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史上最科幻战机-苏47“金雕”,为何最终销声匿迹?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3关键词:科幻

史上最科幻战机-苏47“金雕”,为何最终销声匿迹?

点赞1、阜阳市 网友:谁人骨

▲“金雕”

也许苏-27太过优秀了,在俄罗斯试验了多种改型飞机,包括苏-57,被人称作“拍扁的苏-27”。当美国打造出F-22,全面压制苏-27,俄罗斯自不甘落后,继续在苏-27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便有了苏-47,原型机于1997年首飞,2002年正式编号苏-47,可以说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飞行性能高,多任务能力强,还有一定隐身能力,然而经过军方反复思考,还是难以满足与F-22相抗衡,最终决定下马,也就变得毫不奇怪。

装备首在使用型,不能克敌制胜,即使堆砌太多的技术,看似眼花缭乱的性能,也无济于事。不过,通过相关实验,完成几百次飞行,为俄积累前掠翼技术,立下不少功劳,这也是苏-47被广泛传唱的原因。

当年按下一代战斗机而打造,设计不谓不用心,投入重金,反复试验,试验的结果证明,它是优秀的,然在技术上面临突破的困难。比如前掠翼,到底没有解决机翼结构发散的障碍。

当然,如若俄罗斯现在不差钱,持续推动这一项目,上演“金雕”归来,并非不可能,这飞机总比苏-35要好些。

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无数类似“金雕”的项目,大约也只能嗄然而止,令俄不仅为之扼腕叹息,就是今天航空界,仍津津于其设计的回味无穷。

不过有一点也请注意,美国停止了类似项目X-29的研发,并不觉得心疼,因为它的完成程度要比苏-47低得多。今天俄罗斯将自己的五代机命名为苏-57,也算是命名上的一种寄托吧,从苏-27到苏-57,走过中间一段艰辛,未来研发之路也许能走得更稳。

点赞2、丽江市 网友:夜紫蝶

苏-47的优点很明显,那就是出色的亚音速机动能力,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正向RCS和超巡,也正是这两个缺点将苏-47打入了冷宫。

苏-47的研制的目的是下一代五代机,通过F-22来看的话,美国空军当时对于五代机的理解就是:低可探测性。(随后美国空军的理念发生了改变,不过新的五代机概念低可探测性依然存在)

随着时代的变化,美国空军对五代机有了更新的理解

以低可探测性为主,其他具体设计来应对具体的情况的理念糅合出的五代机就是F-22。比如:F-22为了应对苏联的可能存在的对地打击力量,必须具备短距起降的能力;F-22还要有足够飞越战区的航程,因为F-22的任务是协防甚至完成整个西欧的制空,所以航程必须足够;F-22还要拥有出色的超音速和亚音速机动能力,这是为了对抗苏联的四代机等等。

这些共同的特征构成了F-22,但是当时五代机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低可探测性。

就算俄罗斯的五代机理念与美国有很大不同,但必须承认的是低可探测性对于飞机的生存和帮助,所以对于五代机来说RCS是必须的。

当然不同的五代机也有不同的侧重方向,F-35,J-20就和F-22有很大区别,不过RCS是均有的指标

超巡的能力,超巡的意义在于什么呢?超巡的意义在于快速进入战场的同时还能尽量的省油。(这个省油是相对的,因为亚音速巡航才是最省油的,只能说超巡比开加力超巡要省油很多)

对于大多数的不能超巡的战机来说,同样可以通过加力来提升自己的速度从而达到快速到达战场的目的,但是那样做的话,飞机的油量会遭到极大的损耗,要是考虑留下部分燃油用于返航,那么飞机可以持续作战的时间就会被极大的限制。

但是苏-47的前掠翼在跨音速区间的波阻和超音速后的配平阻力都会较大,这就导致苏-47很不擅长超巡,对于俄罗斯这样国土面积庞大的国家,超巡的能力可以说是很重要的。

超巡的难点在于超音速配平阻力,激波阻力和发动机,其实说到底也就是超音速升阻比和推力

所以苏-47的优点固然存在,但是根据时代的选择,正向RCS和超巡足以将苏-47打入冷宫中了。如果是注重机动能力的四代机,苏-47会比较适合,但是那个年代也无法解决前掠翼气动弹性发散的问题。

况且苏-47也只是验证机,是为了下一代战机做技术验证的,这样的飞机其他国家有很多,有了缺点最后弃用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合理的。

点赞3、通化市 网友:夜й泪

苏-47,是苏霍伊航空集团研制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机,但只是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的技术验证型号,由于俄罗斯军方并未相中,导致项目的最终下马,苏霍伊航空集团让苏-47成为俄空军新一代主力战机的梦想破产。

绰号金雕的苏-47,其最大特点在于前掠翼的设计,与一般战机的后掠翼布置方向刚好相反掉了个头,美国格鲁门公司的 X-29试验机和苏-47很相似,因此貌似非常科幻的模样。

1997年9月25日,此验证型战机实现了首飞,恰巧也是F-22实现首飞的年分;2002年中取得了编号苏-47,由于其技战术性能始终无法满足俄罗斯空军的需求,苏-47被迫停止研发,最终没有实现量产,只是作为苏霍伊航空集团的技术储备而已。

军迷们都知道,战机的机翼一般都是后掠翼,极少有前掠翼战机装备空军,看习惯了后掠翼,气流从机翼上掠过,是非常顺畅的。

突然,来了架前掠机翼,感觉就是怪怪的,看得就是不顺眼,有悖常规战机的气动布局;当然,这仅是个人作为军迷的感想,或许航空专家不是这么认为。

尽管在航空专家眼中,前掠翼的气动布置,可增大战机的转弯角速度,不会出现翼尖气流分离现象,可增大战机升力等,但前掠翼布置的方式,却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结构发散问题。

美军工在研发F-16战机时,也曾经研制了一架带前掠翼的原型机SFW/F-16,发现战机的转弯角速度可提高大约14%,尤其是活动半径可增大34%,滑行距离也能大幅降低。

但就是存在结构发散问题,始终是SFW/F-16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安全起见,F-16战机就未采纳前掠翼的机体结构,让常规后掠翼布局的F-16终成一代名机。

空重14.4吨,最大起飞重量34吨,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2500公里,实用升限1.8万米,航程3300公里,作战半径1400公里,即便从当下的眼光来看,苏-47的技术参数并不落后,作战能力几乎超越了F-15/16、苏-27等著名战机。

之所以苏-47从辉煌走向没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前掠翼的技术问题,所谓成也前掠翼败也前掠翼,苏霍伊航空集团始终无法克服前掠翼气动布局,带来的严重问题结构发散缺陷。

倘若想解决机翼发生扭曲变形,得加强机体的结构刚度,但其重量却是战机所无法承受的,苏-47的设计似乎超前了,以当时苏霍伊航空集团的技术无法掌握前掠翼设计带来的风险,因此,苏-47战机仅生产了一架试飞验证型。

此外,苏-47战机的许多技术尚不够成熟,要解决战机存在的结构发散缺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包括新材料、新工艺等,是缺钱的苏霍伊航空集团包括俄罗斯空军所不能承受的,因此,俄罗斯空军对苏-47只能忍痛割爱了。

随着T-50也即当下编号苏-57隐形战机研发项目的启动,特别是2010年1月T-50战机首次试飞成功,标志着苏-47项目的彻底终结,苏-47战机就此销声匿迹。

点赞4、泰州市 网友:打可是啊

苏-47“金雕”战斗机,是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一款前掠翼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也是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验证机。

“金雕”的最大特点在于惊世骇俗的前掠翼设计,一反自飞机诞生以来的翼型设计思路。这种设计的好处是,赋予了战斗机超强的机动性(通过计算,前掠翼飞机的转弯角速度可提高14%,活动半径可增大34%,起飞着陆距离可缩短35%~50%),使战机在空中近距离格斗中占据优势(机动性越强的飞机越灵活,在近距离格斗中就越容易占据有利地位,比对手拥有更多的攻击机会)。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金雕”的研制工作最终被叫停,并未被俄罗斯军方采用。

俄罗斯之所以下马苏-47“金雕”归其原因,在于“金雕”的技术风险过高。纵观世界航空史,前掠翼飞机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种,而且还都是些技术验证机。由于没有“前辈”作为榜样,苏-47“金雕”这样的前掠翼战机到底能在战场上发挥多大的作用是存有疑问的。也许,会成就一代经典;也许,会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



对于苏联解体后,元气大伤,资金和技术都无法和前苏联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来说,将手中非常有限的资源,贸然押宝在这一存在巨大技术风险的战斗机项目上是不明智。因为,“金雕”项目很可能会烂尾,之前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就将全部打了水漂。这样一来,本钱本不多的俄罗斯,很可能就没有能力再去支持下一个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项目的进行(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是非常费钱的,比如美国F-35就耗费了四五百亿美元)。而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来说,如果自己的第五代战斗机迟迟不能搞出来的话,对国家形象和利益都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出于保险起见,俄罗最后选择了风险较小的苏-57方案,放弃了诱人但又存在巨大风险的“金雕”。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点赞5、河源市 网友:含文。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苏-47出世之初之所以能引起轰动,除了对这种新型战机先进性能的企盼,更重要的还是其拉风的外形。前掠翼设计让苏-47外形充满了未来科技感,这种一反常态的设计让当时的军迷们大呼次时代战机到来。

但实际上苏-47并不是第一种产用前掠翼设计的战机。早在二战时期德国就有多种采用前掠翼设计的战机,像著名的远程轰炸机Ju-287(2架原型机被苏联缴获,我猜多少也给苏联设计师了一定启发);还有迄今唯一一款量产的前掠翼战机HE-162,在二战末期装备了德国三个飞行联队,取得过2个战果。

时间近一点还有格鲁曼公司的X-29,X-29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X系列实验飞行器中的重要一员。也侧面说面-47为何会销声匿迹,美苏两个都曾试过前掠翼设计,但终究都无法在享受前掠翼的优点时解决前掠翼的致命缺点。

前掠翼设计有个致命缺点,就是结构发散高速下会导致机翼变形甚至解体,在现如今的基础材料科学还无法解决这个弊端。所以苏-47其实是注定会夭折的一款产品,随着俄罗斯五代战机苏-57的交付,金雕的销声匿迹也实属正常。

点赞6、那曲市 网友:毓苍珣

在探索先进战机的道路上,前掠翼布局曾引起了很大关注,一些国家还进行了实践,但是最终推出原型机并且进行深入研究的恐怕只有苏-47“金雕”战斗机一款。然而,由于生不逢时,苏-47刚问世就显得已经落后了,因此苏-47在参加过航展之后就再次销声匿迹了。那么,本来被寄予厚望的苏-47,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究根结底,苏-47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还是其性能无法满足空军的实际需求,总体表现无法和其他先进战斗机相比。

苏-47独特的前掠翼三翼面气动布局

苏-47“金雕”战斗机采用了独特的前掠翼三翼面布局,这种设计不仅明显区别于后掠翼布局战机,也不同于美国的X-29A前掠翼二翼面布局。苏霍伊设计局对这种设计十分看好,认为苏-47能够达到五代机的水准,在不加力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超音速巡航,同时还具备良好的隐身能力。虽然这种想法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切实际,但是在刚刚提出设计方案时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还没有五代机问世,苏-47战机的前身CY-37方案还是具有可行性的。

苏-47的三翼面是由前翼、主翼和尾翼组成,其鸭翼较短,呈梯形结构。苏-47的三翼面布局能为飞机提供更大的升力,使飞机的载荷更为均衡,机翼的尺寸和重量变小,可以降低油耗,还具有良好的低速飞行能力。三翼面布局还能改善飞机的起降性能,起飞时的升力大,飞行过程比较稳定,降落时前翼可以化身为减速板,能够缩短滑行距离。所以苏-47的前身曾经提出过舰载机的设计方案。

苏-47的前掠翼设计的临界迎角大,不容易失速,升力增加使主翼的升力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具有更高的超机动能力。前掠翼的气动阻力小,升阻比高,前掠翼三翼面形成翼身融合体的气动布局,使飞机的截面积沿机身轴向分布曲线比后掠翼要平滑很多,可以使飞机不加力也能进行超音速巡航。苏-47的前掠翼布局拥有更好的超音速和亚音速飞行性能,后掠翼战机普遍存在低速性不好的缺点。前掠翼具有抗尾旋的特点,而且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消除机翼的振动问题。复合材料还可以吸收雷达波,减少雷达散射截面积,提高了苏-47的隐身能力。

苏-47没有量产服役的主要原因

苏-47及其前身的研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是期间几经变更设计,又因为苏联解体等原因,研制过程十分曲折。苏-47的研发十分缓慢,错过了很多时机。由于苏-47的结构比较特别,在前掠翼布局方面,经验和技术积累较少,只能摸索着前行,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风洞试验,这些都是苏-47进展缓慢的原因。一直到1997年,苏-47的前身S-37才完成首飞,到了2002年才改名为苏-47,此时美国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F-22已经问世,苏-47与之相比并没有太大优势。

从理论上看,苏-47战机的结构布局和设计确实有很多优点,但这是在所有设计指标都能实现的情况下而言的。然而对于俄罗斯来说,用于研发新战机的资金十分紧张,所以对苏-47的投入非常少。作为一种全新机型,苏-47恰好又需要比普通战机更多的测试和技术攻关。对于俄罗斯而言,用最少的投入研制出最先进的战机,才是切实可行的。苏-47的前掠翼三翼面气动布局在世界上尚没有成功的先例,所以有很大的失败风险,与其支持苏-47,不如支持在苏-27基础之上改进而来的苏-30及苏-35。

苏-47项目停滞不前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它没有吸引到任何国外客户。无论是早期的苏-27,还是后来的苏-30以及苏-35,均获得了来自国外的订单,这是该系列战机能够顺利更新换代的重要原因。新世纪之后俄罗斯提出了代号T-50的五代机项目,印度对其非常感兴趣,给予了一定资金支持,还表示在研制成功后将第一时间购买,因此T-50战机的起步也很顺利。如今T-50已经变身为苏-57,成为俄罗斯未来五代机的唯一选择,而苏-47则慢慢销声匿迹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