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一说到小升初,很多家长都犯愁。读公办还是私立?住校还是走读?看出口成绩还是教学方式……不知道家长朋友们都怎么权衡的呢?
小升初择校,家长们自然是希望选择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先进、校风校纪优良、升学成绩好的初中了。
不过,可供一般家庭家长选择的范围其实并不大。因为初中还是划片入学,你所居住的房子,决定了孩子可以上哪所初中。除非是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可以让孩子上那些私立中学,或者交一大笔择校费。
我的建议和想法是:像咱们这些一般家庭的孩子,就安心让他上居住区域内初中就好了。没有必要非要为孩子去选择一所“名校”或私立的初中。
记得上次听一位老师说,在中国当前的高考政策下,孩子们还是上公立学校好。因为公立学校是一切按教学大纲来教学的,初中是位高中做准备,一切围绕着高考。即使孩子在私立中学在自主氛围下学(玩)得很嗨,但是几年后,不是还得面对高考吗?到那时更难适应严格的高考学习和考试氛围了。
我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两个成绩差不多的孩子,一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一个是有钱家庭的孩子,他们一起进了一所私立的国际中学。这所中学以外语为主打,那个有钱人家的孩子非常喜欢这所学校活泼自主的氛围,外语成绩越来越好,打算高中一毕业就出国留学的。而另一个孩子,英语口语能力差,不太爱跟人交流,在这所学校里有压抑感和自卑感,结果,他最后还是回到了公立学校,感觉在公立学校里,按部就班地学习考试,才能安心开心。
上次跟一位北京的阿姨聊天,她说她外孙上的是北京一所很好的中学(具体哪所中学我忘了名字了)国际部,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出国啦。
所以,如果不是孩子某方面的特长特别突出,或者家庭条件非常好,老老实实上公立中学就好了。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钱送孩子出国留学。也不要去吐槽高考的弊端了,在当前的环境下,高考,可以说是平民百姓的孩子,唯一公平竞争的机会了。
所以,我的孩子小升初时,就直接让她上划片区域内的初中就好了。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既然看到了,还是回答一下吧。
因为我是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初一学生的家长,相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
所谓的“小升初”就是小学升初中,意味着孩子从小学生变成初中生了。小学的时间很长,有六年的时间(五四制有五年的时间),而初中一般只有三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并且初中是孩子学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直接关系到能否考上高中,考上高中以后能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所以,多数家长都很看重小升初择校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小升初是不能择校的
为什么?
因为初中虽然是中学,但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划片招生,某个片区内的学生只能到规定的学校就读。当然,如果打算选择私立学校的话,另当别论。
在这里,我用了一个词“一般情况下”,既然有一般,那肯定就会有二般。
以我们这个地方为例。我在高中学校教书,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学校老师的子女就读初中的话,可以由校长之间进行协调,不在片区内的孩子也可以到重点初中就读。
除了学校老师的子女,社会上有头脸的人家的孩子也会积极创造条件跻身到片区外的初中就读。
至于如何创造条件,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权当省略几千字吧。
我家孩子读小学上初中都没有择校
我是高中学校的老师,是教育系统内的人,但是对择校并不很热衷。
因为有一个例子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很要强,一心盼着儿子能成龙。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孩子的未来进行规划了。
幼儿园上的是县里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上的是县里最好的小学,初中到最好的初中学校就读,高中到最好的高中学校就读。
一路走来,就读的学校都是县域内的“名校”,但是名校的光芒并没有照亮这个孩子的前程,高考落榜了,复读了两年,勉强走了一所二本学校。
这说明什么问题?
就读的学校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自身素质,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今年秋天,我家孩子也面临着小升初的问题。说实在话,当时也为此纠结过,看到周围的人家的孩子拼命地往重点初中挤,我们也不是没有动过心。
后来,我们放弃了择校的想法。
什么原因?
由于我是老师,是教育的内行,自然懂得教育的规律,当地这所所谓的重点初中,之所以教学成绩突出,是建立在两个条件基础上的。一个是老师拼命布置作业压榨学生的休息时间;另一个是就靠家长的“自我加压”提高的教学成绩。
举两个例子:
我一个同事的孩子今年择校到了这所重点初中,每天的作业要写到凌晨;国庆假期的作业更是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在这所重点初中就读的学生家长,应该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的家长,他们是“不待扬鞭子自奋蹄”,积极主动监督孩子的作业,报一些培训班、辅导班,“马无夜草不肥”。
在我看来,这种通过压榨学生休息时间获取好成绩的学校不是真正的好学校。我不希望对自己孩子“拔苗助长”,我更看重孩子成长的循序渐进,更看重孩子的潜力要慢慢挖掘出来,而非一下子挖到底,避免出现厌学心理。
小升初择校,家长们在选择什么?
一句话:选择好的教学成绩。
因为大家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过程。只要教学成绩好,就说明学校好,很多家长就是这么一种逻辑。
毕竟,真正懂教育的家长并不很多,逻辑简单,可以理解。
在我看来,如果要择校的话,我觉得应该看重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的管理。管理有序,有章可循,科学规范,教育方式不要简单粗暴,而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孩子们之间没有欺凌。
二是学校的教学。教学方式不陈旧,教育理念较新,教师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关心关爱学生,教学有法,不靠挤占时间取胜。
三是学校的活动。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孩子们能够开心快乐、健康成长。
如果能满足这些条件的话,这所学校就是好学校,值得费一番功夫“择校”。否则,如果乌鸦一般黑的话,有必要择校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我是朗月寒雪,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选什么,大了说,选择的是“优质教育资源”。往小了说选择“优质教师”。
老总说的一句话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我通过读书和教书几十年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1、有人会说,优秀教师很多普通学校也有,为什么还有家长要舍近求远,大费周章呢?
一个孩子读书时间十多年,假设读一年级遇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语文老师,估计语文成绩会差,假若这个老师带你两年,一辈子的语文就拉下来了,假若换了老师,数学老师又不咋的,那数学也会掉下来,语文数学都差,一生的学习算是毁了一半。有这可能还会反驳,低年级家长补,不见得差,那么到了高年级呢?课外补习?有时间吗?有时一个差老师教两个月可以也让孩子对学习兴趣全无,你信吗?孩子都厌学了,任怎么样都不中。
2、笔者的亲身经验
笔者至今感念当年读书时遇到了好老师,比较幸运。小学一年级的两个老师我都不喜欢,成绩只是中上等从来没进过前三,二年级遇到了我喜欢的喜欢的语文老师,语文成绩提升迅速。四年级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数学老师,感觉数学很有趣,数学成绩得以提升。以后一直稳定在学校前三。
之后到了初中,正遇到了新上任的敢于创新的校长,遇上了一大批恢复高考后的头几届毕业的师范学校毕业生。他们知识扎实,教学方法灵活,身上充满工作的热情和干劲,学校成绩年年上升。最终,在我们那一届,普通初中各科教学成绩全面超越重点初中,导致重点初中解散。笔者也有幸超占一中线三十多分考进师范学校,成了象我的老师他们一样的人。
而我小学同班的平时和我成绩差不多的一个同学,小学时成绩大部分时间是第一,进了另外一所初中,结果名落孙山。后来只能近普通高中学习,最后辍学了。
由我的亲身经历,我得出结论,遇到好老师很重要。我当年能成绩那么好,除了个人的资质和努力,更大的成分是得益于老师。
3、结论
择校主要择的是师资,这种师资主要的不是看学历,要看老师的敬业精神。笔者师范毕业,一毕业来到了母校,就带初三,也带出了两次全市中考第一,就是传承了当年老师们那一种敬业精神,那一种不服输,敢为天下先的气概。
综上所述,择校选择的校风、学风、教风,而这三风的决定因素在于老师,其他的硬件还在其次,好学校好老师的比例大,成绩就有了较大的保障。谁也不愿意拿孩子的前途去冒险,你说是吧?
我是文轩阁,专注教育,关心教师,助力学生成长,欢迎关注!
小升初择校,家长选的是能治疗焦虑症的药方。怎样对症下药,这倒是很棘手的一个问题,绝不能像套公式答题一样去解决。不过,倒是可以给家长们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就近上学,可以节约上学和放学时间。在这块我深有感触,我儿子初中才结束,在三年前,有好多朋友建议我让孩子去读私立名校,还有公办重点初中,我都没有听他们的建议,而是采取就近上学的原则,孩子上学步行十分钟就到学校了。别可小瞧这就近上学,可以让孩子节省出不少时间,用来休息,学习和睡眠。有了充足的精力才是学习好的保障。
第二,亲子关系矛盾冲突较大的,让孩子去住校。有很多公办初中没有住宿条件,只能选择私立学校。这倒不涉及到离家远与近的问题,而是选择办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为佳。在很多地区,私立初中教学质量相当不错,否则,根本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因此,家长需要考察一下目标学校,主意打定后给孩子报名即可(有些学校需要考试录取)。
第三,孩子接受家长管教,可以走读回家住。在这块的选择上,家长需要考虑一个关键问题,你们夫妻是否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一般来说,大都不会针对你孩子的学习思维,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而初中阶段恰是培养的关键期,如孩子接受家长管教和学习辅导,可以重视学习能力培养,如若不行,可请外面的老师或报外面的辅导班。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不管小学成绩有多好的孩子,进入初中后要重新开始,因为学习难度增加了,对学习思维的要求也增强了。同时还要重点解决青春期教育的不少内容,如果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方面的应对性教育,很可能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业。
小升初择校的本质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
小升初择校是双向的,各个学校为了争取优质的学生,就对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为了进入比较好的初中,很多学生和家长就早早开始了备战小升初,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就是为了让孩子能进入理想的高中。
好的学校和好的生源是互相成就的,到底是好的学校培养了优秀的学生,还是优秀的学生造就了学校的好名声,这个谁也说不清楚。总之是,好的学校与好的生源是互相吸引,互相成就的,因为优质生源和优质学校的稀缺性,那么小升初的择校就必然会存下,而且还很激烈。
择校要看孩子的情况和家庭条件
谁都想去好的学校,然而好的学校必然有很高的门槛,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通过,小升初择校考试成绩就是一个标杆。如果孩子的成绩比较优异,能顺利通过考试那就最好不过了。如果孩子本身成绩不是狠好,也许家长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把孩子送了进去,结果不一定会如愿。好的学校的学习节奏一般都比较快,孩子如果基础不太好就不一定能跟得上,到时候效果会恰得其反,所以在择校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和班级。
选择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是现在很多家长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私立学校的不断涌现,并且很多私立学校在管理、教学方面都展现出了很多的优势,也能为家长省很多的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去,可是私立学校昂贵的学费是很多家庭所不能承受得起的。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好,送孩子到私立学校去,享受比较优质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然而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送孩子到私立学校去,只会增加家庭负担,比较后期的高中、大学都还需要花费很多的钱财的。
小升初择校,家长们到底在择什么?
又到了小升初择校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焦虑的气息。按往年的惯例,各各民办学校在5月份就开始了对优质生源的争夺。近两年,随着公立学校的觉醒和崛起,公立和私立的优质生源大战更加激烈。优质生源,希望投入名校的怀抱;名校,也渴望拥有更多的优质生源来成就辉煌。
家长们的选择有一条规律,按从优到劣依次大略是:区域外名校——区域内优质公立中学——区域内优质私立学校——普通学校。
家长到底在择什么?
剔除掉表面的热闹和宣传,我认为家长考虑的应该侧重这几个方面:
1.学校的教育理念、校风学风和教育教学成果。理念可能会虚一些,但成果是实实在在的,学习环境更是家长非常在意的因素。
2.师资水平。任何学校的师资不可能都非常的均衡或者接近,但补课忽略的是,优秀教师对教师团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公立学校有好教师,且师资比较稳定、教育部门能提供更好的平台;私立学校较高的待遇会吸引一些优秀师资,但教师流动性会比较大。
3.管理水平。目前中国的家长希望学校和教师管理学生严慈有度,能督促和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发展。私立学校在管理上会更规范,制度更合理严密,服务意识更好一些;近年崛起的公立学校往往也开始重视管理。
4.家庭情况。一些民办学校收费比较昂贵,要考虑家庭经济收入情况;还有一些家庭由于家长工作或家庭的特殊性无暇照顾孩子,需要考虑能寄宿的学校等等。
5.孩子的情况。孩子的个性、各项学习指标的发展水平、对未来的期许等等。但小升初的孩子年龄还比较小,可塑性也比较强,往往并不具备自主择校的能力。
但这些选择应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再好的学校,进去了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再好的学校也有坏学生,再坏的学校也有好学生;适合孩子、适合家庭就好,不必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我是七仙女儿。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交流。
以我多年与家长打交道的经验分析,有的是择学校,有的是择老师,但更多的,是择“面子”。
小升初原本无须择校,义务教育阶段,按划片招生原则就近入学即可。但有的家长嫌家门口的学校条件不好,或嫌老师教学水平不高,希望孩子进入重点学校就读。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满足于仅让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对高质量的教育有了需求。但无论国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多大,优质的资源总归是稀缺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于是择校就成了很多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优质的民办学校收费高昂,但不差钱的家长很多,学位仍是供不应求。民办学校并不能完全遵循市场化原则,收费标准需通过物价、教育等部门审核批准。否则学校利用涨价的方式抬高准入门槛,将严重背离教育的公益属性。民办学校有自主招生的权利,但为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一般采取摇号加面试的方式择优录取。
另一类家长是进城务工群体,没有城市户籍,没有城区房产,居住证也未达到一定年限,子女无法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只能选择民办学校,或将孩子送回农村老家读书。他们择校,是迫于无奈。
公办学校原则上只能招录片区内生源,但一些优质的公办学校,招生工作常被各种势力所左右。这些学校每年招生时必须预留若干名额,用于解决来自方方面面的批条和打招呼,否则校长的位子很难坐稳。
虽不在片区内,但仍将孩子送入优质公办学校读书,说明家长有能耐、有人脉、有背景、有地位。这就催生出另一个择校的群体——择“面子”。
平时并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认为读书成绩好不好无所谓,自己初中没毕业,不也家财万贯吗?
但孩子没有进入重点(优质)学校,却关乎自己的脸面。若被圈子里的人问起,如何回答?岂不会被人笑话自己没本事?所以,重点学校是一定要进的,就算调动所有人脉资源也在所不惜。至于对孩子的学习进步有没有帮助,并不重要。
其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进入重点(优质)学校读书。
虽然任何优质学校的招生工作都存在暗箱操作,但整体上还是相对公平公开的。也就是说,为了自身的良性发展,这类掌握了话语权的学校,招生一般还是择优录取的。
那些基础很差的学生,若通过某种渠道进入一个高手林立的班级,成绩毫无疑问会垫底,而且永无翻身机会。对孩子来说,在这里读书,不但不是幸福和荣耀,而是一种折磨甚至是摧残。
一个好家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与其浪费巨大人力物力去择校,不如做好自己。
谢邀。森哥孩子目前在初一就读,孩子进入中心城市重点中学以后,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对择校深有感触。
认为家长们主要是选择一个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名校。这个平台上有名校的教育底蕴,有负责任的名师,还汇聚了孩子同龄人中最优秀的那一部分群体。
第一,关于名校底蕴。名校的底蕴包括它的办学理念、软硬件设施、合理的规章制度、浓郁的教育风气、一大票社会名流校友等等。在这个充满激励氛围环境下,孩子的成材率更高,更有可能做到最好的自己。如果他足够优秀,就开始和校史上的名人发生一定的人脉联系……扯远了,他的同学中将不乏以后的社会精英,而这些精英将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人脉之一。
第二,关于名师。名师专业扎实,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教育心理学钻研得很透,能针对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当然利于孩子的成长了。
第三。关于同学。很多小升初的孩子无论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和学习品质等,都还处在逐渐成型阶段,只有把他放到一个相对优秀的群体环境中,才能带动他形成自己的优异学习特质,然后从中收益一生。
主要择的是小伙伴+师资力量,不管家长多期待素质教育,素质下功夫都是在课外,一进入升学通道,大家都会自动归类,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
所以我们经常所说的生源就是孩子的,学习小伙伴,不一样的小伙伴在一起那真的是千差万别。高手和高手在一起会相互激发产生我们所期待的正能量,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遇上一些问题小孩,有时候后果可能还蛮可怕。
其实说到底,老师的能力都相差的不是很大,但是教不同的学生却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一个班如果老师要花大部分的时间来维持班级纪律,另外一个班老师能够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讲学,最终的结果自然会大不同。
所以这就是大部分家长在能力范围之内,一定会期待和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入重点学校的主要原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学习这件事上,同类的孩子自然会走到一起。可是好学校总是有限的,这就会倒逼家长在整个小学阶段,让孩子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而拼命,为孩子综合能力表现突出拼命。
不仅仅拼孩子,更拼家长,拼整个家庭的资源整合能力。
俺家小子今年小升初,为了孩子的择校问题,我加了五个毕业大群,共同听取各个家长的意见以及建议,个人总结了一下:
1,班里拔尖的,希望去最好的初中的实验班中的实验班。(但目前双减政策的影响下,通过摇号的选拔。哪个是最好的初中呢?哪个班是最好的班呢?这一类家长好苦恼啊!怎么选啊!)
2,优秀学生,自己孩子还不错,要是能摇上好初中就完美了,去私立还是去公立?这类家长好苦恼啊!去了好初中,孩子努力一把,就跟拔尖同学在一起上课了。以后一定不会差。
3,中等学生,俺家孩子成绩一般般,就去公立吧,压力小。但是去公立一定要选好公立初中,不能掉队,俺家孩子还是很有潜力的,就是太贪玩了,太不认真了。这类家长选初中也好苦恼啊!去好初中怕跟不上,去一般初中怕耽误孩子学习。
4,差生,想不了那么多了,俺家有关系有钱,必须选好学校,不然没面子。这类家长早早就到处找人安排。高调满意静等报名开学。这类家长苦恼的是孩子这么可爱,我付出这么多,给你花这么多钱,你怎么就不能争气类!不过也没关系,以后送出国渡个金边边回来就是留学生,看那个第一名谁谁家长还笑看我!
5 ,成绩又差,父母又没钱的,唉,愁死跟人啊!算了哪能摇上就去哪吧。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真羡慕上边家长啊!回家跟老公吵一架,都随他!
哈哈。个人总结,勿喷。就当看个笑话。我也是其中之一的家长,我也苦恼啊!希望所有宝贝都能去自己心怡的好初中实验班中的实验班!
看十二岁小升初的儿子这些天经历了什么?
?????
??????? 对于今年小升初想要上名校的孩子,一句话像坐上了过山车。其实这些一心要奔名校上中学的孩子,经过六年艰苦卓绝的学习,大部分成绩已经出类拔萃。但今年却碰上了摇号,上学要靠碰运气,碰不上咋办?听起来很简单一一面谈,但别看只有十分钟时间的面谈,却如翻山越岭过大江,面谈内容只有范围没有标准,小学生成长的六大方面无所不包,我儿子小学一直很优秀,但我们心里也是没有一点底。于是又去掏高价上什么面试培训班,一家人更是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从行为规范到家庭教育,从个人修养到社会常识,从天文地理到人文历史,还不用说集小学六年各类知识的训练,天天见缝插针陪孩子练礼仪,练演讲,练说话技巧,练面部表情,把个十二岁的孩子折腾的晚上说梦话都喊‘’摇号、摇号‘’。结果一个号摇下来儿子落了榜,没容我们傻呆愣一分钟,就又和孩子投入到了紧张地面谈训练中,这些天毫不夸张,对孩子简直来了个天上地下人类动物社会家庭历史政治英语数学知识集大成的大轰炸,连如何迈步如何走路如何微笑如何行礼如何看人说话都练过了,短短不到一个月急得我们两口发烧,嗓子痛,舌起泡嘴生疮,孩子也发了两天烧,一家子轮流上医院打吊针,就连快七十岁教中学语文的姥姥都为孩了写了不少对话语段,亲自一句话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她小外孙,虽然我们相信孩子从小到大很优秀,但也经不住这像考成人招职一般的面谈压力。
????? 七号这天下午,儿子终于上阵了,我们报的是西工大附中,孩子四点进场六点出场,这两个小时最后的煎熬真是度时如年啊,在家做饭的姥姥炒菜竟放了两次盐。儿子最后一个出场,一身轻松跑到我身边报出162、91的成绩,我们听了听周围一些孩子报的分才稍稍松了口气。
????? 再看看孩子十分钟内都回答了些什么,听了题我们真是捏了把汗,举几例:
1、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母亲河?
2、刘关张三人性格迥异为何走到了一起?
3、你如何给一个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
4、如果让你当班长你如何管理好班集体?
……
真不愧是龙头老大出的题啊,道道都能写成论文表述,孩子表现如何,分数是证明吧,总结一句:备考很重要、平时最关键。儿子最喜欢历史和社会知识,从一年级又当了五年小班长(其中一年外出学习),说心里话不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这一关比考什么都艰难。不过我们也很欣慰,这是一场孩子自小到大从未经受的考验和训练,我们陪他走过来了,留下的只有微笑。
???????
为什么择校?真是不得已而为之,首先要看什么人选择择校?1.孩子成绩好,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的;2.家庭条件好,并且重视孩子教育的。你想想你孩子所在小学一个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同学都去择校了,那对口的初中是哪些同学去呢?基本上都是成绩差的,调皮捣蛋的,家庭不重视教育的孩子扎堆了!那对口公办的初中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捣蛋鬼,精力都花在对付捣蛋鬼上了,哪有精力搞好教学?别和我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屁话。孩子教育是需要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的,老师不是神,不可能教好每一个学生。老师千言万语不如同学一句话,走逃课去打网吧!
所以择校就是择一个良好学习氛围,择一个教学环境。择的是同学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