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可以写出一手好看的行书?
直接告诉你最实用的入门方法,这源于我的认识:
1.直接临最常用的几个字,如:是、的、有、以等。精临临到位后,及时提高速度,以正常速度书写!
行书,若只临贴,而不能最终回归到正常书写速度,不能回归实用;
到头来,所练的行书一定呆滞,缺少流畅感,华而不实,甚至学着前面的,忘着后面的!
临贴;回归正常速度;日常书写要用上!这是几个关键字!
2.可能有人问为什么没有强调笔画和部首上的练习。我是这样看的:
单单练笔画或者部首,太枯燥乏味了;
最好是:一边练最常用的字,一边有穿插的练部首或者笔画,每天交叉练习。今天学一个长横的写法;明天学习为什么要中宫收紧;后天再理解一下什么是收放有度;
如此,每天都进步!
3.对行书的特征、理念认识要深刻:行书结体宽松,没有楷书的转角时的顿笔,结体上以圆代方的比较多,行书书写的时候中宫要收紧,主笔要突出,要有收有放,张弛有持有度;
最终,要通过大量随抄,或作业时运用,让你学的字,真正成为你自己的字!
你所练成的行书:一要源于字贴,符合传统书法审美,且有你的个性;二要有流畅感,牵丝适度。三要满足实用;
想入门的同学,可看我的小视频,每个小视频都有:慢讲+快写!
“关注我,为你分享最真实有效的练字方法,和最有温度的行书示范。
对于“如何可以写出一手好看行书”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仅题主供参考之。
题主喜欢行书,是否有更高的追求呢?你是单纯为了把行书写好,还是有意向往书法方面发展呢?你是用毛笔书写,还是用硬笔书写呢?
如何写出一手好看的行书,我的建议是:临写古人的碑帖。学习写字,学习书法,必须临帖。不临帖,是写不出漂亮的行书的。这就是我给你的立场!
学习行书,须临古人的碑帖!那么临什么碑帖呢?当然是取法乎上啦!为什么要取法乎上呢?因为取法乎上只得其中啊。取法乎中,只能得其下。所以说,学写行书,必须要取法乎上!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堪称一绝,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我建议你先临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如何?这个碑帖可是有名的啊!当代行书大家张旭光就一直倡导:学行书,就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怎么临写呢?先“对临”。无论你是用毛笔,还是用钢笔,都可以临写的。对临,先临其形似,再临出神韵,这个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达到。题主同志:没吓着你吧?学习书法,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时间短了是学不好的,明白?我所说的三至五年,是在每天坚持临写的前提下,如果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临,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临出形似和神韵的。
另外,学习行书,还可以临写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这些都是传世的经典,可学之!学之,必成功!只要喜欢,只要热爱,只要持之以恒,是完全可以学出名堂的!
具体怎么学,只有临帖,别无它法。
学习行书,临帖是不二法门。
我的体会是; 无论楷,隶,行,草,篆,魏等那种书体,每字写千遍,巧处自然见。学习书法无捷径,临池不辍可成功。写完八缸水,书法自然美。
这个好看两个字不好说!
因为书法有些忌讳好看这两个字。好看就近媚俗,媚俗则书法大忌也!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你只是期望行书好看,你也可以按照世俗的标准去学习书法,那样,你可以随心情选择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体学习,发展。可是如果按照书法的态度则不同。
书法需要从临帖开始,而临帖也不能随意地选择古帖。我的观点是尽可能地选择魏晋以及大唐的行书法帖学习,只有那样,你也才有机会学到真正的行书的真谛。
首先应把楷书基础打牢,再过渡临行书,要把行书写好,应了解一些行书技法。
(一),左右错位。指上下结构的字重心不在一条线上。
(二),叁差变化。指左右结构字都有竖画的不能等高。
(三),上重下轻。指上下结构的字上部偏大,小部偏小,这是造险的一种方法。
(四),两点不平。指汉字底部有点的笔画不能平齐,或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使整个字有斜势,但重心稳。
(五),部首悬空。指上下结构的字顶部有两个相向点,或一个点,或草字头,或短横的笔画。离字的身体较远。
(六),多横或多竖的字要有变化,有长短.仰俯.高低变化。
(七),气脉畅通,笔断意连。
(八),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字迹大小.枯湿.浓淡应有变化。字距疏密应有变化,主字突出,竖行或折或曲或斜。
试回答,并希书友指正!
“好看”二字之于行书(包括它体),易误导审美标准,将书法流于“媚俗”,极不专业。
孙过庭对书法诸体的论述:“趋体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幅,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尤可记文”。另外,还要旁通二篆,俯仰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取前代书体的养料,增益书法的艺术水平。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研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之以性情,形其哀乐”。
明代杨慎有“鲸吞海水尽,落出珊瑚枝”的精妙总结,通过“凛、温、鼓、和”四个手段,达到“风神、研润、枯劲、闲雅”的“四美具”的艺术高度。
纵观历代名家行书经典,大抵以魏晋二王书风为圭臬,怹们对书法的敬畏、深刻认识,反映出书法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内心的、骨子里的,甚至是血脉里流淌的,写出所谓自己的字的前提也是建立在取法古人,博涉诸家基础之上。君子贵乎慎独,不媚俗,不从众,是写好任何字体的关键。故,取法乎上,是学习行书(当然包括其它字体)的不二法门,而不是游走于今人展厅、浏览于“获奖作品集”、投拜于时风引领者……
我时常以为,一个真正值得人尊敬的书家,他所思考的问题不应该是“我应该如何顺应时代,并从中捞取什么”,而应该是“这个时代缺少了什么,我应该为这个时代带来什么”。我们时常觉得文化应该随着时代前行,却往往忽略了,文化本身也是可以影响和改造时代的。
大凡古代有大成就的书家,多不免感叹“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从苏东坡到赵孟頫,从董其昌到王铎,从赵之谦到何绍基,莫不如此。
如果说,即使在文人群体学养最高的宋代,彼时天下第一才子苏东坡都是谦逊谦卑的,那么在当下这个肤浅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么能好意思过份“张扬个性”,甚至说出“全面超越古人”这样的话呢?
大量深入临习前人经典,清心寡欲,
多读书滋养身心,不断入帖出帖,是学好行书的唯一门径。
窃以为,认识书法的本质是学习书法的前提。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才是书法。换言之,矛盾统一体,才是书法。行书亦不例外。不理解王羲之兰亭序的矛盾统一,怎么能写好看啊?
行书的特点就是在保持楷书形体轮廓的前提下,适当地运用连笔和省减笔画,书写快捷,是实用性极强的书体。
要写好行书,我认为要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摆脱楷书的法则
学楷书时,起笔藏锋,转折处要提按,等,讲究一笔一画,端端正正,而行书是连笔快写,讲究的是流畅利落。
2、认真临摹
学行书,要进行专门的临摹训练,掌握其笔法和结字规律。
练习毛笔字的同时练习硬笔字,对学习书法很有好处,硬笔方便学习结体,毛笔精雕细刻,便于学习笔法,二者同时学,有益于对书法的理解。
3、勤于练习
临帖后要运用到创作中还有一个过程,平时要多训练,从一个字到一段字,从几个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渐掌握行书的规律。
学习行书,其实没有严格的规律,楷书成分多一些叫行楷,草书成分多一些叫行草。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