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苏30MKI算是三代半战机吗?
苏30MKI能够算作是三代半战斗机,但是在三代半战斗机中属于比较出初级的一款,他属于直接在苏30MK这款经典的三代机基础上,更换雷达、发动机和气动布局,获得的一款性能提升版战机,但是比起如今世界上众多的典型三代半战斗机,他的性能又差了不少。
上图为印度的苏30MKI,下图为俄罗斯的苏30SM,严格来说,苏30SM算是典型三代半战斗机,苏30MKI则只是勉强能算。
一般而言,三代半战斗机属于比三代战斗机更加强调中距离和超视距作战性能的战机,因此三代半战斗机一般需要使用更强大的雷达、更强大的电子对抗设备和数字化操作系统,还需要更先进的头盔瞄具、电传飞控,需要更多的复合材料,需要一定的隐身修型,虽然不见得会成为隐身战斗机,但是也会大大降低RCS雷达反射面积,在探测距离上和被发现距离上占据优势。
上图为苏30MKI使用的N100M雷达,下图为印度苏30MKI战斗机的座舱,可见其仪表盘还是比较杂乱,电子科技技术程度不算很高。
苏30MKI对标上述几条,有些达到了,有些没有达到。首先,他使用了一台N001M型无源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体制比较落后,从性能上看他有最大300公里的搜索距离,这是集中波束扫描的模式,一般用于对已知敌机方位后的集中扫描,而在正常的搜索状态下,他的探测距离只有150多公里,这个性能显然距离真正的三代半战斗机使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差距甚大,就算是和同样使用无缘相控阵雷达的苏35S比起来也差距不小,因此在雷达这一款,苏30MKI并不算很达标。
图为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的座舱,是典型的一平三下布局,比起来就要强太多了。
在发动机方面,苏30MKI换装了一台AL31FP发动机,在原来的AL31F发动机基础上直接加上了一个矢量尾喷,可以实现尾喷上下15°的偏转调整,这样苏30MKI战斗机就可以在爬升率和转弯半径等战术性能上有一个不错的表现。不过,由于他的矢量控制职能用机械操作来进行,而不能使用数字化电传飞控去一体化控制,因此在飞行中飞行员需要手动进行调整,不能使用矢量能力和飞机其他翼面的配合,提高飞机在大过载和高机动条件下的战斗力。
图为苏30MKI战机,他的外形没有进行隐身修形。
在气动布局和机体结构上,苏30MKI虽然扩大的复合材料使用率,也更新了气动布局,然而并不是那么激进,比起苏35S在复合材料上的应用比例还是差了不少,苏30MKI也没有实施隐身修型,其基本的机体外观没有变化,而且增加了鸭翼这个翼面,使得飞机的翼面多了一对,这样飞机的RCS雷达反射面积也大大提高,苏35S就是因为如此才放弃了早期方案中的鸭翼设计,由此可见苏30MKI在机体设计上也不算是三代半战斗机,只是刚刚触及了门槛。
图为印度苏30MKI战斗机,拥有机械化的二维矢量能力。
总的来看,苏30MKI并没有为了中距离作战进行多大的改进,也没有为了战斗机的电子技术水平提升付出努力,因此他还是一架以能量空战为主要设计思路的战斗机,三代战机特征明显,但是战斗力又稍强于其他三代机,算是三代半的初级版了,如果硬说他是三代半,也没有问题。
印度的苏30MKI战斗机,进口自俄罗斯,印度后来也只能算是组装。而俄罗斯目前被世界公认的三代半战斗机,只有苏35战斗机,已经实现了出口,并且俄罗斯目前还在大力的向全世界推广苏战斗机,比如向土耳其,未来出口前景很不错。
印度装备的苏30MKI战斗机,算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三代机,而且还是世界第三代战斗机的代表机型!但是要说是三代半,苏30MKI战斗机的确还没有达到,不管是雷达性能还是武器性能等方面,和苏35差距明显。
目前三代半战斗机和四代战斗机,差别最明显的就是雷达隐身性,这个是所有三代机都无法改变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三代半战斗机,都是在三代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包括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和美国的F15E战斗机,都是原来的外形,然后升级了雷达、发动机、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等等,外形不变,变内在。
我们知道,外形是决定战斗机雷达隐身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目前三代半战斗机,无法实现的就是隐身性能!而苏30MKI战斗机不只是雷达隐身方面,它的雷达系统和机动性,都和苏35战斗机还有些差别。
就比如苏35战斗机装备的雷达是“雪豹-E”相控阵雷达,对RCS(雷达反射截面积)超过3平方米的目标迎头探测距离最大可达400千米,最大可同时探测30个空中目标,并对其中的8个发起攻击。该款雷达除了相控阵本来就有的电子扫描角度之外(电子扫描角度为60度),本身还可以进行机械转动,可进行60度的偏转和120度旋转,这又增加了雷达的探测范围。
而苏30战斗机配备的还是NO10M“BARS”无源相控阵雷达,这是俄罗斯第一代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无论是探测距离还是探测角度,雷达性能和有源相控阵雷达差别很大,比如电子扫描角度,苏30MKI的雷达只能扫描40度。
此外在发动机方面,苏30MKI和苏35战斗机也有着较大的差别,苏30MKI使用的是较为普通的AL-31FP型发动机,而苏35使用的是新式的AL-35FM,AL-35无论是在推力和使用寿命,都比AL-31有提升。
此外还有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苏35战斗机也领先苏30MKI战斗机很多,所以苏35属于三代半战斗机,苏30MKI只能属于三代机。
不算。如果真要划一下的话,鉴于是专为印三开发的战机,就算3.3代吧。
“三代半”战机的说法,源于欧洲与美国F-22同期的四代机计划,分别是法国的阵风战机,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四国的台风战机,瑞典的JAS-39鹰狮战机(笔者一般将他们成为“欧洲三杰”)。其研发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他们在隐身、超音速性能、航电性能、过失速机动性能等方面,与F-22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于是被美国人嘲讽为“只是3.5代战机”。
虽然达不到4代,但是他们也有不少新技术的表现,比如强调瞬时机头指向(角度作战)的气动设计,气动的主动控制技术,更好的航电、武器系统等。只不过这里面有一个特例,那就是鹰狮战机,其多项关键性能与台风、阵风战机差距比较大,各项指标只与歼10相当,实际只是一个3代战机。
印度的苏30MKI,在具体技术上有几个新的应用,比如更先进的无源相控阵雷达,矢量发动机等。但是,这两项进步却有着明显的缺点,比如其BARS无源雷达功率(与同尺寸无源雷达相比)较低,探测精度不高;比如其AL-31FP发动机,推力并没有增加,造成(在战机空重增加的情况下)其空战推比比苏27还低;而且其发动机的矢量喷口在前期寿命短,可靠性差,并没有与飞控交联等等。一个简单的例子,虽然都装了矢量发动机,但苏35、苏57都展示了类似落叶飘这样的过失速机动动作,苏30MKI,或者俄罗斯国内版的苏30SM,展示过吗?这说明两者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概括来说,苏30MKI使用了几个关键性的新技术,但这几项技术却不完善/表现平平;整体航电方面,除了雷达外,其他方面也没大的进步;在武器方面,苏30MKI也没什么进步。因此,苏30MKI就处在了一个不上不下的比较尴尬的境地,即比常规的3代机好那么一些,又达不到3.5代的标准。所以,如果真要划代,苏30MKI可以看过一个过渡品,3.3代这样档次的产物。
从印度实际空战结果看,苏30MKI在面对巴基斯坦的F16A/B中期改进型号(MLU)、F-16C/D、FC-1枭龙等3代机时,并没占什么优势。
注:除了欧洲3杰外,国际上通常也把原3代机的后期/最新改进型,称为3.5代机,比如F-16V、苏35、歼10B/C等。这些型号不止是在雷达方面换装了更先进的无源/有源相控阵雷达,而在整个航电系统方面都进行了提升,比如数据处理、座舱显示、电子战等等,发动机的推力更大,在武器方面也更加的先进(苏35除外)。像苏35、歼10B/C,飞控系统比老型号都要先进半代到一代。
作者:寻梦
瞅见没有,印度苏-30,不是组装,而是在授权生产,全部制造工作都在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旗下的纳西克生产完成,包括发动机和雷达待关键部件,百分之分要在纳西克完成。
应该说,俄罗斯给了印度一很大的生产地位,印度自2012年以来却一直在抱怨,不停说三道四。其实印度在向俄罗斯提出生产地位的时候,俄罗斯即一针见血地指出,印度玩不了。一句话刺激了印度的自尊,只要你给我,我就、就能造。造到现在,如其自己所说,完好率只有一半的样子,现在印度空军拒绝自己生产的飞机,400家配套工厂面临关闭。
印度自己也知道,苏-30MKI是俄罗斯根据四代标准而打造的,要不然俄空天军不会自己装备,现在空天军也是按照四代机使用苏-30MKI的出口转内销版本苏-30SM,然而凡事到了印度自己,正会变得很复杂。现在正在坐腊,正不知纳西克的命运会如何。
苏-30MKI刚交付印度时,用得也蛮好的。经常飞去欧美搞演习,演习回来常自自娱自乐地说,狂胜、大胜等等这样的字眼,时尔能见诸印度各大媒体。
2018年初更是不得了,发2000公里之外靠N011M“雪豹”雷达发现了中国歼-20,成为非常出名的一个桥段。还有一个桥段,缘自英国《飞行国际》2012年的一篇报道,当年10月30日,苏-30MKI曾遭遇中国歼-11在错那上空锁定。
那么先进的雷达,发生这样的糗事,并不使人感到任何奇怪,因为印度组装的苏-30MKI,5米之内什么也看不见。难怪其空军开玩笑地说,HAL才是印度空军最大敌人。
纳西克组装的价格7000多万美元,而原装进口不过4000多万美元。造得贵不说,还不能用,现在大半数趴窝不能用,2018年还发生了一架刚下线的飞机,在试飞时就坠毁的奇闻。
俄罗斯在调查了以后给其的结论,导致印度苏-30差的原因,主要是生产质量堪忧,维护水平低下,还有当地高温高湿的气候。
再好的飞机不能用,一型三代半,也就是今天说的四代机,生生砸在自己手里,真真恼得印度空军不要不要的。
苏30-MKI战斗机准确的判定是要归属于四代半战机中(俄、美代数已经统一)。而在这一代飞机有强也有弱,如歼-10C、枭龙Ⅲ、阵风、F-16V、苏-30等飞机都可以算是三代半飞机。也许说道这很多读者会不明白什么叫三代半飞机?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简单的说一下这个问题。
“三代半战机”就是“三代战机”跨越到“四代战机”,中间的过渡的一些战机。但是它的战斗性能或者在其他功能上要优于“三代战机”,接近“四代战机”或拥有“四代战机”的某些特征功能,这种战机我们一般统称为三代半飞机。
苏-30MKI是在苏-30K(出口型)的基础上根据印度要求进行升级,出口给印度的一款多功能战机。而苏-30在80年代中后期,在苏-27的基础上进行升级研发的一款战机“三代半战机”代号“侧卫-C”。也许在许多军迷的心目中有一个误区,认为苏-35“侧卫-E”战斗机才是大家认可的“三代半战机”,但事实上苏-30MKI就是“三代半战机”。我们也可以从它的研发时间、目的、综合性能、与隐形战机的功能差距就可以的到结论。
与苏-30几乎同步研发的苏-35
苏-30是1984年阿穆尔共青城加力林厂和苏霍伊莫斯科实验生产联合厂在苏-27UB教练战斗机的基础上衍生出来。同时苏-30MKI战斗机,也从苏-27战斗机的全天候空中优势战斗机转变到多用途机型,功能不再单一。增加了对地模式和海上打击能力,雷达探测距离比苏-27 要较远、探测角度变大。对海作战、打击目标能力和空中防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可通过数据链同时只会多架战机,引导指示攻击目标,对目标进行打击。
苏-27UB战斗,苏-30MKI前身
在发动机上,安装了当时较为先进的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喷口可以进行上下15°的调整,这一点实际上是可以缩短飞机的起飞滑跑距离,同时也可以在空中做到许多非常规的机动多做,可加大飞机在空中的俯仰角度,运用得当飞机在空中更加机动。当然推力矢量发动机虽好,但是用在苏-30MKI上也许是成为了这款飞机最大的败笔。但是这也是往隐形高速巡航的方向迈步。
AL-31PF
推力矢量发动机
随着雷达、火控的系统的升级,苏-30MKI逐渐的开始进入远距离攻击,印度曾说,在超远距锁定某国五代机。虽然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可靠性,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推测出,苏-30MKI战斗机是拥有着远距探测的能力。加上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可缩短起飞滑跑距离和功能多用化。性能上其实已经远超“三代战机”许多,所以苏-30MKI可以说它是“三代半战机”。
苏-30MKI NO10M“BARS”无源相控阵雷达
而我们大部分认定的苏-35战斗机的研发时间,其实与苏-30的研发差不多是一个时代。1986年改装苏-27S型战斗机形成的苏-27M型,最终在1992年改名为苏-35,最大的区别就是,苏-35战斗机是自己用,配置会高一些;而苏-30MKI是出口型战斗机相对配置和性能要求会相对较低点。但是这也不能否定苏-30MKI不是三代战机的依据。所以苏-30-MKI战斗机是属于“三代半战机”,只是属于这个阶段的中下水平而已。
谢谢阅读,如有不同意见可到下方评论区进行讨论!
谢邀,三代半(四代半)的定义非常宽泛,苏-30MKI算三代半,但还有部分欠缺
“三代半”这一定义相当宽泛,最初是指台风、阵风这些,设计时间晚,性能较先进,但是因为隐身问题,达不到F-22所定下的4S标准,又不甘与三代机为为伍,所创造的名词。但是随着各种原有三代机们型号升级,为了市场竞争需要,这一名词完全被烂用,变成了只要有部分“第四代战斗机”一些技术,比原来的强,都可以称为三代半战斗机。苏-30MKI和台风、狂风(由近到远)
苏-30MKI按照第二种定义的话,完全有资格称为“三代半”战斗机的。他是在原先苏-27基础之上进行大规模升级,原本是苏-27升级的T-10M项目的技术应用,即老版三翼面布局的苏-35,他跟老版苏-35有85%的结构通用性。但是他的问题在于,各方面改进程度都大幅度落后于新的苏-35,俄罗斯是把苏-35称为“4.75代”、“四代++”来解决问题,但真的合适么?
苏-30MKI空重17.7吨,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35吨,最大武器外挂能力8吨,他克服了原先苏-27的在高亚音速区间,最大过载下降到7G的结构性问题,并且改善了滚转性能。但是三翼面布局虽然改善对飞机飞行性能的控制能力,但是也增加了风阻。并且双座的苏-30MKI本身为了后座视野,加高了座舱高度,增加了迎风面积,这种负负相加,恐怕对他的高速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苏-30MKI另外两项技术突破是雷达和发动机领域,他使用的两AL-31FP涡扇发动机,带有轴对称亚音速单铰接式矢量尾喷管。转向喷管控制系统由液压系统操控,由飞机飞控系统自动控制,根据飞行员操纵飞机驾驶杆的情况和飞行条件自动完成,可保证苏-30MKI在垂直仰角,零速度时还能有效控制飞机。
但是AL-31FP只能二元上下偏转15度,在苏-30MKI上他是采用两台发动机水平对称向内偏转32°安装的方式,产生“伪三维矢量的效果”,跟苏-35BM的全向三维运动的117S发动机相比,显然还是代差级差距。而且AL-31FP发动机喷管大修寿命只有500小时,相当娇气。当然,这个AL-31FP尽管实用价值较低,但好歹是世界上第二款装备矢量发动机的战斗机,目前也就三款现役战斗机装备有矢量发动机系统。
在雷达方面,苏-30MKI装有N011M无源相控阵天线的RLSU-30MK雷达综合瞄准系统,代号“雪豹”。这套火控系统在1999年苏-30MKI原型机首飞时,是当时第四款采用相控阵雷达的战斗机(前面三个分别是米格-31、F-22和阵风)。考虑到米格-31的“屏障”雷达相对落后,阵风RBE雷达功率和尺寸都非常小,苏-30MKI这一套在当时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但是不想雷达技术这些年发展太快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苏-30MKI的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就有点不够看了。无源相控阵雷达虽然在探测距离和精度上并不比有源相控阵雷达差,但是在电子对抗方面,就差远了。
至于三代半的话,现在连F-16V这种,换个阉割版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都敢说自己是三代半,那么苏-30MKI还有重型机这一加成优势,称为三代半还是没问题的,他是吃推出时间较早的亏,相比较纸面数据性能比老对手F-15,当时卖给韩国的F-15K还是要领先很多。对岸王师的F-16V是目前三代半中的“底板”,换了个阉割的限制功率的AN/APG-83雷达,就来称自己是三代半了。
由于三代半战机并没有明确的标准,通常将“换装相控阵雷达,增强航电系统,强化电子战能力,对机体隐身修型”之后的三代机称之为三代半战斗机。常说的三代半战斗机有“歼10C,歼16,台风,阵风,苏35S,F18E/F,F16E/F”,而苏30MKI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三代半战斗机,性能就更比不上以上几型战机。
苏30MKI的NO10M无源相控阵雷达。
NO10M无源相控阵雷达,对典型战斗机之类的目标探测距离为130千米,其自重600千克。由于该雷达是俄罗斯第一代无源相控阵雷达,以至于其性能比较差,有时连敌我都识别不了。虽说,苏30MKI的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比较悲剧,但也是相控阵雷达。从这点来说,与苏35S和阵风F1/F2以及台风一致。毕竟台风还没用上相控阵雷达,而苏35S和阵风还是用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所以说雷达的性能,并不能将苏30MKI从三代半战斗机的行列中剔除。
苏30MKI的隐身问题
事实上,三代半战斗机或多或少的都会采取些减小RCS的措施。但是从苏30MKI战斗机上,一点缩小RCS的方法都没用。仅从RCS这个角度来看,苏30MKI与阵风,歼10C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是苏35S和歼16的RCS也不会小,既然这两款都是三代半战机,那么苏30MKI也应当属于三代半战机。
苏30MKI的航电性能
其实,航电系统不仅仅指的是雷达,还包括通信,导航,电子战,态势感知等多种设备。在航电系统的性能上,苏30MKI就被甩的远了。众所周知,俄罗斯在战机航电系统的研发上一直处于劣势,不如我国和欧美,这也就直接反应到苏系战斗机上。苏30MKI的航电系统自然不如俄罗斯自用的苏30SM,更不如苏35S了。所以说,苏30MKI的航电系统着实落后。
苏30MKI的电子战水平
从我国苏35战斗机将翼尖挂架换成电子战设备,就可以看出俄罗斯电子战系统的水平如何。在电子信息技术落后的前提下,苏30MKI的电子战能力也是捉襟见肘。另外,并没有看到苏30MKI的机身长有什么电子战设备的天线。况且,苏30MKI的服役时间比较早,那时俄罗斯的航电系统根本不能和现在比。所以说,苏30MKI也不具有较强电子战能力,最起码无法和阵风,歼10C相提并论。
另外,从印度方面也可以得出结论,如果苏30MKI的战斗力达到了三代半战斗机的水平。那么,印度还有必要从法国购买阵风战斗机吗。苏30MKI的作战能力在三代半战斗机以下,在第三代战斗机以上,充其量算是个3.3代,还不如歼10B。
另外,苏30MKI的机动性也不怎么样,尽管安装了矢量喷管。但其作用并不是在全速度范围内的,只单单增加矢量喷管,而发动机的推力并没有提高。也就说明其空战能量不足,在近距格斗时,容易被击落。在红旗军演中,被美国F15C打的落荒而逃,就是因为F15C利用苏30MKI能量弱的劣势。(图片来自网络)
不算。苏30mki远不如枭龙战机。苏30mki有多强是印粉吹出来的。su30mki代表印度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但也最多相当于我们2003~2005年的水平,在我们歼10、歼11、枭龙开发成功后,将印度甩在后面。枭龙定位是低端飞机,与歼10、歼11、幻影2000、F16比相对落后,但相对苏30mki这种弱鸡还是有很大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