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小孩四五岁都会背诗词、讲故事,自己家的孩子每天只知道看动画片,有必要着急吗?
有时候,跟别人家孩子比,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来比去更焦虑。怎么感觉,人家孩子怎么这么优秀呢?
像电视台上,有一个小孩子,几岁认识多少字,几岁背多少诗,要我说,这根本不是在表扬这个孩子多聪明多能干,而是激起了家长们的焦虑不安,很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能着急上火了。
人家怎么这么能干呢!自己孩子怎么就不如人家呢!人家都能吟诗作对念字了,都“挑战不可能”了,再回头看自己家那个只会看动画片的,是不是怒从胆边生,恨不得过去砸吧一顿自己孩?!
要我说,可以着急一点,但是真用不着这么上火。
要知道,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时半会的落后不算啥,但是,要把握住人生的方向,不怕慢不怕站,但是要一直朝着既定方向奔跑!
要我说,大家完全不用焦虑,从古到今,“伤仲永”的事例也是层出不穷。当然咱们这样说,也不是诅咒那些早成才的孩子,只是咱们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该努力就努力,该让孩子学点也就学点,既然嫌孩子掌握的不多,现在奋起直追还来得及。
慢跑也能到达终点,但是,如果停下,妄想着不劳而获,不努力就想让孩子达到优秀,估计是不可能的。
以我教育自己孩子曾经走过的弯路为例,来给问题中的妈妈提一些建议和忠告。
很惭愧,孩子婴幼儿时期,我的教育是缺位的。没有任何早教,没有陪读,没有陪玩。那个时候我一心沉迷于自己的工作,孩子则交给姥姥,或者电视或IPAD。
孩子从出生,一直到小学4年级,平时在家里的状态基本是:我在看书或写作,孩子在看电视或iPad(做完作业后),孩子爸爸在健身,互不相扰。
这种对孩子疏于管教的结果是:孩子在任何事上都比别的孩子慢一拍。在别的小朋友已经能流利表达内心想法和要求的时候,孩子语言依旧停留在只会蹦词的阶段。回家问他学校的事,很少能有说清楚的时候。至于说诗词歌赋,讲故事更是奢谈,话都说不利索还能期望什么呢?
到了小学一年级,孩子学拼音那个难啊,让我在辅导的时候差点气得背过气去。小学语文造句,总是造得颠三倒四,组词也是经常出问题。作文思维也是奇离古怪的。前几天回看他小学由课内诗歌扩写成的一篇作文,都笑哭了(见下图第二段)。孩子不仅语文不行,数学也让人挠头,到了小学6年级计算还在掰手指头。
责任缺失,放任不管的结果是:到了小学5-6年级,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小升初的巨大压力。孩子成绩上不去,意味着小升初可能会沦落到收底校的风险,那样对孩子的前途影响太大了。
回顾孩子的小学6年级,我觉得是我感受到的人生压力最大的阶段之一。整整一年,我几乎把重心全部集中到了孩子的学习上,天天都在琢磨怎么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可以说,孩子小学5-6年级,我对孩子的教育走的是“生拉硬扯”,“拔苗助长”的方式。万幸我的孩子比较乖巧,不叛逆,高度配合我给他制定的学习计划。
一年多突击,小升初的结果还算理想。但也有瑕疵,孩子的语文成绩拉分比较严重,这就是他童年教育缺失的代价。语文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功夫,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记忆和诵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这种特点就对父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孩子的早期阅读,父母需要持之以恒的陪伴,这种陪伴要一直坚持直到让孩子“习惯成自然”。这个阶段,父母的角色不可或缺。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很多父母,都是在懵懂走完很长一段路后,才蓦然惊觉自己的教育缺失,这个时候肿么办呢?要个老二从头再来吧。
问题中的父母,孩子才4-5岁,这个时候还来得及。陪读,陪伴,让孩子与电视,iPad保持一定的距离,引导孩子进行一种更有意义的阅读探索,这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最有价值的关爱。
以上,供参考。
别人家长,都带孩子出国游,你家孩子只能在家看动画片,孩子该着急吗???
别人孩子四五岁都会被诗词,讲故事,自己孩子每天看动画片,家长该着急吗???
背后的原因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天才,一切都是通过不断努力获得的。小孩子的天性都是玩耍,游戏。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四五岁背诗词?你知道家长付出了多少努力吗?你知道家长使用了多少训练孩子读书练习的办法,才让孩子学会了背诗词吗?你为孩子的学习付出相应的努力了吗?其他家长付出了十分的努力,才收获孩子背诗词。而自己孩子痴迷动画片,家长付出了几分努力呢?
解决的办法
对比结果很容易,生气也很容易,可是,最重要的是去追究结果背后的原因,去改变,去努力。生气只是情绪的表达,无济于事。一个成年人,一个对自己对孩子负责的成年人,应该是对今后的行为负责,为以后的结果努力,而不是看见当下的结果,只做情绪的表达!
况且,我觉得四五岁的孩子,所作所为,更多是家长管教的结果。如果孩子行为散漫,那说明家长管教不严或者教子无方。孩子没错,如果孩子错了,那就是家长的错。孩子的天性是不一样的,家长要想办法找到适合着急孩子的教育办法。
所以,不要花时间去纠结是否应该着急,而是要追寻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个人意见,欢迎点赞和评论!
我儿子从出生就开始听标准普通话古诗文及标准英文诵读,会说话后就开始背诵。启蒙了学习意识,培养了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
若不及早正确引导,不良意识,习惯占主导后,再去改正,则事倍功半矣!
我八岁才开始上学。
清楚地记得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下午,同一个院子里的女孩(比我大不到一个月)跟我说:“你看到后边那个老头了吗?咱们走慢点,等他走近了我就问你语文作业做完了没有,你就说没有。你再问我数学做完了没有。”
我听得一头雾水:“语文作业是什么?”她凑近我耳边小声说:“你小声点,别人听见了会笑话你。你就记住我问你的时候你就说没有,你要记住问我数学,数学这两个字!记住了没?”我一脸懵逼地看看她再回头看后面的老人,这时候老人已经走近了。
按照她说的,她问我语文作业做完了没有,我就回答没有。然后我问她数学做完了没有,她说她语文数学都做完了。
等老人走远了,我问她刚才在做什么。她一脸得意地笑:“我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已经上学了。你看你都这么大了还没上学,多丢人呀!”我当时心里有点诧异:难怪我妈总骂我傻,她说的丢人是什么意思呢?我怎么没感觉到不读书很丢人?
等到我八岁上一年级的时候,她还在上一年级。我一开始写字的笔画顺序有些都是她教的。
后来我勉强上到六年级,因为连着几年的旱灾加上爷爷生病后来又去世,到一九九六年的时候父亲已经欠债六千多元。
小学毕业考试的时候因为要到镇上去考试,需要车费还有十元的试卷费。但是当时父亲已经没有地方可借钱了,我连小学毕业考试都没参加就辍学了。
当时感觉非常茫然,就和那个女孩的外婆去山里采药材,用背篓背十几里路回家晒干了拿到收购药材的地方卖。一个夏天攒了八元钱,到附近的教堂买了一本《圣经》刚好用完。我当时认为只要把那么厚的一本书读完了,至少比身边很多人知道的道理要多一些吧!
舅舅家有好多的书,而且表哥当时已经上初中,学习成绩一向很好。当我去舅舅家的时候就抓紧时间拿来读,顺便也可以看表哥做的学习笔记。
后来我姑带我去深圳的鞋厂打工,一有空我就去书店或书摊上溜达,把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装进肚子里,再带回宿舍记在笔记本上。每次发工资我都会去书店或者书摊上转转,如果有好一点的,教导礼仪和为人处世方面的书,就赶紧买下来。
一九九九年回家的时候,扔掉了很多衣服,但是买的书一本不剩的都带回了家。回家后又经常到本县的新华书店去逛,不经意间看到一本《道德经》和一本《孙子兵法与商战》,不知不觉又看入了迷就索性买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我读书除了兴趣主要是学以致用。
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希望他能好好读书。从两岁多我就教他识字,三岁就上县城最好的幼儿园,甚至后来花高价送他去私立学校。
但是所谓的“过犹不及”,我在孩子读书这一块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等到我醒悟过来,发现自己这是一种补偿心理的时候,再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也来不及了。
我原以为自己考文凭无望,唯一的出路就是做生意。没想到社会发展这么迅速,学习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二零一八年的时候我开始报考成人自考,那时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以为和孩子一起学习,他会为此感动而专注于学习。
对于教育孩子,我唯一没有做过的就是拿他去和别的孩子比。如果我对他有要求也是出于我对人生的一些认知。但是说实话,我已经很久不对孩子有要求了。至于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我活了四十年也见过很多事,我认为一时的成败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能将优势发挥到极致,所谓的“行行出状元”就是这个意思。
就算没有任何优势,人生除了长度还有宽度。有的人不会读书但是人家会用人,人家善于用别人的长板或短板去铺垫自己的人生。
如果真要着急,也不应该是为孩子的行为着急,也该为自己的认识不足,眼光短浅而着急。
想想二十年前,再想想二十年后,孩子将来要靠什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想应该是终生学习,但是并不局限于书本。
你说别人孩子四五岁都会背唐诗了,你家孩子就知道看动画片。你知道人家父母在家怎么教孩子的吗?你每天回来怎么教的?别埋怨,付出就有回报。四五岁孩子了应该上幼儿园了吧,孩子回家你没问学啥了?来给妈说说,不会的教教?睡前讲个故事?我儿子2生日半上幼儿园,每天上学哭,哭了一星期,哭也送,送走了我再偷偷去看,离开了大人挺好的。刚开始老师只是让数手指,儿歌,顺口溜,慢慢的就背4句唐诗,回家来就给我背,把学的都背一遍,晚上我们让他拿着童话书,一页一页给他讲,小孩记性挺好,讲过的都记住了,家里的故事书有几箱。4周岁时别的小孩才上幼儿园,我儿子已经20以内的数学都会,连英语、写字、拼音字母都熟了,五周岁时大班毕业去报名上小学,人家嫌小,又复读一年大班。六周岁上的一年级轻松的。假期里带孩子去旅游,让他了解一下交通知识和一些人文地理。一直到现在高中都很优秀。我想说:小孩子不彪不傻都不笨,关键看你怎么引导他,让他有兴趣学习。
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说明题主心里已经着急了。
孩子四五岁了,人家的都会背一些诗词,会讲一些故事,自己的孩子只知道看动画片儿。在这种情况下,着急还是应该的。
在孩子的世界里,背诗词,念故事书书,远没有动画片儿有意思。你如果让孩子自己选择的话,十个孩子会有九个孩子选择动画片。
所以,五岁的孩子不着手教育,让其自由发展,他养成看动画片的坏习惯是必然的事。
好则现在孩子还小,如果再过几年。这种坏习惯就很难纠正过来了,甚至会误了孩子一生。
老话说的好,习惯成自然,习惯造就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小孩子就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所以,首先应该着急的,不是孩子不会背诗歌,不会讲故事,是孩子没有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人家的孩子背诗歌讲故事,除了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人家的孩子有了学习的习惯。
你的孩子只有看动画片的习惯,没有学习的习惯,一下子要让他扭转到学习背诗词,学习看故事书上,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开始起步的时候,给孩子学习的量,要适当地少一点,然后逐步增加,凡事慢慢来。
看动画片的事,如果一下子让孩子戒掉,恐怕孩子会很抗拒。
孩子四五岁了,有些道理能够听得懂。家长要细心地给孩子讲只看动画片不学习的害处。同时给孩子做出规定,每天允许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适当地看一些有选择的动画片,还是可以的。
孩子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以后,再慢慢地增加学习内容,适当减少看动画片的时间。
大约三五个月的功夫,你的孩子也会变得优秀起来了。
我认为对于今天讨论这个话题没有大惊小怪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我始终这样认为,孩子聪不聪明主要在于天赋,有些孩子生来大脑就聪明管用。就举一个事实例子来说吧,我村一家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儿,同样是父母辅导,一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后来又当了公务员,一个在家种地,还吃喝玩乐,把家里搞的一塌糊涂,这就是天壤之别。
这就说明一个道理,有天赋的孩子不用父母催促就知道用功学习,没有天赋的孩子家长就是把心操碎了也是白搭。
我们要知道这个道理,自古以来都是当官的少,种地的多。
必须着急。虽然闻道有先后,但是在高考面前,多学一点可能上的大学就是谬以千里,在精英群的重点高校,孩子的就业也能更容易更好。
真有必要着急,快乐教育,最终害了不少孩子,而且,数量数以几百万计。
没错,你在6岁上小学之前,大玩特玩,讲究快乐。可是,别忘记了,人快乐后边,还有一个教育,合起来叫快乐教育,而不仅是快乐。
而是,一边游戏,一边学习(背诗词、讲故事、数数字)。
孩子看动画片,没问题,现在很多动画片,本身就是喻教于乐。
建议,看汪汪队立大功,百变布鲁可,小猪佩齐这一类的;千万不要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
前者,就是快乐中有知识;后者,就是打打杀杀特无聊。
最后,关键是坚持;不要求一天学多少,一天有半个小时学习,就可以了,这是孩子的耐心。
我家孩子,现在一周上两节英语课,两节中国舞蹈课,一节60分钟。
然后,每天看大概2个小时动画片,我给她讲6个故事。
今年九月,大宝上幼儿园。小宝刚5个月,教育,还没提上日程。就这样,现在大宝小家伙,会自己看图画书了,能够讲故事了,能背十几首唐诗了,数数能到30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