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晋城是一个重工业为主的城市,有几十个大型煤矿,这几年煤矿工人待遇也不如从前了,一直在转型,发展康养产业,现在没没啥成效,官方公布2021年晋城流水人口8万,总人口250万,今年去外打工的人更多,在加上外地人走了很多,感觉城市没以前有活力了,活的都好累,这样长期下去会不会年轻人都去外地了,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变成下一个鹤岗
晋城正在努力不成为下一个鹤岗,但是现在乾坤未定。
与鹤岗一样,晋城也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兰花煤是无数晋城人的骄傲,晋煤集团更曾是晋城最大的支柱企业,据说当年的晋煤集团单在职员工就有20万人,要知道晋城人口也就200万,算上家属,那真是跺跺脚就地动山摇。
晋城过去的产业结构,总的来说也是一煤独大,以煤为基。晋城最好的工作,不是体制内,而是进煤企,收入是真的高。当年鼎盛时代两个公务员的工资都抵不过煤企普通职工的收入。2009年受益于4万亿的政策推动,煤炭行业也开始大规模扩张和兼并,曾经是风头无二。
这一利好终结于2014年,煤炭结束了黄金十年的发展,矿上子弟的工作是越分配越差,后来据说不分配了,转岗分流,大量的临时工、合同工被挤出,甚至一部分正式工都面临转岗。再后来集团重组,煤炭统一归了大同,剩下的变成了晋能控股。
晋城不是没有努力过:
晋城在旅游行业是发过力的,最早的皇城相府,砸重金给剧组,皇城村一跃而起变成明星旅游村;后来的洞头,借着大大的名头努力打造农家乐和各种培训基地;再后来的司徒小镇,力图再现当年打铁花的辉煌。中间还搞过全域旅游,但总的来说,除了皇城相府变成了一张名片,其他项目反响平平。
晋城的工业平平,大部分都是煤的产业的延伸,一化、二化与兰花、晋煤都是渊源颇深,与媒体行业算是唇亡齿寒。江淮不提也罢,多年平平,据说最近几年效益也是下滑的厉害。然后还有就是富士康,整体形势也不太好,据工作人员说现在的职工只有巅峰时期的一半左右。原来的中层领导,工资可以让太太全职在家,现在不行了。
晋城还努力在文化方面进行打造和输出,比较典型的就是晋城古堡文化,歘玛音乐节也搞过,中间还做过一个与德国的互动,茶马古道,当年的晋商文化都在努力发掘中。文化打造一个尴尬在于,一小部分人非常努力,然后大部分人不知道这部分在做什么。
晋城最近几年还在推动老城更新与改造,比如南大街进行了复古修复,大量的特色小吃扎堆聚集;还引进了华谊兄弟项目,还打造万达广场......
晋城一直在努力,相信我们不会是下一个鹤岗。
晋城面积小,人口少,除了煤矿没有什么支柱产业。随着中国人口的减少,煤矿的枯竭或者国家的管控,再加上本地人的逐渐外流,晋城必将消失。其实不止是晋城,很多没有特色产业的小城市都会这样。鼠目寸光的政治人,居然还搞丹河新城,这会大大加快晋城的崩溃,百年之内晋城将回归荒野
不光是晋城。山西产煤的城市。都将面临煤炭资源枯竭。会成为多个鹤岗。希望乘现在快转型。避免成为鹤岗。为山西留住希望。
不会,晋城有高瞻远瞩的市委市政府,有勤劳勇敢的晋城人民,不会成为鹤岗,不久会成为深圳,是全国改革的发达城市。
晋城是山西南大门,山西气候环境最好的城市,又是中原城市群城市之一,人文历史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康养圣地。
晋城除了煤矿还有旅游产业,皇城相府、王莽岭等景区都很有名,以前夏季还有很多河南人到晋城的山区避暑,疫情过去后晋城的旅游产业应该还会迎来发展。
当然不会,鹤岗人口流失严重并不是资源减弱,而是本身就没什么资源。鹤岗地广人稀,是晋城的1.5倍大,但人口只有晋城的三分之一,地理位置也比较偏僻。加之黑龙江本身就是外出务工大省,所以才会有人口留存率低、房价也低的情况。
晋城与之并无相似之处,晋城的煤炭资源丰盛,撑起了庞大的相关产业链。城市框架和城区人口规模也比鹤岗大很多,地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是鹤岗的36倍,地理位置临近中原,因此在能源、地理位置、人口、历史文化、旅游等领域都比鹤岗强很多。
另一方面就是山西人比较恋家,即便外出务工也喜欢在省内游动,出省务工的比例相当低,晋城也是一样,因此尽管存在人口流失,但外出比例远远低于鹤岗,没有达到东北那样快速老龄化的程度。
不过山西经济和交通落后也是事实,省会太原的中高端人才尚在流失,更不用说其他城市。如果没有强力的经济支撑,挽留人口确实很难,吸引人口更是难上加难。
完全依靠能源不是长久之计,拓展更多产业渠道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开发康养和旅游也是拓展产业结构的方式之一,至于成效总是需要时间的,这几年就连老牌旅游城市的生意都很难做,何况是晋城。以后一切恢复往常、各行业回到正轨,相信满满都会好起来的。
虽然都是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枯竭都会荣光不在。但相较于鹤岗,晋城的地理位置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无论交通还是气候环境,都比较宜居。当然,仅仅是与鹤岗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