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如题,公社给农民开支会给农民发放粮票吗?
早在六七十年代,我们的国家刚刚出一穷二白的状况下走过来才二十年左右,虽然在各方面有了高速度的发展,把加在各类日常用品前面的“洋字”去掉,但在粮棉油及一些工业日常生活用品上,还远远跟不上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活上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人民生活上的基本需求,使每一个公民特别是每一个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到所需要的日常商品,因此,国家不得不实行计划经济,不得不采取对商品实行计划供应,首当其冲的是粮棉油,其中粮票,国有全国通用粮票,省有省内通用粮票,地方(县市)有地方粮票。
对于粮票,作为当时的农民,只要不外出,一般都不需什么粮票的,如果需要粮票,一是可以找城里人调济,二是可以用粮食到粮站换,三是通过市场交易,比如可以用布票换,也可以直接用钱买等等,获取粮票的渠道还是比较多的。
到如今,有些人还在恶毒攻击当年的计划经济政策,如果那些年不实行计划经济,不实行计划供应,恐怕国家就没有今天的发展壮大与繁荣富强;如果不实行计划供应,作为当时,只会是有钱有势有权的人什么都可以享受,其他的人只有光眼看了。
计划经济时代无论工,农,商,学,兵只要购买与粮食有关的食品都得使用粮票。
题中所示公社给农民开支会发粮票吗?看来题主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农民以生产队为单位,挣工分,年终开支,需要粮票拿口粮到公社粮库管理所换取本省通用粮票。
工人用粮本上的配购粮到粮店换取粮票,如果出差到外省需要单位开介绍信到粮店扣一两配购豆油,10斤供应粮换取10斤全国粮票,农村需要大队开介绍信到公社粮管所换取。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后,使用近三十多年的粮票终于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收藏品,有误见谅,谢谢头条邀请。
使用,不使用怎么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就是让老百姓看病不花钱,上学不花钱,剥夺资产阶级剥削老百姓的一切条件,维护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让资产阶级贫穷。
我已写发在了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情况,全国24个省遭受自然灾害,耕地受灾面积达4463多万公顷,大旱持续三年,每年均在250天左右,有的地区常年无雨雪,黄河、永定河等河水断流,农业欠收,有许多地块颗粒不收。苏联单方撕毁合同,拆掉机械、撤回专家、逼还外债。这是建国后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在那种情况下我国为缓解.克服经济困难,而实行票证计划供给制。
农村不使用粮票,那时有的地区生活虽苦,还能吃饱饭。如我的家乡是丘陵地带,地瓜是旱涝保守的高产作物,所以能吃上饭,还如大寨村、厉家寨、周家庄等村,他们自力更生,战胜困难,不要国家救济粮,自给自足吃饱饭。国家对大部分受灾农村,按人口下发救济粮,由于较少。许多家庭把救济粮留给种田的劳力,和体弱的老人用,妇女带孩子外出逃饭,的确是有冻死、饿死的。
使用粮票的是吃“皇粮”的,包括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城市居民。当年毛主席同全国人民一样,都是凭票购买,到外地视察吃饭,也是交粮票和生话费,曾三个月没吃一点肉,患了水肿病。
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还外债、度难关,六十年代中期,全国经济已有好转。
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是人们外出购买食品的必要票证,没粮票除了在火车、轮船上以外,买不到任何食品。
农民没有粮票。若农民需外出探亲或务工经商须经生产队、大队和公社批准并出具证明。凭证明按规定的期限把口粮拿到粮管所换取粮票,一斤稻谷换取七两粮票。有了粮票才能外出,粮票用完必须返回,否则会饿肚子。
谢谢你的问答题,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使用粮票,我在广西六十年代下过乡,为方便农民进城购需粮票购买的物品,在交公购粮时,国家奖励有一定比励的谷票(广西农村交稻谷票,一斤谷票可当七两粮票使用,也可兑换成广西,全国粮票使用)更方便了农民探亲访友或有公事采购的出行。以上仅为个人在广西农村的经历,仅供大家参考,。祝大家越来越好健康快乐更幸福,更珍惜当下。
本人全过程经历了计划经济过程,计划经济好,计划经济发展均衡,全国一盘棋,最大限度保护资源,不浪费资源,公平公正,集中力量办大事,物价几十年不变,杜绝危劣产品,没有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食品等等,至于农民用没用过粮票,用过,比如外去出差必带粮票才能到饭店吃到饭菜,同时驻队干部住农民家,与农民同吃同住,每吃一歺饭交四两粮票两毛钱,(干部口粮规定每月27斤,下乡驻队劳动规定每月三十斤),农户收到干部粮票后可到粮店换粮,也可以到外去的社员家换大米,所以那时的粮票不管什么人都离不开粮票,这是真正的历史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