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近日,一组女生宿舍的“佛系春联”因为诙谐幽默火了,大家还见过哪些有趣的春联?一起分享下吧
城会玩!近日一组女生宿舍的“佛系春联”火了!把春联都玩出了佛系,玩成了网红,现在的大学生真是脑洞大开,写个对联都能写到浑身是戏,666666!
这可真是逗比创意写对联,戏精花式闹新春!确实笑屎了,看完仿佛都年轻了好几岁。
其实用对联玩文字游戏,古人早已有之。我国古代就有恶搞般的“无情对”。
所谓无情对,又名羊角对,即上句和下句各自顺理成章,字词对仗工稳,而内容意境却豪不相干,风马牛不相及,阳春白雪秒变下里巴人,且相差越远妙趣越浓;愈不相侔,愈成佳构。
相传无情对产生于明代,大约有600年的历史,在晚清士大夫中作为一种文字游戏极为兴盛。
举个例子:上联:书中自有颜如玉。下联:阁下原来赵本山。“书中”对“阁下”,“自有”对“原来”,“颜如玉”对“赵本山”,对仗工整,但意境一下子从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秒变乡村爱情故事。
又如:上联:太极两仪生四象。下联:春宵一刻值千金。此联相传为一道士娶妻时所撰。
又如:上联:赐同进士出身。 下联:替如夫人洗脚。 此联相传为曾国藩和其夫人所对。上联指封诰,曾国藩为赐同进士出身;下联为其夫人随口所对。但字字相对,其中妙趣各位须眉当深有心得。
又如:上联:珍妃苹果脸; 下联:瑞士葡萄牙。 此联相传为光绪帝和珍妃所对。珍妃人长的比较丰腴,所以光绪帝讲她苹果脸;珍妃则以两国名相对。珍、瑞同是祥称,妃、士是人称,苹果、葡萄皆水果,脸、牙是人体部位。
又如:上联:鸡冠花未放。 下联:狗头叶先生。《中吴纪闻》载:有叶先生出联:鸡冠花未放;有人对:狗头叶先生。字词相对,而意则各不相干。前句本为主谓句,表意为鸡冠花尚未开放,而对句成了偏正结构句,狗头成了叶先生的外号,与叶先生开了个玩笑。
又如:上联:公门桃李争荣日。下联:法国荷兰比利时。公对法,门对国,桃对荷,李对兰,争荣对比利,日对时....无一字对得不工整,但下联其实是三个国家名字。
不管今人古人,都很有娱乐精神啊!也是,生活中乱七八糟的烦恼琐事那么多,压力山大,还不允许适当放松一下啊?记得有一段时间大学的搞笑横幅也是各种亮点。
各位,你们大学的时候有什么集体恶搞的趣事吗?
25年前我们大学寝室的对联

1994年腊月临放假回家前,我们在宿舍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条汉子“,
下联是”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一代风流“,
横批是”超凡脱俗“。
语气是大了一点,但语气如果小了,那还有意思吗?
我们之所以要写这副对联,有三个出发点:
一是我们当时中文系开有书法课,就想用毛笔划拉划拉,给这层楼上的其他系别的兄弟们看;
二是就想表现一点大学生气概,有点”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意味,让文科生的文化品味张扬出来;
三是我国个别名校学校,当时流行崇洋媚外,瞧不起国内高校,据说连对联都是赤裸裸地捧着美国人的臭脚。譬如:
上联是:美国美国美美国,
下联是:托福托福托托福
横批是“托福美国”。
那个时候开始有人净想着出国,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外国的虱子都是双眼皮”,中国崩溃论在这些人心里泛酸发酵;目前中国日渐强盛,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一些在外国的华人才意识到祖国的美好,流行“海归”认知。
我们河大同学就想与之唱唱擂台戏,当时流行“小狗也要汪汪叫”这句话,意思是位卑也要“发声”;虽然咱上的学校一般化,但咱的思想境界绝对不一般化,甚至相当瞧不起这种非美国非托福就不能说事的一帮二蛋们。事实也却是说明,我们留在中国的人,依然把中国建设得很好,而去了美国,美国却正在走下坡路。





请问题主如此春联搬上头条,真的有趣吗?还说是大学生的作品?是赞还是弹,他们的理想、信仰、青春、抱负是什么?看了我深感难过。
有有些″对联"根本就算不上是对联。对联的气味都不具备。只是两句话而已。
我认为大学女生寝室门上贴一些有趣的对联,陶冶情操,增加乐趣,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有的所谓的佛系春联,即不对仗,含义又浅薄,不像是大学生的作品,完全是为了夺人眼球,太没有文化底蕴了。
我们贴春联,最好是有积极意义的,有激励自己奋进的,鼓励大家努力向上的。
春联,本来是喜庆的,用些欢庆的对子,让大家看了开心,但也要有一点水平,让人眼前一亮。不可一味搞些错别字,乱写一通。
总之,春联要经过自己的推敲,写得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新的创造。
现在的人不知道都咋了,都不会好好说话了,大学生都会写错别字了,啥叫”笑屎”了?难道是笑的屎都出来了吗?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人类世界无奇不有;
书学画笔相互作用,
科学创新开拓资源.
全一心
上联:软磨硬泡能成事,
下联:南腔北调唱人生。
最近,南京林业大学同学的化学元素新春对联,让人着实忍俊不禁。
上联:Ag Zn Na F Ga Hf Mg
下联:Re Sg Tc Au As Sc Ti
对联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
上联:迎新纳福家和美
下联:来喜得金身康泰
佛系春联 ;道观秋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