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学生时代有好多,谁能分享分享?
闲来无事,讲两则笑话飨君。
古时候,有一个读书人非常喜欢看书,但是每读必错,也就是读白字。
有一天,他闲来无事拿起一本《水浒》看,正在他看得津津有味时,他的朋友突然到访,看他看得入神,便悄悄走过去,忍不住低头问道:“兄长看什么书,如此入神。”
“木许”,他闻声抬头看他。
他一脸茫然,皱了皱眉,说:“我看过很多书,《木许》一书。未所未闻,不知书中写的人物有哪些。”他不解地看着他。
“有一个人叫季达。”
“这就更奇怪了,”他左思右想,不明所以,“古人有名有姓的不胜枚举,但从未听说过一个叫季达的人,请问季达是什么样的人。”
他好奇地看着他,瞪大眼睛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季达手上拿着两把大爹,有万夫不当之男。”
这个白字书生,把大斧读成大爹,把勇字误读为男,令人笑不得。
古有读书人读白字,孰不知,我读书时间听到的笑话居然与原文有出入,始知读书之难。记得在学生时代,我的语文老师讲过一则笑话,无非想借故事让大家勤奋学习,但今天发现,也许口口相传,大人为了教训懒学者而改编了。
《笑林广记》中有一则笑话。故事中有一个非常懒惰的妇人,日常起居饮食都是他丈夫打理,她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本来夫妻之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算是相安无事。两夫妻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可是,有一天,懒妇人的丈夫要出几天远门办事情,他算算来回要五天才能回来,想着娇娘什么也不会做,怕她饿肚子,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他烙了一个特别大的饼,中间一个大圈圈正好可以套在他老婆的脖子上,算算烙饼的大小正好够五天的量。于是,他把烙饼挂在她脖子上,一颗心扑通落地出门而去。
可人算不如天算?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待到第五天他满心欢喜地赶回家一看,傻眼了。他发现家里没动静,冲到房里一看,她一动不动。他大惊失色地冲上去一看,人早断了气儿。
原来,懒妇人懒得出奇,他丈夫把烙饼挂脖子上出门后,她什么也不想干,饿了就低头咬烙饼,偌大的一个饼,她硬是只咬一个小缺口,够了着的地方也懒得动一下,生生地把自己饿死了。
看罢唏嘘不已。故事中饿死的是懒妇人,做饼的是她丈夫。可老师讲的却完全不一样,饿死的是孩子,出远门的是父母。开始看到这笑话时,第一感觉老师居然也有谬误。但今天重温此故事时,发现笑话未必真的好笑,也许笑话中的妇人是懒得出奇,可故事中的原型未必是懒妇,或许是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妇人或者是智力有问题的人,否则,一个成年女性再懒惰,也不可能不知自己转动饼子吃而养命。除非本身就是残障人事才有可能酿就人间悲剧。
不管是白字书生,还是懒妇人,笑料的本身并不好笑,只有言行产生悲喜剧效果,让人回味罢了。雅芙随笔。
2012年10月,我们两个单位合并,部门领导要我给单位领导写一个机关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我写好讲话稿提纲,给部门领导和单位领导审后都认可了!我便一鼓作气,两天后便拿出了初稿,给部门领导审。部门领导整体认可,要我微调一下,直接给单位领导看。
我按部门领导的意见给讲话稿做了调整后直接送给单位领导。当时,单位领导忙,叫我放在办公桌上,有时间再看。
第二天,电话响,我一接,传来单位领导声音:来我办公室一下。声音未掺杂任何情绪,纯是命令口气。我怀着忐忑之心进入单位领导办公室。单位领导坐在办公桌前,见我进来,眼神抬过老花镜扫了我一眼,然后说:材料整体可以,只是有一点我标注了,还得请你帮忙。说完把文件夹递给我。
我忙打开文件夹看讲话稿,在讲话稿的第二部分“对机关干部作出相应调整”一块,单位领导在一旁标注道:我老矣,调戏一事还劳你完成。
我大惊,忙细看,原来我把“调整部分女干部"写成了“调戏部分女干部"。猛然,我血压上升,面红耳赤,无地从容,逃也似的跑出了领导办公室。
从此,我撰写材料,必认真校对数遍,生怕再出此类似笑话。
日常生活中打错字的人,笑的肚子痛,哈哈哈
图1,上了不该伤的人~上的人
图2,爸,我是什么血型,B型,别信你妈说的,你的畜生证明上有
图3,中午吃啥,我们去吃屎汤~屎汤
图4,我怀疑我根本没长奶子~~
图5,老婆大人,明天我去上海,给我弄一个鸡嫖~
图6,你是哪里人,我是贱人……
图7,你那么优秀为什么一直没找对象?因为被上过~
图8,我媳妇来大姨妈,我给她吸血呢,吸血……
你有什么搞笑的聊天记录,也发来看看吧
谢邀请。
虽然现在输入法很智能,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错误,一不小心闹了个笑话。
1.我们真的就拉拉手,该死的输入法打成了拉拉屎,你说气人不?
2.用你的脑子想一想,却打成了用你的奶子想一想,
3.该死的中国移动信号,这是要坑死我的节凑啊,
4,又是奶子,脑子,傻傻分不清楚,
5,阳痿的药和养胃的药,该死的输入法,
6.一个是灭火器灭火用的,一个是灭人器,作用……
这里有个错别字引发的笑话,曾经让全村人捧腹,听说我大姨妈差点笑晕(她最爱笑)!
那是1969年春,我们村来了10多个知青,其中有两个是堂兄妹,妹妹虚岁16,同住在村里的知青点(村上专为知青修的土坯房〉。这年初冬,家里托人给俩兄妹带了些衣物和零花钱去,大概10多天后,钱,哥拿去买俩人的生活用品用完了,带去裤子尺码大,妹妹穿上有些不合适,于是妹妹给家里写了封信,内容如下:
爸妈,你们好:
带来的东西收到,钱,哥哥死(把“使”写成了“死”。“使”,四川土话,用的意思)了!可是妈也,我的肚子(裤子)大啦,太大啦,穿上不舒服,怎么办呢?
这还了得!当时社会动乱,不测之事时有发生,又没有电话,爹妈收信后那个惊吓呀简直没法说!两家母亲连忙请假,带上信,连夜乘火车赶到村里,一看俩兄妹平安无事,跺脚之余拿出信来给大家看……唉,这错别字的事,后来竟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笑话!
曾经有一个大厂的书记作报告,下面听会的有万多工人。会议是关于“抓革命,促生产”方面的内容。
书记在开会之前没有看稿,秘书写稿比较潦草。书记在报告时,可能状态不佳!当念到“苦干加巧干”时,由于秘书将“工”和“丂”俩部分离得较远且潦草。当时也没有打印机,秘书写报告都是手写。书记念成“苦干加23干”。会下一片茫然!
会后,在各个分厂的讨论中,工人们纷纷询问“23”干是哪“23”干?怎么这么多“干”?我们工人真是太辛苦了!分厂领导也纳闷!只好请示总厂!总厂办公室主任也不知所措!又不敢问作报告的书记!最后主任灵机一动!回答下面的厂长们,“书记就是要你们多干工作、多作贡献”!后来,该厂的所有人将“23”都理解为“多或很多”的意思了!
70年代,一位农村小妹入伍,转眼快三年了。一天,她给父母去信一封。“爸爸、妈妈泥(你)们好八(吧),转眼当兵尽(近)三年了,我们女兵连共140人,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都挺好的,就是连长和指导员都挺哼(横)的,对我们要求真盐(严)格。不过,指导员对我特别好,处处关心我,屎(使)我成了向(像)男人一样的刚(钢)铁战士。我啥不会它(她)都能手把手教我。我现在肚(胆)子也大了,请爸爸妈妈放心,有指导员在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就等双喜临门好啦”。
一周后,老两口拿着两只公鸡和一兜子鸡蛋,去了孩子所在部队,别人问二老干啥去,“姑娘肚子大了,去照顾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