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道光为什么不立政治才能和身体素质更好的恭亲王为皇帝,而是选择了咸丰?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7关键词:皇帝,咸丰,道光

道光为什么不立政治才能和身体素质更好的恭亲王为皇帝,而是选择了咸丰?

点赞1、江油市 网友:冷月花魂

道光帝在清朝皇帝里子嗣不算多的,但照后面几个皇帝绝对是多的了,道光一共九个儿子,老大奕纬出身极为低贱,据说是道光十几岁时心血来潮幸了一个宫女生下的,道光对这个孩子丝毫没有好感,但老皇帝嘉庆非常喜爱这个孙子,因为隔代亲嘛,还是第一个孙子,道光也无可奈何,那时候道光也是皇子,所以对奕纬并不怎么上心,过了发蒙的年龄还没找老师。所以奕纬打小就养成自由散漫,顽劣成性的性格,道光即位后才开始重视对奕纬的教育,特地给他找个品行端正的饱学之士当老师,无奈奕纬顽劣的性格让老师很头疼,有次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诫他说如果将来为君的话要怎样怎样,奕纬不听还好一听火冒三丈说出一句让老师瞠目结舌的话来,他说将来我要是当了皇帝第一个就把你杀了,老师惶恐万分,赶紧求见皇帝,说起这孩子如何如何,自己要告老还乡,道光帝一听就火冒三丈,立马让人把奕纬喊来,照着他小肚子就踢了一脚,也不知怎么就那么个寸劲儿,不是踢得脾破裂就是踢命根上了,第二天就死了。这奕纬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皇帝直接打死的皇子。要说道光后不后悔,那肯定后悔啊,一时盛怒还可以理解,出手重了踢死孩子,再冷血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啊。

  •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1808—1831年), 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
  • 皇次子 爱新觉罗·奕纲(1826—1827年) ,顺和郡王,幼殇。
  •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1829—1829年),慧质郡王,幼殇。
  •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不予赘述。
  • 皇五子 爱新觉罗·奕誴(1831—1889年),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
  •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1833—1898年),恭忠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年),醇贤亲王,光绪帝生父,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1844—1868年),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1845—1877年),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是道光的儿子简介,老大奕纬死后,道光帝当时马上五十岁了,但是膝下没有一个儿子,都是女儿,老二老三都是幼殇,道光很着急,暗自祈求上苍,或许是感动了上天,之后道光帝妃子一连串给他生了六个儿子,均长成年,老四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奕詝是在当年的七月初出生的,老五被道光帝过继给了自己的弟弟绵恺,老六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訢。老七奕譞,是慈禧的亲妹夫,慈禧的妹妹是奕譞的嫡福晋,他们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光绪帝。溥仪是奕譞的亲孙子。

老七醇亲王奕譞

老四是孝全皇后所生,老六是静贵妃所生,按清室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位轮到老四是板上钉钉的事,但道光帝迟迟没有立储,这就给人以无限猜想的空间,在1831年以前,皇长子只有奕纬一个,没有别的皇子跟他竞争,奕訢的生母静贵妃十四五岁就产了两子,均早殇,道光觉可能觉得立储只有这么一个人选,况且也不招自己喜欢,所以就把立储这事搁下了,等到长子奕纬一死,道光有些慌了,毕竟那时候快50的人了,没有儿子,怎么继承大统呢?前文说过,道光虔诚地祈祷过,然后他的几个妃子接连给他生了六个儿子,孝全皇后生奕詝(也就是咸丰帝)的时候也刚刚24岁,但他的儿子此时是嫡长子,地位是无疑的。我看到有文章说咸丰的生母生怕奕訢生在自己孩子前面,求了太医一副药,让不足月的咸丰先降生下来。这说法简直就不走脑子,首先那时候没有B超,谁也确定不了未降生的孩子到底是男孩女孩,其次,咸丰和奕訢差了两岁,就是说咸丰必须抢在奕訢龙种种下前一年多生下来。再者,孝全皇后当时是贵妃,两年后,道光的孝慎皇后当年死了,全贵妃被晋封为皇贵妃统管六宫,不久后直接晋封为皇后,那年孝全皇后才27岁。地位如此显贵的她,完全没有必要拿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当政治筹码。唯一能印证这种猜测的是,老五奕誴的降生,比咸丰小了七天,生母是祥妃,这个孩子后来过继给了道光的弟弟绵恺,奕誴有个儿子后来又过继给了咸丰的堂弟奕志为子,并承袭了郡王封号,他就是义和团祸首—爱新觉罗.载漪。

端郡王载漪 (正中)

孝全皇后的晋封速度在有清一朝是非常罕见的,这足以证明道光帝对她的宠爱程度之深。后来的奕訢生母静贵妃,入宫也很早,也比较受宠,但晋封速度就差了一些,早殇的皇二子、皇三子就是她生的,那时候静贵妃才不过十四五岁,有人说两个孩子早夭与静贵妃孕龄过早有关,其实还有一点,清廷内宫,皇帝妃子生产后,孩子照例要找乳母喂养,然后生母喝回奶汤,一来坐月子没那么累,二还还不太耽误皇帝宠幸。这种现象,用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对孩子的健康害处是很大的。再者,当时的医疗条件确实照现在有很大差距,那时候离抗生素的发明还差一百多年呢。后来的恭亲王奕訢是静贵妃所生的第三个儿子。

恭亲王奕訢

咸丰帝十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孝全皇后病逝,道光命静贵妃抚养咸丰,那时候奕訢八岁,可以说俩人是一块长起来的,感情很深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二人渐渐长大,不同之处显现出来了,咸丰老成,奕訢好动,这也应了那句老大老实老二精,尽管实际上一个是老四,一个是老六。道光帝格外喜欢老六,或许是老六身上的许多特点正是自己所不具备的,道光帝是清代皇帝里以简朴著称的,自己穿的衣服补丁打了又打,打一个要五两银子,搞得大臣们也上行下效,纷纷打补丁,甚至新衣也要弄破了打上补丁,他们打补丁只要三钱银子。

道光朝大臣曹振镛

眼看两个儿子越长越大,道光也越来越纠结,皇位本应传给老四的,但老六各方面指标均要超出老四一大截,文韬武略方面老六见地颇高,老四水平并无新意。体格方面,老六习武,咸丰体弱。最关键的是咸丰有次骑马摔了下来,腿摔断了,估计也没找到好的整骨医生,落了残疾,是个瘸子。皇帝是一国之主,道光前的历任皇帝哪有不良于行的。立太子一事一直拖到道光26年的时候才确定下来,那时候道光留在人间的寿命还剩四年。至于是什么促使道光帝最终下定决心立老四为太子的,很多文章或影视剧都讲过,咸丰有个好老师杜受田,他知道他的学生资质要照老六差一截,但道光内心最容易被触动的却是仁孝,于是咸丰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下,通过了道光的考验,顺利接班。

咸丰帝师杜受田

这个原因可能是道光帝选择咸丰即位的原因之一,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还有两点原因,一个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庶之分,咸丰的母亲在生咸丰时是贵妃,但最后被册封为皇后,所以咸丰是个根正苗红的嫡子,而且还是长子(前三个都死了),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大统这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不会有人有异议的。奕訢是庶子,虽然他的生母死后被追封为皇后,但在道光朝,她最高地位是静贵妃。如果有人还是不太理解嫡庶的概念,我再讲个事情。袁世凯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时,生母病故,袁扶灵回老家项城,要把生母葬入袁家祖坟,但当时的袁家族长袁世敦,也是袁世凯的异母大哥坚决不同意,原因是袁的生母生前只是个妾,没有资格进祖坟。袁世敦的理由无懈可击,因为礼法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袁贵为疆臣之首,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把生母葬在离项城几百公里远的彰德(今安阳),并发誓不再回项城。还有一个例子是,民国大人物谭延闿,他父亲也是督抚级人物,但自己是个庶出子,家里地位就不高,他母亲地位就更不高了。所以谭的正妻死后,老蒋提出要给他续弦的时候,他很坚决地谢绝了,因为他不想再让嫡庶问题搅扰他了,更不想让他的后代因嫡庶问题痛苦一生。民间封建礼法制度尚且有这么大的约束力,何况皇家作为百姓典范,尤其要遵守这些礼法制度。再者道光帝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真正的嫡长子继承大统的皇帝,多少也会有一种捍卫这种制度的心理。

谭延闿

选咸丰为继任者的第二个原因就与道光帝个人情感有很大关系了,咸丰表现出的仁孝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咸丰的生母孝全皇后是道光帝最有感情的妻子,从她火箭般蹿升速度就可以看出道光帝对她的重视程度。孝全皇后身后事也备极哀荣,她的谥号是道光帝自己定的,一般后妃死后上到谥号都是相关部门议定后给皇帝一个结果,皇帝同意才算完。这次道光一反常态,亲自出马,可见爱护程度。守灵期间道光帝连续十几天穿素衣亲自祭奠,正式葬入清西陵,道光帝也全程参与了,这在有清一朝是极其罕见的。所谓爱屋及乌,心爱的女人死了,但两个人的结晶还在,或许咸丰的相貌像孝全皇后多一点,所以道光最终选择了他。

咸丰帝画像(皇帝均无照片只有画像)

点赞2、阳春市 网友:浅唱丶

清朝立储讲究立贤不立长,可道光却放着天资聪颖的奕訢不选,选了又瘸又平庸的咸丰奕詝,原因有四个,有的或出于赎罪,有的难以启齿。

对于任何封建王朝来说,立储都是不可轻视的大事,毕竟这关乎整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与古代的大多数王朝采用嫡长子继承制不同,清朝讲究立贤不立长。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让每一位皇子都有机会竞争皇位,从而选择更贤能的接班人,但也容易因此引发骨肉相残。经过康熙时“九子夺嫡”引发的悲剧后,雍正开创了秘密立储制。

道光的一生,有后妃二十多人,她们为他带来了9位皇子和10位公主。

按理说,这么多的儿子,很容易就能选出一个秘密立储了。可是在道光64岁时,他还没有确定选谁为继承人。这究竟是为啥?

原来啊,道光继位时,已经快40岁了。而那时候,他只有奕纬一个长子。按理说,道光还应该感激这位长子,要是他再不早一点来,嘉庆可能都要换个继承人了。

可是,道光却对这个长子特别的不感冒,只因为这孩子是他偶尔无聊临幸了一位侍女所生。加上这孩子素来表现纨绔,就越发没放在心上。而且,那时候道光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就算哪天自己崩了,横竖也是奕纬继位,根本没必要秘密立储。

道光继位后9年内,又生下了两个儿子,可是这两位儿子都很短命,都只活了几个月就夭折了。

至道光十一年四月,大儿子奕纬因为被老师督促了几句,不耐烦下说了句牢骚话:“等我当皇帝,第一个就杀了你”,老师一身冷汗跑来哭诉,道光火冒三丈中一脚踢向奕纬,也不知是踢中了什么要害, 几天后奕纬就死了,这时他已经23岁了。

幸而这时候,全贵妃和祥贵人都已经有孕在身。两个月后,两人先后生下了四皇子奕詝和五皇子奕誴。

次年底,静妃又生下了六皇子奕訢。

直到道光二十六年,他决定要选出储君时,身边一共有6个皇子,而后面三位皇位因为出生太晚,彼时最大的不过6岁,另外两位分别为2岁和1岁。

此外,皇五子奕誴因为资质平庸且行举粗鄙,加上他的生母祥贵人不被道光所喜,所以这一年正月时就将他过继给惇亲王了。如此皇五子就失去了争储的资格。

那么,余下就是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了。

彼时这一对兄弟,一个15岁,一个14岁,但两人的差距,都是肉眼可见的。

奕詝年长一岁,除了老成持重,几乎没有优点。反而是缺点更为致命,那就是他腿瘸,这在信天命的古代,一个瘸子当天子实在太缺乏说服力了。

反观老刘奕訢。弓马娴熟,天资聪颖,胆识过人,一看就是一个很健康的形象。而且,奕訢的生母静妃彼时还在世,这是最受道光宠爱的妃子。

在我们看来,这几乎不需要犹豫就可以直接选择皇六子奕訢,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奕詝当皇帝是一种错误。可道光为何非要放弃奕訢而选他?

其实,道光自然有他的考虑:

一,奕詝被视为皇长子,在道光心中更有分量

奕詝出生前,前面三个哥哥都已经死去,他的到来对于绝望中的道光而言,意义之大是无法想象的。奕詝很自然被当成了皇长子,这仅从前三个儿子名从“纟”而奕詝开始从“言”就能一斑。

全贵妃因此母凭子贵,晋为皇贵妃,三年后封为皇后。这样一来,奕詝是货真价实的嫡子没错了。

在奕詝出生六天后,五皇子奕誴也降临人世,然而道光的喜悦已经没法和奕詝出生相比了。

孝全皇后与幼子咸丰

虽然,在清朝嫡子并不能在立储时享受任何特权,可是道光其人守旧,在他心中。嫡子的分量确实要重一些。

二,出于对孝全皇后的愧意

道光的后妃里,最得宠的是奕訢的生母静妃和奕詝的生母孝全皇后。

孝全皇后在江南长大,姿容清丽,聪慧绝伦。然而在道光二十年正月初六,才33岁的孝全皇后却突然薨了。关于她的死因,史料中讳莫如深,未有任何提及。这不免叫人越发疑心。

考虑到她生前与孝和太后关系紧张,很多人都猜是孝和太后干的。而事实上,也不排除是道光干的。

正常情况下,道光当然不会随意杀死正在得宠的孝全皇后。然而在喜怒无常、阴晴不定的道光世界里,常有不正常的事发生。

孝全皇后与幼子

据《清稗类钞》的记载:

“道光中,某夜,宣宗在乾清宫盛怒,厉声呵斥,立召值班侍卫王某入宫门,授以宝刀,令一宫监带至某宫第几室,于床上取一宫眷首复命,不知其为何事也。”

也就是说,道光这人平常看着守成忠厚,实则喜怒无常,啥时候不高兴了,谁碰上谁遭殃。所以,整一个清朝,道光朝被降黜的嫔妃是最多的,而这些嫔妃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被降黜。

所以,孝全皇后莫名其妙死去,且对死因三缄其口,很可能与道光有关。

因此,事后道光深感愧疚,潜意识里想要扶立奕詝弥补这种亏欠也是可能的。

三,众所周知的“藏拙示仁”

清朝的每一个皇子都有自己的老师,而这些老师除了授业解惑,很多时候也会充当皇子的参谋。尤其像关乎切身利益的争储这种大事。

显而易见,奕詝和奕訢争储,他们的老师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而无论是正史《清史稿》抑或一些野史笔记,都记载了奕詝靠“藏拙示仁”打败了奕訢。

奕訢生母静妃

据说,道光晚年时带皇子们狩猎。满清在马背上起家,尤其尚武,一个皇子弓马娴熟,往往是很大的加分项。据说当年乾隆就因为骑射很好被康熙赞赏。

可在临行前,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却叮嘱他,到场后只管看着别人狩猎,自己和随从都不要动手,如果皇上问,便称时下是春日,鸟兽正怀春生育,不忍猎杀。另外自己年长些,不想和弟弟争高低。

狩猎当天,奕詝照杜受田所说的办,果然令道光大感欣慰,当众夸赞奕詝有为君之道。

而还有一则故事,虽仅见于野史之中,但与“藏拙示仁”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说在道光缠绵病榻,自觉时日无多时,决定再传两位皇子觐见,以时政问之,再做最后的决定。

这种重要的时候,两位皇子当然都要跟自己老师讨个计策。奕訢的老师卓秉恬自觉奕訢口舌伶俐,见识卓绝,便让奕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是。

而杜受田呢,深知奕詝资质平庸,根本无法应对时政这种问题。便出了一计:不等皇上问你,你只管趴地上哭便是了。

两位皇子果然都按老师说的做了。可奕詝的表现却深深打动了道光,认为这才是一位仁君的做派。原本摇摆不定的天平,彻底向奕詝倾斜。

最后,出于难以启齿的私心

道光胆小拘谨,缺乏远见却偏偏爱刚愎自用,在他执政后期,在历经了一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迫接受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此丧权辱国,是任何一位君主都不想承认和面对的。

而六皇子奕訢却正好与他相反,他趋新应时,对新事物充满热情。道光虽然知道由他继位对国家更好,可他还是选择了和自己一样守成拘谨的奕詝,这可能是担心将来奕訢会颠覆他屈辱的外交史。

道光二十六年六月,道光终于作出了抉择,将奕詝秘密立为皇太子。

编辑

小结:一直以来,人们鄙夷咸丰为“作秀成就的皇帝”,然而抛开道光无法察觉咸丰的投机取巧不说,这何尝不是道光的种种私心在作怪?可笑的是,咸丰继位时,中国已经是“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一筹莫展的咸丰索性沉湎声色,消极颓唐,最终因酒色自戕,让妇人慈禧有了牝鸡司晨的机会,加剧了清朝的衰败。

道光在位30年,因为资质平庸、追求苟安,以致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而在立储上放弃奕訢而选择奕詝就是一重大的过失。

点赞3、铜陵市 网友:喵大人

恭亲王奕訢

首先我想说的是:通过后来的历史已经完全证明了一个事实——恭亲王奕訢要比他的哥哥咸丰帝的才能高的多的多。

晚清后来的很多事情都与恭亲王有关,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和谈、干掉顾命八大臣以及著名的洋务运动等等。

反观咸丰帝的一生几乎是没啥作为、没啥贡献了。唯一让大家记起来的估计就两件事了:一是,咸丰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跑路了;二是,咸丰帝娶了一个无比勇悍的老婆,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咸丰帝与恭亲王有一个共同的父亲——大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难道道光帝不知道恭亲王比咸丰优秀吗?难道道光帝就没有发现咸丰帝是一根废柴吗?

我想道光帝肯定是知道的,不过最终道光还是选择了废柴咸丰并没有选择才干能力一流的“鬼子六”恭亲王奕訢。

那么道光帝为什么会选择咸丰这样一根废柴呢?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历史中去看一看、去寻找一下真相吧!

乾隆和嘉庆剧照

前面说过了道光帝是大清朝的第八个皇帝、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不过嘉庆的大儿子早早地就夭折了,于是乎,道光帝实际上是嘉庆的长子了。

道光帝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十岁的时候就受到了乾隆的赏识并且还被赏赐了赐黄马褂、花翎。嘉庆四年的时候,道光帝就被嘉庆秘密地立为太子了。(雍正以后都把继承人秘密地写好,然后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道光帝剧照

1820年,38岁的道光帝即位了。道光帝总体上来说还算是比较靠谱的,不过运气有点差而已。道光即位的二十年后就迎来了著名的鸦片战争了,大清朝战败并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不过这个事情总体上来看的话,道光帝的责任并不是很大。当时的大清朝已经是严重不行了,迟早会被列强侵略的,道光帝只不过是赶上了而已。另外道光帝能够派林则徐跑到虎门去销烟,也算是一个基本正常的皇帝了。

道光帝的子嗣还算是比较不错的,一共有9个儿子。这个数字也许在大清朝并不算高,可是比后面的皇帝却强了十万八千里路了。

咸丰帝就一个儿子、同治、光绪、宣统那都是没有儿子。

在这九个儿子里面,其中有三个儿子死得比较早,分别是:大儿子,爱新觉罗·奕纬死于1831年;二儿子,爱新觉罗·奕纲死于1827年;三儿子,爱新觉罗·奕继死于1829年。

道光帝自己死于1850年,所以没有活到1850年的儿子也就不可能有竞争皇位的可能了。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第四个儿子、恭亲王是道光帝的第六个儿子,皇位争夺战也就基本在这两位身上展开了。

我们下面具体地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道光帝会把大位传给远远不如恭亲王的咸丰帝呢?

道光帝选择继承人其实无非考虑的是两点因素:一是,从大清朝的利益和角度出发;二是,从道光帝自己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不可否认的是:道光帝最终选择了资质、才能都非常平庸的咸丰来继承大位是有着重要原因的

咸丰帝剧照

原因一:咸丰帝的地位和出身很高

清朝关于找谁当接班人的问题一直是不断变化的,说良心话也没有搞以前:立长、立嫡那一套了。

一开始的时候,大清朝选接班人的模式很简单——公推模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努尔哈赤死了以后并没有规定谁当接班人,结果大家都觉得皇太极靠谱,于是乎皇太极就即位了。

前面几个皇帝的接班都没有什么定论的,一般按照实用原则来推举的。顺治帝之所以能上位,那是内部斗争的结果;康熙能上位那是因为康熙对天花有免疫力。

不过故事发展到雍正的时候就有点变化了,雍正那是深受康熙时期“九龙夺嫡”的影响的。于是乎,雍正发明了一套秘密建储的模式。

说白了就是:皇帝身前不立太子,而是把自己想立的人秘密地写下来,等死了之后按照规定的流程打开——大家就知道谁是下一个皇帝了。

咸丰剧照

不过虽然是秘密建储、虽然没有完全搞立长立嫡那一套,但是皇子的出身依然很重要。咸丰是事实上的长子(前面三个哥哥都死了)、咸丰又是道光帝皇后所生的儿子并且道光帝非常喜欢这位皇后,难免出现爱屋及乌的现象。

这样一来,咸丰帝在地位和出身上面就遥遥领先于恭亲王了。

原因二:咸丰帝有绝招——仁孝

古代不管怎么立太子、不管如何确认接班者,有一个核心因素就是:接班人一定要仁义、一定要有孝心。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老皇帝死了以后还留下了很多不是太子的儿子以及很多嫔妃等等。何况老皇帝也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出来清算自己了。

于是乎,大家都喜欢找一个宅心仁厚的人来当太子、来接班了,这样对所有人都是好事情。

咸丰帝剧照

咸丰帝在“仁义”这方面就表现或者说表演得很到位。例如:有一次道光帝组织各位皇子去打猎,要是按照实际能力来发挥的话,咸丰帝那个病怏怏的体质肯定不是老六恭亲王的对手了。

可是咸丰帝放出了绝招:迟迟不肯射猎、迟迟不愿意发箭矢,结果当然是没法子与恭亲王的猎物数量比了。不过咸丰帝搞了另外一套说辞,大概意思就是:要爱护小动物了、不忍心猎杀小动物了等等。

道光帝听了之后大为感动,认为咸丰帝是无比仁慈之人了。我想说,这是碰到了道光帝,要是碰到了努尔哈赤的话,估计一巴掌就把咸丰给呼死了——都仁慈、都不杀小动物,那大清朝如何入关、如何得天下。

最后一个原因:道光帝有可能觉得恭亲王过于优秀、野心过于大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的话,恭亲王确实很厉害,对内搞定了顾命八大臣、对外又周旋洋人,还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者等等。

这些才能在一个正常国度里面一定会为最后的即位而加分的,可是不好意思了——大清朝到了道光帝的时候就不正常了。

道光帝自己就是一个平庸之辈,也许他并不想立一个激进的、富有冒险精神的、喜欢乱折腾之人当接班人。

我甚至还猜测:道光帝认为恭亲王的能力远超过自己了,他不想找一个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接班。这样一来,往后的历史记载也对自己是不利的。

于是乎,道光帝最终选择了咸丰帝来即位,也选择了一个完全不在线的人当皇帝。从此以后,大清朝就一路江河日下,最终在咸丰、同治、慈禧、光绪的共同合力之下,把大清朝带向了覆灭之路。

如果非要说咸丰帝有什么特别贡献的话,那么那就是娶了一个大清朝的掘墓人当老婆——叶赫那拉氏慈禧。

点赞4、本溪市 网友:逍遥无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848条回答。

今天来看,恭亲王奕忻绝对是清末爱新觉罗家族少有的人才。

他除了帮助慈禧太后收拾了肃顺一伙以外,更重要的是从1861年开始掌握很多军政权力到1880年。

他的任期内,剿灭了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乱等一系列内部叛军,稳住了满清摇摇欲坠的局面。

而当年咸丰皇帝,对此是束手无策的。

对外方面,咸丰皇帝同洋人开战,打的北京城都被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被一把火烧了。

而恭亲王致力于以夷制夷,表面上维持同洋人的关系,在他任期内,满清和洋人没有大规模战争。

恭亲王推动了洋务运动,让满清有一定的发展,甚至建立了强大的北洋水师,帮助满清延迟30年阳寿。

如果不是恭亲王反复被慈禧打击,一会有权力一会没权力,还会有更大的作为。



就身体来说,咸丰皇帝才31岁就挂了,而恭亲王想来身体健康,从小到老都喜欢骑射、弓箭、摔跤。

有意思的是,恭亲王二三十岁时酷爱摔跤,但唯恐自己是王爷,别人不敢用真功夫,经常穿着普通服装去相扑营操练场找人比试。

只是他摔跤技术不怎么样,输得多赢得少,被人摔倒也不生气。

恭亲王是65岁善终的,这个年龄在古代算是高寿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道光皇帝不选择恭亲王为皇帝,反而选择什么都不如他的咸丰呢?

原因如下:

第一,庶出和嫡出的区别。

咸丰是到道光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其中二哥和三哥生下来就死了。

大哥奕纬寿命也不长,23岁就因病去世,还没活到能够继承的时候。

那么,1831年出生的奕詝也就是咸丰,就成为道光的大儿子。

奕訢是1833年出生的,上面不但有四哥咸丰,还有五哥奕誴。

满清很讲究长幼有序,一般皇位都是哥哥优先继承。

另外,咸丰的母亲是孝全成皇后,是满洲正红旗人。在1833年,孝慎皇后病死后(她只生了一个女儿),她就成为正宫皇后,主持后宫到1840年自己病死。

而奕訢目前就差了一截,母亲是静贵妃。

直到道光去世的时候,她也不过是静皇贵妃而已,并不是皇后。

古代对于庶出和嫡出也是非常看中的。

既然咸丰是正宫皇后所生,理论上也有优先继承权,轮不到奕訢。



第二,选皇帝和选大臣的区别。

作为大臣来说,只要某一项能力突出就足够了。

但皇帝倒不见得需要很强的能力,却要有大局观,能够团结皇族和部下,还要能够当机立断,另外就是听取别人的意见。

所以,性格太强硬的人,不太适合做皇帝,反而要性格较为平和的人。

同时,尚武的人也不太适合做皇帝,很容易沉溺于战争,导致国家衰败,要性格温和的人。

奕訢虽然能力突出,但性格比较强硬。他1861年帮助慈禧干掉肃顺一伙立下大功,由此

担任议政王,负责国内外军政大事。然而,仅仅1866年,慈禧就免去了他的议政王职务。

要知道,慈禧本来只是帮助咸丰处理政务,对具体怎么办事是一窍不通的,所以高度依赖奕訢。也就是说,慈禧刚刚扶持了一批可以取代奕訢的人,就立即将他弄下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同奕訢的性格有关系。

当时慈禧权倾一时,哪个大臣敢在她面前说个不字。

然而,太监记录了奕訢多次同慈禧争吵。


一次,慈禧联合慈安太后打压奕訢,说他有些事情处理不当。

奕訢根本不承认,双方针锋相对。慈禧大怒:如果当年不是我们提拔你当议政王,你就是个普通的王爷。我们提拔了你,你现在反而同我作对?

奕訢反唇相讥:臣做议政王是为了祖宗的江山效力(言下之意不是为了自己或者为了慈禧),可不是谁的奴才。

慈禧大怒:你这么说话,我革你的职!

奕訢也不示弱: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职,不能革我皇子身份(意思是我是皇族,你不过是个皇族的女人)!

慈禧气得发抖,慈安急忙打圆场:老六,你这个臭脾气怎么就不能改改。不管怎么说,我们是你嫂子,能这样同嫂子说话吗?你先退下吧。

奕訢气呼呼的离开。

类似的事情,奕訢还做了不少,这种脾气一辈子改不掉。

历史记载: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十八日,奕訢当面劝谏同治皇帝不要修治圆明园,同治帝大怒,斥责奕訢:“我修个园子也受你管,干脆把皇位让你坐吧!”奕訢后来多次劝告,大大得罪了同治。随后,同治发圣旨,革除奕訢的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这是非常严重的惩罚,一般只用于犯下重罪的皇族。经过两宫太后干预,同治帝赏还亲王世袭罔替。

看看,奕訢这种臭脾气,确实不太适合做皇帝。

相比起来,咸丰虽然平庸,但脾气尚好,性格中庸,不锋芒毕露,似乎更适合做皇帝。



第三,杜受田的厉害之处。

咸丰的师傅杜受田,是个极为聪明伶俐之人,对道光皇帝也非常了解。

杜受田认为道光皇帝其实不太看重人的能力,反而重视人的品格。

对于皇族,道光皇帝更是重视此人的品质,尤其团结家人、孝顺忠厚。

杜受田知道咸丰能力比弟弟要差一大截,不管怎么学习也难以超过。

所以,杜受田让咸丰不要太重视表现才能,反而要打感情牌,适合表现出孝顺道光皇帝,平时还要尽量装作忠厚仁慈。

这一招,深得道光的欢心。

历史记载:一次,道光带着儿子们去南苑打猎,其实是看看他们的骑射能力。奕訢表现突出,几乎是百发百中。咸丰知道自己骑射极差,根本不可能射中目标,就一箭不发。道光问他怎么回事,他就答到:此时正是万物繁衍,孩儿不忍残害新生的生命,更不忍让它们骨肉分离,因此不忍射杀。这句话深入道光骨髓里,忍不住当场赞扬:这么仁爱,将来一定能做个好皇帝!


道光晚年多病,经常在病榻上询问咸丰、奕訢等人的学习情况。

奕訢每次见到病卧的父亲,都是侃侃而言,展现出自己丰富的学识,尤其对治国的事情了解很多。道光对奕訢的才学很满意,认为他是皇子里面最棒的。

而咸丰没有弟弟的能力,只能很粗浅的说说。

在杜受田的指导下,咸丰每次见到病卧的父亲,都会下跪流泪。他很少说学业和治国,反而特别关心父亲身体,祝愿父亲早日康复,长命百岁。

咸丰非常感动,认为咸丰能力虽差了一些,对自己非常孝顺,父子感情也比较深。

所以,杜受田的种种高明指挥,最终帮助咸丰成为皇帝。



有人问,咸丰上台以后,为什么没有像雍正一样恶整弟弟们。

其实,咸丰同奕訢私人关系是不错的。

咸丰母亲很早就死了,随后多年都是由奕訢的母亲静贵妃抚养长大。静贵妃是个善良女人,对咸丰痛爱有佳。咸丰将静贵妃当作亲母,和奕訢就像同父同母兄弟。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是年龄接近的玩伴,儿童、少年时期关系都非常好。

咸丰成为皇帝以后,也不忍心对弟弟奕訢下毒手,但也没有委以重任。

点赞5、湘潭市 网友:亦波。

皇四子奕詝与皇六子奕訢是道光立储时的主要选择对象,道光在此问题上也确实犹豫过,然而,1846年8月7日,他还是下定决心,写下传位诏书:

“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希望之星——奕詝

1831年7月17日,注定是道光皇帝一生中最高兴的日子之一。这一天,他又生了一个儿子奕詝。此时,道光已经49岁,年至半百,他之前也曾有过三个皇子:

  • 皇长子奕纬:道光最为看重,生于1808年,卒于1831年5月,谥号“隐志”;

  • 皇二子奕纲:生于1826年,第二年就夭折,仅在世104天;

  • 皇三子奕继:生于1829年12月,在世52天就夭折;

年近半百的道光接连失去三个皇子,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封建社会,一国之君面对后继无人的压力会比任何人都大。

就在皇长子去世的时候,宫中的全贵妃已经身怀六甲。她无比期待自己能够生一个皇子,然而比他更期待的是道光。

为了让全贵妃静心养胎,也为能够随时探视,道光特地让她湛静斋休养。湛静斋是圆明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建筑,道光此时就住在此地。(注:“咸丰是早产儿”属于民间传说)

皇四子出生后,道光在取名字时也一反常态“奕詝”,不再是之前的纬、纲、继那样的“糸”字旁,而是“言”字旁。

奕詝的到来,给道光的家业传承带来希望,仿佛也是一个吉兆,在此之后,道光又生了5位皇子。在既有的兄弟年龄排序上,奕詝居首,这在古代社会是一个不小的优势。

奕詝的母亲钮祜禄氏,成长于苏州,带有江南秀丽之气,很受道光喜爱。一入宫就是全嫔,很快就晋升为贵妃。1833年,皇后去世,钮祜禄氏成为皇贵妃,第二年又被晋升为皇后。随着生母地位的上升,奕詝就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嫡长子。虽说在当时是秘密立储,但从历史上看,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影响。

皇四子与皇六子的夺嫡方式不一样

道光是一个资质平常的守成之君,恪守传统,他的治国之道曰“守成”,即用祖宗之法,再创祖宗辉煌。然而时代不同了,从乾隆晚年起,大清已经落后于时代,传统的治国经验已经不再适用。道光能用祖宗之法平定西北,却不能抗住英国的船坚炮利。

传统的道光在选择继承人时,也颇为看重传统。皇四子奕詝老成持重,但才气稍逊;皇六子奕訢才华过人,但看起来不够稳重。道光的特性决定了奕詝更受青睐,但他也关注着皇六子。

在奕詝的夺嫡之路上,他的老师杜受田“老成谋国”,可谓功不可没。

皇位竞争中,道光是裁判也是规则的制定者。于是,他指挥奕詝调整方向,以传统的孝道来对抗奕訢的才华,以仁义对攻奕訢的武功。(注:野史中关于奕詝、奕訢夺嫡中,比试打猎和回答道光问题的两则记载,真实性存疑)

在当时的环境中,儒家所倡导的“仁”“孝”是排第一位的,而事功之类的次之。

在这场竞争中,奕訢战胜了“弱不禁风”奕詝,而奕詝却战胜了“同病相怜”的道光。与其说道光传位奕詝,不如说他传位给一位孝子。

点赞6、普兰店 网友:精英部队

1850年正月,道光帝病重,道光立即召集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等!开启秘匣向全国宣布,立四子奕詝为皇太子,立六子奕訢为恭亲王!

同年二月,道光帝驾崩,随即太子奕詝在太和殿继位,史称咸丰皇帝!

对于咸丰的继位,历史上有很多争议,因为论文,咸丰不及他的弟弟恭亲王奕訢,论武,咸丰又因为摔伤而变成了瘸子,更不及恭亲王奕訢,可结果呢?道光帝却反其道而行之,立只有孝的四子奕詝为帝,到底是道光帝有什么难言之隐,还是老了糊涂了看不清人才!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些来给大家解开,为何道光会选择只有孝的咸丰而没有选择文武双全的恭亲王奕訢?

先介绍一下俩人

四子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出生于1831年,母亲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由于孝全的原因,奕詝从小就受到道光的疼爱,不过有一次,因为骑马不小心摔伤终身落下残疾,可这并没有影响道光对他的疼爱,最终以他仁孝将皇位传给了奕詝!

奕訢出生于1833年,实际年龄只比咸丰小一岁,母亲是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奕訢因为只比咸丰小一岁,因此他们从小一起在南书房读书,犹如亲兄弟一般!之所以,他们的关系特别的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奕訢的母亲还是咸丰的养母。因为咸丰的母亲孝全成皇后在32岁就死了,出于对儿子的疼爱,道光就把咸丰放在孝静成皇后身边抚养,因此他们俩的关系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因为皇位产生了隔阂

道光三十年,道光帝病重,此时他把军机大臣,宗人府官员都叫到了身边,当众宣读了立储诏书,最终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六子奕訢为恭亲王!

自打确定太子之位那天起,兄弟之间就产生了隔阂,虽然后来咸丰想法设法的补偿奕訢(包括将和和珅府赐他,还进封奕訢母亲为孝静成皇后),但自始至终,奕訢心里都没有真正原谅咸丰,之所以不服,就在于奕訢自知自己的才能,各方面都比自己这位哥哥好,可偏偏道光就选择了他!因此他实在想不通,认为道光偏心,咸丰不配!

虽然奕訢心里有气,但在咸丰一朝他并没有把这种气撒出来,而是一直埋藏在心里,好生辅佐这位皇兄,直到咸丰去世,所以奕訢能经历四朝,除了他的才能以外,他的诚服和心胸也至关重要!

那道光为何会将皇位传给只有仁孝的奕詝而不传给文武双全的奕訢?到底什么原因呢?

其实我分析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道光帝的秉性在作怪,认为奕詝更像自己!

根据历史对他的评价:守成,谨慎小心,循规蹈矩,胆小,墨守成规,节俭,仁孝!

我们不难发现他为何会选择四子奕詝!

首先说循规蹈矩,自古选择接班人都是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虽然清朝多数皇帝都没有实行这一规矩,但嘉庆实行了,道光皇帝就是嫡长子,因此,为了顺应礼法,道光帝便立自己的嫡长子奕詝为皇太子!(前面几个死的死,过继的过继,奕詝就成了嫡长子)

我们再说仁孝!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攻陷紫禁城,三十一岁的道光不怕危险挺身而出用火枪打死了两名逆贼,事后嘉庆得知,不但封他为和硕智亲王,还称赞他为“忠孝兼备”!

而他的儿子中,称得上忠孝的只有四子奕詝!据历史记载,道光病重那一天,奕詝,奕訢都过去了,在临走时,他们各自的师傅都给他们交代了该说的话,奕訢的师傅卓秉恬让奕訢在道光面前尽情的展示文韬武略!而奕詝的师傅杜受田则让奕詝尽情的哭,来展示仁孝的一面最终还是奕詝的忠孝赢了!其实,对于道光喜欢忠孝这一点,杜受田早就看出来了,所以,他一出手就命中道光下怀,最终为咸丰夺得皇位占得先机!

还有节俭

道光帝是有名的节俭,不但自己的皇冠龙袍很少换,就连龙袍也是打补丁的,官员为了上行下效,也开始穿带补丁的衣服!而咸丰帝也正是一个节俭的人!比如《南亭笔记》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一次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府请求换个新门,咸丰帝没批准,说修理一下还可以继续用。后来门修好了,内务府的人报账说费银五千两。咸丰帝勃然大怒,下令讯问有关人员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的人见咸丰帝认真了,慌忙说数字报错了,是五十两,这事才算了结。另有一次,咸丰帝有一条新的杭纱套裤,因不小心烧了个约蚕豆瓣大的窟窿,太监说丢了吧,咸丰帝再三惋惜,说:“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给补补吧。”后来才知道,这样补一下,下面的人竟然报销了数百两银子。听到这里,咸丰帝慨然叹道:“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何况是奢侈呢!

所以,从道光的秉性看,奕詝是最像自己的,也是最让自己满意的,而奕訢却与之相反,因此道光从自身出发最终选择了奕詝!

二,奕訢的思想偏西化,让道光不喜欢,进而没有选择他!

奕訢是有名的洋务大臣,在他主政军机处期间极力推荐朝廷向西方学习,还引进了很多西方的东西,比如电灯,铁路,电报局等!其实早在奕訢年轻的时候就颇对西方事务感兴趣,还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比如枪炮,舰船等来发展自己的国力,以免被动挨打!可道光呢?是一个守旧的皇帝,又是一个胆小的皇帝,很怕这些洋玩意进来进而影响自己的统治,尤其道光经鸦片战争后对洋人恨之入骨,认为学洋人的东西就是与虎谋皮,因此他特别抵触发展洋人的东西!而奕訢呢正好与道光相反!所以,道光之所以没有选择奕訢很有可能与他的思想偏西化有关,道光可能认为,万一传位给奕訢,像他这样的魄力,肯定会和西方合作来发展西方的东西,到那时,我中华传统文化就有可能被洋人的东西给吞没了,这不亚于亡国,所以,在考虑不给大清留下亡国的种子后,道光最终选择了相对传统,且和自已相近的奕詝来继承皇位!

三,两位皇子母亲的缘故

前面我说到,奕訢的母亲是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奕詝的母亲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对于这两位妃子来说,道光更喜欢奕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不管是从长相还是受宠程度,奕詝的母亲都要大于奕訢的母亲!比如拿怀孕这件事来说,钮钴禄氏怀孕四次,而博尔济吉特氏才怀孕两次!还有提拔的速度,钮钴禄氏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秀女成长为皇后,而博尔济吉特氏直到道光去世才是个贵妃,所以,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道光更喜欢钮钴禄氏,也正是更喜欢钮钴禄氏最终让他选择了奕詝成为他的接班人!

其实选择奕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出于道光对钮钴禄氏的补偿,

说的是,钮钴禄氏第一次怀孕就流产了,从此就得了月经病,身体一直不好,可即便身体不好,钮钴禄氏还是硬撑着为道光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最终导致自己英年早逝!所以,出于愧疚,道光选择了四子奕詝!

虽然只是个传说,但这件事却是真的,说不上道光自责太深,最终拿皇位作为补偿!也说不一定!

喜欢的朋友记得评论转发加关注!

点赞7、安阳市 网友:斑驳ゎ

先谈野史当中的说法。据当时的文人笔记记载,咸丰的能力较弱,他的老师明白,如果光比才能肯定赢不了奕欣。于是就告诉咸丰,不要在道光面前卖弄才学,要特别在道光面前展现自己的忠孝仁义。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藏拙示孝和示仁的故事。道光在召见两人询问政事的时候,奕欣对答如流,而咸丰则一言不发。道光询问之后就痛哭流涕,表示只希望道光身体健康,自己可以永远不管政事。外出狩猎的时候,没有猎取一个猎物。道光询问的时候,咸丰回答说不忍心杀生。这两件事情博得了道光的好感。最终让道光下定决心让咸丰继位。

再谈正史的记载。道光去世以后,他的遗诏当中,不仅下令让咸丰继位,同时也册封恭亲王奕欣。这在清代的遗诏当中独此一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道光在继位人选上确实做过反复的思量。虽然最后选择了咸丰,但是他依然认可奕欣的才能,并且对他有一定的愧疚,所以才专门对他进行了册封。之所以选择咸丰,可能和道光本人性格导致的偏好有关。咸丰相对保守沉稳,奕欣活泼开放一些,相对来说道光更喜欢咸丰这样的性格。

最后,就算是奕欣继承皇位,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清王朝的命运。清代政治改革的主要障碍就在于存在着一个特权政治阶层,满清小集团。要进行政治改革,势必要消除这个阶层的政治特权。而这样又必然使得清政府的政治根基被拔除。所以晚清时期的政治改革均以失败告终。改革,慈禧做不了,奕欣也做不了。在内部无法解决困局的情况下,势必会通过外部强力措施来完成这个历史的必要工作。辛亥革命的出现,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换句话说,清政府的倒台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必然性。不是换一个统治者就能避免的。

点赞8、乌鲁木齐市 网友:唐宫梦

其实道光皇帝比较喜欢奕欣,说实话奕欣这人是个文武全才,在自身的任何一方面都比咸丰好。但是,咸丰(奕詝)比奕欣(鬼子六)大,古代的封建皇帝制度是“嫡长继承”,咸丰没犯下什么大错是不会被废太子的,其次是咸丰的母亲比较的道光皇帝的宠爱而且还是皇后,可惜红颜命薄。所以说,道光立咸丰为皇帝有一小部分是看在他和他母亲的旧情上,再其次就是咸丰有一个好老师。

不过,就算是鬼子六登上皇位,又有什么用,只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咸丰也很不容易的,曾国藩是在咸丰时崭露头角的。还有,清朝每一位皇帝都很努力的,都很不容易的,除了同治。其实清朝,中国腐败的真正原因是乾隆和和珅。乾隆你闭关锁门,大大花费国库,重用大贪官和珅,引发农民起义,不腐败才怪呢。

而且咸丰帝的资质在清朝帝王中大概能居中游偏上,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道光两代君主。命运不好吧。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让他摊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没落也让他碰上了,有个洋务运动自己还没有赶上~

不管你们信不信命运,我个人是相信的,天要灭清王朝,要不然为什么道光不选身体好、能力强的鬼子六,非要选身体差、能力差得咸丰呢。虽然历史上有一段咸丰帝老师教咸丰装孝顺孩子这一段,但是在道光59岁这年经历过鸦片战争这段屈辱,他应该明白中国需要一个健康和能力强的皇帝。但是他还是选了咸丰,只能说天要亡大清。

点赞9、白山市 网友:蓝戈者

我们站在今天的历史上看,觉得恭亲王奕?无论从能力,才干,见识都远远高于咸丰,对比之下,咸丰则是无能,昏聩,好色。所以觉得恭亲王奕?比咸丰强,如果奕?登基会君主立宪。其实根本不可能,一个制度,文明,科技都远远落后于主流社会的古老帝国能够鹊起,无异于缘木求鱼,既希望于一个封建帝革自己的命,进行君主立宪更是太可笑了。站的角度不同,考虑问题和思考方式自然也不同,帝王角度和宗室和朝臣看问题的自然无法一样,帝王属于决策和判断,而宗室和朝臣则是执行与建议。

道光在选择储君的时候,实际上只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皇四子奕詝,一个是皇六子奕?。道光应该是知道就能力而言,奕?远远高于奕詝。而且奕詝腿有残疾,瘸腿天子有违天和,史上未有。所以在选择储君的时候,道光应该极为犹豫和踌躇的,几经反复。道光也知道大清已经是日薄西山国力残破,绝对需要一个英武,睿智之主,但奕詝显然不是,道光应该是在离驾崩前,最后才确定奕詝为储君,那原因何在?

道光之所以选择奕詝主要在于三点,第一点就二人的生母。咸丰帝生母是孝全成皇后,奕?的生母是孝静成皇后(此乃咸丰时被迫追封的)。咸丰帝生母与道光感情很好。从入宫时候的全贵人开始,3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晋封为全贵妃、仅次于皇后,而年纪不过是17岁。26岁被册封为皇后,他给道光生了一子二女。可以说深受道光的钟爱、而在她死后道光再也没有立皇后(也是因为祖制)。奕詝当储君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道光对孝全成皇后的宠爱。

第二点是道光皇帝本人是嫡长子继位,而奕詝实际上也是长子,国赖长君,从儒家礼法来说是正统,这一传统影响很深。再就是道光晚年魄力不足,保守残缺成为道光的执政策略,而在道光看来,一旦奕?登基势必开展大变革,这显然不符合道光的执政风格,得过且过成为常态,奕詝的谨慎稳重正符合道光的意识。所以才立储奕詝。

第三点就是奕詝老师杜受田那两个方法,一个是狩猎,一个孝道。这两件事情击中了老皇帝柔弱的内心。帝王之家的“亲情”难得。奕詝所表现出来的“孝顺”和“亲情”让道光最终下定决心立其为储君。但出于对奕?的愧疚和爱护,在遗诏里一匣两旨。而且第一道遗旨是晋封奕?为亲王,由此也可见当时道光的犹豫。

但无论道光立谁为储君,都无法改变满清的命运。当国家体制不进行变革的话。谁当皇帝都没有用,这和奕詝的能力无关。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点赞10、玉树藏族自治州 网友:旧情人。

根据清朝人的笔记记载,道光皇帝最终立咸丰为帝而不立恭亲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父子几个人去打猎时,恭亲王打了很多的猎物,每发必中,但咸丰却一只兔子都没有打到,道光皇帝问他为什么一个猎物都没有打到。咸丰说看到那些猎物都是父母子女在一起,自己实在不忍心把他们打死。道光皇帝听了之后很感动,把自己的弓箭都扔了。他觉得咸丰是仁爱之人,可以成为一个好皇帝,于是下定决心立他为帝。而没有立无论在那方面都比咸丰要强的恭亲王为帝。这一决定也为清朝的衰落打下了根基。如果恭亲王能够为帝,从他后来的政治才干来看,他肯定能够成为像康熙皇帝一样能干的帝王。而且他也比较长寿,对于清朝当时的政局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清朝当时的权力也就不可能落入到没有读过什么书的慈禧太后手中,慈禧实际上统治了中国半个世纪,清朝也就是在她的手中衰落的。一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竟然连最基本的外交原则都不懂。听任义和团去攻打外国使馆,造成了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而她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的奇耻大辱,实在是可笑之极。

点赞11、福清市 网友:流浪文人

道光皇帝执掌大清王朝过了近30年的春秋,在他执政的几十年时间里,大清帝国并没有取得什么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相反,道光期间,不仅爆发了鸦片战争。而且大英帝国还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大清的国门。道光皇帝为了维持大清江山社稷,牺牲国家利益,与英国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道光留下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因此他在选取接班人的时候,也是慎之又慎。他的治国理政策略基本就是求稳。不管国家损失多大,大清王朝都得继续。

本着求稳的方针,道光把选取接班人的眼光放在了四皇子奕訢身上。那么我们从多方面分析一下,这位四皇子还有那些自身特点能够吸引道光皇帝呢?

道光皇帝拥有九个皇子,大皇子是婢女所生,血统不够高贵,不受道光皇帝喜欢。二皇子,三皇子早年夭折。五皇子喜好饮酒,不务正业,七八九皇子年龄幼小。所以,能够进入接班人竞争的只有四皇子奕詝,六皇子奕訢。

四皇子奕詝的母亲是先皇后孝全成皇后,曾是道光皇帝的最爱。六皇子母亲静贵妃地位则稍逊色一些。

六皇子奕訢不论在马上步下,功夫相当了得。文采方面更是完胜四皇子奕詝。应该说六皇子在各个方面都是非常优秀出色的。内外兼修,勇往直前对六皇子奕訢来说,名副其实。

四皇子奕詝虽然不及六皇子奕訢各方面出色,但是四皇子奕詝却是打亲情牌的专家,与父亲道光皇帝关系比较亲近。平时总能对父亲嘘寒问暖,关心备至,父子两感情比较融洽。

两位皇子各有特点,很难取舍。我想道光皇帝接班人最后的选择一方面是看中了父子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是怕血气方刚的六皇子不能稳住大清国的江山社稷,而最终选择了四皇子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作为了自己的接班人。

历史的事实证明,道光皇帝的选择是多么的错误。如果选择奕訢上位……但是,历史的脚步却没有如果可言。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