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科技

曹操30万青州兵,为何连一个三流武将都选不出呢?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3关键词:曹操,青州

曹操30万青州兵,为何连一个三流武将都选不出呢?

点赞1、克拉玛依市 网友:细雨迷离

在曹操大军中,青州兵是一支特殊的军事力量。这支军队名声在外,但战场表现却有些惨不忍睹;兵马众多,却没有涌现出知名的将领。

之所以如此,或许与曹操对青州兵的定位有关。

青州兵没有出现知名将领

曹操十分重视将才的选拔。

在曹操军团中,各军都有代表性将领。

泰山军有于禁;并州军有张辽;白波军有徐晃;河北军有张郃。

青州军,是最早跟随曹操的部队之一,却始终没有涌现出知名将领。

其实,回顾青州军的表现以及曹操对青州军的态度,其中原因,就很清晰了。

青州兵的几次出场:惨不忍睹

当年,百万青州众入兖州,被曹操收服。曹操“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青州兵在历史上有三次“出彩”的表现。

1、濮阳之战,被吕布一冲而散。

吕布袭击兖州,曹操率军反击。

吕布以骑兵攻击青州兵。青州兵崩溃,顺带着把曹操的阵势冲乱了。曹操坠马,左手手掌烧伤···

2、宛城之战,被打散了还侵扰友军。

曹操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叛,曹军大乱,各部散乱。

青州兵散乱后,军纪涣散,甚至掠夺友军。

于禁担心青州兵趁机作乱,举兵讨之,数其罪状。

可是,青州兵居然还好意思恶人先告状,跑去找曹操投诉···

3、曹操死后,鸣鼓而散。

曹操死后,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擅自鸣鼓而散。

可以说,名声在外的青州兵,表现惨不忍睹。

仗打成这个样子,曹操要想找出人才来提拔,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曹操对青州军的态度

军纪涣散成这个样子,还差点没把曹操给坑死,但曹操的态度却是:“太祖宽之”(《三国志.于禁传》。

众所周知,曹操治军是很注重军纪的。曹操自己踩了田都要割发代首,为何唯独对青州兵“宽之”呢?

1、曹操与青州兵的特殊关系。

当年,青州兵被曹操大败,归顺了曹操。

青州兵,曾被公孙瓒、陶谦打得大败,为何独独愿意归顺曹操呢?

因为:曹操在担任济南相时曾经毁淫祠,青州兵认为曹操的政治主张与他们的太平道一致。

所以,青州兵归顺曹操,是认为曹操可以顺应“天之大运”,可以一起创建“太平”。

青州黄巾归顺时,保持了独立建制。

我们知道,黄巾以宗教为纽带,有一套特殊的文化和组织结构。

而对他们的处置,不仅关系到数万青州兵,也关系到百万青州黄巾众。

所以,曹操对青州兵,只能是以尊重为主,很难严明赏罚,像一般部队一样驾驭。

而从曹操死后,青州兵擅自击鼓而散来看,青州兵与曹操的关系可谓非常特殊,他们只是因为特殊的原因追随曹操个人。

对于这种独立建制,以宗教为纽带的组织,曹操不可能按照世俗方法来赏罚,只能“宽之”。

2、曹操对青州兵的态度。

“吾在军中持法是也”,曹操注重军纪,而他对青州军既难以有效执行赏罚,自然很难指望他成为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部队。

所以,自宛城之战后,青州兵似乎就没有出现在大战中了。

即使在关键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也未曾调动青州兵参战。

也就是说:自198年后,青州军就基本退出了战斗序列,自然不会再有将领能够得到提拔了。

而从最后青州兵击鼓而散时,曹丕无条件提供粮食和物资来看,曹操、曹丕都没有指望青州兵成为一个赏罚分明的战斗力量,对青州兵,他们主要以“维稳”为主。

双赢的合作

尽管青州兵在战场上立功不多,但总的来说,曹操与青州兵的合作,可谓双赢。

青州百万黄巾众在曹操的地盘耕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要知道,后来蜀国总共也才90万人口!

抽调出精壮,既可以降低青州黄巾众“复为贼”的危害,也可以进行一些低烈度的军事任务(如曹操死时,他们正在洛阳驻扎,至少可以维护治安)。

至于高烈度的军事对抗,就让更专业的丹阳兵、并州兵、泰山兵们来干吧。

对于四处漂泊、争战的青州黄巾来说,在曹操手下,他们至少获得了安家之地,算是变相实现了“太平”。


青州兵,不是游戏中的“超强兵”,没有强将涌现是自然的。不过,由于曹操明智的安排,青州兵对曹操统一北方,依然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点赞2、钟祥市 网友:讨人厌

很简单,这一支军队不可能诞生一个武将,因为,三国时期要想诞生一个武将,必须得有一支能征善战的私兵!

什么意思?就是一个真正统兵在外的将军,他必须手里面都有直接听命于自己,甚至于不听命主公的部众,比如说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赵云,就是因为长坂坡之战,自己手底下的均码全部都被刘备给败干净了,最终没得办法,只能当刘备的保镖。还有就是三国时期的孙权的大将灵统一也是在当时合肥之战里面替孙权殿后,结果他手里加几百部曲,全部死了个精光,最后淡出了东吴的军队体系!

没有一支听命于自己麾下的精锐力量,你根本就不可能指挥一次成体系的作战!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去看整个青州兵的体系,就会发现它的体系之下很难诞生一个具有独立作战,具有自己部下的一个将军!

首先青州兵的诞生就很奇葩,他是黄金余孽!本来张角创立黄巾军,这是一个起义军的代名词,是天下大义的代名词!但是很快黄巾军就变成了黄巾贼!为什么没有任何组织性的农民起义军跟土匪没什么两样,他把当地的民众的粮食,土地,牲畜全部祸害光之后!就像蝗虫过境一样,把整个地方弄得民不聊生,所以到后来黄巾军就变成了人见人打的黄巾贼!

这个青州兵的实际上也是这么一批!当初袁少聚集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在青州地区的军阀还没出青州的就被青州的黄巾军给打回去了!后来曹操过来通过风化打击的方式,收拢了大概20万人左右的青州兵!这还没有包括他们本地的人考,再加上那些家眷,这青州兵后期的人口规模直达一百多万!

但是再怎么人多,你的出生还是改不了。你还不是寒门子弟,你是黄巾贼,是当初那批人见人打的家伙,所以这些人天生不学好,甚至于没人看得起他们!

说一个简单的事情,就是当初这些青州兵跟曹操一起去打宛城,结果呢,曹操在宛城知夜里面被张绣追杀死了,自己的侄子爱酱和儿子!这些青州兵在干什么,这些青州兵在沿路抢劫,当时曹操的大将于禁实在看不下去了,把这些青州兵给暴揍了一顿,然后这帮青州兵跑到曹操那里去告状!多插一句,在当时替这些青州兵说话的就是曹丕,(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石塘网)当然后来曹丕把青州兵给解散了!

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人,大家心里都有数,战绩不咋滴,名声特别大。所以这些人就老不学好,再加上曹操本身就是他们的直系统帅,而且她们也拥有自己固定的土地和粮食收入,所以吃喝不愁,这就导致这些人本身没有任何上进心,也不好好学习!

在这种氛围之下,他本身就不可能,或者说很少有概率会诞生一个名叫甚至于是一个三流的武将,在这种情况之下,这青州兵还自带体系!

这些人是谁的,这些人是曹操的,因为他们的统兵大将直接的统帅就是夏侯惇,夏侯惇跟曹操是什么关系?那两个人就是不分彼此啊!有夏侯惇统帅着,那这些人也不需要什么体系,也不需要什么战斗力,总之曹操该怎么打仗的时候,你们跟在后面摇旗呐喊就行了,真正打前锋的,真正在前面厮杀作战的是谁?是当时其他将军手底下的私兵!比如说张辽手下的800步骤,以及李典乐进手底下的自己的军队,还有当时的张郃,夏侯渊等等,他们手底下都有自己特殊的军队,这些人不仅精锐,而且身经百战,最重要的就是中心能够拧成一股绳子,所以这些人通常来讲都是一支军队核心!

有这些人在前面冲沙,这青州兵自然而然也就沦为了打杂的角色,但他们乐于其成,毕竟在曹操眼里,这些人本身就是干这种事情的,要么打仗的时候负责摇旗呐喊,要么就在那里种田。

所以当曹操死了之后,这些人觉得自己失去了依靠,赶紧在那里闹事情,就是想要获得上面的关注,宣称自己是曹操的直系部署,想要获得更多政治权益,但是后来曹丕呢直接把他们给解散了!

点赞3、晋江市 网友:苏北辰。

青州兵其实就是青州来的黄巾军,青州是当时的东汉天下十三州之一,大概位置就是在今天的山东半岛,而黄巾军就是东汉末年随张角兄弟发动农民起义那帮人,黄巾军以普通、穷苦农民为主。

在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于当年年底就被东汉政府镇压下去,虽然黄巾起义失败了,但黄巾军并没有消失,要么投降朝廷,要么转入地下,在其后的十多年里,仍然断断续续的发动起义,打击东汉的地方政府。



青州兵就是这么来的,这批来自青州无可家归的农民们,为了生存,只好集结起来打家劫舍以获得生存,在青州攻击官府,抢夺粮食,这些青州兵都是拖家带口的,不仅家属全部跟随,而且家中所有能带的东西全部都带着,甚至有人带着耕牛和农具,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活。

当青州被抢得差不多的时候,这帮青州军来到兖州,当时的兖州刺史是刘岱,而曹操是兖州刺史刘岱手下的东郡太守,刘岱与青州军作战时,由于大意在战场上被杀,刘岱一死,整个兖州群龙无首,于是曹操在陈宫、鲍信等人的支持下,被选为兖州刺史,以对抗青州兵。



由于青州兵人多势众,曹操手下的官兵较少,于是曹操没有选择与青州兵硬碰硬,而是使用计谋,才最终将青州兵击败,曹操收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近百万。

曹操从三十万降卒中挑选精壮者组建数万青州兵,之后成为曹操手下的一支军队。而其他的随军家属,或者一般的士兵,而成为曹操的屯田主力,曹操此举不仅解决了兵员问题,也解决了粮食问题,一举两得。



青州兵在早期就是黄巾军,并非没有出过优秀将领,像早期的青州黄巾军渠帅管亥、管承也算个三流武将,管亥围攻北海相孔融后被刘备率军击败逃走,管承被乐进、李典击败,投降了曹操,这两人也算三流武将。

还有青州乐安郡黄巾将领徐和、司马俱,被曹操派遣夏侯渊击败,徐和被杀,司马俱下落不明,应该是逃走了。



当然这些将领都是早期的,曹操收降的青州兵,在跟随曹操作战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建树,不仅没有建树,而且还数次拖了曹军的后腿。

濮阳之战中,青州军随曹操参战,对抗吕布,吕布在战斗中发现了曹军的弱点,就是青州兵,于是吕布猛攻青州军,结果青州兵大败逃走,从而导致曹操在濮阳之战失利,这是史书上关于青州军参战的首次记录。



《三国志武帝纪》: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

很明显的记录着青州兵的战绩,吕布先出兵,以骑兵冲击青州兵,青州兵大败而逃,曹操军阵大乱,也骑马突围,落下马来,被火烧伤左手掌,曹军此战大败,皆是青州兵先被击败的原因。



关于青州兵,还有一件事,就是宛城之战,曹操由于好色,纳了张绣的婶娘,导致张绣反叛,出其不意的大败曹军,曹操在曹昂让了战马才逃过一劫,此战曹昂、曹安民、典韦战死,而在曹军溃败的过程中,青州兵居然趁火打劫,抢劫了曹军的其它部队,被于禁教训了一顿。

从此之后,史书上就没有青州兵参战的纪录了,估计是因为表现太差,被曹操雪藏了吧,要知道曹操可是治军非常严谨的人,就是自已犯了法,曹操都会处罚自已,比如以发代首事件,可是对于青州兵,曹操显然不想管得过于严历,因为曹操在乎他们背后庞大的家属和人口,不能打仗就干点其它的事了,比如屯田什么的。



正是由于青州兵糟糕的表现,官渡之战,曹操就压根没让青州兵上官渡前线,这样一支纪律败坏,没有战绩,后又被限制参战的军队,怎么可能会出优秀的武将呢?

除了纪律败坏,青州兵更是不服从管理,除了曹操,其他任何人的命令都不听,包括曹操的儿子曹丕,一支不听从命令的军队,又怎么可能出优秀的武将呢?这到不听命令的军队,就在曹操去世的当年,就自已解散回家种田去了,由此可见青州兵中农民百姓的劣根性。

点赞4、湘乡市 网友:紫妖冷月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曹操有30万青州兵,为何这么庞大的军队里连个出名的或者说连个三流武将都没有呢?

我们一一来分析下

首先30万的青州兵来历与出身

青州兵的前身是青州黄巾,青州黄巾爆发的时间大致是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之时。因为讨董各地刺史、太守离开辖地,加之朝廷威严扫地,诸侯和董卓之间又屡屡交战导致时局混乱不堪,不少地区的统治完全失控,百姓流离失所。青州刺史焦和无力控制局面,使得青州各地民变不断,加上青州是当时多方势力角逐的重点,袁绍、公孙瓒纷纷参与其中,一同卷入的有田楷、刘备、陶谦、孔融、曹操等人,这无疑加剧了青州的混乱。青州黄巾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当时青州黄巾声势浩大,共百余万人,如此规模大的民变对青州的生产生活自然造成了灾难式的影响,不到一年时间青州就已经残破不堪,青州黄巾连抢都找不到东西抢,于是转移到了兖州。

经过多次交战,兖州刺史刘岱被青州黄巾攻杀,于是兖州鲍信与州吏邀请当时只是东郡太守的曹操入主兖州,以对抗青州黄巾。曹操和鲍信经过数次战斗,鲍信力战而死,曹操击败了青州黄巾

到了同年的冬天,青州黄巾同意投降曹操。于是曹操收编了青州黄巾,取其精锐组建为青州兵,这便是青州兵的由来。

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三国志曹操传》

青州黄巾兵大都是以穷苦农民出身,还拖家带口,本身只顾着四处抢掠,乌合之众战斗力并不是很强。曹操收编后,取其精锐和精壮者编入军队,号为青州兵。

青州兵的战斗力如何?

史料记载青州兵有过数次出场纪录,青州兵的战斗力并不如曹操的其他精锐部队,而是差强人意。

一次濮阳曹操战吕布,青州兵本有兵力上的优势,却被吕布发现破绽,以骑兵冲击青州兵,结果青州兵大乱,濮阳之战最终以曹操失利而结束。

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

另一次是在张绣复叛曹操时,当时军队一片混乱,青州兵还趁乱干起了抢掠的老本行,后来在于禁下令追讨这些作乱的青州兵,剩余的青州兵甚至还先于禁跑到曹操那去告于禁造反。曹操一边慰问、夸赞了于禁的做法,一边对青州兵加以宽厚处理。

青州兵与曹家的关系

说来也奇怪,青州兵只会听曹操一人的命令,而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曹操对青州兵的态度也是宽厚和容忍。曹操能得到百万青州人口的拥戴与彻底效忠,离不开曹操对他们的合理安排,曹操在不久后也实行了屯田制度,除去参加军队的,还有近七十万人口应是被曹操安排进行了农业生产,以保证这支独立队伍的供给。

在曹操死后,在洛阳的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根本不愿服从其他人包括曹操接班人曹丕的指挥,并因此在短期内造成了较大的混乱。后来曹丕在大夫贾逵的建议下为了防止他们造反,向他们无条件提供粮食和回家金钱,这支在曹操前期做出过极大贡献的军队,应该是解甲归田,过起了悠闲的农家日子,而不再参与后来的战事了。

再回归主题,为何在30万青州兵里选不出来一个三流武将呢?

1.青州兵本身的出身问题。青州是个大州,但参与黄巾的起义或者借黄巾余乱起来造势的都是底层的人士和劳苦大众,他们只想着过一个安稳的日子,但在乱世没有土地资源,只能聚众四处抢掠。

2.曹操本人的意愿。曹操收编青州兵,也是想安抚这些人,从而安抚青州。加上这支独立性非常强的军队,这些人只认曹操,曹操就算从当中提拔和培养一些优秀的将领,估计也领导不了这些人。

3.从上述两次战斗中,曹操也认清了青州兵的本性,不指望他们能在战场上驰骋建功,但愿他们不要闹事就行。毕竟忠诚就行,所以曹操后来把这些人放在了洛阳,而没有放在沙场或许也是个比较好的安排。

总结:黄巾起义之初黄巾军里面也不乏一些二三流的将领比如程远志、管承、张燕、赵弘等渠帅,不是青州兵里找不出三流的武将,而是青州兵的本性和曹操的意愿造成的,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出色的将领,多带去历练就行了。但由于青州兵对曹操本人的绝对忠诚,其实也就不需要再来个其他将领了。曹操与青州兵两者也是合作共赢的局面,曹操得到了青州的百万人口,也帮助他们解决了生存的问题,这些也就足够了。

点赞5、遵义市 网友:红尘梵音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那么多青州兵,为什么没有出现比较著名的武将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曹操对青州兵是收编,他用的是兵而不是将。

曹操起兵是公元189年,依靠的就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宗族势力,他后来的主要将领曹洪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等等,都是追随他一同起兵的。

三年以后,初平三年(192年),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将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我们分析,曹操精挑细选,最后组建的青州兵,可能在五万到十万人。

这么多投降的青州兵,如果继续让原来的黄巾军首领统帅,曹操肯定不放心啊。只有让他的嫡系曹氏和夏侯氏的将领统领,曹操才会放心。所以,当时的实际情况很可能是,曹操诛杀了投降的将领,而将青州兵由自己的亲信统领。这就是用兵而不用将。

第二,第一批青州兵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很多人以为曹操收降的这些青州兵,一直跟着曹操打天下,其实不然

青州兵在曹操的统领下,确实打了很多漂亮仗。一举奠定了曹操事业的基础。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同年秋天,曹操再次攻打徐州,将尽撤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

这些仗,主要都是青州兵打的。堪称落花流水,兵锋犀利。但是好景不长,仅仅一多年的时间,青州兵的表演就落下了帷幕。

公元194年,陈宫勾结吕布,偷袭兖州。端了曹操的老窝。曹操手中只剩下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形势异常危急。

曹操立即回军,围攻濮阳(吕布在这里)。结果相持200多天,没有进展。军粮用尽,又遭遇蝗灾。曹操只好撤兵。

但是更糟糕的是,在这场对峙当中,曹操的青州兵,崩溃了。三国志对濮阳之战有详细记载:

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阳。太祖曰:“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遂进军攻之。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

曹操攻打吕布。吕布命令骑兵冲击青州兵。青州兵崩溃逃跑,曹操军阵大乱。曹操骑马从火中冲出,却跌落下马,把左掌都烧伤了。可见其狼狈!

此后,曹操重新征兵,经过近一年的休整,才再次对吕布发起进攻。由此可知,在濮阳之战中,曹操的青州兵已经损耗殆尽了。

后来曹操击败吕布,收降泰山豪杰臧霸、孙观等。曹操让藏霸管理青州,所以藏霸的手下也有青州兵。但是这个青州兵,和曹操当年的青州兵,完全是两回事。

综上,因为曹操收降的青州兵,只存在了一年多的时间,所以不可能出现什么猛将、名将,即使有,曹操很难信任和重用。

点赞6、贵港市 网友:陌上月

曹操麾下有一支精锐的青州兵,但却没有哪位名将出自青州兵,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青州兵的前身是青州黄巾军,战斗力极差。

青州的前身是青州黄巾军,在东汉末期,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各地起义纷起,其中代表就是黄巾军。张角发动的黄巾军大起义,不到半年就失败,但是黄巾余党仍坚持抗战十几年,其中规模比较大的就是青州黄巾军。

青州黄巾军的实力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一个战例看出来:公孙瓒以两万之众对垒三十万黄巾军,杀俘十二万以上。可以说,在训练有素的官兵面前,青州黄巾军的战斗力实在不堪一击。后来公孙瓒与袁绍陷入军阀混战,青州黄巾军声势再起,大举涌入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没什么兵略,在战斗中被黄巾军所杀,兖州官吏于是迎曹操为兖州刺史。

为了对付人数多得数不过来的黄巾军,曹操绞尽脑汁。他狠抓队伍的训练,制定严格的赏罚措施,广布间谍刺探敌情,在战斗中则避免正面交锋,重在出奇制胜。战斗十分频繁,几乎每天都厮杀不停。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作战骁勇,可是没什么攻城武器,既攻不下城池,又受到曹军不停的伏击,更重要的是粮食不济,遂呼啸而去。

第二,曹操收降青州黄巾军。

对曹操的兖州来说,黄巾军仍是一大威胁。来自青州的黄巾军几乎成了一个流动的部落,除了三十万战士外,还有上百万的随军家属。对于这支百万流动大军,史书几乎没有提及首领的名字,也没有提及任何一名将领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支庞大的黄巾军,严重缺乏组织力,仅仅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他们没有一个有效的组织,也没有一个目确的政治、军事目标,他们只是为生存而战罢了。

一百多万人,尽管从人数上看颇为吓人,但连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也没有,可想而知绝不可能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因为如此,黄巾军的战斗力与战士数量根本不成正比。因此,曹操决意要荡平这支东流西窜的流民,否则兖州永无宁日。

曹操一路追击,一直追到济北。对于这场追击战,史书只写下寥寥数字,没有过程,只有结果。结果是黄巾军全体向曹操投降,包括三十万战士与一百万家属。最接近真相的解释只有一个:这一百多万人根本没有抵抗,他们只是想吃饭,只是想在乱世苟且生存,只是想维持作为人的最基本需求。他们不是败在曹操的刀枪之下,而是被他的政治宣传口号轻而易举收降了。

何以曹操能够给百万流民一个生存空间呢?这跟他的经济政策有关。要干大事,不是整天喊打喊杀,而是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曹操急需发展农业生产的时候,百万流民,岂不正是劳动力么?对百万流民来说,若非兵荒马乱,谁愿意过蝗虫般的生活呢?如今曹操允诺让他们有田地可耕,有饭吃,这不正是他们想要的么?

第三,曹操新组建的青州兵并没有三十万人

收降百万黄巾流民,曹操不仅得到大量的劳力,还从中挑选一批强壮的汉子,组建一支军队,这些人来自青州,故号称“青州兵”。并非三十万的青州黄巾军都摇身一变成为青州兵,实际上青州兵的人数并不是很多,我们从各种史料看,青州兵人数恐怕最多一万人左右。这些青州兵皆出身于底层,有文化的人很少,出色的将领几乎没有。

实际上,青州兵自始至终都保有流寇的习性。比如说,曹操被张绣打败后,在撤退途中,溃散的青州兵毫无军纪可言,四处打家劫舍。当时曹操部将于禁见此大怒,亲自率部扫荡这些四处抢劫的游兵散勇。青州兵一看撒腿就跑,见到曹操后立则告状,称于禁居然攻打他们,居心叵测。由此可见,这支青州兵的素质真的不怎么样。

那么,既然青州兵又不出名将,又军纪涣散,曹操为什么不解散这支部队呢?原因在于青州兵对曹操极其效忠,而且只效忠于曹操一人。光这一点,对曹操就至关重要,青州兵是一个忠诚且可靠的部队。因此,在曹操去世后,青州兵集体哗变,离开洛阳,奔回青州老家去了。在为曹操效力二十八年后,青州兵全体将士选择解甲归田,结束自己的使命,这支来自农民的武装,又悄无声息地回归农民的本份了。

点赞7、广安市 网友:し琴伤


若论三国第一枭雄,魏武大帝曹操肯定当仁不让。曹丞相在三国时手中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智囊团在北方占据了很大的一席之地。论智谋,他有戏志才、郭嘉、荀彧、荀攸都是当世奇才;论武将,他有许褚、典韦、张辽、徐晃等等等等,可谓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即使是军队,他也有两支王牌军队,一支是三国的特种具装重骑兵—虎豹骑。

另一支则是堪比丹阳劲卒的青州军。曹操号称拥有百万青州大军,但实际上抛去家属、后勤民夫,真正的作战兵力只有三十万。但这也不是个小数目了。可是,这三十万人中,曹操却没有选出一个头领,或者说没有一个在三国志里留名的武将,哪怕是三流武将是出身于青州军中。难道这三十万人中连一个三流武将都选不出来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青州军的成分以及青州在哪。

青州是古代华夏九州之一,现在在山东境内,曹魏不是没有山东将领,臧霸就是一个。但是他是泰山贼不是青州军。青州军,即青州黄巾军。时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投靠曹操(不是战败投降)。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其中三十万身强体健者,被曹操编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青州兵”。


那么,为什么曹操没在里面选出一个哪怕三流武将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选出武将不好控制

由于青州军的原身是黄巾起义军,大多是由穷苦农民组成,但是也有很多土匪流氓的存在,所以说这支军队成分驳杂。这不同于虎豹骑这种亲自选人,并且直接组建的军队。这是可以确定能忠于自己的,而青州军的最高统帅只有曹操,他们是降曹不降汉,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曹操一逝世青州军就会爆发叛乱的原因。

青州军本身就是拖家带口的贫苦农民组成,到曹操收编他们的时候已经属于一个抱团的军队了,不能说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也差不多了。如果曹操从中选出一些武将,青州军也就很难控制了。


二、人才本来稀少

众所周知,曹操并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对于人才的热爱超乎常人。就连关羽这种肯定不会归降自己的人,他都要试试拉拢一下,每天云长云长的叫。他北征乌桓时候的短歌行更是完美反应他的内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明如果一个人有大才,他是不吝任用的。

那么青州军没有选出武将也从侧面反映出这支军队实在没有好苗子。虽然战斗力很强,但大多是打顺风仗。逆风就开始约束不住胡作非为。


魏书·于禁传中有一段关于宛城惨败时青州军的表现:

“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

也可以看出即使是忠于曹操也是曹操强势的时候。一旦发现风头不对就立马变身为流寇。这种队伍怎么可能会存在将才呢?


更何况青州军都是些文盲、农民。想要诞生出武将也不太可能。我们熟知的猛将们,都是大族豪族甚至割据势力、地方军阀出身。即使是三流武将,也很少有贫民出身的。因为作为一名将领,不仅仅需要武艺,还需要很多的综合能力,包括兵法战略。而那个年代穷人平民是不能读书的,或者说读不起书,相应的就不会有很高的军事素养,也就很难在以农民起义军为主题的青州军中找到一名像样的武将。


所以,即使曹操有三十万的青州军,依然不会在那里选出哪怕是三流武将。第一,曹操不会自掘坟墓。看着好像曹操对青州军平时的暴行恶行很放纵,但是放纵绝不代表信任。虽然青州军战斗力强,但青州军是恶狼而非忠犬。是一头喂不熟的恶狼。第二点就是青州军实在是基础太差了,你难道指望从一群大字不识一箩筐,只知道喊打喊杀的农民甚至是一群土匪里面去选拔武将吗?如果里面有大才能的人,或许曹操还会有些一意愿,但是对于这种控制不住还选不出来的青州军,曹操当然选不出武将了。

你是如何看待曹操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点赞8、铜川市 网友:灵魂尽头

不是选不出来,是曹操父子不允许有这样的人存在。

投靠曹操的青州黄巾就像电影《斯巴达克斯》一样是拖家带口的,其实有百万之多,有战斗力的30万,曹操十选一选了三万人留在军队里,组建成出名的“青州兵”。

所以我们考虑青州兵的问题就要连带考虑这三万人背后的百万有黄巾背景的百姓。百万人口在当时是个大数目,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繁衍了更多后代。

这下我们好理解曹操为什么对军纪差的青州兵特别宽容了。惩罚他们就会给他们身后的百万百姓危机感,他们本来就干过打家劫舍的勾当,如果让他们感到自危,便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感动统治基础,得不偿失。所以能宽容的尽量宽容了。

同样道理,如果重用提拔这三万青州兵的将军,哪这位将军必然成为百万原青州黄巾利益的代言人及灵魂人物。有这样一个人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曹操是不会允许有这样一个人存在的,因此青州兵就出不了优秀出名的将领。

其实三万青州兵早在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时就只有几千人规模了。曹操在东阿时,缺粮已经到吃人的地步,进行了裁军,军队总数只有万人左右了。此后的青州兵更像是曹操表达对他们倚重得一个象征。

曹操死后,与他深有渊源的青州兵也觉得履行完了承诺,他们终归是农民,希望回归田野,曹丕便顺水推舟解散了青州兵。

点赞9、南安市 网友:鸢尾*婲

东汉末年,在曹操争霸天下的过程中,他的手下存在着一支著名的军队,这就是青州军。得到这支军队相助后,曹操实力大增,最终走向了一统北方的步伐。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曹操收降了30万青州军,但是在里面竟然没有选出一个三流武将,这是为何呢?

青州军

简单地来说,青州军其实就是青州那一块的黄巾军。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涌现出大量的黄巾军,虽然东汉朝廷扑灭了最大的黄巾军势力,但随着东汉朝廷的内乱,董卓祸乱朝堂,东汉再也无力控制帝国边疆,黄巾军死灰复燃。而在青州这个地方,黄巾军主动投降了曹操,曹操将其中的精锐收编起来,重新组建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的名字就叫做青州军。

《三国志》原文:追黄巾至济北。冬,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黄巾军人口达到了百万(很恐怖,刘备建立的蜀汉,整个国家人口也不过是这么多),而且曹操当时并没能击败这支黄巾军,人家是主动投降曹操的。所以,青州军和曹操的关系其实非常微妙。不过曹操在得到这么多人口之后,确实是实力保障。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青州军的作战能力。在史书中,青州军总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攻打徐州陶谦时,这应该算是青州军的首战,不过战绩还是不错,陶谦抵挡不了。

第二次是攻打吕布,这一次,青州军的表现就非常差了,直接被吕布的骑兵冲散,跑起来丝毫不带犹豫了。曹操可被他们给害惨了,正是因为他们的溃败,硬生生将曹操其他的军队给冲散了,导致曹军大败,曹操自己也因此受伤了。不过曹操对于表现极差的青州军也没有过多的惩罚。

第三次是宛城之战。当时曹操被张绣偷袭,各路曹军猝不及防,都仓皇撤退,大家都撤退也没啥可说的,可青州兵在此次撤退中的表现非常亮眼,因为他直接把友军给打劫了!这可气坏了于禁,当时于禁看到这种情况,大骂道:难道青州军是贼寇吗?这还有点正规军的样子吗?于是调转枪头攻击青州军。而青州军打不过于禁,竟然有脸跑到曹操那里去告状,得知真相的曹操对青州军简直是无语了,可是不知道为啥,曹操还是没有惩罚青州军。

第四次是曹操死后。曹操去世后,青州军聒噪混乱,令曹丕十分愤怒。不过曹丕也并没有处理惩罚青州军,反而是好吃好喝的让他们自愿离去,令人大跌眼镜。

从青州军的表现来看,他们完全是一个战斗力奇差的军队,而且军纪非常不好,养着这么一支军队在身边,只能打打顺风仗。稍微有一点困难,估计他们自己就会发生混乱,危害到其他友军。那么表现这么差的青州军,为何曹操却从不惩罚他们呢?包括曹丕也是。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青州军的构成。

黄巾军本身就是由吃不上饭的老百姓,没啥事干的地痞流氓所组成的,所以他们的纪律会非常差。但是曹操不是收编了其中的精锐作为青州军吗,为何他们的表现还是这么差呢?正常情况下精锐的表现不是都要好得多吗?

其实存在这么一种可能,那就是曹操挑选的所谓“精锐”,实际上就是把黄巾军中的游手好闲之徒、不安定分子、地痞流氓全部挑选出来,单独组建一支军队,号为青州军,这样把他们带在身边,方便曹操实时掌控。也可以让剩下的那数十万人口安定生活,没有这些游手好闲之人的骚扰,剩下的那些人能给曹操创造更大的财富,而且少了青州军的骚扰,曹操后方会少很多动乱。所以说,曹操所选的青州军,本身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曹操也不指望他们有多大能耐,只要不发生动乱就可以了。

这就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曹操号称30万的青州军里,连一个三流武将都选不出。其实就两个原因。

一、青州军本身就是曹操选的黄巾军中最差的人组建在一起的,这些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是当时的不稳定分子。他们本身没啥能力,又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矮子里拔将军,不管怎么选,也选不出来。

二、曹操组建青州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发挥多高的战斗力,而只是想安置这一批人,减少他们对后方的危害。所以曹操不可能让这些黄巾军中出现有领导才能的人,曹操就是要让他们一盘散沙,混吃等死,怎么可能从里面选拔将军,让他们团结在一起呢?

结语

曹操有这么多青州兵,为何连一个三流武将都选不出,主要就是因为曹操组建这支青州军的目的就和其他军队不一样。这支青州军全部都是由黄巾军里面不好的人组建而成,所以曹操没想过让这支军队强大起来。曹操只想这支军队不要发生动乱,危害后方就可以了。

点赞10、毕节市 网友:傲视天地

方圆论坛观点

所谓的青州兵实际上就是东汉末年在青州做乱的黄巾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追黄巾至济北。冬,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曹操收降青州黄巾军是在初平三年末,黄巾起义眼看着就是昨日黄花了,所以青州黄巾军无条件投降了曹操。当时整个青州黄巾军加上一些老弱妇孺等家属共有百万余人。曹操在纳降了青州黄巾之后挑选了数万精壮组建了青州兵。也就是说历史上曹操的青州兵只有数万人。根本没有所谓的“三十万青州兵”。所谓的三十万是指当时黄巾军有三十万人。并不是指曹操整编了三十万青州兵。

据历史考证,当时曹操收编的青州百万黄巾中有三十万军队,剩下七十万是家属。而曹操编练的青州兵是从三十万黄巾军中挑选出来的。剩下那么没有被改编的黄巾军都变成了曹操麾下的农垦部队。众所周知曹操实行的是屯田制度。但曹操麾下也有专门从事农作的部队。毕竟黄巾军都是暴民全部改编的话可能拉低部队战斗力。但如果全部释放自由的话又可能会聚众做乱。所以把他们聚在一起组成农垦部队最为合适。

至于为什么在三十万黄巾大军中都挑不出人才呢?这个其实也非常简单。黄巾军这个名字听上去好像和正规军队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黄巾军都是一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农民组成的。甚至其中还有很多老弱病残。这些人根本没有一点的军事素养,他们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抡锄头耕田的人。你能指望这里面有什么人才吗?说白了黄巾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里面所谓的武将也就是在自己村里面打架挺厉害而已。真正出色的武将基本上没有。黄巾的优势就是人多看上去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威胁并不大。

之所以青州兵后来声名远扬也是因为曹操在收编了青州黄巾之后从中挑选精壮精心训练的结果。曹操是很重视士兵的忠诚和战斗力的。而三十万黄巾军经过严格审查之后只选了数万人组建青州兵可见要求是非常严苛的。后来的青州兵战力彪悍所向披靡并且只忠诚于曹操。一方面可见曹操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足见曹操对于青州兵是下了苦心的。

青州兵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乱世之中不可谓不神秘。因为这么一支彪悍无敌的军队却没有一位将领可以名传于世。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青州兵忠诚于曹操。他们把自己当做曹操手中的一把利刃。他们把自己当做曹操的亲兵为其扫平一切强敌。但他们不愿意暴露在世人面前。青州兵在编号在曹魏中存在了28年。他们也从原来的当兵混饭吃变成了父子相传的职业军人。在曹魏阵营中他们只效忠曹操不愿再侍奉二主。所以曹操死后青州兵不愿侍奉曹丕请求解散。后来这支为曹魏贡献巨大的部队就瓦解消失了。而这些人多数又褪去军装穿上布衣重新回归了农夫的生活。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点赞11、杭州市 网友:眉染春烟

曹操可是一个政治家加军事家,只要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物,是不可能重用带着部曲来投的黄巾军将领,哪怕你是个一流的大将之才,也不可重用。也就是说,曹操可以善待来投的黄巾军或者黄巾军带来的后勤人员,甚至一些首领,但是重用不可能的,如果是大首领,抓到可就直接杀了,比如于禁杀豫州黄巾军首领黄邵,刘辟,另外两个首领何仪,何曼投降,估计被派屯田了;还有夏侯渊攻杀乐安郡黄巾军渠帅徐和;曹仁,史涣攻打河内的黑山黄巾军,史涣在犬城杀了眭固《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其实不止曹操阵营抓到黄巾军首领大部分都杀了,其他平叛的大将或者诸侯也是如此。比如:黄巾军的三个领袖人物张角,张宝,张梁,除了张角病死,张宝,张梁都是军败城破而诛杀;还有皇甫嵩破杀豫州黄巾军波才《后汉书卷七十一》,在苍亭又擒杀黄巾军渠帅卜已等《资治通鉴汉纪五十》;朱隽,攻破拒守宛城的南阳黄巾军,斩杀渠帅赵弘等,另一位渠帅孙夏又拒守宛城,后战死。南阳太守秦颉,和朱隽一起平乱,先斩杀拒守宛城的渠帅张曼成,后又因怨恨,斩杀兵败投降的渠帅韩忠《后汉书,朱隽传》;白波黄巾军首领杨奉,被刘备诱杀,另一个首领韩暹被张宣所杀;另外还有吴郡黄巾军渠帅陈败,万秉,被朱治讨平斩杀《三国志.朱治传》。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还有很多被击破的黄巾军首领,渠渠帅或者被攻破而下落不明,或者被生擒后,没有记载结局,但是可以判断这些人大多数都要被斩首,甚至被车裂(如案发被捕的太平道渠帅马元义)。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列举这些黄巾军渠帅首领的下场,只说明一件事,黄巾军属于反叛朝廷的性质,所以在平叛的过程中都是基于“首恶不涉”的原则。比如像何仪,何曼兄弟没被曹操斩了,已经是很罕见了,还有更罕见的,就是青州黄巾军渠帅管承,被乐进,李典打败后请降,被曹操封为捕虏将军,都亭侯。所以,不能说曹操阵营中就没有黄巾军将领,管承就是一个,但是他不一定属于青州兵将领,而且青州兵的原黄巾军的首领肯定不能多。



因为:第一,黄巾军起义的性质带有很强的煽动性,很容易引起哗变。很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曹操的青州兵是怎么解散的?因为曹操去世后,引起这些人的哗变,青州军最后一任长官臧霸没有处理好,幸亏贾逵出面处理,解散了青州兵。第二,黄巾军军纪一向败坏,比如曹操的宛城之败,就是青州兵带头破坏,然后遇到于禁,严明了军纪,结果于禁还反被告了一状,还好曹操还是英明的。第三,黄巾军由普通的老苦大众组成,还兼有大量男女老少,战斗力并不理想,所以早期曹操军事不顺,多次被击败,这也是因素之一。最后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青州兵的前身黄巾军,所过之处的所作所为都和当地的世族,官吏,百姓都结下了仇怨。



所以,上文提到的秦颉才杀了投降的韩忠,所以才不厌其烦交待这些渠帅的结果。因此,无论如何,只要是有政治头脑的诸侯或者平叛大将,不可能全盘接受了黄巾军,必然杀一些人来给受害的世族百姓一些交待,这么做,主要就是维护统治,曹操也不例外。所以,即便是黄巾之乱后的诸侯争霸,原黄巾军首领已经被清得差不多了,到了三国鼎立,黄巾军出身的将领更是绝迹。另外,有两件事要交待,一件事是曹魏统帅青州军的主张将领臧霸,孙观等等,他们曾经是泰山的一方小诸侯,不属于黄巾军,更不是青州兵出身;还有著名的福将廖化,在小说中从黄巾军到蜀汉灭亡前的大将,贯穿了小说,但是正史里,廖化并没有参加黄巾军。

点赞12、喀什地区 网友:梦成真

曹操30万青州兵,的确没有什么知名武将,对比曹操帐下其他武将,像泰山的于禁、河北的张郃,都是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的猛将。统领三十万青州兵自然也是需要将领的,但在史料当中并未记载曹操所统帅青州兵中,的确是没有什么大将出现,甚至三流武将都很少。

这并不是说青州不出名将,像三国时期的臧霸、太史慈、纪灵、羊祜等都是名将。由此看来,青州兵当中不处名将的原因,自然跟地域关系不大,而是与这支特殊军队的特征有着很大关系。

1、从构成属性上看,青州兵是流民军团,与正规军有着很大差异。

追黄巾至济北。冬,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魏书?武帝纪》

青州兵最初是参与黄巾起义的流民,曹操接受了黄巾降军之后,将青壮三十万组成了青州兵,还有百万老弱妇孺,从事生产后勤。由此来看,青州兵并非原本三国时期的正规军团,仅仅是曾经起义的流民构成的兵团。

流民军团的特殊性,比之正规军团更加“问题重重”,当初东汉末期流民起义,多是为了生存而作乱,与投军或戍役参军的官兵,其实还是有着不少差距。缺乏军纪的流民如果被有心人利用,将会有很大的威胁。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曹操十分警惕青州兵中的“佼佼者”,一旦出自青州兵当中的将领,甚至是“三流武将”,有心率领流民来作乱,那么将会是又一场很难平复的“黄巾之乱”。

由此来看,并非青州兵当中无人可以担当重将,只是曹操担忧仅为生存而战的流民,会被心怀不轨之人利用,进而生出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于是,原本就疑心重的曹操,便对青州兵当中的武将压制,以避免构成青州兵的流民被裹挟作乱。

2、青州兵的军纪涣散和不受控制,是有目共睹的

正是因为流民构成了青州兵,也就导致了青州兵存在军纪涣散的情况,进而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结果。

建安二年,张绣投降后又反叛,让前往宛城的曹操部队出现混乱,各支部队都各自撤退。曹操的大将于禁,在路上遇到青州兵劫掠当地,于禁便派军攻打青州兵。青州兵不敌于禁军队,便回到曹营向曹操状告于禁。曹操得知后,并没有归罪于禁,认为于禁整顿军纪是对的。

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曹操对于青州兵的军纪涣散早就知道,于禁阻止青州兵的混乱,曹操知道是青州兵的不堪。既然青州兵这般行径,有心天下的曹操,自然也就不会轻易重用青州兵将领。

3、青州兵的身份仅仅是曹操用以征战天下的“工具”,其本身的素质和战力不堪大用

青州兵虽然名声赫赫,但却并非能打硬仗的强兵。相比曹操帐下另一支精锐部队——虎豹骑,素质和战力就比青州兵高很多。“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而反观青州兵,多是黄巾军的残兵,构成也主要是流民。即便有了后来曹操的掌控和率领,也无法与选拔严苛的虎豹骑相提并论。

濮阳之战中,曹操率青州兵攻打吕布,被吕布发现青州兵的疲弱,于是“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最终让曹操大败,狼狈逃窜。

曹操只把青州兵当做战斗工具,青州兵也并未彻底的效忠曹氏。等到曹操死后,青州兵“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足见当时青州兵对于曹氏并没有忠诚,到头来还是一群毫无军纪的流民。

青州兵将乱,继位的曹丕很担心数十万青州兵作乱,于是接受了贾逵的建议,给青州兵发放粮食,让他们散去。从此之后,青州兵便再没有记载,或许已经四散离去。这也能印证了青州兵的不堪。


总结

总而言之,之所以曹操30万青州兵,连一个三流武将都选不出,这与青州兵本身的构成和素质有着很大关系。青州兵由原本参加黄巾军的流民构成,因此出现军纪涣散的情况,一旦作乱便会无法控制,这是曹操并不重用青州兵将领的重要原因。

并且, 青州兵虽然大名鼎鼎但却并非战无不胜,面对吕布等强大对手往往会被轻易击溃,一旦被击溃后又回出现因军纪涣散而作乱地方的情况。由此来看,青州兵仅仅是曹操征战天下的工具,本身的素质和战力,得到不了曹操的重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