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山西太原的晋祠到底是谁修建的呢?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6关键词:山西,太原

山西太原的晋祠到底是谁修建的呢?

公元前12世纪,周人的领袖姬发施行裕民政策,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战胜了商纣王,建立起周王朝,号称周武王。周武王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是为周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姬旦摄政。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成王给周室的子弟、族属、功臣、亲戚,分封一定的土地,去做诸侯。周成王的胞弟姬虞,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被封到唐国做了诸侯。因为姬虞是唐国的诸侯又是成王的幼弟,所以称唐叔虞。

叔虞封唐后,教化民众治理山川,兴修水利,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叔虞死后,其子燮继位,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缅怀叔虞的功绩,遂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奉祀。唐叔虞是晋国第一代诸侯,晋祠是奉祀叔虞的祠宇,所以称唐叔虞祠,也称晋王祠,简称晋祠。


晋祠的创建年代,已无从稽考。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见于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昔智伯之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源,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稀见曦景……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魏书·地形志》也说:“晋阳西南有悬瓮山,一名龙山,晋水所出,东入汾,有晋王祠。”这两条记载说明,在1500年前的北魏,晋祠就有了一定的规模,楼台亭阁已大为可观,闻名遐迩。

高欢、高洋父子发迹于晋阳,推翻东魏,建立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并于天保年间(550年-559年),在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加以扩建,使晋祠更盛于北魏之前。晋祠内的读书台、忘川亭、流碧亭、难老泉亭、善利泉亭都是这一时期的建筑。北齐最后一位帝王高纬,因崇信佛教,广建寺院,于569年(天统五年),曾下诏把晋祠改名为大崇皇寺。同时在晋阳之外扩建天龙寺、开化寺、童子寺和崇福寺。


隋、唐时期是晋阳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晋阳是中国古代三大城市之一,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相比肩。隋开皇年间(581年-600年),在晋祠南部增建舍利生生塔。祠内至今仍有存活的隋槐一株,茁壮而茂盛。622年(唐武德五年),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在唐叔虞祠的南面,建立了规模宏大的奉圣禅寺,高祖李渊赐额“十方奉圣禅寺”。由于李唐王朝发祥于古唐,应祷于神祠,在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讨伐高丽班师回朝途径太原时,曾长时间留居。次年亲临晋祠,亲撰、亲书《晋祠之铭并序》碑,留下了代表他万年政治思想主张的宏篇之作。647年(贞观二十一年),他又派人修建贞观宝翰亭,晋祠的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扩大。


宋代以前,晋祠曾经多次修建和扩建,均以祭祀唐叔虞为主,建筑布局和祠名称谓均以唐叔虞为主体。到北宋时期,逐渐发生了变化,形成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布局。

宋太宗赵光义在979年(太平兴国四年)灭北汉后,重新修建了晋祠。在户部侍郎赵昌言撰的《新建晋祠碑铭并序》中描述此次修建后的晋祠时说:“正殿中启,长廊周饰,连甍盖日,飞栋横空。继乃万拱星攒,千楹藻耀。”到了宋仁宗天圣年间,宋仁宗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在晋祠新建了一座坐西面东、规模宏大的圣母殿,供奉唐叔虞之母邑姜,同时翻修了鱼沼飞梁,从此改变了晋祠建筑的总体布局。



1168年(金大定八年),在飞梁以东,始建献殿三楹,是为圣母供奉祭品所建,虽经多次修葺,但基本保存了宋代的风格,与圣母殿主体建筑和谐一致。

1267年(元至元四年),重修汾东王庙(即叔虞祠)。

明、清时期,相继以圣母殿为中轴线。向西向东先后建起了台骀庙、水母楼,对越坊、钟鼓楼、金人台、会仙桥、水镜台、景清门,改变了宋以前以唐叔虞祠为主、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圣母邑姜取叔虞之尊而代之,成了晋祠供奉的主神。从此以后,圣母殿成为祠庙的主题建筑,规模之大,冠于全祠。而原来属于主体建筑的叔虞祠,已经偏于祠区的北部,处于次要的位置。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晋祠的历史文物和风景园林十分重视,进行了又计划的研究和修缮,并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晋祠进行重点保护和建设。将几处私家花园收回,成立了晋祠公园,晋祠景区的面积由此更为扩大。增建了明清风格的董寿平美术馆、重修了王琼晋溪书院,建王氏太原堂和王氏始祖子乔祠。

此后,又在祠区修建了傅山纪念馆。进入21世纪以来,晋祠正按照有关规划和目标,继续进行科学有序的开发和建设。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