓的生活质量嘛?

对于这个问题,似乎从历史文献中很难找到正确答案,因为没有史学家会专门针对这个问题下过结论,但是仔细阅读《三国志》,从一些人物传记中可以归纳得出结论。

山野老人通过阅读《三国志》,得出的结论是作为三国英才,诸葛亮不但没有提高蜀汉百姓的生活质量,反而让蜀汉百姓苦不堪言。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下面,山野老人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很多人物传记中,可以看出刘备没有进益州之前,益州百姓的生活很富裕。

山野老人从《三国志》中列举以下史实,以供读者借鉴。

1,《三国志》刘备的传记中写道:“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飨士卒。”

这是刘备刚刚占领益州时的情景。

2,诸葛亮隆中对有言:“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刘备未进益州时,前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与刘备对话下的结论。

3,庞统说:“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

庞统建议刘备放弃荆州,以图益州,对刘备所说的话。

4,《三国志》董和传记载:“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值之家,侯服玉食,婚宴葬丧,倾家竭产。”

这是刘备未进益州,益州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5,《三国志》费祎传记载,费祎与董允去参加刘巴儿子的葬礼,因为没有车子,董允去向父亲董和借车子。

董和把一辆旧车子借给董允,董允觉得坐旧车子参加葬礼,有些伤颜面,不愿坐到车子上。到了现场,看到所有的车子都十分华丽,诸葛亮的车子也特别漂亮,董允便远远地下车。

这件事情也从侧面表明,蜀汉此时的生活也是极其奢侈的,攀比之风盛行。

以上五个方面的例子,说明刘备未进益州前,或刘备进益州之初,益州百姓生活十分舒适、奢侈。

二,连年北伐之后,蜀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三国志》薛琮传记载:薛琮的儿子薛珝出使蜀汉回来,对东吴统治者说,在蜀国“经其野民皆菜色”。

由此可见,此时蜀汉百姓生活何其悲惨?

结论: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其理论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主要指人们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衣食住行等,以此推测刘备未进益州之前,益州百姓生活追求奢侈,已经远远超越了生理需求的层次。

诸葛亮连年征战,导致百姓苦不堪言,连温饱都不能解决,根本无法保障生理需求。

依据方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需求层次理论,诸葛亮在位,不但没有改善益州百姓的生活,反而让益州百姓生活更苦!

以上史实引用于《三国志》及《三国志·裴松之注》。

点赞5、扬州市 网友:怀竹。

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蜀国的生活质量。三国鼎立之后,实力最强的魏一直在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给曾经战乱的百姓以和平,致力于百废待兴,以息养战,恢复国力。而实力最弱的蜀国,不仅不努力恢复家园,还穷兵黩武,六出祁山。战争打的是钱,是粮食,是人,而这些对于蜀国来说都是最缺少的。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最穷知己最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知其何意?而且作战也不是他最擅长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不知道反思自己,实在不应该是诸葛亮所为。

点赞6、昭通市 网友:暖光浅笑

自从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取刘璋的政权后,他们几手全力为了恢复汉室,扩张地盘,奔忙于南征北讨,为了夺取贵州这个少数民族之地,七擒孟获费时日月。因而诸葛亮实际上没有做过多少蜀国人民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情。

点赞7、沈阳市 网友:傲世万物

不要给三国贴金,常年战争,人心惶惶,诸葛亮一生都在打仗,蜀国百姓更是战争受害者。

点赞8、清远市 网友:女王范

据历史资料看,诸葛亮治下的蜀国人口只有96万人,而官吏士卒却有十四万人之众,平均不到七个人供养一个吃皇粮的体制内之人。而且诸葛穷兵黩武,不重农桑。又是六出七出岐山,又是六伐中原,又是南征孟黔丶滇之少数民族,北攻曹,东防吴,税赋劳役多如牛毛,人民如牛负重苦不堪言。难难邓艾区区数千之兵,偷渡阴平,兵临成都,蜀汉即宣告灭亡。蜀人苦诸葛久矣。

点赞9、信阳市 网友:嗜魂龙吟

资治通鉴里记载,诸葛亮死后,刘禅禁止民间祭祀诸葛亮,但是西蜀老百姓仍然在偷偷祭祀诸葛亮。

如果是一个没有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的人,我觉得老百姓不太可能冒着违法的风险去祭祀他。

点赞10、乐清市 网友:喘生@

诸葛亮没有提高受过百姓的生活质量,因为他为了完成他心中的宏大的愿望,匡扶汉室,要精兵强武,北伐曹魏,打仗是需要钱的,老百姓的生活能好吗?况且汉室,已经不存在,他为了他的面子,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北伐,他把蜀汉,的一切资源拿来北伐,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是有点自私的,所以说他没有给书百姓带来好的生活

点赞11、塔城地区 网友:心迷路

没有,因为忙着北上中原

点赞12、温州市 网友:伴她终

诸葛亮不但没有提高蜀汉百姓的生活质量,反而让蜀汉百姓苦不堪言。

三国鼎立之后,实力最强的魏一直在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给曾经战乱的百姓以和平,致力于百废待兴,以息养战,恢复国力。而实力最弱的蜀国,不仅不努力恢复家园,还穷兵黩武,六出祁山。战争打的是钱,是粮食,是人,而这些对于蜀国来说都是最缺少的。

刘备没有进益州之前,益州百姓的生活很富裕。

《三国志》刘备的传记中写道:“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飨士卒。”

这是刘备刚刚占领益州时的情景。

诸葛亮隆中对有言:“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但是,连年北伐之后,蜀汉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由于执行他的穷兵黩武的治国理政方略,使得益州、汉中地区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三国志》薛琮传记载:薛琮的儿子薛珝出使蜀汉回来,对东吴统治者说,在蜀国“经其野民皆菜色”。

由此可见,此时蜀汉百姓生活何其悲惨!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