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一些资料说爸爸罗萨计划中的德军士兵因为长时间穿着肮脏的衣服,普遍感染了瘢疹等一些严重的皮肤病,有些军官被虱子折磨的发疯!那么在战场上作战的士兵是如何保持卫生呢?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吗?要知道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军动员了550万人,这550万套军装该如何清洗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个人卫生?
上了战场还考虑这个?
明天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还卫生呢。
大家看看衡阳战役,日本兵的回忆。
负责送饭团和弹药的第1大队辎重兵老田诚一,多年后回忆:运送补给谈何容易,要冒着敌人的空袭、狙击和迫击炮的炮击,历经艰辛从到送到前线。
我背着粮食和开水,一旦遭遇敌人射击和空袭,就跳入战壕中。
此时战壕中尸体重叠,恶臭熏人。有些尸体已经腐烂变色,甚至从中间烂开,到处都是蛆虫。
我们日本人是很爱干净的,但此时我只能从这些腐尸上走过去,不然就得死。
对我们来说,最危险的就是不知道哪里飞来的迫击炮。即便我自认为利用战壕、树木甚至房屋躲避了敌人炮兵的眼光,仍然会有炮弹带着令人毛骨悚热的声音飞过来。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将开水送到前线。口渴之极的士兵立即将沾着泥土的水壶伸到水桶里,将开水搞脏了。
我是用命为代价,才送来这些干净的水,不觉很气愤“喂,你们就不能再小心点吗”谁知道一句话没说完,突然一发迫击炮弹落在人群中,轰的爆炸了。
我瞬间失去知觉,醒来以后发现左右手臂都是血,站也站不起来。周边的人全部倒地,没有一个能站起来的。
我们高呼卫生兵的名字,但没有一个人来。
看看,这才是真正的战场。
连喝的水都不能保证卫生,哪有水去洗脸甚至洗澡。
再看看别的回忆。
日军第133联队黑濑大佐回忆:高地碉堡附近,到处都是尸体,已经腐烂。夏天非常炎热,碉堡内的尸体没有来得及运出就已经发出臭味,只能用黄土紧急掩盖起来。碉堡狭窄,我们坐卧其实都是在尸体上,有时候一脚就踩的扑哧扑哧响,到了夜晚更是臭味难闻。有的碉堡,甚至直接爬出蛆来。我们日本人是很爱整洁的,这在平时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现在,我们也只能接受。我们这样践踏尸体,尤其是我们战友的尸体,对他们实在是抱歉。不过,我们和中国军队对峙,明天自己尚且生死难卜,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呢?
这就是惨烈的衡阳保卫战。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战场上作战的士兵不会像有些抗日神剧里那样,穿着干净整洁的服装,头上打着发蜡,脚上穿着皮鞋,非常注重个人的卫生。没事的时候还会清洗一下自己崭新的军服,有时在战场上作战时候,衣服也不会脏,头发也不会乱,其实这些通通都是假的。
真正的战场上没有所谓的个人卫生
真正的战场是非常的可怕,好多几十年前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最后回忆,都是永远忘不掉战争的可怕。在战场上的士兵只会记住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上面交给的任务,第二件事就是努力的多杀一些对面的敌人,第三件事就是在任务完成的同时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在真正的战场上,尤其是那种打了十天半个月的阵地战,可以说到处都是尸横遍野,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人员来清理倒下的队友。如果战争是发生在冬天那还好一点,因为冬天气温很低,作战的士兵基本上只会闻见硝烟的气味和刺鼻的柴油味,并不会闻见腐烂的味道。
如果战争发生的是在炎热的夏天,那么不出两天活着的士兵们就会闻见非常恶心的腐烂味道,再加上多天不能洗澡,士兵自己身上的汗酸味,种种味道混在一起非常的恶心,会让一些士兵出现呕吐,连饭都吃不下去。因为是阵地战,后续的补给物资不可能准时到达,所以别说洗衣服的水了,有时候连正常的饮用水都不一定能够准时送到。
所以在战场上作战的士兵是不可能去想怎么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更不会去想怎么清洗自己的衣服。因为有时候在如此惨烈的战役下,能活着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作战的士兵只有退到后方修养的时候,才有时间去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以及对自己的军服进行清洗和缝补。在战场上是没有时间去做这些事情的,也没有条件去允许士兵们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和清洗自己的衣服。
战场上作战的士兵,特殊环境下有可能不穿衣服
1979年解放军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虽然只用了16天的时间,就快要打到越南的首都了,但是后来解放军撤了回来,然后两军在边境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对峙。当年在老山战役上,很多解放军士兵为了躲避炮击,只能藏身在“猫耳洞”中。
所谓的“猫耳洞”多数都是老山上的天然溶洞,大一点的有几平方米,小的只有一平方米左右,通常一个猫耳洞里至少有两名士兵。在猫耳洞里,士兵们更没有办法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因为猫耳洞里不通风,并且非常的燥热,好多士兵都有皮肤病,所以后来士兵们基本上都把衣服脱掉,这样反而对自身好一点。
结束语:所以说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战场上,士兵们是不可能保持自己个人卫生的,更不会去想怎么洗衣服,如果一个人真对有洁癖的话,那么他也绝对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士兵。即使是现代的士兵,他们一样要接受很多严酷的训练,有时候还会在泥水中摔跤,所以说衣服和身体上脏是常有的事情,如果真的有洁癖的话,是没办法作为一名军人的。
战场上作战的士兵如何保持个人卫生?洗衣服怎么办?
我是85年入伍86的兵,我们是86年7月份换房上去的,因为我们前面那个单位以经在前线坚守一年了,所以轮换把我们换上去,那个时候车把我们拉到一个村庄的时候,以经下午了,就原地休息待命,大家啃点压缩饼干,喝点水进行等待,
到了晚上8.30分我们连长得到营里通知,每个连队夜行军达到上级指定的位置,快要走到的时候,连排就分开了,我们班有11个人也分开,因为我是新兵就跟我们班长一起走,付班长带4个,班长带5个,有两个战友分去7班,那晚上我们就住在战壕的猫儿洞里,它是用钢膜搭成的,外面堆沙袋拦住,一个小洞进去,大概估计有6深,2米宽,班长睡里面搭了一个简单桌子,用一块木板一头在土里一头用木棒顶起来,班长单铺,我和四个战友一个大铺,被子个盖个的,床一起睡,
因为我们是属于防御作战,每天的工作就是时刻准备投入战斗,全副武装,坚守岗位,决不容自己的领土丢半寸,我们轮守这一年打过两次越军的偷袭,很快一个多两个小时就结束,只牺牲了我们班长,我们班长是为了掩护其它战友牺牲的,他牺牲后“荣立一等功”,所以住在猫儿洞里谈不上个人卫生,我们早上起来被子是潮湿,有时候一个星期甚至于半个月不洗衣服,不刷牙,不洗脚,不洗脸是很正常的事,因为缺水,只有早上起来随便叠一下被子,拉一下床单,猫儿洞里和自己身上那种味道是无法形容的,不是我们不讲究卫生,是我们离后勤太远了,只有后勤那个地方才有水,一个星期一个班只能派一个人下山去后勤背水,顺便洗一下衣服,洗个澡,衣服洗回来三天不能干,如果后勤有战友就丢在哪里,干了后下次去拿,回忆那段历史,真的很艰苦,我们一天只吃两餐饭,早上都吃干粮,每年我们战友聚会的时候,想起那段经历只有流眼泪,
在战场上作战时,真的很难保持个人卫生,如果你是一个有洁癖的人,那么不用被枪炮打死,光是肮脏就能将人恶心死。因此在打下一个城市后,如果条件允许,士兵会想法洗洗澡或者洗洗军服,除了保持个人仪表之外,还为了个人健康着想。
衣服长期不洗,除了味道难闻之外,还有就是容易造成一些皮肤疾病,这一点在热带战场常见,因为不洁而引发传染病的事情也长有之。
笔者曾在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所著作的《东史郎日记》中曾看到一些关于个人卫生的描写。东史郎写道自己从下川乘运兵船到达天津塘沽后,因为有些士兵晕船导致船舱内污秽满地,自己的军服被粘上呕吐物,出仓后所有士兵的身上都挂着难闻的味道,而后所有士兵被要求停止休息,需要急行军到达天津市区,要知道从塘沽到天津的路程是一百多里地,这么长的距离没有任何运输车辆,全靠两只脚。
除了在军粮城休息十五分钟后,基本上没有任何休息,衣服全部被汗水浸透,混合着呕吐物散发出腐烂的味道。但是为了军容,军曹不允许任何人解开衣扣或者脱下军帽。到了天津后,军装和军帽上面挂满白碱。因为在制定时间前到达天津,因此军部允许士兵有几个小时时间完成清洗和购买食物等个人事务(注:因为日本军部当时不能及时供应饮食,因此士兵需要自行购买。但当时日本军部为了国际影响不允许抢夺中国人物品,因此士兵需要从日本商会购买,这些商会全部由跟日本军方有亲戚关系的人承包,投机倒把大赚横财。)商会还配置有澡堂子,只要交纳军票,就可以洗漱,但规定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有士兵不听规定的话,商会立即打电话通知宪兵进行逮捕。
在天津洗了一个澡之后,在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东史郎所在的连队就没洗过澡,为了消灭虱子,士兵会架起篝火烤衣服,虽然有消毒粉,但是没人愿意用,这玩意跟汗液混在一起让人难受,可想而知脏成什么样子。
后来,东史郎参加过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以及南京会战等战役,特别是在南方战场根本就没有人管辖和约束这些鬼子兵,因此他们到达一处后便以占领者的姿态干任何坏事,杀人放火,往粮食上便溺,用人家的大锅和水缸泡澡的事情常干,而且还强迫当地百姓伺候他们,给他们烧水搓背,还要找花姑娘。龌龊之行,难以言表,令人气愤不已。
遇到战争,再讲究的人也不可能保持清洁姿态,除非你深处后方,只要进入战场,脏和血就会跟随着你,这些虽然令人恶心,但总比送命强得多。就算军服最好的德国士兵,在摆拍时,军容鲜明,军服干净整齐,但是被俘虏后,跟乞丐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有些人患上疟疾,裤子里灌满屎尿,还不能脱下清洗,这种感觉你自己可以去想。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这酸爽,才真牛!”
战场上的士兵,最需要的是弹药,然后是食物和烟草,第三是睡眠和休息。至于洗衣服,那推到老后面去了!
我读过许多这方面的资料。真的打起仗来,衣服干净不干净是非常小的事儿,简直渺小到不值一提的地步。要想穿干净衣服,除非在不打仗的时候,才有时间来处理这些个人内务。
比如《亮剑》里面刻画的很好,平时穿衣服是干干净净的。
打仗的时候衣服就脏着。
许多二战影片里面描写的德军都是军服笔挺,大檐帽一戴,感觉跟个模特似的。但是真在战场打一天,再好的军服也经不起嚯嚯啊。
战斗激烈的时候,士兵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弹药还够不够用,支援的火力能有多少,怎么样能打败敌人,打不过的时候怎么交替掩护撤退突围的问题。
到了战斗的间歇,士兵们才会吃点东西,抽点烟。抽烟有许多作用,放松神经,缓解疲乏。所以,二战中世界各国都把烟草列为军需的必需品。除了外军这样做,即使我军在解放战争中,也给战士们提供了大量的香烟。
比如,淮海战役当中,为了慰劳前线将士,每人都发了五包香烟,一斤猪肉!
大伙儿是不是觉得,数量有点少?但是,这可是前线将士,人人有份,参战我军官兵数量是60万人!想想这个数量!还有,这是一次额外的慰劳,不是日常的伙食开销哦!
此外,当年的华东后勤规定,重伤员每天猪肉三两,鸡蛋两个,轻伤员每天猪肉四两。淮海一战,我军伤员就有十余万,后勤压力,可想而知。
至于你说的,由于衣服不经常清洁,士兵染上皮肤病,这种情况是普遍现象。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军衣是发棉交单,发单交棉,士兵只有一套或者两套衣服,加上营养不良的因素,所以,得疥疮病的也很多。
得了疥疮,疮破了,身上要流黄水。为此专门研究硫磺猪油膏来治疗,此外得了疥疮的士兵,每天还发柴,烤烤火,疥疮好得快!我记得好像是每人每天发5斤柴。除此之外,敦促个人和部队搞好卫生,尽量减少疥疮的发病。
补充:为什么要发柴,而不自己捡点柴呢?当时就是这么规定的,因为野地里打一捆柴,部队用了,百姓就少一捆柴用啊。所以烧的柴也是统一列入八路军的后勤支出的,由后勤部门向百姓买柴,分给各部队。后来解放西北,西北没柴草,那就向百姓买干牛粪来做饭。
至于洗衣服,平时战士们有时间,就自己收拾,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保持军容整洁。
至于战时,则很少能顾上洗衣服啦。只有伤病员进入医院,医院会把伤员的衣服换下来清理。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谢谢邀请,很高兴能够回答。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战争上的士兵难以注意个人卫生,性命都没有呢?还会考虑如何去洗衣服吗?生死存亡之际,最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如何取胜,如何能够保全自己活下去。真正的打仗中,处于一线作战的部队几十天不洗澡都是经常有的事情。抗战时期的衡阳保卫战持续了47天,守卫衡阳的官兵哪里有条件去洗澡和洗衣服呢?
在有关战争的影视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场大战下来,双方军队的军装基本都很干净。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仅仅战场上的硝烟都会熏脏军服。战场上的环境之恶劣,我们是难以想象。尸体发出的恶臭和滋生细菌,身边各种各样奇怪的气味,尤其是很多天没有洗的衣服味道特别难闻。初上战场的士兵大部分都会反胃作吐,吐了几次,新兵们也就渐渐适应战场的环境了。另外洗澡是需要大量用水,前线战场能够喝的水都可能不够,哪里还有多的水以供洗澡。
当前线部队被换防部队替换下来的时候,退守到二线进行休整,基本没有战事。士兵们还是能够有条件处理内务,洗个舒服的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洗洗脏掉的衣服。在苏德战场,东线的德军就会去往西线休整,士兵也会得到短暂的休息。二战时期的美国军队,后勤保障是最为强大。在战争末期,甚至还提供洗衣机给士兵们使用。毕竟美军财大气粗,其它国家的军队根本比不上。
战场上的士兵衣服无法得到清洗,不仅会滋生一些皮肤病,而且更加会影响到军容。抗战时期的川军常常得不到补给,军容看起来就比较难看。在解放一座城市的时候,入城的部队也是要保持威严的军容。如果进城的部队都穿着破烂不堪,又非常脏的军服,那这支部队和“叫花子”没有啥区别了。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那场战争,守卫祖国西南的军人们常常待在猫耳洞。这种人工洞潮湿、阴暗、狭小,卫生条件非常差。基本的物资都难以供应,洗澡也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战场上保持个人卫生?洗衣服?
这种事儿想想就好了,真上了战场还是随遇而安的好。
脏就脏一点吧,命才是最要紧的。
我几个南下的长辈,都说过这种事儿。
有人从内蒙参军,一直打到惠州,总共就洗了不到十次澡,洗衣服的次数比洗澡还少。
大多数时候所谓的卫生,不过是洗个脸,拿抹布往脖前颈后擦几下。
最爽的一次是渡江战役,下船的时候没试过水深,噗通一下掉长江里,又喝又洗真舒服,差点就彻底干净了。
之前行军的时候没空,也没衣服,那一身大棉袄早就被汗浸透无数遍,穿在身上硬成个壳子,冷天冻,热天闷。
于是就抽棉花,从衣服内扣个洞,一路走一路把棉花抽出来。这些棉花不能丢,用个布袋子装起来,就变成了枕头。
这样,衣服就能穿得清爽些。
一路都在行军,打仗,根本没有功夫管那些有的没的。
最好最好的待遇是洗脚,滚烫的热水,几个班换换的洗,洗到水变成黄泥巴一样。
烫脚是传统政治任务,不烫第二天就走不动路。不挑血泡、水泡就会让脚生痛。
运气好,行军时路过个水潭,先喝个够,再趴地上把头泡进去,搓几下赶紧走。
不那么急的话,就掏出毛巾丢进去捞一把,从头到脸围着脖子肚子洗两圈就算打扫卫生了。
后来过了江,在黄石等地修整,这才有了洗澡洗衣服的机会。
一群人找个浅点的河滩,周围布几个人站岗,一声令下全都脱了衣服,光着大白腚飞冲进去,跑得水花四溅。
久不洗澡,搓下来的格子能有高粱杆那么粗,抠完一层又一层,抠完皮都被抠破了。
衣服裤子也全扔水里,直接过脚踩。
许多虱子、跳蚤都能被洗出来,还有厚厚的人油。
没洗的衣服是黄色的,洗完了成白色。
洗完了,穿着湿衣服回去烤火,路过没洗澡的人群时,会闻到一股恶臭,这才知道曾经的自己是多么难闻。
再往后,穿夏装,里面的衣服也配的多了,部队也开始规律了,就开始频繁的洗内衣裤。
有修整的机会,就得赶紧把该洗的洗了,尽早晾干。
到达惠州后,大修整,理发,除虫,整肃军容,破洞全都自己上补丁,绑腿全部发新的,旧的该留留该扔的扔。
还配了新毛巾,不过那其实不是毛巾,是拂子,一片白棉布而已。
革命年代就这情况,根本没啥卫生条件。
防御战时的猫耳洞更脏。
我们干休所有个协理员就待过猫耳洞。
脚下水泡着,头上顶吊着,想伸个懒腰都难。
洞里又湿又热,水汽弥漫,什么毒虫蜈蚣到处爬。
人在里面闷得头发胡子老长,脚在水里泡得又肿又胀。
洞里的味道别提有多恶心了,全靠抽烟撑着,一根接一根的傻抽,抽个没完没了烟屁股就在水里漂着一层。
洗衣服?卫生?不存在的!
这里根本不穿衣服,全都是光明磊落的汉子。
有安全的机会,就会到外面去,找个石头一躺,四仰八叉张开双腿。
这叫晒裆,让风和阳光帮助裆部干燥,尽可能的利用紫外线杀菌。
许多人都患了皮肤病,裆部湿热溃烂。
这还是有条件的,最前沿的洞能听到越南人走路的声音,双方近在咫尺,连咳嗽都不敢大声,别提出洞了,得时刻警惕特工掏洞。
后方洗衣服的也不是没有,比如当时广泛传播的一个段子:
一群越南女兵在山谷里洗澡,前沿的看到了,都不说,天天过眼瘾。
结果有天过来个炮兵观察哨,他一看“咦?好像有敌人”,便报了参数叫了顿炮火。
结果第二天就有人骂炮兵:“行啊!有能耐啊?炸女人!连对面都在广播告状,说你们太没人道啦!连洗衣服的寡妇都杀,大腿都给掀树上去了…”
这能说什么?战场上你死我活,是个爱干净,讲整洁的地方吗?
再说了,谁知道你这是真的洗衣寡妇,还是伪装的特工呢?要是你先发现了我们,报了炮位,那死的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