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历史上有哪些大人物被后世严重误解背上千古骂名?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6关键词:人物,历史

历史上有哪些大人物被后世严重误解背上千古骂名?

点赞1、芜湖市 网友:南蓝。

我一直觉得石敬瑭这个“卖国贼”的名号水分太大,但这话倘若真说出来,恐怕要迎来一波猛烈的板砖。

卖国贼是如何炼成的

北宋雍熙三年,宋太宗眼瞅着北面辽国执政的孤儿寡母,艰难地支撑着时局,他觉得,自己复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宋太宗

当年“高粱河”一战的耻辱,如今找不到辽景宗来雪,那就只能勉为其难,欺负一下他的老婆和孩子得了。

随后,宋太宗派出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北伐辽国。

当时,雄心勃勃的宋太宗觉得,这一把有着曹彬、潘美、杨无敌等名将的堆积,宋军方面,赢的局面应该是很稳的。

然而,最终的结局却相当打脸,闻讯迅速南下抵御的辽军,随后大破宋军,不仅重创了宋军主力,还俘虏了宋军的脸面——大将杨无敌(杨继业)。

雍熙北伐的大败,让宋太宗先前的豪言壮语,顿时化成了一句十分丢脸的儿戏。

打败战自然要追究责任的,但北宋这边主要负责人是皇帝,谁敢不长眼去点评宋太宗的过失。

但锅总还得有人背,于是,北宋的文臣天团们便开了挂,找来找去,最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

这位虽然已经去世几十年了,但丝毫不妨碍他来背锅的合理性,咱这把又没打赢契丹军,倒不是宋军兵力不强,不是皇帝指挥不英明,也不是将士们不用力。

咱们大家其实都没错,错的是这货。

这个结论一出来,皆大欢喜。哦,闹了半天,谁都没有责任,锅最终被一个死人给背实了。

石敬瑭

石敬瑭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都已经死了几十年,还被这帮后人给揪了出来,成为了一个朝代最大的背锅侠,也成了无数后世文人口中唾骂、鄙夷的无耻卖国贼。

咱写这一篇,真不是强行为石敬瑭翻案洗白。

因为从大的历史观来看,契丹史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所以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干的割土这个事儿,如果放在中国史内部来看的话,你就能很容易发现,这位被骂,确实挺冤的。

当时那个情况,放你在那个位置上,不带系统,不开挂,你能做得比他还好吗?

很难呐。

所以说,有时候,骂人是卖国贼,张张嘴很容易,但看清楚人家怎么卖国的,非常难。

纠结的石敬瑭

石敬瑭先前一直跟着后唐大将李嗣源征战沙场,因为能力出众,履历军功,所以,李嗣源觉得这小伙挺不错,便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他。

原本石敬瑭娶李嗣源闺女,不过是为了跟自己上司绑近一些,这样,以后升迁、发财也就不愁,然而,谁能想到,他的这位上司,最后竟然成了皇帝。

同光四年,后唐皇帝李存勖身死兵变之中,李嗣源乘机即位,是为唐明宗。

他这一当皇帝,李嗣源先前的儿子们,再看自己的这个妹夫,眼神里可就不大一样了,多了一丝提防的意味。毕竟,权力中心的圈子里,一切都有可能。

随后,秦王李从荣便想方设法,将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唐尹、鄴都留守、驸马都尉、河阳节度使石敬瑭给排挤到抵御契丹的一线地区——太原去了。

憋屈的石敬瑭二话没说,领命去了太原,毕竟自己只是女婿,犯不着跟二舅哥闹情绪。

随后,李从荣因为争位挂掉,即位的李从厚倒是厚道一些,石敬瑭觉得,或许后面的日子能够好过一些。

然而,潞王李从珂的反叛最终打破了石敬瑭小富即安的幻想,被李从珂击败的唐闵帝二话不说,火急火燎地逃到了石敬瑭这里,这等于是给所有人都宣布了,太原石哥是我的人。

没能力保护李从厚的石敬瑭,最后昧着良心将皇帝拱手送了出去,但这并没有改变李从珂对他的深深忌惮。

在我心里,你会造反的,即便现在没造反,你内心也肯定一直是在准备着。

就这样,李从珂开始了平叛的准备,而石敬瑭这边也不傻,珂仔,你就没打算放过我。

但我不可能坐以待毙。

不过,当时光凭太原一地,根本没有办法跟朝廷抗衡,怎么办?

石敬瑭想到了北面那位哥,契丹人。

代价,一个比一个无耻

找外援,在唐朝时候,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当初唐高祖争天下时,就曾经借助突厥兵力,来壮大争夺天下的声威。

安史之乱时,更是以财帛、子女的代价,召唤回鹘军队南下,帮助平定叛乱。

因此,对于后唐这帮打着继承唐朝衣钵的朝臣们来说,干不过,找外援,不算是啥丢人的事儿。

但当石敬瑭派去的人来到契丹王庭大帐之内时,才尴尬地发现,契丹这边,竟然还挺忙。

当时来找契丹的势力,并不只有石敬瑭一支。

还有一支是来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其实原本还有第三支——后唐朝廷,只是中途因为朝廷重臣反对,李从珂才最终作罢。

朝廷方面原本想着自己围剿石敬瑭,对方肯定会去找契丹为外援,因此想要抢先一步先跟契丹套近乎,通过钱财厚礼,让契丹别掺和这趟浑水。

而赵德钧就不一样了,他是觉得,自己手控幽云精锐,朝廷是哪个眼觉得石敬瑭就比自己牛了?

这反要造,也得由我来造。

为了南下当皇帝,赵德钧也派人来找契丹,希望对方支持自己南下为帝。不过因为他的自身条件比较好,因此给契丹的好处也非常有限——给一大笔钱钱,同时我以后保证不动你家小弟,石敬瑭。

这种条件,对于辽太宗来说,实在是索然无味,我真是那差钱的人吗?

随后,他转过头,对石敬瑭派出的桑维翰说,要不,说说你的条件。

我的选择,很无奈

跟契丹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桑维翰还能不知道耶律德光想要啥,但你要说让自己割掉河东给契丹,自己真的舍不得,而且石敬瑭也肯定不同意送老巢。

但你若是跟赵德钧一样,送点儿钱财,那请契丹大军出兵的事儿,也就基本凉凉了。

此时,太原城外,后唐副招讨使张敬达已经将太原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太原城朝夕即下,石敬瑭活下来的希望已经愈发渺茫了。

怎么办?桑维翰和石敬瑭想到了一个自认为聪明的办法,大哥,我要是得救了,就将赵德钧的地,送给你吧。

反正送别人的地,我又不心疼,就赵德钧那个德行,甭管谁上位,都难碰他那一亩三分地。

于是,燕云十六州便这样卖给了契丹,成为了挽救石敬瑭的一大筹码,而当时这个地方的实控者赵德钧,啥都不知道。

长兴三年九月,契丹大军南下,旌旗连绵不绝,随后契丹击破后唐大军,最终扶着石敬瑭,登上了帝位。

当时的石敬瑭,真没觉得自己是个卖国贼。

压抑的后晋皇帝

登上帝位的石敬瑭不敢食言,立即将赵德钧的燕云十六州,悉数割让给辽国。

而此时已经投降的赵德钧被契丹大军带走,他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的地盘,最终成为他人利益的交换品,几年后,郁闷的赵德钧便郁闷而终。

石敬瑭当上皇帝之后到底是啥感想呢?

从史书上来看,他挺乖,但作为一个皇帝,一旦摆脱了太原危机,从皇帝角度来看问题的时候,石敬瑭就发现,先前的生意,有点儿亏了。

为此,他便一方面开始修身养性,一方面开始韬光养晦,说他甘心当儿皇帝,这种说法确实有些偏颇,因为你如果石敬瑭真的是个无耻之徒的话,他后来的继承人,也不会那么刚烈。

石敬瑭死后,后继帝位的石重贵最终跟辽国闹翻,双方为此大打出手。从华北水长城开始,你来我往,日夜交锋。

没有燕云十六州、没有战马骑兵的后晋军队,用拿着横磨十万铁剑的步兵军队,硬生生打退了数次辽军骑兵进攻,而且期间还几次打得辽军怀疑人生。

开运二年,白团卫村之战,后晋与契丹八万大军pk,契丹大败而走,势如崩山。后晋军队,逐北二十余里。

清人王夫之曾描述过当时后晋军队的生猛表现:

阳城之战,符彦卿一呼以起,倾国之众,溃如山崩,弃其奚车,乘驼亟走,当是时也,中国之势亦张矣,述律后有蹉跎何及之惧。

只可惜后来后晋国力透支严重,再加上关键时刻大将领军投敌,最终后晋才被辽军所灭。

但请注意,五代十国时期,即便后晋亡国了,人家没有归咎于到燕云十六州的过失;

因为实际上,中原丢失北面屏障,并不是从石敬瑭开始的,早先后唐时期,燕云十六州的东面营、平二州就已经丢失,幽州、蓟州、顺州等地便经常成为了契丹骑兵光顾之地。

咱们熟悉五代史的小伙伴们,不难发现,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开始,契丹便经常溜进河北,虽然屡次被赶走,但南下已经成为了一个常见的现象,燕云十六州已经起不到锁固边塞的作用了。

胡三省曾经在《资治通鉴》注释当中说:

“人皆以石晋十六州为北方自撤藩篱之始,余谓雁门以北诸州,弃之犹有关隘可守。汉建安丧乱,弃陉北之地,不害为魏晋之强是也。若割燕、蓟、顺等州,则为失地险。然卢龙之险在营、平二州,自刘守光时,周德威攻取,契丹乘间据营、平。自同光以来,契丹南牧直抵涿、易,其失险也久矣。”

胡三省的意思就是北面险要之地,也不是石敬瑭时候才丢的,再说,你看人家三国时候,丢了照样魏晋很生猛,将北宋势弱归结为石敬瑭的割地,确实很牵强。

这个理论其实三观很正,当年北宋倘若换个朱元璋上去,肯定也就没人再埋怨石敬瑭了。

因此,咱们看后面后汉、后周的三观就很正常,谁都没提这一茬,谁都没有觉得,燕云十六州没了,咱就不敢跟辽国干了?

甚至后周世宗柴荣在没有灭掉南面南唐、两线开战的情况之下,依然北上强行夺走了辽国几个关塞、城池。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当年在府库里面攒钱,准备收回燕云十六州之时,也没有吐槽石敬瑭,毕竟过去已经过去了,咱们要看现实,我攒钱买地,行咱就谈,不行咱就干。

唯独从宋太宗这一代开始,北宋皇帝不敢打了,找到了一个历史罪人——石敬瑭,不是哥不行,而是这货太坏。

石敬瑭的这个卖国贼,确实让人细看之下,挺无奈的。

点赞2、陆丰市 网友:爱死你

第一位:隋炀帝杨广

杨广,隋文帝杨坚之子,大隋朝第二任皇帝。

在演义小说里面,他弑父夺权,鸩兄图嫂,欺娘戏妹,是个丧尽天良的六短之君。

不仅如此,他还残暴不仁,荒淫无度,宠信奸佞,屠杀功臣,把大隋朝造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最终,逼反了十八家反王,三十六路烟尘,七十二条好汉,众豪杰纷纷揭竿而起,誓杀昏君,重整乾坤。

总之一句话,杨广这个人简直一无是处,坏的都没人味了。

其实历史上的杨广并非如此。

他在位期间,确实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巨大的工程和连年的战争使民生不堪重负,引发大规模的叛乱。但他的政绩也是有目共睹。

他开创了科举制,通过科举来选拔人才,废除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等级制。他开通了大运河,使南北互通有无,经济猛涨,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大业盛世”。

第二位:李道宗

李道宗,大唐重臣,李氏宗亲。

在演义小说里面,这个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弟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叔叔。

此人嫉贤妒能,陷害忠良,仗着自己皇叔的身份,无恶不作。他陷害秦家,陷害罗家,陷害薛家……

尤其是薛家。平辽王薛仁贵三次入天牢,两次上法场,都是拜他所赐。最后一次,尉迟恭为了救义子薛仁贵,一头撞死在金殿之上……

其实历史上的李道宗绝非如此。

他是大唐宗室不假,但他不是唐高祖李渊的弟弟,而是李渊的侄儿,他也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叔叔,而是李世民的堂弟。

此人乃是一代名将,东挡西杀,南征北战,为大唐朝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李世民对这位堂弟极为看重,称赞他是和李勣齐名的战神。

而且他人品端正,为了李家江山鞠躬尽瘁,更没有陷害忠良一说,与另一位唐朝宗亲李孝恭并称唐初两大贤王。

第三位:苏定方

苏烈,字定芳,唐朝将领。

在演义小说里面,他是后汉王刘黑闼的部将,为人狠毒,反复无常。他先是攻破了北平府,害死了北平王罗艺,后来在周西坡一战中,他又乱箭射死了越国公罗成。

降唐以后,他始终怀有二心,后来跟随罗成之子罗通扫北之时,由于违抗军令,被罗通下令处死。

还有一说他没有降唐,刘黑闼兵败之后,他又投靠了番邦,继续与大唐为敌。后来罗通挂帅扫北,在两军阵前,将他一枪刺死,为爷爷和父亲报了仇。

其实哪里有这些事?

历史上的苏定方乃唐初名将,也确实跟着窦建德、刘黑闼参加过河北义军。但随着窦建德、刘黑闼兵败以后,他就解甲归田了。

大唐建立之后,他又加入了唐军的阵营,开始为大唐效力。

他跟随李靖北伐东突厥之时,曾亲率两百名骑兵夜袭阴山,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由于他为人正直,极善作战,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

后来,他统帅十万大军征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不仅为大唐朝扩大了疆域,还令东西方各国都心甘情愿的臣服大唐。

第四位:潘美

潘美,字仲询,北宋将领。

在演义小说里面,他的名字被改成了潘仁美。

太宗皇帝驾金銮,文东武西列两边;八贤王赵德芳怀抱金锏,大丞相王彦龄位压百官;金鞭王呼延赞忠心赤胆,火山王杨继业刀马非凡;平南王高怀德能征惯战,汝南王郑印雄风不减;老太师潘仁美也在一旁站,这老家伙表面忠厚内藏奸……

大家从这段演义里面的开场诗中就能看出来,这位潘仁美是个怎样的人。

确实,在演义小说里面,这家伙坏透了,天波府杨家满门忠烈,被他害了个家破人亡……

其实历史上的潘美乃是北宋名将,能征善战,功勋卓著,哪像演义里面那么卑鄙无耻啊?

再说了,金刀令公杨继业的历史原型是潘仁美的部将杨业,只有一个儿子,哪来的七郎八虎啊?

第五位:马秀英

马秀英,绰号马大脚,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子。

在演义小说里面,这个马皇后特别特别的不是东西,心肠歹毒,残暴不仁,上欺天子,下压百官。

她向朱元璋进谗言,让朱元璋害死徐达,骂走刘伯温,还炮打庆功楼,把那些开国功勋们赶尽杀绝。

不仅如此,她还祸乱后宫,害死四皇子朱棣的母亲翁娘娘。朱棣忍无可忍,这才挂孝征南……

其实这演义故事跟历史上正好相反。

历史上的马皇后深明大义,心地良善,绝对是一位贤良淑德的皇后。

她不仅不残害忠良,朱元璋想要屠戮那些功臣宿将,她还总是劝阻。

她不仅不祸乱后宫,相反地对后宫里的嫔妃、太监、宫女们都很体贴,深受众人的爱戴。

当然了,除了以上这五位,还有许多被严重误解的历史名人,咱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点赞3、钦州市 网友:光环刀客

1,隋炀帝,文武双全,军政全能,堪为不世之奇才,十三岁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二十岁为全军统帅,扫平江南,开皇二十年,突厥进犯,杨广率军出灵武,与突厥达成和解,进入蜜月期,在位期间,他修建大运河,三征高句丽,亲征吐谷浑,平定天下。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可比秦皇汉武的皇帝却被评定为荒淫残暴,弑父篡位,始作俑者是谁呀?正是那位被歌颂的唐太宗了,杨广只有两个夫人,生了三儿一女,唐太宗也有35个,谁好色?杨广建立这等伟业,杨坚不把帝位给他还给谁?他用得着篡位吗?杨广弑没弑父,我不知道,那位杀掉弟弟哥哥,逼着老爹让位的正是李世民,听说还把弟媳妇收为己有,值得歌颂哈。

2,朱厚照,明朝的大臣有个特点,那就是你不骂皇上你就不是好人,骂肯定是不过瘾了,还要把皇帝的所作所为添油加醋地写进史书,要说被冤枉的皇帝,明朝各个帝王几乎全被这帮文官给玩坏了,朱厚照显然是玩的最坏的一个。

以至于几百年后还被作为教育清代皇族的坏典范,据说在国子监读书的那帮皇族一不好好读书,老师就会对他们说;“难道你们要学朱厚照吗?”那么朱厚照有没有他们说的那么昏庸无道,我觉得他只是贪玩了一点罢了。

明武宗年纪不大便继承皇位,极具个性,虽然他建立了豹房以供取乐,这在中国历史上算事吗?光知道豹房了,怎么不提,他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怎么不提应州之战?

好吧应州之战没法提,明朝文官是怎么记录的呢?蒙古鞑靼部落小王子屡次进入明朝境内进行劫掠,朱厚照不服啊,偷偷跑到宣府,集合军队与小王子进行会战,战争打的很惨,持续了几天,小王子败退,此后数年不敢犯境,然而此战的战果仅仅是击杀了十几个蒙古士兵,皇帝大人吹牛还亲手杀了一个,好吧十几万大军,在过家家吗?明朝文官也太狠了,不带这么黑皇上的。

3,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统一天下,文字,度量衡,建立中央集权,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也被评定为暴君,原因是焚书坑儒,秦始皇真的坑杀儒生?没有,大家又被历史给骗了。

被秦始皇坑杀的是方士,这些人的代表人物是徐福,卢生等等,徐福最成功,他敢骗皇上,而且还骗了两次,像他这样一心坑皇上的人数量不少,但秦始皇只杀了456人,这些人是否该死呢?

秦国刚刚统一六国,采用法家治理天下,但秦始皇并不排斥儒家,可这些人私下指责秦始皇“专任狱吏”,“乐以刑杀为威”或“贪于权势至如此”,把秦始皇骂得狗血喷头,这要换做雍正,乾隆两朝,恐怕死的人的成千上万,仅仅456人伏诛,说明秦始皇是相当克制的,岂不知,天子一怒浮尸百万。

4,商纣王,这可是被历代朝廷当作反面教材使用的历史人物了,残暴如桀纣,说的就是他和夏桀,现在人一提起他就想到了《封神演义》,里面的纣王简直就是禽兽,酒池肉林,荒淫无度,残杀忠良,欺男霸女,奢糜腐化,还和妖精鬼混在一起,我实在佩服周人的黑人的本事,真正的纣王是这样的吗?

当年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怀疑过。认为是有人故意把天下的罪恶都加在他的头上了,近代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在考察了商纣王的70多 条罪恶发生的次序之后,发现他的罪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越多,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是有人故意编造这样的谎言,周人首当其冲,就是为了证明周取代商是正义的。

据《史记》记载,真正的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攻克了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并且开发了长江流域。

5,潘仁美,原型潘美,他是宋代名将,曾参加陈桥叛乱,拥立赵匡胤称帝,可以说是大宋功臣,而如今一提起潘仁美就会想到杨家将,正因为他不去救援,造成杨业被俘绝食而死,然而真正有责任的是监军王侁,虽然潘仁美是主帅,但宋朝的制度可是重文轻武,王侁不同意救援,潘仁美无可奈何,现在呢?王侁很少人知道这个人的存在,而潘仁美却被人所熟知,一说起他就咬牙切齿,对他相当不公平。

其实潘仁美是位军事奇才,胆大过人,曾单骑入长安,劝服陕西军阀袁彦心入朝,也曾率军征伐契丹,并取得了多次胜利,他为大宋南征北战,深受赵匡胤的信任。

6,李鸿章,作为满清的首要重臣,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名满全球,中外震仰,然而他却签署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与日本,并赔偿两亿两白银,国家的耻辱,然而这一切是李鸿章造成的吗?有人说,为什么要跟日本签署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李鸿章简直就是千古罪人。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就很无语,北洋舰队已然覆灭,远东第一军港被日本占领,李大人苦心经营多年,一夜尽毁,大清在谈判桌上已经没有资本了,政治是军事的延续,你军事上已经处于绝对劣势,那么在政治上只能选择妥协。

而且李鸿章对于割让土地是极力反对的,表示可以赔更多的钱,只要不割让土地,然而清统治者却认为割地可行,不但如此,最开始的赔款是3亿两白银,不过李大人在日本挨了一枪,打在脸上,就这一枪省下了1亿两白银,我觉得李鸿章对当时的中国做出过很大贡献,有功也有过,当时的条件摆在那里,试问谁面对这种情况能够做的比李鸿章还要好,答案是没有。

7,魏忠贤,魏公公太冤了,有很多电影都是再讲明朝太监如何权倾朝野,如何作恶多端,正是明朝皇帝宠信了这些人导致大明王朝的灭亡,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不是。

要说哪一朝的宦官最有权势,很多人都会说明朝,什么八虎啦,刘瑾,王振啦,当然还有魏忠贤,然而宦官最有权势的朝代却是汉朝,这帮人敢废立皇帝,相比起来,明朝就出了一个曹吉祥,其余的人虽然看起来很威风,但只要皇上一句话,他们也就完蛋了,就这么简单。

之所以明代宦官兴起,也是有原因的,就是为了平衡文官势力,老是骂皇上,皇上受得了吗?明朝的文官势力太强了,甚至皇上的圣旨也能驳回,就不听你的,公开跟皇上叫板,你能怎么样?这样的名臣多了去了,比如张居正,年轻的万历皇帝见了他都打哆嗦,这在清朝是不可想象的。

天启皇帝在位时,制衡文官集团的人就是魏忠贤,魏忠贤虽然不能力挽狂澜拯救内忧外患的明朝,但却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至少文官集团不敢架空皇帝,而对于大明皇帝来说,魏忠贤虽然干了很多坏事,但并不威胁皇权,有魏公公的存在大明还不至于很快地灭亡。

崇祯最失败的事情,不是杀了袁崇焕,而是杀了魏忠贤,使得朝廷内外势力失衡,正如他临死之际所言,“然皆诸臣之误朕也……”,试想魏公公若在,文官集团敢误你吗?当崇祯想答应李自成西北王的要求之时,百官反对,有魏公公在,他们敢吗?

所以把大明的覆灭并不是以魏公公为首的阉党造成的,起码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是朋党,比如东林党,正因此清代帝王对朋党采取零容忍态度,因为朋党对于封建制度的影响远甚阉党。

点赞4、安顺市 网友:_↘跌

1:千古一帝秦始皇。

2:文武双全汉丞相曹操。

3:文功武略隋炀帝杨广。

4:开天辟地第一女皇武则天。

5:康乾盛世中勤政皇帝雍正帝。

点赞5、毕节市 网友:野性美

看了很多回答,诸位答主机会网罗了古今中外许多争议性人物。在此,不妨提一位近现代史人物吧!可能有人会用“洗白”来评价这个回答,但以下内容所讲的却是事实。我要说的大人物,就是被网友喷为盗墓贼的郭沫若。当然,作为后学,自当是没有资格来对郭老进行评价的,在此也仅是粗线条地说一下个人想法,剩下的,还是交给大家去思考吧。

学术史上的郭沫若

毫无疑问,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著名学者之一,勘称一代大师,其在很多领域都很有建树,是绝大多数人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不过,如果用过多的学术语言,也会令人不忍卒读,还是引用一段百度百科的介绍吧:

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只能说,以上介绍也不过是对“郭沫若”三个字最为粗线条的解释了。至于其私生活,我没怎么关注过,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特别是在那个年代,文坛和社会名流的婚姻状况总会难免充满传奇和色彩。而学术史上的郭沫若,被称作大师,是毫无争议的。

网络中的盗墓贼

身在考古界,对郭沫若在青铜器、古文字及古代史等领域的贡献,自是并不陌生。但是,接触网络以后,发现不少网友,甚至是绝大多数网友,都对考古有着十分强烈的偏见,将考古称作“有证的盗墓贼”,把郭沫若视为“合法盗墓的祖师爷”。

最开始见到此类评论时,还以为是个例。但不曾想,随后很快就意识到,这种误解,甚至是仇视,已经在网络中铺天盖地的滋生蔓延。我也曾费解多时,但前几天见到一篇网络文章,专门以“郭沫若生前最想发掘的三座帝陵”为题,虽然聊聊数段,但字里行间却不乏误解和各种暗示。

细思极恐,是先有了曲解与炒作,还是本来就有误解和偏见呢?这可能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正如这个世界上是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一样。但不管怎么,我想,作为执笔者,应该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为了博人眼球而刻意放大某位历史人物的一面,终归是不好的。

文本有多种,但只有一个是最接近真相的

我们这些后人,在认识和评价前人时,主要依据的还是文本。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达,很多杂文涌入了人们的生活。可是,如今大家所接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狂轰滥炸,还有文字垃圾。如不仔细甄别,便会深受误导。

文本是多样的,甚至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但不可辩驳的是,只有一个是最近接历史真相的。不管怎么样,当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靠着几句信守捏造的网络杂文,更不能靠自己的脑补来得出结论。

最后也提醒大家,在阅读时要有自己的思辨能力,同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发言也该遵守相关法律规范,而一个人的素质,更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点赞6、毕节市 网友:千囚栀愿

谢谢您的邀请,如您喜欢历史与文化,请关注谭论古今 ,让历史与现实为您照亮人生前程!

这个话题很有趣,因为很多的大人物被后世严重误解,甚至背上千古骂名,实在是不公平,那么历史上有哪些这样的大人物呢?

说到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清楚,这样的大人物很多,但是我们知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有的人在回答这个问题都会说出自己认为冤枉的历史上的大人物,今天我说的是一般我们都基本认同的大人物而被严重误解的,甚至背上了千古骂名的历史人物。基于此,我认为以下几个人物较为冤枉。

一、商纣王(帝辛)

商纣王

帝辛(约公元前1105-公元前1045年 ),子姓,名受 (一作受德 ),沫邑(今河南淇县)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 ,深得父皇帝乙欢心。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 ,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我们知道,商纣王的评价,因为绝大多数史籍都刻意抹杀商纣王的功绩。而历史的真实情况如何呢?史书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而司马迁读的是周人写的历史,如果周人都这么说,这可以说明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商纣王大战东夷,百战百胜。还破格录用一些在贵族看来是“渣子”的人为官,说明他敢挑战,蔑视只有贵族才能做官的等级制度,他开发东南,开拓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宋、楚、徐等小国家承继着的同一文化在南方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说,中国的统一是纣王开其端,而秦始皇收其果。但是战国秦汉之际的一些人,将夏桀的恶行附会到商纣王的身上,因此才使商纣王罪行累累。尤其是苏妲己,封神演义等一系列的传说或者神话故事,更是使人相信商纣王的残暴。武王克商之后,立他的儿子武庚管理殷朝遗民,主持殷朝祭祀。而不立亲周派的微子。而后来殷民还能在武庚的领导下造反,证明了帝辛还是有威信的。《尚书.武成〉中说牧野之战血流漂杵,证明受辛并不是很不得人心的,帝辛失败后自杀殉国,证明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

二、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但是由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他的多疑和好杀,加之历史上的扬汉朝之所需要,以至于后人对他多是以奸臣称之。而实际上,曹操功绩很大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当时所称呼曹操的。毛泽东对此有着公平的评价曹操:他不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诗句,还在1954年公开赞扬曹操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三、杨广

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由于修建运河,还有杀父等许多事情,使很多史书对其评价不高,以至于暴君称号,实际上杨广对于中国历史的第一个贡献就在他还未登基时,领衔统帅大军征伐南朝的“陈”,一举灭掉陈国,完成了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杨广在位期间,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开创了一个延续数千年,对此后中国及世界历史文化有卓越贡献的科举制度;南征北战,巩固隋之大一统。当然杨广对中国历史最卓越的贡献在于开凿大运河。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虽然隋炀帝在“青史”上是一个暴君的形象,是他的横征暴敛导致了隋朝的覆亡。但是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还是有很大的。

我认为上述三个人物均在历史的评价与事实差距很大。以至于民间传说,戏曲等均有所反映。实际上还是有其他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有很大的出入,例如潘仁美等,因为篇幅所限,不再论及。


如果您喜欢历史与文化,请您关注 谭论古今,会带给您更多有趣的历史文化,让历史与现实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请您在下边留言交流,欢迎您的批评指教!

点赞7、泰兴市 网友:流浪的鱼

很多大人物就历史的看被后世误解的太多了,为什么呢?一般来说写历史者大部分是儒人,儒人代表统治阶级,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但凡造反、起义、改革时弊的都被认为是不对的、反动的。所以,但凡农民起义、改革时弊、不满当时统治的造反的,都被写成匪、贼、暴徒等等反面称号。代表人物有秦始皇、少正卯、曹操、李闯王、洪秀全等等。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